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胃癌呕吐的基本原则_王朝晖
- 格式:pdf
- 大小:144.27 KB
- 文档页数:2
呕吐病(急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呕吐病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的总称,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干呕。
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并称为呕吐。
呕吐是内科常见病证,除脾胃肠病证之外,其他多种急慢性病证中,也常出现呕吐症状,但本方案只讨论西医急性胃炎出现的呕吐。
一、诊断1、疾病诊断1.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5 -2008)。
⑴食物、痰涎等从胃中上涌,经口而出。
⑵胃脘胀闷,不思饮食,暧气有腐臭味。
⑶常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或久病不愈等病史。
⑷腹透、钡餐、胃镜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1.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2005 年)⑴急性起病。
⑵临床症状和体征。
⑶辅助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HP、胃镜有助于本病诊断。
、治疗方案1、中医辨证论治1.1 外邪犯胃证证候特点: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如感受风寒,可兼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如感受风热,可兼有恶风,头痛身疼,汗出,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如感受暑湿,可兼有胸脘痞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疏邪解表,和胃降逆推荐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紫苏、白芷、半夏、陈皮、生姜、大腹皮、厚朴、茯苓、白术、曲、木香、香薷。
1.2 饮食停滞证证候特点: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吐后得舒,嗳气厌食,大便或溏或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推荐方药:保和丸加减。
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内金、紫苏、生姜。
1.3 肝气犯胃证证候特点: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满闷,可因情志不遂而而呕闷,身结,舌连翘、吞酸更黄、甘草。
1.4 痰饮内阻证证候特点: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适,不思饮食,头晕心悸,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推荐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阳明病上越病势1、病如桂枝证,头不疼,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疲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此为胸有寒也(后人加注,有痰饮之意)。
——当吐之,宜瓜蒂散。
2、阳明病,饮食入口即吐。
心中愠愠欲吐复不能吐。
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
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辈。
3、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需吐者,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瓜蒂一份炒黄赤小豆1份上两味。
个别捣筛为散已,合制之,取2克强以香豉20毫升,同热汤煮作稀糜,去渣,取汁和散,温顿服之。
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
诸亡血家不可与瓜蒂散。
吐这个病势,不必有发热,脉微浮不等于发热。
(在吐的时候,必有汗)如果发热、呕,决不许用吐法。
这是内容物,呕,是什么,吐是什么,哕是什么,有声有物是哕,有物无声是吐,有声无物是呕,如果是呕,决不用吐,用吐造成不良后果。
主要看胃里有内容物没有,有内容物,有内容物的,想吐吐不出来,不是呕,这个要严格的区分出来,这个吐法有一条忌,发热而呕的不可吐,用小柴胡汤,吐要引起严重后果,胸中痞硬,包括胃,包括胃以外。
