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乐东经济运行情况及2019年展望word精品文档10页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0
XX县2019年度*经济形势综述县2019年度*经济形势综述2019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工作部署,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县*大局保持稳定,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2亿元,保持了81的发展速度。
其中第一产业898亿元,第二产业627亿元,第三产业787亿元,同比增长46、91、114。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3元。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2019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41亿元,同比增长42,完成农业增加值898亿元,同比增长38。
一是粮食结构多元化。
全县完成粮油作物面积1324万亩,总产3015万吨。
实收水稻面积425万亩,总产1539万吨。
旱杂粮、油料作物实收面积分别为579万亩、32万亩,总产分别达123万吨、247万吨。
二是经济作物比重提高。
全县经济作物总面积592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36,同比上年提高三个百分点,创总产值131亿元。
三是林业生产发展迅速。
全县共完成造林任务36万亩,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
推广二改一培完成南竹低改55万亩,油茶低改2万亩,幼林抚育118万亩。
四是畜牧生产增幅较大。
全县生猪饲养量达935万头,出栏531万头,分别增长054、41;牛、羊、家禽、特种养殖都不同程度的增长。
──工业经济形势趋好。
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盘活企业资产,实现技术创新,企业生产稳步增长,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2019年全县56家规模内企业完成总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1624,产销率为998,实现利润1100万元。
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594亿元,同比增长15。
经贸局11家直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00万元,同比增长368,实现利润240万元,同比减亏增盈506万元。
全县已建成和形成工业园区12个,实现企业收入3亿元。
全县形成了竹木制品加工、水泥生产、煤炭采掘、锑钨硅冶炼等支柱产业。
以竹笋、蕨菜、香菇、松菌等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初步形成产业,全县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0家,连接基地30余万亩,年加工产值4亿元,年纳税1500万元。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罗州镇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重要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2019年《县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为全面总结我镇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科学谋划下半年各项工作,现将我镇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及成效1、经济指标稳增长、促转型,不断提升发展综合实力全镇以脱贫攻坚为核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各项经济指标稳步推进。
实现财政税收740万元,占全年任务800万元的92.5%,预计年底完成8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200万元,占全年任务数30951万元的91%,预计年底完成31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5600万元,占全年任务数6000万元的93%,预计年底完成6000万元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78人,占任务数的100%,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稳步推进。
2、脱贫攻坚稳推进、补短板,不断凸显攻坚成效我镇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打好“四场硬仗”、落实“五个一批”,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1)多措并举,切实促进贫困户增收—1—一是金融扶持。
全镇将财政扶贫资金851.5万元入股到企业或合作社进行肉牛、生猪及生态土鸡养殖,两年共分红资金81.33万元,实现涉及的604户2778人贫困对象每年人均增收292.8元,并组织87户贫困户借贷特惠贷资金398.9万元入股到企业,实行保底分红三年,每年户均增收4585元。
二是产业发展。
一年来,全镇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6000亩,其中,种植辣椒3426亩、茶叶675亩、大棚食用菌336个,牧草(含青贮玉米)1650亩、蔬菜(莲花白)380亩,合计创收258.7万元,共涉及贫困户710户3142人,实现户均增收3643元,人均增收823元。
三是畜禽养殖。
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计划投资3500万元,分两期发展25万羽规模的长坪村生态土鸡养殖场。
遵义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2月7日)2019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紧密结合遵义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继续推进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加快遵义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预期目标,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综合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评估,201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2.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增幅是自1991年来的最高水平。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4.44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2.61亿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5.27亿元,增长15.0%。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3:37.0:35.7调整为26.0:37.9:36.1,二三次产业的比重比上年上升了1.3个百分点。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5421元,比上年增长13.7%。
市场物价保持稳定。
除生产资料价格起伏较大外,居民消费品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市居民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2%,分类变化情况如下: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183元,比上年增长2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4%。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不够稳固,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投资积极性较高,但建设资金供应困难;油电煤运价格上涨较快,企业承受能力较弱;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还比较严重;县乡财力比较薄弱;部分城乡居民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80210公顷,比上年增加16822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5267公顷,比上年增加4083公顷;烤烟种植面积59663公顷,比上年增加206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18000公顷,比上年增加8399公顷。
