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覆盖中心工程技术安装规范(全套2005.5.25)
- 格式:doc
- 大小:278.00 KB
- 文档页数:51
Specification on Indoor Coverage Engineering Design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前言室内覆盖系统指通过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将无线信号较均匀地分布于建造物室内,用于改善建造物室内无线网络覆盖和网络质量,提高无线网络容量的系统,为室内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个人通信服务,室内覆盖系统在无线网络系统的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无线室内覆盖系统主要针对重点楼宇、体育馆、展馆、隧道、地铁等多种场所,是增加室内无线容量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目前提高无线网络质量和网络优化的手段之一。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设计步骤、设计要求等内容。
本规范合用于我国无线网络室内覆盖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本规范由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负责解释、修订、监督和管理。
本规范具体条文规定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
在规范使用过程中,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主编单位(地址:邮编: ),以供修订时参考。
原主编单位: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修订主编单位: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主要起草人:王洪翠、魏华、刘鹏、徐华洁、周延松、韩颖。
修订参编单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主要参加人:曾经沂粲目次1 总则............................................................2.2 名词术语........................................................3.3 系统设计的普通要求..............................................4.3.1 系统组成 ...................................................4.3.2 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4.3.3 系统选址原则 ...............................................5.3.4 系统设计内容 ...............................................5.4 信号源设计......................................................6.4.1 信号源划分 .................................................6.4.2 信号源设计 .................................................6.4.3 系统扩容 ...................................................8.4.4 信号源的监控 ...............................................8.5 室内信号分布系统设计............................................8.5.1 系统结构 ...................................................8.5.2 系统分布方式 ...............................................8.5.3 系统设计步骤 ...............................................9.5.4 室内覆盖系统设计..........................................1.05.5 通信系统及频段划分........................................1.15.6 频道配置 ................................................ 1.15.7 系统容量保证 ............................................ 1.25.8 系统间干扰协调 .......................................... 1.26 多制式合路室内覆盖系统设计 (12)6.1 多制式合路系统设计6.2 多制式合路系统干扰....................................... 1.37 系统安装条件选择....................................... 1.67.1 信号源安装条件选择....................................... 