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光的干涉和干涉仪
- 格式:pptx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101
物理光学中的干涉现象及其应用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的科学,而物理光学则是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在物理光学的研究中,干涉现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它不仅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干涉现象是指两个或多个光波相互叠加形成明暗条纹的现象。
这种叠加是基于光的波动性质而产生的,当两个光波相遇时,它们会按照一定的规律相互叠加,形成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干涉现象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光的波动性质,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干涉现象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在19世纪初发现并系统研究。
他利用一束单色光通过两个狭缝后形成的干涉条纹,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质。
这一发现对于光的本质的认识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光的干涉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物理光学中,干涉现象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它可以用来测量光的波长、光的相位差等物理量。
例如,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间距,我们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通过改变光的相位差,我们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的移动。
这些实验不仅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光的性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了理论研究和实验测量外,干涉现象还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最典型的应用之一就是干涉仪。
干涉仪是一种利用干涉现象进行测量和分析的仪器。
它可以通过干涉条纹的变化来测量物体的形状、厚度、折射率等参数。
例如,激光干涉仪可以用来测量微小物体的形状和表面粗糙度;干涉显微镜可以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细节结构。
这些仪器在科学研究、工业制造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干涉现象还在光学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光的干涉现象可以用来制造光栅,光栅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结构的光学元件,可以用来分光、调制光等。
光的干涉现象还可以用来制造薄膜,薄膜是一种光学元件,可以用来改变光的传播特性。
这些技术在光通信、光存储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之,物理光学中的干涉现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它不仅揭示了光的波动性质,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物理光学知识归纳总结一、光的本质与传播光的实质是电磁波,它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并向垂直传播的电磁波所组成。
光的传播具有直线传播、波动传播和光线传播三种形式。
二、光的反射与折射1. 光的反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遇到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
根据入射角与法线的夹角关系,可以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的经验规律。
2.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遇到分界面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可以得到入射角、折射角及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三、光的干涉与衍射1. 光的干涉:当两束或多束光线同时作用于同一位置时,会产生干涉现象。
根据干涉现象可以推导出叠加原理和干涉条纹的产生。
2. 光的衍射:当光通过一个小孔或者通过障碍物的边缘时,会出现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可以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的限制性和光的波动性。
四、光的偏振与旋光现象1. 光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可以沿任意方向存在的非偏振光,也可以沿一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偏振光。
偏振光可以通过偏光片进行选择性透过或者阻挡。
2. 光的旋光现象:某些物质具有旋光性质,当光通过旋光物质时,光的振动方向会发生旋转。
五、光的色散与光的色彩1. 光的色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不同频率的光会有不同的折射率,从而导致光的色散现象。
2. 光的色彩:光的色彩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根据太阳光的色散现象,可以得到光的色彩顺序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六、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1. 光的成像:光通过凸透镜或者凹透镜时,可以形成实像或者虚像。
