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电视剧叙事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2.62 KB
- 文档页数:2
摘要摘要进入新世纪,农村女性题材电视剧迎来崭新的发展,创造出一波又一波的收视高潮 本文顺应潮流对此类电视剧进行分析研究,从生成语境入手,通过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四方面得出 存在即合理 的必然原因,井在外延和内涵匕进行界定,圈定研究范围。
其次,将艺术特征分为视听语言和叙事策略两部分,经过多部电视剧的综合分析,总结归纳出共通的相似之处。
最后,在充分肯定此类电视剧对女性自身角色转变和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类型创作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本文指出存在问题井为未来发展方向的调整提出意见关键词::新世纪 农村女性 电视剧 女性意识关键词AbstractAbstractIn the new century, the rural female teleplay has a new deVelopment, which creates a waVe of ratings climaX. This article of the teleplays analysis starts from the generated conteXt, analyZing reasonable by four aspects of the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society,then defining the eXtension and intension, delineating the scope of the study; Second, diViding the artistic features into two parts:Visual language and narratiVe strategies,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any teleplays, summariZing the common similarities; Finally, in the full affirmation of such teleplays on women's own role changes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hich play the positiVe role, but we should see, after nearly a decade of deVelopment, the problems gradually eXposed,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adjustment.Key words: New century Rural female Teleplay Feminist consciousness目录引言 (1)第1章新世纪农村女性题材电视剧的背景和界定 (5)1.1生成语境 (5)1.1.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5)1.1.2经济改革和利益驱动 (6)1.1.3多种文化的共同作用 (8)1.1.4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11)1.2界定 (12)1.2.1外在特征 (12)1.2.2诠释本质 (13)第2章艺术特征 (16)2.1视听语言 (16)2.1.1浓郁的色彩 (16)2.1.2幽默的语言对白 (17)2.1.3切合主题的音乐 (18)2.2叙事策略 (19)2.2.1准确的人物塑造 (19)2.2.2两种叙事模式 围困 与 突围 (25)2.2.3平民化叙事结构 (28)第3章积极意义和存在问题 (31)3.1积极意义 (31)3.1.1有利于女性角色的转变 (31)3.1.2有利于农村繁荣发展 (32)3.2存在问题 (33)3.2.1缺乏心灵的震撼力 (33)3.2.2创作背景单一化 (33)3.2.3人物形象类型化 (34)结语 (36)参考文献 (37)致谢 (38)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9)引言1.1课题来源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和洗礼,中国电视剧逐渐走向成熟,能够与时俱进地紧握时代脉搏 走在宣传国家政策导向的前沿 充分娱乐和影响广大人民群众,是一种拥有庞大受众群体的艺术形式 自电视剧在屏幕匕大展身手以来,电视剧作者们就把目光投向女性世界,女性当仁不让地成为统领全局的不二人选 通过展示与男性截然不同的奋斗历程,揭示女性不为人知的细腻情感再巧妙地融入社会主旋律无素 此类电视剧自成一派,大家熟悉的 陌生的各历史时代各种身份的女性形象都被搬匕了荧幕,或真实呈现或虚假杜撰,神话题材的有女蜗小龙女 娟娥等,历史题材的有孝庄慈棺,太平公主等,现实题材的有任长霞李素丽等,只有观众想不到,没有导演拍不出 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在电视荧屏匕都有自己的艺术表现尤其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中,把当代女性的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近一两年赢得无数观众的《当家的女人》《女人的村庄》《女人当官》等电视剧,立足于描述当代农村妇女的奋斗历程,重点展示其生存状况 发展际遇和精神状态,让世人对留守女性有更清晰的认识和判断,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艺术形象自然会得到广泛传播电视剧拥有其他现代大众艺术难以超越的优点 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 影响深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新世纪的农村女性题材电视剧赋予女性时代内涵有别于以往各个年代 农村女性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力量,其形象的塑造一直备受关注 