基于交通精细化设计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改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3.61 KB
- 文档页数:3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精细化规划设计与控制管理发布时间:2022-01-25T07:32:31.35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9期作者:朱海君[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在具体针对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进行设计时,还应通过精细化的设计方案对其进行操纵,从而保证城市道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实现各种功能的建设。
辽宁科技学院辽宁本溪 117004摘要: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人们对城市道路所提出的相关要求除了出行需求之外,也追求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设计美观化。
此外,在动车数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机动车的空间位置逐渐增大,导致慢车及绿化空间的位置逐渐减小。
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对城市道路进行相应的综合规划,实现人性化的道路设计,在保障人们出行安全的同时,提高城市道路设计的美观和实用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其进行相应的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精细化设计;控制管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在具体针对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进行设计时,还应通过精细化的设计方案对其进行操纵,从而保证城市道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实现各种功能的建设。
对于我国的城市道路交通来说,其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以往的发展过程当中,其主要是以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对城市道路进行相应的规划与设计,虽然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基本上满足交通需求,但是在具体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规划设计和控制管理时,其设计方案和管理模式仍旧有待完善。
而通过实现精细化设计,则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和控制管理水平,促使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1 精细化概述在具体对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当中,通常需要相关的设计人员根据城市道路的具体情况及周边环境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的设计,在设计施工图纸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够对其进行相关建设。
基于交通优化设计理念指导下的道路工程设计策略在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交通专项规划理念与成果的基础之上,采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确保城市道路畅通、有序、安全、环保为目标,以交通系统的可利用资源为约束条件,对道路系统及设施进行优化设计。
科学确定交通系统的时间要素、空间要素、运行条件,实现优化道路设计,改善交通运行条件,提高道路交通人性化服务水平和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1.2交通优化设计的意义该理念对道路工程设计具有积极指导作用,有利于规范和约束设计工作,促进道路工程设计水平提升,对道路工程建设和运营也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重要意义在于对横断面、交叉口、交通设施等进行详细规划与设计,对车辆通行进行科学合理安排,有利于保证交通的顺畅性、安全性以及便捷性。
促进道路设计与周围环境和谐,尽量降低对周围环境带来的破坏,保证道路工程顺利实施。
不仅有利于车辆的安全顺利通行,还能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创造便利。
2、工程概况某市施工道路总长7.538km,规划道路红线宽68m,双向八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交叉口近期按照平交处理),路面及市政管线一次性实施,建设期1a。
根据某市政府会议精神,拟建南北主干道主道设计车速为60km/h,辅道设计车速为40km/h。
2.1功能定位该道路工程的定位为城市快速路、公交客流走廊、景观大道。
道路与绕城高速公路、国道等共同形成综合交通走廊,与东西延伸的主干道、省道相联,增进了居民区、行政区、工业区之间的联系,并与国道、东西主干道构成快速路系统。
该道路也是公交客流走廊,规划设计时考虑公交优先,方便人们出行的需要,辅道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和公交停靠站。
另外,道路规划设计也考虑生态绿化的需要,将其塑造成具有地域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景观大道。
道路中央设5m宽绿化带,主辅路间设2m宽绿化带,交叉口处设绿化景观岛。
采用这种设计方法,既美化道路环境,还彰显了人性化理念,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该道路工程的服务水平和景观价值。
城市道路精细化设计分析——以合肥市精品道路综合改造工
程为例
郑平安
【期刊名称】《安徽建筑》
【年(卷),期】2024(31)4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从使用功能方面考虑城市道路设计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特别是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保证道路安全、实用与舒适、环境美观与和谐。
文章针对合肥市建设道路项目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城市道路“系统化”“多元化”“精细化”设计理念及塑造景观街道的设计要素。
【总页数】2页(P163-164)
【作者】郑平安
【作者单位】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2.37
【相关文献】
1.浅谈城市道路精细化设计——以南京玄武大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例
