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六) Word版含解析.doc
- 格式:doc
- 大小:287.69 KB
- 文档页数:19
[基础巩固层次(A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室始.洞然 始:才 B .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C .大母过.余曰 过:看望 D .客逾庖而宴.宴:宴请【解析】 D 项,“宴”应为“吃饭”。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解析】 D 项,两个“凡”都是副词,“共”。
A 项,介词,凭/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B 项,副词,已而,然后/副词,已经。
C 项,介词,在/介词,和。
【答案】 D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导学号:46162077】A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解析】 B 项,乳,名词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
A 、C 、D 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分别意为向下,朝西,亲手。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室仅方丈..C.往往..而是D.三五..之夜【解析】A项,“修葺”,古今义皆为修补。
B项,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
C项,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D项,古义:指农历每月十五;今义: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答案】 A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省略句)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解析】D项,只是一个问句,不是宾语前置。
【答案】 D[阅读提升层次(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项脊轩志》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栏楯.(dùn) 修葺.(qì) 垣.(yuán)墙渗.(shèn)漉B.偃.(yàn)仰老妪.(yù) 兀.(wù)坐异爨.(cuàn)C.阖.(hé)门象笏.(hù) 扃.(jiōnɡ)牖.(yǒu) 长号.(háo)D.南阁(ɡé)子呱(ɡuā)呱而泣中闺(ɡuī) 先妣(bǐ)【答案】C(A.中“楯”读shǔn;B.中“偃”读yǎn;D.中“呱”读gū)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前辟四窗,垣.(砌上墙)墙周庭,以当南日②日影.(同“景”,阳光)反照,室始洞然③吾从板外相.(互相)为应答④余自束发..(把头发扎在一起)读书轩中⑤一日,大母过.(责备)余……⑥吾妻来归..(即归来)⑦其制(形式、式样)稍异于前A.①②⑦B.②③④C.④⑥⑦D.①②③【答案】A(③相,指“她”;④束发,古代男孩十五岁成人时束发为髻,因而以“束发”作成人的代称;⑤过,到,看;⑥来归,嫁到我家来)3.与“旧时栏楯,亦遂增胜”中的“胜”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C.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答案】B(例句中的“胜”是“美景”之意,与B项同,A是“尽”的意思;C是“承受”的意思;D是“胜利”的意思)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方.其系燕父子以组B.顾.视无可置者顾.计不知所出耳C.又北向,不能得.日小则获邑,大则得.城D.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蜀山兀.,阿房出【答案】C(两个“得”字都当“得到”讲。
A.方:①方圆,②当。
B.顾:①回头看,②不过,只是。
D.兀:①静止,②光秃)5.下列句子中的“先”字,意义相同的两个是( )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B.妪,先大母婢也C.先妣抚之甚厚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答案】BC(A.时间在前,在……以前;B.C.已故的,多用于尊长;D.以……为先) 6.下列各句加点词均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雨泽下.注②客逾庖而宴.③先大母婢也,乳.二世④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⑤前辟四窗,垣.墙周庭⑥借书满.架⑦忧劳可以兴.国⑧火尚足以明.也⑨以致.其性焉尔⑩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A.①④⑤/②③/⑥⑧⑩/⑦⑨B.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⑩C.①④⑤/②⑥⑧/③/⑦⑨/⑩D.①④⑩/②③⑤/⑥⑧/⑦⑨【答案】D(名状/名动/形动/使动)7.归有光对又旧又小的项脊轩为什么怀有深厚的感情?下列回答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经过整理,这里变得明亮宽敞了B.因为这里有作者小时候美好的回忆C.因为这里是作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时,惟有它才能唤起对过去经历的久远回忆D.因为这里所发生的几件大事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因而时过境迁后仍难以忘怀。
专题06 春江花月夜1.作家作品张若虚,(约660—约720),诗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他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从六朝到唐的诗风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之誉。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宫体诗的自赎》)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2.诗歌背景《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中的《吴声歌》。
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
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
郭茂倩《乐府诗集》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余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
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袭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有“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滟滟()清风浦()霰()暮霭()细雨霏霏()捣衣砧()皎皎()纤尘()纤绳()扁舟()扁平()碣石()谒见()遏制()芳甸()4.词语解释(1)滟滟:(2)芳甸:(3)霰:(4)浦:(5)扁舟子:(6)明月楼:(7)徘徊:(8)碣石:(9)潇湘:- 1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吴中四士“孤篇压倒全唐” 1.初唐.yàn pǔ xiàn ǎi fēi zhēn jiǎo xiān qiàn piān biǎn jié yèè diàn3 )滟滟:水中月光闪烁荡漾的样子。
.(14 )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
甸,郊外之地。
第六单元第4课项脊轩志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解析:A项,栖qīyùɡū答案:C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雨泽下注..(流入) 迨.(等到)诸父异爨客逾.(越过)庖而宴B.三五..(农历每月十五)之夜妪.(婢女)每谓予曰以手阖.(关闭)门C.往往..(到处)而是殆.(大概)有神护者其制.(修建)稍异于前D.室西连于中闺..(很像)女郎也余既为此志.(志向)..(内室) 大类解析:B项,妪:老奶妈;C项,制:形制;D项,志:指(文章)上面的部分。
答案:A3.对下列各句断句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日过午/已昏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③鸡/栖于厅④吾家/读书久不效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⑥述诸/小妹语曰⑦然/自后/余多在外A.①③⑤⑦ B.②④⑤⑥C.①④⑥⑦ D.①②③④答案:A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解析:A项,介词,凭,根据/动词,用,用来;B项,副词,后来/副词,已经;C项,介词,在/介词,至,到(或:介词,与,和);D项,均为副词,总共。
