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空间光调制器和共路干涉仪产生任意矢量光束
- 格式:docx
- 大小:958.31 KB
- 文档页数:8
空间光调制器原理
空间光调制器是一种利用光的相位、强度或偏振进行光信号调制的设备。
它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对光信号进行调制,实现光通信、光传感、光计算和光存储等应用。
空间光调制器的原理可以分为两类:光学调制器和光电调制器。
光学调制器是利用物质的光学非线性效应来实现光信号调制的。
通过在光学材料中加入控制电场,可以改变材料的折射率、吸收系数或光学路径长度,从而实现对光信号的调制。
常用的光学调制器包括Mach-Zehnder插入波导调制器和热光调制器等。
光电调制器则是利用光电效应来实现光信号调制的。
光电调制器通常由光探测器和电调制器两部分组成。
光探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而电调制器则利用电信号对光信号进行调制。
常用的光电调制器包括光电晶体管、光电导和光电效应晶体等。
空间光调制器在光通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调制光信号的相位、强度或偏振,实现光信号的编码、解码和传输。
同时,空间光调制器还可以用于光存储和光计算等领域,广泛应用于光学信息处理、光学传感和光纤通信等领域。
总之,空间光调制器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器件,它通过光学调制或光电调制的方式对光信号进行调制,用于实现光通信、光传感、光计算和光存储等应用。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在涡旋光束和矢量光束合成中的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光子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提升,光学合成技术在各种科学领域,尤其是物理和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其中,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OS)作为一种灵活且高效的光学器件,在光束合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探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在涡旋光束和矢量光束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二、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概述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OS)是一种利用液晶技术进行空间光调制的光学器件。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来调制通过其的光波的振幅、相位和偏振态。
因此,LCOS能对输入光束进行复杂的光场处理和调制。
三、涡旋光束与矢量光束涡旋光束是一种具有螺旋相位波前的特殊光束,其具有轨道角动量的特性,在量子信息处理、微粒操控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而矢量光束则具有空间变化的偏振态,常用于实现特殊的偏振调控和偏振场操控。
四、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在涡旋光束合成中的应用由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具有高精度的相位和振幅调制能力,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涡旋光束的合成。
通过精确控制LCOS的像素单元,可以生成具有特定螺旋相位波前的涡旋光束。
此外,LCOS还可以通过调整不同涡旋光束的相对相位和振幅,实现多个涡旋光束的合成,从而生成更复杂的光场结构。
五、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在矢量光束合成中的应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还可以用于矢量光束的合成。
通过调整LCOS的像素单元对不同区域的光波的偏振态进行独立控制,可以生成具有特定偏振分布的矢量光束。
此外,通过结合多个不同偏振态的矢量光束,LCOS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偏振场操控,从而在光学微操作、三维显示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六、研究进展与展望随着光学器件技术的发展和需求推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在涡旋光束和矢量光束合成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未来,随着LCO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在更复杂的光场处理和合成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随着对光学系统集成度和能效的需求增加,研究者们将继续探索更高效的LCOS器件及其在多种光束合成中的应用。
华科光探复习总结1、入射光辐射直接与光电材料中的电子相互作用,改变电子的能量状态,从而引起各种电学参量的变化,称为光电效应。
(光谱响应有选择性)分为内光电效应和外光电效应。
2、内光电效应:被光激发所产生的的载流子(自由电子或空穴)仍在物质内部运动,使物质的电学性质发生改变的现象。
3、外光电效应:被光激发产生的电子逸出物质表面,形成真空中的电子的现象4、光电效应包括光电导效应、光伏效应、光电子发射效应(外光电效应)、光子牵引效应和光电磁效应。
5、光电导效应:当半导体材料受光照时,对光子的吸收引起载流子浓度的变化,导致材料电导率变化。
分为本征光电导效应和非本征光电导效应。
6、本征光电导效应:7、非本征(杂质)光电导效应:8、光伏效应:PN结受到光照时,PN结的两端产生电势差。
9、外光电效应:光电子发射效应:金属或金属半导体受到光照时,电子从材料表面逸出。
