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面交叉及立体交叉
- 格式:ppt
- 大小:16.47 MB
- 文档页数:109
新探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的对比【引言】:道路交叉设计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大类。
平面交叉指的是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内的交叉。
简称平交。
立体交叉指的是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不同高程上的交叉,利用跨线桥、地道等使相交的道路在不同的平面上交叉,简称立交。
不管是平面交叉还是立体交叉都有其相对独有的优点和缺点。
任何一种交叉设计的类型都不可能完全代替另一种。
1、平面交叉设计的分析1.1、平面交叉是路网中交通问题最突出的部位相交道路的车辆,在平面交叉口处要汇集和转向通过,因而产生了交通间的纵横干扰,影响通过能力。
在同样车道数的情况下,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总是小于路段的通行能力,这就导致在相交道路路段的交通量还不十分大的时候,交叉口处已接近或达到饱和,从而使平面交叉处交通拥挤。
再加上过街行人的穿插交会,更易使平面交叉口处事故多发,成为交通全的敏感地段。
根据统计资料,交通事故的半数发生在道路平面交叉及其周围,而在城市中这一比例可高达60%以上;半数以上的行车时间延误也是因平面交叉的存在而引起的。
由此可见,对平面交叉的合理规划、设计和交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2、不可能用立体交叉代替路网中所有平面交叉将平面交叉全部改成立体交叉,虽然可以解决因平面交叉而产生的交通问题,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实施的。
首先,立体交叉工程浩大,修建费用高,占地面积大,修建工期长。
因此,如能通过对平面交叉的改建而达到交通改善的目的,就不宜修建立体交叉。
其次,由于相交道路的性质、占地、工程投资等的限制,还不可能全部修筑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有时还要建造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如菱形、部分苜蓿叶式等,此类立体交叉仍保留了部分平面交叉,使平面交叉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不处理好此类平面交叉问题,立体交叉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因此,在修建立体交叉时,仍有做好平面交叉口的设计问题。
再者,在城市内修建立体交叉,还会带来分割城区、影响街区日照条件、干扰电波、妨碍视线、破坏景观,给行人带来不便等新问题。
3.1道路交叉的分类及其选择3.1.1城市道路交叉宜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类。
应根据道路交通网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3.1.2平面交叉口应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并应符合满足下列要求:1 A类:信号控制交叉口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展宽交叉口。
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不展宽交叉口。
2 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1类:干路中心隔离封闭、支路只准右转通行的交叉口(简称右转交叉口)。
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简称让行交叉口)。
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
3 C类:环形交叉口平C类:环形交叉口。
3.1.3平面交叉口的选用类型,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注: 1 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经交通预测分析,需要设置立体交叉时,宜按本规程表3.1.4选用;2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因景观需要,采用环形交叉口时,应充分论证。
4.2.9平面交叉口一条进口车道的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的最小宽度可取3.0m;当改建交叉口用地受到限制时,一条进口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2.80m。
转角导流交通岛右侧右转专用车道应按设计速度及转弯半径大小设置车道加宽。
4.2.10当高峰15min内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2辆时,宜设左转专用车道;当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10辆时,或需要的左转专用车道长度达90m时,宜设两条左转专用车道。
左转交通量特别大且进口道上游路段车道数为4条或者和4条以上时,可设3条左转专用车道。
4.2.11进口道左转专用车道设置可采用下列方法:1展宽进口道,以便新增左转专用车道。
2压缩较宽的中央分隔带,新辟左转专用车道,但压缩后的中央分隔带宽度对于新建交叉口至少应为2m,对改建交叉口至少应为1.5m,其端部宜为半圆形[图4.2.11(a)]。
3道路中线偏移,以便新增左转专用车道[图4.2.11(b)]。
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的对比研究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是两种常见的交叉方式。
二者在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平面交叉是指两个平面图形在一个交叉点上相交,而立体交叉是指两个立体图形在一个交叉点上相交。
然而,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相似的特点和用途。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进行对比研究。
