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临港经济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临港经济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1-10-14信息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临港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指依托港口及港口城市发展相关产业(如石化产业、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粮油加工业、海洋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形成的沿海区域经济增长极。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依托沿海优势,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临港产业带动战略、贸易促进战略,利用港口及港口城市的集聚辐射等功能发展临港经济,实现临港工业、临港物流业、临港商贸业的协调发展,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力就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临港经济是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省海岸线漫长,港口(湾)资源丰富。在新一轮产业带建设中,我省应着力开发利用沿海港口(湾)资源、大力发展临港经济、重点建设全球化大生产的大进大出的基地,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产业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目前我省临港经济发展的不足

我省临港经济体现了港口的“集聚———扩散”、“支撑———带动”作用及与周边地区动态关系,同经济社会关联度密切。目前,临港经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了地区产业结构,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有:规划导向作用发挥不够,产业布局有机联系少;临港工业产业之间关联度不强,产业链不长;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压力加大,水、土地的自然要素资源供给总量不够充裕;人才数量和结构都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现代化港口人才紧缺;政府服务有待改善,等等。

二、发展临港经济的国际经验

1.临港经济发展是寻求自由贸易的演化过程。沿海的港口毗连海洋,邻接陆地,具有充足的水源、广阔的土地、便利的交通、有力的协作和能源供应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条件,加工冷却和排水可以利用海洋,直接利用海洋资源作为原材料。从发达国家及地区看,临港经济最初模式源于自由港贸易,以经营商业和贸易为主。1547年意大利西北部热那亚湾的里南那港,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由港。17世纪以后,一些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和航海业发达的欧洲国家,为了扩大对外贸易,陆续把一些著名港口城市辟为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如德国的汉堡和不莱梅、法国的敦刻尔克、丹麦的哥本哈根、新加坡、香港和澳门等。到20世纪50年代,临港经济在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以出口加工区为主要形式,主要发展“出口替代”工业,有些出口加工区还发展了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发展旅游业,搞综合经营。到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经济和贸易相互依赖,港口不仅是运输枢纽而且成为全球化大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2.临港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港兴城兴、港衰城衰”,这是世界各大港口城市几百年来的普遍现象。近半个世纪来,在沿海出现了造船、修船、水产品加工

和原料加工这些直接与海洋有关的工业部门。发展中国家开采的石油60%以上都经海上运输,有通往沿海港口密集的管道网输送石油;随着油轮的容量越来越大,使超级油轮出现,沿海炼油工业迅速发展;港口城市的钢铁工业也迅速发展,形成临海巨型钢铁城,钢材成品直接供给造船工业以及出口;沿海建立核电站,海水用于核反应堆冷却水非常便利等,从而形成了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密集的港口经济带和沿海地域的工业群。这些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又促进了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学、电子、电力等工业向沿海转移,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刺激了沿海的经济功能,提高了沿海工业的重要性,使得依托港口发展的城区日益发展成为国际性大都会,带动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

3.新兴国家得益于临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韩崛起是当代世界的两个经济奇迹,其关键是: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海运物流业,形成了全球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基本特点是:最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内资源;最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各自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强有力的基地。全球化时代的港口已不仅仅是运输枢纽而且成为全球化大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首先,临港经济造就了第三次产业革命———全球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分析日本的生产流程图式,共同的是把工厂内部的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同全球航运物流流水线,在深水港湾的码头前沿直接地并联在一起,从而造就了一种贯通全球的自动化流水线;现代远洋航运物流业形成一种有巨大能量的、规范化严密保障体系的、可准确无误的系统作业链,如同现代化大工厂里的系统化、自动化流水线一样,可按企业经营的需要实际运作。其次,现代港口信息网络的发展,已使现代枢纽港成为综合运输系统的“神经中枢”,确保同临港工厂的对接准确无误。加上海运和陆运卫星定位技术的广泛采用,以及国际间海关和大型生产商销售商的信息系统连接,最大限度地实现世界大物流格局,造成全球物流一体化。第三,电子商务和国际商务法规等因素完善了全球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两国经济奇迹对于陆域资源也相对贫乏的我国发展临港经济有着重要借鉴作用。

4.实现物流业与临港经济发展互相促进。经济全球化使临港工业和海陆运物流业在海港前沿对结,三种流水线的结合统一,引发国际航运和物流的新发展;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开展即时运输和就地生产,引发了对集海、陆、空等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多式联运的需求。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各国普遍重视物流在港口及临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各国企业为了充分运用大批量运输的规模经济效应,纷纷在港口建立了仓库或物资配送中心,安特卫普港有美国福特公司、孟山都化学公司的配送中心,鹿特丹港有韩国韩进海运公司、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物流中心。为了适应企业对在港口设立仓库和配送中心的需求,世界主要港口都专门开辟特定区域、配备所需设施为企业提供仓储和物流配送所需的全部服务,如鹿特丹港的埃姆海浪、波特莱克和马斯维莱克特物资配送区、新加坡港的开平分拨区和日本横滨的“综合物流码头”。汉堡港因地制宜地发展物流业,兴建物流中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投入产出比为1∶6。物流业和临港经济的发展需要广大经济腹地的支撑,鹿特丹、新加坡、香港和休斯顿等港口都是有广阔的腹地支持而得以发展的。

5.拉长临港产业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许多国家发展本国港口的指导思想从单一追求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