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的饲养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106
草原牧场产房犊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6.1犊牛的饲喂标准:
6.1.1新生犊牛保证饲喂健康、清洁的初乳,如产牛患乳房炎则用其它正常牛初乳代替饲喂。
6.1.2饲喂犊牛的乳温控制在38℃—40℃,禁止饲喂冰冷或高温的乳。
6.1.3杜绝饲喂酸败的乳。
6.1.4饲喂给犊牛的乳(初乳、正常乳)保证是无抗奶。
6.2饲喂犊牛的所有用具必须清洁卫生,并要定期消毒。
6.3产房、犊牛舍每7天消毒1次。
6.4仔细观察、细心饲喂,4-7天开始诱导吃开食料。
6.5有异常的及时通知技术人员。
6.6经常换褥草,保持牛棚干燥、清洁、卫生。
6.7新生犊牛牛栏每转出一头牛,栏内褥草要焚烧,栏杆及床板要经过彻底清洗、消毒、晾晒后方可转入新的初生犊牛。
6.8犊牛岛每转出一头犊牛,需将岛内褥草全部焚烧,床板、栏杆彻底清洗、消毒、晾晒后方可接入新的犊牛。
猪场怀孕舍管理制度一、前言猪场怀孕舍是繁殖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猪场生产效益的好坏。
因此,科学规范地管理怀孕舍,对提高猪场生产效益、保障猪只生产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怀孕舍建设、人员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对怀孕舍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二、怀孕舍建设1. 怀孕舍选址1.1 怀孕舍应选择在离产房较远处,便于管理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1.2 应选择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环境湿度适宜。
1.3 地势宜高,不易积水。
2. 怀孕舍区划2.1 怀孕舍应根据不同怀孕期的母猪进行分栏,避免混群养殖。
2.2 配备完备的饮水设施和饲料投放口,确保母猪充分的饮水和食物供给。
2.3 设立合适的休息区域,保障母猪的睡眠质量。
3. 环境设施3.1 圈舍内墙面应光滑,易清洁,避免病原菌滋生。
3.2 配备合适的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
3.3 控制环境温度,确保母猪的舒适度。
3.4 安装适量的照明设备,保证母猪的作息规律。
三、人员管理1. 培训要求1.1 所有参与怀孕舍管理的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合格,了解母猪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知识。
1.2 工作人员应具备基本的动物保健知识,能够及时发现猪只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2. 巡查管理2.1 定期对怀孕舍进行巡查,检查墙面、地面和设施是否完好。
2.2 注意观察母猪的饲食状态、体态变化和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饲养管理3.1 配饲员应根据母猪的怀孕期提供合适的饲料,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
3.2 确保母猪的饲水充足,保持水质清洁卫生。
3.3 定期清理猪舍,及时更换垫料和消毒,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四、疾病防控1. 注重疫病监测1.1 定期进行母猪的疫病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2 对怀孕舍进行消毒、防疫措施,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2. 强化检疫措施2.1 对新引进的母猪进行检疫隔离,确保疫情不传播。
2.2 定期进行母猪产前、产后检疫,提前预防疫病的发生。
3. 护理养护3.1 加强母猪的营养管理,提高母猪的免疫力。
时的成活率,体重⼤⼩和转⼊保育后饲养管理。
(2)猪舍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3)猪舍的卫⽣和消毒。
⼗. 《关于产房舍仔猪饲喂规范》要求如下:1. 新⽣仔猪7⽇龄开始使⽤添加开⼝料诱⾷,少喂勤添,保证饲料新鲜。
饲喂时间:(1)07:30(2)11:00(3)14:00(4)16:00(5)19:30,不能低于5次,原则:保证95%仔猪断奶时会吃料;2. .断奶仔猪饲喂时间要求:(1)05:30(2)08:00(3)11:00(4)14:00(5)16:30(6)19:30饲喂不能少于6次,少喂勤添,保证饲料新鲜。
