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49.27 KB
- 文档页数:8
急性中毒救的诊断和急救一.急性中毒的概念:某种物质进入机体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与器官,通过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使组织细胞的代谢或功能遭受损害,引起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现象称为中毒。
在一定剂量内能引起中毒的各种物质,就称为毒物。
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剂量在划分毒物与非毒物界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习惯把那些小剂量就能严重危害机体,甚至威胁生命物质的称为毒物。
反之,那些需要很大剂量才危害健康的物质,病毒,细菌,机械及物理因子等均不包含在此概念内。
二.急性中毒概述:急性中毒是指某种物质进入人体,达到中毒量,在短时期内机体发生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疾病状态甚至死亡。
少量毒物多次逐渐进入体内经过一个时期的积蓄,达到中毒浓度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称为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之间。
到目前为止已登记的化学物质超过2500万种。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们接触中毒物质频度明显增加,而化学品管理(包括药物,农药)和研究相对滞后,使毒物中毒危害更为突出。
三.中毒救治发展史追溯人类五千年发展史,人与毒物斗争从未停过《淮南子》“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面遇七日毒。
十六世纪开始对铅,砷及毒性的研究,1815年出版第一本化学物毒理作用专著,但毒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仅40多年历史。
中毒学是病理学分支,与卫生病理学,职业病学,药物性疾病,中草药中毒,军事病理学,防化医学,急诊医学和蛇毒医学等交叉。
现代中毒救治需要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病理生理学及信息技术及学科基础知识。
四.毒物的分类毒物的品种繁多,各家所用的分类方法不一。
按理化性质可分为:水溶性毒物,挥发性毒物,非挥发性毒物,金属性毒物等。
按毒物对机体的作用可分为:腐蚀性毒物;毁坏性毒物;阻碍功能性毒物等。
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灭鼠剂,药物性毒物,植物性毒物,动物性毒物)日常生活性毒物(包括食物中毒)五.毒物的急性毒性分级工业毒物: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农药中毒:高毒,中毒,低毒六.毒物的吸收毒物可经过各种途径吸收,产生毒性作用。
急性中毒中毒——是指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在效应部位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器官和组织的功能损害或器质性损害。
引起中毒的外来物质称为毒物,根据毒物的来源和作用可分为:工业毒物,农药、有毒动植物,药物及细菌性食物中毒分类1,急性中毒——短时间内由于剧毒物或大量毒物进入人体,迅速引起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者2,慢性中毒——少量毒物逐渐进入体内,在体内蓄积到一定程度后,方才出现中毒症状者第一节概述一,病因1,职业性中毒:如劳动保护不周,在生产、保管、运输、使用过程中可发生中毒2,生活性中毒:如意外接触、误食、用药过量、自杀、谋杀等二,发病机制:中毒三途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1,直接的化学损伤:如强酸、强碱。
2,阻抑血红蛋白的携氧功能:如CO、硫化氢、氰化物3,麻醉作用:如有机溶剂、吸入性麻醉剂。
4,抑制酶的活力:如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脂酶、氰化物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重金属抑制含巯基的酶等。
5,干扰细胞膜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
6,变态反应三,诊断:1,病史采集:应尽量明确以下几点:①谁中毒?②何种毒物中毒?③何时中毒?④如何中毒?⑤经何处理?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到中毒的可能性①不明原因的多系统损害。
②难以解释的精神改变。
③外伤、特别是青年人难以解释的摔伤。
④年轻患者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或胸痛。
