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3《社会保护》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51 MB
- 文档页数:9
1.爱护身体【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同保持身心健康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道德素养]懂得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蓬勃的朝气。
[法制观念]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健全人格]树立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责任意识]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希望和光彩。
【教学重难点】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希望和光彩。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名人哲语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
——陶行知★观看视频《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小组合作讨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生命最宝贵。
我们要珍视自己的生命,爱护自己的身体。
二、精心探讨生活观察:小组合作讨论:上述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做到了哪些?这些做法对你有什么影响?结合生活经历,说说爱护身体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探究与分享:★小组合作讨论:谈谈你对这些生活方式的看法。
这些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
这些生活方式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我们的正常学习、生活;不利于家庭关系和谐;影响国家人口素质的提高。
我们要爱护身体,珍爱生命。
精读细研:(一)为什么要爱护身体为什么要爱护身体? (爱护身体的重要性)1.身体是生命存在的根本。
2.身体健康既关系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家庭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国家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发展。
3.爱护自己的身体,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我们要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探究与分享:★小组合作讨论: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我们应当如何做?精读细研:(二)如何爱护身体1.爱护身体,应当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①我们要关注并记录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合理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维护自身健康。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学校保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学校保护》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学校在保护学生权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学生在享有学校保护时应遵守的规则。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学校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与学校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学校保护这一主题,他们可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但同时,他们可能对学校保护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和讨论,进一步认识学校保护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学校在保护学生权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2.引导学生认识学校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与学校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学校保护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2.重点:让学生了解学校在保护学生权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认识学校保护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学校保护的实际情况。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学校保护的看法和感受。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PPT,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学校保护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学校保护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学校在保护学生权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让学生关注案例中学校保护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案例,分析学校保护的实际情况。
讨论题目如下:a.你认为学校在保护学生权益方面有哪些责任和义务?b.结合案例,分析学校保护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3《社会保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社会保护》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社会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和生活经验,但对社会保护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相关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基础。
此外,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社会保护的意义和作用缺乏深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提高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法律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学生在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
3.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保护的内容和意义。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社会保护的认识和体会。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社会保护的实际操作。
4.法制教育法:结合法律知识,教育学生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3.准备法律知识资料,用于法制教育环节。
4.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社会保护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保护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社会保护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
4.巩固(5分钟)总结讨论成果,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提高社会责任感。
第十课我们受到的保护导学案10.1家庭保护【情景导入】在我国,“不打不成器”的传统观念仍然很严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打孩子天经地义,“打孩子是为了他好”,这是H己家庭内部的事,别人没有权利干涉。
你认为这些家长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自主预习】1、我们都是未满______ 周岁的未成年人。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受到來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保护。
_________ 都承担着保护和教冇未成年人的职责,共同关爱和呵护着我们的生活。
2、家庭是我们__________ ,每个人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等长辈的______________ o3、家庭保护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我们进行的保护,包括___________ 的保障、 ______ 的照顾和 _____ 的教育培养。
4、监护人是对我们进行_________的人。
一般來说,父母就是未成人的监护人。
如果父母不在,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履行监护人的职责,未成年人依靠谁生活、由谁照顾,经_____________ 确认,谁就是他的监护人。
5、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和其他长辈也以____________ 影响着我们的成长,通过适当的方式对我们进行_______ o【合作探究】1、什么是未成年人?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人都是未成年人。
2、家庭的重要性是什么?家庭是我们安全的港湾,每个人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等长辈的关心与爱护。
