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干涉测量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4.34 MB
- 文档页数:46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介绍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了解光的波属性以及测量光波长的原理和技术。
1. 实验介绍实验用双缝干涉是一种经典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光的波长。
该实验基于干涉现象,利用光的波动性和相长干涉原理,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来计算光的波长。
2. 实验原理光线通过双缝时,会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入射光的波长和双缝之间的距离有关。
根据波长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来计算光的波长。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a. 准备一块透明平板,放置在透明平面上。
b. 在透明平板上划上两个细缝,使它们尽可能平行且距离适当,引入夹子来调节缝宽。
c. 将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双缝上,可以使用一束激光光源或太阳光透过窄缝进入。
d. 使用屏幕或照相底片作为记录干涉条纹的介质。
3.2 实验操作a. 调节双缝间距和缝宽,以获得清晰的干涉条纹。
b. 将屏幕或照相底片放置在适当位置,以观察干涉条纹。
c. 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对干涉条纹进行测量。
4. 数据处理和计算通过对干涉条纹的测量,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相邻条纹之间的距离,即干涉条纹的间距。
根据这个间距和实验中的测量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入射光的波长。
5.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光的波长的近似值。
同时,我们还可以分析实验中的误差源和改进方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6.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我们得到了光的波长的近似值,并了解了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
这个实验不仅增加了我们对光学的理解,还展示了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还了解了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数据处理和计算的方法,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个实验对于深入理解光学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方法,通过对两个时刻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进行干涉处理,得到地表高度的变化信息。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地表形变和地壳运动的监测,如地震、火山活动、地下水位变化等。
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无需地面控制点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容易受到大气、地形等干扰因素影响的缺点。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地理信息、城市规划、资源环境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 1 -。
丝塑,墨凰干涉法技术在量块长度测量中的应用张剑字(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东莞分院,广东东莞523120)脯要】量块是重要的长度实物标准,它将长度单位传i董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本文基于光干涉原理,介绍了干涉法测量量块长度的基本原理,研究了量决长度测量的数字化千涉技术方法。
并在比基础上,详细分析介铝条纹法处理干涉图方法及技术分析。
鹾j套司量块;光于涉测量;条纹法1引言量块是一种高精度的端面量具,它以最简单的几何形状设计,最有利于加工出精确的尺寸。
其中一对相互平行的测量面之间的距离即为其工作长度。
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绝大多数都采用矩形横截面的长方体形量块。
在计量部门和工业校准实验室,它和其测量设备组成的检定系统为溯源国际米标准提供了一种重要手段,其作用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中至关重要。
量块的长度常被用作计量器具的标准,通过它对长度计量仪器、量具和董规等示值误差的检定、对精密机械零件尺寸的测量和对精密机床、夹具在加工中定位尺寸的调整等方式,把机械制造中各种制成品的尺寸,与国家的以至国际的实现米定义所推荐的基准光谱辐射线的波长联系起来,以达到长度董值在全国和国际间的统一,使零件、配件都具有良好的互换性。
长度计量在国防科研和武器生产的质量保证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世界各个国家十分关注这一研究领域的技7R进展。
本文介绍对基于干涉法的高等级量燃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2干涉法测量■块长度的基本原理干涉仪输出的是一幅干涉图,借助于数学物理模型,可以将干涉图与多种被测参数相联系,从而实现测量相关的物理参数。
以干涉条纹小数部分重合方式,用光谱辐射线的波长直接测量被测量块的长度,是基于光波干涉理论。
21干涉条纹的小数部分重舍法小数重合法是用于量块高精度测量的主要方法。
1977年,蒂福德对小数重合法做了进—步发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利用多波长尾数确定被测长度的分析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思想为无导孰绝对距离干涉测量技术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两个基本思想是合成波长链及利用其进行逐级精化测量结果。
