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开发和利用农村物理实验资源
- 格式:pdf
- 大小:73.74 KB
- 文档页数:1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县铁桥镇中心小学谭夏瑜摘要:在新科学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学只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寸之地”,而大自然才是学生学习的广阔空间,可以说大自然是“没有围墙的课堂”,而农村大自然又有其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特点,使其成为“自然之源”成为学生探究的最佳场所。
故而,我们应当注重农村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证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关键词:农村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新科学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学只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寸之地”,而大自然才是学生学习的广阔空间,可以说大自然是“没有围墙的课堂”,而农村大自然又有其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特点,使其成为“自然之源”成为学生探究的最佳场所。
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品种繁多、土壤岩石等都是小学生探究的对象。
农村的田野、山林、茶园、竹林、都是小学生探究的操练场,学生的实践活动有着广阔的渠道。
例如:组织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劳动,参加农村新建和改造活动,参观和访问种植、养殖场等。
农村能有效的将学生的探究学生与实践亲密结合起来。
所以说,只要充分利用开发和利用好了农村科学教育资源,山里的孩子也能成为科学的传奇人才。
我们主要从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个方面注重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从文字的,主要包括科学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校园网络及其配备的资料,学校内的各种建筑、走廊、操场等的环境布置,树木花草、喷池园林、气象或环境观测点、生物角、科技景点等等,还包括诸如教师、教育管理者,也包括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
如何充分挖掘农村学校现有的资源条件,提高学校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如何开发学校存在的隐性资源,丰富现有的教学资源,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开发和利用学校文字资源农村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补充和更新科技类图书、光盘、音像资料,通过播放、录制科技教育频道上的节目扩展学校的科学课程资源。
就地取材做物理实验作者:侯贺森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08年第02期物理实验不能仅局限于实验室的现有仪器,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都是重要的实验资源,利用它们来做实验,简便直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比如杯子、铅笔、手帕、蜡纸、钮扣、蜡烛、玻璃板等都是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的,利用这些可以设计出许多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1 力学实验(1)左右手各伸一手指,将铅笔放在两手指上,两手指同时向铅笔中间移动,发现两手指只能交替移动。
说明:根据杠杠原理,两手指所受铅笔的压力交替变化;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有关也交替变化,受摩擦力小的手指先移动。
(2)用笔尖和笔尾分别按到手指上,感觉到笔尖按下去更疼。
说明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3)迅速向右移动装满水的杯子,发现水从左面流出;杯子突然停止运动,水从右面流出。
说明:由于惯性的原因,原来静止的水要保持静止状态,水从右面溢出。
当杯子突然停止后,杯内的水要继续向右运动,水从右面流出。
(4)把蜡纸平放在水面上,在蜡纸上放纽扣;不断地往水里滴入洗餐剂,蜡纸和纽扣会慢慢沉下去了。
说明:洗餐剂会分解蜡纸表面油脂,使水附着在蜡纸上,进而使蜡纸的重量增加,蜡纸和纽扣自然就会慢慢沉下去了。
(5)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打开水龙头,让水冲在手帕上,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杯口朝下,同時以中指往上一压手帕,看到手帕往上凹进去水不会流出来。
拉紧手帕,将手帕往上提,看见许多气泡由下往上,说明:手帕的纤维间的空隙很小,水的表面张力足以挡住杯内的水。
手帕往上提,這时,手帕所包住的体积变大,杯內的压力就小于杯外的大气压,杯外的空气穿过手帕的小孔成为气泡往上冒。
(6)把一段蜡烛头粘在瓶底,瓶子用细绳吊起来,提在手中。
点燃蜡烛,盖上盖,用手提着瓶子,突然,手拉着绳子向下降,发现本来朝上的火苗,很快缩成了小火球。
说明:火苗是冷热空气对流造成的,在失重情况下,冷热空气不对流了,火苗自然就缩成火球。
就地取材让物理实验课生动起来作者:陈晓丽来源:《新一代》2012年第04期摘要:把握住对实验教学的机会,教师指导学生就地取材,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并用来做一些实验,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就地取材;简便易行;物理实验改进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64-01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
若能会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他们的思维活动更积极主动,学习后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要大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得出的重要规律和结论,但有些实验做起来较麻烦,器材不太凑手。
那么能不能把实验中的材料加以改进,使之变得就地取材,简便易行呢?本人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十余年来,从其他物理教师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进行总结,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总结出以下改进方法。
实验一:初中物理“光的色散与物体的颜色”一节时,过去用染料做演示实验。
如用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混合并搅拌,形成橙色。
做这个实验需要购买染料,麻烦,又不经济。
我们可以只用一支蓝色粉笔和一支黄色粉笔就对实验进行改进。
具体做法是:在黑板上先用蓝色粉笔画一个图形,再用黄色粉笔描画一遍,两种颜色一混合,就变成了绿色的图形。
这样做既简单又方便,像变魔术似的,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实验二:在初中物理“电流的热效应”,通常使用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利用温度升高的多少来代替放热的多少。
但是由温度计比较小,学生在座位上难以观察到温度的变化。
为了形象,生动地做好热效应实验,在教学中只需用一段电阻丝绕成螺旋状,把一根火柴置放于螺旋导线中,然后接通电路即可。