一、定义和用途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的定义已在上文中做了简要介绍。
平面交叉在计算机图形学、几何学、拓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平面图形的交叉可以指示两条路径是否相交,两个区域是否相交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例如,交叉检查可以用于道路规划、电路设计等领域。
立体交叉也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机械制造、建筑等领域。
在机械制造中,立体图形的交叉检查可以保证机器的设计符合工艺要求。
在建筑中,立体图形的交叉检查可以避免施工中出现的错误。
二、交叉方式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的本质区别在于:平面交叉是在平面上的相交,而立体交叉是在三维空间中的相交。
平面交叉一般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计算,可以使用二维平面的算法来实现。
而立体交叉需要使用三维空间的算法来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二维平面上的计算相对简单,占用的计算资源也相对少。
而三维空间中的计算相对复杂,需要占用大量的计算资源。
因此,平面交叉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常见。
三、计算方法对于平面交叉,可以使用扫描线算法、求解交点算法等来计算。
扫描线算法是一种经典的计算方式,使用扫描线逐个扫描相交的点,进行交点检查,逐一记录两条路径的上下交叉情况。
这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具有较好的效率和稳定性。
求解交点算法则是在每个交叉点处求解路径的交点来判断是否相交,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于立体交叉,则需要使用空间扫描线算法、边边求交算法等方法来计算。
空间扫描线算法可以将三维空间的相交问题转化为二维平面上的相交问题,加速计算速度。
边边求交算法则是逐一求解三维图形上的所有直线边缘的交点,进而判断两个图形之间是否相交。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1、道路与道路交叉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
交叉形式应根据道路网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2、平面交叉口应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1.平A类:信号交叉控制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不展宽交叉口;2.平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1类:之支路只准右转同行的交叉口;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3.平C类:环形交叉口关于平面交叉口的选用类型应符合下表,3、交叉口的形式平面交叉口的形式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投资和使用价值,所以应切合实际地考虑远期的需要和近期的可能两方面因素,选择合理的方案。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取决于道路网的规划和周围建筑的情况,以及交通量、交通性质和交通组织。
常见的几何形状有:十字形环行交叉T形极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错位交叉多路交叉畸形交叉T形平面交叉口:T形交叉口是指交角为75~105的三路相交。
T形交叉口适用于主次道路的交叉,主要道路应设在直行方向。
Y形平面交叉口:Y形交叉口为三路相交直行方向的交角小于75或大于105的交叉口;Y形交叉口在交角较小的时候交通不利,而且锐角街口处的视线条件不好。
十字形平面交叉口四条道路相交交叉口,交角为75~105.十字形交叉口形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街角建筑易于处理,使用范围广,是最基本的交叉口形式(1)简易十字交叉口:设计车速不高,交通量不大的三四公路或一般城市道路相交的十字交叉,可采用简易十字交叉(2)设附加车道的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且转弯交通量不大的十字交叉口。
(3)渠化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为四车道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80km/h的双车道公路,或虽然设计速度为60km/h,但属区域干线的双车道公路,可采用渠化十字交叉。
环形平面交叉口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岛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道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俗称转盘。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1、道路与道路交叉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
交叉形式应根据道路网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2、平面交叉口应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1.平A类:信号交叉控制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不展宽交叉口;2.平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1类:之支路只准右转同行的交叉口;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3.平C类:环形交叉口关于平面交叉口的选用类型应符合下表,3、交叉口的形式平面交叉口的形式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投资和使用价值,所以应切合实际地考虑远期的需要和近期的可能两方面因素,选择合理的方案。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取决于道路网的规划和周围建筑的情况,以及交通量、交通性质和交通组织。
