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622.50 KB
- 文档页数:21
蚯蚓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Earthworms in the restoration of soil pollution摘要介绍了蚯蚓修复污染土地的机理,包括(1)蚯蚓对污染物的耐性机制;(2)蚯蚓与土壤生物的协同作用;(3)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和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4)蚯蚓对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进一步说明了蚯蚓在指示土壤污染状况,辅助微生物和植物修复土壤污染,规模化处理城市垃圾场地和处理活性污泥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蚯蚓土壤污染协同作用生物修复生物有效性Abstract Introduced earthworms mechanism of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including (1) earthworms Tolerance Mechanism of pollutants; (2) of earthworms and soil organisms synergies; (3) of earthworms to heavy metals accumulation and organic matter degradation; (4) earthworm biological 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Further illustrates the earthworms in the direction of soil pollution, assisted tiny organism and plant restoration of soil pollution, large-scale processing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sites and the treatment of activated sludge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Key words earthworm soil contamination synergy biological availability1引言土壤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基础[1],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通过工农业的生产活动,日常生活向土壤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使土壤不堪重负,给土壤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生物多样性 2007, 15 (2): 142-153 doi: 10.1360/biodiv.060294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收稿日期: 2006-11-23; 接受日期: 2007-01-1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630015)、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KZCX2-YW-413)、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和国际科学基金 (D/4046-1)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zwxjxyum@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张卫信1,2* 陈迪马1,2 赵灿灿1,2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研究所, 广州 510650)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摘要: 蚯蚓能够对许多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和掘穴等活动在其体内外形成众多的反应圈, 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产生影响。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分解者, 又是调节者, 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具体表现在: (1) 对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等关键过程的影响; (2)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 与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动物的相互作用。
蚯蚓活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受蚯蚓生态类群、种群大小、植被、母岩、气候、时间尺度以及土地利用历史的综合控制。
蚯蚓外来种入侵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以及蚯蚓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影响是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土壤本身的复杂性, 蚯蚓自然历史和生物地理学知识的缺乏, 野外控制蚯蚓群落方法的滞后等都限制了蚯蚓生态学的发展。
其他新技术如研究养分循环的碳氮同位素分析和揭示土壤微结构的图像分析等技术的应用是蚯蚓生态功能研究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蚯蚓, 生态功能, 蚯蚓生态类群, 蚯蚓入侵Functions of earthworm in ecosystemWeixin Zhang 1,2*, Dima Chen 1,2, Cancan Zhao 1,21 Institute of Ecology,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Abstract: As one of the key soil invertebrates, earthworms can greatly impact soil processes, and thus was named as “ecosystem engineer”. Earthworm activities such as feeding, digestion, excretion, and burrowing,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various drilosphere in their guts or soils around, through which they alter the biologica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cesses of the ecosystem. Earthworms act as consumer, decomposer and modulator in ecosystem.