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44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5.30 KB
- 文档页数:2
完全支传导阻滞概念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指因希氏束或左侧束支传导障碍导致左室激动延迟,伴有或不伴有因激动延迟引发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和束支等组成的,它们协调心脏的搏动。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激动从窦房结开始,经过房室结,再由希氏束和束支传导到心室,从而引起心脏的收缩。
但是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情况下,心脏激动不能从房室结正常传导到心室。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否会进一步进展,发展成更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引发心力衰竭,目前尚无统一意见。
有研究认为左束支传导阻滞与非左束支传导阻滞人群生存率无差异,但也有研究认为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有28%
可因心室间和左室内收缩不协调导致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如果出现了心律失常症状,应及时就诊并接受医生的评估和治疗。
同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需要与其他类型的传导阻滞进行区分,如一度、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因为它们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式可能不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完全性左,右束枝阻滞各133和947例心电图分析
刘存秀;陈瑞林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
【年(卷),期】1995(24)3
【摘要】我院1972~1993年门诊及住院病人共作常规心电图检查174312例,其中男性106237人,女性68075人。
符合完全性左束枝阻滞(CLBBB)133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53例。
符合完全性右束枝阻滞(CRBBB)947例,其中男性694例,女性253例。
男女发病率的比较见表1。
【总页数】1页(P146)
【作者】刘存秀;陈瑞林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1
【相关文献】
1.心电图左束枝或右束枝传导阻滞异常应不应该担心? [J], 卢洋
2.完全性左束枝阻滞时左室肥厚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可靠性探讨 [J], 邓锡伟;李月珠
3.完全性左束枝阻滞的心肌梗塞心电图诊断 [J], 邓锡伟;朱明霞
4.采用直接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入院心电图存在左束支、右束支与无束支传导阻滞的预后比较:来自多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血管成形术试验 [J], Guerrero; M.; Harjai; K.; Stone; G.; W.; 王亭忠(译); 杜媛(校)
5.眼针治疗心律失常——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恢复正常一例 [J], 薛沈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左束支传导阻滞(束支阻滞)【病因】(一)发病原因左束支阻滞极少见于健康人,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男女之比约为2∶1。
发病年龄为3个月~83岁,平均年龄为(56.7±3.2)岁。
据国内报告三组137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的病因,冠心病占45.3%,高血压病占19.7%,心肌病占8.7%,心肌炎占3.6%,肺心病占5.2%,风心病占5.8%,先天性心脏病占0.7%,主动脉病变(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占1.5%,其他(如白塞病、急性肾功能衰竭、脑外伤、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炎等)占9.4%。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伴有心脏扩大者占72.5%,伴左心室扩大者占41.9%,左右心室均扩大者占2.6%,心房扩大者占8.1%:伴有心力衰竭者占51.6%,心脏扩大不伴有心力衰竭者占20.9%。
其他病因尚有Lev病、Lengere病、心脏创伤、心内直视手术以及高血钾和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胺碘酮、大剂量利多卡因等的毒性作用。
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左心室肥厚缺血、左心室扩张牵拉使左束支损伤或断裂可导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理意义相似,只是病变较轻,左束支受损较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束支阻滞远较并发其他分支阻滞为少。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束支阻滞的发生率仅为0.9%,较右束支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在前壁心肌梗死并发束支阻滞中,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也仅占9.5%。
左束支阻滞几乎全部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者(而大多在心肌梗死前已经存在),但发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较右束支阻滞少。
(二)发病机制左束支的主干很短,两组纤维从希氏束一经分出后即在左侧室间隔内膜下呈扇面形展开,到达左心室各部内膜下分为浦肯野纤维,所以左束支发生阻滞常提示受损范围较广。
这是由于左束支粗短、分支早,其主干前部及后部分别接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后降支的供血,受损机会较少,病变比较广泛时才能使其全部受损。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病因与心功能分析韩秀;赵春月;潘晓杰;林治湖【摘要】[目的]分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病因及心功能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5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电图已明确诊断),采用冠状动脉造影(judkins法)、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试验测量分析心脏功能.[结果]在所有病因中以冠心病最常见占45%, 高血压17 % ,扩张性心肌病15% ,风湿性心脏病5%,无器质性心脏病17%.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比较差,尤其以冠心病患者最多见,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正常.[结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健康人.常见病因为冠心病、其次是高血压,也可见于风心病、心肌病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有胸痛及心电图异常变化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相关心功能检查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2)003【总页数】3页(P327-328,331)【关键词】左束支传导阻滞;病因;心功能【作者】韩秀;赵春月;潘晓杰;林治湖【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11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一般认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患者绝大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
本文回顾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5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旨在分析其病因及心功能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左室肥厚的心电图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大心电图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54例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经超声心动图和X线心脏检查,证实合并左室肥厚者24例(观察组);无左室肥厚者24例(对照组);6例双侧心室肥厚未予以分组。
