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技术性贸易措施(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五节技术性贸易措施一、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含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展,贸易自由化成为各国经济的发展的内在要求,关税水平不断降低,传统非关税措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谴责和制约。
许多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来达到调节对外贸易的目的。
技术性贸易措施可能促进或阻碍贸易的发展,当技术性措施给国际贸易带来不必要的障碍或产生对其他国家不合理歧视的效果时,它就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
其实质是提高产品的技术要求,利用技术性的规定和要求来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给出了判断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否成为贸易壁垒的原则,协议明确要求各成员保证技术法规和标准,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不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
总的来说,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则可以认为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限制了贸易,构成贸易壁垒:(1)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的采用及其实施仅仅是为了增加成本。
比如,在进行合格评定时迟延检测或者主观地收取额外费用。
(2)如果技术法规和标准规定的水平高于达到某一特定的政策目标所需的必要程度,通过牺牲国内产品利润以减损进口产品的利润,则可能有贸易保护的目的。
判定的方法是,它们是否高于在该产品均由国内生产商生产的情况下规定的水平。
(3)如果技术法规、标准或者合格评定程序在适用时或者对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发生影响时有所区别,那么,区别的差额部分即是不必要的保护。
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认识与措施概述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签署的一项协议,旨在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指的是政府、企业或其他机构采取的限制进口产品的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是技术标准、测试和认证要求、质量和安全要求、环境保护要求等。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旨在通过消除这些要求的歧视性、非必要性和不透明性,创造一个公平和透明的国际贸易环境。
协议内容定义技术性措施(TBT)被定义为: 1. 技术规格和标准,包括测试程序和方法; 2. 生产过程和方法; 3. 包装、标签和贴标要求; 4. 产品评估和认证要求; 5. 合格评估程序和要求; 6. 有关贸易任何其他规定。
协议原则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原则如下: 1. 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减少和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 2. 鼓励成员国采取透明、公正和非歧视的技术性措施; 3. 尽可能避免创造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4. 确保技术性措施只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安全和环境,并避免对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限制。
技术性措施评估成员国采取技术性措施之前,必须进行评估。
评估要求必须透明、公开和非歧视,以确保不会对其他成员国的制造商和出口商造成歧视性影响。
相互承认协议要求成员国采取措施确保采用其他成员国的技术规格和标准,以避免制造商和出口商面临的重复测试和认证过程。
实施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实施措施包括: 1. 在协议框架下制定国际标准、规格和规范; 2. 提供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满足技术性要求和规格; 3. 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委员会,以协调协议实施和相互评估。
结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目的是促进公平、透明和无歧视的国际贸易环境。
协议要求成员国以国际标准为基础,评估技术性措施,并确保采用其他成员国的技术规格和标准。
协议还采取实施措施来促进协议的实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企业创新的影响汇报人:2023-12-01•引言•技术性贸易措施概述•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企业创新的影目录响机制•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企业创新的实证分析•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不同类型出口企业创新的影响差异•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企业创新的政目录策建议•结论与展望CHAPTER引言01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面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出口企业需要适应并调整自身的创新战略。
全球范围内,技术性贸易措施(TBT)已经成为影响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之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探讨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分析出口企业在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以及对出口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全面了解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企业创新的影响。
CHAPTER技术性贸易措施概述02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公平贸易、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和资源等为由,制定的一系列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这些措施通常以法规、条例、标准、指南等形式出现,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和约束,以达到特定的政策目标。
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知识产权措施其他措施不断更新和多样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复杂性和隐蔽性越来越高,难以被识别和理解,对出口企业的创新和出口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复杂性和隐蔽性区域性和全球性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趋势03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CHAPTER提升创新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030201增加生产成本限制市场准入降低出口收益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国际合作04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企业创新的实证分析CHAPTER通过筛选、整理和匹配,构建一个包含企业、行业和贸易伙伴等多维度数据集。
技术性贸易措施1. 引言技术性贸易措施(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是指一国为保障国内市场安全、保护国民生命和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等目的,对进口商品施加的技术性要求。
这些要求可以包括标准、规程、认证评定程序、检测方法等。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既可以促进国际贸易,也可能成为贸易壁垒。
本文将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分类以及对贸易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2.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技术性贸易措施可定义为一个国家在工商业活动中所采取的合法、用来规范或干预进出口产品并保护本国经济、消费者和环境利益的政府行为。
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包括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认证和检测程序以及相应的监督与执行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护国民的健康和环境,同时也可以促使企业创新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然而,如果技术性贸易措施被滥用或构成不必要的贸易壁垒,将对自由贸易和国际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3.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分类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协定》(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 Agreement)的规定,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制定和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基础。
