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权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物权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253.50 KB
- 文档页数:17
物权法整理目录第一章:物权概述第二章:物权的特征第三章:物权的效力第四章:物权法的原则第五章:物权变动理论第六章:所有权概说第七章:不动产所有权第八章:动产所有权第九章:共有第十章:用益物权第十一章:担保物权第十二章:占有第一章物权概述一、物权的概念物权是指对物的权利,即法律将某物归属于某特定主体,由其直接支配,享受其利益,并排除他人对此支配领域侵害或干预的权利。
二、物权的性质(一)归属性物权的归属性是指特定物归属于特定的权利主体,物权归根结底是反映人与人之间对财产的归属和利用关系的权利(二)支配性1、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的权利;2、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而享受其利益的权利。
(三)排他性1、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标的物而享受其利益的绝对性权利(绝对性、对世性);2、物权是权利人排他性地享受特定物的利益的权利(独占性、排他性);3、物权是具有物上请求性、追及性及公示性的权利.三、物权的体系(一)《物权法》(2007年)1、所有权: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
2、用益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
3、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4、占有第二章物权的特征一、物权与债权相区别的特征1.物权--支配权: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而享有其利益的权利。
物权人无须借助他人的意思即可行使权利、实现自己的利益。
债权--请求权:权利人请求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权利人利益须借助义务人行为--履行间接实现。
如买受人与出卖人相互借助取得标的物或价款的权利。
2.物权--绝对权:物权义务主体为不特定的一切人。
(对世权)权利人实现其目的时就可排斥任何第三人。
因此,物权生效须:(1)以登记或交付公示让第三人知晓为要件;(2)标的物特定化;(3)行为人有处分权。
债权--相对权:权利人只能向特定的相对人请求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对人权)“特定债权人得向特定债务人请求给付的法律关系.”对第三人不产生排他性效力。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税收相关法律》第二篇第二章讲义1物权法律制度【考情分析】本章内容可考点比较多,主要是对教材内容概念、特征的直接考核,题目相对简单,注意全面复习。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6分左右。
第一节物权概述一、物的概念和分类民法上的物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并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支配的物质实体。
物的法律特征:客观物质性;可支配性;可使用性;特定性;独立性。
1.动产与不动产(1)动产是指能够移动且移动后不至于损害其价值的物。
如:桌、椅、板凳等。
(2)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虽可移动但移动后有损其价值的物。
如:土地、房屋等。
提示:动产与不动产划分的法律意义在于: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以向国家行政主管机关登记为要件;动产物权的变动,一般以实际交付为要件。
不动产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动产纠纷的管辖则不受此限制。
2.流通物、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1)流通物是指法律允许在民事主体之间自由流通的物。
如:衣服、电视机等。
(2)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对流通范围和程度有一定限制的物。
如:黄金、白银等。
(3)禁止流通物,是指法律明令禁止流通的物。
如:假冒伪劣商品、淫秽物品、毒品等。
3.特定物与种类物(1)特定物,是指具有独立特征或被权利人指定,不能以其他物替代的物。
如:故宫、长城等;还包括在法律上特定化的物,如,已经被购买人特定化的汽车、字画。
(2)种类物,是指具有共同特征和同样经济意义并可以用度量衡计算的可替代之物。
如:同种粮食。
【例题·多选题】根据法律规定,特定物转让()。
(2010年)A.可以物的交付作为所有权转移的标志B.只能以占有移转的时间作为所有权转移的时间C.可以按照法律的规定确定所有权转移的时间D.可以按照当事人的约定确定所有权转移的时间E.须以登记来确定所有权转移的时间[答疑编号6492220101]『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特定物的转让。
第二章物权法教学要求1.明确物权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了解物权法的一般理论;3.掌握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和占有等相关法律规定。
课时安排本章节共安排7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物权法的一般理论一、物权概述(一)物权的概念与特征物权,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特定的物,享受其利益,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民事财产权利中,物权为静态的财产归属关系的内容,而债权为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的内容。