原则:保证仔猪不掉膘,整齐度均匀。
3. 注意产房舍的通风换⽓⼯作,尽可能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
做好⽣物安全措施,减少疾病传播途径,进⼊产房需要脚踏消毒盆,更换内部专⽤靴,穿着产房内部专⽤⼯作服,戴上头套脚戴脚套.,⾛出产房需要将产房内部专⽤⾐服、靴⼦等留在产房内。
要保证每周消毒两次,最好⽤两种消毒药交叉消毒。
尽量不上产床,如果上产床,要求必须佩戴⼿套和鞋套,并且在进⼊其他产床之前更换⼿套和鞋套,保证同⼀双⼿套和鞋套只在同⼀个产床接触。
饲养员的主要⼯作流程有以下⼏点:1.喂猪:分娩舍采取⼀天两次的饲喂⽅法,早上5点左右进⾏饲喂,下午2:30左右进⾏饲喂(夏季采取下午4点左右),在喂料的时候要挨个料⽃看,看是否料下到料槽,从⽽确保每头猪都能吃到料。
每天都要对饮⽔器进⾏检查,保证正常通⽔。
2.观察猪群:在喂料后要挨个看猪是否都在采⾷,对于不吃的猪进⾏做标记,把不吃的猪的料,挖到其他猪的槽⾥,确保料不浪费。
在圈舍⾥要根据猪舍温度和氨⽓的味道进⾏合理开风机或者窗户通风,例如:冬季,关窗保温,开风机来调节舍内温度。
夏季,⽩天关窗,晚上开窗,⽩天开风机,加强通风降低舍内温度。
春秋季,主要通过开关窗户来控制温度和通风。
3.治疗:对于不吃的猪和有病的猪进⾏治疗,在每天技术员来查舍时进⾏诊治,技术员开⽅案,饲养员进⾏治疗。
目前,猪场的产房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母猪产后三联症、无乳或少乳、采食量不佳及掉膘严重等状况都令管理者们头疼不已。
以下是畜牧堂详细的介绍:母猪产房管理要点一、产房环境控制(一)宗旨产房内有两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一方面最佳温度为18~20℃,另一方面最佳温度为35℃。
确保母猪和仔猪有适当的环境温度是我们的产科病房每天的挑战。
(二)办法1、在仔猪出生后7日龄内要尽量使产房接近地面的温度在26.7℃,并保持此温度。
2、从第10天开始直到断奶,产房温度按设计要求下调,分娩后第二周下调2℃,第三周3℃,第四周保持在28℃。
3.母猪洗澡后至少3天内体温逐渐达到产前标准,使母猪适应生产环境,减少热应激,有助于减少死产的发生。
4、高低温度计的放置位置应接近仔猪活动的高度,使温度计的读数更接近现实,以便更准确的掌握温度变化,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
5、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对各种形式补热设备的合理使用,尽可能的为仔猪创造一个温暖、干燥、无贼风的环境。
6.70%的仔猪出生后身体损失是由辐射和传导损失造成的,因此有必要有产前加热室、地板、墙壁、天花板和设备。
二、产房操作规程(一)产房的冲洗和消毒断奶后的产房是相对最脏区,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其步骤是:1、彻底清扫产房。
2、用高压冲洗机冲洗产房。
水泥地板、渗漏网、材料槽、中间挡板、围墙、粪沟天花板和普通工具铲。
3、消毒:①火碱喷雾,刷栏,床位等;②火碱浸泡保温箱和育仔板。
4、干燥。
(二)产房的准备进入生产室前应准备好母猪:1、脚盆内消毒水;2、小猪喂养槽清洗;3、每个柱均配备保温设备;4、通风设备正常运行;5、饮水机配备充足的水;6、高低温表;7、准备好所有桌子;8、根据生产室温度的提高逐步提高生产室温。
(三)冲洗母猪洗猪是减少仔猪拉稀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母猪进入产房前必须经过以下洗猪步骤:1、用温水湿润,打上洗猪皂;2、用脏粪刷母猪,关键位置在门、四肢、下腹部(特别是乳房);3、清水冲洗;4、2%碘酒消毒(关键部位同上);5、最后再次用清水冲洗,洗完的怀孕母猪转到产房。
234猪场产房饲养管理徐勇军(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洋口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407)摘 要:猪场产房是饲养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对于猪场产房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需要做到工作细心,认真,严谨,不能遗漏猪场产房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工作。
最大程度的保障猪仔的成活率。
想要做到这些,就需要猪场产房管理人员对相关的操作人员进行职业的技能培训,同时要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工作,严格规范操作人员的职业能力。