如何开展有效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所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一、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只是在看“热闹”,根本就没有认真去观察更别说是思考和分析了,并未真正起到演示实验的作用。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例如,在《浮力》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制学具——两个水杯,几块形状不相同的木块,一块铁皮和适量油。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如,形状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它一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
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过程中,增添了学生积极进行实验的信心。
使学生在“动中思”,“思中探”,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挖掘。
二、开展好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新课程的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实验就是一个最好的平台,在学生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在学生实验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分组合理(最好四人一组,男女搭配);②教师扮好自己的角色③注重交流评价,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信心。
例如,在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让同小组的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同组同学参与设计实验方案,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再和其它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制定出本组最佳方案。
就地取材的物理演示实验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实验演示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感兴趣的多,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有些实验仪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用学生身边的文具、教室中的物品等随手可拿的材料来做。
这样,一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懂得:物理实验并不神秘,用身边的“坛坛罐罐”就可以研究深奥的物理知识。
关键词:实验文具兴趣就地取材课堂气氛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教学流传者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
”演示实验的主要特点是在课堂上结合传授知识和技能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心理素质也不稳定,好奇心强,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趣味性。
因此,学生对实验演示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感兴趣的多。
所以,几乎所有学生上课时总是盼望老师早一点做实验。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对实验特别重视。
而初中物理实验的器具,有很多是教仪厂生产的,毕竟这些仪器的数量有限,也大都是课本上的实验。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有些实验仪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用学生身边的文具、教室中的物品等随手可拿的材料来做。
这样,一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懂得:物理实验并不神秘,用身边的“坛坛罐罐”就可以研究深奥的物理知识。
下面我就介绍几种就地取材的演示实验;1、在讲长度的测量时,可以叫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问高个比矮个高多少呢?这就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
2、再将运动的相对性时,可以手拿一本书从讲台的一边走向另一边,问学生“这本书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有学生会答静止,也有学生会答是运动的,从而引入参照物的概念。
3、在讲力的作用效果时,随手拿起一本书或粉笔盒放在讲台桌上,此时处于静止状态,要想让它运动则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发挥农村优势,开展实验教学湖北省兴山县南阳镇中心小学王作晶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
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
我县地处鄂西山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这些抬头可见、唾手可得的实验材料,为丰富自然科学教学实验提供了方便。
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通过多种形式,使原本生动的自然科学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一、因地制宜开辟、拓宽实验场所小学科学实践课的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实验教师可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把实验场所搬出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学生自己的家里。
所谓的“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例如在《蜗牛》教学中,教师只是用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关于蜗牛的身体结构、运动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并没有实物蜗牛,这样的讲解,学生只是了解了蜗牛的部分知识;而农村的田间地头有很多蜗牛,教师上课时先问同学哪里可以找到蜗牛,然后组织学生捉蜗牛、养蜗牛,并且观察蜗牛身体的颜色、眼睛、触角、嘴巴等,观察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怎样吃等,还有蜗牛是如何发现和找到食物的,在多种食物面前,蜗牛会首选哪种等。
在饲养、观察蜗牛的同时,学生不但了解了蜗牛的身体结构、吃食情况,而且观察到蜗牛的排泄和产卵。
学生通过此类探究活动,获得了对小动物的直观体验和感性认识,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就地取材选择、使用实验材料农村学校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
例如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一课,由于蚯蚓在农村的菜园里随处可见,见怪不怪,但是学生真的知道一个所以然了吗?真的对蚯蚓生存环境以及它们对于土壤的改良作用了解了吗?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于是笔者便把这个活生生的教材融入了实验当中。