2019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自治区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力促上半年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预计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一产增长4%,二产增长9.6%,三产增长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同比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长9.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3亿元,同口径增长13.8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99亿元,同口径增长1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1220元、5410元,同比增长8%、7.5%。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聚焦产业转型提效益。
一是工业方面。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围绕工业“4+4”产业,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大地循环、晟晏能源等骨干企业规模扩张、效益提升,成为支撑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丽珠药业、格瑞化工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投产达效;大唐火电、大地轮胎二期及钢帘线、炭黑、泓升邻甲酸甲酯苯磺酰胺、滨河供热站等项目顺利推进。
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申报取缔3家企业11条生产线,淘汰铁合金、活性炭落后产能1.72万吨。
深入开展工业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兼并重组小企业4家,清理整顿“僵尸企业”32家,收储土地1200亩。
实施大地循环、吉元冶金等26家企业循环化改造,晟晏、吉元等11家企业利用矿热炉尾气发电。
加强“政银企合作”,辖区企业实现融资10.6亿元。
全面推开“营改增”政策,实现营改增税收收入2970万元。
加快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12项压减为6项,全年可减轻企业负担1800多万元。
享受科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8户,减税金额2268.37万元。
全县26家企业参与全区电力直接交易,交易电量29.22亿千瓦时,优惠金额8432.24万元。
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乐东黎族自治县2019年度镇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3.04•【字号】乐府办函〔2021〕6号•【施行日期】2021.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乐东黎族自治县2019年度镇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情况的通报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有关单位:根据《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乐东黎族自治县镇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修订)的通知》(乐府办〔2020〕46号)(以下简称《考核办法》)和《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乐东黎族自治县2019年度镇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成立考核组对各镇2019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了考核,现将考核情况通报如下:一、总体情况2019年以来,各镇耕地保护责任意识持续提高,较好地履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各镇政府与县政府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保有指标,填写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农户责任卡,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村、地块和农户。
各镇不断加大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巡查力度,主动承担属地管理职责,进行网格化管理,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全县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中有增。
二、考核结果本次考核采取自查、抽查与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各镇提交的自查报告,考核组通过查阅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台账、巡查工作记录以及实地核查耕地地块,对各镇目标责任制情况、年度自查情况、耕地保有量情况、基本农田保护面情况、违法占用耕地查处情况等五项环节进行了综合考评,各环节考评结果如下:(一)目标责任制情况各镇均发文成立了耕地保护领导班子,建立了耕地保护制度和措施,采取了多种形式宣传耕地保护国策,不同程度地明确了耕地保护人员岗位责任。
20XX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一、经济发展现状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柞水经济和社会发展起步迟、起点低、基础差。
近年来,县域经济尽管保持了比较高的发展速度,但总体发展水平仍比较低,在全市处于后进位次。
(一)经济总量。
1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02亿元,占全市的6.64%;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在全市的份额为7.6%;地方财政收入2208万元,占全市的7.54%;农民人均纯收入1106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15元;粮食总产基本稳定在5万吨左右,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
(二)产业构成。
18年全县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2亿元、1.89亿元和1.65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7:37.6:35.4,二产的比重比全市高近10个百分点,三产的比重比全市低近8个百分点。
虽然三次产业比逐步趋于合理,但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比较突出。
农业内部,粮食生产仍占较大比例,特色产业不明晰,以药、果、畜、烟、菌为主的特色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例、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还比较低。
特色产业总产值为1.3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8.4%,农民人均特色产业收入62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
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水平比较低,技术含量不高,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的带动能力弱。
医药、矿产、建材和食品工业产值分别为9200万元、1.3亿元、4400万元和1200万元,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32%、45%、15%和4%。
