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胃癌进展(一)
- 格式:docx
- 大小:21.36 KB
- 文档页数:6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
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 临床症状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 体征早期或部分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
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3) 辅助检查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 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①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 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胃镜/超声内镜(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复发。
以影像学检查,包括MSCT、MRI、胃镜/超声内镜(EUS)、B超、消化道造影等,必要时行PET/CT;浅表淋巴结活检可以诊断肿瘤转移。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胃癌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恶性肿瘤,虽然现代医学在治疗上有很大的进展,但是中医药的诊疗方案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中医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强调病因病机、证候辨证、治疗防治相结合,可以较好地控制胃癌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就介绍一下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因病机胃癌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中医认为胃癌与体质、情志、饮食等因素有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肝胆湿热:肝胆湿热是引起胃癌的主要病因之一。
肝胆湿热引起的胃癌一般症状为胸闷、反酸、恶心等。
2. 气血不足:气血不足是导致胃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气血不足引起的胃癌常常表现为胃痛、乏力、纳差等。
3. 精神刺激:长期精神刺激也是导致胃癌的原因之一,它会加重肝胆湿热和气血不足。
4. 饮食习惯:刘河洲医案中所说:”日食肥甘,夜食寒凉,导致寒凝而成癌症。
”饮食习惯不良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尽量避免。
二、证候辨证在掌握了病因病机之后,就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进行辨证论治,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胃癌的证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肝胆湿热症型主要症状是:上腹疼痛、胸闷、反酸、口苦舌黄、恶心、呕吐等。
治疗方案是清热解毒,宜用黄帝内经中的“四苦汤”,即苦味大黄、黄芩、黄连、连翘。
2. 气血不足症型主要症状是:乏力、纳差、神疲、面色萎黄、体重下降等。
治疗方案是补益气血,宜用香砂六君子汤,即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生姜。
3. 痰湿阻滞症型主要症状是:上腹疼痛、反酸、胃胀、吞咽困难等。
治疗方案是化痰行滞,宜用消积汤,即泽泻、枳壳、莱菔子、陈皮、白术、茯苓、半夏、干姜。
三、治疗防治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前面提到的药方,还有比如诃子、葛根、熟地、山萸肉等,也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在用药期间一定要遵医嘱,并严格控制饮食。
2.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对于胃癌患者的康复非常关键,应尽量避免生冷、辛辣、肥腻、刺激性等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
国医大师王晞星分期辨治胃癌癌因性疲乏经验采菁
石智尧;刘佳佳;高宇;孙祎濠;张谷庆;张晓男;王晞星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40)2
【摘要】王晞星教授认为,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病机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不足,具体可划分早期“脾胃两伤”、进展期“痰瘀互结”、末期“肾虚精亏”。
针对此过程,提出不同阶段治法为早期“固本培元、清热解毒”、进展期“化瘀消痰、攻补兼施”、末期“抗癌托毒、滋补肝肾”。
选用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滋水清肝饮、三棱、莪术、浙贝母、蜈蚣等方药。
临证治疗时注重“和”法思维,病证结合,效果显著。
【总页数】5页(P150-154)
【作者】石智尧;刘佳佳;高宇;孙祎濠;张谷庆;张晓男;王晞星
【作者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相关文献】
1.国医大师王晞星基于“分消走泄”治疗脑胶质瘤经验
2.国医大师王晞星内外同治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3.国医大师王晞星分期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
经验探讨4.国医大师王晞星运用柴胡温胆汤化裁辨治克雅氏病之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胃癌在转变形成癌症之前,大多由正常胃黏膜转变而来,其中部分发展成胃癌。
鉴于本病的恶性度高,而且发病病因不明确,所以对疾病的一级预防就非常困难。
因此,针对胃癌前病变的及时监测、有效的处理就自然成为了防治肿瘤发生的关键。
本文针对胃癌前病变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等方面来论述一下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研究新进展。
标签:胃癌前病变;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rcinoma,PLGC)包括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等。
目前较为认可的人胃癌的发生模式是1988年Correa提出的:“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重度)-胃癌(肠型)”。
大多数学者认为,胃癌前病变主要是指异型增生和肠化生。
目前,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西医药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而中医中药则体现了较大优势。
本文参考古籍文献及现代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如下。
1 胃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1.1 理论基础祖国医学中并无胃癌前病变之名,依据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表现多可归属于“痞满”范畴,亦有将其归于“胃痛”、“呃逆”、“呕吐”、“胃痞”等处。
但由于胃癌前病变多有上腹胀痛、纳少、嗳气、消瘦、疲劳乏力、胃脘部痛或不伴疼痛症状,因此大多数学者主张将其归于“痞满”。
