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宏观经济我们需要看懂的几张表

关于宏观经济我们需要看懂的几张表

关于宏观经济我们需要看懂的几张表
关于宏观经济我们需要看懂的几张表

关于宏观经济我们需要看懂的几张表MILASS

此文发表于《草根财经》第六期

我们在收集宏观经济数据的时候,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数据表,如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投资头寸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等等。而通常这些数据表我们不容易看懂,而且在网络上收集的很多数据表都存在一定的错误表述,直接影响了我们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研究,把自己学习到的一些数据表的解读知识和大家分享。

笔者希望就这些问题做一个关于宏观经济数据表的系列专题解读,汇率问题是目前在宏观经济中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本文就先谈和汇率问题息息相关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以上是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笔者为了大家便于理解,对表中的一些分列项进行了删减,但并不会影响整体收支的数据结果。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

支流量表。它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综合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对外

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因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统计表,它以特定的形式记录、分类、整理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收支的详细情况。

简单来说,国际收支平衡表就是记录一国资金流出和流入的收支流量统计表。比如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品,资金流入;进口商品,资金流出。国际投资中,外商向国内投资,资金流入;外商撤资,资金流出;本国向外投资,资金流出;本国撤回投资,资金流入。而这些资金流出和流入不会是完全相等的,那么就会产生一个差额,如果流入大于流出,就是顺差(也称收支黑字);如果流出大于流入,就是逆差(也称收支赤字)。

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本币的升值,而本币升值的因素,从全球来看,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使用非本国货币(通常是国际储备货币: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进行国际结算的,由于外国货币在本国是不能自由流通的,所以,持有外币者手上外币过多,就会到外汇市场(一般情况下是到本国开办外汇业务的银行)卖出外币换取本国货币。很多国家(比如中国)多数时间是通过银行实行强制结汇,而银行在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存留后,再到外汇市场平仓,外汇市场外币过多,就会导致本币对该种外币升值。在没有实现完全浮动汇率的国家,该国央行通常为了维持本币汇率波动比例,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央行通过发行本国基础货币来购买外汇,投放本国货币,购买的外汇就形成该国的“外汇储备”。不过,不是所有国家都采取这种办法干预市场,本文后面会谈到这个问题。

另一种是使用本国货币进行国际结算的,比如美国。由于美元是全球结算货币,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都有交易,并且国际交易货币已经通过互联网形成全球性的外汇交易系统,任何地区的国际货币流动都会影响该种货币的汇率,美元更是如此。美元采取的是浮动汇率制,美元在全球的流动直接影响美元汇率,美元在美国以外的市场减少,就会直接导致美元升值,相反,则导致美元贬值。这也是美元回流引发美元升值的原理所在。而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欧元和日元也部分具有美元汇率变化的特征。

另外我们要搞清楚的是,美元的片面升值和全面升值的区别。片面升值,是美元对特指国家货币升值,比如美元对人民币升值,是美元在中国市场减少造成的。全面升值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美元指数升高,美元指数是美元对六种权重货币(欧元57.6%、日元13.6%、英镑11.9 %、加拿大元9.1 %、瑞典克朗4.2%、瑞士法郎3.6%)汇率变化得出的综合指数。对美元指数权重最高的是欧元,如果欧洲美元紧缺,美元兑欧元就升值,美元指数就会增加提升的系数;如果美元对另外五种货币贬值的幅度比对欧元的幅度大,美元指数同样不会升值,这个问题可以参考美元指数的概念。美国是美元的输出国,并且美国外汇储备极少(本文后面会谈到这个问题),美国的国际收支变化就是全球美元流动性的变化。

国际收支,对于一国货币汇率、货币发行、经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结合“表(1)”来谈谈《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几个要素:

一.记帐要求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帐原则来系统记录每笔国际经济交易。这一记帐原则要求,对每一笔交易要同时进行借方记录和贷方记录,贷方记录资金的流入,借方记录资金的流出;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整表借贷双方总额最后必须是相等的,以到达收支表的平衡。

二.记账方式

(1)凡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记入贷方,记为“+”(可省略),代表资金流入。

(2)凡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记入借方,记为“-”,代表资金流出。

这里关于记录符号(+、-)的问题,笔者想说明一下,笔者查阅过多个《国际收支平衡表》,通常情况下,在借方项目下,并没有标注“-”,而这种表格采用的是贷方减去借方计算法求出顺逆差(即“表(1)”的“差额”,顺差为正,逆差为负)。而另外一种则是借方项目标注“-”的统计表格,这种表述方法也是正确的,那么顺逆差就是贷方加上借方(因为借方已经是负值),“差额”为正即是顺差、“差额”为负即是逆差。分项“差额”相加得出“国际收支平衡表总差额”。

另外,这里的用“本国外汇支出、收入”的表述方式是片面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境外对中国的人民币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同样是国际收支项目,而人民币的收支,并没有引起外汇的收支,所以,笔者在记账方式的概念后面加入了资金的流入、流出。

三.主要内容即分项记账方式

(一)经常项目:主要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

1.货物(贸易往来,即各种物质商品的输出入。出口列为贷方金额,进口列为借方金额);

2.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收入列为贷方金额,支出列为借方金额。)

3.收益:

A.职工报酬:指本国个人在国外工作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以及本国支付在本国的外籍员工的工资福利。收入记入贷方金额,支

出记入借方金额。

B.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项下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它投资收益(利息)。国

外投资者汇出收益,列为借方金额;本国投资者从国外汇

回投资收益,列为贷方金额。

4.经常转移(单方面转移包括侨汇、无偿捐赠和赔偿等项目,包括货物和资金形式。贷方表示外国对本国提供的无偿转移,借方反映本国对外国的无偿转移。)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

1.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移民转移等内容。

本国向他国转出,代表资金流出,列入借方;他国向本国转入,代表资金流入,列入贷方。关于债务减免的问题,笔者是这样理解的,我国对外的债权是视作外汇储备的,如果我国对外免除此债权,就相当于减少了外汇储备,就应算作支出项,记入借方;如果国外免除我国债务,其实就相当于将他的债权转给了我国,我国获得这份债权,就应该算作收入项,记入贷方。

