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因概念的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基因基因是生物学中一个基础且极其重要的概念,它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决定了生物体的许多特性。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对基因的学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负责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每个基因都有其独特的编码,这种编码决定了生物体的某个特定功能或特征。
2. DNA和RNA基因位于生物体的细胞核中,是染色体的一部分。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梯子。
RNA(核糖核酸)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它能够根据DNA中的信息合成蛋白质。
3. 遗传与表现型生物体的遗传特性是由基因决定的,这些特性在生物体的外观或行为上表现出来,称为表现型。
例如,花的颜色、人的眼睛颜色等都是表现型的例子。
4. 显性与隐性在遗传过程中,某些基因的表现会比其他基因更为显著。
显性基因能够在表现型中直接显现其控制的特性,而隐性基因则需要两个相同的隐性基因才能在表现型中体现出来。
5. 基因的传递基因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从父母传递给子代。
每个孩子都会从父母那里得到一套基因,这就是遗传的基础。
通过基因的重组和突变,生物种群能够保持多样性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6. 染色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人类有23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染色体中的基因排列顺序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7. 遗传病有些疾病是由基因突变或特定的遗传模式引起的,这些疾病称为遗传病。
遗传病可以是显性遗传、隐性遗传或性联遗传等。
8.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通过人为手段改变生物体基因的技术。
这包括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医学、农业和工业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9. DNA指纹DNA指纹技术利用个体DNA中特有的遗传标记来识别个体身份。
这种技术在法医学、亲子鉴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0. 基因与环境生物体的表现型不仅受基因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基因的概念及发展基因(gene)这个名词是1909年由遗传学家约翰逊(W.Johannsen)提出来的。
他用基因这一名词来表示遗传的独立单位,相当于孟德尔在豌豆试验中提出的遗传因子。
顾名思义,基因不仅是一个遗传物质在上下代之间传递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功能上的独立单位。
在遗传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基因仅仅是一个逻辑推理的概念,而不是一种已经证实了的物质和结构。
由于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基因的概念也在不断的修正和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证明了基因是以直线的形式排列在染色体上,因此人们认为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1953年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普遍认为基因是DNA的片段,确定了基因的化学本质。
20世纪60年代,本茨(S.Benzer)又提出了基因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可以区分为突变子、互换子和顺反子三个不同单位。
DNA分子上的一个碱基变化可以引起基因突变,因此可以看成是一个突变子;两个碱基之间可以发生互换,可以看成是一个互换子;一个顺反子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作为功能单位的基因应该是顺反子。
从分子水平来看,基因就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片段,经过转录和翻译能合成一条完整的多肽链。
可是,通过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这个结论并不全面,因为有些基因在转录出RNA以后,不再翻译成蛋白质,如rRNA和tRNA就属于这种类型。
另外,还有一类基因,如操纵基因,它们既没有转录作用,又没有翻译产物,仅仅起着控制和操纵基因活动的作用。
特别是近年来发现,在DNA分子上有相当一部分片段,只是某些碱基的简单重复,这类不含有遗传信息的碱基片段,在真核细胞生物中数量可以很大,甚至在50%以上。
关于DNA分子中这些重复碱基片段的作用,目前还不十分了解。
有人推测可能有调节某些基因活动和稳定染色体结构的作用,其真正的功能尚待研究。
因此,目前有的遗传学家认为,应该把基因看作是DNA 分子上具有特定功能的(或具有一定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
基因的概念的理解基因是影响个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它是DNA分子上的一段序列,能够编码特定的蛋白质或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决定个体的性状和生理功能。
基因对个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特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因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奥地利的植物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通过研究豌豆植物的性状遗传发现了基因的存在。
20世纪初,摩尔根提出了“基因是遗传因子”的假设,通过果蝇实验验证了这一假设,奠定了基因遗传学的基础。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揭示了基因的本质和其作用机制。
基因是由四种不同的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的DNA 序列。
这四种碱基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基因。
每个基因都有自己的位置,称为染色体上的“基因座”。
当一个细胞需要合成蛋白质时,RNA 聚合酶在染色体上找到相应的基因,复制出一条mRNA,然后通过翻译过程将其转化为蛋白质。
蛋白质是基因最终产物,它们参与个体的生化反应、组织结构的形成和细胞功能的调控等方面。
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一个个体繁殖时,部分基因会从父母传递给子代。
这种遗传方式被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了显性和隐性等特征的表现。
这些基因的传递遵循着遗传规律,使得个体之间的差异得以保持和传递。
基因还可以发生突变,导致遗传信息的变化。
突变是指由于DNA序列上的改变而导致的基因的变异。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删除突变等,它们可能增加、减少或改变基因的功能。
一些突变是有害的,可能导致疾病或异常。
然而,一些突变也可以为个体带来新的适应性优势,推动物种进化。
基因的研究对于理解生命的本质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基因组的测序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对基因的深入认识。
