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大墓考古发现场六
- 格式:docx
- 大小:37.74 KB
- 文档页数:2
静海一中2024-2025第一学期高三历史(10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5 分)和第Ⅱ卷提高题(12 分)两部分,共分,卷面分3分。
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内容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巩固易混易错点辨析材料应用与要点寻找题分数343135202020第Ⅰ卷基础题(共85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是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通天洞遗址出土的碳化小麦和碳化青稞,年代在距今约5000年,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小麦、青稞。
这可以用来说明()A.中国是最早种植小麦、青稞的国家B.中国原始农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C.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麦的种植格局D.农作物的出现使人类过上定居生活2.西周时期,周天子通过赐命礼等伦理定位与价值操演获得了整个社会的精神信仰,进而凝聚成“一心辐揍”的价值思维,将王室与诸侯持为一个政治实体,建构出“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的政治结构。
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B.国家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增强C.贵族统治秩序开始确立D.原始民主制遗存依然发挥作用3.春秋战国时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商人的队伍中去,部分商人甚至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兴盛或衰亡,例如春秋时期的子贡、战国时期的吕不韦等。
这反映了当时()A.商人势力过大危及统治B.崇商尊商成为社会主流意识C.商业发展环境较为宽松D.商业文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4.齐国管仲变法中,按照地形将人口划分为由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还实施了主动型的经济政策,如力图控制市价(平准)、规定度量衡和鼓励发展贸易等。
由此可知,齐国()A.建立起完备的税收系统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实行工商业的官府垄断D.强化集权统治提升国力5.秦汉简牍中多次出现的“户人”,是国家授予田宅、爵位的法定对象;简牍诏令中的“家长”并非传统的“尊长”,而是法定家长即户主,是官府认定的家庭负责人,“当占缗钱匿不自占不以实罚及家长戍边一岁”。
考古新发现古墓纪录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轰动一时。
关于考古新发现古墓纪录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古新发现古墓纪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考古新发现古墓纪录之出土文物海昏侯墓已清理出土文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成套编钟、竹简、木牍和10余吨近200万枚五铢钱等。
海昏侯墓已被列入2015年国家重大考古项目,创下多个“首次”和考古之最。
2015年11月4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对外公布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阶段性考古成果。
墓中出土一万余件珍贵文物,包括10余吨西汉铜钱(200万枚,相当于现在50公斤黄金)、编钟、竹简、伎乐俑…文物展现了西汉高等级贵族生活,具有重大考古价值。
墓葬中还出土了青铜火锅。
[6]2015年11月9日,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主墓的西侧有一个占地约80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坑首次发现车马陪葬坑,在这个坑里共发现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
考古工作人员从车马坑里清理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
从清理出的车具如盖弓帽、杠箍、龙虎首轭饰、辕首饰、衡饰、车軎等,马具如络饰、衔镳、当卢(古代系于马头部的饰件)等多鎏金错银和麻质伞盖看,其制作极其考究,使用等级很高。
在这里还发现大型青铜蒸馏器、青铜火锅及数十件陶瓷器及陶胎漆器储酒器。
[7]11月14日上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清理正式启动。
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