2.金融项目:按投资方式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按资金流向构成的债权债务分为资产、负债(本国作为债权方

的记为资产,外国作为债权方的记为负债),其中直接投资分为外国在华直接投资(视同于负债)和我国在外直接投资(视同于资产)。A.直接投资:

●本国在外直接投资:借方表示本国对外直接投资汇出的资本金、母

子公司资金往来的国内资金流出;贷方表示本国

撤资、清算以及母子公司资金往来的外部资金流

入。

●外商对本国直接投资:贷方表示外国投资者在我国设立外商投资企

业的投资,包括股本金、收益再投资和其他资本;

借方表示外商企业的撤资和清算资金汇出本国。B.证券投资:包括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两类证券投资形式。

●资产:借方表示本国持有的国外非居民证券资产增加(资金流出);

贷方表示本国持有的国外非居民证券资产减少

(资金回流)。

●负债:贷方表示当期本国对外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筹资额(资金流入),

借方表示当期本国对外发行的股票的收回和债

券的还本(资金流出)。

3.其它投资:除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外的所有金融交易。分为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它资产负债四类形式。其中长期指合同期为1年以上的金融交易,短期为1年及以下的金融交易。

(注:本文的贷方和借方只是一种记账方式,与信贷中的贷款、借款不是一个概念)

A.资产:借方表示资产增加(本国向外贷款或在国外存款,资金流出),贷方表示资产减少(本国对外贷款或存款本金收回,资金

流入)。

B.负债:贷方表示负债增加(外国向本国贷款或存款,资金流入),借方表示负债减少(外国收回贷款或存款本金,资金流出)。

(三)储备与相关项目(储备资产或国际储备、官方储备)

储备与相关项目包括外汇、黄金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SDR),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

储备项目增加额列为借方金额,其减少额列为贷方金额。储备项目中增加额大于减少额,则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形成借方净增金额,即本国的国际储备增加,记为“-”;相反,则形成借方净减金额,即本国的国际储备减少,记为“+”。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发现储备资产的记账方式和上面收支项目的记账方式是完全相反的,笔者查询了很多资料,没有找到相关解释。

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国际收支平衡中各类项目却经常是不平衡的。在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国际收支活动中,国际收支顺差的结果会导致储备资产增加,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储备资产的减少。也就是说,通常都把储备资产的增减看作是国际收支的结果,而又因为平衡表采用复式记账法,贷方和借方必须相等,而且,大多数强制结汇国家的储备资产增减和国际收支顺逆差是几乎相当的。所以,制表者就把储备资产和收支的记账方式完全反过来(储备增加记为借方,储备减少记为贷方),这样才能使平衡表得以平衡。

当然这种记账方式也为我们解读非强制结汇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带来了麻烦,并且,国际储备中,特别提款权和普通提款权在某些国家的储备资产中的份额相当大,表就很难平衡。后面笔者会进一步谈到这个问题。

(四)净差错与遗漏

为使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相等,编表人员人为地在平衡表中设立该项目,来抵消净的借方余额或净的贷方余额。如果借方总额大于贷方总额,其差额记入此项目的贷方,反之,记入借方。也就是说(结合上面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内容),前三项加起来(经常账户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变化)结果为正值,这表示贷方大于借方,则该项目就要记入借方“-”。反之,则记入贷方“+”。

关于“净差错与遗漏”的问题,笔者一直不认为是统计疏漏问题,因为日本和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差漏似乎相当大。经常是差漏比储备资产还多。本文后面会举日本和美国的例子。从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来看,差漏还算在合理的比例上。

验证公式:

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净差错

与遗漏

国际收支总差额+储备资产变化=0

知道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要素后,我们现在就来解读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国际收支顺差为3913亿美元(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之和,未计差错与遗漏),外汇储备增加3731亿美元,普通提款权增加27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减少4亿美元。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人民币去年的走势看,国际收支顺差是导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核心因素,并且如果货币当局不实行强制结汇制度,人民币汇率会比现在高很多,因为增加的这些外汇储备是央行干预汇市的结果。

贸易顺差1729亿美元,服务逆差400亿美元,收益逆差146亿美元。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商品贸易方面仍有优势,而服务方面还处于劣势。而从收益这一块儿看,外来投资者汇出的投资收益和员工报酬金额是比较大的(1150亿美元),如果我国不提高对外投资利润,我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将会面临逆转的局面。

金融项目顺差2458亿美元,其中对外负债增加3935亿美元;对外资产增加1523亿美元,对外资产减少46亿美元,对外资产净增加1477亿美元。从这些数据看,我国对外负债还是相当严重的,对外负债的增加额超过了外汇储备的增加额。

所以,我们的外汇储备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从笔者的解读不难看出。

下面我们再看一张表:

表(2)中的各分项笔者就不做一一解读,我们挑几个重点来看。

首先,大家可以看看日本的收益项,10月和11月都在1万亿日元左右,结合2011年1~9月的数据,日本1~11月收益顺差达到13.3万亿日元,全年预计超过14万亿日元,按照当年日元平均汇率计算,日本的收益顺差接近1800亿美元,而中国2011年前三季度则是逆差。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11月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到7.7万亿日元,而之前的多年日本都是保持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大量输出资本。而金融顺差里面最多的一项是“其他投资”中负债这一项,顺差为6.8万亿日元,但这一项里面除了外国对本国贷款、就是外国对本国存款了,是否是国外对日本的贷款或国外在日本的存款大幅增加呢?是什么因素

会使得外国对日本这么大额度的贷款?或者什么因素造成外国向日本

国内这么大额度的存款?或许是日本官方故意隐瞒了资金的来源,另外我们从“证券投资”中资产这一项,看到资产顺差1.8万亿日元,说明日本对外证券投资的资金回流了,所以,笔者更怀疑的是日元资本的在海外投资平仓,才会导致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回流。

为什么?我们看看2011年11~12月份中国股市,A股从11月中旬的2530点左右,一路狂泻到12底的2130点左右,跌了整整400点。

再看看近期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11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值):经常项目顺差201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867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顺差1705亿美元,其它金融项目未公布)。

我们对比表(1)中的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141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501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顺差1214亿美元)。

通过计算得出第四季度:经常项目顺差59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634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顺差491亿美元)。国际收支逆差45亿美元。

