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定额编制规范(装配)2012-01-10
- 格式:doc
- 大小:133.50 KB
- 文档页数:4
1目的确定公司产品生产的标准工时制定流程及方法,制订合理的标准工时定额,是安排生产计划和进行经济核算的基础,在现有设备及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尽可能的精益生产,使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先进员工可以超过.制定和管理制造部生产管理指标,评价各部门的生产能力。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制造部对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及管理的全过程。
3职责3.1 计划管理部职责3.1。
1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制造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审核、发布.3.1.2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制定、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
3.1.3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进行工时效率考核、UST奖金考核。
3。
1。
4 计划管理部负责更新并保存日常工时数据。
3.1.5 计划管理部对各部门工时负责人员的资格评定及评价。
3。
2 各制造部职责3。
2.1 各制造部按照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制定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定期按计划或因需要对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修订。
3.2.2 各制造部门工时负责人员任职条件及工作内容4程序要求4.1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发布流程图14.1.1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生产现场实地观摩测出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值记入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并进行现场评价,将现场记录的手写版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2 各制造部由根据LS/WI014.034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的管理规定确定各工序宽放率,并将宽放率填入宽放率评价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
1。
3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根据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及宽放率计算出各工序的标准时间,编制标准工时定额表.产品的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参考下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4.1。
4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工程师对工时测定员测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复核,确认后加入作业指导书中等待审批。
4.1。
6 各型号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后,经生产技术科科长审批后,再由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计划管理部汇总编制标准工时汇总表。
1。
总则工时定额的制定是企业工艺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科学化、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控制生产成本和制定生产计划,保证按时供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工时定额也是付给工人劳动报酬的基本依据,是确定劳动定员的原始数据。
因此,工时定额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种种原因,我公司的工时定额虽然有了一定的要求,但一直没有一个成文的管理标准,制定此标准的目的就是建立起工时管理标准,并在以后工作中逐步修改和完善,做到有据可依.一个产品的工时定额分为二大部分,包括定额工时和临时工时。
由此,本标准相应地分为定额工时标准、临时工时标准的计算方法二大个部分。
在定额工时标准中又包括作业时间标准T作业、宽放时间T宽放(或用宽放系数K宽放来表示)标准和批量系数标准K批量。
即:T= T作业+T宽放 +T准终/N (公式1。
1)产品工时定额 = T×K批量. (公式1。
2)1。
1 制定工时定额基本原则根据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使大多数职工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部分先进职工可以超额,少数职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和接近的合理水平.1。
2 制定工时定额的主要依据(1)产品图纸和工艺规程;(2)企业的生产类型及企业生产技术水平;(3)工艺定额标准以及相关资料等;(4)非定额时间的计算方法。
1.3 工时定额制定的方法1、经验估工法。
由工时定额员、工艺员和老工人结合,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并参考有关技术资料,直接估算出工时定额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新产品试制。