本文在猪场产房饲养管理方面的具体实施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猪场产房;饲养;管理1 对猪场产房的准备工作在对上一批哺育完猪仔的母猪进行转群后,要对猪场产房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1)对上一批在产房中的物品(料具、保温灯等)全部移走,对于产床周围和粪沟中的污秽进行彻底的清理。
(2)先使用水枪对产房地面进行冲洗,再用烧碱水对地面进行泼洒消毒,烧碱水的比例为2~3%,同时也可以通过发泡的作用,将难以清理的粪便等污物再一次进行清理。
(3)将猪场产房的所有门窗密封后,确保房间密不透气,之后使用福尔马林进行熏蒸。
24h后,再使用光谱消毒液,进行再一次消毒。
(4)彻底清洗、消毒后,要先将猪场产房至少空置48小时以上,这期间再一次对猪场产房中的设施,例如水嘴是否可以正常通水,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2 待产母猪的饲养(1)在生产前7d左右,将母猪移入猪场产房,移入之前要对母猪消毒清理,防止将病毒细菌等带入猪场产房。
(2)生产前30d左右,开始饲喂高质量的饲料,保障仔猪出生的质量和母猪的奶水量。
在产前3d左右开始限制饲喂。
为了防止母猪胃肠压迫子宫引起难产,生产当天要停止饲喂,但是要供应充足的饮水。
(3)对即将生产母猪的状态时刻进行观察,特别是母猪外阴部分的变化和精神状态,一旦出现母猪臀部有黏液出现,情绪躁动不安等现象,同时最后有乳黄色的乳汁从最后两个乳头流出,立即做好接产的准备。
3 母猪的接产方法(1)在母猪临产前3~5d开始做好必要的准备:药品类包括垫付、消毒药等;干净的柔软的抹布;保温箱;大口钳;断脐绳;耳号钳等。
猪场产房饲养管理技巧猪场产房仔猪活动的区域,刚刚出生时要求30℃左右,以后慢慢下降到断奶时25℃。
温暖的环境对仔猪的成活至关重要。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猪场产房饲养管理技巧,一起来看看。
猪场产房饲养管理技巧在预产期(妊娠114天)前1周将母猪赶入消毒好的产房,让母猪适应产房和饲料。
在母猪临产前2天减少饲料量,有利于母猪顺利分娩和减少乳房炎发生。
当母猪乳房肿胀,后面乳头挤出奶了,就准备接产,不能离开人。
按接产程序断脐带,碘酒消毒,消毒毛巾擦干毛,红外灯下烘干。
一旦毛干了,就让仔猪吃奶。
不能长时间不让仔猪吃奶。
分娩后12小时的奶含有仔猪生存必需的免疫球蛋白,一定要让每一头仔猪吃足初乳,特别是弱小和后出生的仔猪。
要求为新出生的仔猪提供温暖的环境。
仔猪活动的区域,刚刚出生时要求30℃左右,以后慢慢下降到断奶时25℃。
温暖的环境对仔猪的成活至关重要。
从出生第5天开始训练仔猪吃料。
要求购买优质的乳猪料,在断奶之前要求每头仔猪吃进0.6公斤以上的乳猪料。
要求为仔猪提高干净的饮水。
要求仔猪在出生后3天注射铁针剂1毫升~1.5毫升(最好含硒铁剂)。
在缺硒地区,还需要在出生后1周注射维生素E-硒针剂,以防止仔猪猝死和拉稀死亡。
泌乳母猪的饲喂非常重要,影响到泌乳量和下一胎的成绩。
泌乳母猪饲喂的技术关键在于:1.使用高蛋白、高消化率、高适口性的全价饲料,决不能用怀孕母猪的饲料喂泌乳母猪。
2.要让母猪尽可能多地吃料。
高温季节可每天增加到饲喂4次,用湿料喂猪,用少喂勤填等方法增加饲料量。
3.分娩后尽早让母猪吃足,不能长时间控制母猪饲料量,不控制或者少控制饲料。
4.断奶前不要减料,断奶后继续让母猪吃泌乳料,并且不限制母猪采食,促进母猪尽快发情和多排卵。
5.提供干净、足够的饮水,特别是在高温季节。
仔猪断奶要求一次性断奶。
当仔猪吃补料0.6公斤以上,体重达7公斤以上,断奶就非常顺利。
农村养猪一般要求28日龄断奶比较合适,太早断奶仔猪难成活,太晚断奶,降低母猪繁殖力。
母猪产房工作制度一、目的为确保母猪产房的正常运行,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母猪繁殖性能,制定本工作制度。
本制度明确了母猪产房工作人员的职责、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和管理措施,旨在为母猪产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
二、工作人员职责1. 母猪产房负责人:负责产房的整体管理工作,确保产房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2. 兽医:负责母猪产房的生产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和繁殖管理。
3. 饲养员:负责母猪的日常饲养管理、产房清洁卫生和仔猪护理。
4. 实习生:协助兽医和饲养员进行日常工作,学习产房管理知识。
三、工作流程1. 母猪分娩前准备:在母猪分娩前,将产房彻底清洗干净,并进行消毒。
准备分娩所需的各种物品,如分娩床、仔猪保温箱、饲料、清洁用水等。
2. 母猪分娩:在母猪分娩过程中,确保产房安静、温暖、通风良好。
观察母猪分娩情况,必要时给予助产。