“痞满”是指胃脘部痞塞不通,胀闷不舒,以触之无形,压之不痛为主要特点的病症。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书中提出痞满是胃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并记载了“否满”、“否痛”、“坚否”等病名,而《素问》曰:“卑监之纪,是谓减化。
化气不令,生政独彰,长气整,雨乃机收气平,风寒并兴,草木荣美,秀而不实,成树而也。
其气散,……其病留满否塞”。
否者如《直指方》所曰:“乾上坤下,其卦曰否,阳隔阴不升。
”所以痞,痞塞不通、升降失常之意。
《伤寒论》则提出了“但满而不痛,此为痞”的概念,同时依据不同情况创立了治疗痞满的泻心汤系列方。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近几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中,如果大家不及时地治疗的话,会给人们的生活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那么,得了胃癌会有哪些危害?下面张学俊专家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导致出血现象:得了胃癌的患者在生活中容易发生出血现象:一般患有胃癌的患者,年龄越年轻,疾病的恶性程度就越高,病情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
癌症周围血液供应不足,易形成溃疡,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穿孔,且贫血出现较早,往往在呕血或黑便之前就有。
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得了胃癌的患者,特别是青年人患者,在患病初期,疾病的症状十分隐匿,患者在生活中疾病的症状表现多为上腹部隐痛不适、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往往认为是消化性溃疡或胃炎。
有的女性妊娠期合并胃癌,易误认为是妊娠反应。
转移快、预后不佳:胃癌患者在患病后,疾病的病情进展快、转移早、预后不佳:年龄越小的胃癌患者,病程就越短,病程最短者仅有半年,有相当一部病人在确诊之时已有转移且较广泛,并很快出现恶病质。
造成精神损害:由于对癌症造成身体上的毒害,轻易使患者造成精神上的消极悲观的心态,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病情会越来越严重,会致使患者遭受身体上的折磨,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打击,极易会一个人造成很大的创伤,不利于康复和治疗。
由此可见,胃癌的危害性是非常之后多的,胃癌疾病的出现不但给广大患者朋友的正常工作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广大患者的心理方面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胃癌疾病的出现让广大患者朋友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所以大家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更好的预防胃癌。
胃癌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这病的发生给身体伤害是很大的,患上疾病要积极的去进行治疗才行。
专家说中医治疗最合适中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胃癌转移以扶正培本为主,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控制肿瘤转移的目的。
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中医扶正清毒抗癌疗法。
中医扶正清毒抗癌疗法治疗肿瘤对细胞无毒副作用,对正常机体功能的影响非常小,没有类似化疗放疗的副反应。
一、引言胃癌和食道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胃癌和食道癌的治疗难度较大,患者预后较差。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晚期胃癌和食道癌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更新。
本文将对胃癌食道癌晚期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胃癌食道癌晚期治疗方案1. 放疗放疗是晚期胃癌和食道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放疗可分为局部放疗和全身放疗。
(1)局部放疗:适用于肿瘤局部较大、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
放疗可减轻肿瘤症状,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全身放疗:适用于肿瘤广泛转移、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
全身放疗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轻肿瘤负荷。
2. 化疗化疗是晚期胃癌和食道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化疗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繁殖,甚至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1)单一化疗:适用于肿瘤负荷较轻、病情较稳定的患者。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顺铂、卡培他滨等。
(2)联合化疗:适用于肿瘤负荷较重、病情较严重的患者。
联合化疗可提高疗效,减轻化疗副作用。
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有FOLFOX、FOLFIRI、ECF等。
3.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晚期胃癌和食道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肿瘤、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1)姑息性手术:适用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无法切除的患者。
姑息性手术可减轻肿瘤症状,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根治性手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胃或食道、无远处转移的患者。
根治性手术可切除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
4.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是晚期胃癌和食道癌治疗的辅助手段。
中医中药可调整机体免疫、改善症状、减轻化疗副作用。
(1)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六君子汤、八珍汤、龙胆泻肝汤等。
(2)针灸治疗:针灸可调节人体气血,改善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内关等。
5. 支持治疗晚期胃癌和食道癌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水肿等症状。