而从这个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第四季度“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这两项总差额”是(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直接投资差额)-634-491=-1125亿美元,也就是说这两项是【逆差1125亿美元】,从外汇储备(中国的外汇储备几乎和储备资产相等,其它项目所占比例很小)变化来看,这些逆差是从11月开始的。

中国的外汇储备9月份为32016.83亿美元,10月为32737.96亿美元,11月为32209.07亿美元,12月31811.48亿美元,第四季度外汇总共减

少205亿美元,而第四季度的国际收支逆差是45亿美元。人民币汇率却从9月底的6.375升值到12月底的6.295(美元对人民币)。从这些数据

可以看出,央行第四季度共抛售了160亿美元外汇储备干预人民币汇率。而11月外汇储备比10月减少528亿美元,12月比11月减少398亿美元,两个月较10月份共减少926亿美元。

反观日本股市,在11月下旬出现大幅反弹,在这段时间里面几乎和欧美股市走势吻合,欧美股市也都在11月下旬出现大幅的反弹。我们现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11月份开始,外资大量从中国市场撤离,资金回流到欧美和日本等市场,当然回流的资金不一定全都进到股市,也有相当一部分资金进入其他地方(如债券市场),或者还贷,这也印证了11月份日本金融项目的大幅顺差。

第三,我们来看看日本《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可爱的“差漏”项,我们看到10月份差漏的金额快接近储备资产的金额了,这个月并不是特例,4月份,表上差漏的金额是储备资产的近60倍。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因很简单,日本不是强制结汇国家,储备资产增减不能反映国际收支变化,也就是说,日本国际收支的顺差不会直接导致日本外汇储备的增加。而日本外汇储备的增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央行,对于汇市的干预。日本政府设立了专用的“外汇平准基金”,包括日元账户和美元账户。日元主要通过在债券市场上发行“外汇平准基金融资券”来筹集。而美元则来自通过在日元升值期间,大量卖出日元、买进外汇的操作所积累起来的外汇资产,这构成了日本的外汇储备。而且,日本通过这种方式干预汇市,不会增加市场上的货币投放。

日本的货币发行制度实质上是:有最高发行限度限制的比例准备制,超过该限度后即使是现金准备仍需缴纳发行税。发行保证物包括:金银、外汇、3个月内到期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以及3个月内到期的以票据、国家债券、其他有价证券及生金银、商品为担保的放款等。日本不是像中国这种实行强制结汇的国家,收多少外汇就发行多少等值的本国基础货币。

另外,我们从表(2)计算出,日本在10月份国际收支顺差只有350亿日元,储备资产却增加了2400亿日元,原因是日本在10月31日大举干预汇市,当天日元从75.8贬值到79.5(日元兑美元)。而这个2052亿日元的“差漏”只是为了平衡当月因为干预汇市增加外汇储备而产生的借贷方不相等的一种记账方式。并且,11月日本储备资产新增了8万亿日元,说明本次日本央行干预汇市的规模是相当大的。

本文前面讲了特别提款权和普通提款权是储备资产的一部分,而这两项与国际收支差额无关,只是为了应付收支逆差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的国际清偿能力。而作为全球结算货币输出国的美国,他的储备资产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提款权,其它外汇储备相对也非常少。美国本身不存在国际清偿能力不足的问题,那它的国际收支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从表(3)我们可以计算出,美国的国际收支是逆差1103.36亿美元,而储备资产增加了521.82亿美元。我们再看一张表:

从表(4)我们通过计算得出,2009年末美国储备资产比2008年末增加了528.4亿美元,这个数字和表(3)基本吻合。而我们通过计算,储备资产中增加最多的是特别提款权,增加了484.49亿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9年7月20日公布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SDR)分配草案,其中美国新增特别提款权426亿美元。说明此后,IMF还增

加了美国的特别提款权。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外汇储备非常少,这个原因想

必大家都知道,美元是全球结算货币,美国的国际交易结算也都是使用美元,而且美国债券都是美元计价,对外负债都是用美元偿还,美元在美国不算外汇,美国不会出现国际清偿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美国没有储备外汇的必要。而为什么美国又要增加IMF的特别提款权呢,其实对

于美国来讲,这表明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从IMF对特别

提款权的分配比例来看),对于规模庞大的美国债务来讲,几百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根本是杯水车薪。

而美国的国际收支变化则是美国解决特里芬问题的必要手段,我们从表(3)可以看到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输出美元,经常项目中最主

要的逆差是贸易逆差(购买商品大于出售商品);通过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回流美元,而金融项目顺差的手段主要有:对外发行债券(主要是美国国债),这个我们可以从表(3)的“证券投资”中的“负债”项可以看出;收缩对外贷款,这个我们可以从表(3)的“其它投资”中的“资产”

项可以看出,资产项呈现顺差5739亿美元,说明对外持有的资产减少(其他投资中,资产项主要是对外贷款,说明当年美国对外贷款是收缩的,当然这是09年的情况)。并且美国还可以通过对外投资收益汇回国内来实现资金回流,从经常项目的收益这一项,我们看到当年美国收益顺差1214亿美元,单单看美国汇回国内的收益是5882亿美元(收益中贷方

项目),说明美国在外投资盈利的能力也是很强的。

至于“差漏”这一项,我们从美国的情况来看,更多的反映了国际收支的顺逆差额(差漏为正表示逆差,差漏为负表示顺差,但此项只供参考,不代表实际顺逆差额,实际差额以前两大项计算结果为准),因为美国国际储备的变化是比较小的,09年的情况是不多见的(从2009年底到2012年初,美国储备资产只增加了180多亿美元)。所以,所谓的“误差与遗漏”并不一定就是统计疏漏的问题。

从表(3)中,我们已经计算出,美国的国际收支是逆差1103.36亿美元,导致的结果是美元指数从09年一季度的高位89.6点一路下滑到第四季度的低位74点,美元走弱。

从美国和日本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储备资产的增减并不能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状况,非美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减很大程度上是货币当局干预汇市的结果。国际收支状况可以通过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的计算得出。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认识,我们知道,经常性项目中,贸易只是其中一部分;国际收支中,金融项目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单单从贸易收支变化来判断一国经济成长和汇率走势是非常片面的。