1.67.2 有源设备器件安装条件选择 (16)7.3 无源器件安装条件选择 (7)7.4 电缆安装条件选择..........................................1.77.5 天线安装条件选择..........................................1.78 无线室内覆盖系统的服务质量要求内容8.1 GSM通信系统8.2 CDMA通信系统8.3 WCDMA通信系统8.4 TD-CDMA通信系统8.5 Cdma2000通信系统8.6 PHS通信系统8.7 TRUNK800MHz通信系统8.8 SCDMA通信系统9 信号源接口要求9.1 中继路线9.2 接口要求10 同步要求11 设备配置要求12 接地与防雷1 总则1.0.1 本规范合用于无线室内覆盖系统工程的安装设计,其网络组织、使用频段等按相关规定执行。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安装规范1、文档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的安装规范,确保通信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运行,保障室内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文档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所有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维护。
3、术语和定义⑴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指在建筑物内部安装设备和设施,以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工程。
⑵室内分布系统:指室内覆盖工程中的信号分发、分配和放大系统。
⑶基站设备:指无线基站、天线和相关的传输设备。
⑷ DAS系统:指分布式天线系统,用于增强无线通信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4、工程设计⑴工程规划⒋⑴根据室内的布局和结构特点,合理规划信号覆盖的范围和信号源的位置。
⒋⑵根据需求分析,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技术方案,选定适合的设备和材料。
⑵设备布局⒋⑴根据设计方案,在各楼层和房间内合理布置基站设备和天线,确保信号覆盖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⒋⑵保证设备与建筑物结构的安全连接,防止设备的摇晃和倾倒。
⑶电源供应⒋⑴根据设备的功率和用电需求,合理设计电源供应系统,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⒋⑵采用可靠的电源备份措施,避免因停电等原因导致通信中断。
5、设备安装⑴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⒌⑴完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⒌⑵根据设备的安装要求,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
⑵设备安装步骤⒌⑴根据设备安装图纸,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⒌⑵保证设备与电源的正常连接,确保设备供电和地线的可靠性。
⒌⑶根据设备的要求,进行各个接口的连接和配置。
6、系统调试与优化⑴系统调试⒍⑴对各设备进行系统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通信质量的稳定性。
⒍⑵对信号的强度、质量和覆盖范围进行检测和调整,达到设计要求。
⑵系统优化⒍⑴对系统中的弱覆盖区域进行优化,提升信号质量和覆盖范围。
⒍⑵对干扰源进行排查和优化,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7、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见附件列表。
8、法律名词及注释⑴可视为合理的员工关系指劳动法中对员工与雇主之间合法关系的定义,包括劳动合同、工作时间、薪酬待遇等方面的规定。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安装规范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安装规范1: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的安装过程,确保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提供有效的无线通讯服务。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的安装过程,包括设备选型、设备安装、测试与调试等环节。
2:术语和定义2.1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指由基站、分布式天线系统(DAS)、光纤传输系统、无线信号分配系统等组成的室内无线通信覆盖设备。
2.2 室内设计指对室内空间进行布置、配置、安装等设计,以满足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需求。
2.3 基站指移动通信系统中负责无线通信信号传输和处理的设备,包括信号发射、接收、处理和调度等功能。
2.4 分布式天线系统(DAS)指通过光纤或同轴电缆将基站的无线信号分配到各个室内区域的系统。
2.5 光纤传输系统指用于将基站无线信号从室外传输到室内的光纤通信设备。
3:设备选型3.1 基站选型3.1.1 根据室内覆盖需求和工程规模,选择合适的基站设备,包括信号发射功率、频率范围、信道容量等参数。
3.1.2 基站设备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机电产品安全认证及通信设备技术标准的要求。
3.2 分布式天线系统选型3.2.1 根据室内设计方案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天线类型、接口形式、功率等级等。
3.2.2 分布式天线系统应具备良好的信号分布均匀性和覆盖范围,且能满足通信系统的容量需求。