支持治疗包括:(1)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余紫静;曾纪媛【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19【摘要】胃癌癌前病变是近年来胃癌防治学研究的重点,及早发现和治疗,阻止其发生癌变,对降低胃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成为胃癌防治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国内外应用手术或西药治疗并不理想,而中医药治疗在这一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In recent years,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has been a study focus.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gastric cancer.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precancerous also became one of the most hot study fields about gastric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academic circles.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urgical and chemical medicine treatment are not ideat in and out of China,whil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had shown unique advantages in this area.【总页数】3页(P3190-3192)【作者】余紫静;曾纪媛【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11;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相关文献】1.胃癌前病变的内镜治疗进展 [J], 张澍田;程芮2.胃癌前病变中医逆转的分期治疗进展 [J], 徐雪莲; 魏睦新3.胃癌前病变、胃癌中医药治疗思路 [J], 王骄; 李卫强; 艾梦环; 关芳4.基于基因调控探讨胃癌前病变中医药治疗进展 [J], 梁国英;丁艺;奚玉杰;刘金凤;蔡宏波5.近年来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刘增巍;沈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肿瘤微环境的中医药免疫治疗最新进展①高铭王彤杨春宇任香善(延边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肿瘤研究中心,延吉133002)中图分类号R73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04-0506-05[摘要]肿瘤微环境主要包括非肿瘤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是抗肿瘤免疫的重要部分,在肿瘤的形成和侵袭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能够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细胞因子以及免疫检查点等多个靶点,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这篇综述以肿瘤微环境为出发点,阐释了中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中医药;免疫治疗;免疫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Latest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mmunotherapy based on tumor microenvironmentGAO Ming,WANG Tong,YANG Chun⁃Yu,REN Xiang⁃Shan.Department of Pathology,Tumor Research Center,School of Medicine,Yanbian University,Yanji133002,China[Abstract]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mainly includes non-tumor cells,cytokines,chemokine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nti-tumor immunity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invasion of tumor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act on multiple targets such as immune cells,cytokines and immune checkpoint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providing a new idea for the treatment of tumors.Starting from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this review explains the latest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umor immunotherapy.[Key words]Tumor microenvironmen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mmunotherapy;Immune cells;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肿瘤的治疗是当今世界最困扰的医疗难题,很多人“谈癌色变”,其原因在于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17030,2019012)作者简介:宋梦蝶(1992 07—),女,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中医消化病,E mail:1793472797@qq com通信作者:毛宇湘(1962 07—),男,本科,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消化病、艾滋病临床与科研,E mail:maoyuxiang88@sohu com综 述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研究进展宋梦蝶1 李晓宁2 张 丽2 毛宇湘1(1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石家庄,050011;河北中医学院研究生学院,石家庄,050200)摘要 收集并整理近5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相关文献,从胃癌前病变病因病机、辨证分治、经方、验方、中成药加减治疗及其他治疗方面概述本病的中医特征,总结各名家经验和临床试验研究,同时对中医药治疗机制研究进行概括。
归纳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优势与不足,指出未来研究重点方向。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病因病机;辨证分治;经方;验方;中成药;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ProgressinStudyofTreatmentofPrecancerousLesionsofGastricCancer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ongMengdie1,LiXiaoning2,ZhangLi2,MaoYuxiang1(1TCMHospitalofHebeiProvince,Shijiazhuang050011,China;2GraduateSchoolofHebe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Shijiazhuang050200,China)Abstract ThispaperreviewedtheliteraturerelatedtothetreatmentofprecancerouslesionsofgastriccancerwithtraditionalChi nesemedicineinthepast5years.