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保护好野生紫斑牡丹群落
- 格式:docx
- 大小:143.54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野生牡丹的保护利用研究中国野生牡丹的保护利用研究牡丹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誉为“国花”。
中国的牡丹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但由于人类活动、生境破坏和非法采摘等原因,野生牡丹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
为了保护和利用中国的野生牡丹资源,进行野生牡丹的保护利用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理解野生牡丹的生态特点和种群状况是保护利用的基础。
野生牡丹分布于多种生境中,包括山地、丘陵、草地等。
不同生境下的野生牡丹种群数量、密度和分布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地理环境的调查研究非常必要。
通过对野生牡丹的生长环境进行明确和评估,可以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建立野生牡丹的保护区和人工培育基地是有效保护野生牡丹的途径之一。
野生牡丹的保护区应尽可能涵盖种类丰富、数量多的野生牡丹分布区域。
在保护区内,应加强巡逻管理,防止盗挖、滥采行为的发生。
同时,建立人工培育基地,通过采取种植和繁殖工艺,培育出更多的野生牡丹苗木,可以有效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野生牡丹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市场对野生牡丹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如何在保护野生牡丹的同时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可以开展野生牡丹的观赏和旅游开发,通过合理的景区规划和管理,将野生牡丹打造成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观赏和学习。
另一方面,还可以开展野生牡丹的科研和开发,推动牡丹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开发牡丹花卉洗护产品、牡丹药材等,将其商业价值最大化。
最后,加强教育宣传是保护利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公众对野生牡丹的认知程度较低,普遍存在对野生植物的保护意识不足的现象。
因此,应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大众普及野生牡丹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增强公众对保护野生牡丹的关注和参与。
综上所述,中国野生牡丹的保护利用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生态学、保护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只有加强野生牡丹的保护和利用,才能保护好这一珍贵的中国特有植物资源,同时也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抓住机缘保护好野生紫斑牡丹群落来源:《中国林业》杂志2010年第5B期甘肃中川牡丹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紫斑牡丹是我国特有珍稀树种,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是超级宝贵的野生种质资源。
可是,由于其自身生物学特性和人为因素的破坏,最近几年来种群面积慢慢缩小。
据调查,甘肃作为全国重要的野生紫斑牡丹散布区,其散布面积在短短的时刻里已缩小2/3以上。
1990年,甘肃省庆阳市子午岭林区第一次发觉大面积野生紫斑牡丹种群,散布面积达1500亩之多。
2008年7月,庆阳合水林业总厂在进行丛林资源调查时,在辖区太白林场瓦川沟发觉3000多亩长势良好的野生紫斑牡丹群落,在子午岭林区和瓦川沟前后发觉的野生紫斑牡丹群落,其数量之多、长势之好、株龄之长、种群聚率之高都为全国之最,其种群变异、根蘖繁衍方式、不同颜色之花都是第一次发觉。
这些发觉,不仅为我国研究野生紫斑牡丹提供了一个极为宝贵的基因库,同时也给林业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抓住机缘,保护好野生紫斑牡丹群落。
当场保护,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子午岭林区经甘肃省政府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这对紫斑牡丹的保护起到了踊跃作用,但笔者以为,针对我国目前发觉的最大规模和长势最好的野生紫斑牡丹群落,应该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增强行政立法,坚决杜绝保护区内哄砍滥伐、放牧、采矿及偷挖现象发生,能够更好地保护野生紫斑牡丹群落。
成立研究、繁衍中心,成立种质基因库此刻虽然有些专家对庆阳的野生紫斑牡丹有所研究,但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如林区发觉的不同于一般紫斑牡丹的花型花色、繁衍方式等。
笔者以为,应该成立专门的研究、繁衍中心,成立紫斑牡丹的种质基因库,如此既能够对紫斑牡丹的各个属性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也更有利于牡丹新品种的培育和大面积繁衍。
加速经济进展,为野生紫斑牡丹提供良好的自然生长环境庆阳地处西北腹地,受全世界气候转变影响,气候干燥、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植被覆盖率低,无益于紫斑牡丹的生存。
营口地区紫斑牡丹引种试验
夏忠强;吴艳华
【期刊名称】《北方园艺》
【年(卷),期】2013(000)010
【摘要】为丰富营口地区花卉品种,从甘肃兰州引进了6a生紫斑牡丹品种8个进行栽培试验,连续3a对各品种的物候期、生长节律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紫斑牡丹在营口地区的物候期比原产地大约延迟了15 d,枝条年平均生长量为22.6 cm,花径平均大小为16.5 cm,成花率平均为89.7%;紫斑牡丹在营口地区表现良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值得推广.