4:设备安装4.1 基站安装4.1.1 基站应按照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要求和安装图纸进行安装。
4.1.2 基站安装应保证信号接收和发射的正常运行,防止电磁干扰和相互干扰。
4.2 分布式天线系统安装4.2.1 分布式天线系统应按照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安装要求进行安装,包括天线的固定、布线、接地等。
4.2.2 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应根据室内设计方案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信号的覆盖和质量。
室内覆盖工程技术规范一、室内分布系统简介 (6)1.1电分布系统 (6)1.1.1分类 (6)1.1.2无源分布系统 (6)1.1.3有源分布系统 (8)1.2 光纤分布系统 (8)1.3信源的选用 (9)1.3.1信源的接入方式 (9)1.3.2 信源设备 (9)二、室内覆盖工程中器件介绍 (10)2.1功分器 (10)2.2耦合器 (12)2.3 干线放大器 (15)2.4 直放站 (15)2.5馈线 (15)2.6天线 (17)2.7合路器和电桥 (19)2.8 室内覆盖三期工程中对设备元器件的要求 (19)2.8.1设备元器件性能要求 (19)2.8.2设备元器件具体技术指标基本要求 (21)三、室内覆盖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 (22)3.1 总原则 (23)3.2 GSM的规划设计原则 (23)3.3 室外分布系统的规划设计原则 (23)3.4 目标覆盖区域的选定方式 (24)3.5楼宇手机摸底测试规范 (25)3.5.1 准备工作 (25)3.5.2 测试的地点选择 (25)3.5.3 测试的内容 (26)3.5.4 摸底测试有关表格 (26)3.5.5确定覆盖的需求和方式 (27)3.6网络工程设计目标 (28)四、勘测规范 (28)4.1室内覆盖工程勘测必要性 (29)4.2 勘测前准备工作 (29)4.3 所需工具及文件 (29)4.4 测试的路线 (29)4.5 室内覆盖场强和质量测试 (30)4.6 天线数量及分布 (30)4.7 模拟测试规范及要求 (31)4.7.1所需仪表工具 (31)4.7.2模测前准备 (31)4.8 提交勘测报告 (34)4.9 确定覆盖方式和目的 (34)五、设计规范 (35)5.1 方案设计 (35)5.2 方案设计的文件要求和模版 (35)六、设计评审/评标方法 (44)七、安装规范 (45)7.1主设备 (45)7.2天馈系统安装 (47)7.3标签 (50)八、调测规范 (51)8.1驻波比测试 (51)8.2离网测试 (51)8.3 OMC参数的修改 (51)8.4开通后效果测试 (51)8.5测试报告 (52)九.竣工初验验收细则(见附件1) (52)十.工程移交 (52)十一.试运行期 (52)11.1 日常巡检 (53)11.2 系统检查 (54)十二.终验细则 (55)附件1:广东联通室内覆盖工程竣工验收细则 (56)第一章总则 (57)第二章设备安装规范 (58)第一节有源、无源设备安装 (58)第二节天线安装 (59)第三节馈线安装 (60)第四节接地 (62)第五节标签 (62)第三章设备验收规范 (63)第一节直放站信号源设备验收 (63)第二节测试方法 (65)第四节室内天馈分布系统调测 (71)第四章系统整体验收 (72)第一节GSM网室内分布系统整体验收测试 (72)附件2:广东联通干线放大器统一通信协议 (125)1.范围 (126)2.监控系统基本参数指标 (126)3. 监控系统协议要求 (128)3.1基本格式 (128)3.1.1数据传送要求 (129)3.1.2 命令单元 (130)3.1.3校验单元 (131)3.2鉴权 (131)3.3多字节字段的字节流顺序 (131)3.4 有符号数据类型符号位的规定 (131)3.5 字段缺省值的规定 (132)3.6干放编号缺省值的规定 (132)3.7 协议版本号的规定 (132)3.8 命令体实际字节数的规定 (132)3.9从干放编号的规定 (132)3.10 多包发送处理 (132)3.11保护定时器 (133)3.12 监控中心查询/告警电话的规定 (133)3.13 命令编码 (134)3.14命令单元数据格式 (135)4.补充规定 (149)4.1设备类型 (149)4.2主干放编号 (149)4.3干放远程通信方式 (150)4.4厂家标识 (150)4.5协议版本号 (151)5.其他的功能及要求 (151)附件3:室内覆盖工程建设中常见问题及参考意见 (153)1、电梯等场所的覆盖 (153)2、室内覆盖工程建成后如何优化 (153)3、如何解决密集、高层小区的室内覆盖 (153)附件4:室内分布系统上下行平衡专题分析 (154)1、前言 (154)2、工程调测的基本方法 (154)3、理论基础和原理分析 (155)3.1关于噪声的说明 (155)3.2 GSM直放站上行噪声对基站的干扰问题 (155)3.3 上下行平衡条件 (158)附件5:室分系统开通优化测试报告(模板) (161)1、站点基本信息 (162)2、室内分布系统性能测试 (163)2.1、GSM主机测试记录 (163)2.2、GSM干放测试记录 (164)3、系统效果 (165)3.1、天线场强测试 (165)3.2 CQT拔打测试表 (165)4、开通效果测试 (165)4.1 系统整体覆盖概述 (165)4.2 系统分层区域测试 (166)4.3 基站参数统计比较 (166)4.4 天馈系统测试 (166)5、测试总结 (166)一、室内分布系统简介室内分布系统是将信号源信号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内部的每个地方,以实现室内覆盖。
室内综合覆盖工程施工规范要点1.工程准备在进行室内综合覆盖工程施工前,应充分了解建筑结构、环境和使用需求,调查并评估无线信号覆盖的现状和问题。
同时,确定信号源的位置和类型,选择合适的覆盖方案,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采购设备、布线设计等。
2.布线设计在进行室内综合覆盖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布线设计。
