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黄色素稳定性
- 格式:pdf
- 大小:332.93 KB
- 文档页数:4
非洲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非洲菊,学名为金盏花,是一种源于南美洲的植物,现在已经在全球范围广泛种植和应用。
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花朵美丽,还拥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营养成分。
在食品工业中,非洲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首先,非洲菊可以用于食品的着色剂。
它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特别是β-胡萝卜素,这是一种天然的红色素。
这使得非洲菊成为一种优秀的天然红色食品着色剂。
在许多食品制造过程中,人工色素的使用已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为它们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相比之下,非洲菊的天然色素可以替代人工色素,并且很受消费者欢迎。
它可以用于给咖啡、茶、果汁、奶酪等食品产品增添红色,并提高产品的外观吸引力。
其次,非洲菊还可以用于食品的调味剂。
它的花瓣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其中以芳梨醇和α-蔗糖醇为主要成分。
这些挥发油在食品中具有独特的花香味道和微妙的口感,能够提升食品的风味。
非洲菊可以用于制作调味酱、草莓酱、香精等产品,使其具有特殊的花香气味,增加产品的口感和吸引力。
此外,非洲菊还可以被用于食品的保鲜处理。
它含有一些天然抗菌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和单萜类物质。
这些物质对一些常见的食品腐败菌有抑制作用,可以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非洲菊提取物可以用于制作保鲜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减少食品浪费和损失。
此外,非洲菊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活性。
这些抗氧化物质可以保护食品中的脂肪、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不被氧化破坏,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此外,抗氧化物质还可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食品的营养流失。
因此,非洲菊可以用于制作抗氧化剂和增加营养剂等食品添加剂,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
然而,在非洲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
首先,非洲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非洲菊的种植和应用较为广泛,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变得非常重要。
非洲菊种苗的遗传稳定性与种质保存研究非洲菊(英文名:African daisy)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以其美丽的花朵和丰富的颜色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作为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非洲菊的种质保存和遗传稳定性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非洲菊种苗的遗传稳定性和种质保存的相关研究。
遗传稳定性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繁殖和演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稳定性和可遗传性。
对于非洲菊的种苗来说,遗传稳定性的保持至关重要。
种苗遗传稳定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遗传多样性和遗传漂变。
首先,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或群体间的遗传差异。
对于非洲菊的种苗来说,遗传多样性的保持有助于增强其抗病性、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研究表明,非洲菊种苗中的遗传多样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遗传漂变。
因此,科研人员通过采集不同地理位置和生境的非洲菊种苗样本,进行遗传分析和遗传多样性评估。
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非洲菊的种质保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遗传漂变是指遗传信息在繁殖和演化过程中的随机变化。
非洲菊的种苗中的遗传漂变可能会导致遗传信息的丢失或变异,进而影响其遗传稳定性。