⑤火场救下来的患者或与毒物接触者出现临床症状⑥不明原因的代谢性酸中毒⑦儿童出现难以解释的嗜睡,精神症状或其他奇怪行为2,临床表现:⑴呼气、呕吐物及体表气味。
蒜臭味:多数有机磷农药、无机磷、砷、铊及其他化合物酒味:乙醇、甲醇、异丙醇及其他醇类化合物酚味:石炭酸(苯酚)、来苏尔醚味:乙醚及其他醚类刺鼻甜味(酮味):丙酮、氯仿苦杏仁味:氰化物及含氰甙果核仁(苦杏仁)梨味:水合氯醛鞋油味:硝基苯冬青油味:水杨酸甲酯水果香味:硝酸异戊酯、醋酸乙酯尿(氨)味:氨、硝酸氨其他特殊气味:汽油、煤油、松节油、苯、甲苯等⑵皮肤粘膜①颜色紫绀:亚硝酸盐、磺胺、苯胺、各种抑制呼吸及引起肺水肿的毒物潮红:抗胆碱药(如阿托品)、抗组胺药、乙醇樱桃红:CO、氰化物黄色:阿的平、中毒性肝损害所致黄疸(如磷、蛇毒、毒蘑)、溶血所致黄疸(蚕豆黄、磺胺)、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氯丙嗪、甲基睾丸素、喹喏酮类)②湿度多汗: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等)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毒蘑。
(完整版)急性中毒问题及解答1. 什么是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因吸入、摄入或接触某些有毒物质而引起的中毒症状。
这些有毒物质包括化学物质、毒药、有毒气体、重金属等。
急性中毒常常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并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死亡。
2. 急性中毒的常见症状有哪些?急性中毒的症状因中毒物质的性质和接触方式而异。
一些常见的急性中毒症状包括:- 呼吸困难或窒息感- 头晕和晕倒- 恶心和呕吐- 腹痛和腹泻- 皮肤发红或瘙痒- 眼睛灼痛或流泪-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如昏迷、抽搐和意识丧失等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请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3. 急性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有哪些?如果发现患者急性中毒,请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方法:1. 确保自己的安全:首先要保护自己不受中毒物质的伤害。
如果可能,请戴上防护口罩和手套等安全装备。
2.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将患者立即转移到空气流通处,以减少中毒物质的进一步吸入。
3. 拨打急救立即拨打本地的急救电话或紧急救护车,向医务人员准确描述患者的症状和中毒情况。
4. 患者的呼吸道处理:如果患者停止呼吸或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CPR)。
5. 不要延误就医:即使症状轻微,也应尽快带患者就近就医,以获得专业的治疗和中毒核实。
请注意,以上处理方法仅为应急处理,具体的对策和治疗应基于医务人员的指导和个人中毒情况而定。
4. 如何预防急性中毒?要预防急性中毒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遵循产品使用说明和警告标签。
- 尽量避免接触潜在有毒物质或有害气体。
-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面罩、防护手套和防护衣物等。
- 储存化学品、药品和毒药时,要远离儿童,并确保密封和标记清楚。
- 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流通和通风。
- 在食品制作和储存过程中注意卫生和食品安全。
以上是对急性中毒问题的简要解答,如果有更多相关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详细了解,请咨询医务人员或中毒专家。
急性中毒概述急救急性中毒概述急救1. 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①清除胃肠道内未吸收的毒物清除胃内毒物常用催吐或洗胃方法。
催吐:神志清楚、能合作的服毒者,可行催吐。
让患者饮温水300~500毫升,然后用压舌板或患者手指刺激咽后壁或舌根部引起呕吐,如此反复多次进行,直到胃内容物完全吐净为止。
昏迷、惊厥患者,口服腐蚀剂或煤油、汽油者不应催吐,吞服腐蚀性毒物者若使用催吐可能引起食管、胃出血或穿孔。
洗胃:为迅速清除胃内毒物的有效办法。
洗胃应尽早进行,一般在服药后6小时内洗胃有效,但超过6小时,由于部分毒物仍可滞留在胃内,故多数有洗胃的必要。
洗胃应注意以下事项,服强腐蚀性毒物者插管时,可能发生穿孔,一般不宜洗胃;惊厥者插管可诱发惊厥,昏迷者插管可导致吸入性肺炎,故均应慎重操作。
导泻:洗胃后灌入泻药以清除进入肠道的毒物,常用泻药硫酸钠或硫酸镁15克溶于水内,口服或由胃管灌入。
一般不用油类泻药,以免促进脂溶性毒物的吸收。