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召开的 中国电视剧女性形象塑造研讨会 匕,对于新农村女性形象的塑造问题,各位与会人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忽视对农村女性形象的塑造,就是忽视了生活,是艺术家们的失职,有良知的艺术家应该关注农村女性 李双双是最早的为广大观众所熟知的荧幕形象 随后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篱笆 女人和狗》和《雪野》等,既体现民族精神又吁唤心灵自由 中国的艺术家把这当成肩头重任,所以观众才能看见经久不衰的农村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不但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翻大覆地的变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化,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时代风貌和精神内涵 ①农村题材电视剧能够对农村风貌起到良好的展现作用,有利于刻画农民心灵,在电视剧创作中占了很大比重优秀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不仅能够充分完整地还原农村生活的真实,还对时代与民族精神进行深刻细致地阐述就现今而言,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中国大地,产生了一系列经济与社会家庭之间的矛盾 在农村,男人们思考的是束缚在土地匕靠大吃饭,还是走出去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留给女人的则是男人们丢下的担于,接触的是无法想象的困难这些全新的生活体验为艺术创作者们提供了新鲜的素材,也为观众们提供了全新的情感碰撞1.2研究目的与意义女性形象在当代中国影视剧中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蜕变,从最初响应政治号召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思想有抱负的女性逐渐转变为主体意识清晰 个人观点明确的个人理想追求者 社会需要拥有独立人格怀揣坚定信念,能够本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和为实现个人追求不懈努力 勇敢坚强地活着的女性 广大观众认同和赞誉她们,带着朝气蓬勃的信念面对生活,热爱生活,不畏艰难,奋勇争先这样的女性形象,是健康的,美好的新世纪农村女性题材不同于传统的宣扬妇女解放,在于它强调的是农村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主张的树立和实践她们不再以夭为纲,有主见,有担当她们自力更生,坚持经济独立,更欣喜的是她们的主人翁意识在逐渐苏醒,在经济和精神匕都争取和男性平等的地位,开始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人生的舞台《当家的女人》中的菊香,《女人的村庄》中的张西凤,《女人当官》中的杨桂花,堪称其中代表这些各不相同的女性形象,在艺术硅力匕颇为打动人心,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解构和大胆突破,使女性这一长期被忽视的群体在主流大众意识面前得到认可和褒奖重新定义女性的社会作为和人生理想,体现了当下的中国在社会性别意识方面有着显著的进步和转变 她们对于男权文化从不屈服,以正面仲突或者内在抗争记录着 新女性 的传奇她们的诞生不仅为女性意识作为 星星之火 在国内的扩展创造了条件,也点醒了那些对自身生存状态和存在价值浑然不知的中国女性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奋斗历①曹丽霞,论赵本山电视剧中的农村女性形象及其渐变[J].电影评介,2009.引言程,使大多数女性有了可参考的范本,本该属于他们的女性意识在失落了五十年后又重新得到生机勃发1.3国内研究现状农村题材作为一个宏大的研究领域,多年来一直有专家研究其电视文本 视听语言 审美表现力等方面,相关资料丰富繁杂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有关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 除了将女性设定为电视剧中最重要的行动主体外,把女性生存状态真实呈现出来,以女性成长经历的挫折为叙述点, 新女性 形象人物饱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于明确女性的成长历程和衡量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两者交叉点的农村女性题材即在农村大背景下发生的以女性为主要角色,围绕女性发展情节的影视作品,在艺术研究匕基本匕处于空白 有一些学者对于东北农村题材电视课题的研究很有心得,但对于涉及女性的相关内容研究也仅仅停留在女性形象的解读和角色的转换,没有真正把 农村女性 作为一个影视题材进行整体研究,从形成背景 艺术表现审美理想等多方面进行解读 本文选取新世纪农村女性题材电视剧的研究方向实属另辟溪径,能够弥补此领域的空白,很有研究的价值和空间虽然此领域的相关书籍和资料很少,但通过观摩一些热门的影视作品,也能在其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摸索中前行农村女性题材电视剧是立足于中国本土国情 在农村肥沃土壤中孕育出来的带有强烈地域烙 的艺术题材,有别于世界其他各国,因此不具备可比性和参考性 本文将主要参考国内关于研究此类课题的文献资料,在论文背景引申中会借鉴一些外国关于女性意识的观点和理论1.4研究创新点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对新世纪农村女性题材之所以诞生的背景进行详细解读,从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四方面深入分析这一题材能在中国生根发芽 发展壮大的根源,井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从时间人物 故事发展等多方面进行外围划分。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电视剧《大丈夫》