为了检测和评估非洲菊种苗中的遗传漂变,科研人员使用了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如DNA序列分析、AFLP和SSR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非洲菊种苗中的遗传差异和漂变程度,并为制定种质保存策略提供依据。
种质保存是指为了保护和维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在非洲菊的种质保存中,常见的方法包括基因库、种子库和组织培养等。
基因库主要是将非洲菊的种苗样本保存在液氮中,以确保其遗传信息的长期保存。
种子库则是采用干燥、冷藏等方法保存非洲菊的种子,以确保其存活率和遗传稳定性。
此外,组织培养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非洲菊的种质保存。
通过组织培养,科研人员可以快速繁殖和保存非洲菊的种苗,以保证其遗传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
除了种质保存,非洲菊的遗传稳定性研究还可以为其改良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
非洲菊的生理病害防治
常状态。
解决措施:从症状表现上判断,可能是缺钙引起的。
用0.15%Ca(NO3)2.4H2O叶面喷施,25天一次。
2、症状:老叶的叶肉部分出现“花叶”,叶片基部形成一个倒“V”形的绿色部分,其顶部也可一至延伸接近叶片顶端。
叶片变脆、弯曲,甚至发红,新叶长得又少又,叶柄细长,幼叶叶脉突出,花序的形成受抑制,花梗细,花朵变小。
用0.2%镁肥喷施2次。
解决措施:从症状表现上判断,可能是缺镁引起的。
3、症状:叶片变成淡黄色,甚至几乎发白,叶脉初期保持绿色,但最终也会变色。
解决措施:从症状表现上判断,可能是缺铁引起的。
用0.02%的螯合铁喷施,25天一次。
4、症状:小叶弯曲,变厚,变脆。
生长点枯死,花蕾败育或产生畸形的不育花序。
解决措施:从症状表现上判断,可能是缺硼引起的。
用0.05%的硼砂喷施,25天一次。
5、症状:幼叶上出现斑点和“花叶”,叶片的一侧发育正常,另一侧不正常,叶片向侧面弯曲。
解决措施:从症状表现上判断,可能是缺锌引起的。
非洲菊的高效种植与管理非洲菊,又称为勋章菊、麦冬菊等,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被广泛地应用于园林绿化和药用领域。
本文将介绍非洲菊的高效种植与管理,包括场地选择、育苗、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场地选择非洲菊适宜生长的环境要求较高,一般在生长环境上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气温非洲菊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5℃,它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种植前应该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气温稳定的环境,以避免高温炎热或寒冷刺骨的气候对其生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光照非洲菊喜欢充足的光照,对光照较弱的环境繁殖能力不强,因此选择光照充足的场地极其重要,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和繁殖。
泥土非洲菊喜欢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中,土壤应该蓬松有机质含量高,透水性能强,保持水分贮存,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排水性。
环境非洲菊在感染病毒或生长环境不良的情况下,易受到害虫和病菌的侵扰,因此要选择环境清新,空气湿润的场地,做好防虫、防病、抗旱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提高其生存率和产量。
育苗播种时间非洲菊喜欢生长在春季,因此在播种时应选择温度较为适合种植的季节,以提高栽培的成功率。
通常在3月底到4月初播种为佳,以利萌发生长,同时也要注意避开高气温季节。
播种方法在育苗方面,可以利用培养箱、育苗盘、育苗箱等工具进行育苗。
播种前应先选择好种子,多数情况下我们选择非洲菊的种子,浸泡在药液中14-18小时,消毒次数不同,浓度也不同。
如10%~15%的过氧化钠溶液浸泡,消毒15分钟左右,去掉干水后,用1千二氧化碳悬浮在种子上,包括盘/箱与育苗土壤中,水在表面和内部具有很好的渗透性和浸泡性。
在播种前,先选好育苗盘,在盘中先铺上一层厚度约3厘米的肥料土,在上面再覆盖一层培养土,然后埋入种子,在上面撒上土壤,注意平均撒布,避免过于密集。
温度控制在育苗期,控制温度非常重要。
宜保持在20℃~25℃,同时需要注意保湿和透气。
水苗时不要把水直接注入育苗盘,应该把水先注入外部水环,等待水渗透后再进行水苗。
非洲菊切花采后生理及保鲜非洲菊花朵硕大,花色丰富鲜艳,花枝挺拔,是世界著名切花品种之一,但它离体后瓶插期间易发生花头下垂、花茎弯折、萎蔫等现象,直接影响了鲜切花的寿命,降低了观赏价值。
离降盾衰奢机理非洲菊离体后的生理变化切花是脱离母体的活体,非洲菊采收后,呼吸、代谢、蒸腾等生理活动加强,使生物合成物减少,分解速率加快,吸收水分减弱。
花枝和母体植株失去联系,花瓣内部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1)呼吸速率增加。
切花脱离母体以后失去了营养物质的来源,呼吸影响非洲菊切花寿命和观赏品质,加快了非洲菊离体花枝生理代谢的速率,呼吸强度与切花寿命密切相关。
花枝的呼吸愈旺,衰老愈快,花枝就越容易萎蔫、凋谢而失去观赏价值,抑制切花呼吸是鲜切花保鲜的重要环节。
(2)水分代谢失衡。
切花是脱离母体的多器官鲜活产品,失去了根系的持续性供水,水分极易损失,而蒸腾作用仍在进行。