物权是债权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债权的目的和结果。
与债权相比,物权具有以下特征。
1.对世性2.支配性3.排他性(二)物权的客体物权的客体,是指物权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物权的客体为物。
物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而又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者支配的物质客体。
(三)物权的效力1.物权的排他效力2.物权的优先效力3.物权的排除妨碍效力4.物权的追及效力(四)物权的种类与保护1.物权的种类根据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种类须由法律明文规定,不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或依其意志擅自改变。
《物权法》确定的物权类型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三大类,同时还设专章规定了占有。
2.物权的保护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二、物权法概述(一)物权法的概念物权法是调整物的归属以及物的占有、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保护原则2.物权法定原则3.公示公信原则4.遵守社会公德原则二、物权的变动物权的变动,是指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从权利人的角度而言,物权的变动即物权的取得、变更和丧失。
我国《物权法》规定,物权变动主要有三种原因,即不动产登记,动产交付以及其他物权变动。
第二节所有权一、所有权概述(一)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1.所有权的概念所有权又称自物权,是指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以及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2.所有权的特征(1)自权性。
物权一般原理物权是指个人对特定物品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力的法律关系。
它是民法中的重要概念,对于保护个人财产权益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物权的基本概念、产生方式、内容要件以及限制等方面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权一般原理。
一、物权的基本概念物权是指个人对于特定物品所拥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力。
所谓自由支配是指物权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使用、转让、抵押或者让与等行为,而无需受到不当干涉。
这种权力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的,既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受到法律的限制。
二、物权的产生方式1. 自然原始方式:即通过占有获得对物的所有权。
当个人以自己的劳动或经费进行物品的创造或发现时,会自然地获得对其的所有权。
例如个人通过种植庄稼、养殖动物或者开采矿产等方式获得对物的所有权。
2. 法定方式:即通过法律的规定获得对物的所有权。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对于物权的产生和转移有着详细的规定。
例如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双方达成合同的约定时,会根据合同内容来确认物权的归属问题。
三、物权的内容要件要使一个权利被认定为物权,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定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的客体性:即物权的客体必须是一个具体的物品,可以是现实存在的物品,也可以是虚拟存在的物品,如知识产权等。
2. 物的拥有:物权人必须对物拥有占有状态,即实际控制这个物品,并且有能力支配它。
3. 个人对物的无限制支配权:物权人对物品享有无限制的支配权,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使用、转让、抵押或者让与等行为。
4. 社会尊重:物权的行使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须在法律和道德准则的框架内进行。
四、物权的限制物权也不是绝对的,在社会生活中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限制:法律对物权的行使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例如,根据环保法的规定,个人在行使物权时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得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 公序良俗限制:物权的行使不得违反公序良俗,也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概述民法典第二编物权概述导言:物权是民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人们对物品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
在民法典第二编中,对物权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对民法典第二编中的物权概念、种类、取得、内容和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物权知识。
一、物权的概念和主要特征1.1 物权的定义和特点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且其他人必须尊重并承认。
