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图形转移关键工艺过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进行PCB原理图的反推步骤的详细分析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PCB抄板,业界也常被称为电路板抄板、电路板克隆、电路板复制、PCB克隆、PCB逆向设计或PCB反向研发。
即在已经有电子产品实物和电路板实物的前提下,利用反向研发技术手段对电路板进行逆向解析,将原有产品的PCB文件、物料清单(BOM)文件、原理图文件等技术文件以及PCB丝印生产文件进行1:1的还原,然后再利用这些技术文件和生产文件进行PCB制板、元器件焊接、飞针测试、电路板调试,完成原电路板样板的完整复制。
对于PCB抄板,很多人不了解,到底什么是PCB抄板,有些人甚至认为PCB抄板就是山寨。
山寨在大家的理解中,就是模仿的意思,但是PCB抄板绝对不是模仿,PCB抄板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国外最新的电子电路设计技术,然后吸收优秀的设计方案,再用来开发设计更优秀的产品。
随着抄板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今天的PCB抄板概念已经得到更广范围的延伸,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电路板的复制和克隆,还会涉及产品的二次开发与新产品的研发。
比如,通过对既有产品技术文件的分析、设计思路、结构特征、工艺技术等的理解和探讨,可以为新产品的研发设计提供可行性分析和竞争性参考,协助研发设计单位及时跟进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改进产品设计方案,研发最具有市场竞争性的新产品。
PCB抄板的过程通过对技术资料文件的提取和部分修改,可以实现各类型电子产品的快速更新升级与二次开发,根据抄板提取的文件图与原理图,专业设计人员还能根据客户的意愿对PCB进行优化设计与改板,也能够在此基础上为产品增加新的功能或者进行功能特征的重新设计,这样具备新功能的产品将以最快的速度和全新的姿态亮相,不仅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也在市场中赢得了先机,为客户带来的是双重的效益。
无论是被用作在反向研究中分析线路板原理和产品工作特性,还是被重新用作在正向设计中的PCB设计基础和依据,PCB原理图都有着特殊的作用。
那么,根据文件图或者实物,怎样来进行PCB原理图的反推,反推过程是怎么样的?有哪些该注意细节呢?一、反推步骤:1记录PCB相关细节拿到一块PCB,首先在纸上记录好所有元器件的型。
pcb工艺流程详解
《PCB工艺流程详解》
在电子制造工业中,印刷电路板(PCB)是一种关键的元件,它用于连接各种电子元件以及支持它们的运作。
PCB的制造
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下面将对PCB工艺流程进
行详细解释。
1. 设计:PCB的制造首先需要进行电路设计,确定电路板上
各个元件的布局以及线路连接。
设计师使用专业的电路设计软件,将电路图画在计算机上,并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电路布局合理且无误。
2. 制版:制版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即光绘和腐蚀。
在光绘过程中,设计好的电路图被转移到光刻膜上,形成“焦化”图案。
然后,将焦化图案转移到铜板上,用腐蚀液腐蚀掉多余的铜层,得到所需的线路图案。
3. 内层制造:将腐蚀后得到的线路图案与绝缘层压合,形成内层板。
内层板上的线路层与绝缘层一起形成了PCB的基本结构。
4. 外层制造:在内层板的基础上,进行表面处理、光绘和腐蚀,形成PCB的外层线路。
5. 钻孔:在PCB上用机械或激光进行钻孔,形成电路板上的
连接孔以及定位孔。
6. 贴膜:给PCB覆盖一层防焊在电路板上,以保护线路免受
外界影响。
7. 回流焊接:将PCB上的元件通过回流焊接工艺与线路连接,形成最终的电路板。
8. 清洗:清洗工艺用于去除PCB表面的残留物,以保证电路
板的质量。
以上就是PCB的制造工艺流程,这些步骤中每一步都需要严