【总页数】2页(P82-83)
【作者】夏忠强;吴艳华
【作者单位】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9;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5.11
【相关文献】
1.银川灌区紫斑牡丹引种试验 [J], 张黎;施孝贞
2.吉林西部盐碱地现状条件下紫斑牡丹的引种试验 [J], 芦贵君;张瑜;许晓鸿;赵雷;李亚红;冯悦生;王春江;仲崇山
3.商丘地区紫斑牡丹的引种试验 [J], 孙景梅
4.谈营口地区玉米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J], 王绍新;綦玉红
5.祁连山北坡山区紫斑牡丹引种试验 [J], 安红燕;王家奇;张雪;杨彦珠;王志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渡河干旱河谷四川牡丹种群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夏小梅;王娟;彭培好;刘贤安【摘要】2014年对四川省阿坝州四川牡丹分布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置19个样方进行调查,根据其数据编制静态生命表,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大渡河干旱河谷四川牡丹种群结构、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四川牡丹种群年龄级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在以灌木为优势种的群落生境中,由于郁闭度低、透光率高,四川牡丹幼苗数量多,种群的更新状态较好,属于增长型或稳定型种群;在以乔木为优势种的群落生境中,四川牡丹幼苗死亡率高,种群属于衰退型;主成分分析表明,四川牡丹平均基径和种群密度受环境因子影响显著,其中坡度是影响四川牡丹种群特征的首要环境因子,其次是土壤自然含水率.%Investigations were implemented in 2014 on 19 samples plots of Paeonia szechuanica communities relatively more distributed in Aba, Sichuan province. Static life table was compiled based on survey data. Relationship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s analyz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ge class distribution of P. szechuanicapopulation had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sample plots. At habitats dominated by bush species,P. szechuanicahad more seedlings, indicating better regeneration and belonging to stable and growing population. At habitats dominated by tree species,P. szechuanica had higher death rate of seedlings, indicating declining popul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ground diameter and population density ofP. szechuanica was significantly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especially slope and soil moisture content.【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年(卷),期】2017(037)002【总页数】6页(P30-35)【关键词】大渡河干旱河谷;四川牡丹;种群结构特征;环境因子;主成分分析【作者】夏小梅;王娟;彭培好;刘贤安【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生态资源与景观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生态资源与景观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生态资源与景观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生态资源与景观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4四川牡丹Paeonia szechuanica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芍药属Paeonia落叶小灌木,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主要分布于岷江上游、大渡河两岸的马尔康、金川、丹巴、康定等地[2]。
自然保护区工作汇报篇一:疏勒河中下游省级自然保护区情况汇报一稿甘肃省安西县疏勒河中下游省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汇报一、概况安西县疏勒河中下游自然保护区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东接玉门,西临敦煌,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相连;地处北纬39°52′——40°36′和东径94°45′——97°00′之间。
保护区总面积486.3万亩,其中:核心区135.6万亩,缓冲区99.9万亩,实验区250.8万亩;林草地241.95万亩、湿地215.85万亩、山地28.5万亩。
1、动植物资源概况(1)动物资源:保护区有脊椎动物5纲,26目,56科,160种。
其中小鸨、红额金翅雀为甘肃新纪录;属于我国特产种类有10种;列入《国家野生动物名录》的27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7种,二级保护的有20种;列入《国际濒危动物种贸易公约》规定保护的种类有14种;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鸟类有42种;重要的经济动物有野驴、雪豹、雪鸡、猞猁、岩羊、盘羊、北山羊、鹅喉羚、石鸡、金雕、小鸨、红额金翅雀、祁连山裸鲤、鲫鱼、狐、狼等62种。