沈怡然;吴玉玲
【期刊名称】《视听》
【年(卷),期】2015(0)11
【摘要】在我国,电视剧作为一种电视媒介传播形式拥有广泛的受众。
作为大众
文化产品,它不仅向受众传递声画和故事,还传播着潜藏在文本中的价值观念、社会标准、道德规范等。
当下,女性主义思想在中国仍属一种边缘、非主流的思想,以女性叙事、女性主义思想为主的影视作品还是凤毛麟角。
而曾热播的电视剧《大丈夫》虽然并非一部完全意义上的女性电视剧,但剧中多方面渗透了女性主义思想。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运用叙事分析方法对《大丈夫》进行多方面解读,分别从女性话语权、女性对婚姻的态度、母亲形象及社会性别分工四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沈怡然;吴玉玲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新闻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部黑人女性主义小说的经典——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 [J], 赵纪萍
2.似是而非的女性主义电视剧——电视剧《婚姻保卫战》的女性主义解读 [J], 严
红兰
3.论“话题性电视剧”的美学特征--以电视剧《大丈夫》为例 [J], 陈丽丽
4.大女主电视剧的女性主义解读\r——以电视剧《延禧攻略》为例 [J], 于红;杜晓亮
5.电视剧《小欢喜》形象塑造的女性主义解读 [J], 徐瑞; 刘成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121影视大观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探究赵颖超(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1430)中国是农业大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建设依旧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重点。
新世纪以来,各种各样的农村扶持政策为农村题材的影视剧创作提供了巨大的支撑。
随着女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创作把重点投射在了农村女性身上。
2012年一部女性励志大剧《小麦进城》在山东卫视首播,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关注。
该片除了聚集很多实力派演员之外,颇有看点的便是导演用极其细腻的镜头语言为受众展示了一个敢于追求爱情,为了幸福人生努力打拼的农村妇女。
似乎每一个底层人都能在“小麦”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又似乎每一个努力打拼的人都能在“小麦”身上看到自己不曾拥有的坚韧和勇敢[1]。
一、丰富多彩的农村女性角色从电视剧诞生以来,编剧和导演就十分注重女性角色的塑造,我国的电视剧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故事结构塑造了众多具有研究价值的女性形象。
时至今日,女性依旧是丰富影视剧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女性也是中国时代变迁的见证者,见证了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
处于大时代的变革下,女性的思想意识,文化水平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通过对农村女性家庭,婚姻,工作的描绘,把焦点聚焦在农村的发展历程中,对于建设新农村,展现农村新气象具有更加深刻的时代意义。
《岁岁年年柿柿红》中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杨柿红,在失去丈夫后依然不离不弃的照顾一大家子,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更高的教育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她不怕苦不怕累一个人连夜拉车去交粮食。
她没有文化但是却有着勤劳和隐忍,丈夫去世后,她没有选择离开和逃避责任,而是主动扛起责任。
柿红不仅是女主角的名字,更象征这人们的幸福生活像柿子一样红红火火。
《我的二哥二嫂》中敢作敢当的李英姿,她的性格和她的名字一样英姿飒爽,直率又泼辣。
为了让周双能够顺利回城尽管她万般不愿意嫁给大壮但还是在协议书上按了手印,是她的仗义。
近三年来以职场女性角色为主的国产电视剧研究近几年来,以职场女性角色为主题的国产电视剧在中国影视市场上备受关注,成为了观众热议的话题。
大量的国产电视剧将职场女性视作剧情的主线,讲述了她们在职场上的成长、挑战与奋斗,以及她们在家庭和爱情中的抉择与坚持。
这些作品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与角色,也向观众展示了新时代女性的坚韧与魅力。
本文将从近三年以职场女性为主题的国产电视剧出发,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探讨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内涵与价值观念。
近年来以职场女性角色为主题的国产电视剧在数量上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
自2018年以来,陆续有《权力的游戏》、《追光吧!乌鸦》、《九州缥缈录》、《兰陵王妃》等一系列以职场女性为主题的电视剧陆续面世。
这些作品以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职场女性形象,得到了不少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这些电视剧通过展现女性在职场上的故事,使得女性主题在国产电视剧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这些以职场女性为主题的国产电视剧在内容上呈现出多样性和深度。