答案:D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B.牛玉儒一生之所以能做到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是因为他不忘本色,奋发进取,虚心学习,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C.推出排行榜,对于推介精品、引导时尚、繁荣文化市场,谁能说未必没有一定的好处呢?D.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春江花月夜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潜跃(qiǎn) 纤弱(xiān) 芳甸(diàn) 一叶扁舟(piān)B.砧板(zhēn)沙汀(tīng) 高亢(kàng) 水光潋滟(liàn)C.赋予(yú) 皎洁(jiǎo) 姣好(jiǎo) 南海鲛人(jiāo)D.碣石(jié) 伫立(chù) 深邃(suì) 半身不遂(suì)【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辐射戎马倥偬不明就里无耻斓言B.赝品鬼计多端相辅相成老生常谈C.惯性忧柔寡断高屋建瓴唇枪舌剑D.斡旋开源节流备受青睐好高骛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项,斓—谰;B项,鬼—诡;C项,忧—优。
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江流宛转绕芳甸芳甸:开满花草的郊野B.何处相思明月楼明月楼:高楼C.愿逐月华流照君逐:追随D.碣石潇湘无限路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B项中的“明月楼”指“思妇的闺楼”。
4.下列诗句中,在诵读时音节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C.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D.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A项,正确断句应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花朝节是古时人们爱花赏花的一个重要节日,其浪漫程度可以媲美中秋赏月。
,众生云集,赏月色,观花影,其乐融融。
②清澈得不可思议的海水,碧蓝得如同画卷的蓝天,再加上沙滩、阳光、海风……如此,仿佛就是为天下有情人而设。
③苏轼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不忮不求,率性坦荡。
阅读专练新提升·跟踪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吴德基传[明]宋濂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
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
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
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
德基乃更以宽化之。
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
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
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
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
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
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
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
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
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
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威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
居潍二年,召还。
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
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
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
”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同步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佚.(y ì)名 为.(w éi)欢几何 板滞.(zh ì) B .羽觞.(h ú) 惠.(hu ì)连 天伦之乐.(l è)事 C .雅.(y ǎ)怀 逆.(nì)旅 慷慨.(k ǎi ) D .冠(gu ān )冕堂皇 否(p ǐ)极泰来 塞(s ài )外【答案】 B (觞:sh āng)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良.有以也 良:善意。
B .何伸.雅怀 伸:抒发。
C .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大面积。
D .幽赏..未已 幽赏:幽幽地欣赏。
【答案】 B (A 良:确实;C 大块:大自然;D 幽赏:欣赏幽美的景色) 3.下列加点字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大块假我以文章..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D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飞羽觞而醉月B .秉烛夜游C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D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答案】 D (A 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醉观;B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C 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的一项是( )A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B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C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D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答案】 B (A 项比喻、反问;B 项引用典故;C 项对偶、拟人;D 项比喻、拟人)6.下面内容有一项没有运用典故,请选出来( )A.古人秉烛夜游B.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C.罚依金谷酒数D.飞羽觞而醉月【答案】D(A项出自《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B项引用了“大小谢"的典故;C项引用了“晋石崇宴客洛阳金谷涧园,赋诗不成者罚酒三觞”的典故;D项描写的是当时作者行酒如飞、醉于月下的乐事,不是典故)7.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一组是()①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②浮生若梦,为欢几何③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④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⑤幽赏未已,高谈转清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⑥【答案】D(全文仅②句流露出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其他内容均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8.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以一个“夫”字领起,从抒发个人的感慨入手。
第二单元第一板块课时训练二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答案:A2.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江流婉转绕芳甸C.鸿雁长飞光不度解析:A.婉—宛;B.佼佼—皎皎;D.萧—潇。
答案:C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芳甸:花丛。
纤尘:细小的灰尘。
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
闲潭:安静的水潭。
解析:A.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
答案:A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在出差途中竟然与失去联系三十多年的老同学萍水相逢...。
看到彼此都已经渐生华 发,我们不禁感慨万千。
B. 他的记忆力惊人,三年前发生的一件小事,到现在还能说得有鼻子有眼...。
C. 不少省市片面追求 GDP ,无节制地开采、出口稀土等资源,这种行为无异于为渊驱... 鱼,为丛驱雀,长此以往,稀有资源将消耗殆尽。
D. 2月16日晚,央视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圆满落幕,总冠军终于浮出水面...,来自山东 的刘大成获得冠军。
解析:A 项,“萍水相逢”应为不相识的人。
B 项,“有鼻子有眼”指的是将虚构的事 情说得逼真。
C项误解词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 赶到敌对方面去。
A. 滟滟(y n)B. 汀上(d i n g)C. 矫揉(ji a o)D. 徘徊(hu 9解析:B. “汀”丿宛转(w a n) 纤尘(xi a n) 江畔(p n ) 碣石(ji )e t i g ; C.扁 芳甸(di n 青枫浦(p u) 扁舟(bi a n) 捣衣砧(zh e)n 应读 “pi an ; D.霰雪(xi n ) 园圃(p u ) 皎皎(ji a o ) 偈子(j )i 砧”应读“zh en 。