②清除皮肤上的毒物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或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和毛发。
③清除眼内毒物毒物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多次冲洗。
考试大网站整理2. 促进已吸收毒物排出①利尿绝大多数毒物由肾脏排泄,静脉输注葡萄糖液可增加尿量促进毒物从肾脏排出,弱酸盐类如苯巴比妥酸盐和水扬酸盐等中毒时,可用碳酸氢钠和利尿药使尿液呈碱性,尿量增加,以促进毒物排出。
②吸氧一氧化碳中毒时,吸氧可促使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加速一氧化碳排出,高压氧促使一氧化碳排出的效果较好。
③人工透析严重中毒者可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透析应在12小时内进行效果较好。
如时间过长,毒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则不易透出。
变质食用油中毒急救食用油长期贮存可出现“哈喇”气味和味道。
大量食用“哈喇”油可引起中毒。
毒性:食用油贮存过程中,在光、热及细菌作用下,油中的甘油三酯分解考试,大收集整理为甘油和脂肪酸,后者可进一步氧化成为过氧化物、酮类、醛类等,所产生的多种物质混合出现“哈喇”味。
急性中毒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中毒:某些物质接触人体或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与体液、组织相互作用,损害组织,破坏神经及体液的调节功能,使正常生理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称为中毒。
能引起中毒的外来物质称为毒物。
❖根据来源和用途分类:工业性毒物:❖工业原料、辅料等农业性毒物:❖农药、化肥、除草剂等药物性毒物:❖麻醉药、精神药物植物性毒物:❖乌头、发芽马铃薯“龙葵碱”、四季豆中的皂素等动物性毒物:❖毒蛇、蜈蚣、河豚鱼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织纹螺”等日常生活性毒物:❖防腐剂、洗涤剂、食物中毒毒气❖根据作用部位和性质分类: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等)神经毒物(如麻醉药、镇静剂等)血液毒物(如亚硝酸盐、一氧化碳等)内脏毒物(如毒蕈、鱼苦胆等)❖根据溶解特点分类 :水溶性毒物脂溶性毒物❖急性中毒:毒物的毒性较剧烈或短时间内大量、突然地进入人体内,迅速引起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者称为急性中毒。
二、毒物的体内过程❖(一)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 经呼吸道吸收气态、烟雾态和气溶胶态的物质大多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砷化氢等。
这是毒物进入人体最方便、最迅速、也是毒性作用发挥最快的一种途径。
❖ 2 经消化道吸收胃和小肠是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
胃肠道内pH值、毒物的脂溶性及其电离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吸收的主要因素,另外,胃内容物的量、胃排空时间、肠蠕动等也影响其吸收。
如有机磷杀虫药、毒蕈、乙醇、河豚鱼、安眠药等毒物是经消化道吸收。
❖ 3 经皮肤粘膜吸收(1)脂溶性毒物,如有机磷、苯类,可穿透皮肤的脂质层吸收;(2)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造成皮肤直接损伤;(3)局部皮肤有损伤;(4)环境高温、高湿、皮肤多汗等情况下。
❖(二)毒物的代谢毒物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分布于全身,主要在肝脏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作用进行代谢。
大多数毒物经代谢后毒性降低,但也有少数毒物在代谢后毒性反而增加,如对硫磷(1605)氧化成对氧磷,其毒性可增加数百倍。
❖(三)毒物的排泄大多数毒物经肾脏排出其次是经肝胆途径由消化道排出挥发性物质可经呼吸道排出此外,少数毒物可随汗液、唾液、乳汁等排出。
三、中毒机制❖(一)局部刺激、腐蚀作用❖(二)缺氧❖(三)麻醉作用❖(四)抑制酶的活力❖(五)干扰细胞膜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六)竞争受体❖四、临床表现❖各种中毒的症状和体征取决于:毒物的毒理作用进入机体的途径剂量机体的反应性(个体感受差异、年龄、性别、营养、妊娠、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
其他:温度、湿度等❖(一)皮肤粘膜症状腐蚀性毒物(强酸、强碱等)可引起皮肤粘膜灼伤(硫酸灼伤呈黑色、硝酸呈黄色、过氧乙酸呈无色)。