全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盘龙制药公司、龙钢大西沟铁矿、国宝矿业公司、金龟寿生物公司、岭丰建材公司、金正矿业公司、马耳峡金矿、自来水公司、水电合作公司、凤凰油脂厂),规模企业产值、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分别占全部工业的44%、38.6%和66.7%。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规模小,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的能力弱。
旅游业受资金、体制、人才等因素的制约,还没有成长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去年旅游业创社会效益1080万元,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不到2个百分点。
2019年1-10月份,度假区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平稳增长。
统计结果显示:● 实现度假区增加值160.7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19亿元(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1.4%;第二产业增加值2.8亿元(前三季度),同比下降45.1%;第三产业增加值157.8亿元,同比增长4.7%;● 财政总收入349563万元,同比下降9.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9114万元,同比下降3.3%;一、税收收入112941万元,同比下降7.3%;其中:增值税37286万元,同比增长16.2%;营业税0万元;企业所得税11045万元,同比增长37.4%;城市维护建设税6353万元,同比下降14.1%;房产税7346万元,同比下降4.1%;土地增值税14833万元,同比下降28.4%;契税19342万元,同比下降27.0%;二、非税收入16173万元,同比增长39.7%;●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45.9亿元,同比增长20.4%;●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外资9064.5万美元,同比增长18.3%;●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8%;● 服务业总收入925.9亿元,同比增长47.4%;其中:旅游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30.2%;● 接待游客1944.7万人次,同比增长19.3%;其中:一、国内游客1920.4万人次,同比增长19.5%;二、海外游客24.3万人次,同比增长5.2%;● 接待训练及比赛的运动员20857人,同比增长18.5%; 其中:一、国内运动员20054人,同比增长17.2%;二、国外运动员803人,同比增长61.9%;● 酒店、疗养院客房平均入住率56.1%,下降2个百分点;● 期末企业从业人员32983人,同比下降7.3%。
2019年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沙溪镇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和镇两代会提出的年度目标,围绕特色镇建设,强化“以项目为抓手,以实绩论英雄”的绩效理念,突出工作重点,攻克工作难点,争创工作亮点,做强特色,做足优势,在产业发展、环境治理、项目建设、民生事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大力推进经济转型,镇域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经济运行总体情况:截止10月份,镇地方财政收入444万元,完成进度216.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4%。
1、边贸工业加快发展。
一是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技改全年总任务1.8亿元,前10个月完成技改1.6亿元,同比增长15%;千万元6只,完成1.2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数1亿元的0%。
二是规上企业效益有所提高。
今年新发展规上企业两家,全镇规上企业总数达8家。
前10个月,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39亿元;应交税金808万元,同比增长30%。
三是新区平台建设成效显现。
入园企业达家,6家已建成投产;3家完成厂房建设可以投产;3家正在建设,其中立豪机械厂房建设进入扫尾阶段;冷皇地块正在建设;新柴地块一侧挡墙工程已完成建设。
2、特色农业效益提升。
今年以来,沙溪镇强化规划,做好效益农业与生态保护的结合文章,有序发展亩产万元效益农业,加强林地生态修复。
亩产万元效益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已完成万元亩产行动1860亩,特色基地600亩,土地流转600亩;安全生产技术推广900亩;三新技术推广600亩。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成长,今年以来全镇新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4家,现共有各类农业企业3家、合作社42家,家庭农场21家。
3、休闲经济蓬勃发展。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优势,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休闲”三位一体发展新模式。
大力推进乡村休闲项目建设,至目前,大雾山生态农庄管理用房、配套道路等基本建设已完成,并完成投资108万元的百亩观光果园建设。
2013年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濮阳市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全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农业投入,濮阳市农业经济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态势。
2013年濮阳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8.62亿元,同比增长4.6%,位居全省第一;粮食总产量261.5万吨,增长0.54%,实现了自2003年以来连续10年增产,自2006年以来连续7年取得历史性突破;畜牧业生产经历了由低到稳定增长的转变;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一、夏粮、秋粮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平稳夏粮、秋粮面积和经济作物面积持续增长。
近年来,国家、省、市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业税减免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夏粮、秋粮面积继续扩大。
2013年,夏粮面积为328.6万亩,同比增长0.45%,秋粮面积达到255.9万亩,同比增长0.42%,其中油料面积57.6万亩,同比增长0.66%,蔬菜面积95.5万亩,同比增长0.3%,瓜果面积9.4万亩,同比增长7.3%。
夏、秋粮总产和亩产稳定增长。
夏粮总产量为151.5万吨,比上年增加1.3万吨,增长0.85%;平均亩产461.1公斤,比上年增加1.9公斤,增长0.4%。
全市夏粮总产、亩产实现了自2003年以来连续10年增产、自2006年以来连续7年创新高的历史性突破全市秋粮总产110.0万吨,增长0.1%;平均亩产430公斤,同比下降0.3%。
全市夏、秋粮生产在上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的基础上,今年总产和亩产均再创新高。
经济作物生产稳定增长。
2013年全市油料种植面积57.6万亩,比上年增加0.4万亩,增长0.66;完成总产量17.6万吨,增长2.3%。
棉花受价格和收益等因素影响,种植面积减少,全市棉花种植面积6.1万亩,下降9.32%;总产量0.39万吨,增长5.4%。
2019年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经济运行情况2019年,濮阳市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全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农业投入,濮阳市农业经济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态势。
2019年濮阳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8.62亿元,同比增长4.6%,位居全省第一;粮食总产量261.5万吨,增长0.54%,实现了自2019年以来连续10年增产,自2019年以来连续7年取得历史性突破;畜牧业生产经历了由低到稳定增长的转变;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一、夏粮、秋粮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平稳夏粮、秋粮面积和经济作物面积持续增长。