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科学家们可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基因修饰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基因的描述和解释
“基因”为英语“gene”的音译,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的总称。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记录和传递着遗传信息,因此基因具有物质性和信息性的双重属性。
有人形容基因就像是生物体的代码,有了这组漂亮的代码,生物体这个复杂的程序才能运行。
基因的发现历经一百多年。
1856年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发现了控制豌豆颜色和种子圆皱的遗传因子,揭示了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规律。
20世纪初,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在《遗传学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基因”概念。
1910年美国科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不仅验证了孟德尔的遗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还证明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建立了基因学说。
20世纪40年代,美国细菌学家艾弗里等发现,从致病力强的S型肺炎链球菌中提取的DNA能使致病力弱的R型转化成S型,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证明DNA是遗传转化因子。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假设,用铁皮和铁丝搭建了第一个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进一步揭示了基因的化学和生物学本质。
基因有两个特点:
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性状的相对稳定遗传,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对这种现象的高度概括;
二是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发生随机突变,并遗传给后代产生新的性状,“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基因突变既是物种进化的内生动力,也为作物育种提供了新的路径,比如常用到的作物诱变育种,就是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基因产生突变,再从中选择人类想要的性状,培育出作物新品种。
1。
基因的概念基因的概念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从遗传学的角度看,基因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突变单位、重组单位和功能单位;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看,基因是负载特定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表达这种遗传信息,变成特定的生理功能。
有的生物基因为RNA。
一、基因的一般的特性从分子水平来说,基因有三个基本特性:①基因可自体复制;②基因决定性状,即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决定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从而决定某种酶或蛋白质的性质,而最终表达为某一性状;③基因的突变,即基因虽很稳定,但也会发生突变。
一般来说,新的突变的等位基因一旦形成,就可通过自体复制,在随后的细胞分裂中保留下来。
二、基因的类别基因按其功能可分为:1.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是指某些能决定某种多肽链(蛋白质)或酶分子结构的基因。
结构基因的突变可导致特定蛋白质(或酶)一级结构的改变或影响蛋白质(或酶)量的改变。
2。
调控基因(regulator and control gene)是指某些可调节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
调控基因的突变可以影响一个或多个结构基因的功能,或导致一个或多个蛋白质(或酶)时的改变。
此外,还有一些只转录而不翻译的基因,如核糖体RNA基因(ribo somal RNA gene),也称为rDNA基因,它们专门转录rRNA;还不转运R NA基因(transfer RNA gene),也称为tRNA基因,是专门转录tRNA的。
存在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中的基因也有区别:1.原核生物一般只有一个染色体,即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 A),大多数为双螺旋结构,少数以单链形式存在。
这些核酸分子大多数为环状,少数为线状。
例如大肠杆菌染色体是由4.2×106bp(碱基对)组成的双链环状DNA分子,约有3000~4000个基因,目前已经定位的基因已达900多个。
2.真核生物包括人类在内,其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线状的染色体上。
基因的完整概念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DNA序列,携带着决定个体性状和发展的遗传信息。
基因不仅参与了个体的遗传,还控制着细胞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基因的完整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基因是DNA上的特定区域。
DNA是一种长链状的分子,由四种不同的核苷酸(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
基因是DNA上一段特定的序列,一般由几百到几万个核苷酸组成。
其次,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
基因的主要功能是指导细胞合成蛋白质,以控制个体的生物化学和生理特征。
基因中的编码区域包含了RNA复制的信息,可被转录成RNA,再由RNA翻译成蛋白质,从而决定了细胞的特殊功能。
第三,基因可以发生突变。
突变是指基因的序列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点突变(一个核苷酸的变化),也可能是插入缺失突变(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或者片段重组等。
突变可能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个体的性状和适应性。
第四,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基因以遗传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
在有性繁殖的生物中,基因由父母双方传给子代,决定了子代的遗传特征。
基因也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引起遗传病。
基因的完整概念还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观点:1. 基因是多功能的:除了指导蛋白质合成外,基因还能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的生命周期、分化和功能。
2. 基因互作与网络:基因并不是独立工作的,它们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组成复杂的基因网络。