(2)植物资源:保护区内的植物共有345种,其中列为国家保护植物的有5种,胡杨、梭梭、裸果木、膜果麻黄中的后两种尤为珍贵,为第三纪子遗种类,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固沙植物有30余种、如柽柳、梭梭、泡泡刺、柠条、花棒、沙蒿、沙米等种类,是流沙地带的先锋植物,可作为固沙植物的特有种。
药用植物100余种,以豆科植物甘草为主的药用植物,蕴藏量十分丰富,面积22.5万亩,是我国甘草主要产区之一,其次是麻黄、锁阳、苁蓉为本区的特有药材。
纤维植物以芨芨、罗布麻、芦苇为主,蕴量丰富。
2、自然保护区的划界及分区情况根据自然保护区内地域、土壤、水热条件和动植物资源状况可规划为3个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1)核心区:总面积为135.6万亩,占保护区总土地面积的27.9%,共分为三个小区。
定西市油用紫斑牡丹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徐昌;曹志强【摘要】油用紫斑牡丹既有观赏价值,同时又具有经济价值,用其制作的食用油号称中国最好的食用油.定西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种质文化,非常适合于油用紫斑牡丹的培育.目前来说,定西市的紫斑牡丹产业发展具有很大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定西市利用牡丹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究其开发利用对策.【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定西市;油用紫斑牡丹;开发;利用;对策【作者】徐昌;曹志强【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甘肃通渭743300;甘肃省定西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甘肃定西7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1油用紫斑牡丹一般在干旱、高寒、高海拔的地方也能很好的生存,但是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以丰富的土质资源作为保障。
定西市作为药材主产地,具有优良的地质条件,并且由于黄河第一大支流离定西市很近,其水资源也能得到保障。
在定西市开发利用油用紫斑牡丹具有一定的优势,需要与科学合理的开发对策结合。
1 定西市油用紫斑牡丹的开发利用现状1.1 开发优势1.1.1 地域方面具有优势定西市是甘肃省辖地级市,在黄河中上游区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海拔最低达到1 000多m,最高达到2 000多m,定西市年平均气温多在5.7~7.7℃,气候比较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在350~600 mm,日照比较充足,早晚温差较大。
油用紫斑牡丹最原始的种植地就位于高海拔地区,喜好干旱、寒冷,定西市的地域条件具有油用紫斑牡丹的种植优势。
1.1.2 药用价值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甘肃汉墓中,牡丹就被发现具有治疗“血淤病”的记录,充分说明牡丹的药用价值在很久以前就被发现并且利用,另外在众多的考古发掘来看,很多关于牡丹的题材在民间被推广运用。
由于其在悠久历史长河里体现出了良好的使用效果,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推崇[1]。
中国野生牡丹种质资源分布、保护现状及合理利用措施探讨王二强;王建章;韩鲲;王占营;谢巧霞;王晓晖;卢林
【期刊名称】《内蒙古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对中国现有11种牡丹野生种的主要性状及分布范围进行介绍;对牡丹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现状进行阐述,对牡丹濒危原因进行分析,重点对野生牡丹种质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进行探讨,为今后野生牡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王二强;王建章;韩鲲;王占营;谢巧霞;王晓晖;卢林
【作者单位】洛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洛阳,471022;洛阳市花木公司,河南,洛
阳,471000;洛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洛阳,471022;洛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洛
阳,471022;洛阳,孟津城关镇农业服务中心,河南,孟津,471100;洛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洛阳,471022;洛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5.11
【相关文献】
1.甘肃省马(驴)地方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措施 [J], 孔宪炜;王成强
2.万佛山野生花卉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措施 [J], 李锡泉;李龙中
3.岷县黑裘皮羊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措施 [J], 王成强;秦红林;白雅琴;张广
4.通辽马(驴)地方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措施 [J], 马万欣;李昊;何洋;赵撤乐格日;黄永杰;石顺利;何曙光;刘伟;宝泉
5.通辽马(驴)地方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措施 [J], 马万欣;李昊;何洋;赵撤乐格日;黄永杰;石顺利;何曙光;刘伟;宝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一章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概况一、种质资源概况牡丹是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 Moutan. DC.)的落叶灌木,在我国栽培的牡丹可划分为中原、西北、江南和西南等四大品种群,其中西北牡丹品种群,即紫斑牡丹品种群是我国第二大品种群,具有花色鲜艳、籽实饱满、抗寒、耐瘠薄和抗病虫害的特点。