2.城市道路改造中新旧路基搭接处理技术——以凉水河道路改造工程为例
3.城市道路综合提升改造精细化设计——以南昌市岭口路为例
4.精品城市道路景观提升改造策略
研究——以合肥市长丰县长丰路为例5.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的精细化设计——以市府大道(湖滨北路-公园南路段)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向交通基于“窄马路密路网”理念的组织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密路网的规划理念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传统的都是以机动车为本的道路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新的路网结构。
本文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对密路网理念及单向交通特点、应用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单向交通组织;密路网;道路设计(2)引言1928 年美国雷德朋模式提出超级街区模式,强调人车分流。
到了90 年代,美国新城市主义开始兴起,主要针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
新城市主义强调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以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进入21 世纪,西方城市基本形成了功能混合、小街坊密路网、重塑街道空间城市理念。
当前稀路网的规划模式存在以下缺点:(1)路网密度较低,毛细缺乏,容易形成树形道路结构,导致机动车交通流汇聚到仅有的几条城市干道上,产生交通拥堵。
(2)公交重复系数、串车概率高,覆盖水平低。
公交的通达深度有限,即使把线路布置得很密集,也难以提高整个系统对城市的覆盖水平。
(3)交通运行管理效率低。
宽阔的马路增加行人过街的距离和时间,也会增加交通信号周期,降低信号的效率。
(4)土地功能单一,日常生活便利性不足。
(5)不利于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街区建筑后退距离大,浪费土地资源,也使得各片区间的联系减弱,城市空间被割裂。
(6)城市景观单调乏味。
较大的街区规模和街区单一的土地利用,使得街区内部建筑同质化,街区之间缺乏协调,导致城市空间单一。
(7)降低城市活力。
建筑临街面减少,沿街建筑界面的连续性和丰富度低,街道空间缺乏吸引力,城市活力降低。
一、单向交通的特点分析单向交通组织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尤其是在单向交通形成合理的网络布局之后,单向交通是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充分利用现有城市道路网容量的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交通组织管理措施。
国内外实践也证明,实施单向交通并形成相应路网系统,是在短期内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交通管理方法之一。
绿色交通理念下的交通运输规划研究摘要:现阶段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增加了汽车数量,造成了交通拥堵现象的出现。
结合交通运输规划要求及城市的发展状况,要积极践行绿色交通理念,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降低环境污染问题发生的概率。
因此,在促进现代城市发展、改善交通运输状况的过程中,在交通运输规划中要渗透绿色交通理念,合理规划运输路线,促使绿色交通建设事业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绿色交通理念;交通运输;规划1 绿色交通规划原则1.1 以人为本原则人类不仅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者,同时还是交通系统的使用者,所有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均是为了向人类提供良好服务。
所以,在绿色交通规划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方面,提升行人出行的便捷性,增加行人乘坐公共交通系统的主动性,减少人员驾车出行的想法,控制道路上私家车的数量,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另一方面,降低交通系统产生的污染物,如CO2、粉尘、噪声等,构建出更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人类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1.2 可持续发展原则目前,城市交通系统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破坏环境,影响周围居民健康生活。
所以,在现代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时,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降低城市交通运输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
在交通运输规划前,应对交通现场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准确了解现有交通系统的污染情况,以此为基础,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规划方案,降低交通污染的同时,使整个交通系统为人提供良好的出行服务。
2 绿色交通理念背景下交通运输规划中的存在问题分析2.1 科学规划意识有待强化交通运输规划工作的开展及作用发挥,有利于提高城市交通服务效率,实现对拥堵问题的科学应对。
实践中由于部分人员的科学规划意识薄弱,忽略了绿色交通运输规划的重要性,导致具体的规划工作开展缺乏有效性,降低了规划方案的适用性,影响着城市交通运输过程中的服务效果。
当规划人员缺乏良好的专业素养,对绿色交通理念的科学运用考虑不充分,加上自身规划意识有待强化的影响,导致交通运输规划工作开展不够专业,加大了这方面的问题发生率,对城市科学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中产生了不利影响。
黑龙江交通科技HEILONGJIANG JIAOTONG KEJI2028年第3期(总第325期)No. 3,206)(Sum No. 325)浅谈城市道路精细化设计----以南京玄武大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周诚(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914070)摘要:以南京玄武大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在对现状道路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设计,实现消除道路病害、提高通行能力、增加行人(车)舒适性、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功能品质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道路;精细化;设计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808 -3383(2428)43 -4208 -42随着城市发展,以环境问题为导向,紧扣群众 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群众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南京市提出了水环境整治、大气环境整治、主次干 道整治、杆线整治、交通堵点治理、生活垃圾集中处 理设施建设等内容,以实现环境整治共治共管、共 建共享。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面,环境综合整治项 目全面展开。