近年来,国家、省、市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业税减免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夏粮、秋粮面积继续扩大。
2019年,夏粮面积为328.6万亩,同比增长0.45%,秋粮面积达到255.9万亩,同比增长0.42%,其中油料面积57.6万亩,同比增长0.66%,蔬菜面积95.5万亩,同比增长0.3%,瓜果面积9.4万亩,同比增长7.3%。
夏、秋粮总产和亩产稳定增长。
夏粮总产量为151.5万吨,比上年增加1.3万吨,增长0.85%;平均亩产461.1公斤,比上年增加1.9公斤,增长0.4%。
全市夏粮总产、亩产实现了自2019年以来连续10年增产、自2019年以来连续7年创新高的历史性突破全市秋粮总产110.0万吨,增长0.1%;平均亩产430公斤,同比下降0.3%。
全市夏、秋粮生产在上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的基础上,今年总产和亩产均再创新高。
经济作物生产稳定增长。
2019年全市油料种植面积57.6万亩,比上年增加0.4万亩,增长0.66;完成总产量17.6万吨,增长2.3%。
棉花受价格和收益等因素影响,种植面积减少,全市棉花种植面积6.1万亩,下降9.32%;总产量0.39万吨,增长5.4%。
2019年5月主要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5月份,我州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
1-5月,我州工业十大行业增加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造纸和纸制品业,同比增长120.6%;其次是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同比增长21.6%;再次金属制品业,同比增长16.5%。
1-5月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饮料酒16.65万千升,同比增长27.3%;精制茶2445.50吨,同比增长56.4%;磷矿石707.26万吨,同比下降4.6%;商品混凝土769.1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9.9%;纸制品9.57万吨,同比增长
48.1%。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中趋缓
1-5月,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3.3%。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7%。
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47.4%。
房屋施工面积1841.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0%。
商品房销售面积270.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3%。
三、财政收支平稳增长
1-5月,我州财政总收入92.06亿元,同比下降3.9%。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2亿元,同比下降9.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9.44亿元,同比增长0.8%。
四、各项存贷款余额较快增长
到5月末,各项存款余额1640.03亿元,比年初增加7.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6%。
各项贷款余额1750.73亿元,比年初增加112.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0%。
全镇2019年经济工作情况汇报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2019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5000万。
1至9月,全镇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00万,已入库可供上报项目资金1600万,年底前全镇可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200万元,可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项目建设情况1、度假村建设项目选址村,租地40余亩,投资800余万元,建设餐饮、垂钓、度假为一体的现代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村,目前已全面建成并正式营业;2、工程建设项目投资230万元,建设长61宽5米的村道水泥路,目前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3、青花椒育苗基地建设项目选址滴水岩村,租地100亩,投资600余万元,建设青花椒育苗基地,目前育苗工作已正式启动;4、协助上级相关部门做好了县城取水口迁建和福利院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工作。
三、项目储备情况2019年,全镇项目储备共3个,一是村肉鸡尚层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二是村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三是畜牧公司扩建工程建设项目。
预计3个建设项目投入资金可达2800余万元。
四、招商引资情况2019年,全镇招商引资目标任务500万元。
我镇立足区位优势,重点抓好以现代农业、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主的招商引资工作。
全镇1—10月共招商引进项目3个,协议引进资金2500余万元,到位资金1500余万元。
一是招商引进客商投资800余万元在村租地30余亩建设集餐饮、垂钓、度假为一体的现代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村—度假村。
二是招商引进外地客商李谓投资600余万元在滴水岩村建设100亩青花椒育苗基地。
三是招商引进外地客商李代强投资1200余万元在村莫家湾租地80余亩新建占地2万余平方米、年出栏140万羽的白羽肉鸡养殖基地。
2019年全镇经济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招商引资后续服务和跟踪问效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够快,距目标任务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将结合县下达的年初工作目标任务,认真查找问题、增添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完成经济工作目标任务。
2019年十三五规划关于经济运行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十三五规划将对经济增长率作重大调整变硬性增长指标为弹性指标,用预测值代替目标值一、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今年以来,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主线,大力实施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计划、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主要指标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4563亿元,增长7。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
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69530亿元,同比增长5。
35个工业行业中23个实现增长,其中以通用设备、汽车为主的装备制造业表现较好,增加值增长84。
上半年服务业发展良好,实现增加值83989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增速09个百分点,占比达到432。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069亿元,增长14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3。
全市完成外贸出口1428亿元,增长10。
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313亿元,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
6月末,全市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6和79。
上半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956亿元,同比增长95;市级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94亿元,同比增长65。