那么,一国在国际投资中的活动具体是那些?投资的损益到底又如何呢?下篇文章我们将从《国际投资头寸表》中来解读这些问题。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d o r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 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去向:其他 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例如,I 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 :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

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它包括:………… 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NX=X-M 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 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22.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量时,所造成的价格持续上升、货币贬值的现象。 23.名义/货币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4.实际GDP :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商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对照表

百度文库 1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对照表 量的名称中文符号国际符号非法定单位与法定单位换算 长度(L) 宽度(b) 高度(h) 厚度(δ)半径(r,R)直径(d,D)米m 3市尺=1米 厘米cm 1公分=1厘米=10-2米毫米mm 1公厘=1毫米=10-3米微米μm1公微=1微米=10-6米纳米nm 1毫微米=1纳米=10-9米千米(公里)km 1千公尺=1千米 1海里=公里=1852米 1英寸=厘米 1英尺=厘米 1码=厘米 1英里=米 质量(m)千克(公斤)kg 1吨=1000kg 1市斤= 1市担=50kg 兆克Mg 克g 毫克mg 微克μg 面积(A,S)平方米m2 1市亩=平方米 1公亩=1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市里=×105平方米平方千米km2 平方分米dm2 平方厘米cm2 平方毫米mm2 压力、压强(P)帕[斯卡] 吉帕[斯卡] 兆帕[斯卡] 千帕[斯卡] 毫帕[斯卡] 微帕[斯卡] P a GP a MP a KP a mP a μP a 1标准大气压=×105P a 1毫米汞柱= 1毫米水柱= 1工程大气压=×104P a 1巴=105P a 1托= 正应力(б)切应力(τ)(剪应力)帕[斯卡] 或牛(顿) 每平方米 P a 或N/m2 千克力每平方米= 吨力每平方米=×103P a 力(F)牛(顿) 兆牛(顿) 千牛(顿) 毫牛(顿) 微牛(顿) N MN KN mN μN 1达因=10-5N 1克力=×10-3N 千克力= 吨力=×103N 磅力= 力矩(M)牛(顿)米 兆牛(顿) 米 N·m MN·m KN·m 1达因厘米=10-7N·m 1千克力米= ·m 1英顿力英尺=×103N·m

西方经济学中常用的符号

《宏微观经济学》符号一览表1(微观部分)

注: 2.1 不同商品或要素的价格,表现为不同的下标,如X、Y、L、K。2.2 有时是需求量Q d,有时是供给量Q s,有时就表示产量或其他的数量。2.3 有时又表示为e p,有时又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 2.4 有时就简称为交叉弹性。 2.5 有时就简称为供给弹性。 4.1 既可能是短期总成本,也可能是长期总成本,有时又写作C。 4.2 既可能是短期平均成本,也可能是长期平均成本。

4.3 既可能是短期边际成本,也可能是长期边际成本。 4.4 也就是后面的短期总不变成本,又称为固定成本。 4.5 也就是后面的短期总可变成本,又称为变动成本。 4.6 又称为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 4.7 有时也用Q表示。 4.8 如可变的投入是其他要素,可加上不同的下标。 《宏微观经济学》符号一览表2(宏观部分)

9.1 其中,C 0是自发性消费;cY 是引致性消费。 9.2 与GDP 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生产者的国籍作为标准;而后者是以生产地作为标准。 10.1 经常用来表示国民收入,亦可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 10.2 在上述的消费函数中,边际消费倾向即是b 。 10.3 两部门经济时,Y=C+S 。 10.4 两部门经济时,MPC+MPS=1,APC+APS=1。 10.5 这儿的乘数应是指投资乘数,两部门时,b K -= 11。 14.1 这仍是两部门经济下(不考虑税收)的乘数。 14.2 这是三部门经济下(考虑税收)的乘数。 15.1 M 0—流通中现金;RE -存款准备金。 15.2 D -派生存款;MR -原始存款;rd-法定准备金率。 15.3 M 1-货币供给;M h —基础货币。 17.1 s -储蓄率,s=S/Y ;J -资本产出比率,J=K/Y 。 因时间仓促,如有遗漏或错误,希望大家及时指正,多谢。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对照表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对照表 量的名称中文符号国际符号非法定单位与法定单位换算 长度(L) 宽度(b) 高度(h) 厚度(δ)半径(r,R)直径(d,D)米m 3市尺=1米 厘米cm 1公分=1厘米=10-2米 毫米mm 1公厘=1毫米=10-3米 微米μm 1公微=1微米=10-6米 纳米nm 1毫微米=1纳米=10-9米 千米(公里)km 1千公尺=1千米 1海里=1.852公里=1852米 1英寸=2.54厘米 1英尺=30.48厘米 1码=91.44厘米 1英里=1609.344米 质量(m)千克(公斤)kg 1吨=1000kg 1市斤=0.5kg 1市担=50kg 兆克Mg 克g 毫克mg 微克μg 面积(A,S)平方米m2 1市亩=666.67平方米 1公亩=1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市里=2.5×105平方米平方千米km2 平方分米dm2 平方厘米cm2 平方毫米mm2 压力、压强(P)帕[斯卡] 吉帕[斯卡] 兆帕[斯卡] 千帕[斯卡] 毫帕[斯卡] 微帕[斯卡] P a GP a MP a KP a mP a μP a 1标准大气压=1.01325×105P a 1毫米汞柱=133.322P a 1毫米水柱=9.806375P a 1工程大气压=9.8065×104P a 1巴=105P a 1托=133.322P a 正应力(б)切应力(τ)(剪应力)帕[斯卡] 或牛(顿) 每平方米 P a 或N/m2 千克力每平方米=9.80665P a 吨力每平方米=9.80665×103P a 力(F)牛(顿) 兆牛(顿) 千牛(顿) 毫牛(顿) 微牛(顿) N MN KN mN μN 1达因=10-5N 1克力=9.80665×10-3N 千克力=9.80665N 吨力=9.80665×103N 磅力=4.448N 力矩(M)牛(顿)米 兆牛(顿) 米 N·m MN·m KN·m 1达因厘米=10-7N·m 1千克力米= 9.80665N·m 1英顿力英尺=3.037×103N·m

