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表格版复习提纲】
- 格式:docx
- 大小:22.58 KB
- 文档页数:2
九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第16课冷战一、冷战的发生含义:指后的40多年间,以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 背景:①二战后,______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②二战后,______西部边界大大向西推移,美国是其潜在的防御对象;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___________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主要表现:(1)政治上:1947年3月的出台,标志着关系破裂,开始。
(2)经济上: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实施了。
(3)军事上:1949 年成立。
4.苏联的对策: 1955年,苏联联合东欧国家成立,正式形成。
5.影响:(1)德国的分裂: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1948年爆发危机。
1949 年,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在苏联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从此的局面进本形成。
(2)两级格局形成: 双方相互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最终固定下来。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欧洲的联合 1.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原因:西欧原有的好;___________ 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制定恰当的。
表现;20世纪年代初,各国恢复甚至超过战前水平;50—70年代,西欧经济___________。
2.欧洲联合原因:联合自强以提高。
过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_____________,简称“”;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__________。
作用:促进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大大加快了进程。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1.二战后美国发展的原因:积极拓展,应用最新;革新。
表现:成为的霸主。
90年代以后出现以________和_________为标志的“新经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日本的崛起原因:原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改革;的扶持;制定适当的政策,引进。
表现: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的经济大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5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复习提纲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以放大观看。
END--
重点:九下历史《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核心考点过关》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常考点汇总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背诵手册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背诵手册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复习
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要点背诵》
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一、冷战含义:指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二、原因:苏美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三、冷战的主要表现:政治上:1947年3 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的开始。
经济上: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成立北约(以美国为首),成立华约(以苏联为首)。
四、苏联的对策:1955年,苏联联合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这样二战后的新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把美苏冷战推向高潮。
(影响)五、德国的分裂:1.二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成立东德(苏占区)和西德(美英法占领区)。
2.1948年爆发柏林危机。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欧洲的联合1.战后经济发展:表现:持续繁荣原因:①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②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③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走向联合:原因:联合自强;提高国际地位。
过程:20世纪50年代,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六国);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
3.影响:①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②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③提高了国际地位;④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美国经济的发展1.表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原因: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3.过程: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发展迅速放缓。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三、日本的崛起1.表现: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原因:外因: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②冷战开始后,美国积极扶持日本;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大量军需订单,刺激日本经济发展。
第五单元复习提纲: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采取冷战的方式,长期全面对峙。
2冷战,最终以苏联解体为标志而告结束。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苏联的国际威望有了很大提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大国4.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访问美国期间发表了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5.“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两国的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6.冷战的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意味着美国对外政策已彻底摆脱了孤立主义的影响,开始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7.战后初期,欧洲各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8.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
根据条约,成立了与北约抗衡的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北约与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9. 冷战期间,德国首先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
10.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先后成立,德国一分为二。
11.1961年8月,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架设了一道路障和铁丝网,以后将它逐步建成一条长达100多千米的柏林墙, 成为东德人和西德人难以逾越的障碍.12.归纳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和特点,分析冷战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1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本土基本没有受到战火的直接影响,损失相对较小。
不仅如此,它还因在战争中向同盟国提供各种物资而获利,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
14.美国能够迅速成为超级大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战后的美国政府继承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加强政府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