紫斑牡丹野生种在甘肃分布广泛,庆阳合水林业总场的太白林场瓦川沟发现国内最大的天然野生紫斑牡丹群落,同时在康县、文县、成县、迭部、舟曲、临洮和麦积区等都有野生紫斑牡丹分布。
据考证,天水市秦州区的牡丹乡,曾经是野生牡丹分布的集中区域。
由此可见,野生紫斑牡丹在甘肃省中南部及陇东地区的9个市(州)都有分布,野生种质资源较为丰富。
紫斑牡丹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所以又称油用牡丹。
其植株寿命长,种子品质好,α-亚麻酸含量高(可达49%),是优良的油用牡丹类型。
虽然紫斑牡丹野生种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和湖北等地,但栽培品种主要集中在甘肃境内的渭河、洮河和大夏河流域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广大地区,栽培分布以甘肃、青海、陕西、宁夏等省(自治区)为主,因此又被称为甘肃牡丹或西北牡丹。
二、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甘肃牡丹生产及科研得到了较大发展,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品种数量不断增多,新品种培育、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甘肃牡丹产业发展目前主要以观赏为主。
据统计,国内引种栽植近130多万株,成活保存的约为110多万株;向国外20多个国家出口55万株,国内外对甘肃牡丹年需求量在100~200万株之间,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看好。
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是随着花卉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目前已初具规模,具有代表性的有甘肃中川牡丹产业有限公司、榆中县和平绿化公司、甘肃先农科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肃武阳奥凯牡丹园艺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
已有七项油用牡丹产品深加工发明专利获国家专利局审批发证,并开发出“牡丹食用油”、“牡丹保健胶囊”、“牡丹保健茶”、“牡丹花露酒”和牡丹系列化妆品等相关产品上市。
甘肃子午岭野生紫斑牡丹种群及生境
唐红;张亮;刘文兰;朱晓霞;杨晓霞
【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40)005
【摘要】通过现场踏查及样地调查,甘肃庆阳子午岭太白林区瓦川沟分布着面积为69.25 hm2的紫斑牡丹天然种群,其生长的坡向、坡位等生境条件对其种群特征产生影响.紫斑牡丹种群主要分布于温暖潮湿的阴坡(东北坡)环境,根系生长在林区
0 ~40 cm、pH值为7.8~8的土层中.不同坡位对紫斑牡丹种群密度及幼苗的形成影响较大,分布于山坡中、下部的紫斑牡丹种群具有良好的生长状况、群落稳定性及更新能力,即水热条件好、枯落层厚的山林中部有利于紫斑牡丹种群密度的增加.太白林区野生紫斑牡丹随着株龄的增加株高变化逐渐缓慢,18 a以后株高稳定至140 cm左右.紫斑牡丹种群特征的研究可为野生紫斑牡丹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总页数】4页(P51-53,58)
【作者】唐红;张亮;刘文兰;朱晓霞;杨晓霞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甘肃庆阳林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53;S718.54
【相关文献】
1.浅析如何扩大子午岭野生紫斑牡丹种群 [J], 何小军
2.甘肃子午岭野生紫斑牡丹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J], 吕立君;席忠诚
3.GA3对子午岭野生紫斑牡丹种子生根的影响 [J], 何博; 马杰; 付镇芳
4.子午岭林区野生紫斑牡丹调查培育分析 [J], 赵胜利;翟军峰
5.子午岭野生紫斑牡丹保护措施研究 [J], 宋建邦;周社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如何扩大子午岭野生紫斑牡丹种群摘要:野生紫斑牡丹是我国特有植物,观赏价值极高,根皮供药用,属渐危种,是国家珍稀濒危三级保护植物。
扩大子午岭野生紫斑牡丹种群对维持生态平衡、恢复原始结构、防止物种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物种资源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扩大;子午岭;野生紫斑牡丹;种群甘肃省合水林业总场于2006年进行森林资源调查时发现辖区内分布有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野生紫斑牡丹群落。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希群认为:该群落的发现对丰富子午岭天然物种基因库、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物种退化、研究子午岭植物起源、发生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1基本情况野生紫斑牡丹零星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河南西部。
甘肃子午岭野生紫斑牡丹群落位于合水林业总场连家砭林场瓦川沟,生于海拔1 350~1 480m的梁峁半阴坡杂木林中,主要伴生树种为辽东栎、山杨、白桦、水子、北京忍冬、牛奶子、葱皮忍冬、土庄绣线菊、毛樱桃等。
种群分布区域面积达200余hm2,集中分布面积达106.62 hm2,2年生以上的种群密度达到每667m2 20多株,集中分布区内有2年生以上的野生紫斑牡丹3万株以上。
到目前为止,该群落是国内发现的最大的野生紫斑牡丹群落。
2目的意义野生紫斑牡丹是丰富子午岭天然物种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生物多样性及遗传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丰富的资源,而且对探索生物发展演替的自然规律,稳定和恢复生态系统,发挥着强大的生命支持作用。