家庭保护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我们进行的保护,包括安全上的保障、生活上的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3、家庭保护的内容有哪些?(1)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对未成人进行监护和抚养。
(2)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3)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使适龄未成年人能够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让未成年人辍学。
保持身心健康设计说明本课由引言和两框内容组成。
引言明确了本课的学习主题,具有统领全课的作用。
第一框“爱护身体”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爱护身体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爱护身体的方法。
第二框“滋养心灵”旨在帮助学生懂得滋养心灵的必要性,掌握滋养心灵的方法。
本课通过观察生活、分析案例、观看视频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爱护身体、滋养心灵的重要性,掌握爱护身体和滋养心灵的方法。
学习目标1.了解爱护身体的重要性和心理健康的含义。
2.理解如何爱护身体和滋养心灵。
3.对生命负责、珍爱生命,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培育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品格,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滋养心灵,丰富精神世界。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爱护身体的重要性;滋养心灵的必要性。
2.教学难点:爱护身体和滋养心灵的做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等。
资源与工具1.资源。
社会新闻、网络资料等。
2.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和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框爱护身体一、学习情境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身体是生命存在的根本,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蓬勃的朝气,感受人生的美好。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爱护身体?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爱护身体”的相关知识。
二、预习检查1.保持身心健康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2.身体是生命存在的根本。
身体健康既关系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家庭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国家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发展。
3.爱护身体,应当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科学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4.科学的健身方法:多样化运动、适度运动、科学热身、合理饮食、健康心态。
三、教学任务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材料:名人哲语。
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
——陶行知提出问题: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分享观点。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爱护身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以学生的成长为线索,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
其中,第十课《珍视生命》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第一框《爱护身体》则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为后续学习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奠定基础。
本框内容在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2.教材内容《爱护身体》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关注自己的身体、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身体的重要性,学会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
第二部分强调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不可复制的,要珍惜生命,爱护身体。
第三部分着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面对各种危险和困难时,能够保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安全。
3.教材特点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生命的宝贵,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设置各种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材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通过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认同国家对生命安全的重视和保护,增强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2.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3.法治观念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安全。
4.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人格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社会保护司法保护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社会、司法给予未成年人的保护与保障,懂得珍惜和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维权意识,积极配合社会各方面的保护,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引导学生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含义和意义,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部分内容。
体会未成年人在社会与司法中享有的基本权利。
教学重点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社会对我们的关爱,理解司法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法律条文,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对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相关的典型案例、视频、图片资料,设计探究活动,将有关法律及相关图片、案例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练习题等。
学生准备:预习;事先查阅资料;课前了解和收集自己或同学们受到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有关现象与事例,感受自己所享有的权利。
准备好诗朗诵;分组及安排组长等。
【视频导入】新闻联播“批暴力低俗动画”。
2013年10月12日《新闻联播》播出:我国动画产业快速发展,但个别动画片如《喜羊羊》《熊出没》等,暴力失度、语言粗俗。
央视动画责任有限公司等十家动画制作机构,央视少儿频道等十大动画播出机构,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全行业承诺不制作、播出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的动画片。
【教师提问】暴力低俗动画对未成年人有什么影响?【学生探究】学生观看视频后讨论:未成年人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善于模仿,动画片中含有暴力、不文明语言等内容,容易被未成年人模仿,造成伤害。
【教师提问】央视动画责任有限公司等十家动画制作机构这样做说明了什么?【交流分享】这些机构这样做体现了他们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教师引导】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不仅这些动画制作机构,社会各界都关注着我们,担负着保护我们的职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板书】一、社会保护设计意图:视频生动地展示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既引入主题,又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探究氛围。
活动一:谁在保护我们【教师提问】社会中的哪些人、哪些部门在保护我们?社会为什么要保护我们?大家来看一组图片。
【呈现课件】【教师提问】同学们观看图片,你能说一说,哪些人、哪些部门在社会中保护着我们?【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通部门、警察等保障我们的出行安全;国家建设博物馆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并有专业的叔叔阿姨讲解,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社会公益组织希望工程帮助失学儿童重回校园,接受教育;商店、饭店等商业部门和人员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使我们健康成长;国家规定禁止招收童工;国家和教育部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保障我们的受教育权利。