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使用教程很多人对于微分干涉测量技术可能不太熟悉,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微分干涉测量技术。
简单说,微分干涉测量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干涉原理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光的干涉条纹来获取被测量物体的形变、位移等参数。
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力学、光学、电子工程等领域。
在使用微分干涉测量技术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装置和材料。
首先,我们需要一台激光器,用来产生高亮度、相干性好的光源。
其次,需要一块分束器,将激光器发出的光分成两束。
一束光直接射向待测物体,另一束光则经过一些光学组件后射向参考面。
在实验装置准备好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实验了。
首先,我们要调整光路,使得两束光在待测物体上交叉。
可以通过精确调整坐标台上的光学元件来实现光路的调整。
调整好光路之后,我们就可以观察干涉条纹了。
观察干涉条纹时,需要使用干涉仪。
干涉仪可以将干涉条纹放大,使其更容易观察和分析。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干涉条纹的变化以及其与待测物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我们可以分析出待测物体的形变情况。
除了观察干涉条纹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图像处理技术对干涉条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通过将干涉条纹图像输入到计算机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出条纹的形状、密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测量待测物体的形变。
当然,在进行微分干涉测量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实验上的细节。
例如,要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外界干扰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实验参数,如激光器的功率、光路的调整等。
总的来说,微分干涉测量技术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测量方法,可以在很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其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使用这项技术进行实验和研究。
注:本文为科普文章,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实际操作指南。
在进行实验时,请遵循实验室的规范和注意安全。
常用的光学测量技术光学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光传播特性进行测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和生活中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光学测量技术,包括激光测距、光学投影测量、干涉测量和光学显微镜。
一、激光测距技术激光测距技术是利用激光束的传输特性进行距离测量的一种技术。
通过测量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所需的时间,并结合光速的已知值,可以计算出测量目标与测量器之间的距离。
激光测距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测量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地质勘探、工业制造等领域。
二、光学投影测量技术光学投影测量技术是利用光的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特性进行尺寸测量的一种技术。
通过将被测物体放置在光学投影仪下方,利用光的投影特性在屏幕上形成被测物体的放大影像,通过测量影像在屏幕上的尺寸,可以计算出被测物体的实际尺寸。
光学投影测量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适用于复杂形状的物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的零部件尺寸测量。
三、干涉测量技术干涉测量技术是利用光的波动性进行测量的一种技术。
通过将光束分为两束并使其相交,通过干涉现象观察到光的干涉条纹,通过分析干涉条纹的变化来测量被测物体的形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
干涉测量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非接触式测量、适用于光滑表面的物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光学元件的检测、表面质量评估等领域。
四、光学显微镜技术光学显微镜技术是利用光的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特性进行显微观察的一种技术。
通过利用透镜和物镜等光学元件对被观察样品进行放大,通过目镜观察样品的细节。
光学显微镜技术具有放大倍数高、分辨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的实验室研究和教学。
激光测距、光学投影测量、干涉测量和光学显微镜是常用的光学测量技术。
它们分别利用光的传播、投影、干涉和放大特性进行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测量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这些光学测量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冷原子干涉测量法冷原子干涉测量法是21世纪物理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不仅可以用于精密测量物理量的测量和研究,而且可以应用于若干其他重要的领域,如物理和化学分析、激光加工、精密控制等。