3. 仔猪护理:分娩后,及时将仔猪清理干净,剪牙、断尾,并进行称重、记录。
确保仔猪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生活,给予充足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
4. 母猪产后管理:观察母猪产后状况,给予必要的治疗和护理。
加强产后饲养管理,确保母猪尽快恢复体能,提高繁殖性能。
5. 环境控制:根据母猪和仔猪的需求,合理控制产房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
确保产房内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保障生产安全。
四、操作规范1. 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前,必须更换清洁的工作服和鞋子,并进行手部消毒。
2. 产房内要保持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减少对母猪和仔猪的干扰。
3. 产房内的设施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 母猪分娩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母猪的精神状态、分娩进展和仔猪的生命状况。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 仔猪护理过程中,要轻柔操作,避免造成仔猪伤害。
6. 产房内的饲料、药品等物品要妥善存放,避免受潮、变质。
7. 产房内的废弃物要进行分类处理,做到垃圾不过夜。
五、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母猪分娩、仔猪生长等情况。
2.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心。
产房母猪的饲养管理一、环境保持室温20℃左右,仔猪保温箱内的温度为34-24℃(仔猪刚出生时为34℃,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每周下降2-3℃,直到24℃为止)。
保持相对湿度65-75%。
保持产床、保温箱、窗户、地板等干净、干燥。
保持产房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制造噪音等。
保证通风良好,无贼风,每日清理粪便两次到四次,防止有害气体如NH3、H2S 等产生。
二、母猪上床母猪进入产房前要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干燥7天后,按预产期提前7天将母猪赶入产房。
上床时,慢慢驱赶,不许打骂、惊吓、生拉硬拽,可轻轻拍其臀部,再用一些料、菜等诱食前往,要安静耐心,以防机械刺激造成流产。
三、猪体的清洗、消毒母猪进产房前要彻底刷洗、消毒。
四、产房设施检查产床是否光滑,有没有能刮破猪体的部位;如果有问题,及时清除、修理。
所插电源、开关等是否安全,水管是否漏水,水嘴是否畅通;如有问题,及时更换修理。
五、进入产房后,继续饲喂妊娠料,日喂2次,同妊娠舍饲养3天后减料10-20%,一直到分娩。
但对于瘦弱、乳房肿胀不明显的猪要加料,每次喂1.5kg,分娩当天及分娩过程中不喂,但保持新鲜充足的饮水。
分娩后,第二天,投给少量蔬菜或稀食料。
母猪产前减料主要是防止产后因腹压降低、便秘、不食而造成无乳。
同时也可防止因母猪泌乳过多、仔猪过食,发生营养性痢疾及乳房炎。
对于产后虚弱,不愿起来的猪,可将水或料等撒在其嘴上,诱导它起来喝水、吃料、保证泌乳。
从第三天起,逐渐加料,7天以后,自由采食,日喂3次,夏季夜间再加喂一次,防止掉膘,保证泌乳及断奶后正常发情。
六、产前的准备1、垫板、保温灯等备好待用,产仔前半天接通电源预热。
2、消毒好的抹布、脸盆、耳缺钳、剪牙钳、断尾钳备用,准备好石蜡油、高锰酸钾、5%碘酊棉球、药物、产仔记录表格等。
七、临产前的征状阴户肿胀,尾根塌陷,乳房肿胀发亮。
有时可挤出少量乳汁。
坐卧不安,不食或平稳躺下,阵痛开始,或犬卧或拉零碎屎,撒滴嗒尿。
浅谈产房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作者:郭春玲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24期我曾在规模化养猪场待过六年之久,这六年我一直从事产房母猪分娩到仔猪断奶转入保育,这个阶段的工作。
在这期间我通过学习别人的技术长处和我实践总结的经验,具有以下几个浅谈。
1、产房母猪的饲养管理①怀孕母猪临产前七天要转入产房,入产房前要对母猪进行清洗消毒,先用温水洗去母猪全身的赃物,再兑入消毒药对母猪全身消毒。
进产房的母猪要改喂哺乳料,产前三天要减料,每头母猪1.8—2千克饲喂。
分娩当天不给料但要供给充足的饮水。
如果母猪分娩当天给料,很容易在母猪产仔弩责时腹内压增强而发生呕吐,损伤胃动力的蠕动,导致产后厌食。