引起氧合血红蛋白不足的毒物(如亚硝酸盐、磺胺、非那西丁、麻醉药等)以及抑制呼吸中枢的毒物均可引起皮肤粘膜紫绀。
皮肤呈樱桃红色,见于一氧化碳、氰化物中毒。
大汗、潮湿,常见于有机磷中毒❖(二)眼部症状1 瞳孔缩小❖见于有机磷、毒扁豆碱、吗啡等中毒;2 瞳孔扩大❖见于阿托品、毒蕈、曼陀罗等中毒;3 视力障碍❖见于甲醇、苯丙胺中毒。
❖(三)呼吸系统症状1 刺激症状:❖可出现严重的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声嘶、咽痛、气道分泌物增多等,严重者可引起喉头水肿、中毒性肺水肿等。
2 呼吸气味:❖有机磷杀虫药有大蒜味,氢化物有苦杏仁味。
3 呼吸加快:❖引起酸中毒的毒物如水杨酸、甲醇等可兴奋呼吸中枢。
4 呼吸减慢:❖见于催眠药、安定药、吗啡等中毒,也可见于中毒性脑水肿。
❖(四)循环系统症状休克:❖奎宁、奎尼丁等可引起血管源性休克;青霉素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心律失常:❖洋地黄等兴奋迷走神经、拟肾上腺素类、三环抗抑郁药等兴奋交感神经、氨茶碱中毒可引起心律失常。
心脏骤停、中毒性心肌病:❖见于洋地黄、奎尼丁、河豚鱼等中毒。
❖(五)消化系统症状毒物损伤口腔可引起口腔炎,损伤胃粘膜可引起急性胃炎,损伤肝脏(如毒蕈、四氯化碳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病。
大多数口服中毒后可引起恶心、呕吐(呕吐物颜色和气味:如高锰酸钾呈红或紫色,硫酸或硝酸呈黑或咖啡色)、腹痛、腹泻等。
❖(六)神经系统症状❖ 1 中毒性脑病病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昏迷、谵妄、惊厥等。
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喷射状呕吐等。
如有脑疝形成,可表现为双侧瞳孔不等大。
❖ 2 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毒物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可引起周围神经病,表现为肢体瘫痪、肌纤维颤动等。
如铅中毒所致脑神经麻痹,砷中毒所致多发性神经炎。
❖(七)泌尿系统症状急性中毒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常见的有肾中毒伴肾小管坏死(如升汞、四氯化碳、氨基甙类抗生素、毒蕈等中毒),休克引起的肾缺血以及肾小管阻塞(如砷化氢中毒、磺胺结晶等)。
(八)血液系统有些毒物可加速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见于砷化氢、苯胺、硝基苯等中毒)有的可导致血小板质或量的异常(阿司匹林、氯霉素、氢氯噻嗪、抗肿瘤药物中毒)或使血液凝固障碍(肝素、双香豆素、水杨酸类、蛇毒等中毒)而引起出血,有的还可使白细胞减少。
(九)发热见于抗胆碱药、二硝基酚、棉酚等中毒五、诊断要点❖(一)病史❖(二)体格检查❖(三)实验室检查❖六、急救措施(一)立即终止接触毒物(二)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三)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四)特效解毒剂的应用❖(一)立即终止接触毒物1 迅速脱离有毒环境2 维持基本生命❖心跳骤停者应立即予以心肺复苏,条件许可时尽早采用气管插管、给氧和呼吸机。
❖呼吸道梗阻者应立即清理呼吸道,解除梗阻。
❖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二)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1 吸入性中毒的急救❖脱离中毒环境,搬至上风或侧风方向,使其呼吸新鲜空气。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舌后坠。
❖及早吸氧,必要时使用呼吸机或采用高压氧治疗。
2 接触性中毒的急救❖立即除去被污染的衣物,然后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体表。
切忌用热水或用少量水擦洗。
❖若眼部接触到毒物时,不可用中和性的溶液冲洗以免发生化学反应造成角膜、结膜的损伤,应采用清水或等渗盐水大量冲洗,直至石蕊试纸显示中性为止。
❖皮肤接触腐蚀性毒物时,冲洗时间应达到15-30分钟。
3 食入性中毒的急救❖(1)催吐❖(2)洗胃❖(3)导泻❖(4)灌肠❖(5)合理应用吸附剂❖(1)催吐将胃内大部分毒物排出,达到减少毒素吸收的目的。
禁忌症:❖昏迷、惊厥状态;❖腐蚀性毒物中毒;❖原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主动脉瘤、消化性溃疡者;❖年老体弱、妊娠、高血压、冠心病、休克者。
方法:❖机械催吐、药物催吐体位:❖病人采取左侧卧位,头部放低,面向左侧,臂部略抬高;❖幼儿应俯卧,头向下,臂部略抬高,以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窒息或引起肺炎。
注意事项:❖空腹服毒者应饮水500ml,以利催吐;❖注意体位,头侧向一边,以防误吸。
❖(2)洗胃❖适应证:除腐蚀性毒物中毒外所有服毒病人。