《权力的游戏》以都市白领的工作生活为主线,紧扣职场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的艰难抉择;《兰陵王妃》则以宫廷权谋为背景,聚焦女主角在宫廷斗争中的成长历程和角色转变;而《九州缥缈录》则运用奇幻的叙事手法,探讨了一个充满战乱与阴谋的古代仙侠世界中,女性在权力竞争中的力量与价值。
这些作品既挖掘了职场女性的社会价值与精神追求,也深刻揭示了她们在职场生存与成长中所遭遇的挑战和压力,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自强与坚韧。
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职场女性形象,也展现了当代社会中女性地位和角色的新变化。
与传统的古装剧或家庭剧中的女性形象相比,这些以职场女性为主题的电视剧所呈现的女性形象更加鲜活、积极、坚强。
她们大多具备高学历、独立自主的个性特征,敢于拼搏、追求事业成功,在职场上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与魅力。
这种职场女性形象的崭新塑造,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元、更富有现代感的审美选择,也为女性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更多正能量的榜样。
声屏世界2021/9文艺直通车热播冷评都市女性电视剧“她形象”特征及局限性———以电视剧《三十而已》为例阴明玥摘要:在国产剧市场上,以女性为目标受众、关注女性心理需求、符合女性审美需要的“她剧集”逐渐成为了市场热点,“她剧集”创作呈现井喷之势。
从宫斗剧、青春剧,到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都市职场剧,国产剧市场上所塑造的女性角色逐渐落点在女性对于自身价值的探索,表现出女性在社会生活面对多重角色调适的困惑与选择。
然而这些剧集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仍旧受到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展现出局限性。
关键词:女性群像炫耀性消费现代都市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更多的女性开始关注自身的价值体现与社会定位。
在过去十几年中,女性中年焦虑问题在社会中引发广泛讨论,与近年来进一步觉醒的女性自我意识形成冲突。
不少女性既面临着现实的生活压力,又要面对精神层面的迷茫和抉择,“三十岁女性困惑”成为了在女性群体中被广泛关注的话题。
《三十而已》关注三十代女性在工作、家庭、情感等问题上所面临的境遇、抉择、困境。
[1]本文旨在通过对该剧中女性形象的设定进行简要分析,从三个方面简述该剧为了符合新时代女性观众观剧需求而在女性形象设定上作出的改变和局限性。
经济独立与消费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女性主义思潮的产生,近年来,我国的女性主义力量逐渐壮大,更多的女性开始号召女性独立,关注自身价值的提升。
经济独立是保障自身利益的基础,也是很多新时代独立女性的首要奋斗目标。
《三十而已》尝试在三位主角身上展现出女性追求和实现经济独立的状态。
顾佳和丈夫一起创办了烟花公司,之后虽为了操持家事改做全职太太,但她在事业上的才能和心智并没有因为全职太太的身份而丧失。
钟晓芹在物业公司上班的时候虽然浑浑噩噩,但她仍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辞职后钟晓芹开始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并最终出版书籍,在经济收入上获得提升的同时还在工作中寻找到了价值感。
论现代都市题材电视剧创新的叙事方式研究—以《欢乐颂》为例摘要电视剧《欢乐颂》在2016年4月18日于浙江、东方两大卫视首播,并在开播不久后便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
剧情逻辑较好,观众代入感强,之后更是频频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引发话题不断,有些话题甚至引发了网友大范围的讨论,其人气居高不下,成为继《琅琊榜》之后的又一部良心剧作。
《欢乐颂》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与其巧妙的叙事策略是分不开的。
《欢乐颂》在叙事方面并非以强情节和强冲突来一味轰炸观众,拉升收视;相反其有逻辑地将故事一点点展开,又一步步地猛戳观众的内心,给人以现实的回味感。
比如开篇不久,22楼的“五美”因为一场派对,有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冲突与矛盾,但随后发生的被困电梯事件,5位女主人公“患难见真情”,又进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这反而让观众从冲突中,感受到了消除隔阂的现实美好。
诸如此类的叙事亮点还有很多,《欢乐颂》在叙事方面的确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欢乐颂》;现代都市;叙事方式目录摘要I绪论1(一)选题背景1(二)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1二、独具现实感的叙述主题1(一)人物个性分明,处事方法不同2(二)出场方式决定性格类别2三、人物关系“以点带面”3(一)邱莹莹分手事件助波澜3(二)樊胜美父母来沪丢失,大家齐帮忙4(三)安迪身陷绯闻,五人同分担4三、张弛有度的矛盾冲突设置5(一)曲筱筱拆穿白主管渣男目真面目,邱莹莹与曲反目5(二)邱莹莹得知真相醒悟,樊胜美出头,五人和好5(三)白主管报案,诬陷樊胜美,曲筱筱救樊胜美5四、悬念设置引人入胜6五、叙述视角的灵活切换6(一)热奈特——‘零焦点’叙述方式6(二)热奈特——“内在式焦点”叙述方式7六、叙述层次清晰完整8(一)叙述层次清晰明显8(二)都市现实的时空隐喻8(三)围绕命运流程结构全篇9结语10参考文献12致谢14I一、绪论电视剧《欢乐颂》在2016年4月18日首播,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电视剧情极具现实感,登上了各大媒体网络的首要搜索话题榜,引起来网友的很多评价,在当时的电视剧收视榜排名居高不下,深受观众好评。