格的控制和检测,以保证最终的产品质量。
同时,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PCB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提升,以满足
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PCB图形转移关键工艺过程分析
PCB图形转移关键工艺过程分析
PCB图形转移关键工艺过程分析在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工艺中,图形转移是关键工序,以前常用干膜工艺来进行印制电路图形的转移。
现在,湿膜主要用于多层印制电路板的内层线路图形的制作和双面及多层板的外层线路图形的制作。
1.工艺过程
前处理→网印→烘烤→曝光→显影→抗电镀或抗腐蚀→去膜→下道工序
2.关键工艺过程分析
(1)涂布方式的选择
湿膜涂布的方式有网印型、滚涂型、帘涂型、浸涂型。
在这几种方法中,滚涂型方法制作的湿膜表面膜层不均匀,不适合制作高精度印制电路板;帘涂型方法制作的湿膜表面膜层均匀一致,厚度可精确控制,但帘涂式涂布设备价格昂贵、适合大批量生产;浸涂型方法制作的湿膜表面膜层厚度较薄,抗电镀性差。
根据现行PCB 生产要求,一般采用网印型方法进行涂布。
(2)前处理
湿膜和印制电路板的粘合是通过化学键合来完成,通常湿膜是一种以丙稀酸盐为基本成分的聚合物,它是通过自由移动的未聚合的丙稀酸盐团与铜结合。
本工艺采用先化学清洗再机械清洗的方法来确保上述的键合作用,从而使表面无氧化、无油污、无水迹。
(3)粘度与厚度的控制
在5%的点上,湿膜的枯度为150PS,低于此粘度印刷的厚度,达不到要求。
湿膜印刷原则上不加稀释剂,如要添加应控制在5%以内。
湿膜的厚度是通过下述公式来计算:
hw=[hs-(S+hs)]+P%
式中,hw为湿膜厚度;hs为丝网厚度;S为填充面积;P为油墨固体含量。
以100目的丝网为例:。
一张图看懂PCB生产工艺流程开料目的:根据工程资料MI的要求,在符合要求的大张板材上,裁切成小块生产板件.符合客户要求的小块板料.流程:大板料→按MI要求切板→锔板→啤圆角磨边→出板钻孔目的:根据工程资料,在所开符合要求尺寸的板料上,相应的位置钻出所求的孔径.流程:叠板销钉→上板→钻孔→下板→检查修理沉铜目的:沉铜是利用化学方法在绝缘孔壁上沉积上一层薄铜.流程:粗磨→挂板→沉铜自动线→下板→浸%稀H2SO4→加厚铜图形转移目的:图形转移是生产菲林上的图像转移到板上。
流程:(蓝油流程):磨板→印第一面→烘干→印第二面→烘干→爆光→冲影→检查;(干膜流程):麻板→压膜→静置→对位→曝光→静置→冲影→检查图形电镀目的:图形电镀是在线路图形裸露的铜皮上或孔壁上电镀一层达到要求厚度的铜层与要求厚度的金镍或锡层。
流程:上板→除油→水洗二次→微蚀→水洗→酸洗→镀铜→水洗→浸酸→镀锡→水洗→下板退膜目的:用NaOH溶液退去抗电镀覆盖膜层使非线路铜层裸露出来。
流程:水膜:插架→浸碱→冲洗→擦洗→过机;干膜:放板→过机蚀刻目的:蚀刻是利用化学反应法将非线路部位的铜层腐蚀去。
绿油目的:绿油是将绿油菲林的图形转移到板上,起到保护线路和阻止焊接零件时线路上锡的作用。
流程:磨板→印感光绿油→锔板→曝光→冲影;磨板→印第一面→烘板→印第二面→烘板字符目的:字符是提供的一种便于辩认的标记。
流程:绿油终锔后→冷却静置→调网→印字符→后锔镀金手指目的:在插头手指上镀上一层要求厚度的镍金层,使之更具有硬度的耐磨性。
流程:上板→除油→水洗两次→微蚀→水洗两次→酸洗→镀铜→水洗→镀镍→水洗→镀金镀锡板 (并列的一种工艺)目的:喷锡是在未覆盖阻焊油的裸露铜面上喷上一层铅锡,以保护铜面不蚀氧化,以保证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流程:微蚀→风干→预热→松香涂覆→焊锡涂覆→热风平整→风冷→洗涤风干成型目的:通过模具冲压或数控锣机锣出客户所需要的形状成型的方法有机锣,啤板,手锣,手切说明:数据锣机板与啤板的精确度较高,手锣其次,手切板最低具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外形.测试目的:通过电子00%测试,检测目视不易发现到的开路,短路等影响功能性之缺陷.流程:上模→放板→测试→合格→FQC目检→不合格→修理→返测试→OK→REJ→报废终检目的:通过00%目检板件外观缺陷,并对轻微缺陷进行修理,避免有问题及缺陷板件流出.具体工作流程:来料→查看资料→目检→合格→FQA抽查→合格→包装→不合格→处理→检查OK。