10、热电效应:入射光和材料的晶格相互作用,晶格吸收光能而增加振动能量,引起材料的温度上升,从而使材料的电学参量发生变化。
特点是频谱范围宽,无选择性。
11、热电效应包括电阻温度效应(物体吸收光辐射后温度升高导致电阻发生改变)和温差电效应(第一效应:塞贝克效应: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闭合回路,两节点的温度不同,产生了温差电动势,闭合回路中产生连续电流)和热释电效应(热电晶体材料受光照射温度升高,在晶体的特定方向上由于自发极化随温度变化而引起表面电荷的变化)。
1、光谱效率函数,光谱光视效能km2、普朗克定律(普朗克辐射公式)。
描述黑体光谱辐射出度与波长、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3、求黑体的总辐射出度,即斯蒂芬-波尔滋蔓定律:4、韦恩位移定律:黑体最大光谱辐射出度的峰值波长与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μm1、光电探测器的性能参数(普遍而言)2、有关响应方面的性能参数(又叫灵敏度):3、灵敏度分为光谱灵敏度和积分灵敏度4、光谱灵敏度:探测器在波长尼姆达的单色光照射下,输出的电压或光电流与入射的单色辐射通量之比。
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应用干涉仪和光纤通信的原理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应用——干涉仪和光纤通信的原理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干涉仪和光纤通信的原理,并探讨它们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一、干涉仪的原理和应用干涉仪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通过光程差的调节来形成干涉条纹。
常见的干涉仪有迈克尔逊干涉仪和杨氏双缝干涉仪。
迈克尔逊干涉仪由光源、分束器、反射镜和接收器组成。
光源发出的光被分束器分成两束,分别经过两个路径与反射镜发生反射后再次汇聚到接收器上。
在反射镜上产生的光程差会影响到干涉条纹的形成和位置。
迈克尔逊干涉仪可以用于测量长度、折射率、介电常数等物理量。
杨氏双缝干涉仪由一条狭缝和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细缝组成。
光通过狭缝时发生衍射,形成衍射光的干涉。
干涉条纹的间距和位置与光的波长和双缝间距有关。
杨氏双缝干涉仪广泛应用于物质表面的形貌测量、精密加工等领域。
二、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应用光纤通信是一种利用光信号传输数据的通信技术。
它基于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以及光纤的传输特性。
光纤通信的原理是利用光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
光信号经过编码后由光源发出,并经过调制器调制成特定的光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传输光纤时发生衍射和干涉,最后到达接收器。
接收器将光信号解码并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传输介质传输至目标终端。
光纤通信具有多种应用。
首先,它具有高带宽和低损耗的特性,使得大容量的信息可以通过光纤进行高速传输。
其次,光纤通信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和长时间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长途通信、海底通信等领域。
此外,光纤通信还可以用于数据中心、电视传输、医疗设备等领域,为人们提供了高速、稳定的信息传输方式。
总结起来,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在干涉仪和光纤通信中得到了应用。
干涉仪通过光的干涉现象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而光纤通信则利用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以及光纤的传输特性实现高速、稳定的信息传输。
这两个领域的技术应用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与应用在大学物理实验中,使用的是传统迈克尔逊干涉仪,其常见的实验内容是:观察等倾干涉条纹,观察等厚干涉条纹,测量激光或钠光的波长,测量钠光的双线波长差,测量玻璃的厚度或折射率等。
由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具有一定的难度,人工计数又比较枯燥,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开阔其思路,建议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向学生多介绍一些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应用知识。
这也是绝大多数学生的要求。
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及其原理进行的测量。
一、传统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测量应用1. 微小位移量和微振动的测量[11-14];采用迈克尔逊干涉技术,通过测量KDP晶体生长的法向速率和台阶斜率来研究其台阶生长的动力学系数、台阶自由能、溶质在边界层内的扩散特征以及激发晶体生长台阶的位错活性。
He-Ne激光器的激光通过扩束和准直后射向分束镜,参考光和物光分别由反射镜和晶体表面反射,两束光在重叠区的干涉条纹通过物镜成像,该像用摄像机和录像机进行观察和记录.滤膜用于平衡参考光和物光的强度.纳米量级位移的测量:将迈克尔逊型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应用于环规的测量中。
