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学名著简述题整理之复活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福建省高三语文复活复习资料汇总福建省高三语文复活复习资料汇总〔一〕《复活》故事梗概在一个美好的春日早晨,卡秋莎·玛丝洛娃被带到法庭审讯。
她是一个农妇的女儿。
母亲在女地主索菲亚姊妹的牛奶场上工作,父亲是流浪的吉卜赛人。
玛丝洛娃3岁时母亲死了。
女地主看她长得清秀,便把她收养下来。
因此,她过着一半**,一半婢女的生活。
她做女红、收拾房间,用白灰擦亮神像,烤肉、磨粉、煮咖啡,洗些不费力的东西;有时读书给女主人听.16岁时,爱上女地主的侄儿、年青的贵族聂赫留朵夫〔涅赫柳多夫〕。
那时,他是个大学生,到姑母家来度暑假.两年后,聂赫留朵夫去服兵役,因顺路经过姑母家,在姑母家住了四天。
在一个复活节的晚上,他诱奸了玛丝洛娃。
临别,他塞给玛丝洛娃一百卢布,便到部队去了。
此后,聂赫留朵夫连封信也没捎给过她。
她已怀孕了。
一次,玛丝洛娃打听到聂赫留朵夫要经过庄园附近的车站。
原先姑姑们邀请他下车来看望她们,而他却回电说,他不能来了,他要在指定的日期到达彼得堡。
玛丝洛娃很伤心,但她决定亲自赶到车站去见他。
那是个阴雨、凉风的秋夜.由于天色漆黑,她看不清田野上的小路,迷失了方向。
待她赶到车站时,火车就要开动了。
她看到聂赫留朵夫坐在头等车厢里.可是来不及和他说一句话儿,火车已开动了.玛丝洛娃沿着月台追去,头巾也掉了,还摔了一大跤。
卡秋莎本想钻到下一列车的车轮下自杀。
就在这当儿,如同通常在激动以后乍一平静下来那样,她肚子里的孩子,他的孩子,突然颤动了一下。
忽然间,那在一分钟前还那么折磨她、使她觉得几乎无法活下去的重重苦恼,她对聂赫留朵夫的满腔愤恨,向他报复的念头,--这一切顿时都烟消云散了。
她平静下来,理了理衣服,扎好头巾,匆匆走回家去.她浑身湿透,溅满泥浆,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
从那天起,她心灵上发生了一场大变化,结果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自从那个可怕的夜晚起,她不再相信善良和上帝了。
当聂赫留朵夫的姑姑知道玛丝洛娃怀孕后,便把她从家里赶了出去.玛丝洛娃被女主人赶出门之后,在一个警察局长家做了使女,局长一味地调戏她。
复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 《复活》的作者是谁?A. 列夫·托尔斯泰B. 陀思妥耶夫斯基C. 契诃夫D. 果戈里答案:A2. 《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在什么场合下重逢?A. 法庭B. 舞会C. 宴会D. 教堂答案:A3. 聂赫留朵夫在《复活》中的身份是什么?A. 法官B. 律师C. 贵族D. 农民答案:C4. 《复活》中,玛丝洛娃最终的命运是怎样的?A. 被处死B. 被流放C. 获得自由D. 继续受苦答案:B5. 《复活》的创作背景是在哪一年?A. 1870年B. 1880年C. 1890年D. 1900年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通过主人公________和________的故事,揭示了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答案: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2. 在《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见到玛丝洛娃时,他的内心充满了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愧疚同情3. 玛丝洛娃在《复活》中被指控的罪名是________。
答案:谋杀4. 聂赫留朵夫在《复活》中为了玛丝洛娃的案件,进行了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调查辩护5. 《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最终决定放弃自己的贵族身份,与________一同生活。
答案:玛丝洛娃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案:聂赫留朵夫最初是一个自私的贵族,后来在法庭上见到玛丝洛娃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和行为,逐渐产生了愧疚和同情。
他决定帮助玛丝洛娃,为她辩护,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与她一同生活。
2. 描述《复活》中玛丝洛娃的形象。
答案:玛丝洛娃是一个美丽但命运多舛的女性。
她曾是聂赫留朵夫的情人,后来沦为妓女,并被诬陷谋杀。
尽管遭受了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她依然保持着坚强和尊严。