第六章2本章内容1)光致抗蚀剂类型与机理2)干膜光致抗蚀剂图形转移工艺(干膜)3)液态光致抗蚀剂图形转移工艺(湿膜)4)电沉积光致抗蚀剂(ED 膜)5)激光直接成像技术3图形转移技术图形转移-----PCB制造中最关键的工序之一; 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点,也是技术难点所在。
PCB图形转移方法有:1)丝网印刷(Screen Printing)图形转移技术;2)干膜(Dry Film)图形转移技术;3)液态光致抗蚀剂(Liquid Photoresist)图形转移技术;4)电沉积光致抗蚀剂(ED膜)制作技术;5)激光直接成像技术(Laser Drect Image)。
P1634图形转移:----在PCB制造过程中将底版上的电路图形转移到覆铜箔层压板上,形成一种抗蚀或抗电镀的掩膜图形的工艺过程。
抗蚀图形----用于“印制蚀刻工艺”,即用抗蚀材料在覆铜箔层压板上形成正相图形,未被抗蚀剂保护的铜箔,在随后的化学蚀刻工序中被去掉,蚀刻后去除抗蚀层,便得到所需的铜电路图形。
抗电镀图形----用于“图形电镀工艺”,即用抗蚀材料在覆铜层压板上形成负相图形,使所需要的表面裸铜图形,经过清洁、粗化等处理后,在其上电镀铜或电镀金属保护层(锡铅、锡镍、锡、金等),然后去掉抗蚀层进行蚀刻,电镀的金属保护层在蚀刻工序中起抗蚀作用。
5印制蚀刻工艺流程:→贴干膜————下料→板面前处理→涂湿膜→烘干→曝光→显影→正相图形→蚀刻→去膜→→下工序图形电镀工艺过程:下料→钻孔→孔金属化→预镀铜→板面清洁→→贴干膜————→涂湿膜→烘干→曝光→显影→负相图形→图形镀铜→图形电镀金属抗蚀层→去膜→蚀刻→下工序67图形转移方法网印图形转移光化学图形转移----成本低只能制造大于或等于0.25mm 的印制导线--能制造分辨率高的清晰图形下料→钻孔→孔金属化→全板电镀铜→板面清洁处理→贴掩孔干膜→曝光→显影→掩孔正相图形→蚀刻→去膜→下工序掩孔蚀刻工艺流程:81)光致抗蚀剂:用光化学方法获得的、能抵抗住某种蚀刻液或电镀溶液浸蚀的感光材料。
PCB工艺基础--内层图形转移制作:日期:目录4、设备篇3、液态光致抗蚀剂工艺原理2、干膜光致抗蚀剂工艺原理1、成像概述5、物料篇1、成像概述1)有较高的分辨率,一般线宽可做到1mil及更小;2)膜层厚度可调,应用于图形电镀工艺中,不易造成夹膜问题;3)干膜的厚度及组成一致,避免成像时不连续,品1)卓越的附着力;2)成本低;3)不耐擦花,不具备长时间的叠板能力;4)曝光能量高,曝光机单位产出低;1、IL光致成像概述——流程介绍1、流程介绍—内层DI曝光1、流程介绍—内层冲孔4、设备篇3、液态光致抗蚀剂工艺原理1、成像概述2、干膜光致抗蚀剂工艺原理5、物料篇2、干膜光致抗蚀剂工艺原理保护膜双键架桥聚合单体:亲水性与疏水性的平基膜(载膜〕感光树脂层光聚合开始剂,安定剂,染料,密着促进剂2、干膜抗蚀剂工艺原理——干膜制作溶于显影液(乳状液)链状反应(自由基聚合)架桥反应光开始剂曝光M n+:Li +,Na +,K +, Ca ++Ki :扩散速度常数氢键退膜2、干膜抗蚀剂工艺原理——前处理条件:ST=24/41, L/S=100/400μm压膜前基板表面MD ×3.0磨布辊+火山灰火山灰磨布辊化学(酸)处理未处理2、干膜抗蚀剂工艺原理——前处理显影前显影后磨布辊+火山灰火山灰磨布辊化学(酸)处理未处理条件:ST=24/41, L/S=100/100μm2、干膜抗蚀剂工艺原理——前处理SiO 2(尼龙刷用)α-Al 2O 3(喷砂用)磨料基板表面(研磨后)(0.1~0.2MPa)投入干燥水辊水洗基板附着异物(基板碎屑基板附着异物(吸水辊碎屑)2、干膜抗蚀剂工艺原理——贴膜质量相关实验方法:压膜前从基膜(PET〕侧加压在干膜上造成压痕,然后压膜-曝光-显影。
压膜前干膜被压受伤压膜后干膜被压受伤实验方法:压膜后从基膜(PET〕侧加压在干膜上造成压痕,然后曝光-显影。
实验方法:压膜前从保护膜(PE侧加压在干膜上造成压痕,然后压膜-曝光-显影。
浅谈印制板图形转移制作工艺1. 绪论:介绍印制板图形转移制作工艺的背景和意义,并简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2. 印制板图形转移的基本原理:介绍印制板图形转移的基本原理,包括印制板图形的制作、图形转移的过程和转移介质的选择等方面。