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earthworm include: (1) effects on key soil ecosystem processes such as decomposi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s and nutrient cycling; (2) effects on soi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3) interaction with plants, microorganisms and other animals. Earthworm activities and their functions in ecosystem are determin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ecological groups of earthworms, population size, vegetation, parent materials of soil, climate, time scale, and history of soil uti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arthworm ecology was constrained by the complex feature of soil, the scarce knowledge of natural history and biogeography of earthworms, and the low efficiency of approaches in field manipulation of earthworm community. We suggest that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C and N isotope technique for nutrient cycling and the image analysis approaches for soil micro-structure should be applied on earthworm ecological research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functions of earthworms.Key words: earthworm, ecological function, earthworm ecological group, earthworm invasion蚯蚓属于寡毛纲后孔寡毛目, 全球已记录的陆栖蚯蚓有12科, 181属 (Edwards & Lofty, 1977; 冯孝义, 1985), 约4,000种 (Edwards, 2004), 中国已记录的有9科28属306种 (黄健等, 2006)。
蚯蚓对土壤的7点好处目录1.前言 (1)2.那么为什么我们耕地里看不到蚯蚓了? (2)3.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4. 土壤中的线虫对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动物的影响 (2)5.关于蚯蚓的好我们大概总结7点! (3)1.前言尽管蚯蚓在人们眼中微不足道,但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蚯蚓却是体量最大的生物。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教授赵琦说,蚯蚓在生态群落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很少有生物像蚯蚓这样既属于捕食食物链,又属于腐食食物链。
蚯蚓吃土壤中腐殖质、细菌乃至动物排泄物,一条蚯蚓一天分解的物质重量相当于自身体重。
蚯蚓自身的排泄物是天然的有机肥,含18种氨基酸,每克蚯蚓粪中的有益菌多达20万至2亿个。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下蚯蚓,这一神奇的生物没有蚯蚓的土壤都有毛病!请认真看完这篇文章!蚯蚓是土壤肥力转化师,是象征土壤质量好坏的生物体,农田里没有蚯蚓代表着土壤已经出问题了!那么你是否留意过,土壤里已经好久没看到蚯蚓了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大雨过后,水淹,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
蚯蚓在土壤中钻洞活动,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和生长;蚯蚓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改土壤善结构,还能促进酸性或碱性土壤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因为蚯蚓能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并改土壤善结构。
2.那么为什么我们耕地里看不到蚯蚓了?五十年代以来,农作物施肥主要靠化肥。
由于我们长期的偏重于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杀虫剂,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劣变,土壤肥力下降,加速表土冲蚀,土壤结皮,化学特性劣化(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板结,土壤肥力的流失等)以至于造成土壤蚯蚓生存环境被破坏从而导致蚯蚓的减少或灭绝,蚯蚓减少可代表土壤生物变浅,土壤质量降低!要召回蚯蚓,因为土壤离不开它!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有:消费者、分解者和调节者。
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福建卷】生物·全解全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这说明()A. 环境对生物的改造B.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C.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D. 生物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答案】C【解析】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蚯蚓身体呈长圆柱形,可以减少钻土的阻力。
体表有粘液,也能减少钻土时的阻力还能维持呼吸适应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因此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这说明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故选:C。