所以这个吐,把胃里的东西吐出来,我知道,这个胃外头的东西能吐出来吗?升降出入,凡是升的都是向外,凡是向外的,都是向上,他既然要吐,他吐不出来,这是个势,隔以上,你看看这个循环,这跟下面的循环,是两个,一个向上的动脉,一个向下的动脉,这是两个支派,隔以上,隔以下,隔以上东西要向上排就向外排,既然要向外排,这个组织的东西要向外排,不通过汗腺,要通过哪里?一个通路就是胃,胃通过世界,外部世界,所有,所有有害的东西都可以在胃的腺体里头通出来,吐出来,这是我们的排异系统与生俱来的能力,谁呕吐过谁知道,在呕吐的时候常常是满头大汗,下身出汗吗?下身不出汗,你在排便的时候,向下,你再排便,也排不出汗来。
这个是不能错的,我就想,汉代人像张仲景这样的人,怎么知道这个呀,可见是我们以前对于古代人的智慧,是低估了,我们没有认识伤寒论,1800年没有认识伤寒论,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认识自己,生命是什么,今天我们才知道,一个吐法是把隔以上有害的东西,都通过胃出来,在吐的时候,张仲景没说,有汗,说不说没关系,只要吐就有汗。
呕吐的中医诊疗要点详解定义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
释义有声有物——呕有物无声——吐无物有声——干呕又名“吐逆”呕吐一名,追溯至《内经》《金贵要略》有《呕吐哕下利病篇》,并提出“干呕”之病名。
《东垣十书》:“声物兼出谓之呕”(有声有物)“物出而无声谓之吐”(有物无声)“声出而无物谓之干呕”(有声无物历史沿革1.《内经》论病因甚详。
病因:(1)外感;(2)内伤;(3)饮食所伤。
病机:与肝、胆、脾等有关“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少阴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
”“燥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
”2.《金贵要略》列专篇论述:(1)外感热病过程中均可出现呕吐:六经病及太阳、少阳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均致呕吐。
(2)内伤杂病致呕吐:黄疸、痰饮、宿食、误吞毒物。
(3)证治:小半夏汤、大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吴茱萸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橘皮竹茹汤。
(4)呕吐有时是人体排出胃中有害物质的保护性反应,某些病证勿见呕止呕,应因势利导,驱邪外出。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呕吐候》:“呕吐之病者,由脾胃有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邪,气逆则呕。
”呕吐的发生是由胃气上逆所致。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呕吐哕逆》:“凡呕者多食生姜,此是呕家圣药。
”4.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呕吐叙论》:“呕吐虽本于胃,然所因亦多端,故有寒热、饮食、血气不调之不同,皆使人呕吐。
”杨仁斋《直指方·呕吐》:“呕吐出于胃气之不和,人所共知也。
然有胃寒,有胃热,有痰水,有宿食,有脓血,有气攻,又有所谓风邪入胃。
”5.《景岳全书·呕吐》强调虚实辨证:“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
实者有邪,去其邪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
”6.清·程仲龄《医学心悟》倡命门火衰致呕吐之说,并创上病下取之灌肠通腑法及温补肾阳法。
中医治疗癌症的四种原则第六届医患大会即将线上召开在癌症治疗全过程中,很多人最先考虑到的是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西药医治方式,也是有一部分人病到末期才会想起中医学,实际上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中医药在癌症的治疗全过程中有着极大的优点,中医治疗癌症坚持四大原则,将中医药围绕于癌症治疗的整个过程,针对癌病病患的医治大有益处。
1、扶正与祛邪紧密结合中医在制订肿瘤治疗标准时,尤其高度重视病人的浩然正气与病邪(癌病)相互关系。
由于中医学觉得,癌病的产生与发展趋势直接原因在于正邪彼此能量的比照,病症的最后原发型亦由正魔的交争结论而定。
扶正祛邪就是指以攻逐毒邪的治疗药物或方法治疗病邪壅盛的肿瘤病人,理论的扶正祛邪事实上应包含手术治疗摘除恶性肿瘤等;牵正则就是指以扶持浩然正气的药品和治疗方法医治以浩然正气孱弱为主导的恶性肿瘤病人。
2、急则治标不治本,缓则标本兼治前面一种就是指中医在治疗癌症时,病况发生了应急危重症的症状,若不妥善处理将严重危害患者的性命或危害下一步的医治,当先医治危症,如癌症肿瘤或肺部肿瘤产生亚急性内出血时,其本虽在恶性肿瘤,流血为标,但若不按时止血方法,则患者的生活遭受严重危害,仅有经应急止血方法等医治后,方能考虑到防癌医治以治其本。
若恶性肿瘤病患的病况较稳定,暂时没有应急危重症的症状,则应关键对于恶性肿瘤以治其本。
3、同病异治,异病顺治同病异治就是指针对同样的癌病选用不一样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措施。
例如,同是晚期肝癌病人,因为患者的个人身体素质差别,或处在不一样的分期付款,或中医学临床诊断不一样,或病理学分化程度的不同等,应制订相对应不一样的中药治疗计划方案。