对城市道路在设计阶段进行精细化、 品质化把控,是未来城市道路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细节进行精确定位,动态 地发现各种细微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 从点到面进而缓解全局性的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城 道路 品 的 。
1南京玄武大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概况南京 大道位 南京 东 。
庄立交东至绕城公路。
南依紫金山,北邻沪宁城 。
南京 大道 进出南京的东大 ;城区和仙林副城的主通道;是连接内环快速路、绕 城公路(长江二桥)的快速通道;是直通繁华都市的 绿色长廊、背倚钟山美景的魅力大道。
玄武大道双向8 - 8车道,早高峰时段北侧道 路通行车辆较多,晚高峰时段南侧道路车流量较 大,道路通行能力不对称。
玄武大道主要路段的服 务水平均达到四级,路段流量达到饱和状态,车辆 行驶缓慢。
玄武大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西起新庄立交,东至东杨坊立交,全长约6.44 km 。
市政道路精细化设计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国家城市建设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市政道路是人们进行社会性、商业性等各种活动的重要联系纽带,市政道路设计工作是整个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一环,其精细化设计可让城市道路更畅通,城市出行更快捷,有效避免由于拥堵造成的交通事故。
因此,市政道路精细化设计对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市政道路设计的角度探讨精细化设计对城市道路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实现方法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市政道路改造精细化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精细化设计;问题与对策Issues and Solutions Analysis of Fine Design of Municipal RoadsShi Xing(Yancheng Municip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Xuzhou BranchXuzhou, 221000)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the national urban construction level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Municipal roads are important links for people to engage in various social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and the design of municipal road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tire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Finedesign can make urban roads smoother and faster, and effectivelyprevent traffic accidents caused by congestion. Therefore, fine design of municipal road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ing road capacity.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fine design for urbanroa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nicipal road design, and analyze its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nd impact on urban development,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fine design of municipal road transformation.Key words:Municipal roads; fine desig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引言市政道路是城市最基础的交通设施,对城市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推动和发展作用。
44交通科技与管理规划与管理1 项目背景兰州市中心城区高度集中的城市功能引发向心交通量的加剧,其交通需求增长迅速,供需矛盾加剧,导致城市的机能难以正常发挥。
中心城区道路结构失衡、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混杂,同时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导致道路车流量居高不下,甚至难以控制,造成中心城区内部出现多处出现交通拥堵点。
根据调查分析,兰州市交通受地形影响,拥堵呈现出东西不畅、南北不通的特点。
据此,本文主要选取兰州市的深安大桥-T088#通道、南滨河路路段(白云观—静宁北路)及天水路与雁滩路交叉口提出拥堵改善方案。
2 城市交通现状2.1 道路设施概况由于兰州市特殊的地理形态,黄河穿城而过,把城市一分为二,整个城市受到铁路、自然水系的阻隔,城市道路主干路稀疏,次干道呈现城关区集中、外围分散的特征。
兰州市中心城区现状拥有各级道路410 km,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为2.61 km/km 2,城市道路网密度比较低,而且城市断头路分布较多。
2.2 机动车发展现状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从2007年的26.3万辆,至2019年的109.5万辆,2007-2019年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平均增长率为12.5%,增长迅速。