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 5 讲 一、名称:资金的时间价值概述 二、教学时数:2 三、教学目的: 1.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概念。 2.熟悉利息的概念。 3.掌握复利的计算 四、重点和难点: 1.重点: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概念; 2.难点:年金终值、现值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方法 1.采用分析与比较的方法,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各部分知识的理论意义,相互联系,差异性与相似性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思维逻辑。 3.师生互动、学生主动,交流和讨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通过充分交流实现共同智慧成果。 4.通过练习的方法,学生做作业和练习,检查学习理解的情况,巩固学习效果。 (二)教学手段 1.编写好教学大纲、教案、PPT,用于课堂教学 2.借助电子手段和网络,搜集和整理参考资料,提供给学生学习研究 3.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让学生学会认识、分析社会现象,培养解决证券投资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额是不同的。复利的计算公式是:S=P(1+i)^n 复利现值是指在计算复利的情况下,要达到未来某一特定的资金金额,现在 必须投入的本金。所谓复利也称利上加利,是指一笔存款或者投资获得回报之后, 再连本带利进行新一轮投资的方法。Array复利终值是指本金在约定的期限内获得利息后,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 逐期滚算到约定期末的本金之和。 例如:本金为50000元,利率或者投资回报率为3%,投资年限为30年,那 么,30年后所获得的利息收入,按复利计算公式来计算就是:50000×(1+3%) ^30 由于,通胀率和利率密切关联,就像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所以,复利终 值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以计算某一特定资金在不同年份的实际价值。只需将公式 中的利率换成通胀率即可。 复利现值是指在计算复利的情况下,要达到未来某一特定的资金金额,现在 必须投入的本金。 例如:30年之后要筹措到300万元的养老金,假定平均的年回报率是3%, 那么,现在必须投入的本金是3000000×1/(1+3%)^30 4、利率(25分钟) 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本金÷时间×100% 利率(interest rate),就表现形式来说,是指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 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经济学家一直 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 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现在,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 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 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 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 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 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 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 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 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合理利率的计算方法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 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 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 接调节通货。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 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所以,利率对我们的生 活有很大的影响。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 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计算。 利率是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资、通货膨胀及失业率等, 继而影响经济增长。 从借款人的角度来看,利率是使用资本的单位成本,是借款人使用贷款人的 货币资本而向贷款人支付的价格;从贷款人的角度来看,利率是贷款人借出货币 资本所获得的报酬率。如果用i表示利率、用I表示利息额、用P表示本金,则 利率可用公式表示为:i=I/P 一般来说,利率根据计量的期限标准不同,表示

《经济学》符号一览表

经济学》符号一览表 微观经济学SAFC (AFC) Short-run average fixed cost ( 短期) 平均固 D Dema nd需求定成本 (AVC) Short-run average variable cost ( 短期)平S Supply 供给SAVC 均可变成本P Price 价格 Q Quantity 数量SMC Short-run marginal cost 短期边际成本Ed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价格弹性LTC Long-run total cost 长期总成本LTC=f(Q) EM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收入弹性LAC Long-run average cost 长期平均成本M money 收入LMC Long-run marginal cost 长期边际成本EAB Cross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VMP 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 边际产品价值Es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供给价格 弹性MRP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边际收益产量TU Total utility 总效用TU=f(Q) W Wage 工资 MU Marginal utility 边际效用注: (1 不同商品或要素的价格,表现为不同的下标,如X、Y、MRSXY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商品边际替代率2 L Labour 劳动L 、K。 K Capital资本2(2有时是需求量Qc,有时是供给量Qs,有时就表示产量或TC total cost 总成本TC=f(Q) 4(1 其他的数量。 AC 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2(3 有时又表示为ep, 有时又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

常用校对符号一览表(直接打印版)

常用校对符号一览表 符号作用符号形态示例符号在文中和页边用法 示例 说明 改正提高出版物质量改正的字符较多,圈起来有困难时,可用线在页边画清改过的范围;必须更换的损、坏、污字也用改正符号画出 删除提高出版物质量 增补必须搞好校对工作增补的字符较多,圈起来有困难时,可用线在页边画清增补的范围 换损坏字和模糊字要调换 改正上下角16=4 H2SO4尼古拉·费帝+= 转正你的做法真不对 对调认真总结经验用于相邻的字词,用于隔开的字词 转移要重视校对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 接排要重视校对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 另起段完成了任务。 明年...... 上下移序号名称数量 01 +++ 5 字符上移到缺口 左右水平线处,字 符下移到箭头所 指的短线处 左右移要重视校对工作,提高出 版物质量 字符左移到箭头 所指的短线处,字 符左移到缺口上 下垂直线处 排齐 必须提高印刷质量,缩短印刷周期 排阶梯型RH2符号横线表示水平位置,竖线表示垂直位置,箭头表示上方

符号作用符号形态示例符号在文中和页边用法 示例 说明 正图 加大空距一、校对程序校对 胶印读物,影印书刊的注 意事项 表示适当加大空 距 减小空距一、校对程序校对 胶印读物,影印书刊的注 意事项 表示适当减少空 距,横式文字画在 字头和行头之间 空 1 字距空1/2 字距空1/3字距空1/4字 距第一章校对职责和方 法 多个空距相同的, 可用引线连出,只 标一个符号 分开Good morning用于外文 保留认真搞好校对工作除在原删除的字符下画“△”外,并在原删除符号上画两竖线 代替机器是由许多零件组成, 有的零件是铸出来的,有 的零件是锻出来的,有的 零件是... 同页内,要改正许 多相同的字符,用 此代号,要在页边 注明:〇 = 零 说明第一章校对的责任说明或指令性文字不要圈起来,在其字下画圈,表示不作为改正的文字

西方经济学中常用的符号

《宏微观经济学》符号一览表 1 (微观部分)

2. 1 不同商品或要素的价格,表现为不同的下标,如X、Y、L、K。 2. 2 有时是需求量Q d,有时是供给量Q s,有时就表示产量或其他的数量。 2. 3 有时又表示为e p,有时又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 2. 4 有时就简称为交叉弹性。 2. 5 有时就简称为供给弹性。 4. 1 既可能是短期总成本,也可能是长期总成本,有时又写作C。 4. 2 既可能是短期平均成本,也可能是长期平均成本。