对照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年度目标,除生产总值外,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1-6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91和84,增幅高于面上平均值。
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17,快于工业总产值增长182个百分点,占比达到294。
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工程,完成技改投入4363亿元,同比增长177,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769。
全市规上用能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5,降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
服务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268,高于工业投资21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32。
2019年乡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总结对照县委县政府年初下达的工作目标,一年来,我乡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通过“服务企业促投产,帮扶企业促发展”等手段,实现工业经济强势崛起。
2019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一、经济运行总体攀升1-10月份,工业经济总量呈稳步发展态势。
据快报数据,1-10月份,规上企业完成产值89669万元,同比增长21.1%,完成年计划的84.6%;完成利润6551万元,同比增长28%,完成年计划的94.9%;完成销售83010万元,同比增长21.6%;工业固定资产投入906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75.5%。
另据9月份报表显示,增加值完成857万元,同比增长13%,完成年计划的73.5%;注册内资30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333.3%,实到内资2.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70.6%;外贸进出口累计74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39.62%;新产品率更是占95.5%以上。
各项工业指标完成率居全县前茅,从整体数据及10月份增幅分析,到年底,均能顺利完成指标任务。
二、工作重点目标明确1、扩量提质增实力。
一是领军企业突出,规上企业发力。
日星铸业10月份产值达到7093万元,全年累计已达50775万元,已顺利完成五亿元上台阶目标,年底冲刺“冲六”的目标。
在日星本部发力的同时,大中庄地块精加工车间已部分试产,部分厂房已投入试运行,年底能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
同时,行地汽配作为新上规模企业,在亿元以下规上企业梯队中,异军突起,暂时领跑该梯队,预计年底实现产值4000万元。
其他规上企业除金泰塑胶基本持平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是发展后劲充足,总量增效明显。
主要体现在大林工业区块的亿特诺机械、易锻机械等企业陆续发力,预计年底将实现同比增长50%的目标,此外甬菲特科技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月底投入试生产,计划当年产值2000万元。
该区块已经初步形成低能耗、高产出的机械电子行业的企业集聚。
三是盘活闲置资源,提升土地亩产。
乐东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二○一五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5)(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5)(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5)(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完成 (7)(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强化 (7)(五)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 (7)(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7)(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8)(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9)(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0)二、发展环境和趋势 (10)(一)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10)(二)发展的机遇和优势条件 (12)三、指导思想 (15)(一)基本原则 (15)(二)战略定位 (16)(三)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 (18)四、发展目标 (20)(一)经济发展目标 (20)(二)城镇化目标 (21)(三)民生和社会发展目标 (21)(四)生态环境目标 (22)(五)法治建设目标 (22)(六)质量兴县总体目标 (22)(七)2030年远景目标 (23)第二章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发展新动力 (25)一、推进实施“多规合一” (25)二、全面深化改革 (25)三、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26)第三章加快经济体制创新,与国际接轨 (27)第四章全力打造重点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28)一、重点发展两大核心产业 (28)(一)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打造特色产业精品 (28)(二)大力发展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旅游业 (32)二、积极培育四大重点产业 (35)(一)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推动乐东县信息产业发展 (35)(二)加快发展医疗健康产业,建立疗养服务基地 (36)(三)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壮大,走新型房地产之路 (37)(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产业 (37)三、兼顾发展六大新兴产业 (39)(一)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激活经济发展动力 (39)(二)发展壮大会展业,开辟乐东经济增长新亮点 (40)(三)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南海经济圈物流支撑点 (41)(四)适当发展海上油气产业链,调整能源供给结构 (42)(五)发展生物制药业,打造我国南方制药谷 (42)(六)发展低碳制造业,实现乐东绿色崛起 (42)第五章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43)一、加快主体框架建设 (43)二、加快园区建设 (43)三、加快融入大三亚热带旅游经济圈建设 (45)四、加快新型城镇建设步伐,建设国际化滨海旅游城市 (45)五、建设美丽幸福村居,提升新农村建设层次和水平 (47)第六章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48)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8)二、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9)三、建设覆盖全县的安全电网 (50)四、推进油气产业链建设 (50)五、大力推进水利建设 (50)第七章建设省生态文明示范区 (51)第八章推进海洋资源开发 (51)一、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 (52)二、提高海洋管理能力 (53)第九章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构建和谐乐东 (53)一、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现小康社会 (53)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54)三、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全面发展 (54)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57)五、健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体系 (58)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9)七、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 (59)八、强化安全生产工作 (59)第十章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转变政府职能 (60)第十一章规划的实施和保障措施 (61)一、创造发展宽松环境 (61)二、千方百计增加投入 (62)三、实施重大项目支撑 (62)四、大力发展村镇经济 (62)五、建立完善规划体系 (63)六、强化规划实施力度 (63)附件:乐东黎族自治县“十三五”拟建重大项目情况表第一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指标总体执行情况良好。