2.苹果很甜,是因为其果肉细胞内含糖量高,这些糖分主要存在于()A. 细胞质内B. 细胞核内C. 叶绿体中D. 液泡中【答案】D【解析】解:苹果是由细胞构成的,在苹果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因为在苹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故吃苹果时会感到很甜。
故选:D。
3.没有根、茎、叶等器官,释放的氧气占大气含氧量的70%左右的植物类群是()A. 被子植物B. 藻类植物C. 种子植物D. 蕨类植物【答案】B【解析】解:自然界中藻类植物的数量极为庞大,分布也十分广泛。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产生的,因此藻类植物是空气中氧的重要来源。
故选:B。
4.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黄金花海是开江人们春季周末的好去处,油菜花层层叠叠,一望无际,金黄色的油菜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有关油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如图所示的是从受精卵到油菜植株的生长发育过程,其中过程[a]指的是细胞分化,过程[b]指的是的细胞分裂B. 在过程[a]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要经过复制的过程,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保持一致C. 构成一株油菜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与动物体相比在结构层次上缺少系统D. 根、茎、叶是油菜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它的生殖器官【答案】A【解析】解:A、图中a过程,细胞由一个变成两个,是细胞分裂的过程;b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是细胞的分化,A错误;B、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保持一致。
蚯蚓功效与作用蚯蚓是一种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属于环节动物门,蚯蚓有着多种神奇的功效与作用。
蚯蚓活动频繁,腐殖质摄取高效,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通过分泌酶类和产生抗菌物质,蚯蚓对土壤有强大的调理作用。
此外,蚯蚓还有医疗、食品和环保领域的应用,被广泛用于地质勘探、废水处理、土壤污染修复等领域。
以下将详细介绍蚯蚓的功效与作用。
一、改善土壤结构与肥力蚯蚓是土壤中的重要生态群体之一,通过不断的钻动、翻动和排泄,蚯蚓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
蚯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富含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成分,这些成分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并且经过蚯蚓的钻动和排泄,原本比较紧密的土壤结构变得松散起来,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蚯蚓还可以将地面上的植物残体和有机质带入地下,形成土壤层之间的混合,促进土壤层的交换,增加土壤的可持续性。
土壤中蚯蚓的通道还可以通过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减少土壤的排水能力,增加土壤的保墒性,预防干旱和涝灾害。
二、防治土壤侵蚀蚯蚓钻动土壤和排泄物的活动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土壤的流失和侵蚀。
蚯蚓在地下活动时,通过排泄物和身体挤压,形成一种状如交叉网状的蚯蚓通道系统,这些通道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防止土壤因雨水冲刷而流失。
此外,蚯蚓的排泄物中含有有机物质、胺基酸和黏液等物质,这些物质能够黏结土壤颗粒,增加土壤的胶结能力,减少水流的侵蚀。
三、提高植物生长质量由于蚯蚓对土壤的调理作用,土壤的水分、空气和养分含量得到了有效的调节,使得土壤成为了植物生长的理想环境。
蚯蚓所排泄的酶类能够分解有机质,将复杂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蚯蚓排泄物中还含有一些植物生长激素,如生长促进剂和生根剂,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蚯蚓活动还能通过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特性来提高植物生长质量。
蚯蚓钻动和排泄物的活动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渗透性,提高土壤的物理质量。
蚯蚓果皮发酵的原理蚯蚓果皮发酵的原理源自于蚯蚓的消化系统和微生物的活动。
蚯蚓具有特殊的消化系统,其消化道内富含多种有益于果皮发酵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将果皮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释放。
下面将详细介绍蚯蚓果皮发酵的原理。
首先,蚯蚓的肠道内生活着许多有益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果皮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
蚯蚓的消化道内环境适宜于这些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同时它们分泌的酶能够帮助分解果皮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复杂有机化合物。
其次,果皮中的有机物质包含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
蚯蚓在进食果皮时,会通过嗜好选择性地摄食其中的某些部分,如果肉和果汁,而将纤维素较多的果皮剩余部分排泄出来。
这些果皮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进行发酵。
发酵的主要过程有两个: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
蚯蚓果皮发酵主要在蓄肥堆或堆肥箱中进行,这些环境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供微生物发酵。
首先是厌氧发酵,即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封闭的环境进行发酵作用。
在此过程中,果皮中的有机物质被分解为有机酸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伴随着大量热能的释放。
此时,堆肥堆内部的温度会升高,达到40-65摄氏度,这有利于杀灭一些有害生物和杂草种子。