布线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考虑到建筑结构、信号覆盖需求和人流密集区域,合理确定天线、设备和设施的位置。
同时,要注意避免信号盲区,保证信号的均匀分布。
3.光纤布线光纤布线是室内综合覆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信号传输的关键作用。
在进行光纤布线时,应遵循标准规范,选择合适的光缆和连接器,保证光纤的质量和传输性能。
同时,要注意光缆的铺设和保护,避免损坏。
4.天线安装天线是室内综合覆盖工程的关键设备,它负责接收和发送信号。
在进行天线安装时,应根据布线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天线类型和位置,保证天线的稳定安装和正确定向,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5.设备安装设备安装是室内综合覆盖工程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在进行设备安装时,应根据布线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和位置,确保设备的稳定安装和正常工作。
同时,还要保证设备与其他系统的连接和兼容性。
6.系统调试在完成室内综合覆盖工程施工后,需要进行系统调试,确保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系统调试包括检查设备和天线的连接、调整信号输出功率和频率,以及测试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等。
调试过程应详细记录,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7.工程验收在进行室内综合覆盖工程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自检,确保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
验收过程包括对光纤布线、天线安装、设备安装和系统调试等方面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性能。
8.施工管理在进行室内综合覆盖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做好项目进度和质量的控制。
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和质量监督,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安装规范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安装规范1.引言1.1 文档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规范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的安装过程,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提供一致性的服务质量。
1.2 文档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所有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的安装,包括设备安装、天线系统安装、电源系统安装以及与之相关的测试和调试过程。
1.3 参考文献●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移动通信设备安装规范●电力设计规范●监理要求及验收标准2.规范性文件2.1 设计规范在进行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安装之前,需要根据设计规范进行相关的工程设计,确保设备布置、天线排列、电源系统等符合规范要求。
2.2 设备安装规范2.2.1 安装前准备●清理安装区域,确保无遮挡物和不干扰安装的障碍物。
●检查和准备所需工具和设备,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检查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和完整性。
2.2.2 设备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将设备进行正确的安装和固定。
●连接设备的电源线,并确保电源的稳定和接地的良好。
●连接设备的信号线和天线系统,确保信号传输的畅通和稳定。
2.3 天线系统安装规范2.3.1 安装前准备●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天线的布置位置和数量。
●检查天线和配件的质量和完整性。
2.3.2 天线安装●安装天线支架,并确保固定牢固。
●根据设计要求,调整天线的指向角度和高度。
●连接天线和设备的馈线,确保连接牢固和信号传输良好。
2.4 电源系统安装规范2.4.1 安装前准备●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电源系统的布置位置和类型。
●检查电源设备和线缆的质量和完整性。
2.4.2 电源设备安装●将电源设备进行正确的安装和连接,并确保电源的稳定和接地的良好。
●连接设备的电源线,并确保线缆敷设整齐、不干扰其他设备和安全隐患。
3.施工过程控制3.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接收工程方提供的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并进行评估和准备工作。
●召集施工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并进行工作安排。