这些基因网络控制着个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基因是动态的:基因的表达可以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因此个体的环境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体的表型。
这种表型的可塑性使得个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
4. 基因还有一些未知的功能:除了编码蛋白质和调控基因表达外,基因还有一些未知的功能。
例如,非编码RNA和DNA甲基化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基因研究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克隆、基因测序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基因的通俗说法
基因是什么?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它们位于染色体上,控制着我们的生长、发育、代谢和行为等方面。
基因是由DNA分子组成的,每个基因都有自己的序列,这个序列决定了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的通俗说法是什么?我们可以把基因比作一本书,每个基因就像书中的一章,而DNA则是这本书的文字。
基因就像是我们身体的指令,它们告诉我们的身体如何运作,如何生长,如何对抗疾病。
基因的作用是什么?基因控制着我们的生命过程,它们决定了我们的身体特征,如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皮肤的颜色等。
基因还控制着我们的身体功能,如呼吸、消化、循环等。
此外,基因还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和性格,如是否容易发怒、是否喜欢冒险等。
基因的变异会带来什么影响?基因的变异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这可能会导致基因的功能发生变化。
有些基因变异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遗传性疾病。
但是,有些基因变异也可能会带来好处,如增强免疫力、提高智力等。
基因的研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基因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生命过程,从而开发出更好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基因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进化历程,从而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
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控制着我们的生命过程,决定了我们的身体特征、功能、行为和性格等方面。
基因的研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生命过程,从而开发出更好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基因的概念是什么基因有哪些特点
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下面小编
整理了一些基因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什幺是基因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
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
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
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
因此,基因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
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
组成简单生命最少要265 到350个基因。
1基因有什幺特点①稳定性。
基因的分子结构稳定,不容易发生改变。
基
因的稳定性来源于基因的精确自我复制,并随细胞分裂而分配给子细胞,或通过性细胞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
②决定性状发育。
基因携带的特定遗传信息转录给信使核糖核酸(mRNA),在核糖体上翻译成多肽链,多肽链折叠成特定的蛋白质。
其中有的是结构蛋白,更多的是酶。
基因正是通过对酶合成的控制,以控制生物体的每一个生化过程,从而控制性状的发育。
③可变性。
基因可以由于细胞内外诱变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突变。
突变的结果产生了等位基因和复等位基因。
由于基因的这种可变性,才得以认识基因。
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
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基因的定义: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控制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DNA 序列。
2. 基因的结构和组成:基因由DNA分子组成,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编码区包含编码基因的信息,非编码区包含调控基因表达的元素。
3. 基因的功能:基因通过编码蛋白质来执行特定的功能,如调节细胞生长、发育和代
谢等。
4. DNA的复制: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时通过复制过程来传递基因信息,确保每个新生细胞都有完整的基因组。
5. 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为mRNA分子,并经过翻译过程产生蛋白质。
6. DNA的转录:DNA转录为mRNA过程包括启动子、RNA聚合酶、转录因子等多个
环节的参与。
7. 基因的翻译:mRNA通过核糖体和tRNA的参与,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形成蛋白质。
8.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指基因序列发生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可能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9. 基因的遗传:基因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下一代,确定了后代的表型和遗传特征。
10. 基因的调控:基因的表达可以受到内、外界环境的调控,通过启动子、转录因子等参与的调控元素来实现。
以上是关于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主要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基因的结构、功能和遗传规律。
生物学什么是基因?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控制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遗传物质。
基因是由DNA分子编码的,它们携带着细胞合成蛋白质所需的遗传信息。
基因通过指导细胞合成特定的蛋白质,从而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
一、基因的结构:基因由DNA分子组成,DNA是由四种不同的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鳟嘧啶)组成的长链。
这些碱基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形成了基因的编码序列。
基因还包括一些调控元件,如启动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等,它们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基因的编码序列被分成若干个片段,称为外显子(exon)和内含子(intron)。
