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备考:《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评分细则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824.00 KB
- 文档页数:19
2019年高考(全国1卷)物理试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
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
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 kg B.1.6×103 kgC .1.6×105 kgD .1.6×106 kg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A .2FB .1.5FC .0.5FD .0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上升第t 1t 2A .B .C .D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
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 。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 ,直至悬挂N 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
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物理试题分析暨2019年高考物理复习教学建议高考试题分析组谢一恩王思如吴明广董安照谢亮亮刘军一、试题总体评价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部分较2017年难度有所降低,特别压轴题25题较2017年难度下降较多。
试题知识覆盖面广,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考查五大能力,很好地体现考纲的基本思想。
整个试卷中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均为平时常见题型,或为常见题型的改编与加工。
似曾相识又有新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区分度。
如18题:看似平时常见模型,若不能正确理解题中“轨迹最高点”的含义,就很容易做错或找不到正确答案。
再如21题,已知条件隐含较深,入射方向没有告知,考生又不容易想到入射方向具有不确定性这个隐含条件,就很容易错选B选项。
每年全国Ⅰ卷物理试题均有2至3个题目源于课本的例题、习题、思考与讨论、插图等。
如16题与课本3-1第12 页插图图1.3-3电场的叠加图很相似。
19题与课本3-2第11页例题1插图或习题5插图4.3-12都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这些题基本为送分题,如果学生不注重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送分题也不得分。
二、分题型逐题分析(一)、选择题今年的选择题的数量和结构与往年相同,仍由前5道单选与后3道双选构成。
单选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教材主干知识,常规题型,但每个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尽量增大知识的覆盖面,体现了选择题考查思维灵活性的功能。
14题涉及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及规律、位移、速度、动量、动能定理等。
15题考查了运动过程分析、受力分析、函数及其图像、物体的位移、弹簧的形变量、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等。
16题涉及了合力、库仑定律、平行四边形定则、相似三角形、正交分解、力的平衡等。
17题涉及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动生感生电动势、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荷与电流关系等。
18题涉及到类斜抛、运动的分解、竖直上抛运动、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等。
19题考查了楞次定律、安培定则、产生感应的条件等。
2019年高考(全国1卷)物理试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
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
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 kg B.1.6×103 kgC .1.6×105 kgD .1.6×106 kg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A .2FB .1.5FC .0.5FD .0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上升第t 1t 2A .B .C .D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
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 。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 ,直至悬挂N 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
2018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解析2018全国Ⅰ卷物理解析2018全国Ⅱ卷物理解析2018全国Ⅲ卷物理解析2018年高考全国卷1物理试题解析版1. 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答案】B2. 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力随位移变化的图线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由牛顿运动定律,F-mg-F弹=ma,F弹=kx,联立解得F=mg+ma+ kx,对比题给的四个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
【点睛】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贯穿高中物理。
3. 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 cm,bc=3 cm,ca=4 cm。
小球c 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衡于a、b的连线。