3.2 施工执行●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设备、天线和电源系统的安装。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安装规范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安装规范⒈引言本文档是针对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的安装规范,旨在确保室内覆盖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调试,以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本规范包含了各个环节的详细要求和操作指南,供相关工程人员参考和遵循。
⒉设备安装⑴室内覆盖设备选型●根据室内覆盖需求,选择合适的覆盖设备,并确保其满足技术规格和性能要求。
●考虑到室内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设备形式和安装方式。
⑵室内覆盖设备布局●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合理的设备布局方案,确保信号覆盖均匀、无盲区。
●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合理安排设备位置,避免与其他设备及电源线路的干扰。
⑶室内覆盖设备安装●根据设备规格和安装说明,进行设备的正确安装和固定,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室内覆盖天线的安装应按照天线规格和安装要求进行,确保天线的合理方向和角度。
●安装设备连接线路时,应注意线缆的选择、连接和绝缘等细节,确保信号传输的质量。
⒊调试与优化⑴设备调试●对安装完成的室内覆盖设备进行调试,检查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正常。
●调试过程中应注意对相关参数的设置,确保设备与网络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⑵信号质量优化●根据室内环境和覆盖需求,对信号覆盖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信号强度和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功率调整、天线角度调整等措施,以提高信号覆盖效果。
⒋工程验收⑴安全检查●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和线路的安全可靠。
●应注意消防安全、电源安全、设备接地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无风险隐患。
⑵功能验收●对已完成的室内覆盖工程进行全面的功能验收,确认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应按照验收标准和流程进行,记录验收结果并报备相关部门。
⒌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室内覆盖设备选型和规格表●安装图纸和接线图●资料和设备的购买清单⒍法律名词及注释⑴法律名词●移动通信:指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语音、数据等通信的方式。
●室内覆盖工程:为在室内环境中提供良好信号覆盖而进行的工程活动。
册号:XXXX室内分布系统(施工规范)XXXX移动网络省分公司网络优化中心二OO九年一月十日室内分布系统施工管理规范为保证室内覆盖工程的施工质量,明确工程质量监查的技术规范,特制定本施工规范。
各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公司有义务在工程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意见,使本规范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中国XX有限公司XX分公司拥有对此规范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1无线设备安装1.1直放站微蜂窝及分布式基站设备1.1.1主机安装1.1.1.1安装位置要求安装位置无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
安装位置保证主机便于调测、维护和散热需要。
主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装在室内。
对于室外安装的主机,须做防雨水溅湿主机箱体底部、防晒、防破坏的措施。
对于室内安装的主机,室内不得放置易燃物品;室内的温度、湿度不能超过主机正常工作温度、湿度的范围。
1.1.1.2机架固定主机机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并且垂直、牢固,并应保证机架底部距离地面1.2米。
1.1.1.3主机内设备单元的安装要求所有的设备单元安装正确、牢固,无损坏、掉漆的现象,对于波道选择式直放站,选频载波模块安装数量符合设计方案的规定,无设备单元的空位应装有盖板。
1.1.1.4光纤直放站若光纤直放站的中继端机安装在机房内,中继端机的安装不应影响机房原有设备的摆放和机房环境。
附件安装附件安装主要是指光纤直放站的波分复用单元、光耦合单元、中继耦合器等设备的安装和光路连接。
波分复用单元和光耦合单元波分复用单元和光耦合单元原则上必须放置在用户光端机架上并用螺钉固定,若无条件,也可固定在走线架上。
中继耦合器中继耦合器安装在用户基站上方的走线架上,串接在跳线与主馈线之间并加以固定。
光路连接主机用尾纤和适当光衰减器或光法兰接头与用户的光缆连接,注意保护尾纤头以防止碰撞,使用前用无水酒精清洁尾纤头以防止灰尘沾染。
连接时插销与插孔要准确对位,连接螺母要拧到底。