物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 绝对性:权利人的物权一经建立即得到法律保护,不受他人的侵害或干扰;2) 继承性:物权可以继承给继承人,继承人可以享受权利人的物权;3) 不可分割性:权利人的物权不可分割,每个物权只能对应一个权利人。
1.2 物权的基本要素民法典规定,物权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1) 主体:包括权利人和义务人。
权利人是享有物权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义务人是承担相应义务的主体,通常是非权利人。
2) 客体:是物权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物品、不动产或动产等。
3) 内容:是权利人对物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
二、物权的种类和获取方式2.1 物权的种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物权可以分为主权利和附属权利两种。
1) 主权利:权利人有关物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 所有权:权利人对物享有最完备的权利,包括对物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
- 用益物权:权利人对物享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但不包括占有和处分权利。
- 担保物权:权利人将自己的债权担保给债务人,债务人将财产作为担保物给予权利人,以确保债权的履行。
2) 附属权利:附属权利是主权利的一部分,包括地役权、担保物权和其他附属权利。
2.2 物权的获取方式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物权的获取可以通过占有、约定、法律规定和法院判决等途径实现。
1) 占有:在符合法定要求的情况下,具备占有能力的人可以通过占有方式获取物权。
法硕民法第二篇物权第二篇物权第8章物权的一般原理考试大纲第八章物权的一般原理第一节物权概述一、物权的概念二、物权的特征三、物权的种类简述物权的概念与特征?物权的概念物权法-2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物享有直接支配的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物权,是指权利主体依法直接支配特定物的并享有其利益的排他性权利。
其含义为物权是一种财产权,具有直接的财产内容。
物权是直接支配物的权利,也就是物权以直接支配标的物为内容。
所谓直接,是指物权人对标的物的支配无须他人意思或行为的介入便可实现。
所谓支配,是指权利主体的意思,对物加以管领处理。
物权时支配特定的物的权利。
该特定物可以是权利人合法所有的自有物,也可以是权利人根据法律、合同所支配的特人的物。
物权标的物在内容、范围均需确定,否则,将因物的归属不明、利用无度而导致社会生活陷于混乱。
物权具有排除他人干涉的效力。
物权人的就特定物为独立支配从而享受利益,而无需他人积极配合,也当然排除他人干涉。
物权的特征有【物权与债权的区别】简答题2008年在权利性质上,物权时支配权,债权是一种请求权。
物权以物为支配对象,包括对物的全面支配和限定支配。
权利人无需借助他人的行为就能行使其权利,并通过对标的物的直接管领、支配实现自己的利益。
对物的进行支配,不是物权人的目的而是物权人的手段,物权人的目的在于通过支配而取得物之利益。
在权利效力范围上,物权是绝对权,债权是相对权。
物权的义务主体是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人,故又称为对世权;而债权人只能向特定的义务主体(债务人)主张权利。
在权利客体上,物权的客体为物,债权的客体则不限于物。
在权利效力上,物权具有优先力,溯及力,还具有排他性。
而债权没有这些效力。
物权与债权同时存在于同一物上时,物权具有优先与债权的效力,物权人得优先行使其权利,是为物权的优先力。
物权的标的物无论辗转流向何处,权利人均的追击与物的所在行使权利,是为物权的溯及力。
物权的基本原理一、物的分类(一)不动产和动产1.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虽能移动但会因移动损害价值的物。
包括土地、海域以及地上或海上定着物,如房屋、建筑物、构筑物、林木、桥梁、堤坝、纪念碑等。
2.动产,是指能够移动且不因移动损害其价值的物。
包括机动车、自行车等。
(二)原物和孳息1.原物,是指能够产生收益的物。
2.孳息,是指由原物所生的物或收益,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1)天然孳息,是指果实、物的出产物及按照物之使用方法所获得的出产物。
天然孳息的归属分三步确定:①有约从约②无约归所有权人③有用益物权人的归用益物权人。
(2)法定孳息,是指利息、租金以及其他因民事法律关系而获得的收益。
法定孳息的归属分两步确定;①有约从约②无约或约定不明的,依交易习惯。
(三)主物和从物从物的构成要件有三:1.非主物的构成成分。
轮胎属于汽车的构成部分,房门属于房屋的构成部分。
因此,轮胎对于汽车,房门对于房屋均不属于从物。
2.须辅助主物的使用。
一般住宅小区中的车位和房屋,二者之间不存在辅助作用,不属于主物和从物的关系。
3.须与主物同属一人。
(四)货币,占有即所有。
(五)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物。
具有如下特征:1.它在法律上具有可支配性和排他性。
2.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经济价值。
属于权利人通过合法劳动取得,具有可交换性,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如游戏中的装备可以交易和转让。
3.虽然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本身是无形的,但是它们在网络空间中也具有一定的“有形”存在。
二、物权的三大效力(一)追及效力,是指物权成立后,不论其标的物辗转至何人之手,权利人均可以追及标的物之所在,并直接行使权利;只要在最后占有人处发现自己的物,即可予以取回。
(二)排他效力,是指同一物上不得同时存在两个所有权,即一物一权,或两个内容相冲突的他物权。
(三)优先效力,是指同一物上之存在数个互相冲突的权利时,效力较强的权利排斥效力较弱的权利而率先获得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