尽管兰州市机动车增长快速,但是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形态以及居民出行习惯,机动车拥有率仍然偏低,未来机动车尤其是小汽车仍然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2.3 居民出行时间分析兰州市居民的出行时间有两个大高峰,分别为早高峰和晚高峰。
早高峰为7:30-8:30,占全天的出行量比例为17.16%;晚高峰为17:30-18:30,占全天的出行量比例为14.07%。
2.4 交通运行现状兰州市由于城市的交通道路形态,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未能有效分离,其过境车辆对城区交通干扰非常大,严重的交通拥堵已经严重阻碍城市组团间的交流,限制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潜力。
目前城市交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①市区道路服务水平偏低,交通拥堵严重;②市区东西交通瓶颈突出,制约组团间经济交流;③黄河两岸跨河交通压力增大,难以满足现状交通需求。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研究摘要: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有效推动城市交通效率提高与经济发展,但是随之也产生了一定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为了保障城市道路质量,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需要加强对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应用,确保城市道路设计方案科学性。
本文针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行和城市道路设计的问题,论文阐述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探讨交通需求,如车流需求和公共交通需求,从横断面设计、交叉口交通设计、路段交通设计3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进行具体分析。
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措施,希望可以对城市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技术方法引言现代城市中,交通管理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交通管理系统可保证道路畅通无阻,提高道路的使用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工程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控制因素,能够加强区域连接、促进区域系统发展、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在我国社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为满足城市民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使得道路建设、改造项目激增。
道路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根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寻找能够满足设计、交通规划、环境和社会限制条件下的三维线路走向。
1交通设计技术特点1.1交通设计定义在我国城市发展中,交通道路工程设计是一项重要工作,交通设计是基于城市与交通规划的理念与成果,运用交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和工业设计等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便利、绿色、公平、高效,以及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服务为导向,基于人和物移动的需求本质和特征与规律,以交通系统的“资源”(包括通行时间与空间、能源和投资条件等)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的功能、性能加以系统性优化设计,寻求最佳建造或改善方案,精细化、精准化确定交通系统的结构及其要素的有机关系,确定交通的通行权、通行时间与空间分配及其管理与服务方案、相关设施的布局方案等。
基于系统整合的交通精细化规划与设计实践蒋锐【摘要】针对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中存在系统整合不足的问题,提出系统整合、要素控制的精细化理念.采用系统工程学方法,提倡主动性交通规划.提出基于交通组织约束的路网规划方法,建立交通模块设计的标准化和科学化设计体系,提出道路横断面、单条道路设计及交叉口设计等交通模块的系统规划与设计方法.实践表明,通过交通要素的系统整合与控制,能有效地解决交通规划与设计中存在系统协调的不足,提高交通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期刊名称】《城市交通》【年(卷),期】2019(017)001【总页数】7页(P29-35)【关键词】交通工程;交通精细化;主动规划;要素控制;系统均衡【作者】蒋锐【作者单位】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910 引言城市交通是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的实践表象,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各系统要素之间的整合程度[1-2]。
在长期的交通实践中,存在各专业之间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导致交通系统的最终表象与规划初衷不符,突出表现为以下问题:1)各系统间衔接不紧密,道路交通网、轨道交通网、公共汽车网与设施网之间相对分散,导致不同系统之间的衔接效率不高;2)路网规划对交通组织考虑不足,路网结构缺乏对交通组织、道路设计及运营管理的系统考虑,导致后期道路设计出现交通组织紊乱,实践中存在大量的后期反复改造工作;3)系统衔接关键要素控制性不强,上下游专业之间沟通不足,最终导致建成的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不高;4)道路设计中交通组织与设计科学性不足,实际道路设计中更关注于交叉口车道数、交通渠划岛等局部交通设计,缺乏对道路所在区域整体交通系统的综合考量。
鉴于上述问题,本文对交通精细化的规划与设计进行研究,着重从交通系统整合角度[3],提出系统且科学的精细化理念,重点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交通规划与设计系统整合,基于系统工程理念,关注各子系统之间如何进行衔接,提出关键要素的控制管理方法,包括路网结构、交通组织、公共汽车线网、过街设施、智能交通等,确保从规划到建设的一体化整合效果;2)关键交通要素设计的科学化,从实际交通使用者的角度,对道路设计中涉及的道路横断面、交通组织、交叉口设计、公共汽车场站等关键要素进行科学化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优化与布局研究近年来,城市化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城市规划的优化和布局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城市作为一个综合的空间体系,其布局和规划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城市的空间优化和布局成为研究的重点。