随着发酵的进行,氧气进入堆肥堆内,使得发酵过程逐渐转向好氧发酵。
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并分解有机物质为水、二氧化碳和其他无毒的化合物。
同时,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有助于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好氧发酵过程中,堆肥堆内部温度逐渐降低,通常保持在30-40摄氏度左右,这也是维持微生物活动的适宜温度范围。
此外,蚯蚓的粪便称为蚯蚓稀,它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是肥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蚯蚓稀可以通过与发酵过程相结合,将果皮中的营养物质更好地释放出来。
在果皮发酵过程中,蚯蚓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并释放出养分,富含氮、磷、钾等元素,提高堆肥堆中的肥料品质。
蚯蚓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檀晓萌;陈辉;黄仁录;张楠楠;郝二英;贾淑庚【摘要】蚯蚓作为一种最常见的软体动物,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为了探究蚯蚓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从自身的营养价值、蚯蚓作为动物性饲料、蚯蚓在医药保健方面的应用、蚯蚓在食品方面的应用、蚯蚓在环保方面的应用、蚯蚓粪的应用价值等方面对蚯蚓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利用与开发新型蚯蚓价值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期刊名称】《现代畜牧兽医》【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蚯蚓;营养价值;研究进展【作者】檀晓萌;陈辉;黄仁录;张楠楠;郝二英;贾淑庚【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达尔文把蚯蚓称为是“世界上在最有价值的动物”。
据资料调查发现,蚯蚓是一种雌雄同体,却是异体受精的软体动物。
它具有食性广泛、食量特别大等特点[1-2]。
蚯蚓被看作是一个神秘的礼物,因为它浑身都是宝,蚯蚓具有分布广、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并且不易生病等优点,养蚯蚓不仅有能起到生态效益,还能有很高的养殖效益,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因此合理地开发利用蚯蚓是未来发展的前景。
蚯蚓属于变温动物,一般生长所需温度为15~25℃,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30℃,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左右。
它主要靠皮肤进行呼吸,呼吸的空气越新鲜就越适合蚯蚓的生长发育。
蚯蚓自身特别怕光,喜欢在晚上出来觅食,一般在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出来活动。
对光线尤其敏感,尤其是紫外线和蓝光,一般红光对它的危害小。
适宜的光照强度为32~64 LX。
它喜欢生活在微偏酸性的环境中,例如大平二号蚯蚓pH为5.6~7.7。
关于蚯蚓的小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蚯蚓是一种常见的环节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土壤中,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蚯蚓以土壤为食,通过其特殊的生活习性对土壤的结构和质地产生影响。
在土壤改良和生态系统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蚯蚓体长圆形,呈粉红或淡红色。
它们身体柔软,由许多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一对细小的刚毛。
蚯蚓没有眼睛,但有一对感光细胞,能感知光线的存在。
蚯蚓喜欢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常见的栖息地包括花园、农田和林地。
它们会通过在土壤中钻洞、挖隧道的方式活动。
这样的行为不仅为蚯蚓提供了食物,也为其他土壤生物提供了栖息和通风的空间。
蚯蚓的食物主要来自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如植物残渣和动物的尸体。
它们通过吞咽土壤,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消化吸收,并将不消化的残渣排泄成为蚯蚓粪便。
蚯蚓粪便富含养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除了在土壤肥力方面的贡献外,蚯蚓还能促进土壤的通气和排水。
它们通过钻洞和挖掘行为改善了土壤的结构,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渗透能力。
这有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了土壤的利用效率。
尽管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目前面临许多威胁,如化学农药的使用和土壤污染等。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蚯蚓资源,我们需要加强对其生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研究,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总之,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们通过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土壤通气和排水等方式,对土壤质地和植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保护和合理利用蚯蚓资源,将有助于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蚯蚓进行介绍,首先是蚯蚓的生态特征,包括其生长环境和生理特征等内容;其次是蚯蚓的生活习性,包括其食性、繁殖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描述蚯蚓的生态特征。
蚯蚓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节肢动物,其生长环境包括湿润的土壤和适宜的温度。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蚯蚓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的构造和呼吸方式等。
蚯蚓对土壤中氮的循环与转化的研究蚯蚓是一类生活在土壤中的无节肢动物,被广泛应用于土地改良、有机废弃物处理和有机农业等领域中。