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aracteristicsofprecancerouslesionsofgastricweresumma rizedfromtheetiology,pathogenesis,syndromedifferentiation,classicalprescription,provedrecipes,Chinesepatentmedicineandothertreatments.Meanwhile,thispapernotonlysummeduptheexperienceoflotsoffamousexpertsandclinicaltrials,butalsosummarizedtheadvanceonprecancerouslesionsofgastriccancertherapeuticmechanismofTCM.Thispapersummarizedthechar acteristicsandadvantagesofChinesemedicinetreatmentofprecancerouslesionsofgastriccancerandexplaineditscurrentdefi ciencies.Atthesametime,thefutureresearchdirectionsandkeyswerealsopointedout.KeyWords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cancerouslesionsofgastriccancer;Etiologyandpathogenesis;Syndromedifferen tiation;Classicalprescriptionbymodifiedtreatment;Provedrecipes;ChinesePatentmedicine;Progressinstudy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9.11.058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棘手病之一,指胃黏膜上皮反复损伤后所引起的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或消失,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特征的病理特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14期 33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冯振,陈伟霞,丁亚杰,赵爱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上海 200032)摘要:中医药治疗胃癌有低毒、有效、价廉的优势,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能改变胃癌前病变状态,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降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率,调节免疫及提高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化疗及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等。
关键词:中医药;胃癌;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4.017本文引用格式:冯振,陈伟霞,丁亚杰,等.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4):33-34.0 引言胃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目前针对胃癌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除手术切除、放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外,中医药因低毒、有效、价廉的优势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多项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胃癌在临床中疗效显著、作用广泛,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1 胃癌前病变胃癌前病变是一种极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指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积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阻断其向胃癌的发展与转变,可以降低胃癌发病率。
王立恒等[1]112例胃癌病变前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治疗组(中药胃炎复)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8.2%、胃镜疗效、病理学改善及HP阳性率均优于对照组(奥美拉唑肠溶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胃炎复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逆转胃黏膜的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
在姜宁等[2]的临床观察中,中药辨证治疗可能通过下调P53蛋白的异常表达,逆转胃癌前病变患者黏膜异型增生、萎缩、肠化,从而逆转胃癌前病变。
2 胃癌2.1 抑制复发转移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胃癌的手段,但是由于胃癌的高度侵袭性,术后的复发转移仍是胃癌治疗失败不可避免的原因,即使接受全身性的化疗或者靶向治疗等,多数患者仍然面临胃癌的复发,转移,中医药在抑制复发转移方面疗效显著。
中医药治疗胃癌进展(一)
【关键词】胃癌中医药疗法综述
胃癌属中医“反胃”、“噎膈”、“胃脘痛”、“痞满”、“呃逆”、“积聚”等病证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由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内伤或感受外邪,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或久病脾胃受损,痰湿内生,气滞血瘀,凝结于胃而成。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进展主要体现在辨证分型论治,与化疗、手术结合增效减毒、控制复发转移等几个方面。
1辨证论治
刘毅1]等将30例胃癌患者辨证分为瘀毒内阻、痰湿凝结、脾胃虚寒、气血亏虚四型,并分别以失笑散、二陈汤合海藻玉壶汤、附子理中汤、十全大补汤加减配合化疗治疗,结果中药结合化疗治疗的30例中,半年生存23例(76.67%),1年生存13例(43.33%),单纯化疗的30例中,半年生存11例(36.67%),1年生存3例(10%),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陶炼2]将40例晚期胃癌辨证分为热毒蕴结、肝胃不和、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四型,并主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四君子汤为基本方,并随证分别合以解毒祛瘀、疏肝解郁、补血抗癌等法以治之。
结果中药组外周血象稳定,肝功能无损害,明显改善了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了生存质量,生存期超过1年者25例(62.5%),与化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黄学武3]等将胃癌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寒、湿热瘀毒、气血双亏等证型。
认为肝胃不和多属早期,脾胃虚寒、湿热瘀毒则多属于中期或晚期,而
气血双亏则多为晚期。
胃癌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胃虚弱贯穿于胃癌的各个阶段。
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健脾治疗宜贯穿始终,根据不同阶段的表现,权衡病情之轻重,采取不同的措施,补宜轻补,攻忌猛攻。