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将为研究孔子的实际形象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从侧面印证了西汉时期统治阶层独尊儒术的景象。
[8]出土的马蹄金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两个马蹄形的金器,虽然在地底埋藏了2000多年,但经过初步的清洗后,立刻闪耀出黄金的光泽。
专家介绍,公元前95年,汉武帝祭天时梦到了纯白的麒麟,敦煌一带出现了金马,泰山出现了黄金,汉武帝认为这是一种祥瑞之兆,所以从那一年开始,就将所有的金饼都铸造成马蹄的形状。
“探索·发现”栏目播放《海昏侯大墓考古发掘现场》中,曾解释“上”字含义:上,上林苑的上,就相当于人民币上印上了“中国人民银行”这个字一样的。
上林苑是专门铸造钱的一个机构,上林三官。
还有一个,当时就是说(黄金)是上币,五铢钱叫下币,也可能是把这个上币的上字写上去也有可能。
认为“上”字或是“上林苑”或是“上币”简称。
现在看来,这样的解释应不确切。
首先,“上”在汉代文献中,除表示方向的上下外,相当多情况下它特指皇帝。
通俗的些讲,它是“皇上”的“上”。
关于此点,东汉晚期蔡邕在其所著《独断》中有明确记载:上者,尊位所在也。
太史令司马迁记事,当言帝则依违但言上,不敢亵渎言尊号,尊王之义也。
当然,汉天子的称号也并不仅有“上”。
《独断》指出: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
其言曰制诏。
史官记事曰上。
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
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
印曰玺。
所至曰幸。
所进曰御。
可见汉天子的称谓多多——皇帝、朕、陛下、乘舆、上、行在所、禁中等等。
而上面提到的“上林苑”一词的来源,其实也与前述的“上”(后世俗称“皇上”)有关——“上林苑”是“上”之“林苑”,或“上”之“林”与“苑”。
也就是说,“上”不会是“上林苑”的简称。
其次,《史记·平准书》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汉书·食货志》记述近同)。
其并记载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在连年出兵、大型营建、灾害频频情况下出现“县官大空”情况,于是“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实行币制改革。
决定造“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
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又造银锡为白金。
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曰白选,直三千;二曰以重差小,方之,其文马,直五百;三曰复小,撱之,其文龟,直三百。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海昏侯墓篇一南昌海昏侯墓最近火了,考古专家称其考古价值超过了长沙马王堆汉墓。
海昏侯墓位于南昌新建区一座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占地面积约4万平米,相当庞大。
最新考古发现,海昏侯墓现车马坑,其中有每乘4匹马拉动、共计5辆木质彩绘马车。
海昏侯墓现车马坑,4匹马一辆车是汉代王侯出行的最高配备,可见其身份之高。
不过尽管海昏侯墓现车马坑,墓主人的身份仍然难以确定,究竟海昏侯是谁仍有待考证。
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介绍,车马坑南北长17.7米、东西宽4.24米、距地表深2.5米。
坑内木椁和加固木椁的柱子均腐朽殆尽,仅留有痕迹。
从修建木椁时留下的熟土二层台和二层台上腐朽殆尽的椁顶板痕迹判断,椁室高约0.5米。
随葬木质彩绘车辆5辆,为实用高等级安车,马车经过拆卸,被拆卸下的车马器装入彩绘髹漆木箱内放置在椁底板上。
陪葬马匹20匹,骨架已腐朽殆尽,仅存痕迹。
篇二除了海昏侯墓现车马坑,根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的消息,海昏侯墓北藏閤钱库出土有10余吨五铢钱有200万枚,换作现在得值多少钱呀!考古专家给出的答案是,相当于现在的50公斤黄金,由此换算得出相当于如今的人民币1000多万元。
按照汉代赙赠制度如此盛行可以看出,之所以海昏侯墓内会出土10余吨的五铢钱,除了其本身拥有着诸侯身份之外,极有可能是海昏侯去世后,其后人受他人送赙,由此有着如此土豪。
当然,在目前来说,这些都仅是一种猜测,其中详情还有待考古专家的后续研究。
除了海昏侯墓现车马坑,根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的消息,海昏侯墓北藏閤钱库出土有10余吨五铢钱有200万枚,换作现在得值多少钱呀!考古专家给出的答案是,相当于现在的50公斤黄金,由此换算得出相当于如今的人民币1000多万元。
按照汉代赙赠制度如此盛行可以看出,之所以海昏侯墓内会出土10余吨的五铢钱,除了其本身拥有着诸侯身份之外,极有可能是海昏侯去世后,其后人受他人送赙,由此有着如此土豪。
南昌海昏侯墓作者:渝南子来源:《环球人文地理》2016年第02期2011年3月,在江西省南昌市一座叫“墩山”的山包上,村民发现了一座罕见的汉墓,而经考古学家证实,这是西汉时期的海昏侯墓。
海昏侯墓规格庞大,出土文物数量惊人,并且2000年来从未被盗。
种种谜团和发现震惊了考古界,也刷新了中国历史。