本文重点介绍冷原子干涉测量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一、冷原子干涉测量法的基本原理冷原子干涉测量法是将原子缩放到极小尺度,控制原子的温度为接近零度,然后通过利用原子的相对性状态来实现对微小物理量的精确测量的测量技术。
该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将原子停止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运动,将原子温度控制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范围。
在这个定义范围内,原子受到温度影响较小,从而可以精确测量相关物理量。
典型的冷原子干涉测量法包括密度波断续发射技术(DBT)和原子气激子技术(AGT)。
其中,密度波断续发射技术通过发射和检测原子的密度波,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原子气激子技术通过测量原子气的激子,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
二、冷原子干涉测量法的应用领域冷原子干涉测量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已广泛应用于化学和物理分析,激光加工,精密控制,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1)化学和物理分析冷原子干涉测量法可以用于精确测量,电学,化学和光学性质。
例如,可以通过它的测量方法来测量原子球的间隙或构型,它还可以用于研究分子系统的电子结构和化学反应过程。
(2)激光加工冷原子干涉测量法的优点是可以测量激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激光加工过程的控制。
例如,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控制光束的功率、角度、偏振特征等。
(3)精密控制冷原子干涉测量法还可以用于精密控制应用,例如原子腔位相关测量,该技术可以用来实现多原子构型精确控制,可以实现多原子构型的调控,从而获得精确的测量结果。
(4)生物传感器最近,研究人员利用冷原子干涉测量法开发的生物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细胞活动、病毒粒子的数量、病毒表位表达强度等。
此外,该技术也可以用来对生物样品进行反应性测试,并实现实时监控。
三、结论冷原子干涉测量法是当今物理研究的关键技术,可以应用于若干关键领域,包括物理和化学分析、激光加工、精密控制、生物传感器等。
精密测量中的光学干涉技术光学干涉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的干涉现象实现测量和检测的方法。
在精密测量领域,光学干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长度、角度、表面形貌等参数的测量。
本文将介绍光学干涉技术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以及其原理和发展。
一、光学干涉技术的原理光学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产生干涉图样的现象。
光学干涉技术利用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来实现测量和检测。
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波动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质。
光的传播遵循波动方程,根据不同的波长和频率,光可以传播为长波、短波以及可见光等不同类型。
2. 干涉现象:当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干涉叠加,形成干涉图样。
在干涉图样中,可以观察到明暗交替的条纹,这些条纹代表了两束光波的相位差和干涉程度。
根据干涉图样的变化,可以得到被测量物体的信息。
3. 波前成像:在光学干涉技术中,光波的波前形状是重要的测量对象。
通过测量光波的波前形状,可以得到被测量物体的表面形貌、形状、尺寸等参数。
二、光学干涉技术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1. 长度测量:光学干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长度测量领域。
通过调节参考光路和待测光路的光程差,可以实现高精度的长度测量。
其中,白光干涉仪和激光干涉仪是常用的光学测量仪器。
2. 角度测量:在角度测量中,光学干涉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旋转的圆盘或平台上条纹的变化来确定角度的大小。
例如,倾斜式干涉仪和角度干涉仪都是常见的用于角度测量的光学装置。
3. 表面形貌测量:光学干涉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物体表面的形貌和形状,如光学轮廓仪、激光扫描测量仪等。
这些设备能够高精度地测量物体的表面轮廓和几何形状,应用于工业制造、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4. 折射率测量:光学干涉技术还可以用于测量光学介质的折射率。
利用干涉图样的变化特征,可以计算出被测介质的折射率值。
三、光学干涉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加,光学干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光学干涉技术的发展趋势:1. 多波长干涉技术:通过使用多个波长的光源,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干涉测量。
激光干涉位移测量技术摘要:为了实现纳米级以上分辨力位移的测量研究,利用激光干涉位移测量技术可以达到纳米级分辨力,其具有可溯源、分辨力高、测量速度快等特点,是目前位移测量领域的主流技术。
本文对目前主要的激光干涉位移测量技术进行了分类介绍,并对各种干涉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了激光干涉位移测量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关键词:纳米级;激光干涉;位移测量;1 引言干涉测量技术( interferometry ) 是基于电磁波干涉理论,通过检测相干电磁波的图样,频率、振幅、相位等属性,将其应用于各种相关的测量技术的统称。
用于实现干涉测量技术的仪器被称为干涉仪。
在当今多个科研领域,干涉测量技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天文学,光纤光学,以及各种工程测量学。