采用633nm稳频的He-Ne激光波长作为测量基准,采用干涉条纹计数,用静态光电显微镜作为环规端面瞄准装置,对环规进行非接触、绝对测量,配以高精度的数字细分电路,使仪器分辨力达到5nm;静态光电显微镜作为传统的瞄准定位技术在该装置中得以充分利用,使其瞄准不确定度达到30nm;精密定位技术在该装置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利用压电陶瓷微小变动原理,配以高精度的控制系统,使其驱动步距达到5nm。
测振结构的设计原理用半导体激光器干涉仪对微振动进行测量时,用一弹性体与被测量(力或加速度)相互作用,使之产生微位移。
将这一变化引到动镜上来,就可以在屏上得到变化的干涉条纹,对等倾干涉来讲,也就是不断产生的条纹或不断消失的条纹。
由光敏元件将条纹变化转变为光电流的变化,经过电路处理可得到微振动的振幅和频率。
工程光学一、填空题1、光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电磁波,光波波长范围大致为1mm~10nm ,其中波长在380nm~760nm 之间的电磁波能为人眼所感知,称为可见光。
2、光的直线传播定律与光的独立传播定律概括的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而光的折射定律与反射定律则是研究光传播到两种均匀介质分界面上时的现象与规律。
3、介质的折射率是用来描述介质中的光速相对于真空中的光速减慢程度的物理量。
4、全反射发生的条件是:(1)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5、费马原理也叫光程极短定律,指光沿着光程为极值(极大、极小或常量)的路径传播。
6、如果组成光学系统的各个光学元件的表面曲率中心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称该光学系统为共轴光学系统。
7、物体所在的空间称为物空间;像所在的空间称为像空间。
8、光学系统成完善像应满足的条件为:入射波面为球面波时,出射波面为球面波;入射光为同心光束时,出射光为同心光束。
9、由实际光线相交所形成的点为实物点或实像点,而由光线的延长线相交所形成的点为虚物点或虚像点。
10、平面可以看成是曲率半径r→∞的特例,反射则是折射在n' = -n 时的特例。
11、通过物点和光轴的截面称为子午面,轴上物点的子午面有无数多个,而轴外物点的子午面只有一个。
12、单个折射球面对轴上的物点成像是不完善的,这种现象称为球差。
13、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则光在水中(n=1.333)的光速为v=2.25×108m/s 。
14、设光纤所在介质的折射率为n 0,入射在光纤输入端面的光纤最大入射角为U m ,则光纤的数值孔径N A 为n 0sinU m 。
15、以任意宽的光速都能完成完善像的光学系统称为理想光学系统;在该系统中,每个物点对应于唯一的一个像点,这种物像对应的关系叫做共轭。
16、一对主点和主平面,一对焦点和焦平面,通常称为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
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物理下在线考试答案1.下图为实验中用到的运放LM324的引脚排布图,下列有关该运放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运算放大器工作时,引脚4接电源负极,引脚11接电源正极B.实验中利用运算放大器高电压增益的特性,将其用作电压比较器C.该运放的最高输出电压略小于电源电压D.引脚2为反相输入端,引脚3为同相输入端,引脚1为输出端(提交答案:A 判题:√ 得分:10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TC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NTC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NTC热敏电阻25℃时的阻值小于100℃时的阻值D.NTC热敏电阻0℃时的阻值大于100℃时的阻值(提交答案:C 判题:√ 得分:10分)下列不属于巨磁阻实验注意事项的是()A.励磁电流不可大范围回调B.巨磁阻供电只能接4V接口C.磁读写组件不可长期处于写状态D.所有接线柱必须正负极对应(提交答案:C 判题:╳得分:0分)下列有关巨磁阻效应说法错误的是()A.巨磁材料电阻在线性区域随外磁场增大而减小B.巨磁材料电阻随外磁场增大而变化过程中最终饱和C.巨磁电阻大小只与磁场大小有关,与磁场矢量变化方向无关D.巨磁电阻的变化率可达10%以上(提交答案:D 判题:╳得分:0分)LC并联谐振时,LC并联电路两端的阻抗为A.最大B.最小C.在二者之间(提交答案:A 判题:√ 得分:10分)LC串联谐振时,LC串联电路两端与外接电阻两端相位A.相同B.相反C.无关联(提交答案:A 判题:√ 得分:10分)声速测定实验中,超声波的产生和接收分别是利用了:A.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把电压变化转化为声压变化;压电陶瓷的正压电效应,把声压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B.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把声压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压电陶瓷的正压电效应,把电压变化转化为声压变化C.金属铝的正压电效应,把声压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金属铝的逆压电效应,把电压变化转化为声压变化D.金属铝的正压电效应,把电压变化转化为声压变化;金属铝的逆压电效应,把声压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提交答案:A 判题:√ 得分:10分)下面哪个选项与测量声速的实验无关A.实验利用v=s/t测量声速B.共振干涉法C.相位比较法D.本实验利用波长和频率的乘积来测量声速(提交答案:D 判题:╳得分:0分)全息照相中,再现的立体像( )A.一定是实像B.一定虚像C.可能是实像,也有可能是虚像.(提交答案:B 判题:√ 得分:10分)全息照相记录物光信息利用了光的什么原理?A.干涉B. 衍射C.几何光学透镜成像(提交答案:B 判题:╳得分:0分)能把温度量直接转化为电学量的元器件是( )A.热敏电阻B.光敏电阻C.电容器D.