经过5年的勘察和发掘,主墓中的主椁棺已被整体提取到实验室清理,待开棺验明之后,一直备受关注的墓主身份也将得到最终证实……2011年3月,一条纯金的金龙饰物出现在江西省南昌市的古玩市场,霎时在整个南昌古玩界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因为在古代,这样的饰物唯有皇帝才能拥有,这意味着倒卖这件稀有金龙的文物贩子必然和盗墓贼勾结,盗了一座帝王墓!消息一传开,全国各地的文物贩子蜂拥而至,虽然迟迟没有人敢接手这件金龙,但那座神秘的帝王墓却成了盗墓贼的俎上之肉。
随后,南昌市公安局根据举报,很快就抓获了非法倒卖金龙的文物贩子,经审讯得知,金龙盗自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一座叫“墎墩山”的山包。
不久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人前往勘察,震惊考古界的海昏侯墓这才被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盗墓活动让列侯大墓浮出水面其实,在金龙出现在古玩市场之前,观西村的村民就在墎墩山上发现了盗墓贼。
在2011年2月至3月这段时间,家住墎墩山北面的熊菊生时常见到一些陌生面孔出现,他家的狗也开始在半夜叫个不停。
有一天早上,当他正对着墎墩山洗漱时,突然发现山上的一株杉树边堆起了一座很高的黄土。
他好奇地叫上两三个人上山去查看,只见土堆边上不仅有榔头、钢钎、手套等工具,还有一个长1米、宽0.5米、深14米的土洞。
随后,熊菊生联系了相关部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杨军得知消息后,立即驱车赶赴观西村,并嘱托村民在盗洞旁连夜看守,但他心里已经做好了墓穴被毁、文物尽失的心理准备。
直到后来的考古发掘工作展开后,杨军才松了口气——主墓并未被盗!据了解,主墓旁边还有一座海昏侯夫人墓,在考古人员到达前已被盗空,而海昏侯主墓却安然无恙。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背后的故事作者:齐玫来源:《前线》2016年第05期2016年3月2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幕。
展览的推出时值首博老馆建馆35周年、首博新馆开馆10周年这一特殊的日子,对于首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纪念意义,也是十分荣幸的一件事。
展览汇聚了400余件文物珍品,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典型的西汉列侯墓园,既有历史人物的传奇人生,亦有墓葬出土的金器、青铜器、玉器、漆器(仿制品)、陶瓷器等多种文物,正如展览主标题“五色炫曜”,引自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长门赋》中的名句“五色炫以相曜兮”,印证了西汉社会、文化发展的繁盛,以及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所呈现出的五彩斑斓的精彩模样。
源于盗墓考古发掘的及时性、保护性、科学性,在海昏侯墓的整个发掘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据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先生说,2011年3月24日,他一接到被盗海昏侯的消息,就连夜赶到现场,盗洞长约1.8米、宽约50至60厘米。
在盗洞旁看到盗墓贼挖出来的三四十厘米厚的椁木,还有木炭、白胶泥,根据这些分析,应该是一座西汉的大墓。
于是连夜给国家文物局起草有关报告。
第二天早上7点多钟,装上打井用的辘轳,杨军坐在吊篮中从盗洞口下到墓中,成为第一个进入海昏侯墓的考古科研人员。
从地面下到底大约近15米深。
他当时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应该是椁木散发的味道,因为椁木主要使用的是樟木,说明这个墓等级很高。
而且,盗墓贼打的洞很准确,他们从封土顶上打到了墓葬的正中央,按照一般礼制葬俗,墓室中间一定会有棺椁。
但是恰巧这个墓真实地反映了汉代“视死如生”的葬俗,整个墓室是按照居室化的结构布局安排,正中心是空的,而且,汉代以东为上,所以其主棺在东室的偏北位置,使海昏侯墓躲过一劫。
抢救发掘国家文物局很快采取措施,2011年4月6日批准了对海昏侯墓进行抢救性发掘;4月10日派出专家组,在南昌召开专家论证会。
自2011年3月至今,已经对海昏侯墓园约4万平方米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勘探、发掘,发现了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海昏侯国都城——汉代紫金城址。
海昏侯墓为何能躲过盗墓之劫?二十个世纪以来连绵不绝的盗掘,已让汉代墓葬“十室九空”。
海昏侯墓园能够基本保存完好,堪称众多不幸汉墓中之万幸。
这座墓何以能躲过历代盗墓贼的光顾?盗墓与考古,堪称一对如影随形的正邪兄弟,它们有着怎样复杂的双向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先生,将在本文中为您一一解读。
盗墓团队使用技术手段,精准地测定了主墓室正中位置,并打下了一个深达14米的盗洞。
盗墓者循盗洞而下,已经将主椁板锯开,离发现主棺“功亏一篑”。
村民的及时报警、考古队员的及时抢救,让海昏侯墓免于被盗。
选编于《中国国家地理》撰文/王子今摄影/郭晶等由盗墓引发的海昏侯墓考古发掘2011年3月23日,正在做饭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接到电话后,杨军匆匆放下手中的锅铲,迅速赶往南昌郊外的墩墩山。