其中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激光的研制成功,使得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在各种精密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的基本功能是将机械位移信息变成干涉条纹的电信号,再对干涉条纹进行调理和细分,进而获得所需要的测量信息。
整个激光干涉测量系统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有光电转换、信号调理、信号细分处理。
1.1激光干涉仪分类激光干涉仪是以干涉测量为原理,利用激光作为长度基准,对数控设备(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机等)的位置精度(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等)、几何精度(抚养扭摆角度、直线度、垂直度)进行精密测量的精密测量技术。
由于激光具有波长稳定、波长短、具有干涉性,使得激光在现代光电测量系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激光干涉测量系统中。
下面介绍激光干涉仪测量原理以及激光干涉仪。
光的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图1.光的相长以及相消干涉如果两束光相位相同,光波会叠加增强,表现为亮条纹,如果两束光相位相反,光波会相互抵消,表现为暗条纹。
图1.1就是光的相长以及相消干涉,而激光干涉仪主要依据的原理就是激光的干涉产生明亮条纹并将其转换成相关的电信号,从而获取所需要的位移信息。
整个光电系统中激光干涉仪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市场存在各式的激光干涉仪,但从其工作的基本原理上来说,主要可以分为单频激光干涉仪以及外差激光干涉仪两种基本类型。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在航空制造业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也日益提高。
在航空制造业中,激光干涉测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激光干涉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航空制造业中的应用。
一、激光干涉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激光干涉测量技术是一种基于干涉原理的测量方法。
所谓干涉,就是指光波相遇时发生的现象。
当两束光线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干涉,形成明暗条纹或干涉环等干涉图样。
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波的波长和入射角度有关。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出被测物体的尺寸和良好性等信息。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非接触式、实时性强等优点。
它可以用于测量不同类型的物体,包括平面、曲面、粗糙、透明和发光的材料。
因此,激光干涉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制造业中。
二、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在航空制造业中的应用1.飞机结构测量在飞机制造过程中,需要对重要部件进行尺寸测量,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利用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可以高精度地测量飞机结构的尺寸和形态变化。
例如,在飞机机身结构的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光干涉仪对铝板的平直度和曲率进行检测,以保证其符合质量标准。
同时,激光干涉测量技术还可以用于飞机振动测试,用于分析和管理飞机的结构健康状态。
2.飞机发动机组件测量发动机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高精度地测量其每个组件,以确保发动机的高效运行。
在发动机组件制造过程中,可以利用激光干涉测量技术测量叶片的径向跳动量和其他尺寸参数。
同时,激光干涉测量技术还可以对发动机内部进行检测,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可以对叶片和轴承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确保飞机的安全运行。
3.飞机零部件形态检测在航空制造业中,许多零部件的形态检测需要高精度和高灵敏度,以确保其质量和良好性。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对于形态检测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非接触地,高精度地测量如变形、凹凸、缺陷等形态特征。
例如,在飞机飞行过程中,机翼会受到风压和惯性力的作用而产生一定的形变,因此需要对机翼的形态进行监测。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全息干涉测量原理,掌握其基本操作步骤。
2. 学习使用全息干涉测量技术进行物体形变和位移的测量。
3.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全息干涉测量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全息干涉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光波波前的一种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的干涉,将物体的光波信息记录在全息干板上,通过再现光束照射全息干板,可以得到物体的三维图像。
实验中,我们使用二次曝光法进行全息干涉测量。
具体步骤如下:1. 将物体放置在载物台上,调整激光器和分束镜,使激光束分为两束:参考光束和物光束。
2. 首先记录物体的初始状态,即物体未发生形变时的全息图像。
3. 对物体施加外力,使其发生形变,再次记录物体的全息图像。
4. 通过再现光束照射全息干板,观察再现的干涉条纹,分析物体形变情况。
三、实验仪器1. 全息实验台2. 激光器3. 分束镜4. 反射镜5. 扩束镜6. 载物台7. 全息干板8. 显影及定影器材9. 凸透镜全息照相四、实验步骤1. 将全息干板放置在载物台上,调整激光器和分束镜,使激光束分为两束:参考光束和物光束。