因空气进入切口而堵塞导管,严重影响了离体花枝的吸水能力,使水分失调。
鲜切花对脱水极为敏感,切花采收后防止脱水是保鲜的重要措施。
(3)缺乏营养。
非洲菊脱离母体以后,主要依靠自身贮存的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切花的衰败是由呼吸基质缺乏引起的,衰老速率决定于营养物质的贮藏量。
(4)花枝的衰老与活性氧代谢失调紧密相关。
外源活性氧能增加非洲菊切花的呼吸速率,花瓣中SOD活性下降,加速非洲菊切花的衰老,缩短瓶插寿命。
外源乙烯对非洲菊切花的影响不大。
SOD、CAT、POD等是酶促防御系统的保护酶,三者协调作用,保护细胞尤其是膜系统免遭自由基的伤害,在清除活性氧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5)细胞膜透性增加。
切花在瓶插期间,细胞膜透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
花瓣衰老过程中细胞结构逐渐分解,溶质外渗量增大。
膜透性高低反映细胞膜受伤情况,细胞膜系统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细胞死亡。
低温能减少细胞膜透性,非洲菊切花贮藏期间的温度是影响鲜花衰败的因素之一。
非洲菊切花离体后,保持离体花枝水分平衡和营养物质供应是维持其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生理活动正常进行的关键。
不同花色菊花品种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
白新祥;胡可;戴思兰;王亮生
【期刊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28)5
【摘要】为了分析形成菊花花色的色素成分以搞清楚花色形成的机理,该文对17个菊花品种的花瓣进行了花色表型测定、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结果发现:菊花不同花色(黄色、白色、红色、紫色和橙色)品种的色素由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组成.黄色花主要含有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白色花仅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红色和紫色花主要由花色素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组成;橙色花的色素包括类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和花色素苷.该项研究为菊花花色素成分的进一步分离和鉴定等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菊花花色的分子育种提供帮助.
【总页数】6页(P84-89)
【关键词】菊花;花色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花色素苷
【作者】白新祥;胡可;戴思兰;王亮生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2.11
【相关文献】
1.不同花色非洲菊品种花色素成分初步分析 [J], 陈建;吕长平;陈晨甜;浮双双;陈海霞
2.不同花色品种非洲紫罗兰花色素成分初步分析 [J], 裴仁济;陈小强;孙宁;张乃楠;刘阳;张磊
3.不同花色杜鹃花色素成分与稳定性分析研究 [J], 戴亮芳;温秀芳;罗向东
4.不同花色荷花色素成分及稳定性分析 [J], 徐君;李欣;江君;李静会;姜红卫
5.不同花色菊花品种花色素结构基因的表达特性 [J], 陈素梅;朱喜荣;陈发棣;罗火林;吕国胜;房伟民;章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洲菊概述•非洲菊的采收与处理•非洲菊的保鲜技术•非洲菊的贮运与销售•非洲菊的产业发展与趋势目•相关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录非洲菊起源于非洲,在非洲、欧洲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
非洲菊最早在南非被发现,后来传播到其他地区,成为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观赏植物。
非洲菊的生长习性非洲菊对光照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长和开花。
非洲菊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佳。
非洲菊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寒,生长适温为15-25℃。
采收时间采收方式采收时间与方式采后处理流程注意安全避免暴晒及时冷藏注意温度和湿度采收应注意的事项保鲜原理非洲菊的生理特点非洲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朵大而鲜艳,一般由10-12朵小花组成,花径为12-16cm,花色有红、黄、白、橙等。
保鲜原理非洲菊的保鲜原理主要是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以及使用保鲜液等化学物质来减缓衰老过程,保持花的新鲜度和鲜艳度。
保鲜方法与技术物理保鲜方法化学保鲜方法保鲜液通常含有糖类、酸类、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成分,可以提供营养、杀菌、调节切花生理等作用。
