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司马光》等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70.71 KB
- 文档页数:8
《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司马光》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学情分析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容易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8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借助注释和图片,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注释和图画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司马光对朋友的爱,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8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学会借助注释,观察插图,结合生活经验了解文章大意。
难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1.师: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个具有美好品质的人2.教师板书课题3.师:请大家拿出右手跟随老师的书写笔画进行书空,一笔横折钩,二笔短横,注意起笔要超出第一笔的起笔处,落在中竖线,压着横中线和竖中线和上面的短横对齐写一个小小的口4.师:我们要想写出漂亮的字体就要遵循书写的要求(屏幕显示书写要求),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学案,带着这些要求,按照老师刚才的提示在田字格里写一写这个半包围结构的生字吧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书写拍照上传用PPT投影,请学生起来点评6.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7.师:读得真响亮,司马光就是咱们今天这个故事的主角,你们猜猜他姓什么(学生回答)8.师: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中国的传统文化百家姓(课件出示《姓氏歌》)9.集体朗读(中国姓氏有很多,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10.师:同学们一个字的姓氏我们称他单姓,像诸葛,东方,这样的两个字的姓氏就叫复姓,司和司马作为单姓和复姓都出现在《百家姓》,刚才回答司马的同学,恭喜你答对了,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姓司马的名人,如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当然,还有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课件出示课题和课文)11.师:这和我们平常学习的课文相比,有不同之处吗(课件提示:1看语言和现在说话是否相同2看字数,生明确语言不同,字数很少)教师明确,这种和现代文语言有区别,文字更简洁的文章我们叫它小古文(文言文)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律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师: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读一读自读提示?(指名读出自读提示)师: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到102页,带着这些要求自由地读两遍吧!2.师:已经读了两遍的同学请你们举手告诉老师(师环顾全班),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给大家读来听听,请你们听仔细每个字的读音(课件出示课文,师范读一遍)3.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啊!接下来老师想要考考你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课文,将“庭,瓮,跌,没,皆,弃,持,迸”用红体字标出来)师:这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拼读一下这几个字?(指名当小老师拼读)课件出示其中三个后鼻韵母的字师:刚才大家拼读的时候这三个后鼻韵母读得好极了,谁愿意给大家再读一下(不够好,来,跟着老师读一下)课件出示去拼音的八个字师:这几个字里面躲着一个多音字,请大家找一找(学生明确“没”)课件出示没的两个读音以及释义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纸,结合释义选择这个多音字正确的读音(指名把正确的读音带到句子里读一读)课件出示去拼音的八个字师:来,我们这一组同学开小火车读出这八个字吧4.(课件出示课文:在“戏于庭”“登瓮”“足跌”“没水中”“皆弃去”“持石”“水迸”下方划上蓝色横线)师:请大家自由练习读读这几个划横线的短语师:大家都读得很认真,我们再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读看吧5.师:大家现在都已经读准了字词,对读好句子就更有信心了,试试看,老师相信你们肯定比第一遍朗读时有了明显的进步6.(课件出示例句“足跌没水中”和“光持石击瓮破之”)师:来,请看大屏幕,我想邀请一个同学和我读一下这两句(指名和老师逐一朗读,学生先读)师:大家有没有发现他和我读得有什么不一样(如果学生读得也很有节奏感可以说:老师觉得他读得棒极了,除了字音标准,你们还知道老师为啥夸他吗)生回答:语速,快慢等师:文言文的诵读像我们的乐曲一样,是有节奏的,所以要注意停顿课件出示带有停顿符号的例句“足跌没水中”和“光持石击瓮破之”师:请大家根据停顿自由读一读这两句师:谁再来为大家读读这两句(指名两生读)7.(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符划分的课文)师:请大家跟着老师有节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篇文言文,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8.课件出示蓝色和红色两种字体的文言文原文师:你们越来越棒啦,下面我来找一个合作伙伴,我读蓝色部分,你读红色部分师:你和老师配合读得真有默契,奖卡送给你,下面大家和同桌像我们刚才那样一人读一句自由练习一下吧!师:大家练习得怎么样啦?谁能和你的伙伴合作诵读一下呢?(指名2对同桌合作读,随机发放奖卡)师:刚刚两对小伙伴读得都很不错,我想请全体男生和女生合作一次,让老师看看男生女生谁更棒9.师:我们班男生女生读得都好极了,既有节奏又有感情,像乐曲一样动人悠扬,不如我们找一首古典乐曲,在曲声中感受传统文化文言文的吧三、合作探讨,自悟文意(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文中插图,联系前后文试着了解故事大意)1师:同学们在音乐中读得真美啊!下面我们放松一下来做个“连连看”的游戏吧(课件出示五幅图和文字)师:请同学们看看,每一幅图片都有它的朋友,你能帮它找到吗?(指名连线,完成游戏)2师:游戏做好了,我们来了解一下故事内容吧3(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和第一句话)师:老师给大家开个头吧!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做游戏,咦,同学们,你们猜老师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庭院里做游戏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注释)(课件出示剩下的四幅图和相关语句)师:注释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古诗和文言文,请大家结合注释和图片四个同学一小组说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等一会儿请你们派4个同学根据剩下的四幅图谈谈文言文的故事内容4(逐张出示图片,文言文以及注释,课件上把注释嵌入文言文)指名4个同学结合图片和注释讲故事,教师相机鼓励师:请你看着第二幅图告诉大家玩游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指名讲图二)师:天哪,有孩子落水了,小伙伴们什么反应呢,来,你来给大家说说(指名讲图三)师:这可怎么办呢,谁来说说接下来出现了怎样的转机(指名讲图四)师:谁能说说故事的结局呢(指名说说图五)5师:你们真的棒极啦,结合注释和图片就能说出这个文言文小故事了。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司马光》是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课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
文本特点篇幅短小:全文仅30个字,却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紧张而惊险的场景,展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语言简洁:文言文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富有节奏感。
故事性强: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地位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选编了《司马光》《掌声》《灰雀》三篇课文。
《司马光》作为第一篇文言文,为学生打开了学习文言文的大门,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魅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品德,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价值观。