然而,除了它们的土地修复和堆肥的作用之外,蚯蚓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它们能够增进土壤肥力,优化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等,而这些作用与土壤中的氮元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重点介绍蚯蚓对土壤中氮的循环与转化的研究,并探讨它们的可能机制。
一、蚯蚓促进土壤中氮的转化土壤中的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
除了植物通过营养循环吸收氮之外,土壤中的微生物也能通过生化作用,将氮转化为植物所需的氮形态。
然而,这一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含量等。
而蚯蚓在它们的生活过程中,能够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优化土壤结构,增加氧气含量,为土壤中的氮转化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从而促进了植物生长和减少硝酸盐积累。
另外,蚯蚓在消化食物时,也会摄入大量的土壤微生物和未完全分解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在蚯蚓的肠道中会经过多种生化反应,形成多种不同的氮化合物。
而这些氮化合物又会成为蚯蚓提供营养的来源,如蛋白质、氨基酸等。
因此,蚯蚓的存在能够促进土壤中氮元素的循环,使氮元素更加可利用,同时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
二、蚯蚓优化土壤中氮的再循环与植物和微生物的氮循环相比,土壤中的有机氮循环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氮循环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机氮被降解成氨,然后被转化为硝酸盐和其他形式的无机氮,再被细菌还原为有机氮,最终被植物吸收。
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细菌参与,而蚯蚓在粪便中排泄的有机氮,可以作为初级生产者的能量来源。
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可以使用其消化道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促进氮的降解和固定,以及氮的重新循环。
在蚯蚓的肠道中,一些氨化细菌能够将有机氮转化为氨,然后再被转化为固定氮,这种固定氮的形式,与植物通常吸收的铵质氮相似。
此外,蚯蚓还能够释放一些有机物质,如氨基酸等,这些物质能够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利用,促进土壤中氮的利用率。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摘要: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分解者, 又是调节者,对土壤肥力和土壤质地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养分和土壤理化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其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与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相互关系也十分值得考究。
蚯蚓位于陆地生态食物链的底部,对多种环境污染物都有显著的富集作用,其分布广泛、是监测土壤及水体环境污染状况的良好指示生物。
关键词:蚯蚓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土壤结构环境净化1.蚯蚓概述蚯蚓作为一类古老的动物在自然界已经存在了6亿年以上,并且广泛分布于各种土壤环境中,但是我们对它的科学认识则只是最近1~2个世纪的事情。
在1758年林奈的《自然系统》第十版中仅仅记载了一种蚯蚓(Lumricus terrestris),并且将其归入蠕虫类(Vermes)。
因为这类动物已经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体腔分节,法国著名进化论先驱拉马克将蚯蚓从林奈的蠕虫类中划分出来,建立了现在的环节动物门(Lamarck,1801) [1]。
随后人们认识到在环节动物门中包括了主要生活海洋中的多毛类和生活于淡水中或陆地上的寡毛类(Oligochaeta)及蛭类(或无毛类)(Achaeta)。
现在我们所说的通常意义上的蚯蚓是指生活于陆地上的寡毛类(其中一部分可以生活在较为潮湿,甚至水环境中),称之为陆栖寡毛类(Terrestrial Oligochaeta)[2]。
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现在全世界已经记载了近3000种蚯蚓。
蚯蚓作为土壤动物最大的常见类群之一,是土壤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生物种,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物质分解者,其功能的充分发挥是生态系统物质良性循环的有力保证。
过去,关于有机物质分解转化,大多认为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事实上,蚯蚓的生命活动在土壤物质生物小循环中必不可少[3]。
蚯蚓类似肾小管的产尿管和类似肝细胞的体组织等结构和解毒功能使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目前,蚯蚓已成为环境生态研究主要载体之一。
蚯蚓在林地土壤中的作用分析项伟波(浙江农林大学杭州临安311300)摘要:蚯蚓对许多决定土壤肥力、结构的过程能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土壤工程师”。
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和掘穴等活动在其体内外形成众多的反应圈,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产生作用。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分解者,又是调节者,它在功能具体表现在:1、处理土壤,促进了被微生物固持的养分的释放和土壤微生物种群的活性增强,从而促进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
2、以枯枝落叶为能源进行代谢活动,从而不断地将其能量释放出来。
促进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3、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生物的活动量与活动范围。
4、通过对重金属物质的吸附,修复污染土地。
5、提高土壤中可利用氮磷钾的水平。
6、促进林木的生长。
关键词:蚯蚓,土壤结构,微生物,生态系统,森林凋落物,重金属污染蚯蚓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表层土壤,蚯蚓可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和活动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地表植物生长。