异病顺治则就是指不一样的癌症或相同恶性肿瘤的不一样病理学种类,因为其发病原因辨证论治同样,或临床症状的症状种类同样,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
4、多种多样方式综合性医治中医肿瘤学亦汲取了当代西医方面肿瘤学的科研成果,在治疗癌症时遵循多种多样方式的整体运用。
中医呕吐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呕吐为临床常见的症状,是通过胃的强烈收缩迫使胃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
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
如胃、十二指肠疾病、肝胆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药物、食物中毒等。
本章主要讨论化疗后所致呕吐的适宜技术治疗。
二、治疗方法1.穴位注射【主穴】双侧足三里。
【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选用1~2ml注射器抽取胃复安10mg,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将针头对准应刺部位,快速刺入,刺到一定深度(一般为3~6.5cm),慢慢地上下提插,出现酸胀感后将针芯回抽,如无回血,即可将药液缓慢注入5mg/穴。
2.穴位敷贴【主穴】双侧涌泉。
【药物】取吴茱萸100g,肉桂、干姜各30g,经粉碎过筛制成细末密贮备用。
【操作】每次化疗前30min将中药4g用陈醋拌成糊状,分2等份粘于6cm×10em橡皮膏上。
患者用温水洗双足或75%乙醇擦双足心后,取仰卧位,将粘有中药的橡皮膏贴于涌泉穴并固定,并穿袜以减少挥发、促进吸收,24~48h更换1次,直至1个疗程化疗结束为止。
3.穴位按摩【主穴】内关。
【操作】患者平卧位、手掌向上,操作者用拇指指尖按压内关穴,按压程度由轻到重,使患者感觉到局部有酸、麻、胀、痛感,每次2~3min,每日3次,连续5天。
4.耳穴压豆【主穴】胃、膈、贲门、食管、交感、神门。
【配穴】肝气犯胃者配肝、胆;脾胃虚弱者配脾。
操作:压迫耳穴的材料选用王不留行。
使用前,将王不留行用75%乙醇浸泡数分钟后晾干,放入干净瓶中备用。
使用时将王不留行粘贴在小块胶布中央,于化疗前30min用针灸柄的尾部在耳廓相应穴位按压找到敏感点,粘在相应耳穴的皮肤上。
每穴每次按压3~5min,按压的力量以患者感到疼痛但能耐受为准,每日5~6次,直至1个疗程化疗结束为止,两耳可交替使用。
妙用经方治疗胃癌(反胃)病案,见证经方的神奇功效!附经方学习思路!“张胜兵中医”医道之漫漫,苦心而求索,常待东方白,不为世俗同。
张胜兵:武汉知名中医,中医研究生,成名代表作《医门推敲》五部,《攻癌救命录》,《张胜兵解读温病条辨》今天介绍这个病案,看似简单的十几味药,实在蕴含着几个经方,更包含着临证灵活加减化裁的思路。
这是一个胃癌患者,看了很多地方也不见起色,现在的情况是早晨吃的东西,到了晚上就会都吐出来,而且一点也没有消化,人也变得越来越消瘦,属于典型的“朝食暮吐”。
到诊所的时候虽然是11月份,天气虽已转凉,但他穿的衣服差不多是别人的一倍。
常干哕,自觉气机上逆,矢气少,大便也少,寐差多梦,舌体胖大苔腻稍腐,舌下脉络严重瘀阻,左脉滑涩小结代,右尺滑小豆,关重按弱。
诊断:反胃证型:阳虚阴盛,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火不暖土。
治则:温脾暖胃,补肾温阳,降气止呕,益火暖土。
拟方:吴茱萸汤,理中丸,四逆汤合橘皮汤加味处方如下:吴茱萸10克、人参10克、生姜25克、大枣6枚、干姜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黑附片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炒枳壳10克,柿蒂3克,5付,水煎服,一日三次。
患者吃了一付反馈,医生啊,我现在吐得更厉害了,原来是白天吃的东西到晚上才吐,现在是吃了就吐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药不对症吗?非也,是药力太猛了,病情由寒转热的好现象!于是让他减量,一付药吃两天,药量减半后,明显好转!吃了几付药之后,不仅吐好转了,而且消化也好了,能吸收了,大便也正常多了,于是二诊时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炒五仙加强健胃消食之功。
患者现在进一步治疗中。
重点:食入即吐者为热,朝食暮吐者为寒!张胜兵经方笔记(手写真迹)今天介绍这个病案,看似简单的十几味药,实在蕴含着几个经方,更包含着临证灵活加减化裁的思路。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其中有几个经方:一是吴茱萸汤,二是理中丸,三是四逆汤,四是橘皮汤。
都是治呕哕的经方,下面我们就一个一个看一下。
癌症病人恶心呕吐家庭护理好办法癌症病人有时,一个人不想吃东西也会有恶心,什么东西没吃而且不恶心也会呕吐。
有的人是吃了不合适的食物起引起呕吐,也有些癌症病人由于作了放射疗法或化学疗法而感到恶心呕吐,但不少病人接受了放射疗法或化学部法后只有轻微的恶心,甚至没有一点这方面的反应。
其实,恶心与呕吐不一定都是放射疗法或化学疗法的影响,有些癌症本身就会引起这种反应。
放疗、化疗期间发现食欲不好、恶心呕吐等消化道胃肠反应时,为了给患者增强食欲,止呕吐,可根据病人的胃口,做一些营养价值丰富、质量高、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尽可能多吃。
中药可给予健脾理气、降逆止呕之四君子汤加陈皮、法夏、竹茹等。