保鲜液的成分根据不同的配方和浓度,将糖、酸、保鲜液的配制将切花在保鲜液中浸泡或喷洒,可以保鲜液的使用010203保鲜液的配制与使用贮藏条件与方法贮藏温度非洲菊的贮藏温度应保持在4-8℃之间,以保持其新鲜度和延长其保鲜期。
湿度控制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90%之间,以防止非洲菊失水和凋萎。
气体成分贮藏室应保持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的环境,以抑制非洲菊的呼吸作用和乙烯的产生。
010302运输方式与注意事项包装方式运输温度运输时间非洲菊主要通过花卉市场、花店、网络销售等渠道销售。
其中,网络销售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销售方式,能够覆盖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
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花卉的需求不断增加,非洲菊的市场前景广阔。
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和冷链物流的发展,非洲菊的异地销售和国际市场开拓将成为可能。
收稿日期:20200628 修回日期:20200725作者简介:黄芳,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与药物分析.2020年11月第6期南京晓庄学院学报JOURNALOFNANJINGXIAOZHUANGUNIVERSITYNov.2020No.6野菊花黄色素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黄 芳1,王亚芹2(1.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1171;2.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江苏南京211135)摘 要:以野菊花黄色素为研究对象,对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H2O2加入使野菊花黄色素吸光度降低;Na2SO3、葡萄糖和柠檬酸钠对黄色素起到增色作用.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野菊花黄色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对2,2 联苯基 1 苦基肼基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及羟自由基(·OH)都具有较强清除作用,清除能力随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清除效果优于Vc、芦丁和BHT.关键词:野菊花;黄色素;稳定性;抗氧化活性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902(2020)06004005食品的色泽是衡量食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在食品中添加色素,不但能保证产品色泽均匀性,而且还能改进产品的外观.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类.合成色素以它的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好、价格低等特点,在食品工业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医学和食品科学研究不断地深入,人们发现许多合成色素具有严重的慢性毒性和致癌作用[1].天然色素是由天然资源获得的食用色素,主要来自动物、植物组织及微生物中提取,其中植物性着色剂占多数.天然色素具有绿色、无毒无害、营养健康、药理作用强等优点,兼具营养保健功效的天然色素的提取和应用是现在和未来色素发展的主要方向[23].植物色素中存在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花色苷类、多酚类、黄酮类等,有清除自由基等抗氧化活性,这些功能对抗癌、防癌、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病、提高身体健康有促进作用[4].野菊花是常用中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同时又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野菊花还含天然菊花黄色素,具有着色力强、色泽鲜艳、色调自然柔和、溶解性强、无异味、无毒副作用、安全性能高等优点[57].本研究以无水乙醇浸提的野菊花黄色素为研究对象,对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为野菊花黄色素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设备野菊花(购于南京中药材市场);芦丁标准品、2,2 联苯基 1 苦基肼基(DPPH·)、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无水乙醇、亚硫酸钠、30%过氧化氢、柠檬酸钠、葡萄糖、无水乙醇、抗坏血酸(Vc)、邻苯三酚、盐酸、邻二氮菲、硫酸亚铁等,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去离子水.AUY120电子天平(日本岛津);7230G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金坛市精达仪器制造厂).1.2 实验方法1.2.1 黄色素的提取[8]准确称取野菊花粉末20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200mL无水乙醇,将锥形瓶置于70℃恒温水浴锅中提取.5h后取出,离心过滤,经旋转蒸发浓缩得到褐色浸膏,将浸膏冷风吹干,即为野菊花黄色素粗品.