3. 为什么说《复活》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答案:《复活》通过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故事,揭示了俄国社会的不公和腐败,批判了贵族阶层的自私和冷漠。
小说专题训练----名著《复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复活(节选)①(俄)列夫·托尔斯泰监狱门前站着岗哨,门口点着风灯,尽管蒙着一层洁白的雪幕,使大门、屋顶和墙壁都显出一片雪白,尽管监狱正面一排排窗子灯火通明,它给聂赫留朵夫的印象却比早晨更加阴森。
威风凛凛的典狱长走到大门口,凑近门灯,看了看聂赫留朵夫和英国人的通行证,困惑不解地耸耸强壮的肩膀,但还是执行命令,邀请这两位来访者跟他进去。
他先领他们走进院子,然后走进右边的门,沿着楼梯走上办公室。
他请他们坐下,问他们有什么事要他效劳。
他听说聂赫留朵夫要跟玛丝洛娃见面,就派看守去把她找来,自己则准备回答英国人通过聂赫留朵夫的翻译向他提出的问题。
“这座监狱照规定可以容纳多少人?”英国人问,“现在监禁着多少人?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儿童?有多少苦役犯,多少流放犯,多少自愿跟着来的?有多少害病的?”聂赫留朵夫随口翻译英国人和狱长所说的话,没有深究那些话的含义。
他想到马上就要跟玛丝洛娃见面,完全出乎他的意外地心慌起来。
他给英国人翻译到一半,听见脚步声越来越近,办公室的门开了,像以往历次探监那样,先是一个看守走进来,接着是身穿囚服、头包头巾的玛丝洛娃。
他一见玛丝洛娃,立刻感到心情沉重。
“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和儿女,我要过人的生活。
”正当她垂着眼睛,迈着快步走进房来时,这样的念头掠过他的脑海。
他站起来,迎着她走出几步,他觉得她的脸色严肃而痛苦,就像上次她责备他时那样。
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手指头拘挛着揉搓她衣服的边缘,时而看他一下,时而低下眼睛。
“您知道减刑的事成功了吧?”聂赫留朵夫说。
“是的,看守已经告诉我了。
”“那么,只要公文一到,您就可以出去,在您愿意住的地方住下来。
我们要考虑一下……”她赶紧打断他的话说:“我有什么可考虑的?西蒙松到哪儿去,我就跟着他到哪儿去。
”尽管她非常激动,她却抬起眼睛来瞧着聂赫留朵夫,把这几句话讲得又快又清楚,倒好像事先准备好了似的。
高三语文文学名著阅读练习(《复活》)高三语文文学名著练习(《复活》)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被告中,红棕色头发,脸上有雀斑的男人,是西蒙?卡尔津金;头上包着一块囚犯用的三角头巾,脸色灰白,眼睛发红的女人是玛丝洛娃。
B.根据陪审员的决定得出的结论是:玛丝洛娃没有盗窃、没有抢劫,却无缘无故毒死了一个人。
庭长认为这结论很荒唐,但法官一定要判玛丝洛娃有罪,庭长怕耽误约会,便匆忙结案。
C.玛丝洛娃被判刑后,涅赫柳多夫认为法庭作出的判决是不公正的。
他返回法院,在走廊上遇到了律师法纳林,他对法纳林说他希望撤销原判,把案子告到最高法院去(法纳林纠正他,应告到枢密院)。
D.涅赫柳多夫相信玛丝洛娃在盗窃钱财和毒死人命两方面都没有罪,但是他回想起勾引玛丝洛娃的经过并不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从未受到良心的谴责。
E.在法庭上见到玛丝洛娃之前,涅赫柳多夫正和贵族柯察金一家打得火热。
人们议论说他要娶柯察金的小姐米西。
同时,他正和一个首席贵族的妻子私通。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玛丝洛娃在涅赫柳多夫第三次到监狱来探望她的时候,已经戒了酒,还答应在医院里做杂务工,但拒绝接受他的求婚。
B.玛丝洛娃当妓女的一个原因,是她想用这种方式来报复诱奸了她的年轻公爵、店员和一切欺侮过她的男人。
C.涅赫柳多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了烟酒钱。
D.农民得到了土地,付的租金比附近一带要低,涅赫柳多夫自己从土地上所得的收入几乎减少了一半。
他的愿望和计划实现了,农民们也得到了满足。
E.涅赫柳多夫一方面把自己的土地以极低的价格租给农民,然后又把租金散发给农民。
之后,他来到彼得堡全力为玛丝洛娃上诉,受到了亲友的赞扬和支持。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玛丝洛娃上诉被驳回,是因为枢密院官斯科沃罗德尼科夫认为涅赫柳多夫出于道德要求决定同玛丝洛娃结婚的想法,实在可恶之至。
复活(节选)阴森森的监狱,门前站着岗哨,门口点着风灯,尽管蒙着一层洁白的雪幕,使大门、屋顶和墙壁都显出一片雪白,尽管监狱正面一排排窗子灯火通明,它给聂赫留朵夫的印象却比早晨更加阴森。
“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孩子,我要过人的生活。