《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电视剧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之一,其叙事文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和韩国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其电视剧叙事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的比较研究,探讨两国电视剧的叙事特点、差异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的共性1. 故事情节丰富多样:中韩电视剧在故事情节上都有着丰富的题材和类型,涵盖古装、现代、言情、悬疑、科幻等多种类型。
2. 人物形象鲜明:中韩电视剧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注重角色的个性特点,使得观众能够清晰地记住角色的形象。
3. 视觉美学重视: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都十分重视电视剧的视觉效果,包括画面构图、色彩运用、音效等。
三、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的差异1. 叙事结构:中国电视剧在叙事结构上更加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韩国电视剧则更注重情节的紧凑和节奏感。
2. 主题内容:中国电视剧在主题内容上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而韩国电视剧则更注重情感表达和人物关系。
3. 观众群体:中国电视剧的观众群体较为广泛,包括各个年龄层和性别;而韩国电视剧的观众群体相对较为年轻化,女性观众占比较大。
四、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的特点分析1. 中国电视剧叙事文化特点:中国电视剧在叙事上注重情感和人物关系的交织,通过复杂的家族关系、友情、爱情等关系构建剧情,使故事更具深度和层次感。
此外,中国电视剧在古装剧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能够很好地还原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
2. 韩国电视剧叙事文化特点:韩国电视剧在叙事上更加注重情节的张力和戏剧性,通过紧张的剧情和精彩的表演吸引观众。
同时,韩国电视剧在角色塑造上注重个性和心理的深度挖掘,使得角色更加立体和鲜活。
五、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的文化内涵及影响中韩电视剧的叙事文化不仅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也影响了观众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中国电视剧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传递了家庭观念、道德观念等传统文化价值观;而韩国电视剧则通过情感表达和人物关系,传递了现代都市生活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RADIO &TV JOURNAL 2021.1荧幕上的女性形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困囿于传统家庭妇女的形象,她们温柔体贴、谦虚善良、以家庭为中心。
纵使当前“大女主”剧集也难逃桎梏,她们天真善良,天然裹挟着“幸运光环”和“贵人相助”而逃离困境。
无论身处何种恶劣环境,她们都能分割自我,湮没在乐观的规则之中,戴着镣铐跳舞。
当“致命女性”形象出现在荧幕上时,这种类似于“反道德”“叛逆”“独辟蹊径”的独特魅力,打破大众的审美疲劳,给人以视觉、观念的冲击力,带领女性享受一场掌控局面的盛大狂欢。
一、“致命女性”形象的话语表达(一)“致命女性”的历史成因“致命女性”形象源于早期黑色电影,她们风情万种却极具危险性、诱惑性,带有神秘感,蛊惑人心。
这种类型化的人物给影视作品增添了诡谲不安的氛围,也加剧了观众的新奇感与感官刺激。
透过《电影艺术辞典》对黑色电影的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其大概风格:“黑色电影(Film noir )是好莱坞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期拍摄的以城市中的昏暗街巷为背景、反映犯罪和堕落的影片。
”作为一种风格样式,当今黑色电影风格更多样化,它并非定式。
笔者认为,对于黑色电影风格的捕捉主要抓住影片是否涉及犯罪以及其主题思想的黑暗性。
“致命女性”形象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1945),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思想随社会环境的巨变发生了剧变。
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存在主义思想更广泛地传播,人们在不安与颓丧中开始将视野聚焦于人本身。
女性在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她们走出家庭,离开厨房水槽,扩宽了自我空间。
思想条件与现实条件积淀了女性的自我思考,逐渐走上自我独立的道路。
因而整个历史环境、当时的思想都与“致命女性”形象的产生息息相关。
(二)“致命女性”的形象特点“致命女性”形象极具辨识度,但并非刻板套路,它是活跃于角色形象中的。
这种女性形象经类型化编码,与现实保持着暧昧的距离,积累了大量受众的认同感,它为女性建立了一个安全的格局,受众在“致命女性”的带领下得到了救赎。
电视剧《三国》中的女性人物叙事分析作者:李乔来源:《消费导刊》2015年第06期摘要:电视剧新《三国》对原著小说和从前版本均作了不少修改,这些改编可圈可点,人性化叙事和女性人物丰富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
关键词:新《三国》女性人物叙事改编与1994年版本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相比,新《三国》在秉承人性化叙事的原则下,对剧情作了诸多改动,使人物性格更加完整,其中一大改动便体现在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上。