魏开建4]对68例原发性胃癌的中医证型与TNM分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TNMI、Ⅱ期患者中,大都辨证属实证,如肝胃不和、瘀毒内阻等;TNMⅢ、Ⅳ期的患者,大多辨证属虚证,如脾胃虚寒、胃热伤阴、气血两亏等。
TNMI期患者中,肝胃不和型占70%,可见肝胃不和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TNMⅡ期患者中,脾胃虚寒、瘀毒内阻型占50%以上。
TNMⅢ期和Ⅳ期的晚期胃癌患者中,多为气血两亏型,故在治疗上应以扶正为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2中药与化疗结合
中医认为,化疗主要损伤气血,使肝肾亏损,脾胃失调,累及骨髓。
化疗毒副反应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癌症病人在接受化疗之后体内热毒过盛,津液受伤,气血不和,气机损伤,脾胃失调以及肝脾受损所致。
治疗当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为治则。
中医药合并化疗治疗胃癌,既具有增敏作用,增加肿瘤的近期缓解率,亦可缓解毒副反应,增强患者免疫力,延长生存期。
2.1辨证治疗陈凯5]等将晚期胃癌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药辨证治疗加OLF方案,化疗用药期和胃降逆、调和肝脾,化疗间隙期益气健脾、滋补肝肾兼以解毒化瘀,化疗停止后益气健脾、解毒散结兼以滋补肝肾)
与对照组(单纯OLF方案),治疗组20例,有效率45%,对照组18例,有效率39%,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中位进展期为
6.5个月,对照组为4.0个月,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10.5个月,对照组
7.4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的毒副反应小于对照组。
杨钧6]等对64例中晚期胃癌进行中药加化疗治疗,并与48例单纯化疗者进行对照。
64例分为瘀毒内阻、瘀湿凝结、脾胃虚寒、胃热伤阴四型。
化疗方案常规选择ELF方案、小剂量FP方案。
结果两组缩瘤率无显著差异,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
2.2经方加减黄伟贤7]等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白术、茯苓、木香、砂仁、生黄芪、山药、丹参、赤芍、山楂、甘草)联合TPF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84例,另设单纯化疗84例为对照组。
治疗组CR6例,PR36例,总有效率(CR+PR)50.0%,对照组CR4例,PR36例,总有效率47.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生存质量和体重指数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各项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3自拟方剂刘宇8]等用抗症Ⅲ号(人参、黄芪、鸡血藤、当归、补骨脂、肿节风、龙葵、蛇莓、半枝莲、山慈姑、蜈蚣、守宫、铁树叶、石见穿、猫眼草、冬凌草、半夏)配合FAM方案化疗治疗胃癌,并与单纯FAM化疗治疗胃癌进行对比。
观察组68例,半年生存率86.2%,1
年生存率67.7%,2年生存率25.5%。
对照组20例,半年生存率55.8%,1年生存率为30.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陈培丰9]等用清热消积冲剂(蛇六谷、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绞股蓝、白豆蔻等)治疗胃癌30例,对证候疗效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能明显改善胃脘胀痛、灼热、口干思饮、低热、食欲不振、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等症状,与单纯化疗(FAM方案)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KPS明显提高,而对照组则明显下降,提高稳定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4中成药制剂张瑞刚10]等运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结软坚作用的华蟾素注射液联合ELF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43例,单纯化疗组43例,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1、2年生存率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生活状态评分(KPS)平均分别增加17.3分和5.8分(P0.05)。
华蟾素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具有增效和提高痛阈及解痉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的。
邢晓静11]等将65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治疗组予苦参碱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纯化疗。
2周期后总有效率治疗组5
3.13%,对照组4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生活质量提高37.50%,对照组为21.2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毒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
3中药与手术结合
手术是治疗胃癌最有效的方法。
中医认为,手术易伤血耗气,术后患
者多表现为气血双亏、脾胃虚弱,治疗应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为治则。
曹志成12]认为,中医药配合手术方面,以调理脾胃为主。
术后脾胃虚寒者,可选用附子理中汤加减;肝胃不和者,可选用逍遥散合参赭培气汤加减;气滞血瘀者,可选用失笑散或膈下逐瘀汤加减;胃热伤阴者,可选用竹叶石膏汤或麦门冬汤加减;气血两亏者,可选用人参养荣汤加减;痰湿凝结者,可选用导痰汤加减。
俞企望13]等运用升阳益胃汤(别直参或党参、炒白术、白芍、姜半夏、茯苓、泽泻、黄芪、黄连、羌活、独活、防风、陈皮、柴胡、甘草、红枣)为基础加减治疗胃癌术后消化不良,并与吗丁啉组对照,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9%,7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陈会林14]等运用中药抗粘汤生大黄(后下)、枳壳、延胡索、生甘草、桃仁、赤芍]治疗胃癌术后63例,对照组61例,予术后胃肠减压,小肠营养管滴注林格氏液。
结果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24~48小时45例,48~72小时15例,>72小时3例。
对照组分别为l5例、30例、16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宋家驹15]用健脾中药方(黄芪、党参、茯苓、丹参、莪术、白术、枳壳、蒲公英、陈皮、炙甘草)治疗胃癌术后患者40例,对照组(FAM化疗)30例,结果治疗组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对照组局部复发6例,远处转移10例,治疗组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4控制复发转移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胃癌患者久病体虚,正气不支,无力抗邪,邪
气留而不去而成积,则发生了转移。
胃癌易发生肝、肺、骨等处的转移。
胃癌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转移也是疾病发展的重要标志。
控制胃癌的转移,对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