准确称—04—取一定量黄色素粗品,用无水乙醇溶解后配制成黄色素溶液.1.2.2 野菊花黄色素稳定性的测定1.2.2.1 氧化剂H2O2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9]取6份等量黄色素溶液分别放入25mL容量瓶,加入不同体积的3%H2O2溶液,定容,得到H2O2浓度为0%、0.02%、0.12%、0.17%、0.22%、0.27%的黄色素溶液.放置后每隔1h检测343nm处吸光度.1.2.2.2 还原剂Na2SO3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10]取6份等量黄色素溶液分别放入25mL容量瓶,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1mg/mLNa2SO3溶液,以蒸馏水定容,配制成Na2SO3含量为0%、0.02%、0.04%、0.06%、0.08%、0.10%的黄色素溶液,每隔1h检测343nm处吸光度.1.2.2.3 葡萄糖对野菊花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11]取6份等量黄色素溶液分别放入25mL容量瓶,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葡萄糖溶液,定容,得到葡萄糖浓度为0%、2%、6%、10%、14%、18%的黄色素溶液.每隔1h检测343nm处吸光度.1.2.2.4 柠檬酸钠对野菊花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12]取6份等量黄色素溶液分别放入25mL容量瓶,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柠檬酸钠溶液,定容,得到柠檬酸钠浓度为0%、1%、2%、3%、4%、5%的黄色素溶液.每隔1h检测343nm处吸光度.1.2.3 野菊花黄色素抗氧化活性研究1.2.3.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13,14]DPPH·是一种稳定的有机自由基,其乙醇溶液呈紫色,在可见光区最大吸收波长为517nm.用无水乙醇配制2×10-4mol/L的DPPH·溶液,同时配制不同浓度的黄色素溶液作为测定液.取2mL黄色素测定液及2mLDPPH溶液混合,摇匀,30min后用无水乙醇作参比测定其吸光度Ai(样品组吸光度),同时测定2mLDPPH·溶液与2mL无水乙醇混合液的吸光度Ac(空白对照液吸光度),以及2mL测定液与2mL无水乙醇混合液的吸光度Aj黄色素溶液吸光度本底值,根据式(1)计算测定液对DPPH·的清除率.以Vc、BHT和芦丁标准品为参照,按以上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其清除率.清除率(%)=1-Ai-AjAc×100(1)1.2.3.2 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测定[15,16]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pH值为8.2的Tris-HCl缓冲溶液4.5mL和不同浓度的样品0.1mL,置于25℃水浴中预热20min.加入2.5mmol/L的邻苯三酚0.4mL,混匀后置于25℃水浴中反应4min,立即用2滴8mol/L的HCl终止反应.用去离子水调零,325nm处测定吸光度.空白组以0.1mL去离子水代替样品.按公式(2)计算清除率:清除率(%)=A空白-A样品A样品×100(2)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色素样品,以Vc、BHT和芦丁标准品为参照,按上述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样品对O-2·的清除率.1.2.3.3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17,18]采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在试管中依次加入0.6mL5mmol/L邻二氮菲,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0 4mL和0.6mL5mmol/LFeSO4,加入0.8mL0.1%H2O2得到损伤管.未损伤管以0 8mL蒸馏水代替损伤管中0 8mL0.1%H2O2,操作方法同损伤管.样品管中加入1mL黄色素样品和0 8mL0 1%H2O2,操作方法同损伤管.将各管用无水乙醇定容到4mL,37℃下反应1h,536nm测定吸光度.按公式(3)计算清除率:清除率(%)=A样品管-A损伤管A未损伤管-A损伤管×100(3)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黄色素样品,以同浓度的芦丁、Vc和BHT溶液为参照,按上述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样品对·OH的清除率.—14—2 结果与分析2.1 野菊花黄色素稳定性分析2.1.1 氧化剂H2O2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加入H2O2后,黄色素的吸光度降低.在1h内,不同浓度的氧化剂对黄色素吸光度差异影响不大,说明该黄色素有一定的抗氧化性.