”当卡秋莎没有抬起眼睛,快步走进房间里时,聂赫留朵夫头脑里掠过这样的念头。
他站起来,迎着她走了几步。
他觉得她的脸色严肃而痛苦,就像上次她责备他时那样。
她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她的手指痉挛地卷着衣服的边。
她一会儿对他望望,一会儿垂下眼睛。
“减刑批准了,您知道吗?”聂赫留朵夫说。
“知道了,看守告诉我了。
”“这样,只要等公文一到,您高兴住哪里去就可以住哪里去了。
让我们来考虑一下……”她赶紧打断他的话:“我有什么可考虑的?西蒙松到哪里,我就跟他到哪里。
”她尽管十分激动,却抬起眼睛来瞧着聂赫留朵夫,这两句话说得又快又清楚,仿佛事先准备好似的。
“哦,是这样!”聂赫留朵夫说。
“嗯,德米特里•伊凡内奇,倘若他要跟我一块儿生活,”她发觉说溜了嘴,连忙住口,然后纠正自己的话说,“倘若他要我待在他身边,我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指望呢?我应该认为这是我的福气。
我还图个什么呢?……”“也许她真的爱上西蒙松,根本不要我为她做什么牺牲;也许她仍旧爱我,拒绝我是为了我好,不惜破釜沉舟,把自己的命运同西蒙松结合在一起。
二者必居其一。
”聂赫留朵夫想,不禁感到害臊。
他觉得自己脸红了。
“要是您爱他……”他说。
“什么爱不爱的!那一套我早已丢掉了。
不过,西蒙松这人确实和别人不同。
”“是啊,那当然,”聂赫留朵夫又说。
“他是个非常出色的人,我想……”她又打断他的话,仿佛生怕他说出什么不得体的话,或者生怕她来不及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嗯,德米特里•伊凡内奇,要是我做的不合您的心意,那您就原谅我吧,”她用她那斜睨的目光神秘地瞧着他的眼睛,说,“嗯,看来只好这样办了。
您自己也得生活呀。
”她说的正好是他刚才所想的,但此刻他已不这样想,他的思想和感情已完全变了。
高中课内文学名著梳理《复活》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学常识1.作品出处《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
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
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
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
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
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
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
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
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2.创作背景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
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
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
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
作者参加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托尔斯泰在相继完成了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后,进入晚年的他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他的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达到了“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现实主义”。
这无疑是他艺术探索的结果,同时更是他精神探索的结果。
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是他晚期创作巨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源泉。
外国文学名著简介:复活《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杰作,是世界文学的不朽名著之一。
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惑后遭到遗弃。
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落风尘达八年之久。
