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备考策略与复习建议:2020年高考备考策略:2019年全国卷高考生物试题评析与解读与2020年备考建议
- 格式:docx
- 大小:18.33 KB
- 文档页数:9
2020高考备考:各科复习三大攻略语文:写作学会用三对思维工具2020年点评:今年广东高考语文命题,与往年相比难度持平。
但稳定中亦有新颖之处,个别题型设计、考点考查上*了传统的题型。
2020年规划:1.基础知识积累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广东高考命题不喜欢偏、怪的东西,选择的字、词、文本材料都注重跟生活的联系,对生活的“反哺”。
2.古诗文阅读要重视课内古诗文的知识,回归课本。
高一、高二的课内古文学习一定不可放松。
以课内古文为基础,去梳理整个古文知识体系,积累古文常见实词、虚词,更为实在。
3.现代文阅读,分体裁训练之外,还要打通不同体裁文本,训练整体阅读水平。
4.写作,学会使用三对思维工具去打开思路。
即具体—综合;形象—抽象;表层—本质。
看到一个词,如果是具体的事例,要上升到一种现象的层面上来;看到一个物象,懂得抽象出感情、哲理等意涵。
数学:合理规划“三轮复习”2020年点评:文科数学总的来说是“新瓶装旧酒,考法新意少”,整份卷子难度不大。
理科数学考点变化比例增大,试题容易上手高分难,有多个考点首次出现,空间向量、解三角形等考点近三年首次出现。
2020年规划:1.认真务实“三基”。
首先要重视课本,落实基础。
其次要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再次要以广东省的模拟题为主要练习题,时刻不忘夯实解题基本功。
2.合理规划“三轮复习”。
第一轮是全面复习(2020.9~2020.1),系统知识,查漏补缺,优化结构,培养思维。
第二轮是专题复习(2020.2~2020.3),突出重点,深化结构,落实思想方法,合理知识整合。
第三轮是模拟训练(2020.4~2020.5)提升应试水平和综合水平,调整心态,回归基础,迎接2020高考。
英语:从立意方面提升写作素养2020年点评:广东省试卷将语言知识点融入到具体语境中考查,阅读理解是考查学生综合理解的重地,四篇文章中三篇为记叙文,以细节题为主,考查考生“回文”速度。
2020年规划:1.完形填空方面建议准高三生,读文章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需要注意总结文章的内在联系和上下文逻辑,尤其需要注意逻辑连词和上下文语境。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20-2021年备考
中
高
考
最
新
最
全
精
品
汇
编
(完美版)
2019年全国卷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试题整体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鲜明体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健全高考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高考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方法,持续推进高考语文科内容改革,积极服务高校科学选才,积极引导基础教育改革方向。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积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新时代的育人方向,落实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持续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精选试题情境,呈现真实问题,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彰显教育改革的鲜明导向。
1
精选情境,弘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1.1 选取我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典籍中有关情境,增强文化自信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技术创新思想,选取我国古代的陶瓷制造、物质鉴别等古代化学技术方面的成果,展示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7题以陶瓷性质为载体,考查硅酸盐的物理化学性质;对“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的考查,一方面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化学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常见化合物性质的掌握情况。
2020高考备考策略高三的你否如何很迷茫?你是否很低落?你是否很焦虑?不要担心,不要焦虑,学霸教你29招,扫便学习的方方面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高考备考策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2020高考备考策略11、地毯式扫荡。
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
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
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2、融会贯通。
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
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
要多思考,多尝试。
3、知识的运用。
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
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
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捡“渣子”。
即查漏补缺。
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
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5、“翻饼烙饼”。
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
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
因此,复习总得两三遍才能完成。
6、基础,还是基础。
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
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
千头万绪抓根本。
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
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
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
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
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
7、学文科,要“死”去“活”来。
历史学科,有很多需要背诵的东西,人物、事件、年代、一些历史史料的要点等等。
有些材料,只能“死”记。
要多次反复强化记忆。
历史课是一门机械死记量比较大的学科。
但是在考试时,却要把记往的材料灵活运用,这就不仅要记得牢,记得死,还要理解,理解得活。
是谓“死”去“活”来,不单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以至学理化生物,都需要“死”去“活”来。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20-2021年备考
中
高
考
最
新
最
全
精
品
汇
编
(完美版)
2019年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试题整体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鲜明体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健全高考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高考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方法,持续推进高考语文科内容改革,积极服务高校科学选才,积极引导基础教育改革方向。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
1
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六个下功夫”
1.1 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
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9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此外,试题注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1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1.2 在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先贤的躬身垂范和客观史实启示考生,品德修养是需要一个人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
2020届高考备考策略与复习建议(全国卷123卷)全国卷123试用地区1、全国Ⅰ卷地区: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2、全国Ⅱ卷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3、全国Ⅲ卷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4、自主命题:江苏、北京、天津5、海南省:全国Ⅱ卷(语、数、英) 单独命题(政、史、地、物、化、生)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重点和备考建议纵览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2014到2016年,从试卷结构按排、题型以及题量上看,均没有多大变化,2017年较之前3年的试卷在结构安排、题型以及阅读量上都有很大变化。
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这便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主观题和1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和1道4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6分,较2014至2016年选考时的25分多了1分,所以2017年的试卷中默写的分值由6分降为5分。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以及默写的分值较之前3年有所变化,其他版块的分值不变。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7分,文学类阅读15分,由1道3分客观题,2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
实用类12分,由2道3分客观题、1道2问主观题构成。
2014到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2道主观题(5分+6分)。
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5分客观题(5选)和1道6分主观题。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20-2021年备考
中
高
考
最
新
最
全
精
品
汇
编
(完美版)
2019年全国卷高考生物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试题整体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鲜明体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健全高考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高考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方法,持续推进高考语文科内容改革,积极服务高校科学选才,积极引导基础教育改革方向。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
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生物学科育人功能,创新
试题呈现方式,体现劳动精神。
试题凸显生物学科鲜明特色,聚焦科学探究,注重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
引导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保持一贯的风格特征,稳中有进;
突出应用性和创新性,倡导学以致用、开拓创新,助力推进
素质教育。
1
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引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生物学科发展与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劳动实践推
动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
提高。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精选生物学科在劳动生产实践
中的应用实例,着意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强化科学劳动的意识、树立创造性劳动的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反映出生物学
科在劳动教育中独特的育人价值。
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29题以探究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为素材进行设计,传达劳动实践需要科学指导的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劳动
生产的科学意识,促使学生将科学劳动的观念内化于心。
2
着力关键能力考查,注重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