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巧妙地计算学生成绩

巧妙地计算学生成绩

巧妙地计算学生成绩
巧妙地计算学生成绩

如何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学生成绩

如何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学生成绩 【摘要】使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学生成绩不但方便而且快捷,利用它能自动完成成绩各项统计工作如计算总分、排名次、统计各分数段学生人数和所占比例、最高分、最低分等,还能把分数转换成等级分。用Excel 电子表格统计学生成绩,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关键词】Excel;电子表格;统计;成绩;名次 统计学生成绩是教导主任和教师每学期都必须做的常规工作。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在成绩表上填写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然后用计算器按百分比计算每个学生的总评成绩,计算科目总分和平均分,有的还需要列出名次,不但量大,而且容易出错,反复验算是常事。如果用电脑完成,则方便快捷准确得多,而且无需“重算一遍”。Excel是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子表格软件,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现代办公软件之一,本文举例使用的版本是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1 如何制作成绩统计表 [1.1] 输入列标题 开机启动Windows后进入Excel电子表格窗口,在顶端行依次输入表

格的列标题:考号、姓名、语文、数学、英语、总分、平均分、名次等。 [1.2] 输入原始数据 考号、姓名、语文、数学、英语的内容属于原始数据,也要依次输入。考号的输入可采用“自动填充”方法。先在1、2单元格输入预先设计好的考号后,再选取1、2号单元格后鼠标移动至选定区域的右下角,当出现“+”后往下拖动,所有的考号会自动出现。(如图1) 图1 [1.3] 数据居中对齐 拖动鼠标选定制表区,单击“格式”,再单击“单元格”,再单击“对齐”,水平和垂直对齐均选“居中”,然后单击“确定”。 [1.4] 加表格框线 选取需加边框的单元格,单击菜单栏中的“格式”,选择“单元格”,在对话框中选择“边框线”标签,从边框线型栏内,选择较粗的线形加入到“外框”标志栏内,选择较细的线型分别加入到上、下、左、右栏内,按下“确定”。(如图2) 第二种方法是选择表格后,单击工具栏上“边框”按钮在弹出的选项中选择“所有框线”则可(如图2)。至此,除需计算部分外全部输入完成。

(四年级数学教案)“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应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应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笔寡?生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初步学会简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较大数目的四则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蓖ü?对计算器的使用,体验它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笔寡?生体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 1?泵扛鲅?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苯淌χ谱鞯?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这两年我们学校的变化特别大,校园的环境越来越美了。上学期学校粉刷了教学楼,这学期又为同学们购置了新桌椅。

问:你能算算每套桌椅多少钱吗? 生:每套桌椅:115元。75元40元 师:购置一套桌椅就要115元,你能快速地算出2套桌椅多少钱?10套呢? 出示各年级人数统计表(____年11月): 每套桌椅115元,每人一套全校共需多少钱? 师:那么学校这次为全校同学更换桌椅共花多少钱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帮助学校快速、准确地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多数学生用笔算,时间较长;个别学生用自带的计算器算。) 二、尝试研究 1?被惚ń峁?。 师:(问用计算器计算的同学)你怎么算得这么快?(生:我是用计算器算的。)噢,还有哪些同学是用计算器算的?你是怎么想到用计算器算的?(生:计算器算得快、准。)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师随学生演示把题写完整) 师:其他同学用什么方法算的?能给大家说说吗?(展示笔算过程) 师:同学们给我们介绍了笔算和用计算器算这两种方法,请你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哪种计算方法好?为什么?(学生初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

C语言计算并输出学生成绩

问题:有10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数据包括学号、姓名、3门课的成绩,从键盘输入10个学生数据,要求用结构体解决,打印出3门课总平均成绩,以及最高分的学生的数据(包括学号、姓名、3门课的成绩、平均分数)。 要求用input函数输入10个学生数据;用average函数求总平均分;用max 函数找出最高分的学生数据;总平均分和最高分学生的数据都在主函数中输出。程序代码: #include typedef struct _Student { char num[10]; char name[10]; float score[3]; }Student; void input(Student msg[],int n) { for(int i=0;isum) {