实验1:把纸盒内部涂黑,盒一端用铁钉戳几孔,在纸盒里铺一张塑料薄膜,再铺一张潮湿的吸水纸,把几条蚯蚓放入盒里。
农村初中物理低成本实验资源的开发与研究作者:吉临荣吉金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3年第04期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学生建立概念、探究规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一些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还存在着“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和借flash动画作模拟实验的“应试实验”思想,背离了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强化实验教学的要求.究其原因是农村初中实验设施差、仪器陈旧老化、器材短缺不配套,以及有些教师主观上对实验的作用认识不够,严重影响了初中物理实验的开设率,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影响着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著名的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倡导“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主张,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也提出:“除专门配备的仪器外,应提倡师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器具、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多做试一试、动动手之类的随堂小实验,还应该让学生多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尤其应该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学校实验室应该为师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提供便利.有些成功的实验可以作为学校的常规实验保留下来” .由此可见,改善农村初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措施就是大力加强低成本实验资源的开发.1 开发的价值1.1 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使用饮料瓶等日常用品进行物理实验,这样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使用低成本实验资源进行物理实验,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经常使用或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和物品很熟悉,用它们呈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会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学亲近、真实、可靠,感受到物理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1.2 培养学生节俭环保意识在开发低成本实验资源的过程中,大家平时要养成收集废弃物品的意识,发现生活中有可利用的废弃物品都要及时收集起来以备用,如易拉罐、饮料瓶、泡沫塑料、塑料袋等等,这些原本都是废品,但都成为老师和学生收集的备用材料.这样变废为宝,同时也渗透了环保意识,美化了环境.1.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低成本实验是成本低而智慧不低,小实验能揭示大道理.被评为物理学史上第七大美丽的牛顿三棱镜实验,其器材就是两块三棱镜,但实验却揭示了光的色散现象.由于有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的,而常常用来解决“一种生活材料或物品可以做哪些实验,一项实验活动可以利用哪些生活材料和物品”的发散性问题,让学生参与低成本实验资源的开发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1.4 提高物理教师实验素养初中物理低成本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初中物理业务水平的重要渠道之一,“借用生活材料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可体现教师的个性和自创性”.所以,开发低成本实验资源,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长期坚持的、不断完善的常规化工作.1.5 精心打造高效率的课堂就物理学科而言,一堂好课的设计,关键是实验的设计.大力开发低成本实验资源,可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由学生观察实验变为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由学生在学校实验变为有家庭中自己做实验,这都有利于及时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1.6 均衡城乡实验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农村的乡土资源,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器具、玩具,学习用品,甚至是我们自己的身体,经过巧妙地构思和设计,丰富农村初中物理实验的器材,因地制宜地设计简单实验,缩短城乡实验资源差距,这是教育均衡化的需要,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2 开发的原则开发农村初中物理低成本实验资源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恰当地把握好开发原则、灵活地运用开发途径是开发的前提.现以南通市初中物理教师优质课评比赛中,参赛老师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直线运动》中“探究气泡在充水管中的运动规律”的实验设计为例,谈谈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开发的原则.2.1 科学性物理实验首先应该正确反映物理现象和规律,反映物理现象变化的客观过程,要具有科学性.有位老师的实验设计如下:将气泡换为蜡块,第一步是做实验:蜡块在水管中向上运动,先是加速,后来匀速;第二步是播放视频:在蜡块中按一图钉,蜡块在水管中向下运动,先是加速,后来匀速,最后是减速;设计意图是使蜡块在水中的运动情况既有加速、又有匀速、还有减速,运动的类型全面,很有创意!给人的疑问的是,蜡块最后应该以收尾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怎么可能做减速运动呢?是不是在长玻璃管下部的外面放了磁铁,吸引图钉、增大摩擦的缘故呢?咨询此老师,他解释道:此视频效果是经过微机处理的,才使得蜡块在做减速直线运动.这种“人工处理”的方法与实验事实相违背,失去了应有的科学性,不可取.2.2 简易性麦克斯韦说过:“一项演示实验使用的器材越简单,学生就越熟悉,就越想彻底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 ”所以,我们所开发的实验资源要简单易寻、就地取材.为了让气泡运动速度较慢,使学生较准确地测出数据,有的老师将玻璃管倾斜一定的角度,有的老师将水换成了油,有的老师在实验前细心地调整气泡的大小……,这都是用最简单的器材,最简单的方法,达到最优化的实验效果.另外,由于实验所用材料在生活中随手可得,“实验装置易制易修,不怕学生损坏,因此教师不必进行…不要搞坏‟之类的告诫,学生在操作时手指肌肉和心理放松,自由触摸体验,在此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深切感受. ”2.3 直观性实验中要让学生用感官能够直接观察和感受具体的物理现象与实验过程.开发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时,要尽可能增加实验的可见度,提高实验的直观性.