B .佼佼空中孤月轮 D 碣石萧湘无限路A. 江流宛转绕芳甸.B. 江天一色无纤尘.C. 皎皎空中孤月轮D. 昨夜闲潭梦落花答案:D5. [2014江苏省淮安市第二次调研]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根据国际法规划设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在于为我军及早识别、发现和实施空中拦截行动提供条件,强化国防安全。
(A 卷 学业水平达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与.点也 :赞成 B .吾妻来归.:回娘家 C .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众 D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迎解析:选B B 项,归,女子出嫁。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字而.幼孩 B .莫.春者,春服既成 C .序.天伦之乐事 D .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解析:选D A 项,“而”通“尔”;B 项,“莫”通“暮”;C 项,“序”通“叙”。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 何.以战徐公何.能及君也 C.⎩⎪⎨⎪⎧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唯求则非邦也与.D.⎩⎪⎨⎪⎧官命促尔.耕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解析:选D A 项“且”,连词,而且/副词,将近。
B 项“何”,疑问代词,什么/疑问副词,怎么。
C 项“与”,动词,赞成/语气词,吗。
D 项“尔”,均为第二人称代词,你们。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不抑耗其实..而已 B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C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D .室仅方丈..解析:选C A 项“其实”,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B 项“不让”,古义:不谦让;今义:不允许。
D 项“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或佛寺、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②使不上.漏③风.乎舞雩④鼓.瑟希⑤驼业.种树⑥爪.其肤以验其生枯⑦前.辟四窗⑧乳.二世⑨东犬西.吠⑩雨泽下.注A.①②⑦⑨/③④⑧/⑤⑥⑩B.①②⑦⑨⑩/③④⑤⑥⑧C.①②⑦⑨⑩/③④⑤⑥/⑧D.①③④⑤⑥/②⑦⑨⑩/⑧解析:选B①②⑦⑨⑩为名词作状语,③④⑤⑥⑧为名词用作动词。
6.下列句子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③吾又何能为哉?④况阳春召我以烟景⑤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⑥点,尔何如?⑦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A.①⑤/②③④/⑥⑦B.①⑤/②④/③⑥⑦C.①④⑤/②③/⑥⑦D.①②⑤/③④/⑥⑦解析:选B①⑤判断句,②④状语后置句,③⑥⑦宾语前置句。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柳宗元又称柳河东,散文成就巨大,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小石潭记》《捕蛇者说》《醉翁亭记》等。
B.孔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代尊为“圣人”。
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精神财富。
C.李白又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诗风清新、飘逸。
杜甫曾用“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对他作了高度的评价。
D.归有光,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是明代古文家,明朝“唐宋派”的代表人物。
解析:选A《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作品。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但)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敢说了。
”(2)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待在这里,这么像个女孩子呀?”(3)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
二、阅读鉴赏(44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尚节亭记[明]刘基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
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
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
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
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
”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
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注]①大易:指《易经》。
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诚有大过.人者过:超过,胜过B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诚信,讲信用 C .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裨:补益,帮助 D .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欹:倾斜 解析:选B B 项,信:的确。
10.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B.⎩⎪⎨⎪⎧ 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而早以.节立志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 人道有变,其.节乃见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解析:选A A 项“也”,语气词。
B 项“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递进,并且。
C 项“以”,介词,凭借;介词,因为。
D 项“其”,代词,他;代词,自己。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崇尚节操”的一组是( )①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
②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③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④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
⑤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⑥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A .①⑤⑥B .①②③C .②④⑥D .③⑤⑥解析:选C ①是黄中立所为;③是谈中庸产生的道理;⑤是评论竹子。
12.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含的精神,并不是只为了好玩喜好。
同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 .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修了一座“尚节亭”。
作者刘基看到了以后很喜欢。
C .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极难做到的中庸之道。
D.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语指出:为人做事,只要未雨绸缪,从平时在家就开始讲究,就能做到应对自如。
解析:选D D项,“平居”为“平时”而非“平时在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原因是它有节。
(2)世风衰败了,道德沦丧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
(3)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契机。
(二)(湖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2分)吴德基传[明]宋濂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
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
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
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
德基乃更以宽化之。
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