(一)貂蝉。
在新《三国》当中,貂蝉是第一个出场的重要女性角色,肩负着诱吕布诛董卓,的重任。
然而或许受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限制,在小说《三国演义》和旧版电视剧当中,貂蝉仿佛是个没有感情机器,献身董卓没有一丝犹豫,甚至在董卓死后,连结局都不曾交代,实在令人叹息。
相反,新《三国》在不影响大体剧情走向的情况下,加重貂蝉的戏份,为其正名,努力向观众展现一个全新的、具有完整人格的貂蝉。
首先,在王允提出计划之前,剧情先安排吕布对貂蝉有救命之恩,而王允是在见到吕布钟情于貂蝉后,才决心实施美人计。
这个情节的设计不但使计策成功顺理成章,同时也为貂蝉的命运归属设了悬念。
否则王允恐怕难以断定,吕布一定就会为貂蝉而杀义父董卓。
第二,是对貂蝉听到美人计后震惊反应的刻画,她不能接受王允竞狠心要她献身国贼,不禁痛哭并责怪道:“义父此举与禽兽何异?”。
因此相比旧版的一口答应,且不说此时的貂蝉早已定情吕布,仅是想到自己清誉将被玷污,貂蝉抗拒的反应也是合情合理的。
从随后剧情可以看到,新《三国》里的貂蝉她有着完整而细致的心理变化过程:她从开始的拒绝抵抗,到看到义父王允绝食而犹豫动摇,再到最终忍痛决定为救国和报恩而献身,仅从美人计这件事,该剧的人性化叙事便可见一斑。
第三,关于貂蝉性格塑造的第三件事,便是她的殉情。
新版里董卓死后貂蝉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吕布接回府中。
吕布对貂蝉用情极深、救命之恩在先,杀董卓之怒在后,看在眼里的貂蝉也对吕布死心塌地。
因此吕布死后,貂蝉伤心欲绝,毅然决然的随之而去。
古装偶像剧中女性化叙事的审美特征古装偶像剧是当下非常受欢迎的电视剧类型,它以古代背景为基础,融合了浪漫爱情、宫廷权谋、武打动作等多个元素,以丰富的剧情、精美的服饰和华丽的场景吸引观众的关注。
在古装偶像剧中,女性化叙事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几个方面。
古装偶像剧中经常出现的女主角具有强烈的女性魅力和吸引力。
她们通常拥有娇小的身材、美丽的面容和柔软的声音,她们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具有才情和智慧,但又不乏坚定和勇敢的一面。
她们宛如仙子般的出场令人心动,让人为之痴迷。
古装偶像剧中的女性角色在几个方面都受到强调,包括服装、发型和化妆。
古代女子的服饰多样繁复,精致的刺绣、闪亮的宝石和华丽的衣飾成为他们的特色,这些服饰常常给人一种优雅而华贵的感觉。
她们的发型也多样而独特,常常梳上高髻,配上细腻的发饰,给人一种清丽脱俗的感觉。
在化妆方面,她们注重脸上的细节,精心修饰,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美丽动人。
古装偶像剧中的女性角色往往被赋予一些特殊的能力或身份,如佛门高手、宫廷公主、作家等。
她们懂得武功、善于文学和音乐,拥有非凡的智慧和才情。
这种设定使得她们在剧中展现出强大的个人魅力和吸引力,获得了观众的追捧。
她们的身份地位和特殊能力也为剧情的发展增添了悬念和亮点。
古装偶像剧中的女性角色通常展现出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
她们意志坚定,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她们不只是依附在男主角身边的陪衬,她们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她们在剧中表现出的坚强和勇敢,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古装偶像剧中女性化叙事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女主角的形象设计、服饰打扮、特殊身份和独立精神等方面。
这些特征使得古装偶像剧中的女性角色充满魅力和梦幻感,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电视剧创作中的内容与叙事——电视剧《欢乐颂》为个案徐庶(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衢州 324000)摘 要:电视剧《欢乐颂》聚焦都市生活,通过对五位女性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在情景中构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演员的表演中展示矛盾冲突,这使得故事的叙事更加具有情景性,观众仿佛置身于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达到高度的共鸣。
与此同时,在时代的潮流下,紧紧的抓住女性独立这一现象,将时代的新思想融入到故事的内核之中,为故事的表达增添了时代印迹。
关键词:矛盾冲突;情景;表演;女权《欢乐颂》讲述的是五个女人的戏,将五个不同的女性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惊天地泣鬼神的有趣故事。
作为一部都市生活剧,其能够达到如此的社会关注度可见他是成功的。
但是在成功的背后又是什么吸引着受众的遥控器能够在当下成百上千的影视节目中脱引而出一举成为热议的话题呢?笔者认为成功之处有其三:一者是故事叙事;二者是人物表演的构建,三者是女权内核的彰显获得了一大批女性同胞的支持。
因此,欢乐就不止仅仅停留在欢乐颂小区的22层,而是进入了成千万户家庭的琐碎娱乐中。
一、冲突在情景中的表达所谓情景,是指影响剧中人物的特定环境、情况和关系,包括人物的生存环境(时代、社会大背景及具体生活环境)、特定情况或事件、特定人物关系等。
情景成为了一部剧最为核心的内容,“影响观众的内心活动”,使得观众能够顺着其脉络探寻故事。
法国理论家狄德罗曾说:“一切情节上所谓纠纷都是从人物性格引出来的,人们一般都要找出显出人物性格的周围情况,把这些情况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作品基础的就是情景。
编剧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关于情景的设置, 情景必须要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具体、合理、尖锐地展示,才能充分激化矛盾冲突。