②产后母猪饲喂方法一般是“两低一高”,分娩后前五天饲喂料要保持在每头母猪每天在0.75千克左右,五天后逐渐增多,每头母猪每天饲喂2千克左右的料,等仔猪长到二十天以后,母猪料逐渐下降开始减料,母猪吃的少相应奶水也少,母猪也不会出现过肥现象,仔猪光靠奶水也吃不饱,慢慢开始学着吃教槽料,从而断奶后仔猪减少应激现象,母猪发情也快。
2、仔猪的管理①接产母猪临产前的现象:坐卧不定,用嘴拱床或咬围栏,乳房红肿甚至有些母猪乳头還出现滴奶,当卧下不起时就快分娩,当母猪外阴不断流出清澈的液体即羊水后,开始分娩,母猪在分娩的过程中必须有专职人员进行接产。
接产人员必须做好护理工作,首先要对母猪乳房用温水清洗后再用消毒液擦拭乳头,其次是准备好接产工具(剪刀,灭菌线绳,碘伏);再次就是保温工作,产房室温要求在20℃-24℃保温箱内要达到30℃-33℃,母猪临产前将保温箱的保温灯打开,预热待产。
破羊水即开始分娩,整个分娩过程快的母猪只需半小时,慢的母猪可达六小时不等,平均每个小猪出生间隔约为15分钟左右,有的可能一个接一个生下,有的也可能隔几个小时才产下一头;如果出现难产情况就要人为助产,助产一般分两类,一类是肌注催产素,另一类是用手伸进产道,慢慢掏出来,出现第二类情况时助产员必须严格清洗手臂,具体方法是先用清水洗干净手和手臂,再用消毒液浸泡2-3分钟,最后用碘酒棉或酒精棉擦拭消毒,最好再戴上一次性长臂手套,再均匀涂抹一层石蜡油,起到润滑作用。
猪场产房饲养管理发布时间:2022-08-05T05:43:51.17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30卷6期作者:陆如祥[导读] 产房饲养管理是现代化、规模化猪场的核心所在,陆如祥如东县洋口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226407摘要:产房饲养管理是现代化、规模化猪场的核心所在,做好母猪待产管理以及仔猪分娩护理是产房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是猪场的整体经济效益,要求养殖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掌握产房饲养管理的要点以及重难点,从产房进猪前的准备工作着手,保证临床母猪管理落实到位,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接产和产后护理等,促进母猪的产后恢复,为提升实猪场的效益价值创造有利条件。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猪场产房饲养管理,希望给更多养殖人员提供价值性参考。
关键词:猪场产房;饲养管理;措施引言产房管理在整个猪场运营管理中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同时也是饲养密度最大的场所,对此,必须做好饲养管理,为母猪和仔猪提供优质的空间环境,从产前管理、接产以及产后护理这几个阶段进行精细管理,目的在于促进母猪产后恢复速度快,减少其他产后连带病症的出现,间接延长母猪的生长年限,保证仔猪成活率,这样对于我国养殖业的发展也是极其有利的。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产房饲养管理有了全新认识,并且提出了具体化的实施建议,希望给广大养殖户提供帮助,促进我国养殖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1产房进猪前的准备工作(1)栏舍清洗,产房中会使用保温灯、药品、垫子等,进猪前务必全部清理出圈舍,切断保温箱以及电热板的电源,使用塑料膜将插排包装好,做好残留饲料清理工作,防止堵塞排污管道。
使用高压水枪把整个圈舍的产床进行清洗,然后使用烧碱进行保温箱和产床喷淋,间隔半小时后使用清水冲洗,特别注意料槽周围以及保温死角的清洁;(2)空栏消毒,用溴氰菊酯溶液(可防止体外寄生虫,如疥螨、蜱、虱蝇和虻等)和二氯异氰脲酸钠粉(主要用于禽舍、畜栏、器具的消毒)兑水后整栋猪舍内产床、保温箱等喷雾消毒。
猪场产房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猪场产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产房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猪场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猪场产房的各项管理工作。
二、产房管理职责1. 产房负责人:负责产房的整体管理工作,组织实施产房工作计划,协调产房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确保产房工作的正常进行。
2. 兽医人员:负责产房内的兽医工作,包括母猪的繁殖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新生仔猪的疾病防治,确保猪只健康。