用纸量计算方法

用纸量计算 1.印张:全张纸的一半两面印刷后成为一个印张。 2.印张数=面数/开数 3.1000印张=500全张纸=1令 4.787mm×1092mm规格的60g胶印书刊纸,令重为? 面积:0.787×1.092=0.859404平方米 单张重:0.859404×60=51.56424g 1令重:500*51.56424=25.78212kg 5.不同纸张分别算;相同纸张合并算。 6.某书开本为32开,正文368面,前言2面,目录3面,附录9面,后记1面。印刷3000 册。正文须另页起排,其前的目录应该加空白面,按4面记。后记不必另页起排。该书的正文用纸令数为: 面数=2+4+9+1+368=384面 单册印张数=384÷32=12 总印张数3000×12=36000印张 令数为36000÷1000=36令 考虑加放数3%,为36*1.03%=37.08令 7.某书开本为16开,有前环衬和后环衬,用铜版纸制作。1页主书名页和1页附书名页, 用胶版印刷纸制作。该书准备印5000册。计算铜版纸用纸令数,胶版印刷纸用纸令数。 前后环衬共8面 单册印张数为8÷16=0.5印张 总印张数为0.5×5000=2500印张 令数为2.5令 主书名页和附书名页为4面,则令数为1.25令。 8.计算封面用纸量时,必须确定一张全开纸能印多少本书的封面。 9.某32开本图书的幅面净尺寸为宽130mm,高184mm,书脊宽10mm,勒口宽60mm 封面净尺寸宽为:130*2+60*2+10=390mm 高为:184mm 用880mm×1230mm纸开切,印刷叼口量是10mm,求封面的开数。 封面的毛尺寸宽为:390+6=396mm 高为:184+6=190mm 对开纸的短边尺寸为:1230/2-10=605mm 长边尺寸为:880mm 试算:880/396=2 605/190=3,2*3=6 880/190=4 605/396=1 4*1=4 故采用第一种方案。封面纸的开数为6*2=12开 10.某图书开本为787mm×1092mm,32开,书脊宽10mm,勒口宽60mm,采用850mm×1168mm 规格铜版纸印刷,共印100000册,加放数为3%,求封面用纸令数。 解:封面是12开。 单册用纸数:1/12全张,即1/6印张 总用纸数:100000*1/6=16666.67印张 加放后166666.67×1.03=17166.6印张 令数:17.17令

学生成绩计算和制作学生成绩图表

技能训练教案 训练课题:学生成绩计算和制作学生成绩图表 ●理论分析 在学校,经常会对学生进行学科上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来随时掌握他们最近一段时期的学习状况,是否有进步,或者学习遇到困难了,产生“滑坡”现象;还有就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科任老师可以从试卷上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内容学生不易掌握,从而更有效的向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馈平台。但是,如何才能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来为老师们服务呢,这节课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训练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excel中常用函数的作用; 2.了解excel中图表的作用; 3.了解excel中基本格式编排的技巧和方法。 ●技能目标: 1.掌握excel中常用函数的用法; 2.熟练掌握excel中图表的生成。 3. 熟练掌握excel中基本格式编排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目标: 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认

识到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练习法。 ●训练过程(以项目式或任务式为主) ●项目设计: 新建EXCEL; 建立涵盖学生中期成绩表格; 在EXCEL中录入学生成绩; 使用基本函数计算学生总成绩、平均成绩、最高分、最低分; 对表格进行基本排版; 针对学生成绩表,生成图表。 ●项目实施: 一、新建EXCEL 二、建立涵盖学生中期成绩表格

三、在EXCEL中录入学生成绩 四、使用基本函数计算学生总成绩、平均成绩、最高分、最低分

1. 使用SUM基本函数计算学生总成绩 1)单击要输入求和结果的单元格I3,如下图所示: 2)单击工具栏上“自动求和”,如下图所示:

学生成绩计算用到的几个excel公式(精.选)