常见的几何形状有:十字形环行交叉T形极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错位交叉多路交叉畸形交叉T形平面交叉口:T形交叉口是指交角为75~105的三路相交。
T形交叉口适用于主次道路的交叉,主要道路应设在直行方向。
Y形平面交叉口:Y形交叉口为三路相交直行方向的交角小于75或大于105 的交叉口;Y形交叉口在交角较小的时候交通不利,而且锐角街口处的视线条件不好。
字形平面交叉口四条道路相交交叉口,交角为75~105.十字形交叉口形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街角建筑易于处理,使用范围广,是最基本的交叉口形式(1)简易十字交叉口:设计车速不高,交通量不大的三四公路或一般城市道路相交的十字交叉,可采用简易十字交叉(2)设附加车道的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且转弯交通量不大的十字交叉口。
(3)渠化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为四车道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80km/h 的双车道公路,或虽然设计速度为60km/h,但属区域干线的双车道公路,可采用渠化十字交叉。
环形平面交叉口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岛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道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俗称转盘。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1、道路与道路交叉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
交叉形式应根据道路网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2、平面交叉口应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1.平A类:信号交叉控制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不展宽交叉口;2.平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1类:之支路只准右转同行的交叉口;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3.平C类:环形交叉口关于平面交叉口的选用类型应符合下表,平面交叉口类型选型推荐形式可选形式主干路-主干路平A1类——主干路-次干路平A1类——主干路-支路平B1类平A1类次干路-次干路平A1类——次干路-支路平B2类平A1类或平B1类支路-支路平B2类或平B3类平类或C平A2类3、交叉口的形式平面交叉口的形式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投资和使用价值,所以应切合实际地考虑远期的需要和近期的可能两方面因素,选择合理的方案。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取决于道路网的规划和周围建筑的情况,以及交通量、交通性质和交通组织。
常见的几何形状有:十字形环行交叉T形极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错位交叉多路交叉畸形交叉T形平面交叉口:T形交叉口是指交角为75~105的三路相交。
T形交叉口适用于主次道路的交叉,主要道路应设在直行方向。
Y形平面交叉口:Y形交叉口为三路相交直行方向的交角小于75或大于105的交叉口;Y形交叉口在交角较小的时候交通不利,而且锐角街口处的视线条件不好。
十字形平面交叉口四条道路相交交叉口,交角为75~105.十字形交叉口形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街角建筑易于处理,使用范围广,是最基本的交叉口形式(1)简易十字交叉口:设计车速不高,交通量不大的三四公路或一般城市道路相交的十字交叉,可采用简易十字交叉(2)设附加车道的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且转弯交通量不大的十字交叉口。
道路交叉基本知识2013年5月13日道路交叉目录道路交叉基本知识 (1)道路交叉 (I)1定义 (1)2分类 (1)3名词解释 (1)4平面交叉 (1)5互通立体交叉 (2)5.1简介 (2)5.2高速路与高速路交叉 (2)5.2.1四方向 (2)5.2.2三方向 (4)5.2.3双方向 (4)5.3高速路与平面道路 (5)6分离式立体交叉 (7)7实景图 (8)7.1苜蓿叶 (8)7.2环状型 (9)7.3涡旋型 (9)7.4喇叭型 (10)7.5Y型 (10)7.6钻石型 (11)7.7苜蓿叶A4 (11)7.8单点钻石型 (12)1定义公路交叉指公路相互之间、公路与其他道路等带状构筑物之间的交叉。
2分类3名词解释匝道:一小段提供车辆进出主线的陆桥、斜道、引线连接到。
直接式匝道:将左转车道设于左方。
非直接式匝道:将左转车道摄于右侧,设置环道衔接其他公路。
半直接式匝道:不设环道,改为路线较长、起伏较大的高架道路连接。
交织路段:因汇流、分流导致行车主线短时间车流混乱的路段。
辅路:为解决交织路段的车流问题,部份立交桥加入辅路的设计,舒缓交织路段的交通4平面交叉交通转换在同一平面内完成、交通流之间存在交叉冲突,处理方式:1、渠化。
2、信号灯管理。
交叉类型:T形、Y形、十字交叉、环形5互通立体交叉5.1简介交通转换通过匝道互连在空间内完成。
组成:直行车道、匝道、匝道连接部、立体交叉跨线桥、其他互通设施。
细分为主线和被交叉公路、出口匝道和入口匝道、变速车道和平面交叉等基本单元,按转换功能形成内外部协调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子系统。
式立体交叉、环形互通式立体交叉、涡轮形互通式立体交叉、T形互通式立体交叉、Y形互通式立体交叉、梨形互通式立体交叉和叶形互通式立体交叉等。
5.2高速路与高速路交叉5.2.1四方向5.2.2三方向5.2.3双方向5.3高速路与平面道路6分离式立体交叉交叉公路之间立体交叉但互不连通、无交通转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