电源(提交答案:A 判题:√ 得分:10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TC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NTC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NTC热敏电阻25℃时的阻值小于100℃时的阻值D.NTC热敏电阻0℃时的阻值大于100℃时的阻值(提交答案:C 判题:√ 得分:10分)下列不属于巨磁阻应用的是()A.安保的门禁系统B.汽车发动机转速测量C.电脑硬盘磁头D.商品二维码(提交答案:A 判题:╳得分:0分)巨磁阻效应与微观电子学的理论有关,下列关于电子自旋与散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材料几何尺度越小,电子在边界上的散射几率越小B.电子的自旋与外磁场平行耦合时,散射几率小C.电子的散射几率越大,相对的材料电阻越大D.电子的自旋与材料磁化方向反平行耦合时,相对的材料电阻大(提交答案:B 判题:╳得分:0分)LC并联谐振时,LC并联电路两端的阻抗为A.最大B.最小C.在二者之间(提交答案:A 判题:√ 得分:10分)LC并联谐振时,LC并联电路两端与外接电阻两端相位A.相同B.相反C.无关联(提交答案:A 判题:√ 得分:10分)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超声波的特点:A.声波的波长比较短B.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易发散C.声波的频率比较高。
空间光调制器原理空间光调制器(Spatial Light Modulator,SLM)是一种能够调制光波相位和振幅的光学器件,它在光学通信、光学信息处理、光学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空间光调制器的原理是基于光的干涉和衍射效应,通过对光场进行调制,实现对光波的控制和调整。
本文将从空间光调制器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空间光调制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效应来实现对光波的调制。
在空间光调制器中,通常采用液晶、光栅、声光晶体等材料制成的光学器件,通过外加电场、声场或光场等外部激励,使得器件中的折射率、透过率或相位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对光波的调制。
这种调制方式可以实现对光波的相位、振幅、偏振等参数的调控,具有灵活性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空间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光波进行局部调制,实现对光场的控制和调整。
在空间光调制器中,通过对入射光场进行空间分解,然后对分解后的光场进行局部调制,最后再将调制后的光场进行空间叠加,从而实现对整个光场的调制。
这种工作原理可以实现对光波的复杂调制,如光波的相位编码、振幅调制、空间滤波等功能。
空间光调制器在光学通信、光学信息处理、光学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光学通信中,空间光调制器可以实现光波的调制和解调,提高光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容量;在光学信息处理中,空间光调制器可以实现光波的编码、解码和处理,实现光学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在光学成像中,空间光调制器可以实现光场的调制和调整,提高成像系统的分辨率和对比度。
总之,空间光调制器是一种能够实现对光波相位和振幅调制的光学器件,它的原理是基于光的干涉和衍射效应,通过对光场进行局部调制,实现对光波的控制和调整。
空间光调制器在光学通信、光学信息处理、光学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空间光调制器的原理有所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光的衍射与干涉光波的传播与干扰光是一种电磁波,其传播和干扰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现象是衍射和干涉。
本文将探讨光的衍射原理以及干涉现象对光波的传播和干扰。
一、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当光通过一个孔或者经过一个物体的边缘时,会产生一系列波前的扩散和弯曲现象。
根据赫兹波动理论,当光线遇到障碍物或孔径大小与其波长相近时,会出现衍射现象。
光的衍射可以使用菲涅尔衍射公式进行计算和描述。
菲涅尔衍射公式是衍射和衍射光强的计算公式,它描述了波面前与障碍物或孔径之间的相位关系。
通过菲涅尔衍射公式,我们可以得知在不同衍射条件下光波的传播和干涉情况。
二、干涉光波的传播与干扰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相干光波相互叠加时产生的波幅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干涉可以分为光的同心圆光斑干涉和杨氏双缝干涉两种类型。
1. 同心圆光斑干涉同心圆光斑干涉是指由光源经过一个透镜成为平行光束后,经过一透镜再次聚焦形成的同心圆形光斑干涉。
该干涉现象是由于光线在透镜的前焦面和后焦面之间的干涉造成的。
同心圆光斑干涉可以用来检测光波的相位差以及介质折射率等参数。
通过观察同心圆光斑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可以得知光波的传播和干涉情况。
2. 杨氏双缝干涉杨氏双缝干涉是指光通过两个细缝后,在屏幕上产生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的现象。
这种干涉现象是由于光波通过两个细缝后形成的两组波前相互叠加而产生的。
杨氏双缝干涉可以用来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和波速等特性。
通过调整缝宽、缝距和入射光的波长等参数,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干涉效果,从而深入研究光波的传播和干涉。
三、光波的传播与干扰对实际应用的影响光波的传播和干扰在许多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其中几个例子:1.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利用光的衍射和干涉原理,通过光波的传播和干扰来放大和解析样品中微小细节。
