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PNEN(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
- 格式:pdf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9
外科营养支持【背景知识】临床营养包括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支持(EN)。
这两种营养支持的内容,均系由大分子营养素组成,与普通的食物有根本的区别,包括平衡的多种氨基酸成分、长链及中链脂肪、糖类、平衡的多种维生素、平衡的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
只要肠道有功能,就该充分利用,EN就优于PN。
长期应用PN时,强烈建议使用PICC。
营养基质分为三类:①供应能量的物质,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②蛋白质,这是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③电解质、微量元素以及各种维生素。
营养液内支链氨基酸(BCAA)含量在21%时,氮平衡是较好水平,目前常用的氨基酸输液的BCAA含量在21%~25%。
长期肠外营养时需补充谷氨酰胺,否则谷氨酰胺缺乏可引起肠黏膜萎缩,导致细菌移位和肠道毒素入血。
【接诊要点】1.重点了解原发病情况,起病时间,病程进展,治疗经过;2.评估消化道的完整性,功能如何;3.目前的营养状况,有无脏器功能不全;4.营养状况评估:营养不良诊断标准项目指标及正常值诊断标准身体测量体重下降10%为轻度营养不良下降20%~30%为中度营养不良下降>30%为重度营养不良上臂肌肉周径(AMC)(正常值男25.3cm、女23.2cm<正常值80%为轻度营养不良<正常值60%为重度营养不良和三头肌皮皱厚度(TSF)(正常值男1.25cm、女1.65cm<正常值80%为轻度营养不良<正常值60%为重度营养不良贫血血红蛋白(男120--160g/L、女110—150g/L)<90g/L内脏蛋白浓度血白蛋白(正常值35~55g/L)30~35g/L为轻度营养不良21~19g/L为中度营养不良<21g/L为重度营养不良转铁蛋白(正常值 2.2~4.0g/L)1.50~1.75g/L为轻度营养不良1.00~1.49g/L为中度营养不良<1.00g/L为重度营养不良免疫功能测定周围血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值2000个/ml)1200~2000为轻度800~1200为中度<800为重度皮肤迟发超敏试验阴性提示机体免疫状态差,间接提示营养不良【治疗】1. 肠内肠外营养的适应证、禁忌症和并发症2. 肠外营养要点(1) 重症患者应避开应激的不应期,因此时机体处于分解代谢亢进的状态,负氮平衡不可能被逆转,不宜进行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重点应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其内环境稳定。
第12章营养与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12.1 肠外营养药 (2)12.1.1 脂肪乳 (3)12.1.2 氨基酸 (6)12.1.3 多腔袋类肠外营养药 (13)12.2 肠内营养药 (15)12.2.1 通用型肠内营养药 (16)12.2.2 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药 (21)12.3水、电解质、酸碱平稳药 (24)12.3.1 水、电解质补充药 (24)12.3.2 酸碱平稳调剂药 (29)12.4维生素类 (30)12.5 矿物质类 (37)本章包括临床营养(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用药及水、电解质、酸碱平稳用药、维生素和矿物质用药三大类。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消化道外或内的各种途径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的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期达到预防或纠正营养不良(指营养不足)、增强患者对感染创伤等应激(stress)的耐受力、减少并发症、减少费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Outcome)的目的,从而使患者受益。
依照其输注途径,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是否需要给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是临床的具体问题。
目前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举荐用营养风险筛查和结合临床来考虑是否有适应证。
营养风险的定义是“现存的或潜在的与营养相关的因素导致患者显现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是以临床结局为终点,不是以显现营养不良为终点。
当评分大于等于3分时,患者有营养风险。
该筛查的评分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疾病(包括将要进行的手术)评分;二是营养状况受损评分;三是年龄评分,如70岁以上的患者对饥饿的耐受性差,更需要营养支持。
当有营养风险时(评分大于等于3分)结合临床,需要为患者制定营养支持打算。
具体操作方法见“分会”2006和2008版的指南和规范。
肥胖患者在患病时如有需要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目前的差不多方法是:给予低热量供给(每天 20 千卡/Kg 或更低)和正常量的蛋白(氨基酸)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