3. 印制板图形转移的工艺流程:详细介绍印制板图形转移的工艺流程,包括前处理、图形制作、转移、后处理等各个环节,并针对不同的转移介质和图形类型进行逐一介绍。
4. 提高印制板图形转移制作工艺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分析印制板图形转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讨如何在提高转移质量的同时提高转移效率,包括优化转移介质的选择、选择适合的图像处理软件和印制板制作设备等方面。
5. 结论与展望:通过总结前面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对印制板图形转移制作工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并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印制板图形转移与其应用领域的可行性。
1. 绪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基础组件,其制作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图形转移工艺。
印制板图形转移制作工艺是一种将电子电路图形从原始标准图纸或CAD绘图文件转移至制作印制板的过程,是制作印制板的核心环节。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印制板图形转移制作工艺不断创新完善,不断推动着电子技术的升级换代。
印制板图形转移制作工艺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加快印制电路板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能够提高印制电路板的质量和制作效率,进一步推动电子制造业的发展。
基于这些背景和意义,本论文将对印制板图形转移制作工艺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将介绍印制板图形转移的基本原理,包括图形制作、转移介质的选择、转移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本论文将详细介绍印制板图形转移的工艺流程。
该流程包括前处理、图形制作、转移、后处理等各环节,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转移介质和图形进行逐一介绍。
接着,本论文将探讨提高印制板图形转移制作工艺质量和效率的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印制板图形转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PCB图形加工工艺概述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是现代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PCB图形加工工艺是将电路设计图转化为实际可用的电路板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PCB图形加工的整体流程以及所涉及的工艺步骤。
PCB图形加工流程PCB图形加工的流程主要包括电路设计、制作印制电路图样、制作印制电路基板、元件贴装、焊接和测试等步骤。
1. 电路设计在PCB图形加工的第一步,需要进行电路设计。
电路设计师根据电子产品的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使用EDA(Electronic Design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绘制电路图,并根据需要添加元器件和连接线。
2. 制作印制电路图样制作印制电路图样是将电路设计图转化为实际可用的印制电路板的关键步骤。
首先,将电路设计图导入到电路板设计软件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布局和线路走向的调整。
然后,通过印刷方法将电路图案印刷在导电板上。
3. 制作印制电路基板制作印制电路基板是将印制电路图样转化为实际电路板的步骤。
首先,选取合适的基板材料,如玻璃纤维布覆铜板(FR-4)或者金属基板。