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
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
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
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
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
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
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所有伟大人物中最为复杂的一个。
——高尔基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那亚·波利亚纳。
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父亲是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古拉·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曾就读于喀山大学东方语文学系,准备当外交官。
次年又转入法律学系。
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60年代至70年代创作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使他赢得了崇高的世界声誉。
80年代末创作的《复活》是作者一生创作和思想探索的总结。
聂赫留朵夫在大学时期是一个纯洁、热忱、朝气蓬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
高考名著之《复活·列夫托尔斯泰》情节简述题1、请简述玛丝洛娃的身世经历。
(第2节)玛丝洛娃是一个未婚女农奴的私生女,三岁时母亲过世,被两个老小姐收养,在两个老小姐的影响下,成了半个侍女,半个养女。
十六岁时,爱上了前来度假的两个老小姐的侄子聂赫留朵夫,十八岁时,被即将奔赴战场的聂赫留朵夫诱奸怀孕,结果被赶出家门,最终沦为妓女。
2、请简述玛丝洛娃所生孩子的遭遇。
(第2节)由于给玛丝洛娃接生的接生婆之前曾给村里的一个有病的女人接生过,把产褥热传染给了卡秋莎,她的小男孩只好送到育婴堂去,据送去的老太婆说,一送到育婴堂,小孩子就死掉了。
3、请简述玛丝洛娃沦为妓女的经过。
(第2节)(简述玛丝洛娃被赶出之后的遭遇)玛丝洛娃被诱奸怀孕后,被赶出了家门。
她到警察局长家做使女被调戏;生了个孩子死了;到林务官家找活儿,又被纠缠,总之做使女,却屡屡被调戏和侮辱。
于是,只好去投靠城里开洗衣坊的姨母,但吃不了当洗衣女工的苦。
无奈之下,她做了一个老作家的情人,这期间又爱上了一个店员,结果被抛弃了。
最终走投无路沦为妓女。
4、请简述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年轻时的情感经历。
青年贵族聂赫留朵夫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夏天到姑姑家度假,在一次捉人游戏中和收养在姑妈家的玛丝洛娃之间产生了爱情。
三年后,聂赫留朵夫去服兵役,因顺路经过姑母家暂住了四天,临行前的最后一个晚上诱奸了玛丝洛娃,并一去不回。
玛丝洛娃因此怀孕,最后沦为妓女。
5、简述参加审判玛丝洛娃的法庭人员众生相。
答:法庭审判玛丝洛娃。
法庭的庭长早就到法院了,他要在六点前去会他的情妇,急切希望暗自快点审完。
一个法官跟妻子吵架,在整个审判过程一直担心回家后老婆不给饭吃。
另一个法官是只关心自己虚弱的身体,此时正担心着自己的胃炎。
书记官故意提出要先审玛丝洛娃一案,因为他知道那个副检察官,他喝了一整晚的酒,在妓院寻欢作乐,案子的卷宗还没有看。
6、请简述法庭要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时,副检察察官卜列维和庭长各有什么心事?(第六节)副检察官因给同事饯行,喝酒打牌玩女人,刚通宵了一个晚上,他功名心很重,认为自己经手的案件都得判罪。
《复活》1简述《复活》的故事梗概聂赫留朵夫诱奸了农奴少女玛丝洛娃,又将她遗弃,使之后来成为妓女并被人诬告谋财害命而判流放。
成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因良心受谴责而决定帮助她。
他非常愧恨自己过去对她的抛弃,觉得如果必要的话,情愿跟她结婚。
但为了不连累他而拒绝了他。
他同玛丝洛娃一道前往西伯利亚流放。
他设法把玛丝洛娃调到了政治犯的队伍里,在这里,玛丝洛娃感到自己受到了公正的待遇,性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个名为西蒙松的政治犯爱上了玛丝洛娃。
在爱的感召下,玛丝洛娃复活了原来纯洁、明朗的天性。
聂赫留朵夫虽然有些失望,但也为玛丝洛娃找到自己的幸福而感到高兴。
聂赫留朵夫最后也抛弃了贵族生活,从而使二人的灵魂得以“复活”。