有学者称其为少数几种能够对许多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型土壤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蚯蚓、螨和蚂蚁)之一,被称为“土壤工程师”。
它通过排泄(蚯蚓粪),掘穴,取食和消化等对土壤过程作贡献,并由此而影响地上植被。
森林作为由树木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林地土壤是森林生长的基础和摇篮,其生理生化特性决定了该林地林木生长的种类与好坏。
本文通过综合前人的研究工作基础上来介绍蚯蚓对林地土壤在各方面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1、蚯蚓的生物学特性蚯蚓是一种营土栖生活的低等动物,是完全的土壤环节动物,寡毛纲。
雄性生殖孔通常一对,开口在具有精巢、精漏斗这一体节的后一节或后几节,例如环毛蚓、异唇蚓、杜拉蚓等。
蚯蚓喜食土壤中的腐殖质,适于生活在温暖、湿润、疏松、有机质丰富的中性土壤中,可利用皮肤呼吸,在氧分压低于2.533 kPa时也能维持正常呼吸,在暂时缺氧条件下还能利用体内糖元进行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对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摘要: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分解者, 又是调节者,对土壤肥力和土壤质地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养分和土壤理化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其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与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相互关系也十分值得考究。
蚯蚓位于陆地生态食物链的底部,对多种环境污染物都有显著的富集作用,其分布广泛、是监测土壤及水体环境污染状况的良好指示生物。
关键词:蚯蚓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土壤结构环境净化1.蚯蚓概述蚯蚓作为一类古老的动物在自然界已经存在了6亿年以上,并且广泛分布于各种土壤环境中,但是我们对它的科学认识则只是最近1~2个世纪的事情。
在1758年林奈的《自然系统》第十版中仅仅记载了一种蚯蚓(Lumricus terrestris),并且将其归入蠕虫类(Vermes)。
因为这类动物已经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体腔分节,法国著名进化论先驱拉马克将蚯蚓从林奈的蠕虫类中划分出来,建立了现在的环节动物门(Lamarck,1801) [1]。
随后人们认识到在环节动物门中包括了主要生活海洋中的多毛类和生活于淡水中或陆地上的寡毛类(Oligochaeta)及蛭类(或无毛类)(Achaeta)。
现在我们所说的通常意义上的蚯蚓是指生活于陆地上的寡毛类(其中一部分可以生活在较为潮湿,甚至水环境中),称之为陆栖寡毛类(Terrestrial Oligochaeta)[2]。
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现在全世界已经记载了近3000种蚯蚓。
蚯蚓作为土壤动物最大的常见类群之一,是土壤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生物种,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物质分解者,其功能的充分发挥是生态系统物质良性循环的有力保证。
过去,关于有机物质分解转化,大多认为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事实上,蚯蚓的生命活动在土壤物质生物小循环中必不可少[3]。
蚯蚓类似肾小管的产尿管和类似肝细胞的体组织等结构和解毒功能使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目前,蚯蚓已成为环境生态研究主要载体之一。
蚯蚓的药用功效与作用蚯蚓是常见的环节动物,属于饲料链的重要成员。
此外,蚯蚓还有许多药用功效与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蚯蚓的药用价值,并介绍一些它在医学和生活中的功能。
一、蚯蚓的药用价值蚯蚓在东方药材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认为是有益于健康的天然药材。
它的药用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降血脂和调节血压:蚯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这些成分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同时,蚯蚓还含有一种叫做蚓素的物质,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2. 提高免疫力:蚯蚓中的多糖和多肽等活性成分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治疗一些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如感冒、过敏等。
3. 抗氧化和延缓衰老:蚯蚓中的蚓素和多酚等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的氧化伤害,从而起到延缓衰老、抗衰老的作用。
4. 抗菌和抗炎作用:蚯蚓中的蚓素、多肽和酶等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炎作用,能够对抗细菌、病毒和炎症等引起的感染和炎症,具有一定的杀菌和消炎功效。
5. 消肿止痛和修复伤口:蚯蚓中的蚓素和蚓皮素等物质可以减轻组织肿胀,缓解疼痛,并促进伤口的愈合,对创伤、扭伤、烧伤等具有修复和治疗的作用。
二、蚯蚓在医学中的应用1. 中医药方剂:蚯蚓在中医药方剂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例如,“地龙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其中就含有蚯蚓,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风寒湿痹和气血瘀滞等疾病。
此外,还有一些药方剂中含有蚯蚓的蚯蚓药材,用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等。
2. 抗菌药物:蚯蚓中的抗菌活性物质可以提取制备抗菌药物和抗生素。
研究表明,蚯蚓中的一种多肽物质,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一些耐药菌株也具有杀菌作用。
这使得蚯蚓成为研究和开发新型抗生素的重要资源。
3. 生物医学工程:蚯蚓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也有重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