当系统采用波分复用时,在与用户光系统连接前必须测试并确保波分复用单元均处于正常状态。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安装规范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安装规范1. 前言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是保障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了确保室内覆盖工程的安装质量和稳定性,制定本规范。
2. 安装准备2.1 安装前的设备准备确保室内覆盖设备的品质合格,并具备相应的认证文件;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吊装设备、安全工具和劳动保护用品;检查并准备所需的电源和接地设施。
2.2 安装前的场地准备清理安装区域,确保安装区域干净、整洁;检查并修复可能影响安装的墙壁、天花板等现象;根据设计要求,确保室内覆盖设备安装位置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3. 安装工艺3.1 安装位置确定根据设计要求,在安装区域内确定合适的位置安装室内覆盖设备;确保安装位置与设备之间的距离满足要求,避免信号干扰。
3.2 安装设备固定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将室内覆盖设备固定在安装位置上;确保固定牢固,设备不会因外力而松动或脱落。
3.3 电源接入根据实际情况,将室内覆盖设备接入稳定可靠的电源;确保电源接入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3.4 天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将天线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确保天线的方向和倾斜角度符合设计要求。
3.5 信号线接入根据实际情况,将信号线连接到室内覆盖设备上;确保信号线的连接牢固,信号传输良好。
4. 安全与防火4.1 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安全。
4.2 安装结束后,将安装区域进行清理,消除安全隐患。
4.3 安装区域应具备防火设施,应设置防火墙、烟雾探测器等设备,确保安装区域的安全性。
5. 测试与验收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验收工作。
5.1 信号测试对室内覆盖设备进行信号测试,确保信号传输稳定,覆盖范围符合要求。
5.2 安全性能测试对安装区域的防火设施进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进行其他相关安全性能测试,确保安装区域的安全性。
5.3 验收进行相关验收工作,确保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安装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要求。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安装规范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安装规范第一章引言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安装规范是为了确保室内通信设备的合理安装和使用,保证室内通信信号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的扩展。
本文档旨在规范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的安装流程、设备选型及安装位置选择等关键要素,以提高安装质量和效果。
第二章设备选型和布置2.1 设备选型原则2.1.1 考虑室内通信信号的扩散性和穿透性,选择适合的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
2.1.2 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特点,选择适合的室内基站设备。
2.1.3 根据通信网络要求,选用符合标准的室内信号放大器。
2.2 设备布置原则2.2.1 天线位置应选择在通信信号涵盖范围内的空旷区域,避免被障碍物阻挡。
2.2.2 基站设备应安装在通信信号覆盖范围内,且易于维护和管理的合适位置。
2.2.3 信号放大器应根据通信信号强弱进行合理布置,保证信号的均衡覆盖。
第三章施工和安装要求3.1 安全要求3.1.1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规定。
3.1.2 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和安全管理人员。
3.1.3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具和设备。
3.2 环境要求3.2.1 考虑室内通信设备的散热和通风,避免设备过热。
3.2.2 安装通信设备时,严禁与其他设备或管线发生干扰和冲突。
3.3 设备安装要求3.3.1 安装之前需充分了解室内结构及相关设备,制定合理的安装方案。
3.3.2 安装时需按照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安装指南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安装正确。
3.3.3 安装后需要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通信信号覆盖范围满足要求。
第四章质量控制和验收4.1 质量控制要求4.1.1 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工具和材料,确保安装质量。
4.1.2 安装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持有相关证书。