根据薄透镜成像公式可以计算出物距、像距和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
2. 光学仪器:利用光的传播、折射和成像原理,可以制造出各种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等。
七、光的衍射光栅与光的激光1. 光的衍射光栅:光通过光栅时,会出现衍射现象。
光栅是由很多平行的有规律的线条或者孔洞组成的光学元件,可以分散多种频率的光,并形成光的衍射光谱。
2. 光的激光:激光是一种具有高度相干性和单一频率的光。
物理知识点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揭示了光波的波动性质及其产生的干涉现象。
本文将依据物理知识点,对光的干涉进行详细论述。
一、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光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光波相互叠加所形成的干涉图案。
干涉现象的产生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光源是相干光源,波长相同。
当光波经过不同路径传播后再次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干涉,产生增强或减弱的干涉效应。
二、双缝干涉1. 双缝干涉的实验装置双缝干涉实验一般采用光源、狭缝、透镜和屏幕等组成。
光源发出的光经狭缝后,形成一个光源光斑,通过透镜聚焦后照射到屏幕上。
2. 双缝干涉的光程差当光波通过两个缝隙后再次相遇时,其传播路径的长度差称为光程差。
光的干涉现象取决于光程差的大小。
3. 双缝干涉的干涉图案双缝干涉的干涉图案呈现出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称为干涉条纹。
该条纹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通过干涉公式和级差条件进行分析和计算。
三、杨氏双缝干涉实验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干涉实验方法。
实验装置由一束狭缝光源、双缝、透镜和幕板等组成。
2. 杨氏双缝干涉的干涉条纹杨氏干涉条纹呈现出一系列黑白相间的圆环或直线条纹。
根据实验条件和光波的干涉效应,可以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公式进行计算。
四、单缝干涉1. 单缝干涉的实验装置单缝干涉实验通常采用单缝光源、单缝和屏幕等组成。
单缝光源发出的光波通过单缝后形成一个光斑,映射到屏幕上形成单缝干涉图样。
2. 单缝干涉的干涉条纹单缝干涉的干涉条纹呈现出明暗相间且中央最亮的中央极大和两侧较暗的暗条纹分布。
单缝干涉的干涉效应可由单缝干涉公式和级差条件加以说明。
五、干涉现象的应用光的干涉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干涉仪干涉仪是一种基于光的干涉原理设计的精密仪器,常用于光学测量、干涉剖析和光学检测等领域。
2.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一种基于光的传输技术。
光波经光纤传输时,可能会产生干涉现象,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因此需要进行干涉相关的优化和控制。
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应用干涉仪和光纤通信的原理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应用——干涉仪和光纤通信的原理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干涉仪和光纤通信的原理,并探讨它们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一、干涉仪的原理和应用干涉仪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通过光程差的调节来形成干涉条纹。
常见的干涉仪有迈克尔逊干涉仪和杨氏双缝干涉仪。
迈克尔逊干涉仪由光源、分束器、反射镜和接收器组成。
光源发出的光被分束器分成两束,分别经过两个路径与反射镜发生反射后再次汇聚到接收器上。
在反射镜上产生的光程差会影响到干涉条纹的形成和位置。
迈克尔逊干涉仪可以用于测量长度、折射率、介电常数等物理量。
杨氏双缝干涉仪由一条狭缝和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细缝组成。
光通过狭缝时发生衍射,形成衍射光的干涉。
干涉条纹的间距和位置与光的波长和双缝间距有关。
杨氏双缝干涉仪广泛应用于物质表面的形貌测量、精密加工等领域。
二、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应用光纤通信是一种利用光信号传输数据的通信技术。
它基于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以及光纤的传输特性。
光纤通信的原理是利用光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
光信号经过编码后由光源发出,并经过调制器调制成特定的光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传输光纤时发生衍射和干涉,最后到达接收器。
接收器将光信号解码并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传输介质传输至目标终端。
光纤通信具有多种应用。
首先,它具有高带宽和低损耗的特性,使得大容量的信息可以通过光纤进行高速传输。
其次,光纤通信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和长时间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长途通信、海底通信等领域。
此外,光纤通信还可以用于数据中心、电视传输、医疗设备等领域,为人们提供了高速、稳定的信息传输方式。
总结起来,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在干涉仪和光纤通信中得到了应用。
干涉仪通过光的干涉现象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而光纤通信则利用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以及光纤的传输特性实现高速、稳定的信息传输。
这两个领域的技术应用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光的干涉与迈克尔逊干涉仪引言:光的干涉是光学中重要的现象之一。
它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而产生明暗交替的现象。