教学价值语言学习: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文言文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文言文的理解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和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化传承: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整体设计思路以读为本文言文的学习重在诵读,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
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理解文意结合注释、插图和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文言文的简洁之美。
运用讲故事、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感悟品质通过分析司马光的行为和语言,引导学生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和沉着冷静的品质。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在遇到危险时应该如何应对,培养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良好的品质。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文言文故事,如《曹冲称象》《孔融让梨》等,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编写文言文故事、表演文言文故事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目标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指导学生能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生词,带着感情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情?2、指名(1-2人)说说文章内容过渡:刚才,学生们非常认真仔细地读课文。
昨晚,他们安排了一场预演。
现在老师应该检查你对单词的掌握程度。
你有信心吗?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词语,指名认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引读第一自然段。
(2)看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展示课文的插图。
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是谁?(2)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3)读这一段第二句话,把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读清楚。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司马光》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历史事迹。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文化传承以及两宋文学的发展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中国帝王的权力和官员的分工;2.学生能够知道司马光是谁,以及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贡献;3.学生能够感受到平明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和传承。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通过阅读理解历史故事;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扬中国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于文化传承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和历史长河的重要性,传承文明。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本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到古代的政治制度、文化传承以及两宋文学的发展。
2.让学生感受到平明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和传承。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和历史长河的重要性。
2.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1.通过展示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
2.激发学生对于中国文化传承的兴趣和热爱。
2.课堂教学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简牍等文物,让学生了解古人们是怎么记录历史和文化的。
第二步、阅读理解1.针对文本内容进行抽象和概括总结,让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
2.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提倡互相学习,表达彼此对于文本内容的看法和理解。
第三步、文化点拨通过展示文物、诗句等,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承,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的热爱。
第四步、带着问题阅读针对文本进行提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代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第五步、文本分析通过文本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承对于维护民族尊严和自信的重要性。
第六步、总结回顾通过总结回顾,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司马光》。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学习生字词,掌握“群、戏、登、跌、没、持、弃、救”等字词的用法;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才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古文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懂得遇到困难时,要勇敢、冷静、机智地解决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才智,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课件2. 生字词卡片3. 课文朗读录音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解决办法,引出司马光的故事。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味;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理解课文: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学习生字词:学生认读生字词,掌握字词用法;教师讲解生字词,指导书写。
5. 例题讲解:讲解“群儿戏于庭”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古文中“群、戏、庭”等字的用法。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生字词:群、戏、登、跌、没、持、弃、救3. 司马光的聪明才智七、作业设计(1)司马光是如何救出掉进水缸的孩子的?(2)从司马光的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2. 答案:(1)司马光用石头砸破水缸,让水流出来,孩子得以获救。
(2)遇到困难时,要勇敢、冷静、机智地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但对古文阅读技巧的掌握还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古文故事,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开展“遇到困难怎么办”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用模板单元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单元学习评价设计单元教学结构设计第 1 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本课时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本课时教学结构设计本课时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1.2.我能读准以下字词登瓮弃去持石击瓮水迸3.我认为本课最容易写错的字是:4.搜集司马光的有关资料。
【评价反馈】1.通过课堂抽查朗读,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况。
2.通过小组长检查统计,了解学生易错字词有哪些。
【主要内容】1.看拼音写词语。