通过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光路,可以获得更清晰的显微图像。
2. 激光技术激光技术利用光的干涉特性,通过激光光束的传播和干涉来实现高精度测量、材料加工和信息传输等应用。
激光束的特征参数与测量方法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摘要自我国自主研发出第一台激光器后,我国的激光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激光具有独特的特性使其得以在许多行业被应用及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科学研究、军事应用、日常生活等。
在研发激光的时我们很关心激光的参数及测量方法。
研究激光的基本参数有光斑的大小、激光功率、发散角、2M因子等。
光束质量是衡量激光光束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历史上光束质量有多种定义,曾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提出过不同的评价方法。
而光束传输(2M)因子在无光阑限制的近轴光学系统中由光束自身的分布特性唯一确定,与光学系统参数无关,且同时反映光束的近场和远场特性,在数学上又具有严密性,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它是评价激光光束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
本文通过对激光的特征参数及质量评估参数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做系统的介绍,帮助日常生活中进行激光器的选择应用,同时对激光的质量评价有了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光束质量;M2因子;基本参数;测量方法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laser beams and itsmeasurement methods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laser, the application of laser has penetrated intoavariety of fields such as scienc,technology,militar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 to define and measure its parameters is a popular and significant topic for scholars to discuss and study .Such as the light optical spot area,laser power ,angle of divergence beam, propagation factor.Beam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index. There are many definitions of beam quality. Also there are some different evaluating ways based on different applications. While passing through a paraxial optical system without aperture, beam propagation factor is only determined by the distributing characteristics of beam itself. Beam propagation factor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optical system parameter. It reflects the features of near-field and far-field and is mathematically tight. So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it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o evaluate the beam quality.This article give a reasonable guide on the choice of laser device by elaborating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 methods of the feature parameters and quality evaluation parameters of laser.as the same time,helping us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n quality evaluation of laser.Keyword: beam quality; M2factor; parameter; measurement methods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目录 (Ⅲ)第一章绪论 (1)1.1 激光简介 (1)1.2激光基本原理 (2)1.2.1光子的基本性质 (2)1.2.2 光的受激辐射放大 (3)1.3激光光束相关参数 (5)1.3.1基膜高斯光束的参数 (5)1.3.2激光质量评估参数 (6)1.4影响光束参数的因子 (8)1.5论文研究意义和内容安排 (8)第二章高斯光束的特征参数 (10)2.1高斯光束概述 (10)2.1.1光强分布特点 (10)2.1.2相位分布特点 (12)2.1.3瑞利长度(共焦参数)Z0 (13)2.2基模高斯光束 (13)2.3基模高斯光束在自由空间的传输规律 (14)2.4基模高斯光束的特征参数 (15)2.5基模高斯光束特征参数测量方法 (17)2.5.1光斑半径测量 (17)2.5.2发散角的测量 (19)2.6氦氖激光器的光斑半径及发散角测量 (21)2.7高阶高斯光束 (24)2.8本章小结 (26)第三章激光光束质量评价参数 (27)3.1 M2因子 (29)3.1.1广义截断二阶矩法 (30)3.1.2渐近分析法 (31)3.1.3 自收敛束宽法 (32)3.2光束M2因子测量方法 (32)3.3脉冲激光光束质量的测量 (34)3.4其他质量评估参数 (35)3.5实际激光光束质量的评价 (38)3.6本章小结 (39)第四章总结与展望 (40)参考文献 (41)致谢 (42)附录 (43)第一章绪论自激光产生以来,对激光产生和发射的研究已经发展得很成熟,随着激光应用的广泛深入,对激光参数的定量测量也越来越重要。