4. 3 既可能是短期边际成本,也可能是长期边际成本。 4. 4 也就是后面的短期总不变成本,又称为固定成本。 4. 5 也就是后面的短期总可变成本,又称为变动成本。 4. 6 又称为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 4. 7 有时也用Q表示。 4. 8 如可变的投入是其他要素,可加上不同的下标。 《宏微观经济学》符号一览表 2 (宏观部分)

其中,C o是自发性消费;cY是引致性消费。 与GDP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生产者的国籍作为标准;而后者是以生产地作为标准。 经常用来表示国民收入,亦可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 在上述的消费函数中,边际消费倾向即是b。 两部门经济时,Y=C+S。 两部门经济时,MPC+MPS=1,APC+APS=1。 1 这儿的乘数应是指投资乘数,两部门时,K 1 b 这仍是两部门经济下(不考虑税收)的乘数。 这是三部门经济下(考虑税收)的乘数。 15.1 M o —流通中现金;RE —存款准备金。 D —派生存款;MR —原始存款;rd-法定准备金率。 15.3 M1 —货币供给;M h—基础货币。 s—储蓄率,s=S/Y;J—资本产出比率,J=K/Y。 因时间仓促,如有遗漏或错误,希望大家及时指正,多谢。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GDP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投资; B、储蓄; C、净税收; D、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 B、边际储蓄倾向为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100亿元; B、减少100亿元; C、增加500亿元; D、减少500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IS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10万亿元,总需求为8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6%,通货膨胀率为12%,那么实际利率是 A、6%; B、18%; C、12%; D、-6%。 17、自发投资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10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10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19、如果某人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20、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 A、累积性扩张 B、累积性萧条 C、均衡增长

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汇总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分析 1,需求的变动(教材P22)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教材P21)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A .结论: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化引起的均衡价格变动: Q 3 P 2 P 1 P D 1 D 3 D 2 Q 1 Q 2 Q 图2-14 需求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P 3 E 1 E 2 E 3 S O P 2 P 1 P 3 P S 1 S 2 S 3 Q 3 Q 1 Q 2 Q E 1 E 3 E 2 D O 图2-15 供给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P D 1 E 4 D 2 Q P 1 P 2 E 1 E 2 E 3 S 1 S 2 O O P D 1 D 3 D 2 Q 3 Q 1 Q 2 Q P 0 图2-2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O P S 1 Q 3 Q 1 Q 2 Q P 0 图2-9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S 3 S 2

4。需求弧弹性的五种分类 5。需求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在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中,上述分析的五种基本类型也同样存在。见下页说明。 Q 50 40 30 20 10 5 4 3 2 1 0 P Q 50 40 30 20 10 5 4 3 2 1 0 P Q 50 40 30 20 10 5 4 3 2 1 0 P Q 50 40 30 20 10 5 4 3 2 1 0 P Q 50 40 30 20 10 5 4 3 2 1 0 P 图2-6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Q =f(P) A B (a)富有弹性 Q =f(P) A B (b)缺乏弹性 Q=f(P) A B (c)单位弹性 Q=f(P) (d )完全弹性 Q=f(P) (e )完全无弹性 图2-7 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Q=f (P ) O P Q D C B E A Edp =∞ Edp>1 Edp=1 Edp<1 Edp=0

经济学公式符号汇总表

经济学公式及符号(微观部分)

注: 2.1 不同商品或要素的价格,表现为不同的下标,如X、Y、L、K。2.2 有时是需求量Q d,有时是供给量Q s,有时就表示产量或其他的数量。2.3 有时又表示为e p,有时又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 2.4 有时就简称为交叉弹性。 2.5 有时就简称为供给弹性。

4.1 既可能是短期总成本,也可能是长期总成本,有时又写作C。4.2 既可能是短期平均成本,也可能是长期平均成本。 4.3 既可能是短期边际成本,也可能是长期边际成本。 4.4 也就是后面的短期总不变成本,又称为固定成本。 4.5 也就是后面的短期总可变成本,又称为变动成本。 4.6 又称为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 4.7 有时也用Q表示。 4.8 如可变的投入是其他要素,可加上不同的下标。 经济学公式及符号(宏观部分)

9.1 其中,C 0是自发性消费;cY 是引致性消费。 9.2 与GDP 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生产者的国籍作为标准;而后者是以生产地作为标准。 10.1 经常用来表示国民收入,亦可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 10.2 在上述的消费函数中,边际消费倾向即是b 。 10.3 两部门经济时,Y=C+S 。 10.4 两部门经济时,MPC+MPS=1,APC+APS=1。 10.5 这儿的乘数应是指投资乘数,两部门时,b K -= 11。 14.1 这仍是两部门经济下(不考虑税收)的乘数。 14.2 这是三部门经济下(考虑税收)的乘数。 15.1 M 0—流通中现金;RE -存款准备金。 15.2 D -派生存款;MR -原始存款;rd-法定准备金率。 15.3 M 1-货币供给;M h —基础货币。 17.1 s -储蓄率,s=S/Y ;J -资本产出比率,J=K/Y 。 ●微观经济学部分 一、弹性的概念:(国务院不喜欢弹性,所以一般不会出题) 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 ⑴点弹性: e x,p = 其中: dP dQ 为需求量在价格为P 时的变动率 当 e x,p =0时,需求完全无弹性;(垂直于横轴) 当0<e x,p <1时,需求缺乏弹性;(比较陡峭) 当 e x,p =1时,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Q P dP dQ Q P ?????P Q

常用校对符号一览表

常用校对符号一览表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常用校对符号一览表

一、校对是保证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校对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 一丝不苟的作风。 二、1.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三、2.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 四、3.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 五、4.清除错别字。 六、5.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 七、二、把握校对标准 八、1.编辑负责校对、印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及时送取稿件和校样,做好与印刷厂的业务联系。