2简述玛丝洛娃的出身卡邱霞•玛丝洛娃是一个农妇的女儿。
母亲在女地主索菲亚姊妹的牛奶场上工作。
父亲是流浪的吉卜赛人。
玛丝洛娃三岁时母亲死了。
女地主看她长得清秀,便把她收养下来。
因此,她过着一半小姐,一半婢女的生活。
3使涅赫柳多夫有犯罪感的事是什么?有一年,年轻的涅赫柳多夫去姑妈家度假,在复活节之夜,“诱奸”,了姑妈的女佣卡秋莎。
离开庄园时,涅赫柳多夫给卡秋莎留了100卢布。
而卡秋莎怀孕后,他姑妈为了名声,将卡秋莎赶出了庄园4请概述《复活》中,玛丝洛娃在风雨之夜到火车站见涅赫留朵夫的情节。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秋夜(复活节之夜),玛丝洛娃打听到涅赫留朵夫要经过庄园附近的车站。
由于天气漆黑,她迷失了方向,赶到车站时,火车就要开动了。
她看到涅赫留朵夫坐在头等车厢里,可是涅赫留朵夫没有看到她。
这时火车开动了,玛丝洛娃边敲着窗子,边跟着火车跑,头巾吹掉了,她还是跑,火车无情地远去了,她倒在了地上,抱头痛哭。
她真想纵身跳到车轮下,了此一生。
胎儿的蠕动,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
使她平静下来走回家去。
5简述玛丝洛娃受牵连的人命案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
茶房卡尔金庚和当过使女的勃契诃娃,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
高三文学名著简述题整理之《复活》1. 简述《复活》的故事梗概。
答:聂赫留朵夫诱奸了农奴少女玛丝洛娃,又将她遗弃,使之后来成为妓女并被人诬告谋财害命而判流放。
成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因良心受谴责而帮她,并准备与她结婚来赎前罪。
玛丝洛娃虽受感动,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而与另一犯人结婚,而聂赫留朵夫最后也抛弃了贵族生活,从而使二人的灵魂得以“复活”。
2、简述《复活》中玛丝洛娃的故事。
农妇的女儿玛丝洛娃收养在聂赫留朵夫的姑妈家,十八岁时,她被聂赫留朵夫诱奸并怀孕,最终被赶出沦落到妓院。
八年后,她因受一起人命案的牵连受审判,被陪审员聂赫留朵夫认出,她在聂的奔走下被改为流放。
面对聂的求婚,她拒绝了。
在流放途中,她被政治犯西蒙松感动并决定与他结合。
(133字)3、简述聂赫留朵夫的经历青年贵族聂赫留朵夫到姑妈家渡假,爱上并诱奸了玛丝络娃,给她一百卢布就走了。
八年后,作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意外认出被控告为杀人犯的玛丝络娃。
他认为判决不公为之奔走,并准备与她结婚来赎前罪。
他追随被流放玛丝洛娃到西伯利亚。
最后,他从《圣经》得到启示,精神得以复活。
(134字)4、简述玛丝洛娃到车站见聂赫留朵夫的经过。
(简述你对玛丝洛娃印象最深刻的片段)玛丝洛娃打听到聂赫留朵夫要经过庄园附近的车站,就赶去见他。
这是个风雨交加的秋夜,她在树林里迷了路,赶到火车站时,她看到聂赫留朵夫坐在头等车厢里,可是他没有看到她。
她来不及和他说一句话,火车就开动了。
她仍旧往前跑,直至放声大哭。
她真想自杀,可怀里的孩子让她平静下走回家去。
(135字)5、简述玛丝洛娃堕落为妓女的过程。
玛丝洛娃十八岁时,被聂赫留朵夫诱奸并怀孕,最终被赶出庄园。
为了生存,她只好去给人家当女仆,但每次都遭到男主人的调戏和侮辱。
后来到乡下生下的孩子也死了。
她习惯于饮酒作乐的生活,不安于作苦工,最后她交出公民证,住进了基塔耶娃妓院。
(113字)6、简述玛丝洛娃不小心毒死商人的过程。
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
茶房卡尔金庚和当过使女的勃契诃娃,见商人有钱就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
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骗她说是安眠药。
当时,玛丝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想摆脱他,便照样做了。
结果商人被药死了。
(118字)7、简述玛丝洛娃被法庭错判的经过。
在审讯中,法官们或忙于私事,或心情不佳,或酒醉未醒,对案件审理都心不在焉,检察官以犯罪的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
最后,由陪审员们对玛丝洛娃写定罪意见。
他们认为玛丝洛娃没有抢劫、偷钱的意图,可是忘了加上“没有谋害性命的意图”,这样玛丝洛娃被判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132字)8、简述玛丝洛娃流放的过程押赴西伯利亚的犯人起程了。
那是个天气炎热的七月,有的犯人经不起烈日暴晒,当场中暑倒毙了。
在聂赫留朵夫活动下,玛丝洛娃被调到政治犯行列中。
在这个队伍里既安静又和平,不再受男人的纠缠。
玛丝洛娃感到政治犯都是些“可爱的好人”。