2、统计分析法。
对多人生产同一种产品测出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平均达到数据,并对所统计的数据分类归纳,制作出工时定额标准表作为工时定额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大批、重复生产的产品工时定额的修订。
3、类比法。
以同类产品的相似零件或工序的工时定额为依据,经过对比分析,制定或修订出当前零件或工序的工时定额。
主要应用于有可比性的系列产品。
4、技术测定法。
通过对实际操作时间的测定和分析,确定工时定额。
精心整理A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办法1目的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工时管理体系,依据工时定额规范生产,并作为合理利用人员、工艺改进的依据,从而提高公司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233.13.2Tw)、3.2.13.2.2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辅助时间。
包括:服务时间(Tw)、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x)和准备与终结时间(Tz)。
3.2.2.1服务时间Tw为正常操作服务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服务时间。
主要指:换刀、修整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宵、收拾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7%进行计算。
3.2.2.2休息时间(Tx)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卫生需要所消耗的时间,为休息时间。
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进行计算。
3.2.2.3准备与终结时间(Tz)为生产一批零件,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准备与终结时间。
主要指:熟悉工艺文件、领取毛坯、安装夹具、调整机床、拆卸夹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7%进行计算。
3.3产品工时定额管理是对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贯彻、统计分析和修订的管理过程。
44.14.1.14.1.24.1.34.1.3.1根据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办法,对当期发生临时工时的派工、检查、验收、核准等日常管理工作。
4.1.3.2负责劳动工时定额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统计分析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反馈工作。
4.1.3.3根据工时定额审核生产类人员的岗位设置情况。
4.1.4各级工时定额使用部门的职责4.1.4.1负责贯彻执行公司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4.1.4.2负责所在单位定额工时、实作工时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汇总各类产品的工时定额,建立工时定额完成统计台帐。
4.1.4.3负责统计汇总所在单位每月完成各产品的定额工时、入库(完工)工时和数量,定期报送人力资源科。
4.1.4.4负责各产品工时定额水平监测,按照公司产品工时定额修订程序,提出工时定额修订的建议。
总说明一、2012《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以下简称“本定额”)是在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5年制定的《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基础上,依据国家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有关规定,按正常施工条件、合理的劳动组织,以施工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的平均水平为基础,结合各地区工期定额执行情况,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修编而成。
二、本定额是编制招标文件的依据,是签定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合同、确定合理工期及施工索赔的基础,也是施工企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投标工期、安排施工进度的参考。
三、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差别较大,故将全国划分为Ⅰ、Ⅱ、Ⅲ类地区,分别制定工期定额。
I类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ill、贵州、云南、重庆、海南。
Ⅱ类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
Ⅲ类地区: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西藏、青海、新疆。
同一省、自治区内由于气候条件不同,也可按工期定额地区类别划分原则,由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本区域内再划分类区,报建设部批准后执行。
设备安装和机械施工工程不分地区类别,执行统一的工期定额。
四、本定额是按各类地区情况综合考虑的,由于各地施工条件不同,允许各地有15%以内的定额水平调整幅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按上述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报建设部备案。