九、2.校对以原稿为准,不得在校样上随意增补、删减,发现原稿错误及编辑处理的疏漏和失误做出标示,由编辑 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若作者提出修改时,要尽量坚持不动版面、不动字数的原则,减少改版的麻烦。 十、3.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消灭错字,补齐遗漏,纠正版式错误,严格执行三校加点校制度,保证期刊质量。 十一、4.校对以对校、折校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稿件由作者校对一次,校后由编辑对格式、质量复校一次。 十二、5.校对时要注意版面的规范、美观,排版的合理。校对差错率要保持在万分之二以下。 十三、 明确校对内容 1.检查多、漏、错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核对标题、署名,文中人名、地名、数字、公式。 2.检查版面、格式,图表位置及表题、图题,字体、字号、字距和行距。 3.检查标题位置、层次及转行,注释、参考文献及序号,核对中英文目录及页码与文章的一致。 4.检查目录及对应的页码、刊眉、页码顺序、版权,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的文字、刊号、年月期号。

宏观经济学主要公式汇总

《宏观经济学》主要公式汇总 国民收入核算 一、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1、支出法核算GDP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 。 GDP=C+I+G+(X-M), 即: GDP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2、收入法核算GDP ——把企业为使用各种生产要素而向居民户支付的所有收入加总求和来衡量GDP 。 GDP=工资或薪金+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五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1、GDP -折旧=NDP (刺激投资时一般加速折旧,造成GDP 和GNP 差值增大) 2、NDP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NI 3、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PI 4、PI -个人所得税=DPI 三、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㈠、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 :Y C I Y C S C I C I S G D Y P S =+?? =+??+==+===?-从支出的角度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从收入的角总支出总产出度:国民收入储蓄投资恒等 ㈡、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 ,()[(] :)Y C I G Y C S T T C I I G G S T I S T G T G S Y C T =++?? =++??++==+++=++?-=--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从收入的角度:国民收入表示政府净收入即表示政储蓄投资等府储蓄恒 ㈢、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 )r r r r Y C I G X M Y C S T K C I G X M I G X M S T K I S T G M C S T X K K Y =+++-?? =+++??+++-==++-=++=+--+?-++++即从支出的角度从收入的角度:储蓄投资恒等 投资和总储蓄(私人、政府和国外)相等 消费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GDP=NDP=NI=PI ) 一、均衡产出 y E y c i E c i =??=+? =+? 以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的产出或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 ? 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计划支出(或称计划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非意愿存货投资 UI-Unintended investment )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为0。 二、投资等于储蓄 :,E c i y c i y i s =+?? =+??=? 1 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投资 2 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 3 均衡条件:E=或 注意:与国民收入核算I=S 的不同 此处的i=s 中,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这是一种均衡条件,即计划投资不一定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两者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 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 ,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这里是指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是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相等。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 一、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之间的稳定关系 1、公式:c =c (y ); 若存在线性关系:c =a +by (a :自发消费;by :引致消费) 2、边际消费倾向( MPC ):增加的消费支出在增加的可支配收 入中所占的比例 //MPC c y MPC dc dy =??= (MPC 在0-1之间,Keynes 认为MPC 递减) 3、平均消费倾向(APC ):在任何一个可支配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 /APC c y = (APC 范围:可能大于1,等于1或小于1;APC 也是递减的。 ) 4、APC 与MPC 的关系:APC 始终大于MPC 。 APC = OE 的斜率 MPC = 消费曲线的斜率b

宏微观经济学符号一览表

宏微观经济学符号一览表

————————————————————————————————作者: ————————————————————————————————日期: ?

《宏微观经济学》符号一览表1(微观部分) 出现的 章节符号表示英文含义中文含义数学计算备注 第2章 DDemand 需求 S Supply 供给 P Price价格2 .1 Q Quantity 数量2.2 E d Price elasti cityof d emand 需求价格弹性 P P Q Q E d d d? ? = 2.3 E M incomeela sticityo fdemand 需求收入弹性 M M Q Q E d d M? ? = M money 收入 E AB Cross pric e elasticityof demand 需求交叉价格 弹性 A A B B AB P P Q Q E ? ? = 2. 4 Es Price elasti cityof sup ply 供给价格弹性 P P Q Q E s s s? ? = 2. 5 第3章 TU Total utility 总效用TU=f(Q) MU Marginal uti lity 边际效用 Q TU MU ? ? = MRS XYMarginal rate ofs ubstitution 商品边际替代 率Y X XY MU MU X Y MRS= ? ? - = 第4章 LLabour劳动 K Capital资本 TC total cost总成本TC=f(Q) 4 .1 AC average cos t 平均成本 Q TC AC=4 .2MC marginal cost 边际成本 Q TC MC ? ? = 4 .3FC Fixed cost 不变成本FC=常量 4. 4VC Variable co st 可变成本VC=f(Q) 4. 5TR Total revenue 总收益TR=f(Q)=P×Q AR Average reve nue 平均收益P Q TR AR= =

常用编辑校对符号标准

提高出版物质量 提高出版物质量 必须搞好校对工作 坏字和模糊字要调换 16=42 H2SO4 尼古拉 0.25+0.25=0.5 你的做法真不对 认真总结经验 要重视校对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 要重视校对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 完成了任务。 序号 01 +++ 5 要重视校对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 质量缩短印刷周期 RH2 校对胶印读物,影印 书刊的注意事项 一、校 校对胶印读物,影印 书刊的注意事项 第一章 Good morning 认真搞好校对工作 零件是 铸出来的, 的,有 第一章