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A. a、b的电荷同号,B. a、b的电荷异号,C. a、b的电荷同号,D. a、b的电荷异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库仑定律、受力分析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对小球c所受库仑力分析,画出a对c的库仑力和b对c的库仑力,a对c的库仑力为排斥力,ac的电荷同号,b对c的库仑力为吸引力,bc电荷为异号,所以ab的电荷为异号。
设ac与bc的夹角为θ,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几何关系、库仑定律可得,F ac=k’,F bc=k’,tanθ=3/4,tanθ= F bc / F ac,ab电荷量的比值k=,联立解得:k=64/27,选项D正确。
【点睛】此题将库仑定律、受力分析、平行四边形定则有机融合,难度不大。
2018高考(北京卷)物理解析及2018年备考建议(二)24题出的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
说他在情理之中,是因为一来碰撞中的n次重复问题一直是考察热点,二来是因为从对去年北京卷的研究中我就发现数学和物理的结合将是未来北京高考物理难题走向。
说他在情理之外,是因为居然连续3年北京卷最后一道大题完全是纯粹的力学问题,而且去年才刚刚考过弹性碰撞问题,确实有些意外。
我在5月份高考点睛复习班中,曾经拿出4次课中的2次课详细分析了近年来动量能量的n次重复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要做到如下三点:1、清楚碰撞分类,熟练应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公式;2、分析清楚前3次,然后递推到n,或者分析清楚第n次,然后倒推到第1次。
基本上此类问题用前者方法求解占9成比例。
3、注意数学知识的应用,方程的整理以及数列相关知识的熟练应用。
具体求解过程中,可分析出每次碰撞后动能与碰撞前动能的比恰为碰撞前质量与碰撞后质量的比,列出能量方程,并且正确计算重力的功,仅需从第1次推到第3次,便可一眼看出答案的规律性,从而直接写出最后的答案。
标准答案对此题的解析过程,基于利用上一问得到的速度关系,配合运动学知识求解。
我认为不够清晰明朗,不及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简便。
综上所述,本次高考物理的特点是稳中求变。
出题框架和基本知识类问题变化很校最后解答题的形式也和我们模拟考试甚至09年高考试题非常一致。
可以说,本次高考并没有超出我的预期。
针对今年高考的情况,11年高考的新高三同学又要做好哪些准备呢?第一、重视基础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知识就是书本上的基础理论,如相对论,光学、机械振动机械波以及原子物理等等。
这一部分大家必须回归课本,必须认真摘录总结,切不可不以为然。
本次考试中,这部分选择题有2道,12分,占全部分值的10%。
而且,后面的难题也好,大题也好,都是基本知识模型的堆砌,大家一定要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打下一个夯实的基矗第二、重视逻辑思考,重视应用能力培养新课标改革的方向,就是提高我国素质教育的质量。
2019-2020届高考物理全国卷备考策略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理综-物理——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理综-物理试题,命题内容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和重要应用,重点模块大密度考查;不回避使用传统经典题型,叙题语言通俗易懂,更贴近中学教学、学习的实际;2018年和2017年相比增加了半定量的题目,试卷的整体难度有所下调,在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三类题型中几乎没有拔高性的题目,但是容易题也偏少,所以在学科高分段和低分段区分度不大。
一、考点分布及考查(一)选择题选择题4力、4电,14-18题是单选题,19-21是复选题。
其中15、16、17、18、19、21题6个考点属于每年的必考考点,14、20题2个考点是常考考点,20题是料定的今年的必考考点。
力学模块4个题。
14题主要考查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5题考查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18题考查动能定理或者说功和机械能改变的关系;20题考查双星运动的特点及天体运动的动力学关系。
电学模块4个题。
16题考查点电荷的电场及叠加;17题考查感生和动生电磁感应的规律;19题属于楞次定律半定量的探究题;21题考查电场的能的性质,电势、电势差、电势差、电场力做功功和电势能改变的关系。
(二)实验题实验题仍然是1小、1大。
力学实验5分,电学实验10分。
22题力学实验是测定弹簧的劲度,直接用胡克定律的正比规律,还考查了游标卡尺的原理和读数。
23电学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考查了描点、作图、读表等实验基本功。
(三)计算题24题仍然以能量为中心考查,掺杂着动量作用的环节,中低档难度。
25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平抛运动和磁场中的洛伦兹力运动求解,复杂性、综合性不大,中偏上难度题。
(四)选做题。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解析(全国卷Ⅲ)(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解析(全国卷Ⅲ)(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解析(全国卷Ⅲ)(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全国卷Ⅲ)二、选择题: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 ,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2713α+Al n+X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A .15和28B .15和30C .16和30D .17和31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规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根据核反应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 的电荷数为2+13=15,质量数为4+27-1=30,根据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可知X 的原子序数为15,质量数为30,B 正确。
15.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 )A .2:1B .4:1C .8:1D .16:115【答案】C 【解析】 设地球半径为R ,根据题述,地球卫星P 的轨道半径为R P =16R ,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为R Q =4R ,根据开普勒定律,所以P 与Q 的周期之比为T P ∶T Q =8∶1,C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