3. 饲养员:负责产房内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包括饲料供应、饲养环境控制、猪只生长状况监测等。
4. 繁殖技术员:负责产房内的繁殖技术工作,包括母猪的发情鉴定、配种安排、繁殖记录等。
5. 清洁工:负责产房内的环境卫生工作,确保产房内外的清洁卫生,预防疾病传播。
三、产房工作流程1. 母猪发情鉴定:繁殖技术员负责定期对母猪进行发情鉴定,确保母猪在最佳受孕时期进行配种。
2. 配种安排:根据母猪的发情情况,繁殖技术员制定配种计划,确保母猪适时受孕。
3. 繁殖记录:繁殖技术员详细记录母猪的配种情况、怀孕状况、分娩时间等信息,以便对繁殖工作进行分析和管理。
4. 母猪分娩:饲养员观察母猪分娩迹象,及时报告给兽医人员。
兽医人员负责处理分娩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确保母婴平安。
5. 新生仔猪护理:兽医人员指导和监督饲养员对新生仔猪进行护理,包括剪牙、断尾、哺乳等。
6. 仔猪成长管理:饲养员负责仔猪的成长管理工作,包括饲料供应、环境控制、疾病预防等。
7. 疾病防治:兽医人员负责产房内猪只的疾病防治工作,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 环境卫生:清洁工负责产房内外的环境卫生工作,定期进行消毒,确保猪只生活环境的健康。
四、管理制度1. 岗位责任制:产房内各类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产房工作的顺利进行。
2. 请假制度:产房内各类人员请假需经产房负责人批准,如有特殊情况,产房负责人向公司管理层报告。
产房管理及犊牛饲养操作标准化
产房管理及犊牛饲养操作的标准化是确保农场生产效益和动物福利的重要环节。
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操作,可以提高农场的生产效率,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保证动物的生长和健康。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产房管理:
- 清洁和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产房,确保环境卫生。
保持产房内部和周围的清洁,并定期清理废物。
- 温度和湿度:确保产房内的适宜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舒适的环境给母牛产子。
- 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通风,防止产房内积聚有害气体和气味。
- 照明:提供适当的照明,以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正常观察和操作。
2. 犊牛饲养操作:
- 饮水和饲料:为犊牛提供清洁的饮水和高质量的饲料,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
- 饲养环境:提供干净、舒适和安全的饲养环境,以减少疾病传播和伤害风险。
- 兽医护理: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和疫苗注射,确保犊牛的健康状况。
- 社交化:为犊牛提供与其他同伴接触的机会,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通过标准化的操作,农场可以确保产房管理和犊牛饲养的高效
运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
饲养员应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操作,并进行定期培训和监督,以确保标准的实施和维护。
猪场产房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流程班级:动科09级本硕姓名:程栩学号:20091066现代养猪生产,特别是种猪生产中以增加母猪产健仔数,提高仔猪成活率为关键,妊娠母猪产房的饲养管理是母猪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猪场产房的设计以及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后母猪的哺乳、恢复和仔猪的生长,只有从细节着手,结合生产实际改善产房管理,从而更有利于母猪断奶后的发情以及仔猪保育阶段的生长。
根据本地猪场和广东地区猪场的实际管理情况,从以下几个环节详细介绍种猪场产房日常饲养管理的工作流程。
一、分娩到断奶阶段分娩到断奶大约25天左右,通常分娩完成时间为5-7天,分娩后5天左右一直饲喂药哺料,之后转哺料至断奶。
饲喂量后备母猪为3.5Kg/天,经产母猪为4.5Kg/天,从分娩开始逐渐增加喂料,饲喂时间通常春夏季早上7点左右,下午5点左右,秋冬季早上6点30左右,下午4点,每日饲喂两次。