饮食方面,可食莲子淮山薏苡粥,以健脾益气。
患者宜食清淡,如蔬菜、水果、多种维生素食物,忌油腻、辛辣、油前炒之物。
避风寒,注意休息,防止疲倦,保持精神愉快。
饮食清淡少量化疗时恶心呕吐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抑制消化腺分泌和胃肠平滑肌的蠕动,直接抑制了消化机能,这时患者常无进食的生理和心理要求,护士不必强求病人多进食,饮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稀饭、清汤、等,少量多餐。
并根据病人进食和呕吐的情况给予适当补充水分如:果汁、糖水、盐水等。
呕吐太频繁是很危险的,因为它会导致脱水或将呕吐的东西吸入气道。
应引起注意的情况如下:饮食习惯改变,口中有臭味,睡觉时从口中渗出黄绿色有臭味的液体。
对于恶心采取吃些清淡的食品,如烤面包片或饼干,如果仅在两餐之间感到恶心,可少量多餐,临睡觉前吃些点心,要吃合口的饭食,如果对红色的肉不感兴趣,可以吃些其它富有蛋白的食物,如鱼和鸡,吃些冷食或相当室温的食品以减少其气味或味道的刺激。
可吃些香味浓郁的柠檬或薄荷糖,喝清澈的饮料或汤水,如肉汤、果汁、茶等,放凉后慢慢辍饮。
可在安静的环境中舒服地休息,听听轻音乐、看喜爱的电视节目或与家人朋友谈话以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每次饭后至少安静地休息一小时,感到恶心时自己要放松并慢慢作深呼吸,注意口腔卫生。
肿瘤化疗中消化道反应呕吐的辨证治疗
王忠武;陈志雄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2004(22)8
【摘要】从现代医学的观点 ,概述了肿瘤化疗过程中呕吐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并从中医学的观点 ,探讨了中医对化疗过程中呕吐病机的认识 ,呕吐的中医辨证治疗及
中医治疗呕吐可能的机制。
肿瘤化疗过程中,总是产生一系列的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纳差、食欲不振、腹痛、腹泻。
这些症状的产生 ,现代医学认为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对于呕吐的机制 ,可概括为中枢的机制和外周的机制。
中医药对肿瘤化疗过程中呕吐的治疗 ,主要采用辨证的方法 ,从整体的角度去治疗。
【总页数】2页(P1529-1530)
【关键词】肿瘤;化疗毒副反应;呕吐;中医疗法
【作者】王忠武;陈志雄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8
【相关文献】
1.附子理中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消化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J], 刘秋琳;马秋霞
2.化湿二陈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湿浊中阻型消化道反应的临床分析 [J], 张绍文;陈铁龙
3.关于中西医联合疗法在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吴先平
4.健脾和胃辨证中药方治疗妇科肿瘤患者化疗后消化道副反应的效果 [J], 张静; 高芳庭; 王艳君
5.逍遥散加减治疗恶性肿瘤化疗中消化道反应 [J], 白凌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吐法亦称催吐法。
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或毒物从⼝中吐出的⼀种治法。
张仲景在《⾦匮要略》中以“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病⼈欲吐者,不可下之”为例,阐明审因论治,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
由于吐法可以引邪上越,宣壅塞、⽽导正⽓,所以在吐出有形实邪的同时,往往汗出,使在肌表的外感病邪随之⽽解。
常⽤于中风、痰涎壅盛、癫狂、宿⾷、⾷厥、⽓厥、胃中残留毒物、及⼲霍乱吐泻不得等。
护理⽅法: 1、病室清洁、光线充⾜,空⽓新鲜⽆异味。
2、服药应⼩量渐增,以防中毒或涌吐太过。
药物采取⼆次分服,⼀服医学教|育搜集整理便吐者,需通知医⽣,决定是否继续⼆服。
3、服药后不吐者可⽤压⾆板刺激上腭、咽喉部,助其呕吐。
呕吐时协助患者坐起,并轻拍患者背部促使胃内容物吐出。
不能坐起者,协助患者头偏向⼀侧,并注意观察病情,避免呕吐物吸⼊呼吸道,须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4、吐后给温开⽔漱⼝,及时清除呕吐物、撤换被污染的⾐被,并整理好床单位。
5、服药得吐者,叮嘱患者坐卧当风,以防吐后体虚,复感外邪。
6、吐⽽不⽌者,⼀般可以服⽤少许姜汁或服⽤冷粥、冷开⽔解之。
若吐仍不⽌者,可根据给药的种类分别处理:因服巴⾖吐泻不⽌者,可⽤冷粥解之。
因服藜芦呕吐不⽌者,可⽤葱⽩汤解之。
因服稀涎散呕吐不⽌者,可⽤⽢草、贯众汤解之因服⽠蒂散剧烈呕吐不⽌者,可⽤麝⾹0.03~0.06克开⽔冲服解之。
误⾷其它毒物,可⽤绿⾖汤解之。
若吐后⽓逆不⽌,宜给予和胃降逆之剂⽌之。
7、严重呕吐者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压及呕吐物的量、⽓味、性质、性状并记录。