五、单项工程工期是指单项工程从基础破土开工(或原桩位打基础桩)起至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全部内容,并达到国家验收标准之日止的全过程所需的日历天数。
六、本定额工期以日历天数为单位。
对不可抗力的因素造成工程停工,经承发包双方确认,可顺延工期。
七、因重大设计变更或发包方原因造成停工,经承发包双方确认后,可顺延工期。
因承包方原因造成停工,不得增加工期。
八、施工技术规范或设计要求冬季不能施工而造成工程主导工序连续停工,经承发包双方确认后,可顺延工期。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ISO9001-2015)1目的1.1应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制定标准工时,编制标准工时表;1.2将标准工时导入标准工时库应用于生产管理。
2范围2.1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车间。
3职责3.1车间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制定工艺流程,测量标准工时,编制标准工时表;积累、分析工时数据,制定通用作业工时标准(运用综合数据法);3.2生产车间经理:负责标准工时表的执行,按标准工时表排定的工位及作业内容组织生产,审核各班组生产日报表;3.3工艺工装职能:负责对标准工时表校对、审核;3.4燃具产品部长:负责对标准工时表审定、批准;3.5综合管理职能:负责标准工时导入标准工时库,各功能模块应用输出,并应用于生产管理;3.6技术管理职能:负责标准工时表归档管理,发放;4工作流程图5工作程序5.1标准工时制定原则5.1.1在产产品:所有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必须制定相应品名的标准工时,超过3年未生产产品的标准工时表可以不维护更新,但保留旧版电子档,以备查看;5.1.2新增产品:新产品试产时需制定一个临时工艺流程图,在批量生产后5个工作日须发行新版正式标准工时表;新版标准工时表版本号统一定为“00”版;5.1.3工艺变更:当生产工艺发生变更时,须调整相应变更工位的工时数据,并升级发行新的标准工时表,版本号为原版本号加“1”,并在表上相应位置注明升级原因。
例:原版为“00”版,升级后发行版本为“01”版,以此类推。
5.1.4制程改善:当对生产制程进行改善时,改善成果将通过“标准工时”的降低,“线平衡率”的提高来体现;改善完成后须升级标准工时表,以进行相应措施的固化;5.1.5与实际差异过大:当正式版标准工时表投入使用后,若发现与生产实际存在较大差异时,需要就部分或全部工位进行重新观测分析,再升级发行新版标准工时表;差异过大的标准为:在去除外部影响与内部问题后的产出工时与投入工时的差异超过10%;5.2数据测量标准工时制定初期阶段以秒表法为主,待积累了大量的作业单元数据进行分析后,再运用综合数据法制定常用作业的工时标准参数表,以在后期制定标准工时时直接取用,提高制作效率。
零部件车间的工时值和工时定额管理规定
一、工时值管理规定:
1、根据公司核定板焊件产品加工费(4.49元∕kg)办法,按照制造费用占
加工费比例折算,现确定板焊件加工费为2.7元∕kg(整个工序加工费)。
3、每项单台值中分为两部分:①、计件工资值(每项值X74.4%)。
②、绩效考核工资值(每项
值X25.6%)。
4、每公斤加工费中,包含460元/月•人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和增资部分。
二、工时定额管理规定:
1、车间各工序严格执行各工序的加工费定额表,填写各工序工票。
2、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单人作业的,按照实际完成数量和对应的加工费定额表,逐项填写工票。
3、集体混合作业的,工票填写时,按照实际完成数量和对应的加工费定额表,将本件本工序所有参与的人员全部填写在操作者栏内,并人均工时栏填写人均数额。
其余各项按规定项目进行详细填写,并严格执行工票填写规定。
4、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加工费定额,并在安排生产时将加工费定额明确在《一车间转序接收卡》相应栏内标定。
5、由主管副厂长和车间主任负责零部件车间日常定额、工票的审核和管理,并妥善保管相关资料,月底作为工资分配的依据。
工时定额管理规定1. 规定目的为了规范公司内各部门的工时计算和工作量分配,保证公司内部各项目的工时使用合理且公正,特制定本规定,以及时、准确地计算工时、工作量,为公司的项目管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各部门员工的工时计算和工作量分配,以及这些工作的评价和调整。
3. 工时定额的定义工时定额是指完成某项工作所需时间的标准值,包括前期准备、完成实际工作、后期总结等全部环节,是评价工作难度和产出量的重要指标。
4. 工作量计算方法和标准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应当以以下原则为基础:1.一项工作的工作量指标应当包括各项工作所需的时间、人员、材料、设备等方面的因素。
2.工作量应当与工时定额相匹配,即完成每项工作所需工时应当与制定的定额相对应。
3.工作量标准应当与职工的能力水平、特长和经验相匹配,需要根据不同的职业、技能、工种和行业制定相应的工作量标准。
5. 工时记录及加班抵扣规定1.所有员工的工时记录应当及时、完整、准确地进行,以确保工时计算的准确性。
2.员工的工时应当根据公司规定的考勤制度统计,特殊情况下必须经过主管领导的审批方可予以调整。
3.对于超时加班的员工,应当按照公司规定的加班费用政策进行支付和抵扣。
6. 工作量评价和调整1.每项工作的工时定额应当经过科学、合理的评审程序制定,可以通过平衡法、参考法、专家评审法、同行技术交流等方式进行。
2.对于某些特殊的工作,工时定额和工作量标准应当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工作的高效完成。
7. 违规处罚对于不按照本规定执行的员工,应当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纪律处分。
对于屡次违规的员工,公司有权进行调整和解除雇佣关系。
8. 结束语本规定是公司内部工作量和工时计算的重要依据,所有员工都应当遵守此规定,确保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和科学评价。
1、规范说明:
1、本规范工时定额包括: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布置工作场地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
2、本规范适用于专用车辆,如矿用车、混凝土设备、环卫设备等的装配。
3、准备终了时间25分钟,生理休息时间25分钟,布置工作地时间20分钟。
2、基本定额
2.1关键装配尺寸复核
装配前对重要、配合精度高的装配件进行配合尺寸的复核,校核时依据设计图样及装配工艺要求,对相对应的装配尺寸进行复核。
例如轴与轴承之间的装配,装配前对轴的安装部位、轴承内孔尺寸进行复核,以保证装配能顺利进行。
每组关键装配尺寸复核时间2min。
(根据经验确定)
2.2键装配(公司产品实际上键连接件很少,因此简化)
2.2.1平键
为便于简化计算,这里每装一个平键按1.5mim计算
2.2.2钩头键
为便于简化计算,这里每装一个钩形键或楔形键按2.5mim计算
2.3 装配零件表面清理
用抹布或刷子及压缩空气等清洗配合表面,为简化计算,一律取0.4min/件
2.4零部件装配(平面嵌合)
2.4.1拿零部件时间
2.4.1.1装配地点离零部件存放地点在3~6米距离内,零部件拿取的时间为
T=0.004G+1.3(min)(工件重量≤25Kg)
注:1、G的单位为Kg。
2、当工件形状复杂或要求小心搬运时,上述时间乘以系数1.2。
3、人工搬运。
2.4.1.2零件搬运时间(工件重量>25Kg)
零件重量(Kg)
25~50 50~150 150~250 250~500 500~750 75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
搬运时间(min)
1.6 1.8
2.1 2.5 2.9
3.5 3.8
4.2 5
注:1、搬运距离在3~6米范围。
2、表中未列数值按直线插补计算。
2.4.2装配零部件时间
2.4.2.1部件基本装配时间
2.4.2.1表(一)
重量(Kg)
5 10 15 20 25 30 50 75 100 150 200 300 400
时间(min)
1.1 1.4 1.7 1.9
2.1 2.8
3.3 3.5 3.7
4.0 4.2 4.5 4.8
2.4.2.1表(二)(接表(一))
重量(Kg)
400 500 75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时间(min)
4.8
5.0 5.2 5.35 5.5 5.65 5.8
6.0 7 注:1、表中未列数值按直线插值计算。
2、工人所处的安装位置困难时乘以系数1.2。
3、安装的部件要求临时紧固(如挂上螺栓)时乘以系数1.4。
2.4.2.2装配复杂系数
由于部件装配的复杂程度不同,针对零部件复杂程度不同,在标准时间定额基础上乘以相应的复杂系数,具体见下表:
复杂程度特别简单简单较复杂复杂特别复杂系数K 0.7 1 1.4 2 3
注:1、特别简单——单一装配,单人手工即可完成的装配。
2、简单——装配零部件少于3个,单人采用普通手工工具即可完成装配。
3、较复杂——装配零部件少于5个或较笨重,只需采用专用工装,单人即可完成的装配。
4、复杂——装配零部件少于10个或笨重,需借助专用专用工装且需两人相配合或单人作业采用行车配合才能完成的装配。
5、特别复杂——装配零部件多于10个或特别笨重,不仅需借助专用工具、专用工装,还需借助行车及两人及以上才能完成的装配
定位件装配 2.4.3螺栓装配 T=p
L
D )
018.0021.0( (min)(采用我国早期版本“工时计算手册”公式) D 为螺栓公称直径,单位mm ;L 为螺纹旋入长度,p 为螺距
该公式适用于手工工具作业,当采用电动、气动扳手等情况时乘以下表的工具系数。
工具系数 使用工具情况
电动扳手 气动扳手 普通扳手
系数K
0.3
0.2
1
2.4.4轴承(套)与轴之间的装配
轴套内
径(mm)
压入轴套长度(mm)
20
25 30 35 40 50 60 70 80
压入所需时间(min)
20 1.216
1.4 1.55 1.7 2
2.3 2.52 30 1.4 1.6 1.75 1.95 2.183 2.4 2.55 40 1.65 1.8 2 2.183 2.367 2.5 2.6 50 1.7 1.9 2.1 2.25 2.4 2.55 2.65 60 1.9 2.05 2.2 2.3 2.5 2.6 2.7 2.8 2.9 80 2.2 2.35 2.55 2.8
3.05 3.3 3.55 3.8
4.05 90 2.5 2.7 2.85 2.95 3.15 3.4 3.65 3.9 3.15 100 2.6 2.75 2.9 3.15 3.35 3.7 4 4.3 4.8 120 3.1 3.3 3.45 3.6 3.75 3.95 4.15 4.45 4.7 150 3.3
3.5
3.65
3.8
3.95
4.35
4.7
5.1
5.45
注:上述时间以手工作业为基准。
当装配不方便或较笨重时,乘以系数1.3。
如果安装时采用液力或专用的工装时,乘以系数0.85。
表中未列出的按直线插补的原则进行计算。
2.4.5衬套的安装参照2.4.4进行工时计算。
(衬套安装与轴和轴承之间的安装相类,根据经验确定) 2.5装配过程中配合面修整
装配过程出现相装配的零部件需进行现场修整方可顺利装配,为保证装配质量和装配过程的顺利进行。
2.5.1铰孔
这里的铰孔系指已经铰削加工过,只需按原设计要求用相应的铰刀顺铰一遍即可的作业。
孔径(mm)
长度(m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时间(min)
10 0.46 0.63 0.8
20 0.55 0.75 0.94 1.12 1.3
30 0.86 1.03 1.29 1.5 1.7
40 1.2 1.4 1.61 1.83 2.03 2.23
50 1.52 1.74 1.96 2.18 2.4 2.62 2.84 注:作业位置困难时乘以系数2。
表中未列出的按直线插补的原则进行插补取值。
2.5.2顺牙
装配过程对已经存的螺纹用相应的丝锥或扳牙进行顺牙。
直径范围(mm)
长度范围(mm)
10mm 10~20mm 20~30 30~40 40~60
时间(min)
M6以下0.5 0.65 0.8
M6~M16 0.8 1.0 1.3 1.5 1.7 M16~M24 1.0 1.25 1.4 1.6 1.8
注:表格时间为丝锥顺牙时间,用扳牙顺牙乘以系数1.3。
装配现场顺牙,位置困难时乘以系数2。
表中未列出的按直线插补的原则进行插补取值。
3、宽放系数,按25%计算。
(经验取值,有待讨论确定)
4、装配时按工艺要素逐个计算所需工时,最后将所有的工时相加。
将相加所得的工时乘以相应的宽放工时,这时得出的工时即为最终装配工时。
T=∑T i(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