4.1.3 安装过程中需安装记录,记录设备信息、安装位置和接线方式等。
4.2 验收标准4.2.1 设备安装位置和布置需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合同。
目录第一章室内覆盖系统 (5)一、室内分布系统微蜂窝机房设计技术规范 (5)1 微蜂窝基站机房位置要求 (5)2 微蜂窝基站机房面积要求 (5)3 微蜂窝基站机房其它要求 (5)4 微蜂窝基站机房交流供电要求 (7)4.1东区(Ultra Site Midi) (7)4.2西区(Horizon) (7)5 微蜂窝基站BTS主设备机柜保护地要求 (8)6 微蜂窝基站中继传输方面要求 (8)7安全生产方面的要求 (8)二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技术规范 (9)三、室内覆盖工程安装规范 (15)四、工程验收规范 (25)第二章直放覆盖系统 (27)一、机房设计技术规范 (27)1.直放机安装要求 (27)2.天线的安装 (28)3.室外馈线 (29)4.接地 (30)5.避雷针 (31)6.电源 (31)7.附件安装 (31)二、分布系统设计技术规范 (32)1.有源设备的安装 (32)1.1安装位置要求 (32)2.天线部分的安装 (32)2.1天线架安装 (32)2.2天线安装 (33)2.2.1室内天线安装 (33)2.2.2室外天线安装 (33)3.避雷器的安装 (34)4.其它器件的安装 (34)5.走线 (34)5.1射频走线 (34)5.2电源走线 (35)5.3地线走线 (36)5.4机房走线 (36)6.连接 (36)6.1射频连接 (36)6.2 电源连接 (37)6.3地线连接 (37)7.标识 (38)8.密封 (38)9.施工管理 (38)10.特殊说明: (38)三、施工中注意事项 (38)第三章小区覆盖系统 (39)一、小区分布系统机房部分设计技术规范 (39)1.信号源为直放站机房要求 (39)2.信号源为微蜂窝机房要求 (39)3.信号源为移频近端机安装在宏蜂窝机房要求 (39)二、小区覆盖工程覆盖部分安装规范 (40)1.总体建设原则 (40)2.设计方案要求 (42)2.1.设计方案概述 (42)2.2.设计依据 (42)2.3工程规模 (42)2.4设备选型及设备器件的主要性能指标 (42)2.5设计技术指标 (43)2.6场强模拟测试结果 (43)2.7提供系统原理图 (43)2.8提供天线点分布示意图 (43)2.9小区覆盖系统与宏蜂窝网络之间的关系 (43)2.10设计中应考虑现有容量问题及日后扩容方案 (43)2.11工程费用预算 (43)3.技术指标与参数 (44)3.1总体指标 (44)3.2设计技术指标 (44)3.3.GSM900MHZ网络的指标: (45)3.4.场强模拟测试与计算 (46)3.4.1.室内场强测试 (46)3.4.2.室外场强测试 (47)第三部分小区覆盖工程安装规范 (49)第四部分:工程验收规范 (49)北京移动覆盖系统工程规范1.为保证室内分布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明确工程质量监查的技术规范,特制定本施工规范。
2.本规范既是工程建设中心进行工程管理与工程施工的技术指导标准,又是工程质量监理部门对室内覆盖工程进行质量检查的依据。
3.为保证系统能够可靠运行,必须严格按照本规范及相关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
4.本工程规范未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参照国家(GB)或邮电行业(YD)标准第一章室内覆盖系统一、室内分布系统微蜂窝机房设计技术规范1 微蜂窝基站机房位置要求微蜂窝机房应设在所属室内覆盖系统的主体建筑内,且能保证基站设备全天候、安全、稳定的运行,首选微蜂窝机房在房主的通信机房。
如果不能在房主的通信机房内安装设备,优先选择独立房屋作为微蜂窝机房,如果与房主共用房屋作为微蜂窝机房,且面积较大时,则最好可以打隔断,建成独立机房。
2 微蜂窝基站机房面积要求安装一套微蜂窝,机房面积应不低于4平米,长2m,宽2m,净高保证在2.2m以上,确保设备合理的安装空间(面积不能过大,确保安装一台2匹壁挂空调的情况下,室内温度达到25摄氏度的恒温),安装两套微蜂窝,机房面积应增加1平米;需要两套以上的微蜂窝设备,机房数量和面积应视安装数量而估算。
3 微蜂窝基站机房其它要求3.1微蜂窝机房应具备良好的密封、防尘条件。
此外,微蜂窝机房线缆出入口要做好密封处理。
3.2微蜂窝机房内要保证无渗漏,无喷淋灭火器。
3.3微蜂窝机房内要保证最少有一支40瓦的日光灯作为机房照明。
如果微蜂窝机房为独立机房,业主不给安装照明时,由我方安装。
3.4微蜂窝机房为独立机房时,要配齐两个粉末灭火器。
3.5微蜂窝机房内地面、墙面平整,地面为防静电地板时,机柜固定需安装机托;室内以及周围无杂物,无易燃、易爆物品。
3.6微蜂窝机房内不允许有暖气、水管等水系统的截门。
3.7微蜂窝机房为独立机房时,要有正规出入口,安装标准单锁眼,宽度为840毫米的防盗门(正规厂家生产),以保证设备正常出入以及设备安全。
3.8微蜂窝机房要打隔断建成独立机房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使用合理的、优质的材料建成隔断。
(轻钢龙骨或铝合金)3.9所选微蜂窝机房内若无全天候恒温空调,该机房必须具备安装一台2匹壁挂空调的条件,机房面积不能过大,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装空调室外机,便于维护,合理排水。
3.10承重要求:根据《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 5003-94中对的规定,承重应满足:(另附机房设备布置示意图及各个设备重量明细表)3.11防震:满足8度抗震的标准4 微蜂窝基站机房交流供电要求4.1东区(Ultra Site Midi)4.1.1微蜂窝机房内只安装一套设备时,要求房主提供单相三线制(火、零、地)220V,不低于32A、不高于63A的独立总开关,房主此电源开关不得接有其它任何设备,功率容量不小于5kw,由房主提供的电源开关到微蜂窝机房内交流盘的电源线,单芯线径不得小于4平方毫米。