成绩计算用到的几个excel公式 先介绍各种计算要求(以语文为例),优秀率:1、先定出语文优秀分数线,全年级语文成绩前20%名为优秀生,即以名次占全年级总人数20%的那名同学的语文成绩为优秀分数线。2、再计算各班在此分数线以上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如果按基本操作方法会很繁琐,工作量非常大)。经过一番折腾,设计一组合公式可快速完成此操作,在D20内输入 =SUMPRODUCT(($b$2:$b$18=1)*(d$2:d$18>=LARGE(d$2:d$18,COU NT($b$2:$b$18)*0.2)))/COUNTIF($b$2:$b$18,1)。公式诠释: LARGE(d$2:d$18,COUNT($b$2:$b$18)*0.2))是计算出全年级前20%中最低分数的那名同学的语文成绩,我们先叫它“优秀线”,以方便介绍后面的公式;sumproduct(($b$2:$b$18=1)*(d$2:d$18>=优秀线)是计算全年级

学生中是1班并且分数在“优秀线”之上的学生的个数; COUNTIF($b$2:$b$18,1)是计算全年级中有多少个1班的学生。两者相除,得出1班的优秀率。计算出语文优秀率后,其它各科把公式复制过去就行了,计算其他班时,把标为红色的数字改为相应的班就行了。优良率、学困率的计算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平均分的计算要求上级定的更绝!还以语文为例,要把各班语文成绩最低分去掉,然后再计算各班的语文平均分。往年时,是先从全年级中把各班分开再利用公式计算。今年为了合谐(和其他各率放在一起,一并计算出来),也想办法利用公式,让其自动完成分离各班并去最低分计算其平均分。在d23中输入公式(里面用到了数组,所以输入完成后按ctrl+shift+enter结束,不然会报错。): =(SUMIF($B$2:$B$18,1,F$2:F$18)-SMALL(IF($B$2:$B$18=1,F$2:F$18), 1))/(COUNTIF($B$2:$B$18,1)-1) 公式诠释:(SUMIF($B$2:$B$18,1,F$2:F$18)是求和公式,将全年级中1班的语文成绩作求和计算;SMALL(IF($B$2:$B$18=1,F$2:F$18),1)是算出1班语文成绩的最低分,其中IF($B$2:$B$18=1,F$2:F$18)是数组,即:将全年级中所有1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取出构成一个数组。 (COUNTIF($B$2:$B$18,1)-1)是将全年级中1班学生的个数减1。 以上公式中单元格的相对和绝对引用是为了便于公式的迁移,这样计算其他班和其他科目时就方便多了(计算其他科目直接拖拉复制即可,计算其它班时需要将标红的数字更改一下)。如果计算其他班嫌修改公式麻烦,可

《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教学设计

《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2、学会使用计算器,会进行的大数目的计算。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快速、准确、方便)。 4、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只是一种工具,不能过于依赖,仍要积极思 考。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利用急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具:计算器、课件 一、课前互动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一个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小方块; 用手一摁字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 问:你猜出来了吗? 生:计算器。 2、板书: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 二、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功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哪儿见过人们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你还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简单介绍) ON/C—开机键 OFF——关机键 C CE—清除数据键 0~9—数字键 +、-、×、÷、—运算符号键 =—等号键 ·—小数点键 (课件出示计算器各部分名称,教师说明。) 师:我们介绍的这些按键都是我们常用的基本键,有些键由于我们学的知识有限现在还不能用,可以将来再学习,不同的计算器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键,我们可以在需要时边用边学。 2、(多媒体出示):题目:用计算器算一算:39520÷48×56=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用计算器是怎样算的? 生答:先按39520(数字键)(再按运算符号)÷48 ×56= 同时师在多媒体屏幕上演示(注:反馈清除数据键的用法故意把56按成54)

三、体验计算器的优越性 1、(课件出示练习题1、2题,体验计算器计算的优点。) 7825-2138= 226×39= 2、师:使用计算器有那么多优势,下面我们就用计算器进行一次比赛。(出示) 分组赛一赛:同桌为一组!一人读数,另一人按键计算,看哪小组算得又快又准: 1952-764 829431÷9 75399+392241 同桌角色互换,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们算得又对又准: 146-89 2759×8 37291+84731-73826 四、体验计算器的局限性。 师:使用计算器有很多优势,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题目,(出示)考考你的观察力: 3×500= 2467+889+111= 问:仔细观察这两道题,你能很快计算出结果吗?用什么方法是计算又对又快? (生试做、订正。) 师:你又有什么发现?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