一、城市规划中的空间优化城市规划中的空间优化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精细化、创新化的优化,使城市空间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安全性和生态性。
从城市规划规范的角度看,空间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交通优化交通优化是城市规划中空间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优化城市的交通,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流动性和整体形象。
在众多交通方式中,公共交通是最能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式之一。
为了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城市规划者必须将公共交通线路规划连接至各个城市重要区域。
此外,还可以加强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的互通性,并优化看板、标识等交通导向系统,以保证交通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行。
(二)居住空间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的优化和改善是城市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主要包括住宅的区位、建筑的设计、室内装修等方面。
例如,城市规划者可在城市规划中优先考虑中心城区和市郊区的住宅分布,以便更好地维护城市的整体平衡。
另外,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整个居住区的建筑物进行有效的分隔,并给予其必要的配套设施。
(三)绿化空间优化城市的绿化空间是城市规划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绿化空间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还能够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者可在城市规划中增加休闲绿地、居住绿地、生态绿化等空间,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
(四)灾害防控城市规划中的空间优化还应包括灾害防控。
城市规划者可以从建筑的防护、检测与预警、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入手,加强城市的防灾能力和复原能力。
同时,针对城市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主要是指在城市的空间结构上,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建立符合人民需要的城市空间体系。
第46卷第13期山西建筑V v-.46N v.13 -106-2220年6月SHANXI ARCHITECTURE JcL2221DOI:12.13719/j.oki.1027-6229.dH.13.432城市道路改造要点及改造方案分析赵晓娟(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2)摘要:城市道路改造时,如何在有限的道路条件下,通过精细化设计,尽可能的保障道路改造后的各项功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地安门外大街改造为例,通过基础调研,结合道路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城市道路改造的关键要素和要点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道路改造方案。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造,改造要点,改造方案中图分类号:U41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29-6825(2221)13-2126-23目前,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建设也越来越体现以人为本、慢行与公交优先的设计理念,道路设计更多地向街道设计转变,坚持“窄马路、密路网、机非分行”,从而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道路系统。
但是,早期的道路建设则更多的是注重服务于机动车,忽略了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造成道路存在诸多问题,而且,大城市特别是城中心,路网已基本成型,两侧建筑布局也基本完善。
因此,城区道路改造时,就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精细化设计,对道路改造的要点及改造方案进行分析,尽可能的保障道路改造后的各项功能。
本文以北京市地安门外大街改造为例,通过基础调研,结合道路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城市道路改造的关键要素和要点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道路改造方案。
1城市道路现状问题分析14“车本位”现象严重,缺乏交通需求管理长期以来,交通畅通一直以机动车的运行速度为标准,交通设施的建设,强调的也是快速路、主干路等满足机动车运行的设施,而为步行、自行车提供空间的路网建设则相对滞后,有的甚至设置在单侧道路上或者直接从“干道”上消失。
地安门外大街位于北京二环内,南起地安门西大街,北至鼓楼西大街,全长约802叫是北京市的传统北中轴线,现状道路为一幅路,宽15.5m,为最大限度的满足机动车通行,设置了三条机动车道,机非混行,两侧人行道宽窄不一,局部H m o路口渠化以压缩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宽度为代价。
加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的探讨与建议摘要:本文就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进行了一些探讨分析,结合当前正在推进的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和城市体检等工作,建立健全各类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与道路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五同步常态化机制的关键作用,明确在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阶段把握时序同步切入,规范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审核、验收、管理、维护流程,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努力扎实推进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精细化建设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管水平,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高效运行。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引言交通设施作为城市道路工程的组成部分,在城市道路工程总投资占有一定比例,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可以提高道路整体安全性,保障道路使用者的驾驶安全,所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应得到充分重视。