而迈克尔逊干涉仪则是一种用于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的设备。
本文将介绍光的干涉现象以及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和应用。
光的干涉现象: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质。
当两束光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
若两束光波具有相同的频率和相位,它们在相遇点处会叠加产生增强的干涉条纹,形成亮区;若两束光波的相位差为奇数倍的半波长,它们相互抵消,形成减弱的干涉条纹,形成暗区。
干涉现象的典型表现是牛顿环。
当平行光通过一靠近透镜的玻璃片时,光波在玻璃片表面和透镜表面之间多次反射和折射,形成了明暗相间的圆环。
这是由于光波经过多次反射后,相位发生了改变,从而形成了干涉现象。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可以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的仪器。
它由一个光源、一个半透镜、一个分光镜和两个反射镜组成。
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半透镜后成为平行光,射向分光镜。
分光镜将光束分成两束,一束射向一个反射镜,经过反射后再回到分光镜;另一束光直接射向另一个反射镜,然后经过反射后返回分光镜。
两束光再次相遇的时候,会产生干涉现象。
当两束光波重新相遇时,它们的相位会发生变化。
若两束光波的相位差为偶数倍的半波长,它们相互增强,形成亮斑;若相位差为奇数倍的半波长,它们相互抵消,形成暗斑。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应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光学实验中,可以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进行精确测量。
此外,迈克尔逊干涉仪还可用于测量光的相干性和波长,以及制作干涉滤光片和干涉型显示器等。
在物理学领域,迈克尔逊干涉仪用来验证相对论中的光速不变原理。
迈克尔逊与莫雷共同进行的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就是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来测量光在两条垂直方向上传播的速度差异,结果显示光的速度不会因观测者的运动而改变,从而验证了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总结:光的干涉现象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之一,可以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进行观察和实验。
光的干涉的应用及危害光的干涉是指当光波束经过某些介质或装置时,由于光的波动性质而出现干涉现象。
光的干涉现象不仅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现象,还有许多实际应用和一些潜在的危害。
光的干涉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干涉仪:干涉仪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设计的一种仪器,广泛应用于科研、工程和医学等领域。
例如,迈克尔逊干涉仪用于测量光的相干性,通过分析干涉图案可以获取光源的波长、相干长度等信息。
这对于光学元件的研究和光学仪器的校准都非常重要。
2. 光谱学:光谱学是通过分析光的干涉图案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一门科学。
干涉光谱仪采用光的干涉原理可以分析光的频谱分布,并用于分析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领域。
例如,迈克尔逊干涉光谱仪常被用于测量分子和原子的能级结构。
3. 显微镜:干涉显微镜利用光的干涉原理,通过调整干涉度和相位差来观察显微镜下的样本。
干涉显微镜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和更高对比度的图像,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纳米技术等领域。
4. 干涉测量:光的干涉现象可以用于测量对象的形状、表面粗糙度和位移等参数。
例如,Michelson干涉仪被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位移,Haidinger干涉仪和多普勒干涉仪被用于测量液体的粘度和流速。
干涉测量技术在制造业、地质勘探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光的干涉也有一些潜在的危害,并需要合理管理和控制:1. 光的干涉对光学仪器的精度要求高,对仪器的制作和校准都提出了严格要求。
如果干涉仪的结构或参数出现问题,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增大,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光的干涉现象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风、震动和温度变化等。
这些外界因素会引起光路的变化,导致干涉图案失真,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光干涉实验或测量时,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环境干扰。
3. 高强度的干涉光束可能对眼睛造成损伤。
例如,激光器等光源的干涉光束可能产生强光束,直接照射到眼睛上会导致视网膜损伤。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干涉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光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其中,干涉是光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
干涉现象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光波相互叠加时所产生的干涉图样。
下面将从干涉的基本原理、干涉的分类以及干涉的应用三个方面对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干涉进行详细阐述。
一、干涉的基本原理干涉现象的产生基于光的波动性质。
