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与谬误(综合)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真理与谬误1.两者之间的关系①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
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真理和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没有真理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
真理战胜谬误的过程也就是发展自己的过程。
2.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其一,真理是具体的,总是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一定的范围。
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或者超出了特定的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其二,真理是一个过程。
真理必然要随着客观事物和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如果人们的认识不能及时地反映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或者超越历史发展,就会造成主观和客观由相符变成不相符,从而使真理转化成谬误。
其三,真理是全面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如果把其中的某一原理孤立起来,把它加以绝对地夸大,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2)在一定条件下谬误向真理的转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其一,条件和范围发生了变化,谬误可以变为真理。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是谬误的东西,在另外的条件下和范围内则可以转化成真理。
其二,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谬误往往是真理的先导。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是通过许多的失误获得的。
其三,批判谬误能够发展真理,这也属于谬论转化为真理的一种特殊情形。
3.怎么理解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范畴,是符合客观的主观认识。
真理的特性就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辩证统一。
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这里说的是真理、谬误本身,而不是具体指某个认识。
一个具体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这个问题是相对的。
在一定范围内,一个认识就与客观相符,那么这个认识就是真理;超出这个范围,认识与客观不符,这个认识就是谬误。
也就是说,所谓“真理与谬误的相互转化”,实际上是具体的认识的真理性的变化。
谬误和真理的例子谬误和真理是我们日常思考和探索世界时经常遇到的概念。
谬误是指错误的观点、推理或主张,而真理则是指符合事实、合乎逻辑或具有根本性的正确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举一些常见的谬误和真理的例子,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区分谬误和真理。
一、谬误的例子1. 市场失灵谬误市场失灵谬误是指过分强调市场动力和市场机制的盲目信仰。
人们错误地以为市场机制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完全忽视了市场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例如,有些人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让市场自由运作,就能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公平分配和经济繁荣。
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市场也会出现垄断、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需要政府通过监管和干预来确保市场的公正和有效。
2.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谬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谬误是指错误地认为环境保护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一些人认为,环境保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会增加企业和国家的成本,制约经济增长。
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环境问题的长期影响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事实上,环境问题的忽视和破坏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相辅相成,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的双赢。
二、真理的例子1. 重力定律重力定律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的,描述了物体间相互引力的规律。
根据重力定律,两个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定律经过数百年的实验证实,并成为现代物理学不可或缺的基础。
2. 水的分子结构水的分子结构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每个氢原子通过共用电子与氧原子相连,形成一个分子。
水的分子结构使得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例如高比热、高凝固点和低密度等。
这些性质对生物体和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原理之一。
根据自然选择的原理,物种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应性更强的变种,而适应性较差的变种则逐渐消失。
真理与谬误原理:1.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同客观事实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2.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和谬误人类认识中的一对永恒的矛盾,他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1)真理和谬误相互对立是就认识确定的对象和范围来说的。
在确定对象和范围内,与对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符合的,就是谬论。
在对象确定的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
(2)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他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
①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谬误。
因为人在认识过程中,可能偏离真理的具体性和全面性。
其一,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其二,真理又是全面的。
具有全面性的真理是对客观现实尽可能全面的真实反映,它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每一个原理都同其他原理处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之中。
②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为真理。
当人们把超出特定对象、条件、范围的错误认识加以纠正,使之重新与其所应用的对象、条件、范围、内在联系相符合时,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