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具有分数轨道角动量矢量光束的设计与应用English Title: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vector beam withfractional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学生姓名: 刘晓昌专业: 物理学学号: 08027114指导老师: 周琦二0一二年六月摘要矢量光束中的偏振态在光场时空演化及其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现出一些不同于标量光束的新颖特性。
因此,矢量光束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意义。
近年来矢量光束独一无二的性质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使得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偏振态显现出轴对称性的光束(即轴对称矢量光束)以及椭圆对称性的光束(即椭圆矢量光束)。
矢量光束以其独特的发展前景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本论文中,我们首先介绍了矢量光束的基本概念、产生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激光器的谐振腔外干涉或在激光器谐振腔内插入特殊的元件以及利用空间光调制器能够产生各种构型的矢量光束;在第二章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振幅型空间光调制和偏振分束器件实现矢量光束的方案,数值计算了产生圆对称径向、角向矢量光束以及椭圆矢量光束的调制光栅构型;在第三章中,我们在矢量瑞利——索末菲衍射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矢量光束经过高数值孔径物镜聚焦的特性,并初步探讨了矢量光束中光子轨道与自旋角动量,得出椭圆矢量光束光子轨道角动量具有分数值的结论。
最后,我们对所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字:矢量光束;激光器;空间光调制器;衍射理论;角动量ABSTRACTThe polarization state of the vector beam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optical field i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mensions and the interaction with other matters; dues to some novel features different from the scalar beam are presented. Therefore, the study of vector beam has important scientific value and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develop strong interest in the unique nature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 vector beams, in particular, the beam with axial symmetry polarization state ( ax symmetric vectoring beam) and elliptical symmetry polarization state (elliptical vector beam). Vector beam has also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or its unique development prospects.In this paper, some basic concepts, generation method and foundational application of vector beamed are first introduced in Chap. 1. Vector beams with various constructs of polarization can be generated by the methods of outer cavity interference, the use of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inserted into resonant cavity,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and so on. In Chap. 2, we proposed a novel scheme to implement vector beam by synchronously using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working on amplitude mode and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 The modulation gratings for generating radial, angular vector beam with circle or elliptic symmetry are numerically calculated. Based on vector Rayleigh Sommerfeld diffraction theory,we