一、数学计算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计算学生总成绩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ubject { public: Subject(int s); void SetScore(int s); int GetScore(); static int GetTotalScore(); private: int itsScore; static int TotalScore; }; Subject::Subject(int s) { itsScore=s; TotalScore+=s; } void Subject::SetScore(int s) { itsScore=s;//给变量itsScore赋值为s TotalScore+=s; } int Subject::GetScore()//定义变量,并获取一个值 { return itsScore; } int Subject::GetTotalScore() { return TotalScore;//设置一个返回值 } int Subject::TotalScore=0; int main()//定义住方法 { int score1,score2,score3; cout<<"请输入某个学生数学、语文、英语三门功课的成绩:";//输出语句cin>>score1>>score2>>score3;//输入语句 Subject s1(score1),s2(score2),s3(score3); cout<<"这个学生的总成绩是:"<

计算器的认识及其计算

《计算器的认识及其计算》教学设计 执教:谌洪梅教学内容:教材100—10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能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能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并用计算器自主进行计算,交流过程和方法。 3、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计算器操作方法的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索和发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 难点: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好计算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跟爸爸妈妈到菜场去买过菜吗?菜场里买菜的人多吗?那你们看到那些卖菜的小贩是怎样算钱的吗?怎样不会算错呢?(使用计算器) 2、(出示图片):你们看出图中的场景是在哪里吗?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都用计算器? 你们还在什么地方也见过或用过计算器?

3、揭题:现在,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我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所以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来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学习使用计算器。 (板书课题) 二、认识计算器 1、请大家观察你带来的计算器,看看它的外观和构造。 2、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计算器的外观特点和构造? 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计算器。结合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器与生活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 三、初步使用计算器 1、计算器的功能是计算,那怎样用计算器来计算呢? 出示题目:38+27 你能用计算器来计算吗?试一试。 交流方法,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操作的?按键是怎样按的?并演示操作 出示第2题30×18 用计算器来计算,交流演示操作的方法。 3、下面请大家在纸上验算一下,看看用计算器算的正确吗?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怎么样? 四、教学“试一试”

计算器的认识和计算

课题: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乔小静 学习内容: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计算(课本23、24、25、26页的例题1) 学习目标: 1、借助手中的计算器并通过看书,学生知道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初步学会简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较大数目的四则能 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在合作交流中学生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简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学习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独立思考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评价设计: 1、通过提问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检测目标1。 2、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2。 评价样题:用计算器计算: 128+284 532-178 45×77 371÷7 36+228-179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这两年我们学校的变化特别大,校园的环境越来越美了。上学期学校粉刷了教学楼,这学期又为同学们购置了新桌椅。你能算算每套桌椅多少钱吗? (学生回答) 再次提问:购置一套桌椅就要115元,你能快速地算出2套桌椅多少钱?10套呢? 出示各年级人数统计表(2003年11月):每套桌椅115元,每人一套全校共需多少钱? (多数学生用笔算,时间较长;个别学生用自带的计算器算。)

二、尝试研究 生汇报结果。 同学们演示笔算和用计算器算这两种方法,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哪种计算方法好?为什么?(学生初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 小结:同学们已经发现在计算较大数目时用计算器算好,使用计算器的好处是快捷、准确。(板书) “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应用”。 2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计算器) 学生介绍按键名称,同时介绍它的功能。 师补充:(其他键由教师介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按键都是我们常用的基本键,有些键由于我们学的知识有限现在还不能用,可以将来再学习,不同的计算器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键,我们可以在需要时边用边学。 出示:2836+1397=40000-19036= 637×842=18576÷48×56= 要求:两人一组,用计算器计算。算完后说一说:怎样用计算器算一道题? 反馈:你是怎样检查的?637×842=(用结果除以842看是否得637)(总结方法,师板书) 三、实践应用 1、长颈鹿妈妈身高502厘米,长颈鹿宝宝身高198厘米。身高相差多少米? 2、每架玩具飞机5元,四(一)班15人购买这种飞机。共花多少元? 3、特价牛奶29元1箱,买15箱大约带多少钱? 4、宇宙飞船在约21小时的飞行中共绕地球14圈,进行600000千米旅行。飞船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结果保留整数) 小组合作任选两道题研究。思考:当你遇到这种问题时,你打算怎样解决? 师生总结:(根据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计算的方法) 四、练习巩固,检测成效 1、课本练习三第4题。(分组活动:从题中选一组数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4.1认识计算器_苏教版()