gōng sījiātíng diēluòfàng qìchíyŏu ()()()()()2.如果有机会,我想对司马光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反馈】1.通过小测,检查学生对字词书写的掌握程度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倾听、表达能力。
【主要内容】1.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评价反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展示,即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本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谈话导入,说解姓氏】 1.简要交流对司马光的了解。
2.从学生经验出发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初读感知,读通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
2.梳理文言文的特点:短小、不好读、有一些字的意思不明白。
3.指导读文言文的方法:恰当的停顿、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含义。
4.标注课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常见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正确断句。
3、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言学习的乐趣。
2、通过改写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古典气质。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思,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古典气质。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小时候,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宋朝,一个小孩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其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这个小孩就急中生智,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这个小孩就是司马光,这个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
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录在古代史书中。
由于古代书面语与我们现代的语言有一些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故事都是翻译成现代语的。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用古代的书面语讲述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他与我们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体会一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庭、众”可以采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司、持”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学习“庭、跌、众”可以用汉字加减法。
谜语示例: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南阳有雅士,斜帽站船上。
(庭)三人叠罗汉。
(众)形近字示例:司(司机)——同(相同)持(坚持)——诗(古诗)(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基于此理念,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方法。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色;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及文言文大意;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2.收集司马光的人物资料。
3.准备好工具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平时所学很不一样的课文,叫文言文。
2.简介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史·司马光传》,去看看那年发生的关于司马光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并相机教学生字“司”。
)4.介绍资料。
(1)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简要地介绍一下?(2)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老师补充介绍: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热爱学习,后来他成了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姓司马,是复姓。
5.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学习过的《姓氏歌》。
说说你认识或知道的复姓人。
6.结合之前听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谁能借助插图,猜猜本课讲的是什么内容。
利用已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但是同时也对文言文充满好奇。
因此,教师通过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及学好文言文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此外,课前让学生收集司马光的资料,课上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主人公,还能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精选13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四、教学生字词1、自学生字词。
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2、自读第1节。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
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司”等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司”等7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了解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4.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不同。
(以单音节词为主,有的词的意思与现在的不同)重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3。
难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3、4。
教学准备:教师:“司”等5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司”等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一)激趣导入,释题1.导语:通过对第八单元导读的了解,我们知道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人物美好品质的课文。
我们学习的课文《掌声》,谁能记得课文表现了同学们和英子什么样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
)对了。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同学们关爱、尊重他人和英子微笑面对生活的美好品质。
那么,谁还记得这个单元的两个主要学习目标呢?(指名回答)是的,这两个主要的学习目标是: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学习写一件简单的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课文,努力达成单元的主要目标。
那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谁的美好品质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24司马光(“司”注音)。
3.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4.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5.释题。
提问:通过课题,你知道课文要表现谁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用模板
单元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
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单元教学结构设计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
本课时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
本课时教学结构设计
本课时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
1.