如何才能牵动观众的心,那就要在故事的一开始就设置相应的情景,并利用剧情来推动情景境的发展,将人物之间尖锐矛盾进行有效的放大,从而产生冲突;营造悬念来进一步推动剧情的发展,是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她文化”时代的出现“她文化”一词的诞生可归因于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五六千年前,由于掌握社会生活必要的工具技能,加上独特的生理构造,男性的社会主导地位确立,父系社会出现。
在父系社会中,男性是社会和家庭的核心,有权支配家庭的财产,也有权支配家庭的成员。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女性自然地成为男性的附庸,“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沿袭了数千年。
男性在外赚取维持家庭生活的开支,女性负责在家操持家务和抚养孩子。
社会经济自然而然是以男性为主的消费主义模式,男性掌握着绝对主动权。
而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三产业崛起,社会经济发达,在信息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传统社会家庭关系被不断消解,女性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
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知识分子掌握了技术和思维,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女性生理上的“先天缺陷”。
女性已经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在家相夫教子的生活,而更愿意去追求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社会经济正在转变为以女性为主导,“为她服务”已经成为中国服务业的重要营销策略。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性社会地位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严重冲击了传统的家庭关系,男性不再是家庭的主导和核心,女性渐渐成为可以与之势均力敌的家庭角色。
在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双重变化下,“她文化”应运而生。
这是对女性价值观的一种全新定义,旨在支持女性自由选择,尊重个体的独立和平等,唤醒女性对自身权利的认识和追求。
“她文化”拒绝女性被定义,号召女性多元化发展。
在21世纪商品经济的时代,随着精准垂直细分化模式的形成,“以她的方式”去思考,“以她的方式”的价值观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甚至衍生出各种亚文化圈层,吸引着按性别细分的亚文化群体,这些群体拥有较为封闭和完整的价值符号。
比如喜欢看男性与男性相爱的女性群体被称为“腐女”,喜欢相声的年轻女性群体被称为“德云女孩”,“萝莉”是指喜欢洛丽塔风格的女生,“宅女”是指交际圈小、喜欢待在家中、逃避社会活动的女性等。
一、研究背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影视剧行业空前繁荣,各类题材的电视剧百花齐放。
其中,都市女性群像电视剧描绘了当代都市女性的职场成长及生活方式,反映当代社会的价值观,蕴含时代的深刻内涵,因此成为热门的影视剧种类之一。
近几年,随着女性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观众对大女主戏的审美疲劳,都市女性题材电视剧越来越多地聚焦于女性群像。
从系列女性群像剧《欢乐颂》,到聚焦于展现20岁、30岁女性不同际遇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再到讲述女性个人成长的《突如其来的假期》……越来越多都市女性题材电视剧围绕女性话题,讲述女性个人成长发展中情感、家庭、生活方面的故事。
作为大众媒介的重要传播形式之一,电视剧在呈现社会议题、反映社会现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电视剧中群像式的人物塑造手法有其特定的优势。
一方面,群像人物拥有某些共同的特质或处于共同的时空,能有效将人物聚合,以此展开特定的剧情;另一方面,群像中的具体人物又分别选择独具个性的典型形象,同中求异的多角度呈现使故事场域更加广阔,从而增强作品的戏剧张力,同时主题的表达也更易走向深入。
因此,本研究以当代都市女性群像电视剧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类影视剧的叙事策略,探究当前由经济与文化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变迁。
二、研究综述对都市女性群像电视剧领域的研究目前还较少,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探讨性别议题。
张文照的《21世纪中国都市题材电视剧女性形象研究》立足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都市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将女性形象分为家庭形象与社会形象两大范围进行研究,探寻都市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叙事的变迁[2]。
曾伟的《当代都市题材电视剧女性叙事研究》揭示了当代都市题材电视剧所宣扬的女性主体意识和现代人文意识[3]。
李兰的《中国都市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则对不同时期女性形象进行梳理,通过对比差异发现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问题,并从经济、社会、文化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原因[4]。