由图1可知H2O2浓度与吸光度之间无明显趋势关系,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吸光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说明H2O2对黄色素有一定减色作用.2.1.2 还原剂Na2SO3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由图2可知,还原剂Na2SO3的加入使黄色素液的吸光度增大,且野菊花黄色素的吸光度随Na2SO3的加入量增加而增大.对于加入相同浓度Na2SO3的黄色素溶液,随着时间的增加,黄色素吸光度基本稳定,说明Na2SO3对黄色素有一定增色和稳定作用.图1 不同浓度H2O2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图2 不同浓度Na2SO3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2.1.3 葡萄糖对野菊花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由图3可知,加入葡萄糖后,黄色素溶液的吸光度均增加.加入1h后,随着葡萄糖溶液浓度的增加,野菊花黄色素溶液的吸光度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加入葡萄糖2h之后,再增加葡萄糖浓度,色素溶液的吸光度变化较小,说明加入达到一定量之后,葡萄糖溶液的加入对黄色素吸光度影响较小.2.1.4 柠檬酸钠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由图4可知,加入柠檬酸钠后野菊花黄色素溶液的吸光度显著增加.当加入时间为1h时,随着柠檬酸钠浓度增加黄色素液吸光度增加.当柠檬酸钠浓度为3%时,溶液吸光度增加最多,此后再增加柠檬酸钠浓度,色素吸光度逐渐减小.这可能是由于溶液柠檬酸钠与黄色素中的某些物质起反应导致.对于加入相同浓度柠檬酸钠的黄色素液,吸光度基本趋于稳定,不随时间作较大变化.但当柠檬酸钠浓度达5%时,吸光度随时间变化较大.说明高浓度柠檬酸钠对野菊花黄色素的影响较大,在使用和保存黄色素时,应注意避免柠檬酸钠等添加剂的加入.图3 葡萄糖溶液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图4 柠檬酸钠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24—2.2 野菊花黄色素抗氧化活性分析为考察野菊花黄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了黄色素对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与常见抗氧化剂芦丁、Vc和BHT进行了比较.2.2.1 黄色素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研究由图5可见,野菊花黄色素与芦丁、Vc、BHT对DPPH·的清除效果均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浓度较低时,BHT对DPPH·的清除效果不大,Vc与黄色素的清除效果相当.此后,增加浓度,BHT和芦丁的清除效果增加明显,Vc的清除效果有小幅增加.当浓度增大到1mg/mL时,野菊花黄色素对DPPH·的清除率可达100%,而芦丁、Vc、BHT均未达到.实验结果表明,野菊花黄色素对DPPH的清除效果高于其他三种抗氧化剂.2.2.2 黄色素对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研究野菊花黄色素、芦丁、Vc和BHT对O-2·清除率的测定结果见图6.由图6可知,野菊花黄色素对O-2·清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其清除能力明显强于芦丁和BHT.在低浓度时,野菊花黄色素对O-2·的清除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抗氧化剂,当浓度到达0.2mg/mL后,清除率增加变缓,但此时清除率已超过90%,说明体系中的O-2·基本已被清除.其余三种抗氧化剂,随着含量的增加,清除O-2·的能力也越加.当样品浓度到达0.80mg/mL时,Vc和黄色素对O-2·的清除率均接近100%.图5 黄色素、Vc、芦丁、BHT对DPPH·的清除效果 图6 黄色素、芦丁、Vc、BHT对O-2·的清除效果图7 黄色素、Vc、芦丁、BHT对·OH的清除效果2.2.3 黄色素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研究从图7可以看出,野菊花黄色素具有较大的清除·OH的能力.随着黄色素浓度的增加清除率迅速增大.经对比可知,野菊花黄色素对·OH的清除能力最大,BHT对·OH的清除能力则最小,芦丁和Vc处于中间区域,两者在浓度低于0.005mg/mL时清除能力相当.当浓度高于0.005mg/mL后,Vc对·OH的清除能力明显增大.3 结论野菊花黄色素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剂H2O2会破坏黄色素,对黄色素有一定减色作用.黄色素在还原剂Na2SO3中较稳定且还原剂对黄色素有一定的增色作用.在食品工业允许范围内,柠檬酸钠和葡萄糖的加入使黄色素的吸光度增大.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野菊花黄色素对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都具有较强清除作用.与BHT、Vc和芦丁这三种常见抗氧化剂比较,野—34—菊花黄色素的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这三者,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野菊花黄色素是一种稳定的天然食品色素,也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抗氧化剂.参考文献:[1]张惠燕.