光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遵循波动理论,表现出波长、频率和波速等特性。
干涉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波前:光波在传播过程中,波的前沿称为波前。
波前可以是平面波、球面波或其他形状的波。
2. 波程差:由于光波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干扰,不同波前的到达时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称为波程差。
3. 波源:干涉现象需要至少两个或多个波源,这些波源通过波形、幅度和相位等方面的差异来影响干涉的结果。
4. 叠加原理:当两个波几乎同时到达时,它们会相互叠加。
如果两个波处于同相位(相位差为整数倍的2π),则会发生增强;如果两个波处于反相位(相位差为奇数倍的π),则会发生消除。
5. 波幅和光强:在干涉现象中,波幅和光强是两个重要的物理量。
波幅表示波的振幅大小,光强表示光的强度大小。
二、干涉的分类根据波源的不同,干涉现象可以分为两类:自然光干涉和分波前干涉。
1. 自然光干涉:自然光是由多个不同频率、不同相位的光波组成。
当自然光经过光学元件后,产生的干涉称为自然光干涉。
自然光干涉的例子包括薄膜干涉和牛顿环干涉等。
2. 分波前干涉:在分波前干涉中,光波是通过一个波片或其他光学元件进行分波,然后再进行干涉。
分波前干涉的例子包括杨氏双缝干涉和劈尖干涉等。
三、干涉的应用干涉现象在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干涉仪器:基于干涉的原理,人们发明了很多利用干涉现象测量长度、精确定位以及分析材料特性的仪器。
如激光测距仪、干涉显微镜等。
2.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全内反射和干涉现象来传输信息信号。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更快速、稳定和长距离。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光学仪器与干涉现象【正文】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光学仪器与干涉现象光学仪器是大学物理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通过利用光的性质和现象,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光的行为。
其中,干涉现象是一种重要的光学现象,对光学仪器的设计和使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大学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光学仪器以及干涉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一、光学仪器1.透镜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的光学元件。
它常用于聚焦和成像。
在大学物理实验中,透镜被广泛应用于光学成像和光学仪器的设计中。
透镜主要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类型。
凸透镜能够将光线聚焦到一点,而凹透镜则使光线发散。
2.棱镜棱镜是一种光学仪器,可以将光线按不同波长折射成不同的角度。
这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物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的。
在大学物理实验中,棱镜常用于分光和光谱的研究。
通过将光线分解成不同的波长,我们可以研究光的性质和组成。
3.干涉仪干涉仪是一种用于研究干涉现象的光学仪器。
它由两个或多个光波相干的光源和一个用于观察干涉现象的探测器组成。
通过干涉仪,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的干涉和波动性质。
干涉仪的设计和使用非常复杂,但是它在科研和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相交产生的光的相互作用。
它产生的结果是光的增强或减弱,这取决于光波的相位差。
常见的干涉现象包括光的干涉条纹和干涉色彩等。
1.杨氏双缝干涉杨氏双缝干涉是一种经典的干涉现象。
当一束平行光通过两个互相靠近的缝隙时,光线将发生干涉。
产生的干涉条纹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光的波动性质。
2.薄膜干涉薄膜干涉是指光通过透明薄膜时产生的干涉现象。
这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波的相位发生变化。
薄膜干涉现象常见于油膜、附着在玻璃表面上的氧化膜等实验中。
3.牛顿环牛顿环是一种由透镜和玻璃片等光学元件产生的干涉现象。
当通过透镜的平行光与玻璃片表面产生反射和折射时,会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圆环。
这些圆环称为牛顿环,通过测量它们的直径和距离,我们可以计算出透镜和玻璃片的曲率和折射率。
《光的干涉》知识清单一、光的干涉现象当两列或多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在某些区域,光的强度始终加强,而在另一些区域,光的强度始终减弱,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的现象,这就是光的干涉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光的干涉现象有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水面上薄油膜的彩色条纹等。
二、光的干涉条件要产生光的干涉现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两束光的频率必须相同。
这是因为只有频率相同的光,在相遇时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如果两束光的频率不同,它们的相位差会随时间快速变化,无法形成稳定的干涉条纹。
2、两束光的振动方向必须相同。
如果两束光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它们之间不会发生干涉。
3、两束光的相位差必须恒定。
相位差恒定意味着两束光在相遇点的振动情况能够保持稳定的关系,从而形成稳定的干涉条纹。
4、两束光的光程差不能太大。
光程差太大时,两束光的相干性会减弱,难以观察到明显的干涉现象。
三、双缝干涉1、实验装置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让一束单色光通过一个具有两条狭缝的挡板,在挡板后面的屏幕上就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2、条纹特点(1)明暗相间且等间距。