必要时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等对症处理。
8、患者吐后暂给予禁⾷,等胃肠功能恢复后再给少医学教|育搜集整理量流质饮⾷或易消化⾷物以养胃⽓。
忌⾷⽣冷、肥⽢油腻之品。
9、涌吐药作⽤迅速凶猛,易伤胃⽓,应中病即⽌。
对⽼年体弱、婴幼⼉、⼼脏病、⾼⾎压及孕妇慎⽤或忌⽤。
10、使⽤涌吐药应注意⽤量、⽤法和解救⽅法。
中医八大治法中的吐法的具体表述是怎样的喉症中的缠喉症、锁喉症皆为风痰郁火壅塞,胀闭难忍;又如积食停滞,胸膈饱满疼痛,只要上涌倾出,便可松快,故亦称涌吐。
吐法都用催吐药,但亦有因症用药,服药后用鸡毛或手指探喉使其恶出,所以又有探吐之称。
吐法多用在胃上部有形的实邪,一般多是一吐为快,不须反复使用。
一些病人先有呕吐的,不但不可再吐,还要防其伤胃,给予和中方法。
凡虚弱的病体或新产后以及四肢厥冷的,均不宜用吐。
6
急性疾病用吐法,含有发散的意思,同样可以解表退热。
在杂病或妇
女病用吐法,又可替代升提法,如小便不利或妊娠胞阻,前人亦有用吐法
治疗的。
复习指导:呕吐的中医疗法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以致引起食物及痰涎从口吐出病症。
是多种急慢性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历代医家以有声有物胃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啰”临床实践中呕与吐是很难截然分开的,故一般称为呕吐。
呕吐可见于西医中的许多疾病,如急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及梗阻、胰腺炎、胆囊炎等。
1、病因病机脾与胃相表里,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保持气机通畅,使水谷精微得以输布。
若邪气犯胃或胃虚失和。
气逆而上,则发生呕吐。
《圣济总录?呕吐》中记载: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
”引起呕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 外邪犯胃:风、寒、湿之邪以及浊秽之气,侵犯胃腑,使胃失和降,水谷随气上逆,发生呕吐。
正如《古今医统,呕吐啰门》所说:卒然而呕吐,定是邪客胃腑,在长夏暑邪所干,在秋冬风寒所犯。
”(2) 饮食不节:饮食过多,或过食生冷油腻,不洁之物,皆可损伤脾胃,致使食停不化,胃气不能下行,上逆而为呕吐。
(3) 情志失调: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停难消,胃失和降,均可发生呕吐。
(4) 脾胃虚弱:劳累过度,耗伤中气,或久病中阳不振,脾虚不能承受水谷,水谷精微不能生化气血,以致寒浊中阻而引起呕吐,或聚而生痰,积于胃中,当饮邪上逆之时,发生呕吐。
亦可因胃阴不足,失其润降,而致呕吐。
正如《证治汇补?呕吐》阴虚成呕,不独胃家为病,所谓无阴则呕也。
”2、辨证论治呕吐一证,当详辨虚实。
实证多由外邪,饮食所伤,发病较急,病程较短;虚证多为脾胃运化功能减退,发病缓慢,病程较长。
《景岳全书》将呕吐分为虚实两类进行辨证论治。
实证以祛邪化浊,和胃降逆为主;虚证多用温中健脾、滋阴养胃及扶正之法。
(1)实证:①外邪犯胃:证候:突然呕吐,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舌苔白腻, 脉濡缓。
治法:祛寒解表,芳香化浊。
方药:藿香正气散。
②饮食停滞:证候:呕吐酸腐,脘腹胀满,暧气厌食,得食愈甚,吐后症状减轻, 大便溏薄、秽臭或秘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和胃降逆、祛痰化浊法治疗胃癌呕吐临床体会
王朝晖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13(033)002
【摘要】胃阳耗伤是胃癌呕吐的基本病机.胃癌病人日久阳气亏虚,久病及脾,形成机体脾胃阳气亏虚的局面,导致无力运化水谷精微,久而宿食痰饮内停,此外胃气以降为顺,中焦阳气亏虚,虚阳浮越,胃内宿食痰饮随而上泛,均可出现呕吐的现象.故在治疗上当以温运中焦,祛痰化浊为大法,止呕当依据气滞、痰阻、血瘀等病因的不同,而选用辛香通络,祛痰通络,祛瘀通络之品.旋覆代赭汤为治疗因吐下伤中所致的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其病机为中焦虚寒,痰阻气逆,故而在临床治疗中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总页数】2页(P127-128)
【作者】王朝晖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相关文献】
1.祛痰化浊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J], 张秀国;李新杰;程丽敏
2.祛痰化浊法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J], 徐铭;王凤荣
3.基于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探讨“化瘀祛痰、健脾化浊”法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 [J], 邰贺;姜晓琳;陈巍;武跃华;宋囡;贾连群