在这里她认识了革命者西蒙松并与他相爱。
(129字)9、简述玛丝洛娃与西蒙松的结合过程。
在押赴西伯利亚的途中,玛丝洛娃认识了一个叫西蒙松的政治犯。
这是个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极强的人,任过乡村教师,并公开抨击他认为虚伪和不公正的事情。
这时,玛丝洛娃必须在西蒙松和聂赫留朵夫之间作出选择。
她不能接受所爱的人为她作出的牺牲,于是接受了西蒙松的爱。
(126字)10、简述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的心理。
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
他在法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
这使他十分震惊,他的灵魂进行了强烈的斗争。
他回想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与交往的经过,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
他开始忏悔,反省自己过去的生活,并决心帮助玛丝洛娃。
(122字)11、简述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的经过。
(《复活》中一个令你感动的场面。
简述《复活》中一次相见的情景。
)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了玛丝洛娃,要求她宽恕他,并把自己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诉她。
但玛丝洛娃不能饶恕他的过去。
她气愤地说;“我是犯人,你是公爵,这儿没你什么事……我讨厌你--你那眼镜,你那肮脏的胖脸!”聂赫留朵夫吃了闭门羹,他想为了对得起良心,他要和自己的阶级决裂。
(132字)12、简述聂赫留朵夫贱价出租土地的故事。
(简述聂赫留朵夫赎罪的一个故事。
)聂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田庄,把田地贱价出租给农民,改变农民对地主的依赖关系。
他认为土地不能成为什么人的财产,不能买卖,凡是土地给人类的利益,所有的人都有同等享受的权利。
起初,农民半信半疑,不敢相信他的好心,经聂赫留朵夫再三解释,最后接受了。
(119字)13.简述一个有关聂赫留朵夫反叛性格的故事答: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
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
这在当时的封建贵族中是相当叛逆的。
14.简述让涅赫柳多夫感觉对马斯洛娃有负罪感的事件经过。
答:马斯洛娃十六岁时,爱上了前来做客的女主人的侄儿、年轻的贵族涅赫柳多夫,体验了爱情的欢乐和美好。
四年后,这个年轻人在从军时顺道来姑妈家小住,临行前夜,马斯洛娃被他诱奸。
临别,他塞给马斯洛娃一百卢布便到部队去了,后来她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
女主人嫌她败坏了自家的名声,便把她辞退了。
15.列宁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请简述一个关于揭露沙皇专制黑暗或腐败虚伪的片段。
答:①法庭审判要玛丝洛娃。
法庭的庭长早就到法院了,他要在六点前去会他的情妇,急切希望案子快点审完。
书记官故意提出要先审玛丝洛娃一案,因为他知道副检察官喝了一整晚的酒,案子的卷宗还没有看。
这里岂是庄严神圣的法庭?这是由骗子、酒鬼、淫棍来主持的审判,多腐败、虚伪的统治。
②监狱里人满为患,臭气熏天,阴森可怕。
男女犯人混杂在一起大小便,拥挤不堪,走路无法下脚,竟有人睡在流淌臭水的粪桶旁。
监狱看守随意毒打犯人,稍有不满就将其打死。
流放犯的押解军官为所欲为,凶恶残忍;临盆生产的妇女得不到照顾;不准父亲抱着孩子走路;一路上许多犯人被折磨死。
16.简述马斯洛娃过失杀人的原委。
答: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贪心的茶房和使女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
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马斯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骗她说是安眠药。
当时,马斯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很想摆脱他,于是便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了。
17.《复活》中所体现的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
请简述促使马斯洛娃由堕落走向精神复活的主要事件。