结果:两组RV5(V6)+SV1(V2)、QRS空间向量无明显差异(P>0.05),而QRS时间却有明显差别(P<0.01)。
结论: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诊断左心室肥大以QRS时间≥150ms为标准,较QRS电轴及电压指标敏感可靠。
关键词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QRS时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大,由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心室的初始除极向量发生了改变,造成QRS电压增高,也可使左心前导联的电压降低而掩盖了左心室肥大图形,因而诊断比较困难,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但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血管造影、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和尸检对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大提出了一些新的诊断参数。
本文对临床上肯定有左心室肥大及无左心室肥大的两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心电向量图的几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合并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问题。
资料和方法对象:选择自2002年2月~2005年12月間,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中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54例,其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38~75(57.2±12.1)岁。
54例患者均做了心电图、心电向量图。
所有病例均经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和X线心脏检查,证实合并左心室肥大者24例(观察组),无左心室肥大者24例(对照组);6例双侧心室肥厚未予以分组(均为心肌病患者)。
观察组24例中,其中冠心病8例,高血压及冠心病12例,心肌病2例,联合瓣膜病2例。
对照组24例中,冠心病22例,右位心2例。
方法:测量的项目,每个病例均测量RV5+SV1或RV6+SV2电压,以其最高值为左室电压计算,男≥4.0mV, 女≥3.5mV,左心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0.05秒,左心导联ST压低和T波倒置为左室肥厚诊断标准。
J Clin Electrocardiol ,2011,Oct.20.No .5·临床研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发生率及心电图特点何达菊【摘要】目的观察受检者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发生率及心电图特点。
方法记录和分析86621例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分别统计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 )及右束支阻滞(RBBB )的发生情况及心电图特点。
结果检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 )170例,占0.19%;检出RBBB3243例(男2252例,年龄4~98岁;女991例,年龄2~96岁),占3.74%;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 )1587例,占1.83%。
RBBB 是CLBBB 的19倍。
有1806例RBBB 合并其他心律失常,占55.7%。
结论RBBB 较常见,CLBBB 不多见。
CLBBB 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须慎重。
【关键词】12导联同步心电图;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中图分类号]R541.7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272(2011)05-360-02The incidence and ECG characters of complete left branch bundle block He daju.People ’s hospital of Tongliang county,Chongqing,40256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cidence and ECG characters of complete left branch bundle block.Methods Recorded the 12-lead synchronous ECG of 86621cases,analyzed ECG characters and the incidence of left branch bundle block and right branch bundle block.Results 170cases of CLBBB were detected (0.19%),3243cases (male 2252cases,age 4to 98;female 991cases,age 2to 96)of RBBB were detected (3.74%);1587cases of CRBBB were detected (1.83%).1806cases of RBBB with other arrhythmias (55.7%).Conclusions RBBB is more common than LBBB.CLBBB with AMI ECG diagnosis need carefulness.【Key words 】12-lead synchronous ECG;complete left branch bundle block;right branch bundle block临床上左束支阻滞(LBBB )较右束支阻滞(RBBB )少见。
23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184-0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 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是室内阻滞(即束支传导阻滞)的一种,某一束支传导阻滞时,心室的除极首先在正常束支分布的心肌进行,这个过程由于是通过浦肯野纤维进行,除极发生时,不仅同步而且快速,在这之后,通过心室肌比较缓慢的传导,最后使发生束支传导阻滞分布区域的心肌除极,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心肌炎、心肌病等,极少见于健康人,现将我院接近几年来收集的23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资料结合临床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统计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8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行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检出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86例(年龄30~82岁,男45例,女41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23例(年龄39~82岁,男12例,女11例)。
2、研究方法:心电图按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诊断左束支传导阻滞标准,人机对话确定。
二、结果1、 CLBBB的检出率:检出CLBBB23例(男12例,年龄42~82岁,占52.17%;女11例,年龄39~61岁,占47.82%)占左束支传导阻滞的26.74%;检出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63例(男41例,年龄30~62岁,占65.07%;女22例,年龄40~60岁,占34.92%)占左束支传导阻滞的73.25%。
2、 CLBBB传统的心电图标准:QRS波时限≥0.12s,QRS波在V5、V6、I、aVL导联呈R型,R波顶端粗钝或有切迹,除aVL导联外均无Q波;V1、V2?导联呈现rS型(r波极小,S波深宽)或QS型。