2.我能读准以下字词
登瓮弃去持石击瓮水迸
3.我认为本课最容易写错的字是:
4.搜集司马光的有关资料。
【评价反馈】
1.通过课堂抽查朗读,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况。
2.通过小组长检查统计,了解学生易错字词有哪些。
【主要内容】
1.看拼音写词语。
gōng sījiātíng diēluòfàng qìchíyŏu ()()()()()
2.如果有机会,我想对司马光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反馈】
1.通过小测,检查学生对字词书写的掌握程度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倾听、表达能力。
【主要内容】
1.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评价反馈】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展示,即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本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谈话导入,说解姓氏】 1.
简要交流对司马光的了解。
2.从学生经验出发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
2.梳理文言文的特点:短小、不好读、有一些字的意思不明白。
3.指导读文言文的方法:恰当的停顿、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含义。
4.标注课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5.讲解多音字“没”。
6.指导写字“登” 【设计意图】
1.读通课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通过字词学习,掌握易错字的形、音。
【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1.两人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含义。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设疑:司马光砸的是缸还是翁?
4.出示“缸”和“瓮”的图片,再次设疑:如果有孩子不小心掉到里面,哪一个救起来比较容易,哪一个比较困难?
5.强调“司马光砸瓮。
”,体会古人用字的严谨和司马光的机智过人。
6.再讲故事。
7.出示背诵方法:
群儿……,一儿……,……。
众……,光……,……,儿……。
8.学生自主背诵,师生合作背诵。
【设计意图】
1.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2.比较“翁”和“缸”的区别,体会古人用字的严谨和司马光的机智过人。
3.背诵课文。
【实践阅读,学以致用】 1.出示《百喻经》“杀驼破翁”的故事。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
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
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
而复破瓮。
2.思考:故事里老人的主意好吗?
3.学会用文言评价人物。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如此(),为世人所()。
【设计意图】
1.对比阅读感受司马光智者形象。
2.学会用文言评价司马光。
本课时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司马光》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比较通俗易懂,而且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大家都很熟悉。
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本去理解、体会。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具体安排了四个环节:一是谈话导入,说解姓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是初读感知,读通课文。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握易错字的形、音。
三是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通过比较“翁”和“缸”的区别,体会古人用字的严谨和司马光的机智过人。
四是实践阅读,学以致用。
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司马光智者形象。
2.回顾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生字书写指导不够充分,朗读训练指导不足,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等。
这些都是我接下来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
【问题与建议】
1.比较“翁”和“缸”的区别时可以更深入、全面。
2.教师评价语言可以更丰富。
【优点与特色】
1.钟老师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设计紧凑,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在教学设计中,能够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司马光智者的形象,巧妙地揭示了课文的寓意,让学生既能理解文本,又能联系生活实际;同时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问题与建议】
1.适当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发挥学生积极性。
2.生字词指导环节可以更有针对性。
单元教学后的整体评价与反思
【与单篇教学相比之下的优点与特色】
1.大问题引领。
2.阅读量增加。
3.对比阅读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教学中呈现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1.生字词指导不够。
2.朗读指导需要加强。
【本单元整体教学的优点与特色】
1.紧扣语文要素,夯实语文素养。
2.对比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本单元整体教学的问题与建议】
1.可以尝试群文阅读,将文本再次整合。
2.提高预习、复习效率,解决生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