墩墩山,是南昌人所共知的荒郊野岭。
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能让杨军连饭也不吃?原来,群众举报,墩山发现了一处盗洞,这里极有可能正在进行一场盗墓。
杨军驱车火速赶到现场,发现山包上有一个长约1.2米、宽约0.6米、深达14.8米的盗洞。
他循盗洞而下,发现了一个已被局部破坏的棺椁——持续五年的西汉海昏侯国墓园考古发掘工作,就此拉开了大幕。
一座创造了诸多纪录的汉代大墓考古发掘,竟然是由一次险些成功的盗墓意外引发的。
江西考古所方面介绍,盗墓者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团队;盗墓行动也绝非业余,他们显示出了很高的专业水准。
历史的吊诡在于,海昏侯墓已经在地下沉睡了20个世纪,如果没有这次“功败垂成”的盗墓,恐怕它还将继续沉睡下去。
回顾历史,盗墓在中国历史上可谓自古已然、长盛不衰。
可以说,中国自有墓葬以来,便伴随着对墓葬的盗掘活动。
《吕氏春秋·安死》所谓“大墓无不抇也”、“自古及今,……无不抇之墓也”的情形,让中国古代出现了“斜阳射破冢,骷髅半出地”、“群盗如蚊虻”、“白骨下纵横”的文化风景。
帝王将相的陵墓陪葬奢华,往往成为盗墓者的首选目标。
海昏侯大墓考古发现场六
之发掘现场
自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底,考古工作者已完成墓园、3座祔葬墓、主墓藏阁和1座陪葬车马坑的清理工作,其中主椁室的清理工作还未完成。
2021年11月9日,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主墓的西侧有一个占地约80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坑首次发现车马陪葬坑,在这个坑里共发现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
2021年11月15日,2000年前西汉列侯墓出土发现10余吨铜钱;11月17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出现数量惊人的金器堆,包括数十枚马蹄金、两盒金饼等;11月18日,在对东室的发掘中出土一枚韘形佩;
2021年12月17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进入主棺柩清理发掘的关键阶段,由于文物叠加情况复杂,专家分析棺柩存在解体可能。
为保护好文物,考古专家组决定把主棺棺柩整体“打包”至附近考古实验室,整体打包重量达10吨以上;12月20日,考古人员们开启了南昌西汉大墓主棺的第一层棺板,在其中发现了马蹄金和玉器;12月23日,初步判定墓主身份系第一代海昏侯刘贺;12月28日,出土屏风。
2021年1月5日11时,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棺含棺床在内完成装箱打包。
[1]1月10日,出土的万余文物入选工艺美术十大事件;
2021年1月15日,海昏侯墓主棺整体提取到实验室,已经打包完毕,整个箱体重约4吨。
据悉,实验室中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都是可控的,有利于内棺中珍贵文物的保护。
[2]1月15日上午9点,吊运主棺柩,将主棺柩转运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考古。
主棺将会在16日开启。
[3]
2021年10月9日,历经5年多时间,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
截至目前最新成果有:刘贺内棺隐约可见墓主人遗骸痕迹,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赫然别在腰间;考古专家已经成功剥离出5000余枚竹简,目前已释读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等多部典籍内容。
[4]
拟建公园
2021年1月3日,南昌市政府官网发布消息显示,以著名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为核心的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出炉,预计总投资达到120亿元,预计2021年开放。
[5]
之墓主考证
西汉大墓出土珍贵虫珀
根据墓葬、墓园和出土文物的特点,结合文献记载,专家认为海昏侯墓与西汉海昏侯
国存在很大关联,墓葬主人就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国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
但具体是哪一代海昏侯,还有待于更多的证据。
据《汉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一直延续到东汉,其
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为曲折,刘贺为汉武帝之孙,在世33年间曾经历王、皇、侯三种身份的转变,被权臣霍光扶上帝位后在位仅27天就遭废黜。
据考古专家介绍,地方史料记载,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在建昌县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内,有大坟一所,小坟二百许,旧称百姥冢。
史料记载的刘贺墓位置与此次考古发掘的海昏侯
墓非常接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