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原则道路交通设施主要是为道路使用者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中应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力求道路交通设施在投入使用后可以做到安全、舒适、环保、和谐,在道路交通设施标志、标线、护栏、视线诱导设施、隔离栅、防眩等设施的布设中,应使其在日后投入使用后起到应有的作用。
道路交通设施的设计强调充分的引导、合理的限制、有效地防护。
注重预防事故;减轻事故对驾乘人员和车辆的损害;要考虑道路交通设施设计在整个道路工程项目中为该道路交通通行带来的效果和效益;在进行道路交通设施设计时,要充分对道路及所在路网的道路条件、运营环境及道路使用者实际需要进行分析,使设计更具针对性、合理性和观赏性;道路交通设施设计应在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的同时,结合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实施和使用经验进行设计。
在设计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道路交通设施设计必须配合道路工程系统,使两者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快速、经济、安全、舒适的特点。
精细化设计下交通规划与道路设计的无缝衔接摘要:当前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但城市内交通规划却出现混乱无序的问题,为有效提升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缓解城市的道路拥堵,本文将基于城市内交通规划与道路设计之间存在的缺口,通过精细化设计提出体的改进方案,对城市后期道路与交通规划的衔接做出详细指导。
关键词:交通规划;道路设计;精细化设计;衔接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道路的建设,而道路的设计应以交通规划为前提,致力于保障车辆和行人交通的合法权益。
为实现交通规划与道路设计的无缝衔接,要充分发挥精细化设计的优势,提高道路的实用性,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网的整体效能。
一、精细化设计概述城市道路的交通精细化设计是指对交通设施、线路、交叉路口等进行具体科学的规划,重点加强对各项细节内容的设计,以保证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在道路上可以畅通无阻,其目标是做到交通规划与道路设计之间可以顺滑承接,保证在有限的交通资源下,道路设计可以完美满足城市交通出行需求。
当前我国城市内的交通拥堵已经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在城市交通建设过程中,城建规划局普遍选择通过拓宽道路、增修新路等方法来缓解交通拥但众所周知,城市内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每年道路交通的占地面积规划也是有比例的,因此一味拓宽和增加道路的办法不仅不现实,而且还不断增加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
基于这一困境,城市内的精细化设计应运而生,应通过对城市内道路的细节设计与规划来改善交通状况,最大程度减少投入成本的同时获得高回报。
二、当前交通规划与道路设计的缺陷(一)人行道、盲道占用人行道和盲道作为步行交通系统理应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措施满足行人出行需求,保障行人交通安全和连续性,任何设施不得无故中断或缩减人行道、盲道,但在目前的城市中随处可见机动车或共享单车抢占人行道、盲道的现象,如图1、2所示,一是为行人的出行带去了极大的不便,二是说明当前城市的共享单车或机动车的停放空间远远不够,有待拓宽。
基于全要素理念下的城市街道更新设计———以上海市吴淞路为例赵梓尧(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摘要:街道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格局下,需要为城市创造多元空间及复合功能。
在此背景之下,全国研究城市街道建设新模式的实践正积极探索与行动。
本文结合当前街道更新建设现状,以全要素设计为理念,选取上海市虹口区吴淞路街道为案例,从市政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建筑外立面及店招店牌工程几大方面对更新改造的方法进行探索。
方案中采用的设计思路及技术措施具有普遍性,意在为其它街道更新类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街道;全要素更新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1)24-0189-020引言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居民活动最密集的公共场所,是城市风貌主要的构成要素,也是向外界展示城市形象及品质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城市转型化发展,世界各大城市先后投入到街道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中国的城市道路设计也从单一的通行功能向通行与品质提升并重转移。
2018年,首届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作为向全球展现中国形象及品质的舞台,上海虹口区政府以全市杆线下地、多杆合一政策实施为契机,将北外滩街道更新列为保障进博会的重点工程,而吴淞路作为北外滩街道重要的城市主干道,承载着北外滩的门户形象,是本次工程的重中之重。
1全要素设计理念本次吴淞路街道更新工程,设计团队首次应用当前新颖的街道更新理念—全要素设计理念。
与过去的街道设计理念相比,有以下三点的转变:(1)关注点转变:从单一的关注机动车通行转向关注市民日常文化活动需求,优先考虑公共交通,打造满足通行、休憩、交流等沿街活动的街道空间。
(2)边界转变:由道路红线范围转向街道全空间范围,从而实现道路空间、街道设施、建筑外立面与景观环境的整体塑造。
(3)内容转变:从道路工程设计转向街道全要素设计,重点突出街道的人文风貌及景观特色,实现市政设施、景观绿化、建筑外立面及店招店牌等各要素的精细化设计,全力打造绿色、共享、开放的品质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