为了让学生能清晰地看到气泡的运动情况,有位老师在水中滴了几滴红墨水,这样透明的气泡在红墨水中运动;有位老师将气泡换成红蜡块,这样让红蜡块的透明的水中运动;还有位老师在玻璃管外包了一层半透明的黄色胶带,让透明的气泡在半透明黄色胶带中运动,这些设计方法都使得实验现象具有鲜明的对比度,增加实验的可见度.2.4 准确性实验是为建立概念、探究规律服务的,测量的实验数据要准确、可靠.实验中,准确测出气泡运动的时间是关键,不少老师在设计中对此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改进.一是先通过测出各段时间、总时间后,再计算各段时间的分析,比较哪种方法误差最小?二是在测量工具上做了改进,多数老师选用的是实验室的秒表,而有位老师用的是学生随身带的手表或电子表,有位老师用的是闹钟,还有位老师用的是多计时秒表,一人可计几个时间,同实验小组的成员再根据记录的时间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2.5 安全性在设计实验时应该尽量避免有危险的和对身体有伤害.有位老师在课堂上演示气泡运动时,手中的玻璃管不小心倒下,一端碰到了一名学生的头上而破裂;还有一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管掉在桌面上破裂,虽然没有产生多大伤害,但说明了长玻璃管在实验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有位老师将玻璃管换成了软透明塑料管,真是匠心独运!有位老师借用实验室音叉的底座放玻璃管;有位老师用铁架台夹住玻璃管,而玻璃管的下端放在装有细沙的小烧杯中;还有位老师在课后交流设计时说:“在实验中,只能改变玻璃管直径、气泡大小、将水换成油来控制气泡运动速度,而不能改变玻璃管的长度增加气泡运动时间,课书中建议玻璃管长度为60 cm~100 cm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学生将玻璃管上下翻转的安全长度”.这都是在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安全性问题.2.6 创造性低成本物理实验是学生探究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参与设计制作低成本实验器材,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位老师在研究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为了能让学生用简单的器材做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设计了让乒乓球在倾斜的两根米尺间的间隙上滚动的实验.据这位老师在课后介绍,此实验是他和他的学生们在几十次试验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是用钢球,玻璃,弹性球,还是用乒乓球?倾角的大小多大为宜?两米尺的间隙多大好?两米尺是平行好,还是上小下大,或者上大下小好?在反复试验后,确定用乒乓球在一定倾角的、两根米尺间的、上小下大的间隙上滚动,由此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最能表示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设计实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创新活动.3 开发的途径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十分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废旧物品、报废器材、儿童玩具、日常体验等各个方面去开发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3.1 从学习用品中开发学生身边可以用作实验的学习用品比比皆是.如用钢尺或塑料尺研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用铅笔可做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固体压强、分子间存在引力、最简单的滑动变阻器等实验,抛出去还可演示惯性和受重力作用改变运动状态的实验.3.2 从生活用品中开发很多生活用品都可以用来设计有趣的物理实验.如用蜡烛观察固体的熔化,用杯子和水观察光的折射,用图钉研究固体的压强,用棋子观察惯性现象,用牙膏皮研究浮力,用鸡蛋研究浮沉实验,用筷子做成秤演示杠杆的平衡,用橡皮筋演示弹性势能,用空洗发精塑料瓶一只、乒乓球一只、香烟盒铝箔纸、粘胶自制验电球等等.3.3 从废旧物品中开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废弃的物品,利用这些废旧物品来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如用废弃的易拉罐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用废弃的饮料瓶可以做探究液体压强实验、浮沉子实验、帕斯卡裂桶实验,用酒瓶底可作凸透镜,用塑料泡沫可做静电实验,用大注射器演示大气压强、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的实验.3.4 从报废器材中开发实验室里都有一些废旧的仪器,把不能修的有用部分拆下来,经过加工组合可制成有用的实验器材或教具.如用废旧电阻器、温度计等制作焦耳定律演示器,用体育室中报废的羽毛球、实心球、铅球等也可做物理实验.3.5 从儿童玩具中开发很多儿童玩具都是利用物理原理设计制作的,玩具也是一种难得的课程资源.如用玩具小汽车中的电动机研究其原理、判断电源的正负极,用气球研究摩擦起电现象.3.6 从人体体验中开发新课程不仅重视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实现,而且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达成.由于开发的实验器材是学生的五官和四肢,所以是最经济、实用、有效的实验资源.如可用嘴对着手心呵气体验液化要放热,可用嘴对着手心吹气体验蒸发需要吸热,可用学生的鼻子闻气味来理解分子运动现象,可在白炽灯下让学生做各种各样的手影游戏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总之,“开发低成本实验是我国教育条件的客观需要”.开发的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不仅是实验器材的简单,更是实验装置的简化,实验现象的明了,实验时间的缩短.低成本物理实验成本虽低,但“成本低而智慧不低、成本低而技术不低、成本低价值不低”,它代表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和方向,因此大力开发农村初中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具有广阔有前景.。
就地取材,开发物理实验资源对于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很多人心存疑惑。
很多人认为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多,现有的物理实验室的资源,已经完全能满足日常实验的需求,所以没有必要再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开发新的实验资源。
随着物理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
我们实验室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分组实验或者创新实验的要求。
就地取材,自制仪器不但可以较好的缓解实验器材不足,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究意识的培养。
一.开发实验资源的最简易途径就是利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