表4-2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ZB 1-81 The proofreader's marks and their application 本标准规定的符号及用法,适用于出版印刷业中文(包括各少数民族文字)各类校样的校对工作。 编号符号形态符号作用符号在文中和页边用法示例说明 一、字符的改动 1 改正增高出版物质量。 2 删除提高出版物物质质量。 3 增补要搞好校工作。增补的字符较多,圈起来有困难时,可用线画清增补的范围。 4 换损污字坏字和模糊的字要调换。 5 改正上下角16=42H2SO4尼古拉.费欣0. 25+0.25=0·5举例:2×3=6X:Y=1:2 二、字符方向位置的移动 6 转正字符颠倒要改正。 7 对调认真经验总结。认真经结总验。 8 转移校对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要重视。 9 接排要重视校对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 10 另起段完成了任务。明年…… 11 上下移序号名称数量01×××2 字符上移到缺口左右水平线处。字符下移到箭头所指的短线处。字符左移到箭头所指的短线处。字符左移到缺口上下垂直线处。符号画得太小时,要在页边重标。 12 左右移要重视校对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34欢呼56歌5唱 13 排齐校对工作非常重要。必须提高印刷质量,缩短印制周期。 14 排队梯形RH2 15 正图符号横线表示水平位置,竖线表示垂直位置,箭头表示上方。 三、字符间空距的改动 16 加大空距一、校对程序校对胶印读物、影印书刊的注意事项:表示适当加大空距。 17 减小空距二、校对程序校对胶印读物、影印书刊的注意事项:表示适当减小空距。横式文字画在字头和行头之间。 18 空1字距空1/2字距空1/3字距空1/4字距第一章校对职责和方法 19 分开Goodmorning 四、其他 20 保留认真搞好校对工作。除在原删除的字符下画△外,并在原删除符号上画两竖线。 21 代替机器由许多另件组成,有的另件是铸出来的,有的另件是锻出来的,有的另件是……。同页内,要改正许多相同的字符,用此代号,要在页边注明:○=零 22 说明第一章校对的职责说明或指令性文字不要圈起来,在其字下画圈,表示不作为改正的文字。 使用要求: 1.校样中的校对引线不可交叉。初、二、三校样中的校对引线,要从行间画出。 2.校样上改正的字符要书写清楚。校改外文,要用印刷体。 3.校对校样,应根据校次分别采用红、纯蓝、绿三种不同色笔(墨水笔或圆珠笔)书写校对符号。 4.作译者改动校样所用笔的颜色,要与校样上已使用的颜色有所区别,但不可用铅笔。

单位符号大全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 长度米 m 质量(重量)千克(公斤) kg 时间秒 s 电流安[培] A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K 物质的量摩[尔] mol 发光强度坎[德拉] cd 表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 平面角弧度 rad 立体角球面度 sr 表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其它 表示式例 频率赫[兹] Hz g-1 力;重力牛[顿] N kg·m/s2 压力,压强;应力帕[斯卡] Pa N/m2 能量;功;热焦[耳] J N.m 功率;辐射通量瓦[特] W J/s 电荷量库[仑] C A·s 电位;电压;电动势伏[特] V W/A 电容法[拉] F C/V 电阻欧[姆] Ω V/A 电导西[门子] S A/V 磁通量韦[伯] Wb V·s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特[斯拉] T Wb/m2 电感亨[利] H Wb/A 摄氏温度摄氏度℃ 光通量流[明] lm cd·sr 光照度勒[克斯] lx lm/m2 放射性活度贝可[勒尔] Bq s-1 吸收剂量戈[瑞] Gy J/kg

剂量当量希[沃特] Sv j/kg 表4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换算关系和说明 时间分 [小]时 天(日) mim h d 1min=60s 1h=60min=3600s 1d=24h=86400s 平面角 [角]秒 [角]分 度 (") (') (o) 1"=(π/648000)rad (π为圆周率) 1'=60'=(π/10800)rad 1°=60'=(π/180)rad 旋转速度转每分 r/min 1r/min=(1/60)s-1 长度海里 nmile 1nmile=1852m (只用于航程) 速度节 kn 1kn=1nmile/h=(1852/3600)m/s (只用于航行) 质量吨 原子质量单位 t u 1t=103kg 1u 1.660 565 5×10-27kg 体积升 L(1) 1L=1dm3=10-3m3 能电子伏eV leV 1.602 189 2×10-19J 级差分贝 dB 线密度特[克斯] tex 1tex=1g/km 表5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所表示的因数词头名称词头符号 1018 艾[可萨] E 1015 拍[它] P 1012 太[拉] T 109 吉[咖] G 106 兆 M 103 千 k 102 百 h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 全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名词解释(一) 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相对变动与引起该国民收入相对变动的投资相对变动的比。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顺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基础货币:指的是银行准备金和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Cu表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西方经济学公式符号汇总表

《西方经济学》符号一览表1(微观部分)

注: 2.1 不同商品或要素的价格,表现为不同的下标,如X、Y、L、K。2.2 有时是需求量Q d,有时是供给量Q s,有时就表示产量或其他的数量。2.3 有时又表示为e p,有时又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 2.4 有时就简称为交叉弹性。 2.5 有时就简称为供给弹性。

4.1 既可能是短期总成本,也可能是长期总成本,有时又写作C。4.2 既可能是短期平均成本,也可能是长期平均成本。 4.3 既可能是短期边际成本,也可能是长期边际成本。 4.4 也就是后面的短期总不变成本,又称为固定成本。 4.5 也就是后面的短期总可变成本,又称为变动成本。 4.6 又称为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 4.7 有时也用Q表示。 4.8 如可变的投入是其他要素,可加上不同的下标。 《宏微观经济学》符号一览表2(宏观部分)

9.1 其中,C 0是自发性消费;cY 是引致性消费。 9.2 与GDP 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生产者的国籍作为标准;而后者是以生产地作为标准。 10.1 经常用来表示国民收入,亦可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 10.2 在上述的消费函数中,边际消费倾向即是b 。 10.3 两部门经济时,Y=C+S 。 10.4 两部门经济时,MPC+MPS=1,APC+APS=1。 10.5 这儿的乘数应是指投资乘数,两部门时,b K -= 11。 14.1 这仍是两部门经济下(不考虑税收)的乘数。 14.2 这是三部门经济下(考虑税收)的乘数。 15.1 M 0—流通中现金;RE -存款准备金。 15.2 D -派生存款;MR -原始存款;rd-法定准备金率。 15.3 M 1-货币供给;M h —基础货币。 17.1 s -储蓄率,s=S/Y ;J -资本产出比率,J=K/Y 。 ●微观经济学部分 一、弹性的概念:(国务院不喜欢弹性,所以一般不会出题) 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 ⑴点弹性: e x,p = 其中: dP dQ 为需求量在价格为P 时的变动率 当 e x,p =0时,需求完全无弹性;(垂直于横轴) 当0<e x,p <1时,需求缺乏弹性;(比较陡峭) 当 e x,p =1时,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Q P dP dQ Q P ?????P Q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