有少数研究着眼于某位导演或者编剧的电视剧作品,如《赵宝刚都市题材电视剧中社会性别嬗变研究》。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女性叙事视角研究作者:王颖,张娟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5期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性的地位逐步在影视研究中有了提高。
女性主义视角是在影视创作下通行的特殊视角,本文选择的作品采用了具有典型的女性主义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基于对女性电视剧的研究,试图探究其在主题的把握、女性形象的塑造、叙事特点等方面的女性主义特点,从而把握作品对女性主义的叙事表达。
关键词:《我的前半生》女性叙事视角根据亦舒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大型都市情感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冲破都市情感大戏仅靠演员颜值获取收视率的套路,将触角延伸到经过岁月洗礼的成熟女性群落中,剧中反映出的当代女性生活现状和社会背后的问题引发观众和网络上的较大的互动和热议。
本文将对《我的前半生》这部电视剧的女性叙事视角进行分析研究。
一、叙事视角、女性叙事视角的界定所谓叙事视角是叙事作品中对故事和文本发生的事件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也就是叙述人站在怎样的位置观察或讲述故事的特定角度。
同样的事件由于叙事视角的不同,所呈现出的人物面貌和事件意义将会不同。
所谓女性叙事视角,就是以女性主义视角与叙事相结合来表达情感,使文本具有了女性主义批判的意义。
二、《我的前半生》女性叙事视角的形成《我的前半生》改编自女性作家亦舒的同名小说作品,但在改编过程中并不是事无巨细地将原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照搬到剧本当中,会按照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对剧本主题的综合把握,在符合大众心理的前提下对情节做出必要的增删。
小说中的子君与电视剧中的子君有着不同程度改编和保留,并进行一定程度的主题扩展和人物设置的变化导致情节的重构,还加入了不同的情感线索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
虽然情节和形象设置与原著都存在差异,但从主题上,电视剧与原著相比有着更广泛的表现群体,原著小说将女性叙事视角投射在电视剧文本中,给作品带来较为鲜明的性别视角。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女性在事业和生活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
中国女性电视剧叙事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正是中国社会构建性别和谐、重新定位女性的过程,伴随着越来越快的市场经济的步伐、紧跟着随之而来的日益
强盛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立足于最广泛、最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
媒体——电视,对当代中国女性电视剧进行研究就特别显得具有意义。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电视剧。
所谓的女性电视剧,在本文中指的是文本中以女性视角为出发点,反映女性为
主题,以女主人公为聚焦视点的故事情节电视剧。
同小说一样,作为影视叙事的中国女性电视剧,它的意义张力不仅仅存在于故事与女主人
公或女主人公们之间,而且存在于话语——影视的视听语言和叙事构
成之中。
借鉴女性主义叙事学中美国学者苏珊·S·兰瑟的理论思路
与类型分析的方法,结合中国电视剧独特的属性,在第一章中,我把女
性电视剧分为个体的叙述和集体的叙述两种类型,分别对它们各自所
具有的类似叙事结构模式进行归纳。
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借鉴电影
叙事学的研究成果,通过独特的影视中最基本的两个语素:画面和声音,来阐释中国女性电视剧文本在影像语言下是如何展示的,两种叙
事类型分别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其中,第三节是本章中的重点,
借鉴于美国学者苏珊·S·兰瑟的“声音”理论,从而探讨在文本中女性的“声音”这一意识形态范围上的“文化意义”,是如何通过外在
呈现符号来表达出来的。
第三章结合中国悠久的民族历史和中国独特的社会背景,分别从传统文化、主流文化、商业文化三方面来说明中
国女性电视剧的“声音”为什么会是现在所存在的状态,探讨中国女
性电视剧所独特具有的“声音”背后的多种文化成因机制。
据目前我所掌握的资料看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中国女性电视剧文本进行叙事研究往往属于女性批评主义的研究,大多属于意识形态上的范畴。
对文本进行一般形式上的观察,抽取普遍规则的文章寥寥无几,存在
的也仅仅只是个别文本的具体分析,只有1篇2007年浙江大学郑淑梅的硕士论文《女性自我的影像表达:李少红电视剧女性叙事研究》,
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来研究文本。
以中国女性电视剧为研究对象,运
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站在整体高度上进行统一的把握,国内目前
还很少。
本论文站在整体性的高度上,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
性电视剧叙事的多重特征,进行理性把握归纳和本体性的深度分析,
试图从特殊的个别归纳出普遍的共相,在深一步的层面上来科学地挖
掘其背后存在成因。
借鉴着女性主义叙事学,结合历史学、电影叙事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对其叙事模式的引发机制和多重语境下的意义言说进行解剖,试图来阐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机构以及产生
的作用效果,并解释当代中国女性电视剧叙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从而使其进一步得以相对完整性地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