技术标准是由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的,用于规范产品的质量、安全、可靠性和可用性等方面的要求。
技术标准可以包括产品的物理、化学、机械、电气等性能要求,以及设计、生产、包装和运输等方面的规定。
3.2. 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技术标准的具体实施细则。
技术规范一般由政府机构、行业协会或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制定,用于指导企业和组织在产品设计、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具体操作。
3.3. 认证和检测程序认证和检测程序是用于验证产品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的程序。
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技术性贸易措施(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TTM)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保护自身产业或市场,对贸易商品实施的与技术相关的限制或管制措施。
这些措施往往对贸易商品的技术特性、质量标准、安全要求等进行要求和限制,从而影响贸易商品的进出口。
技术性贸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壁垒:即通过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等手段,限制进口商品的进入或提高进口商品的准入门槛。
这些技术壁垒可能是真正的技术要求,也可能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设置的非必要技术要求。
2. 卫生和安全措施: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国家或地区可以对进口商品的卫生和安全要求进行限制。
例如,针对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商品的卫生和安全标准。
3. 环境措施: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国家或地区可以对进口商品的环境要求进行限制。
例如,限制含有有害物质的电子产品的进口。
4. 技术贸易壁垒:一些国家或地区对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实施技术要求,要求进口商满足特定的技术能力或取得特定的技术许可。
这种措施往往是为了保护本国高科技产业或技术创新。
研究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和法律研究:研究各国在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框架,了解各国对技术壁垒、卫生安全措施和环境要求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
2. 标准和认证研究:研究各国的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标准差异和认证程序,为企业进行贸易商品的准备和进出口操作提供参考。
3. 产品检测和审批研究:研究各国的产品检测和审批流程,了解进口商品需要通过的检测和审批程序。
4. 贸易影响评估:研究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评估市场准入条件对企业的影响和贸易流量的变化。
通过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国的贸易政策和要求,为企业的国际贸易提供参考和指导,同时也可以促进贸易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第五节技术性贸易措施一、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含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展,贸易自由化成为各国经济的发展的内在要求,关税水平不断降低,传统非关税措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谴责和制约。
许多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来达到调节对外贸易的目的。
技术性贸易措施可能促进或阻碍贸易的发展,当技术性措施给国际贸易带来不必要的障碍或产生对其他国家不合理歧视的效果时,它就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
其实质是提高产品的技术要求,利用技术性的规定和要求来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给出了判断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否成为贸易壁垒的原则,协议明确要求各成员保证技术法规和标准,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不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
总的来说,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则可以认为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限制了贸易,构成贸易壁垒:(1)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的采用及其实施仅仅是为了增加成本。
比如,在进行合格评定时迟延检测或者主观地收取额外费用。
(2)如果技术法规和标准规定的水平高于达到某一特定的政策目标所需的必要程度,通过牺牲国内产品利润以减损进口产品的利润,则可能有贸易保护的目的。
判定的方法是,它们是否高于在该产品均由国内生产商生产的情况下规定的水平。
(3)如果技术法规、标准或者合格评定程序在适用时或者对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发生影响时有所区别,那么,区别的差额部分即是不必要的保护。
(4)是否在所有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了对贸易造成最小障碍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
从范围上看,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也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是指世界贸易组织界定技术性贸易壁垒所涉及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即《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规定的那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确定商品某种特征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中所形成不合理的贸易障碍所涉范围。
广义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除包括各种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以外,还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措施(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SPS)、包装和唛头及标签要求(packing, marking and labeling requirements)、绿色贸易措施(green trade measures)、信息技术壁垒(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rriers)等。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种类根据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技术性贸易措施可分为三类,即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并把符合《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原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视为合理的、允许的,不构成贸易壁垒,而把不符合《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原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作为贸易壁垒,要求消除。
1. 技术法规技术法规(technical regulations)是规定产品特性或相应的加工过程和生产方法的技术文件,也包括可适用的行政管理规定。
这些技术文件是强制性的。
包括:法律和法规;政府部门颁布的命令、决定、条例;技术规范、指南、准则、指示;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技术法规一般涉及国家安全、产品安全、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卫生与保健、交通规则、无线电干扰、节约能源与材料、计量等方面,也有一些是审查程序上的要求。
2. 标准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s)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
有关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唛头)或标签要求也是标准的组成部分。
在质量标准方面,欧盟规定进口商品必须符合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
截至2003年初,欧盟拥有的技术标准就有10多万个,仅德国正在应用的国际标准约有1.5万种,日本则有8184个工业标准和397个农产品标准。
美国的技术标准更是不胜枚举。
3. 合格评定程序合格评定程序(conformity assessment procedures)是指任何用于直接或间接确定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有关要求的程序。
一般由认证、认可和相互承认组成,影响较大的是第三方认证。
认证是指由授权机构出具的证明,一般由第三方对某一事物、行为或活动的本质或特征,经当事人提出的文件或实物审核后给予的证明,这通常被称为“第三方认证”。
认证可分为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
产品认证是指由授权机构出具证明,认可和证明产品符合技术规定或标准的规定。