4.化浊祛痰法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机制的影响 [J], 朱红俊;苏伟;韩瑶瑶;
周春刚
5.化浊祛痰法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机制的影响 [J], 朱红俊;苏伟;韩瑶瑶;周春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化疗后呕吐
徐学磊;林才志;陈漫;张林英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6(031)020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医治胃癌化疗后呕吐的疗效。
方法对中西医在胃癌化疗后呕吐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制定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呕吐的思路方法。
结果总结了中医药治疗胃癌化疗后呕吐的辨证论治、治疗及疗效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及中西医联合治疗和手术化疗等治疗的新变化。
结论中医药治疗胃癌化疗后呕吐有独特的疗效,同时手术化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法在胃癌化疗后呕吐方面也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总页数】2页(P2947-2948)
【作者】徐学磊;林才志;陈漫;张林英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00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脾胃病科南宁530023;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001;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艾灸穴位治疗胃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J], 张惠玲
2.穴位注射配合脐疗干预原发性胃癌化疗后恶心呕吐临床观察 [J], 章燕
3.联用芦根薏苡仁方和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胃癌化疗后胃热呕吐的效果分析 [J], 郭莉
4.1例胃癌患者化疗后呕吐的病例分析 [J], 陈文婵;宋敏
5.耳穴埋豆对胃癌化疗后恶心呕吐改善疗效观察 [J], 王旺胜;尤建良;薛青;袁可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寒呕吐诊治指南
胃寒呕吐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胃部不适、呕吐、恶心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对于胃寒呕吐的诊治,需要综合考虑病情和个体差异,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早日康复。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寒呕吐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胃寒湿气内生、脾胃不和、脾阳不振等因素导致胃
肠道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症状,最终导致呕吐现象发生。
诊断
1.主要症状:患者出现反复呕吐、恶心、腹胀等症状,伴有寒战、畏寒、
肢冷等表现。
2.辅助检查:医生可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内镜检查等手段对病情进
行综合评估,排除其他疾病,确定胃寒呕吐的诊断。
治疗措施
1.中药调理:中医认为胃寒呕吐属于寒湿内滞,可选用温中散寒的中药进
行治疗,如陈皮、炮姜、干姜、制附片等。
2.饮食调理:患者应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多食易消化、温热的食物,如粥、
姜汤等,有助于缓解胃寒呕吐症状。
3.生活调理: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
助于促进疾病康复。
注意事项
1.避免寒冷刺激:患者应避免受凉,尤其是胃部,注意保暖,以防加重病
情。
2.饮食禁忌:患者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导致胃肠
道不适。
3.药物不良反应:在服用中药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不良
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胃寒呕吐是一种常见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带来了不适和困扰。
通过合理的诊治和
生活调理,大多数患者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早日康复。
如果病情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