天然色素提取工艺及其应用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11:202203.[2]吴林阳.食品中着色剂的提取方法改进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9(18):111.[3]刘永,李彩瑜,黄惠敏,等.超声辅助提取黄栀子色素及热降解动力学[J].食品工业,2017,38(2):8487.[4]肖春玲,张少颖,孙英.紫玉米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1,26(2):1822.[5]赵秀玲.野菊花的功效因子、保健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6):429431,434.[6]南江,王星,黄伟敏,等.超声辅助提取野菊花黄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37(4):243246.[7]申海进,郭巧生,李育川,等.不同颜色光对野菊花色素溶液稳定性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22(4):7682.[8]黄芳,周宏,李健.响应曲面法优化野菊花中黄色素提取工艺[J].食品工业,2012,33(12):13.[9]陈利梅,李德茂,李燕.万寿菊黄色素抗氧化特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12):2628.[10]文赤夫,向小奇,刘旋,等.银杏叶黄色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8):4345.[11]海妮·巴音达,阿不都拉·阿巴斯.响应面试验优化紫薯皮色素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分析[J].食品科学,2016,37(14):5661.[12]黄爱妮,李丽,张刘卫.南瓜黄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8,31(1):96100.[13]肖春玲.樱桃番茄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32(4):117119.[14]李云婷,陈炼红,王琳琳,等.响应面法优化紫兰草紫色素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20,31(5):8794.[15]曹菲菲,康鹏玲,甄润英,等.紫甘蓝色素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39(15):7580.[16]熊茜,王春幸,孙朦,等.响应面法优化苋红素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J].食品工业科技,2017,38(12):221226,232.[17]王晓楠,王茂剑,张健,等.8种海藻和3类海带的色素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8,39(3):6570.[18]黄建蓉,李慕紫,陈颖蕾,等.鸢尾科红葱红色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J].食品工业,2017,38(7):7579.(责任编辑:宁 境)StudyontheStabilityandAntioxidantActivitiesofYellowPigmentfromChrysanthemumIndicumHUANGFang1,WANGYa qin2(1.SchoolofEnvironmentalScience,NanjingXiaozhuangUniversity,Nanjing211171,China;2.NanjingDongjiaoxiaozhenPrimarySchool,Nanjing211135,China)Abstract:Thestabilityandantioxidantactivityoftheyellowpigmentextractedfromchrysanthemumindicumwasstudied.TheresultsofstabilityshowedthatH2O2decreasedtheabsorbance,whileNa2SO3,glucoseandsodiumcitrateplayahyperchromiceffectontheyellowpigment.Theexperimentalresultsofantioxidantactivityshowedthatthereareobviousantioxidantactivitiesinyellowpigment.TheyellowpigmenthadstrongscavengingeffecttoDPPH·,superoxideanion(O-2·),hydroxylradical(·OH),thescavengingeffectincreasedaccordingtotheincreaseofaddingamount.Thepigmenthasastrongexternalantioxidationactivity,anditsabilityofscavengingwasfarbetterthanVc,rutinandBHT.Keywords:chrysanthemumindicum;yellowpigment;stability;antioxidantactivity—44—。
非洲菊种苗的形态特征和颜色变化过程非洲菊(学名:Gerbera jamesonii)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也是国内外花坛和花卉市场上备受喜爱的花卉之一。