安全认证为强制性认证,目前主要的安全认证是欧洲安全认证、北美安全认证和日本安全认证。
体系认证是指确认生产或管理体系符合相应的规定。
目前最为流行的国际认证体系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行业体系认证有QS9000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TL9000电信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
三、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特点与关税以及传统的非关税措施相比,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以下特点:1.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作用的二重性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通常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保护环境等合法目标为由,因此它具有科学、合理的一面;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被滥用,因此它已成为新贸易保护义的一种主要手段。
因此,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施既实现了合法目标,又起到保护本国产业、市场的作用。
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贸易也是有积极作用的,比如它保证了合格产品的市场准入机制;确保了不同国家合格产品之间的公平竞争,迫使出口货物的发展中成员加快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步伐,提高本身的生产、加工水平;充分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则背离维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保护人类健康、保护动植物生命健康、保护环境大等五大合理目标,背离《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最小贸易限制原则、基于科学和国际标准的原则和非歧视原则等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制定其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基本原则,对贸易造成限制作用。
2.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内容的广泛性和多变性从产品角度看,技术性贸易措施无处不在,从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都受到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限制,而且产品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限制越大;从过程角度看,它涵盖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领域角度看,技术性贸易措施已从有形产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及环保等各个领域。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表现形式也极具广泛性,涉及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等各个方面。
而且发达国家为了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在技术规定和标准的设置上费尽心机,不断的变换花样。
3.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隐蔽性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定,是以一系列的国际公约、条约、协定和国内法规为法律依据和基础的,并且充分考虑了消费者的利益需要,因而各国制定的技术法规、标准等一般来说是合理严肃的,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但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以技术性贸易措施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其往往以确保合法目的,特别是以维护人类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以及生态和环境等面目出现,容易转移人们的视线,因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4. 技术性贸易措施应用的针对性和歧视性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通常采用行政手段,较为快捷,制定国可根据不同的国家作出调整,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某些技术性规章和标准经过精心设计和研究,可以专门用来对某些国家的产品设置障碍。
在实际中,各种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主要由经济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制定,发展中国家较难达到要求,因此而受到的贸易歧视是显而易见的。
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传统的关税及非关税措施的不同就在于,它是通过建立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来实现其贸易调节作用的,既有数量控制机能,也有价格控制机能。
它在政策的选择上较其它贸易政策措施更具弹性,因而为世界各国所偏好。
5. 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面广。
一旦一个产品被实施了技术性贸易措施,很容易波及其他相关产品甚至产业,而且一国实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较易引起他国仿效。
例如,2002年9月11日,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共同通过了第2002/61号指令,决定限制在有机会与人体皮肤或口腔接触的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中使用偶氮类染料。
该指令涉及服装、纱线、织物、被褥、毛巾、假发、假眉毛、帽子、尿布等卫生用品、睡袋、手套、手提袋、椅套、钱包、手提箱、表带、鞋类、纺织或皮革玩具以及带纺织或皮革衣着的玩具等多类产品。
日本、美国等国也有采取类似措施的倾向。
6. 技术性贸易措施争议性大。
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规定极为繁琐复杂的标准和手续,并经常会发生变化,使出口商难以对付和适应,而且其隐蔽性与合法性结合,并在国际贸易中实施有差别的歧视性待遇,增强了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结果不同国家之间难以协调,易引起争议,解决争议的时间一般也较长,使其成为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
技术性贸易措施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是:(1) 关税措施和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的弱化,为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了发展空间;(2) 由于人们的环保、安全和健康意识的空前提高,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采取了各种措施,从而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3) 高科技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例迅速提高,贸易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日益复杂,也构成了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措施;(4) 高精度的检验、检测技术快速发展,为发达国家限制进口提供了依据,形成了事实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5)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差异产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1. 技术性贸易措施不断增多当传统的关税、配额、许可证等限制贸易的措施逐渐弱化并取消之后,看似客观、公正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等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主要的贸易保护工具。
自1995年至2005年6月,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TBT通报量总计7050项,SPS通报量总计5830项,通报总量稳定增长。
以2003年为例,2003年世界TBT和SPS通报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TBT通报量增长了61.8%;SPS通报量增长了18.2%。
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通报增长呈不同特点:发达国家通报量增长以SPS为主,增长28.6%,高于TBT 通报量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SPS通报占发达国家通报总量的68.7%;而发展中国家通报增长以TBT为主,增长83.3%,高于SPS通报量增长速度75个百分点,TBT通报占发展中国家通报总量的63.4%。
2.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涵盖范围日趋广泛从产品形态看,它不仅涉及初级产品,而且牵涉到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从产品生命周期看,涵盖了研究、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以及处置等各个环节;从涉及领域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是从生产领域开始的,逐渐扩张至贸易领域;当前已从有形商品扩张到金融、信息等服务以及投资、知识产权等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