认识计算器练习题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1.填空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

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我国最早使用并且至今仍然使用的计算工具是()。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

三年级数学《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应用》

三年级数学《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应用》 1?使学生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初步学会简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较大数目的四则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对计算器的使用,体验它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 1?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教师制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这两年我们学校的变化特别大,校园的环境越来越美了。上学期学校粉刷了教学楼,这学期又为同学们购置了新桌椅。 问:你能算算每套桌椅多少钱吗? 生:每套桌椅:115元。 75元40元 师:购置一套桌椅就要115元,你能快速地算出2套桌椅多少钱?10套呢? 出示各年级人数统计表(20xx年11月): 每套桌椅115元,每人一套全校共需多少钱? 师:那么学校这次为全校同学更换桌椅共花多少钱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帮助学校快速、准确地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多数学生用笔算,时间较长;个别学生用自带的计算器算。) 二、尝试研究 1?汇报结果。 师:(问用计算器计算的同学)你怎么算得这么快?(生:我是用计算器算的。)噢,还有哪些同学是用计算器算的?你是怎么想到用计算器算的?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师随学生演示把题写完整)师:其他同学用什么方法算的?能给大家说说吗?(展示笔算过程)师:同学们给我们介绍了笔算和用计算器算这两种方法,请你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哪种计算方法好?为什么?(学生初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 小结:同学们已经发现在计算较大数目时用计算器算好,使用计算器的好处是快捷、准确。(板书)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应用。 2?探究新知。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人们用计算器?(展示)对计算器你还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简单介绍)师:(课件出示计算器)你能看着这个计算器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按键名称,同时介绍它的功能。) 师:(其他键由教师介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按键都是我们常用的基本键,有些键由于我们学的知识有限现在还不能用,可以将来再学习,不同的计算器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键,我们可以在需要时边用边学。 师:刚才同学用计算器解决了问题,其他同学想不想也用计算器算几道题? 出示:2836+1397=40000-19036=

计算学生成绩的公式

启动EXCEL软件,并录入学生的考试成绩。 一、计算学科总分 如图所示。然后在E3单元格处输入公式"=sum(C3:D3)",然后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便得到了每人的总分。 二、计算学科平均分 返回 如图2所示。在F3单元格处输入公式"=average(C3:D3)",同样可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便得到了每人的平均分。

注意:平均分只需保留一位小数,多了没用。所以选中该列,用鼠标右键单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设置单元格格式(F)…",如图3所示,在数字标签中选中"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1位。

返回 三、按总分给学生排出名次 在I3单元格处输入公式"RANK(E3,E$3:E$140,0)",然后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即可得到每人在班中的名次。 说明:此处排名次用到了RANK函数,它的语法为: RANK(number,ref,order) 其中number为需要找到排位的数字。 Ref为包含一组数字的数组或引用。Ref 中的非数值型参数将被忽略。 Order为一数字,指明排位的方式。 如果 order 为 0 或省略,Microsoft Excel 将 ref 当作按降序排列的数据清单进行排位。如果 order 不为零,Microsoft Excel 将 ref 当作按升序排列的数据清单进行排位。 最后,单击I列,然后在“工具”菜单中选“排序”->“升序”,即可按照名次顺序显示各学生成绩。

小技巧:如果我们还希望把不及格的学科突出显示,最好用红色显示。于是拖拉选择要显示的成绩范围,然后执行"格式"菜单下"条件格式"命令,弹出"条件格式对话框"。我们把条 件设为小于60分的用红色显示,点击"格式"按钮,把颜色设为红色。再按"确定"按钮即可。 返回 四、统计各科的分数段、及格率、优秀率 公式: =COUNTIF(起始单元格:终止单元格,"起始条件")-COUNTIF(起始单元格:终止单元格,"终止条件") ①60分~69分人数:在C141单元格处输入公式"=COUNTIF(C3:C141,">=60")-COUNTIF(C3:C141,">=70")",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 ②60分以下人数:在C14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COUNTIF(C3:C141,"<60")",拖动填充柄向右