对自己所犯错误进行深刻反省,认真吸取教训,努力加以改正,是获得真理、避免谬误的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3.启示:真理与谬误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关系表明,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勇于坚持、修正错区,树立终身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案例与评析:案例一:在确定对象和范围内,与对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符合的,就是谬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铁球下落,重量重的一定先着地,且速度快。
而伽利略通过多次试验证明,铁球下落后同时着地,其速度与质量无关。
案例二: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牛顿力学作为真理是以物体宏观低速运动为其成立的范围和条件,当这一条件不成立,比如研究电子的运动规律时,它就不再适用。
谬误和真理的例子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谬误和真理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对谬误的辨识和批判,我们能更好地认识真理,并进一步拓展我们的知识和智慧。
本文将给出一些关于谬误和真理的例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谬误的例子1. 绝对化谬误绝对化谬误是指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存在,而忽视了事物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例如,有人认为只有自己的道德观念是唯一正确的,其他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这种思维方式容易导致偏见和歧视。
2. 常识谬误常识谬误指的是人们对一些常见现象或道理的错误理解或推理。
例如,有人认为地球是平的,忽略了科学证据和天体观测的结果。
3. 因果谬误因果谬误是指人们错误地将两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推断,而忽略了其他潜在因素的存在。
例如,有人断定抽烟是导致癌症的唯一原因,而忽略了遗传、环境等其他因素。
二、真理的例子1. 科学真理科学真理是通过科学方法获得的经过验证和证明的知识。
例如,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是经过大量实验和观测验证,被广泛认可的科学真理。
2. 数学真理数学真理是基于严格逻辑推导和证明的。
例如,2加2等于4是一个数学真理,无论时间、地点和文化背景都成立。
3. 伦理真理伦理真理是人们对善恶、正义、道德等价值观的认识和追求。
例如,大部分人认为谎言是不道德的,因为它违背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诚实。
三、谬误与真理的关系谬误和真理并非截然对立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影响和转化。
一方面,通过揭示谬误,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真理,修正错误的观念和知识;另一方面,真理也可以帮助我们辨识和纠正谬误,避免陷入错误的思维陷阱。
例如,伪科学思想常常误导人们,宣称某种方法或产品可以治疗癌症,而忽略了科学的证据。
然而,通过科学研究和实验证明,这些方法或产品是无效的,这就揭示了谬误,并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到真实的治疗方法。
另外,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谬误。
科学研究中的偏见、数据操纵以及研究结果的误解等都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真理和谬误的统一的含义
真理和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指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也就是说,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真理。
这是因为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真理和谬误的统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互依存:真理和谬误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不能单独存在。
真理的存在需要谬误的存在,因为只有通过谬误的反衬,真理才能更好地被认识和把握。
同样,谬误的存在也需要真理的存在,因为只有在真理的指导下,谬误才能被纠正和克服。
2.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个条件通常是指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
当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提高时,真理的范围和边界也会相应地扩大和深化,而原来的谬误则可能会被纠正和克服。
反之,如果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停滞不前,那么原来的真理也可能会被误解或歪曲,从而转化为谬误。
3.相互渗透:真理和谬误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往往是相互渗透的。
也就是说,真理中可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而谬误中也可能会包含着真理的成分。
这种相互渗透的关系使得真理和谬误之间的转化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
4.相互作用:真理和谬误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方面,真理的发展和深化可以推动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从而为纠正和克服谬误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另一方面,谬误的存在和流行也可能会阻碍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从而对真理的发展和深化产生负面影响。
让有理想的人更加卓越!十五天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仅摘选前三章内容:绪论、唯物论与辩证法、认识论)第十四天真理与谬误1.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真理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相对不断趋近绝对的过程,而且还是不断同谬误作斗争并战胜谬误的过程。
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
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但是,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①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②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③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的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作斗争。
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
只要人们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2.真理的检验标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真理角度看:①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
真理的检验标准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而要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
从实践角度看: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结起来并加以对照,从而检验主观同客观是否相符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
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