2019年乐东黎族自治县经济运行情况及2019年展望2019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影响和制约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着力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紧紧围绕“山海互动”和“西部工业走廊”、“南部三亚旅游经济圈” 两个融入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国际旅游岛建设各项任务,继续加大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力度,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积极变化,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点(一)整体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总量大幅提高初步核算(经海南省统计局评估核定),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599289万元,比上年增长10.8%(产值按当年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不含农垦,下同)。
人均GDP达到13022元(按省统计局提供的常住人口核算,不含农垦,未经省统计局评估核定)。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2959万元,同比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72734万元,同比增长31.8%;第三产业增加值173597万元,同比增长10.8%。
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7%、30.1%、30.2%,分别拉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3.2、3.3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59.4:10.1:30.5调整为现在的58.9:12.1:29,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
(二)三次产业协调有序发展——第一产业对整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比较明显。
2019年,我县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进一步发展,以哈密瓜、金钱树、花卉等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开始形成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迅猛,并形成了以佛罗镇为辐射点的沿海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带。
同时农业生产自然灾害较少,农产品价格上涨明显,农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农业生产实现增产增收。
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52959万元,同比增长7.2%;占GDP的比重为58.9%,第一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7%,是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58525万元,同比增长7.2%。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2万亩,总产量14.8万吨,瓜菜种植面积37.9万亩,香蕉收获面积11.9万亩,橡胶收获面积14.7万亩,热带花卉种植面积4274亩。
渔业和畜牧业方面保持同步发展。
水产品总产量3.5万吨,同比增长3.9%,总产值33172万元,同比增长4.1%;畜禽肉类总产量2.2万吨,同比增长3.4%;禽蛋产量1703吨,同比增长7.9%。
——第二产业快速增长。
2019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734万元,同比增长31.8%。
一是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2019年,我县工业尽管受到国家宏观调控、能源、原材料涨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应对,努力克服困难,保持全县工业生产较快发展的势头。
全年工业完成增加值26265万元,同比增长13.9%,对GDP 的贡献率为5.4%,拉动经济增长0.58个百分点。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877万元,同比增长15.2%,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3388万元,同比增长6.5%。
从列入监测的三家主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和产值看,全年原盐产量75256吨,同比下降31.8%,产值3658万元,同比下降35.5%;供电量35755万度,同比增长15.9%,产值28243万元,同比增长42.9%;黄金产量800.89千克,同比增长23.9%,产值26378万元,同比增长50.1%。
1-11月全县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926.07%,同比提高30.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8740万元,同比增长167.3%。
二是建筑业增长强劲。
由于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相关建筑业的发展。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6469万元,同比增长44.2%,对GDP的贡献率为24.7%,拉动经济增长2.6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稳中有升。
2019年,教育、卫生、公共服务、金融保险等非生产性行业继续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服务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全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3597万元,同比增长1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0.2%,拉动经济增长3.26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一是金融业稳步发展。
2019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865706万元,比上年增长39.2%。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1286万元,比上年增长2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4588万元,比上年增长31.5%;。
全年金融业完成增加值12811万元,同比增长37.2%。
二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定发展。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1149万元,同比增长6.4%。
全年交通运输业客运周转量为71815万人次,同比增长10.6%;货运周转量82236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1.2%。