答:痛斥涅赫柳多夫的求婚是马斯洛娃内心苏醒的开始,后来一张旧照片唤起了她幸福的回忆,她又爱他了。
他为她和其他犯人奔走呼告也感动了她,使她戒掉烟酒,不再卖弄风情。
流放途中同行政治犯们的高尚情操深深地打动了她,西蒙松的爱也复活了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她最终觉醒回到人民中间。
18.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托尔斯泰才华的特征在于他并不局限在揭示心理过程的结束,他感兴趣的是过程的本身。
”请结合具体事件谈谈涅赫柳多夫思想转变的主要过程。
答:大学时代的他善良有理想,后来在军营里堕落了。
之后与马斯洛娃的巧遇,使他开始对自己堕落的生活进行反省,但内心的情感仍是复杂矛盾的。
对监狱状况的了解以及田庄之行使他认识到贵族阶级的腐化,彼得堡之行更让他对整个社会有了清醒的认识,西伯利亚之行,与革命者的接触让他的思想进一步升华。
19.结合相关内容谈谈西蒙松这个人物。
答:政治犯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意志力极强又有着自由思想的人。
他是军需官的儿子,认为父亲所挣的钱是不义之财,应该交还人民,为此跟家庭决裂;认为恶势力的存在是因为人民没有受过教育;离开大学时加人民粹派,任过乡村教师,向学生和农民大胆宣传他认为正确的一切东西,为此他被捕了。
20.一开始涅赫柳多夫要同马斯洛娃结婚的想法坚定吗?作品中有哪些体现?答:不坚定。
出于忏悔,他要同马斯洛娃结婚,然而这就意味着必须放弃自己已经习惯了的优裕的贵族生活,涅赫柳多夫的内心很矛盾。
同时,马斯洛娃沦落风尘,酗酒享乐,也不再是往日自己深爱的那个纯洁可爱的卡秋莎,很多时候他都觉得她不可救药了,这使得涅赫柳多夫常常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
21.简述马斯洛娃从拒绝涅赫柳多夫到接受西蒙松爱情选择的经过。
答:探监时,涅赫柳多夫的求婚让她认为他是为了赎罪才这样做,所以愤然拒绝。
后来他为她奔走上诉,她又重新爱上他,但是不愿意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幸,依然没有答应他。
在流放途中她遇到政治犯西蒙松,他正直善良,纯粹是因为喜欢她才爱她的,而且认为她是个不平常的女人,所以她最终选择跟了西蒙松。
22.简述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的经过。
(《复活》中一个令你感动的场面。
简述《复活》中一次相见的情景。
)答: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了玛丝洛娃,要求她宽恕他,并把自己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诉她。
但玛丝洛娃不能饶恕他的过去。
她气愤地说;“我是犯人,你是公爵,这儿没你什么事……我讨厌你--你那眼镜,你那肮脏的胖脸!”聂赫留朵夫吃了闭门羹,他想为了对得起良心,他要和自己的阶级决裂。
<复活>(1889-1899)是托尔斯泰晚年呕心沥血十余载的长篇巨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顶峰的结晶. 这部小说的情节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据一位法官回忆1887年6月,他曾在托尔斯泰家中作客时曾向作家讲述一个他亲自经历的故事.当时托尔斯泰非常认真地听了这个故事.豪无疑问,这个故事触发了作家的冲动,才最终写出了这部传世巨著. 小说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生性善良,具有抱复.他对自己拥有的贵族特权深为不满,把他名下的土地分给了农民.起初,他对姑母家的养女卡秋莎玛斯洛娃的爱是真诚的.后来,他当了军官,军营生活使他惰落.正是这时,他诱奸了自己当初曾热恋过的姑娘.此后,他越陷越深.在法庭上遇到卡秋莎之前,已经完全改变了人生的他,没有想到他们的相遇.此时极大地震撼了他的心灵.尤其是她被判苦役后发出的哭声.更触动了他似乎尚未泯灭的良知.他痛悔过去,开始走上了精神"复活"的道路. 为了赎罪,聂赫留朵夫多方替玛斯洛娃奔走上诉.并打算和她结婚.于是他的精神"复活'进入更深的阶段.这时他认识到农民的贫困是由于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于是他把全部土地分给了当地农民.后来玛斯洛娃的上诉被驳回,流放到西伯利亚,此时他看透了统治阶级法律的残酷.他毅然跟随玛斯洛娃去了西伯利亚. 在西伯利亚的三个月,是聂赫留朵夫彻底醒悟的时刻,他最终认清了阶级压迫的本质,无奈他无法去改变它.于是他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有罪,从此他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他的精神道德"复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