然后,将印制电路图样通过化学腐蚀或机械刻蚀等方法,将不需要的铜层去除,形成电路板上的导线和焊盘。
最后,通过钻孔或激光加工等方法,制作出焊孔。
4. 元件贴装元件贴装是将电子元器件粘贴到印制电路板上的步骤。
首先,根据元器件的封装方式,将元器件按照电路设计图的要求放置到印制电路板的对应位置上。
然后,通过贴片机或手工贴装的方式,将元器件粘贴到电路板上。
贴装前需要注意元器件的方向、间距和位置的准确性。
5. 焊接焊接是将贴装好的元件与印制电路板上的焊盘连接起来的步骤。
焊接可以通过手工焊接或自动焊接进行。
手工焊接一般使用烙铁,将焊锡在焊盘上,并将元件与焊盘接触进行焊接。
自动焊接则使用回流焊或波峰焊设备,将焊盘和元件加热到焊锡熔点,实现焊接。
焊接后需要进行焊点的检查,确保焊点接触良好、无短路和虚焊等问题。
液态感光至抗蚀刻及图形转移工艺PCB制造工艺(Technology)中,不管是单、双面板及多层板(MLB),最基本、最关键的工序之一是图形转移,马上照相底版(Art-work)图形转移到敷铜箔基材上。
图形转移是生产中的关键操纵点,也是技术难点所在。
其工艺方法有很多,如丝网印刷(Screen Printing)图形转移工艺、干膜(Dry Film)图形转移工艺、液态感光至抗蚀剂(Liquid Photoresist)图形转移工艺、电沈积光至抗蚀剂(ED膜)制作工艺与激光直接成像技术(Laser Drect Image)。
当今能取而代之干膜图形转移工艺的首推液态感光至抗蚀剂图形转移工艺,该工艺以膜薄,分辨率(Resolution)高,成本低,操作条件要求低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就PCB图形转移中液态感光至抗蚀剂及其制作工艺进行浅析。
一.液态感光至抗蚀剂(Liquid Photoresist)液态感光至抗蚀剂(简称湿膜)是由感旋光性树脂,配合感光剂、色料、填料及溶剂等制成,经光照射后产生光聚合反应而得到图形,属负性感光聚合型。
与传统抗蚀油墨及干膜相比具有如下特点:a)不需要制丝网模版。
使用底片接触曝光成像(Contact Printig),可避免网印所带来的渗透、污点、阴影、图像失真等缺陷。
解像度(Resolution)大大提高,传统油墨解像度为200um,湿膜可达40um。
b)由因此光固化反应结膜,其膜的密贴性、结合性、抗蚀能力(Etch Resistance)及其抗电镀能力比传统油墨好。
c)湿膜涂布方式灵活、多样,工艺操作性强,易于掌握。
d)与干膜相比,液态湿膜与基板密贴性好,可填充铜箔表面轻微的凹坑、划痕等缺陷。
再则湿膜薄可达5~10um,只有干膜的1/3左右,而且湿膜上层没有覆盖膜(在干膜上层覆盖有约为25um厚的聚酯盖膜),故其图形的解像度、清晰度高。
如:在曝光时间为4S/7K时,干膜的解像度为75um,而湿膜可达到40um。
PCB图形转移关键工艺过程分析
PCB图形转移关键工艺过程分析在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工艺中,图形转移是关键工序,以前常用干膜工艺来进行印制电路图形的转移。
现在,湿膜主要用于多层印制电路板的内层线路图形的制作和双面及多层板的外层线路图形的制作。
1.工艺过程
前处理→网印→烘烤→曝光→显影→抗电镀或抗腐蚀→去膜→下道工序
2.关键工艺过程分析
(1)涂布方式的选择
湿膜涂布的方式有网印型、滚涂型、帘涂型、浸涂型。
在这几种方法中,滚涂型方法制作的湿膜表面膜层不均匀,不适合制作高精度印制电路板;帘涂型方法制作的湿膜表面膜层均匀一致,厚度可精确控制,但帘涂式涂布设备价格昂贵、适合大批量生产;浸涂型方法制作的湿膜表面膜层厚度较薄,抗电镀性差。
根据现行PCB 生产要求,一般采用网印型方法进行涂布。
(2)前处理
湿膜和印制电路板的粘合是通过化学键合来完成,通常湿膜是一种以丙稀酸盐为基本成分的聚合物,它是通过自由移动的未聚合的丙稀酸盐团与铜结合。
本工艺采用先化学清洗再机械清洗的方法来确保上述的键合作用,从而使表面无氧化、无油污、无水迹。
(3)粘度与厚度的控制
在5%的点上,湿膜的枯度为150PS,低于此粘度印刷的厚度,达不到要求。
湿膜印刷原则上不加稀释剂,如要添加应控制在5%以内。
湿膜的厚度是通过下述公式来计算:
hw=[hs-(S+hs)]+P%
式中,hw为湿膜厚度;hs为丝网厚度;S为填充面积;P为油墨固体含量。
以100目的丝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