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与谬误对立统一的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理和谬误就像一对欢喜冤家,总是形影不离,又相互对立。
真理呢,就像是一位严肃的老师,总是板着个脸,告诉你事情的正确答案,一丝不苟,不容置疑。
而谬误呢,则像个调皮捣蛋的小鬼,时不时地冒出来,给你捣捣乱,让你晕头转向。
比如说,有人坚信“地球是平的”,这显然就是谬误。
而科学告诉我们,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这就是真理。
可你要是跟那些坚信“地平说”的人讲道理,他们还会跟你急眼,觉得你在胡说八道。
你看,这真理和谬误是不是对立得很明显?但有趣的是,真理和谬误也不是永远水火不容的。
有时候,谬误还能帮真理“成长”呢!就像我们小时候学走路,摔了不少跟头,那些错误的步伐就是谬误,而最终学会了稳稳地走路,那就是掌握了真理。
正是在不断犯错、纠错的过程中,我们才越来越接近真理。
再比如说,科学家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可能会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这就是谬误。
但他们会从这些错误中吸取教训,调整方法,最终发现真正的科学真理。
所以啊,没有之前的谬误,也许还发现不了后来的真理呢!而且啊,有时候我们觉得是真理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可能就变成谬误了;反过来,曾经被认为是谬误的,也可能摇身一变,成为真理。
这就好像时尚潮流,一会儿流行喇叭裤,一会儿又觉得紧身裤好看,谁也说不准。
所以说,真理和谬误这对冤家,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我们可不能简单地把它们一分为二,而要学会在它们的“打闹”中,分辨是非,不断追求真正的真理。
不然,被谬误那小鬼给带偏了,还不知道咋回事呢!让我们擦亮眼睛,和真理做好朋友,把谬误这个调皮鬼给赶得远远的,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智慧的光芒!。
真理和谬误的名词解释众所周知,真理和谬误是哲学和逻辑学中常用的术语,用来描述某个陈述或主张的真实性或虚假性。
真理是指一个陈述或主张与事实相符合,而谬误则是指陈述或主张与事实相矛盾或不符合。
然而,真理和谬误的定义却常常引起争议,并且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一种常见的解释是将真理视为客观存在的事实,而谬误则是对这些事实的错误描述或错误主张。
按照这一观点,真理是独立于个体的认知和感知的,它存在于客观世界中,只需通过正确的思维和观察即可被揭示出来。
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人类主观认知和感知的限制,以及语言和符号对真理表达的限制。
另一种解释是将真理视为一种共识和约定。
根据这种观点,真理是由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它是基于人们的共享认同和共同理解的。
在这种理解中,真理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可能对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真理观点。
例如,在某个社会中,某个陈述被广泛认可为真理,但在另一个社会中可能被认为是谬误。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真理是与个体的信念和主观经验相关的。
按照这种观点,真理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感觉所形成的主观判断,它可能因个体的信仰、情感或经验而有所变化。
然而,这种观点容易导致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因为不同个体的主观判断可能是相互矛盾的。
无论如何,真理和谬误的界定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决策和判断。
在科学研究中,追求真理是科学家们的使命,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和证实某个理论的正确性。
而在法律领域,人们通过审判和法庭来判断某个陈述是否属于谬误,并根据真相来做出公正的裁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面临着真相和谎言的选择。
无论是在与他人交流时还是在做决策时,我们都需要慎重考虑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因此,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信息辨别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理性思考、深入调查和横向对比,我们才能更好地区分真理和谬误,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总结起来,真理和谬误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概念,它们的界定涉及到哲学、逻辑、社会科学和实践领域。
真理与谬误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它与谬误的区别在于:A. 真理是正确的,谬误是错误的B. 真理是主观的,谬误是客观的C. 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D.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答案:A2.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是:A. 完全对立B. 相互包含C. 相互排斥D. 相互转化答案:D3. 真理的相对性意味着:A. 真理总是局部的B. 真理总是绝对的C. 真理总是不变的D. 真理总是可变的答案:A二、填空题4. 真理是_______的,谬误是_______的。
答案:相对的;绝对的5.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具有_______。
答案:客观性6.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具有_______。
答案:条件性三、简答题7. 请简述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
答案: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总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它在特定的范围内和条件下是正确的。
而真理的绝对性则是指真理在总体上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意志的影响。
在认识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真理的相对性,也要认识到真理的绝对性,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真理。
四、论述题8. 论述真理与谬误的相互转化。
答案:真理与谬误的相互转化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在特定的条件下,被认为是真理的观点可能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而被证明是错误的,从而转化为谬误。
反之,一些被认为是错误的观点,在新的条件下可能会被证明是正确的,从而转化为真理。
这种转化过程体现了认识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动力。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学习和练习,我们对真理与谬误的概念、关系以及它们在认识过程中的相互转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
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1. 引言真理和谬误,听起来像是两位性格截然不同的朋友,一个总是想让你明白事情的真相,另一个则乐于带你走上误入歧途的“美丽”道路。
咱们常常在生活中碰到它们,真理像阳光一样明亮,照亮我们的路;而谬误就像阴云,有时候让我们迷失方向。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它们之间其实是有一种微妙的辩证关系的?今天就让我们轻松地聊聊这两位“朋友”的互动,以及如何在生活的迷雾中找到真理。
1.1 真理的光辉首先,真理就像是那颗闪闪发光的星星,虽然不容易捕捉,但它永远在那里指引着我们。
咱们生活中常常需要靠真理来做决定,比如说你要买车,肯定得了解车的性能、价格这些硬指标,才能不被广告的花言巧语给迷了眼。
真理让我们在面对各种选择时,能够清晰地判断哪个是“金子”,哪个不过是“铁片”。