introduc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ector beam focused by a objective lens with high numerical aperture in Chap.3. Some preliminary analyzes and discussions of photonic orbital and spin angular momentum of vector beam are also presented. And we find a fractional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can be obtained in elliptical vector beam. Some conclusions and prospects are draw in final Chapter.Key words: Vector beam; Laser;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Diffraction theory; Angular momentum目录绪论 (1)1.矢量光束及其应用 (2)1.1 矢量光束的概念 (2)1.2 矢量光束产生的方法 (4)1.3 矢量光束的应用 (7)2. 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和偏振分束器实现任意构型矢量光束方案.. 92.1 空间光调制器与偏振分束器原理 (9)2.2 矢量光束产生方案 (12)2.2.1 圆对称径向矢量光束 (14)2.2.2 圆对称角向矢量光束 (15)2.2.3 椭圆对称矢量光束 (17)2.3 本章小结 (20)3. 矢量光束传播特性 (21)3.1 光束矢量衍射理论原理 (21)3.1.1 傍轴标量理论的不自洽性 (21)3.1.2 角谱分析法 (23)3.1.3 矢量瑞利一索末菲衍射积分公式法 (24)3.2 径向、角向矢量光束聚焦特性 (25)3.2.1 矢量光束聚焦场的数学描述 (26)3.2.2 径向偏振光 (27)3.2.3 角向偏振光 (28)3.3 椭圆矢量光束角动量 (28)3.3.1 椭圆矢量光束的光强分布和偏振分布 (29)3.3.2 椭圆矢量光束的总角动量 (29)3.3.3 椭圆矢量光束的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 (31)总结与展望 (33)致谢 (34)参考文献 (35)绪论光学是研究光的物理性质和物理行为以及光和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的一门物理学科。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MZI 的干涉原理2.掌握MZI 干涉仪的基本结构和仿真方法 二、实验原理:MZI 干涉原理基于两个相干单色光经过不同的光程传输后的干涉理论。
MZI 主要由前后两个3dB 定向耦合器和一个可变移相器组成。
最终使不同的两个波长分别沿两个不同的端口输出。
其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图1 MZI 干涉原理简图马赫-曾德干涉结构可用做光调制器,也可用做光滤波器。
1、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分光原理:设两耦合器的相位因子分别为12,ϕϕ,当干涉仪一输入端注入强度为0I (以电场强度表示为0E )光波时,可以推出两个输出端的光场强度12,I I (以电场强度分别表示为12,E E )分别为:2222110121222222201212cos ()sin(2)sin(2)sin (/2)sin ()sin(2)sin(2)cos (/2)I E E L I E E L ϕϕϕϕβϕϕϕϕβ⎡⎤==++⎣⎦⎡⎤==-+⎣⎦V V式中,β为传输常数;12∆=-L L L 为干涉仪两臂的长度差,它在干涉仪两臂之间引入的相位差:2/2/∆=∆=L n L C F βπυπυ。
(υ为光的频率;n 为光纤纤心的折射率:C 为真空中的光速;/=∆F C n L 为马赫一曾德干涉仪的自由程。
当构成干涉仪的两耦合器均为标准的3 dB 耦合器(即分光比为1:1)时,两耦合器的相位因子为045,可以得到干涉仪输出端的强度传输系数分别如下:[][]2111200222220011cos(2/)211cos(2/)2===-===+E I T F I E E I T F I E πυπυ 图2给出了强度传输系数随输入光频率的变化曲线:图2 马赫-曾德干涉仪强度传输系数随频率变化曲线从图2可以看出,两个输出端的强度传输系数正好是反相的,也就是说,当在干涉仪的一个输入端注入单一频率的光波时,调节干涉仪使一个输出端输出光强度达到最大时,则另一输出端输出光强度将达到最小。
干涉仪原理公式干涉仪是一种基于干涉现象的仪器,利用光的波动性质,通过光的干涉现象来测量物体的形状、厚度等物理量。
干涉仪的原理公式为:I = I1 + I2 + 2√(I1 * I2 * cos(δ))其中,I为干涉图案的强度,I1和I2分别为两束光的强度,δ为两束光的相位差。
干涉仪的原理公式可以解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干涉仪通常由光源、分光器、反射镜、透射镜和干涉屏等组成。
首先,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分光器被分成两束光,分别经反射镜和透射镜后再次汇合。
在干涉屏上形成干涉图案。
干涉图案的强度可以用干涉仪的原理公式来计算。
公式中的I1和I2分别代表两束光的强度,可以通过光强计等仪器来测量得到。
而公式中的cos(δ)则代表了两束光的相位差。
当相位差为0时,即两束光的光程差为整数倍的波长,两束光相互叠加时会发生增强,形成明纹。
当相位差为π时,即两束光的光程差为奇数倍的波长,两束光相互叠加时会发生减弱,形成暗纹。
通过测量干涉图案上的明暗纹分布,可以推导出物体的形状、厚度等物理量。
干涉仪的原理公式中的2√(I1 * I2 * cos(δ))项表示了两束光的干涉效应。
当两束光的强度相等且相位差为0时,干涉效应最大,明纹最明显。
当两束光的强度相差较大或者相位差接近π时,干涉效应减弱,明暗纹的对比度变低。
因此,通过调节光源的强度和相位差,可以控制干涉图案的明暗纹分布,进而实现对物体形状、厚度等物理量的测量。
干涉仪的原理公式揭示了干涉仪的工作原理,也为干涉仪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干涉仪广泛应用于光学测量、光纤通信、光学制造等领域。