2. 调整扩束镜,使激光束在载物台上形成圆形光斑。
3. 调整反射镜,使参考光束照射到全息干板上。
4. 将物体放置在载物台上,调整物体位置,使物光束与参考光束发生干涉。
5. 使用相机拍摄干涉条纹,记录物体的初始状态。
6. 对物体施加外力,使其发生形变。
7. 再次调整物光束,使参考光束和物光束发生干涉。
8. 使用相机拍摄干涉条纹,记录物体形变后的状态。
9. 通过再现光束照射全息干板,观察再现的干涉条纹,分析物体形变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物体进行全息干涉测量,得到了一系列干涉条纹。
通过对干涉条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形变和位移的信息。
1. 干涉条纹的间距反映了物体形变的大小。
当物体形变较大时,干涉条纹间距较大;当物体形变较小时,干涉条纹间距较小。
光学干涉测量原理及应用光学干涉测量是利用光学干涉的原理进行精确测量的一种方法。
光学干涉测量最初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弗朗索瓦·阿拉戈于19世纪初提出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今光学干涉测量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制造业、生物医学、地球物理学等。
本文将从光学干涉测量的原理、技术架构、应用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光学干涉测量的原理光学干涉测量的原理是利用光的波动特性进行非接触式的测量。
当光线通过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发生改变,导致光线产生弯曲,从而出现干涉现象。
光的干涉是波动现象,干涉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光波的相位差。
若两束光的相位差为0,即两束光的相位完全一致,则会形成明纹条。
若两束光的相位差为π,即两束光相位相反,则会形成暗纹条。
基于这种原理,可以利用光干涉现象进行精确测量。
二、光学干涉测量的技术架构光学干涉测量一般由相干光源、被测物、参考平面反射镜、干涉仪和检测系统等组成,通常需要在实验室等准确的环境中进行。
1. 相干光源相干光源是光学干涉测量的基础,必须保证相干性高,波长稳定,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常用的相干光源为氦氖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二极管激光器等。
2. 被测物被测物是光学干涉测量的关键之一,需要对被测物进行纳米级、亚微米级的测量。
常用的被测物有平面、球面、圆柱面等,涵盖了许多领域,如表面形貌测量、运动量测量等。
3. 参考平面反射镜参考平面反射镜是用来将被测物和反射镜所反射的光线合并,使光线趋向于同一平面。
一般采用长凳反射镜。
反射镜的平整度和厚度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对反射镜的选择和制造都有较高的要求。
4. 干涉仪干涉仪是光学干涉测量中最基础的仪器之一。
干涉仪的作用是将参考光和反射光合并,通过相位差的变化来测量被测物的厚度、形态等。
常用的干涉仪有迈克尔逊干涉仪、弗拉门戈干涉仪等。
5. 检测系统检测系统是光学干涉测量的数据处理模块,负责信号采集和处理,以及测量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检测系统的设计极其重要,因为它是决定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要素。
白光干涉测距原理一、引言干涉测量是一种基于光的干涉现象的精密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
白光干涉测距作为其中的一种,利用白光干涉原理来测量距离。
相比于其他测距技术,白光干涉测距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光干涉测距的原理、系统构成、优点、应用领域和结论。
二、白光干涉测距原理白光干涉测距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白光干涉现象来测量距离。
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在空间某一点叠加时,如果它们的相位差是2π的整数倍,则会出现干涉加强,形成明亮的干涉条纹;如果相位差不是2π的整数倍,则会出现干涉相消,形成暗的干涉条纹。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位移量,可以计算出两束光波之间的相位差,进而求得目标物体的距离。
在白光干涉测距中,光源通常采用白光,因为白光包含了可见光谱中的多种波长。
通过干涉仪的分束器将一束白光分成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分别经过不同的路径反射回来后再次在分束器上叠加。
由于不同波长的光波在相同反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相位变化,因此会形成不同波长的干涉条纹。
通过分析这些干涉条纹,可以获得不同波长下的光程差信息,进一步求得目标物体的距离。
三、系统构成白光干涉测距系统主要由光源、分束器、干涉仪、探测器、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1.光源:采用稳定的白光光源,保证输出的光信号具有稳定的波长和功率。
常用的白光光源有发光二极管、激光器等。
2.分束器:用于将一束白光分成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
常用的分束器有棱镜、光栅等。
3.干涉仪:用于产生和检测干涉现象。
根据不同的测量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干涉仪结构,如Michelson干涉仪、Mach-Zehnder干涉仪等。
4.探测器:用于接收和检测干涉条纹的光信号。
常用的探测器有光电倍增管、光电二极管等。
5.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用于对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常用的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卡、微处理器等。
四、优点白光干涉测距具有以下优点:1.高精度:由于干涉现象对光波的相位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可以获得高精度的测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