(2)中央为亮条纹,两侧对称分布着明暗相间的条纹。
3、条纹间距公式Δx =Lλ/d其中,Δx 表示条纹间距,L 是双缝到屏幕的距离,λ 是光的波长,d 是双缝之间的距离。
4、光强分布亮条纹处光强较强,暗条纹处光强较弱。
四、薄膜干涉1、形成原因当一束光照射到薄膜上时,在薄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发生反射,这两束反射光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干涉。
2、常见实例(1)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
肥皂泡的薄膜厚度不均匀,不同位置反射光的光程差不同,导致出现彩色条纹。
(2)水面上薄油膜的彩色条纹。
油膜在重力作用下厚度不均匀,从而产生干涉现象。
3、增透膜和增反膜(1)增透膜:在光学元件表面镀上一层厚度适当的薄膜,使反射光干涉相消,从而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2)增反膜:使反射光干涉加强,增加反射光的强度。
五、光的干涉的应用1、测量波长通过测量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
光学干涉和干涉仪的原理和应用在光学领域中,干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所谓干涉,就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互作用时,产生干涉现象,使得光线的强度、相位和方向等发生变化。
光学干涉是研究光学的基础,其原理和应用广泛涉及光学、物理、天文学、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干涉仪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测量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
一、光学干涉的基本原理光学干涉是在光线的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强度和相位的变化,通常表现为互相干涉或互相破坏的结果。
光线的干涉过程可分为两种类型:相干干涉和非相干干涉。
相干干涉是指两束相干光线之间叠加干涉时所发生的干涉现象。
相干光线具有相同的频率、波长和相位,且能够互相干涉。
干涉形成的光场分为互补和互相抵消的两部分,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形成光学干涉条纹。
典型的相干光源包括激光器、同步辐射光源等。
非相干干涉则是指两束非相干光线之间叠加干涉时所发生的干涉现象。
非相干光线具有不同的频率、波长和相位,无法互相干涉。
因此,非相干干涉形成的干涉条纹较为模糊,一般应用于光学显微镜等常见的成像系统中。
无论是相干干涉还是非相干干涉,干涉现象都是由干涉光程差导致的。
干涉光程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ΔL = L1 - L2 + nλ (n为干涉次数,λ为光波长,L1和L2分别为两束光线从源到屏幕所经过的光程)当光程差满足λ/2或整数倍时,两束光线互相干涉并在屏幕上形成亮度最大的点,而当光程差满足λ的奇数倍时,两束光线互相抵消而出现黑暗条纹。
二、干涉仪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为了测量和观察光学干涉现象,人们发明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干涉仪。
干涉仪是一种用来测量光线强度变化的仪器,能够测量和分析光波的干涉特性和相位差。
最常见的干涉仪包括杨氏干涉仪、菲涅尔双棱镜干涉仪、佩尔金干涉仪等。
杨氏干涉仪是最基本的白光干涉仪,它由一束激光通过一个光学分束器产生两个相干光束,经过镜片反射后再次合成,产生干涉条纹。
在试验中,从杨氏干涉仪的两个反射出射光束中任意一个分离的小部分中挑选一小段空间,就可以看到梳状干涉带。
光的干涉和干涉仪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产生的干涉现象。
干涉是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表现,它不仅能够揭示光的特性,还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光的干涉现象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由于光波的叠加作用产生的明暗条纹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于光波的相长和相消干涉而形成的。
1. 干涉条纹的形成当两束光波相遇时,会出现相长或相消的情况。
当光波的相位差为整数倍的波长时,光波相长,亮纹出现,形成明条纹;当相位差为奇数倍的半波长时,光波相消,暗纹出现,形成暗条纹。
通过光的干涉条纹的形态,可以得到光波的相位差,进而了解光波的特性。
2. 干涉条件光的干涉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干涉现象:- 光源应为相干光:只有相干光(即波长相同、频率相同、相位相同的光)才能产生干涉现象。
- 光的波长确定:不同波长的光在相遇时会发生衍射现象,难以观察到明显的干涉条纹。
二、光的干涉应用:干涉仪干涉仪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进行测量、研究的仪器。
干涉仪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仪器测量、光学工程等领域。
1. 干涉仪的组成干涉仪主要由光源、分束器、干涉臂、反射镜、反射片等部件组成。
光源发出的同相干光经过分束器分为两束,分别经过不同的光程后,再次相遇形成干涉。
2. 光程差的测量干涉仪可以通过测量光波的相位差,从而获得待测对象的光程差。
利用干涉仪进行光程差测量,可以应用于表面形貌测量、薄膜厚度测量、折射率测量等领域。
3. Michelson干涉仪Michelson干涉仪是一种经典的干涉仪,由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迈克尔逊发明。
它利用校正纹理环的干涉现象,常用于光速测量、精密角度测量等领域。
4. Fabry-Perot干涉仪Fabry-Perot干涉仪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夏尔·法布里和阿尔贝特·佩罗发明的。
它由两个平行光学平面构成,利用多次干涉来增加干涉的强度,广泛应用于气体光谱学、光纤传输等领域。
总结:光的干涉是光波相遇产生的干涉现象,通过观察干涉条纹可以了解光波的相位差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