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很好的实验资源,因为自己的身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实验,而且通过切身的体验更能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在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可让学生任意发声,并且用手摸自己的声带,感知发声时声带的振动情况;在学习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时,让学生吸气和呼气,体会吸气呼气时胸腔体积的变化;在学习杠杆的应用时,可让学生用手拿起物体,并用另一只手触摸肌肉的变化,感受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省距离;在学习惯性时,利用学生比赛跑步小游戏的过程中,突然叫”停”来感受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在研究摩擦力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可让学生将手放在桌面上,用力往前推,但手没动,感受静摩擦的存在及其方向。
再将手放在桌面上向前滑动,感受滑动时摩擦力的存在及方向。
再通过增加手的压力或者在不同的接触面上滑动,感受摩擦力的变化,为科学探究的猜想环节奠定基础;在学习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让学生双手互相搓一搓,体会温度变化;手或脸用水打湿后在电扇下吹变冷可验证蒸发需要吸热等实验。
利用自己的身体完成简单的小实验,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实验本身虽然简单,但留给学生的印象深刻。
对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充分挖掘其实验的功能,做到一物多用。
浅谈中学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开发和创新作者:刘冠锋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4年第02期摘要:低成本物理实验不仅弥补农村中学物理实验仪器缺乏的现状,而且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本文主要结合中学物理教学,探讨农村中学开发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原则和途径。
关键词:农村中学;低成本物理实验;开发运用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建立和物理理论的验证都与实验密切相关。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然而,在一些农村中学,“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应试实验”教学理念还支配着大多数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
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学实验设施差,仪器陈旧老化、严重短缺,这些客观因素影响了中学物理实验的正常开展,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物理实验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大力加强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开发。
下面谈谈我多年在农村中学对开发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几点做法:1.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开发原则开发低成本物理实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好开发原则,灵活地运用各种途径,是开发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基本前提。
设计低成本物理实验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科学性。
物理实验首先应该正确反映物理现象和规律,反映物理现象变化的客观过程。
一个巧妙的实验设计除了器材上的合理应用以外,还应该包含精彩的实验方法,不仅能够释疑解难,而且能够透过具体的实验给人以解决其他问题所需的智慧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价廉性。
由于它随手取材,教师和学生自己制作,成本价廉,有利于普及,特别对边远山区和贫困农村,自制低成本教具是解决资金短缺的得力措施。
(3)亲切性。
由于取材于学生身边熟悉的东西而且制作又比较简单,因此有利于消除学生实践研究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兴趣,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钥匙,这正是许多学生喜欢自制教具的直接原因。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天和初中------胡立来[内容提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很多弊病,导致学生对物理实验缺乏吸引力,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求知激情和创造性思维。
[要害词]:实验教学、问题、策略随着物理新课改的深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提倡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但是科学探究的具体实施在农村中学几乎是一片空白。
许多教师口头上在喊我们在课改,但实质改了些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值得教师们探讨,我们应看到目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寻求一些解决的方法,使实验教学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因此作为教学第一线的物理教师必须对目前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深层次的思考。
在普及实验教学期间,乘着我县“普及实验教学”的东风,我校实验教学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学生实验也开展得热火朝天,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也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着。
但是应看到,到现在为止,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在我们的教学中还是不容乐观的。
第一、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
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
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作法,出现了学生实验变成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变成不做实验的现象。
总而言之,目前相当数量的教师不做或少做实验,放弃了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这一现象严重妨碍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一碰到实物就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动手。
第二、实际实验开出率不高,实验效果不尽人意现在对实验课的实验要求普遍较高,投入的资金也不少,而作为物理实验却普遍重视不够。
不少学校的物理实验数目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即使有的学校按要求完成了,但是实验教学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第三、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思想熟悉不到位由于熟悉上的不足,教师在实验教学的组织上、在教学过程中、在物理成绩的考核上都存在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