【板书】1.社会保护的主体、目的【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积极发言我们不难发现,国家、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总之,国家与社会各界都负有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
设计意图:教材中社会保护的主体只说了国家和社会各界这两个笼统的概念。
此教学环节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通过观看图片,主动探索发现社会中具体有哪些组织、部门和人从不同的方面保护着我们。
活动设计既使学生了解社会保护的主体有哪些,又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保护,达到道德与法制课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目的。
活动二:实话实说——曝光台【教学过渡】社会保护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但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些影响我们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
下面,我们来曝曝光。
集体的力量更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学们先互相讨论,交流一下。
【呈现课件】曝光台:社会中存在哪些影响我们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学生活动】讨论回答生活中不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有:不健康的网络游戏、网上不良信息,不健康书刊,非法书籍,拐卖儿童,网吧等娱乐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对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等等。
【教师引导】针对这些不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因素,国家以雷霆之势,展开了一系列的专项行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严厉制裁这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呈现课件】重拳出击,国家展开的专项行动,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国家开展净化网络环境专项行动,关闭网站225家。
中宣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少儿出版物和市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为孩子守住一片文化净土。
2012年我国出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保障学生的安全。
【教师提问】国家、社会做了这么多,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目的,是什么?【交流分享】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教师引导】社会保护归根到底是要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设计意图:活动“曝光台”让学生谈谈社会中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
在师生一问一答的谈话中,学生认识到国家和社会采取各种措施,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板书】2.社会保护的内容活动三:社会保护内容连连看【教师引导】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社会保护的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连连看”,考查一下大家对社会保护内容的理解。
【呈现课件】“连连看”的内容A.各地引进长鼻子校车 1.全社会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B.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免费 2.各种社会文化公共场所和设施对中小学生免向未成年人开放费或优惠开放;3.各级人民政府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C.新闻、广电部门开展青少年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绿色网络行动 4.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D.娱乐场所门口设“禁止未成 5.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年人进入”的牌子E.街道上设保护未成年人宣传栏 6.公安机关采取措施,维护校园周边的治安和交通秩序。
【交流分享】学生完成连线。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恩社会关爱,感受社会保护的基础上,通过“连连看“这一活动,较好地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巩固,也加深了对社会保护的内容的了解。
避免了枯燥、单调的讲解。
活动形式生动活泼,邀请学生参与,增加了师生、生生的互动。
较好地完成社会保护内容这一教学任务。
【教师引导】我们的社会在各个方面给予未成年人充分的保护。
【板书】3.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活动四:严禁雇佣童工【呈现课件】雇佣童工,被罚两万元不满16岁的庞某来到鹤山一家工厂打工赚钱,在连续两个月单位扣留其工资后,庞某选择了报警。
法院审理认为,庞某在应聘工作时不满16周岁,属于童工,用人单位在没有认真核对身份的情况下,予以招用,属于使用童工,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其雇主何某因招用童工被处罚2万元。
【教师提问】什么是童工?【学生探究】指未满16周岁,与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
【教师引导】虽然我国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但是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外出打工,是法律允许的,不属于童工。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对雇主何某处罚2万元?【学生探究】学生从两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一是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和学习知识的成长阶段,过早地从事劳作,不利于身体健康,不利于学习新知识,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二是何某这样做违反了《劳动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理应受到处罚。
【呈现课件】我国对雇佣童工的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2)《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4)《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和食宿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
”【教师总结】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接受义务教育,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国严厉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使用童工。
设计意图:一位心理学家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习的材料感兴趣。
”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师设问层层推进,使学生有感而发,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未成年人不能过早参加劳动的原因。
更加明确了我国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严厉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使用童工的法律意义。
活动五:公共利益,未成年人优先【呈现课件】新闻点击:遇突发事件优先保护孩子2006年12月29日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新法中引人注目的新增规定是: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针对个别地方学校、幼儿园发生恶性伤害事件,2010年5月《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也加大了相关安全保护措施,提出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保障校舍、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场地的安全性能,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应优先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
【教师提问】为什么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都规定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学生探究】学生讨论回答: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呈现课件】新闻点击一:济南市历下区8所校园门前“机非分离”生活日报2013年11月12日讯针对学校门口的拥堵现象,12日记者获悉,历下区交警已开始对辖区8所中小学、幼儿园门前的交通进行了改造,做到“机非分离”,将原来的机动车停车位去掉用以停放非机动车。
记者跟随历下区交警来到历下实验小学门前。
在学校门口往东、往西各30米的道路上,增设了崭新的护栏,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还隔离划出了非机动车专门的停车区域。
新闻点击二:济南市历下区中小学生免费穿上新校服。
鲁网2014年5月7日讯,记者今天从济南市历下区召开的新闻通报会上获悉,历下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免费的学生装今天开始发放。
辖区区属义务教育阶段4.5万余名中小学生,将陆续领到新的学生装。
【教师提问】济南市历下区的这些利民实事是从哪些方面优先考虑未成年人的需要?【交流分享】从未成年人的安全角度出发,对交通等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进行改造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