三是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2019年,国家加大对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调控,为确保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继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同时房地产开发商加大商品房促销力度。
全年房屋销售面积1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6%,房屋销售额92602万元,比上年下降16.4%;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26862万元,增长5.7%。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持续活跃——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2019年,全县上下狠抓项目扩大投资,加快城乡交通、商住房、公共设施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迎来了城乡固定资产投资的新热潮。
其中完成投资较大的项目有:乐东县城江南乐居2000万元、大铭广场步行街2300万元、龙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19800万元、九所新区山海湾家园3500万元。
2019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274212万元,同比增长50.4%。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27156万元,同比增长61.9%;农村个人投资总额47056万元,同比增长11.5%。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84726万元,同比增长12.2%;全年在建项目2070个,增长6.1%,其中新开工项目801个。
从行业看,制造业投资增长54.9%、住宿餐饮业增长54.1%、批发零售业增长38.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78.3%。
——消费需求持续活跃。
2019年,元旦、春节、三月三庆祝黎苗族传统节及香蕉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好戏连台,不断吸引省内外及周边地区群众来我县观光、休闲、消费,有力地拉动了消费的增长。
全年旅游接待过夜游客12.14万人次,同比增长10.9%,实现旅游总收入155.91亿元,增长33.8%。
同时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各类惠民惠商活动等刺激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作用下,消费品市场持续旺销。
2019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0291万元,同比增长13.8%。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69922元,同比增长21.3%;住宿和餐饮业13194元,同比增长6.5%。
(四)财政增势强劲,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财税收入持续增加。
2019年,在总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各级财税部门继续加大征管力度,挖掘增收潜力,确保了财政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
201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66918万元,同比增长20.9%。
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371万元,同比增长56.7%。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8236万元,同比增长93.6%;非税收入完成9135万元,同比下降21.8%。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2019年,随着全县经济形势的稳定发展,职工工资收入的增加、就业人数的增长和社会保障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得到继续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19年,全县在岗职工人均月工资2820元,同比增长10.1%;人均家庭总收入7653.36元,同比增长15.1%。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86元(预计),同比分别增长15%和14.8%。
(五)公共服务支出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随着保民生促发展一系列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我县公共财政在民生事业上的支出力度也明显加大。
2019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0823万元,比上年增长32.3%。
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长46.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66.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9%、教育支出增长39.9%、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9.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95.2%。
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
2019年全县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11.22万套,占年度计划的121.2%,其中竣工4.85万套;改造普通农村危房3.27万户,占年度计划的109.2%;水库移民危房改造开工0.87万户。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环境总体较为稳定,但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稳步复苏仍面临着层层考验,复苏前景的不确定性与新的风险频频出现。
从世界经济走势来看,一是粮食、原油等大宗商品及黄金价格轮番上涨并出现反复振荡变化;二是新一轮的欧债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三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的持续影响下,全球性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大;四是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等等,使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更加坎坷多变。
从国内看,在宏观调控、要素供给冲击和企业去库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外贸出口增长回落;年初以来持续的CPI高位运行不断推高社会通胀预期,国内经济因高通胀而面临“硬着陆”的风险。
从省内情况来看,我省仍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宏观政策环境总体有利,承接产业转移加速推进,经济增速保持较高水平,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不断增强。
就我县而言,经济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项目推进需进一步加快。
上半年,全县新开工项目共72个,占目标计划的48%;投产项目30个,占目标计划的30%,两项均没有完成过半目标。
截止目前,全县100个重点项目中,只有3个竣工投产或投入使用,而在建项目73个当中,仍有13个项目未完成节点任务要求。
(二)市县竞争日趋激烈。
从全省一类县考核情况看,今年我县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指标的排位结果并不理想。
今年2、3、4月底三项指标绝对值排位分别为:工业增加值第12、14、14位;固定资产投资第9、23、20位;财政收入第13、12、12位,三项指标均没有实现大的进位突破。
(三)节能降耗形势严峻。
日前,省、市政府分别下达了“十二五”及2019年节能和碳强度责任目标,提出包括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及实施固定资产节能评估和审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对我县节能降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