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练习题混合运算后A纸可直接打印

1) 47+53= 25) 6×5 = 49) 24-6×5 = 73) 76+24= 97) 71-8×6 = 2) 52+39= 26) 7×5 = 50) 87-7×5 = 74) 34+62= 98) 66-6×7 = 3) 60-46= 27) 1×8 = 51) 45-1×8 = 75) 67-38= 99) 44-1×4 = 4) 15+19= 28) 2×9 = 52) 34-2×9 = 76) 55-16= 100) 61-8×6 = 5) 74+18= 29) 2×5 = 53) 15-2×5 = 77) 35+19= 101) 36-3×3 = 6) 53+46= 30) 8×5 = 54) 32+8×5 = 78) 36+38= 102) 63-6×5 = 7) 76-43= 31) 9×5 = 55) 42+9×5 = 79) 26+48= 103) 81-4×6 = 8) 87-56= 32) 8×7 = 56) 32-8×1 = 80) 76+16= 104) 51-7×3 = 9) 27+53= 33) 7×5 = 57) 73-7×5 = 81) 75-46= 105) 92-9×7 = 10) 56-26= 34) 7×2 = 58) 22-7×2 = 82) 59+23= 106) 98-2×6 = 11) 52+17= 35) 3×4 = 59) 41-3×4 = 83) 58+14= 107) 54-2×2 = 12) 38+56= 36) 2×4 = 60) 63-2×4 = 84) 24+37= 108) 23-7×1 = 13) 57+15= 37) 6×9 = 61) 42+6×9 = 85) 45+36= 109) 17-5×3 = 14) 49+16= 38) 3×1 = 62) 76-3×1 = 86) 55+26= 110) 63-9×6 = 15) 25+56= 39) 4×3 = 63) 92-4×3 = 87) 73-29= 111) 34-9×3 = 16) 29+66= 40) 6×5 = 64) 6+6×5 = 88) 64-16= 112) 54-5×6 = 17) 36+56= 41) 7×6 = 65) 77-7×6 = 89) 56+26= 113) 48-8×2 = 18) 63-59= 42) 6×9 = 66) 67-6×9 = 90) 36+45= 114) 2-5×1 = 19) 85-36= 43) 6×5 = 67) 20-6×5 = 91) 32+49= 115) 44-7×5 = 20) 64-25= 44) 4×4 = 68) 5+4×4 = 92) 98-53= 116) 89-6×8 = 21) 29+39= 45) 9×7 = 69) 82-9×1 = 93) 31+38= 117) 41-3×3 = 22) 33+53= 46) 9×1 = 70) 18-9×1 = 94) 51+29= 118) 6×8-27 = 23) 46+3= 47) 9×3 = 71) 69-1×3 = 95) 16+38= 119) 9×8-63 = 24) 69+19= 48) 6×3 = 72) 83-9×3 = 96) 80+7= 120) 9×6-33 =

计算器的认识

计算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逐步探究,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能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能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 2、在操作、交流、反馈等活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并用计算器自主进行计算,交流过程和方法。 3、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比赛情景,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计算器操作方法的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索和发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 难点: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好计算器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思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通过对话情境导入新课,明确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用计算器计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跟爸爸妈妈到菜场去买过菜吗?菜场里买菜的人多吗?那你们看到那些卖菜的小贩是怎样算钱的吗?怎样不会算错呢?(使用计算器) 2、(出示图片):你们看出图中的场景是在哪里吗?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都用计算器? 你们还在什么地方也见过或用过计算器? 3、揭题:现在,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我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 认真听讲并回答相关问题 观察并思考所涉及的问题 相互交流 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探索新知: 巩固发展: 小结与作业: 了解计算器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懂得如何开机和关机。知道计算器上功能键的作用。 通过自我尝试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能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精神。 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并用计算器自主进行计算,交流过程和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计算器操作方法的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索和发现意识,

java之学生成绩标准分计算

/* * $Id$ * All Rights Reserved * Feiwenjie */ package com.util;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 * 学业评价考试成绩整合有关Utils * @author Feiwenjie * */ public class XypjAssertUtils { /** * 计算平均分 * @param rawScores * @return */ public static double calculateScoreMean(List rawScores) { double scoreAll = 0.0; for (Double score : rawScores) { scoreAll += score; } return scoreAll/rawScores.size(); } /** * 计算标准差 * @param rawScores * @param avgScore * @return */ public double calculateSTD(List rawScores,