有句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就是强调通过真理来获取真实的信息。
1.2 谬误的魅力但是,谬误也有它的独特魅力,很多时候,它就像那种让你一见倾心的短暂风景。
我们都知道,谬误能让人享受一时的快感,像是一种“甜蜜的陷阱”。
比如,某个神奇的保健品宣传得天花乱坠,声称能让你一天瘦五斤,哎,听起来多诱人啊!很多人恨不得立马就买来试试。
可最后发现,吃了不过是“纸上谈兵”,这让人心里直冒冷汗,真是悔不当初。
2. 辩证关系那么,这两者到底有什么辩证关系呢?其实,真理和谬误就像是两个舞者,在生活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真理需要谬误的存在来彰显自己的价值,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谬误,我们怎么才能真正领悟到真理的可贵?就像我们常说的:“不怕慢,就怕站。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咱们常常在真假之间徘徊,这时候,分辨真理和谬误就显得尤为重要。
2.1 发现真理的方法要想找到真理,我们得有些“火眼金睛”。
首先,要学会质疑,别轻易相信那些听起来太过完美的说法。
其次,多角度分析问题,听听不同的意见,常常能从别人的视角发现自己忽略的真相。
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亲自尝试一下,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真理与谬误具有同一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反映。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
二: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它们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详解:真理是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的认识,即与对象相符合的认识;谬误则是与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一对矛盾。
在认识过程中,就确定的对象和范围而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两者的界限是确定的。
但是,在这一狭窄领域之外,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两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真理和谬误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两者互相转化的情形和条件复杂多样,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反对混淆真理和谬误界限的相对主义观点,也反对把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凝固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认识的任务在于把握真理,但是把握真理是一个反复实践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谬误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也不仅仅是消极的。
在正确地总结经验的条件下,谬误往往是走向真理的先导。
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人的认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无限过程,是不断地纠正谬误和把握真理的过程。
(1)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主要是指: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适用于特定条件和范围,如果真理的运用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就转化为谬误。
比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在一般条件下是真理,但在微观条件下就被量子力学所推翻。
其二,真理是发展的,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实践发展了,还照搬过去的理论,或者把将来才能有条件做到的硬搬到当前现实中实行,在这两种情况下,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其三,真理是全面的,如果把其中某一个方面孤立地抽取出来,加以夸大,以致与其他原理相对立,也会丧失其原有的真理性而转化为谬误。
真理与谬误
原理:
1.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正确反映;谬误是同客观事实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2.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和谬误人类认识中的一对永恒的矛盾,他们既是对立的又
是统一的。
(1)真理和谬误相互对立是就认识确定的对象和范围来说的。
在确定对象和范围内,与对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符合的,就是谬论。
在对象确定的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
(2)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他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
①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谬误。
因为人在认识过程中,可能偏离真理的具体性和全面性。
其一,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其二,真理又是全面的。
具有全面性的真理是对客观现实尽可能全面的真实反映,它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每一个原理都同其他原理处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之中。
②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为真理。
当人们把超出特定对象、条件、范围的错误认识加以纠正,使之重新与其所应用的对象、条件、范围、内在联系相符合时,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
对自己所犯错误进行深刻反省,认真吸取教训,努力加以改正,是获得真理、避免谬误的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3.启示:真理与谬误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关系表明,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
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勇于坚持、修正错区,树立终身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案例与评析:
案例一:在确定对象和范围内,与对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符合的,就是谬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铁球下落,重量重的一定先着地,且速度快。
而伽利略通过多次试验证明,铁球下落后同时着地,其速度与质量无关。
案例二: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牛顿力学作为真理是以物体宏观低速运动为其成立的范围和条件,当这一条件不成立,比如研究电子的运动规律时,它就不再适用。
自然选择理论对于生物界来说是真理,搬来解释社会生活就成了谬误。
案例三:真理与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人们发现和接受真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真理同谬误作斗争的过程。
真理在斗争的过程中会越辩越明,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并日益得到丰富和发展;相反,谬误则会在斗争中日益暴露其本来的面目,为大多数人所抛弃。
托勒密认为宇宙围绕地球转动,这在中世纪被认为是真理.后来哥白尼批判托勒密
为谬误,提出“日心说”,这在后来被认为是真理.但随着现在天文学的发展,证明哥白尼的观点也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