4.1.2微蜂窝机房内安装两套设备时,要求房主提供单相三线制(火、零、地)220V,不低于32A、不高于63A的独立总开关,房主此电源开关不得接有其它任何设备,功率容量不小于6kw,由房主提供的电源开关到微蜂窝机房内交流盘的电源线,单芯线径不得小于6平方毫米。
4.2西区(Horizon)4.2.1微蜂窝机房只安装一套设备时,要求房主提供单相三线制(火、零、地)220V,不低于32A、不高于63A的独立总开关,房主此电源开关不得接有其它任何设备,功率容量不小于4kw,由房主提供的电源开关到微蜂窝机房内交流盘的电源线,单芯线径不得小于4平方毫米。
4.2.2微蜂窝机房安装两套设备时,要求房主提供单相三线制(火、零、地)220V,不低于32A、不高于63A的独立总开关,房主此电源开关不得接有其它任何设备,功率容量不小于5kw,由房主提供的电源开关到微蜂窝机房内交流盘的电源线,单芯线径不得小于6平方毫米.5 微蜂窝基站BTS主设备机柜保护地要求机柜保护地优先选择单独接地,地线电阻小于10Ω;房主无法提供单独接地时,采用联合接地,地线电阻小于5Ω。
选站时选址厂家提供该地点当年接地体电阻值及有关证明,留作备案。
东区引入地线长度在20米以内时,地线采用25平方单芯接地线; 引入地线长度在20米以上时,地线采用35平方、50平方或70平方单芯接地线。
西区引入地线长度在20米以内时,地线采用35平方单芯接地线; 引入地线长度在20米以上时,地线采用50平方或70平方单芯接地线6 微蜂窝基站中继传输方面要求微蜂窝中继传输方式:1.光缆2.电话专线3.微波。
我方按照排列顺序优先选取三种方式中的一种。
7安全生产方面的要求施工过程中,要本着安全第一的思想、保证施工过程中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注意施工现场临时库房的防火、防盗、安全。
临时库房要配备气体灭火器。
每日施工完毕后要清理现场,不能影响施工地点其他人员的正常出入。
施工现场要有专职的安全员。
具体要求按安全协议书的条款执行。
二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技术规范1. 总体建设原则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用频段应包含移动GSM 900MHz频段、EGSM频段和GSM1800 MHz频段,根据具体要求兼顾WLAN频段。
根据国家无委的有关文件规定移动公司GSM 900MHZ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为:890.000 MHZ—909.000 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935.000 MHZ—954.000 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移动公司GSM1800 MHZ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为:1710 MHz—1720 MHz(上行,基站收移动台发)1815 MHz—1825 MHz(下行,基站发移动台收)移动公司E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为:880 MHz—890 MHz(上行,基站收移动台发)925 MHz—935 MHz(下行,基站发移动台收)室内分布系统无源部分应可兼容以上频段,有源设备(如干线放大器等)留有合路平台,分别接入相应的有源设备,设计方案应适用于多网同时工作,建设后测试结果应满足多网的需求。
由于移动GSM 1800 MHz频段与移动GSM 900 MHz频段频率相差较远,射频信号在传输介质以及空间环境中的传播有较大的差异,一方面,所建室内分布系统对移动GSM1800MHz频段射频信号的衰减应重新核算并作出对应楼宇结构的修改,更为重要的是,移动GSM 1800MHz频段射频信号在空间传播中的损耗更大,为达到与GSM 900MHz网络同样的覆盖,需要增加天线口功率或增加天线数量,更改分布系统的整体结构。
所以,为节约成本、降低设计难度,建设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是否兼顾移动GSM1800MHz频段。
①室内覆盖系统方案设计与施工必须按照北京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网优部门要求进行,并在建设后的验收中进行评估达到网优部门要求。
②所建室内覆盖系统应保证服务区域边缘与周围其他基站各小区间进行正常的切换,同时信号严格控制在限定范围内,不能对外部网络产生干扰。
③满足国家有关环保要求,电磁辐射值满足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扩规定》,即国GB8702-88规定的限值,采用的设备与材料及产生的物质对环境无污染,新增的设备应达到环保部门对噪音指标的要求。
2. 设计方案要求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几项:2.1.设计方案概述:简要说明工程地点的位置、周围环境情况、信号覆盖情况、进行覆盖的目的、拟采用的覆盖方式、可达到的效果情况等。
2.2.设计依据:①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国无管【1994】19号文《关于公众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使用频段的通知》;②信息产业部文件,信部无【2000】705号《关于调整1-30GHz 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系列及射频波道配置的通知》;③原邮电部1998年5月,《900MH TDMA数字移动通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④国标GB 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⑤国家通信行业标准YD5039-97《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