double avgScore) { double allSquare = 0.0; for (Double rawScore : rawScores) { allSquare += (rawScore - avgScore)*(rawScore - avgScore); } // (xi - x(平均分)的平方的和计算完毕 double denominator = (rawScores.size() - 1); //取样本模式,除数取(n-1) return Math.sqrt(allSquare/denominator); } /** * 为给定的分数列表计算对应的标准分, 返回对应的标准分. * @param rawScores 原始分列表 * @return标准分 */ public double calculateStandardScore(double score,double standardDeviation,double avgScore) { double standardScore = (score - avgScore)/standardDeviation; return 500+100*standardScore; }

计算器的认识及其计算

《计算器的认识及其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100—10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能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能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并用计算器自主进行计算,交流过程和方法。 3、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计算器操作方法的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索和发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 难点: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好计算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跟爸爸妈妈到菜场去买过菜吗?菜场里买菜的人多吗?那你们看到那些卖菜的小贩是怎样算钱的吗?怎样不会算错呢?(使用计算器) 2、(出示图片):你们看出图中的场景是在哪里吗?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都用计算器? 你们还在什么地方也见过或用过计算器? 3、揭题:现在,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

给我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所以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来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学习使用计算器。 (板书课题) 二、认识计算器 1、请大家观察你带来的计算器,看看它的外观和构造。 2、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计算器的外观特点和构造? 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计算器。结合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器与生活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 三、初步使用计算器 1、计算器的功能是计算,那怎样用计算器来计算呢? 出示题目:38+27 你能用计算器来计算吗?试一试。 交流方法,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操作的?按键是怎样按的?并演示操作 出示第2题30×18 用计算器来计算,交流演示操作的方法。 3、下面请大家在纸上验算一下,看看用计算器算的正确吗?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怎么样? 四、教学“试一试” 1、对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体会,下面请

数学课程作业纸模板

数学作业纸 科目: 班级:姓名:编号:第页 ▼

赠送以下资料 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 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 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0%,它的能量来源靠葡萄糖氧化过程产生。 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 我们中考、高考每一科考试时间都在2小时或2小时以上且用脑强度大,这样可引起低血糖并造成大脑疲劳,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对考试成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议考生,在用脑60分钟时,开始补饮25%浓度的葡萄糖水100毫升左右,为一个高效果的考试加油。 二、考场记忆“短路”怎么办呢?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比再做题突击更为有效。

1.草稿纸也要逐题顺序写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不要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东写一些,西写一些。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最好在草稿纸题号前注上符号,以确定检查侧重点。为了便于做完试卷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 2.答题要按先易后难顺序不要考虑考试难度与结果,可以先用5分钟熟悉试卷,合理安排考试进度,先易后难,先熟后生,排除干扰。考试中很可能遇到一些没有见过或复习过的难题,不要蒙了。一般中考试卷的题型难度分布基本上是从易到难排列的,或者交替排列。 3.遇到容易试题不能浮躁遇到容易题,审题要细致。圈点关键字词,边审题边画草图,明确解题思路。有些考生一旦遇到容易的题目,便觉得心应手、兴奋异常,往往情绪激动,甚至得意忘形。要避免急于求成、粗枝大叶,防止受熟题答案与解题过程的定式思维影响,避免漏题,错题,丢掉不该丢的分。 4. 答题不要犹豫不决选择题做出选择时要慎重,要关注题干中的否定用词,对比筛选四个选项的差异和联系,特别注意保留计算型选择题的解答过程。当试题出现几种疑惑不决的答案时,考生一定要有主见,有自信心,即使不能确定答案,也不能长时间犹豫,浪费时间,最终也应把认为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写到试卷上,不要在答案处留白或开天窗。 5.试卷检查要细心有序应答要准确。一般答题时,语言表达要尽量简明扼要,填涂答题纸绝不能错位。答完试题,如果时间允许,一般都要进行试卷答题的复查。复查要谨慎,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反向推理论证,联系生活实际,评估结果的合理性,选择特殊取值,多次归纳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