非洲菊的种苗在花卉种植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形态特征和颜色变化过程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下面,我将从非洲菊的形态特征和颜色变化过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非洲菊的形态特征是非常独特的。
非洲菊具有直立生长的乔木状茎,株高一般可达30-50厘米,枝叶繁茂,形成一个翠绿色的花冠。
其叶子呈长椭圆形,叶面有光泽,叶缘呈锯齿状,并且叶质较硬,具有较好的防病虫害能力。
非洲菊的花朵是其最具特色的部分,花朵直径一般在8-10厘米左右,花形多样,有单瓣、半瓣和重瓣等不同品种。
花蕊呈椭圆形,中央部位有多个雄蕊,在阳光下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
花瓣丰满而饱满,花色丰富多样,有红、黄、粉色、白等多种颜色,其中红色和黄色是较为常见的品种。
其次,非洲菊的颜色变化过程十分迷人。
非洲菊的颜色变化是由花瓣的色素成分和生理变化所导致的。
在种植过程中,非洲菊的颜色会随着花骨朵的打开逐渐显现。
一般来说,非洲菊的花骨朵在开放之前是呈现深褐色或暗红色的,这是由于内部花瓣组织还没有完全成熟所致。
随着花骨朵的逐渐张开,非洲菊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在花骨朵刚刚打开时,非洲菊的颜色会呈现出浅粉色或淡黄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逐渐加深,展现出鲜艳的红、黄、粉色等多种花色。
这一过程一般会在几天时间内完成,而具体的变化速度和过程还与品种、环境温度、养护等因素有关。
另外,非洲菊的颜色变化还与温度和光照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非洲菊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植物,对温度要求较高。
在高温季节,非洲菊的花色会较为鲜艳,颜色变化也相对较快。
而在寒冷季节,非洲菊的花色可能会较为暗淡,颜色变化也相对较慢。
此外,光照条件也会对非洲菊的颜色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非洲菊对强光照的需求较高,在充足的阳光照射下,花色会更加鲜艳,颜色变化也会更为明显。
非洲菊种苗的有机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分离非洲菊(Tagetes erecta L.)是一种原产于墨西哥的草本植物,由于其美丽而独特的花朵,被广泛栽培和使用。
除了其装饰用途外,非洲菊也被发现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对非洲菊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有机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非洲菊植物中的化学成分是研究其药用价值的重要基础。
许多研究已经表明,非洲菊在其根、茎、叶和花中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多种类别的化合物,如类黄酮、黄酮苷、酚酸、黄酮,以及一些挥发油和色素等。
这些化学成分不仅赋予了非洲菊色彩鲜艳的花朵,还赋予了其药用和抗菌活性。
其中,类黄酮类化合物是非洲菊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生物活性物质。
类黄酮是一类特殊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其结构包含一个苯基环和一个氧代的三元环,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抗癌、抗微生物及抗血管生成活性等,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
研究发现,非洲菊中富含的类黄酮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保护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从而预防和治疗一些与自由基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病、癌症和老年性疾病等。
此外,非洲菊中的挥发油也是研究者广泛关注的化学成分之一。
挥发油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迅速挥发的液态或蒸发态物质的混合物。
非洲菊的花朵和叶子中都含有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和含硫化合物。
研究表明,非洲菊挥发油具有抑制细菌和真菌的活性,对某些害虫也有驱避和杀灭作用。
因此,非洲菊挥发油在农业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可以作为植物提取物和天然农药的原料。
除了上述化学成分外,研究还发现非洲菊中含有一些其他的生物活性物质。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非洲菊茎叶中含有类似激素的物质,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和开花的作用。
此外,非洲菊中还含有一些具有抑菌和抗病毒活性的多肽化合物,这对开发新型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具有潜在的价值。
分离和鉴定非洲菊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运用现代化学和生物技术手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