例如,在光学测量中,干涉仪可以用来测量薄膜的厚度、光学元件的形状精度等;在光纤通信中,干涉仪可以用来测量光纤的损耗、色散等参数;在光学制造中,干涉仪可以用来检测光学镜面的平整度、形状精度等。
干涉仪的原理公式为这些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
干涉仪的原理公式为I = I1 + I2 + 2√(I1 * I2 * cos(δ)),通过测量干涉图案的强度分布,可以推导出物体的形状、厚度等物理量。
一、概述任意空间模式双矢量光束是一种具有特殊传输特性的光学系统,其研究对于光学信息处理、激光传输、光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该光束的产生机制、传输特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二、任意空间模式双矢量光束的产生机制1. 先容产生机制概述任意空间模式双矢量光束的产生可以通过分割和重组产生。
分割方法包括双泵浦分割、热极性切割等。
重组方法包括双矢量合并、激光信号唯一性等。
2. 双泵浦分割方法详解双泵浦分割方法是通过在非线性晶体中注入两束正交极化的激光束,利用非线性效应使其分裂成两个互相独立的光束。
3. 热极性切割方法详解热极性切割方法是通过在光束传输路径上引入热极性体系结构,实现光束的自发分割。
4. 双矢量合并方法详解双矢量合并方法是通过将两束正交极化的光束重新聚合成一个新的双矢量光束。
三、任意空间模式双矢量光束的传输特性1. 传输特性概述任意空间模式双矢量光束的传输特性是指其在自由空间或光学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和性能表现。
2. 传播损耗分析受光学介质、传输距离、波长和自由空间衍射等因素的影响,任意空间模式双矢量光束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损耗。
3. 传输特性优化通过对光束的波长、传输介质、聚焦方式等参数进行优化调节,可以有效降低传输损耗,并提高光束的传输质量。
四、任意空间模式双矢量光束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在价值1. 光学信息处理领域任意空间模式双矢量光束在光学信息存储、光学图像处理、光学计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激光传输领域由于其自由度高、抗干扰性强等特点,任意空间模式双矢量光束在激光通信、激光雷达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3. 光通信领域任意空间模式双矢量光束可以用于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速率,改善光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结论任意空间模式双矢量光束作为一种特殊的光学系统,其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其产生机制、传输特性以及应用价值的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空间光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空间光学的基本概念空间光学是研究光在空间中的传播、调制和检测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光在空间中的传播规律、调制方法以及光学器件的设计与应用。
空间光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光的传播、干涉、衍射、衍射计算、光栅、光波前调制等。
光的传播空间光学中光的传播是一个基本概念,它涉及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规律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光的传播可以根据波动理论和几何光学理论进行描述,对于不同的光学系统和光学器件,需要根据其特定的传播规律进行设计。
干涉干涉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它是指两条或多条光波相遇时产生的波的叠加现象。
干涉现象可以用来测量光的波长、光学元件的表面质量等。
在空间光学中,干涉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干涉仪、干涉测量等领域。
衍射衍射是光在通过狭缝或者障碍物之后产生的波前弯曲的现象。
衍射现象对于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分辨率提高、光栅的设计等方面。
衍射计算在空间光学中,衍射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是通过数学方法来描述光的衍射现象,对于一些复杂的光学问题,需要进行衍射计算来进行分析和设计。
光栅光栅是一种特殊的光学器件,它可以将入射光波分散成不同的波长,从而实现光谱分析等功能。
在空间光学中,光栅的设计和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光波前调制光波前调制是一种用来改变光波前相位分布的技术,在空间光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光学成像、通信系统等领域。
光波前调制可以通过液晶光学器件、声光调制器等实现,对于提高光学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空间光学的应用空间光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军事、航天、通信、医学等多个领域。
在军事领域,空间光学被应用于光电侦察、遥感、激光导引等方面;在航天领域,空间光学被应用于卫星通信、遥感探测等方面;在通信领域,空间光学被应用于光纤通信、激光雷达等方面;在医学领域,空间光学被应用于光学成像、激光治疗等方面。
总之,空间光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光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光在空间中的传播、调制和检测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