3扩大种群措施3.1通过封育管护,保护种群建立保护区,大力宣传,营造氛围,提高广大群众对保护野生紫斑牡丹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保护意识,做到全民参与。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签订责任书,落实管护责任。
禁止在保护区进行采挖、砍樵、放牧等一切不利于种群生长的人为活动。
对保护区人畜活动频繁地段树立标牌、设置围栏、采取断路,同时对保护区内种群进行病虫鼠兔害防治,确保其健康生长。
抓住机遇保护好野生紫斑
牡丹群落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抓住机遇保护好野生紫斑牡丹群落
来源:《中国林业》杂志2010年第5B期
甘肃中川牡丹实业有限公司提供
紫斑牡丹是我国特有珍稀树种,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是非常宝贵的野生种质资源。
但是,由于其自身生物学特性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近年来种群面积逐步缩小。
据调查,甘肃作为全国重要的野生紫斑牡丹分布区,其分布面积在短短的时间里已缩小2/3以上。
1990年,甘肃省庆阳市子午岭林区首次发现大面积野生紫斑牡丹种群,分布面积达1500亩之多。
2008年7月,庆阳合水林业总厂在进行森林资源调查时,在辖区太白林场瓦川沟发现3000多亩长势良好的野生紫斑牡丹群落,在子午岭林区和瓦川沟先后发现的野生紫斑牡丹群落,其数量之多、长势之好、株龄之长、种群聚率之高都为全国之最,其种群变异、根蘖繁殖方式、不同颜色之花都是首次发现。
这些发现,不仅为我国研究野生紫斑牡丹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基因库,同时也给林业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抓住机遇,保护好野生紫斑牡丹群落。
就地保护,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5年,子午岭林区经甘肃省政府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这对紫斑牡丹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笔者认为,针对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和长势最好的野生紫斑牡丹群落,应该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加强行政立法,坚决杜绝保护区
内乱砍滥伐、放牧、采矿及偷挖现象发生,可以更好地保护野生紫斑牡丹群落。
成立研究、繁殖中心,建立种质基因库
现在虽然有些专家对庆阳的野生紫斑牡丹有所研究,但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如林区发现的不同于一般紫斑牡丹的花型花色、繁殖方式等。
笔者认为,应该成立专门的研究、繁殖中心,建立紫斑牡丹的种质基因库,这样既可以对紫斑牡丹的各个属性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也更有利于牡丹新品种的培育和大面积繁殖。
加快经济发展,为野生紫斑牡丹提供良好的自然生长环境庆阳地处西北腹地,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干燥、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植被覆盖率低,不利于紫斑牡丹的生存。
多年来,国家虽然采取了封山育林、禁止采伐、植树造林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但是由于当地经济十分落后,许多农户仍以养殖业为主,做饭多用柴禾、木头为燃料,生态环境仍然不够理想。
庆阳地区应该积极利用已经发现的石油、煤炭等资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提高本地人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户的养殖方式和生活条件,加大植树造林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为野生紫斑牡丹提供一个良好的天然生长环境。
加强科学研究,扩大种植面积,造福当地民众
紫斑牡丹具有优良的观赏性和较好的药物功效,在园林绿化、庭院美化和中药制药等方面极具市场潜力和经济价值。
应该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扩大人工种植面积,这样,不仅可以对紫斑牡丹起
到积极的保护作用,而且可以增加当地林农的经济收入,一举两得。
适度开发旅游资源,为保护区增加资金保障
庆阳子午岭林区和瓦川沟现已发现许多历史古迹,加上目前植被状况较好,如果在科学论证、规划和研究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旅游资源,既有利于提高广大民众对野生紫斑牡丹重要性的认识,还能为保护区的管理经费提供一定的保障。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保护紫斑牡丹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认识紫斑牡丹的珍贵性和重要性,争取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野生紫斑牡丹的保护工作中来,谴责进山偷挖和贩卖紫斑牡丹者,为野生紫斑牡丹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保护好我国特有珍稀树种,首先需要政府的指导、支持,还需要争取广大民众的理解、参与,更需要广大林业工作人员的精心工作与艰辛付出。
庆阳林业工作者及相关领导应抓住历史机遇,借助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争取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尽全力把庆阳这块神奇美丽土地上拥有的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保护好,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子孙后代保护好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作者:杨小霞) (编辑: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