[1]V5、V6、I、aVL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V1或V2导联ST段上抬,T波直立。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733例临床分析金辰;陈在嘉;陈俊;高立建;袁晋青;徐波;李建军;乔树宾;杨跃进;陈纪林【摘要】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733例CLBBB住院患者资料,对比合并冠心病和不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回归分析找出CLBBB患者中与冠心病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733例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者分别占49.4%、44.1%和26.5%.合并心脏扩大或心功能不全者58%,合并其他心律失常者19.9%.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性别(P<0.01,B=1.991,95%CI:1.375~2.882)、年龄≥65岁(P<0.01,B=2.793,95%CI:1.948~4.005)、高血压(P=0.022,B=1.522,95%CI:1.062~1.640)、糖尿病(P<0.001,B=2.459,95%CI:1.540~3.926)、高血脂(P=0.803,B=1.057,95%CI:0.682~2.180)与冠心病发生正相关,而扩张型心肌病(P<0.001,B=0.072,95%CI:0.045~0.127)、心脏瓣膜病(p=0.027,B=0.253,95%CI:0.075~0.853)、房颤或房扑(P=0.024,B=0.564,95%CI:0.343~0.927)、其他传导阻滞(P<0.001,B=0.418,95%CI:0.263~O.665)与冠心病发生呈负相关.结论 CLBBB患者中年龄≥65岁、男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冠心病;而扩张型心肌病、房颤或房扑、合并其他类型传导阻滞、心脏扩大或心功能不全在未合并冠心病的CLBBB患者中更常见.【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年(卷),期】2010(009)001【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束支传导阻滞;冠心病【作者】金辰;陈在嘉;陈俊;高立建;袁晋青;徐波;李建军;乔树宾;杨跃进;陈纪林【作者单位】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天津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心内科;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6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往往由心电图检测发现,多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单独出现。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44例分析
冯小勤;张秀芝;张林秀;韩爱荣;马荣英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2(16)20
【摘要】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以老龄患者居多,占81%.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因:冠心病65例占首位(45%),其次为心肌病39例(占27%),高血压心脏病21例(占15%),心肌炎4例(占3%),原因不明者15例,占10%.无症状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8例,占13%.CLBBB合并左心室扩大59例,心肌梗死40例,心绞痛25例,进行性心力衰竭55例,严重心律失常10例,总病死率为10%.结论 CLBBB伴电轴左偏者病死率高,预后差;孤立型左束支传导阻滞和频率依赖型左束支传导阻滞预后较好.
【总页数】2页(P2601-2602)
【作者】冯小勤;张秀芝;张林秀;韩爱荣;马荣英
【作者单位】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吕梁,033000;吕梁市卫生监督所,山西,吕
梁,033000;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吕梁,033000;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吕梁,033000;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吕梁,0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室性早搏QRS波正常化1例分析
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掩盖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分析
3.急性心肌梗死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4例分析
4.老年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平均电轴左偏49例分析
5.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96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情况调查分析但晴;李腾京;郑小琴;石亚君【期刊名称】《中国医刊》【年(卷),期】2015(000)008【摘要】目的:了解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及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在不同性别与年龄的发生率情况。
方法分析620888例12导联静息心电图检测结果,统计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发生率情况。
结果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6771,P=0.4106),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5.261,P<0.05)。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与年龄存在相关性(Χ2=671.8555,P<0.05);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与年龄存在相关性(Χ2=299.9378, P<0.05)。
结论根据本研究推断女性发生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即左束支传导功能彻底丧失的概率比男性低,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女性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应仔细判别,是否为左束支功能完全丧失,为临床治疗提供坚实的基础。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rates of 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 CLBBB ) for different genders and ages. Method 620888 cases of routine electrocadiogram results was analyzed and the incidence rates of CLBBB and t-CLBBB for different genders and ages were statistically compared. Resul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Χ2=0. 6771,P=0. 4106),whilest 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different ages(Χ2=671. 8555,P<0. 05). As the incidence rates of t-CLBBB were concerne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Χ2=15.261,P<0. 05),whil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different ages(Χ2=299. 9378,P<0. 05).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t-CLBBB is with a lower rate in woman than man. It should be more careful of the woman with t-CLBBB in the daily work.【总页数】3页(P31-33)【作者】但晴;李腾京;郑小琴;石亚君【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相关文献】1.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超反应的研究进展 [J], 刘士超;简立国;李中健2.心电向量图在真性左束支阻滞鉴别中的应用 [J], 王向涛;潘二明;张洪燕;潘登;潘月3.B型预激综合征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例 [J], 葛雪峰4.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伴心肌梗死心电图酷似变异型心室预激1例 [J], 徐瑛;王春芝;罗昭林5.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效度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J], 仲涛;韩汶君;陈岩;付基伟;方燕飞;张培训;郭继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