一般应在服毒后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
❖禁忌证:腐蚀性毒物中毒者;正在抽搐、大量呕血者;原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史者。
❖洗胃液的选择:保护剂:❖对口服腐蚀性毒物者,可用牛奶、蛋清、米汤、植物油等保护胃肠粘膜。
溶剂:❖饮入脂溶性毒物如汽油、煤油等有机溶剂时,可先用液体石蜡150~200ml,使其溶解而不被吸收,然后进行洗胃。
吸附剂:❖活性炭,适用于河豚毒、生物碱中毒。
解毒剂:❖通过与体内存留的毒物进行中和、氧化、沉淀等化学作用,改变毒物的理化性质,使其失去毒性。
❖1∶5000高锰酸钾,适用于安眠药、氰化物、砷化物、无机磷中毒。
1605中毒禁用。
❖2%碳酸氢钠,适用于阿片类、土的宁、氰化物、高锰酸钾中毒。
敌百虫及强酸中毒禁用。
中和剂:❖吞服强酸时可采用弱碱,如镁乳、氢氧化铝凝胶等中和,不要用碳酸氢钠,因其遇酸可生成二氧化碳,使胃肠膨胀,有造成穿孔的危险。
❖强碱可用弱酸物质(如食醋、果汁)中和。
沉淀剂:❖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与氟化物或草酸盐作用,生成氟化钙或草酸钙沉淀;❖生理盐水与硝酸盐作用生成氟化银。
(3)导泻:常用25%硫酸钠30~60ml或50%硫酸镁40~80ml;一般不用油类泻药,以免促进脂溶性毒物的吸收;严重脱水及口服强腐蚀性毒物者禁止导泻;肾功能不全、呼吸抑制或昏迷病人及磷化锌和有机磷中毒晚期患者不宜使用硫酸镁,因其若吸收过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4)灌肠:除腐蚀性毒物中毒外,适用于口服中毒超过6小时以上,导泻无效者及抑制肠蠕动的毒物(如巴比妥类、颠茄类、阿片类)中毒。
(5)合理应用吸附剂:吸附剂是指一类可吸附毒物以减少毒物吸收的物质,其主要作用为氧化、中和或沉淀毒物。
常用活性炭和万能解毒剂(活性炭2份、鞣酸1份、氧化镁1份,即2∶1∶1),洗胃后口服或经胃管注入。
(三)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1 利尿对于经由肾脏排泄的毒物,加强利尿可促进毒物排出。
措施包括:❖(1)补液:大剂量快速输入液体❖(2)使用利尿剂:速尿、甘露醇❖(3)碱化尿液:5%碳酸氢钠❖ 2 供氧一氧化碳中毒时,吸氧可促进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加速一氧化碳排出。
高压氧治疗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特效疗法。
❖ 3 血液净化血液透析(12小时内效果最好)、血液灌注和血浆置换。
(四)特效解毒剂的应用❖ 1 金属中毒解毒药此类药物多属于螯合剂。
常用的有依地酸钠钙,适用于铅中毒;二巯丙醇可用于砷、汞、金、锑中毒。
❖ 2 高铁血红蛋白症解毒药小剂量亚甲蓝(美蓝)可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正常血红蛋白,用于亚硝酸盐、苯胺、硝基苯等中毒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症。
❖ 3 氢化物中毒解毒药采用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疗法。
❖ 4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解毒药如阿托品、碘解磷定、氯解磷定、双复磷等。
❖ 5 中枢神经抑制剂解毒药钠洛铜:阿片类麻醉药的解毒药,对麻醉镇痛引起的呼吸抑制有特异拮抗作用。
氟马西尼七、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1 对急性中毒的病人应紧急抢救,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及呼吸有否特殊气味等。
昏迷病人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
如有皮肤溃疡及破损应及时处理,预防感染。
2 口服毒物者应迅速进行催吐或洗胃,并按医嘱留取呕吐物、胃内容物及血、尿、便标本送去检验。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气管插管。
4 做好心电监护,及早发现心脏损害,及时处理。
5 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注意观察并记录出入量,严重呕吐、腹泻者记录呕吐物的颜色和量。
注意尿量以及血压与尿量的关系。
❖(二)一般护理1 休息及饮食❖急性中毒者应卧床休息、保暖。
病情许可时,尽量鼓励病人进食,急性中毒饮食应为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无渣饮食,腐蚀性毒物中毒者应早期给乳类等流质饮食。
2 口腔护理❖吞服腐蚀性毒物者应特别注意口腔护理,密切观察口腔粘膜变化。
3 对症护理❖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功能,定时翻身;❖惊厥者应保护病人避免受伤,应用抗惊厥药;❖高热者给予降温等;❖尿潴留者给予导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