母猪分娩由专门接生保健员负责,对出生仔猪进行及时清理、剪牙、打耳号以及伪狂犬苗滴鼻。
仔猪保温箱温度应控制在32-34度左右,可增加250W保温灯以提供足够的热量,接生保健员应及时记录母猪分娩情况,包括产仔数,弱仔,死胎,木乃伊及分娩时间,产程。
每日再由复核人员进行完整的数据统计记录。
接生保健员可根据母猪产仔情况及母猪具体体况进行调猪,可按大大小小原则,平均带仔数为10-12头,原则上不超过13个。
仔猪出生第二天进行断尾,用电烙铁断尾,仔猪不出血,应激较小。
仔猪出生第七天开始饲喂教槽料,少量多次。
仔猪出生7-8天开始阉割公猪。
仔猪按照产房保健计划进行相应的免疫接种。
母猪断奶前5天左右适当减少喂料,为断奶做好准备。
二、断奶到转保育阶段根据产房的使用情况,若紧张则断奶仔猪当天直接转入保育阶段,若时间较充足,仔猪则可断奶后在产床上继续喂养5天左右再转入保育。
断奶仔猪饲料由颗粒料和粉料混合使用,饲喂效果更佳。
每日多次添加,保证料槽内饲料充足。
除日常饲喂外,自仔猪断奶日第6天起,在仔猪饮水中添加拜固舒300PPM,转栏时添加阿莫西林400PPM,加康350PPM,转保育前应对每窝猪数量进行统计,若过栏时仔猪太小,可留下继续饲喂到可转保育为止。
养殖场产房工作计划1. 引言养殖场产房是养殖业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养殖产业的发展和效益。
为了提高养殖场产房的管理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制定科学合理的产房工作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养殖场产房的工作计划,从日常管理到应急措施,全面提高养殖场产房的管理质量和效益。
2. 日常管理养殖场产房的日常管理是养殖场产房工作的基础,对于保证养殖场良好的生产环境和健康的动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需要: - 定期检查产房设备的运行状况,如饲料机、自动喂水系统等,确保正常运转; - 清洁产房内的床料,定期更换新的床料,保持产房的干净卫生; - 控制产房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 - 定期检查动物的饮食状况和生长状态,对有疾病症状的动物进行隔离和治疗; - 组织养殖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养殖技能水平。
3. 疫情防控疫情防控是养殖场产房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有效的疫情防控可以避免动物疾病的传播和发生,保障养殖场的正常生产。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们需要:- 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有疾病症状的动物; - 加强产房消毒工作,定期对产房进行全面消毒,防止病原体传播; - 控制养殖人员和物品进出产房的次数和方式,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 做好动物病死处理工作,尽早清理处理病死动物,避免疫情扩大。
4. 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养殖场产房工作中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为了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我们需要: - 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案,根据动物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配置饲料和饮水; - 监测饲料和饮水的质量,确保其符合标准,并及时调整饲养方案; - 定期测量动物的生长指标,如体重、体高等,评估饲养效果; - 配备足够的饲养设备,如喂食机、饮水器等,提高饲养效率。
5. 应急措施在养殖场产房工作中,应急情况时常发生,对于这些情况,我们需要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应急情况下,我们需要: - 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理流程; - 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救治动物; -培训养殖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获得外部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