外显子是编码蛋白质的部分,它们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后被合成为蛋白质。
内含子则是在基因转录过程中被剪切掉的部分,它们在蛋白质合成中没有直接的功能。
在基因表达过程中,DNA的双链结构会被解开,其中的编码序列通过转录过程转录成为RNA分子,然后通过翻译过程转化为蛋白质。
二、基因的功能:基因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基本单位,它们具有以下功能:1. 遗传信息传递:基因携带着生物体遗传信息,通过传递给后代保证了遗传特征的传承。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特征,如眼睛的颜色、血型等。
2. 蛋白质合成:基因通过指导细胞合成特定的蛋白质,控制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子,它们参与了几乎所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酶的催化作用、抗体的合成、细胞骨架的构建等。
3. 调控基因表达:基因不仅编码蛋白质,还包括一些调控元件,它们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这些调控元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从而调节蛋白质的合成量和时间。
4. 突变和进化:基因是生物体突变和进化的基础。
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基因的突变和重组也是生物体进化的基础,通过基因的变异和选择,生物体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三、基因的研究和应用:对基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遗传机制。
基因的描述和解释
基因的描述:基因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呈线状排列。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携带着细胞合成蛋白质所需的遗传信息。
基因也被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基因能够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基因的解释:基因通常由DNA构成,DNA是一种长链生物分子,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构成。
这些碱基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基因的编码序列。
基因中的两条DNA链通过碱基之间的相互配对(A-T,G-C)联系在一起,形成双螺旋结构。
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在生殖细胞的交合过程中,将父母的基因组合并遗传给后代,使后代继承父母的遗传特征;控制性状: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各种性状,包括外貌、生理功能、代谢能力等;复制与突变:基因具有能忠实地复制自己的特性,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
同时,基因也能发生突变,突变绝大多数会导致疾病,但也有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变,给自然选择带来原始材料。
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可以包含数千到数十万个基因,这些基因分别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在人体中,总共有大约10万个基因,分别定位于23对染色体上。
这些基因携带着人体生长、发育、代谢、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组成简单生命最少要265到350个基因。
基因最简单解释基因的简单解释一、定义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大分子,由两条长长的链组成双螺旋结构。
在这个长长的DNA链上,包含着许多不同的片段,其中那些能够控制生物性状(如人的身高、肤色,植物的花朵颜色等)、能够遗传给后代的片段就是基因。
二、基因的功能1.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的各种性状特征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例如,在人类中,眼睛颜色的基因决定了一个人是蓝色眼睛还是棕色眼睛。
这些基因信息会从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得子女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与父母相似的性状。
2. 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在生物体的生长过程中,基因就像“指令手册”一样。
基因会控制细胞的分裂、分化,从而使一个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在植物中,有一些基因会控制植物的开花时间、果实的发育等代谢过程。
三、基因的位置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细胞内存在的一种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在不同的生物中,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有所不同。
例如,人类有23对染色体,而果蝇有4对染色体。
每个染色体上包含着许多个基因。
四、基因与环境的关系1. 基因的表达受环境影响虽然基因决定了生物的很多性状,但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有一种植物叫水毛茛,它的叶子在水面上和水面下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这是因为尽管它具有相同的基因,但在不同的环境(水上和水下)下,基因的表达有所不同。
2. 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决定生物性状在人类中,身高这个性状就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决定了一个人的身高潜力,但如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缺乏营养(环境因素),就可能无法达到基因所决定的最大身高。
基因概念的了解
基因是一种能够编码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分子单位。
在生物体中,基因是控制和调节生物体遗传性状的最小功能单位。
基因的信息被编码在DNA分子的序列中,每个基因指定了一种特定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它们用于构建细胞结构,以及在细胞内执行生化任务。
基因还能编码RNA分子,这些分子则负责基因调控、转录和翻译等生物学过程。
基因通常是由多个DNA序列组成的,这些序列可以分为两个重要部分: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编码区包含导致蛋白质合成的DNA序列,也叫做外显子。
而非编码区则包含调控蛋白质生产的DNA序列,也称为内含子。
基因的差异是生物体遗传多样性的主要来源。
不同基因序列会导致不同的蛋白质和RNA分子,因此最终影响生物体的属性和行为。
基因变异可以导致遗传疾病,例如血管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白化病等等。
此外,基因变异还可以带来人种的区别,例如不同种族的人耐药性能差异等。
基因的研究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现代技术已经使得科学家能够准确识别和诊断基因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和影响。
科学家们已经通过了解基因构成、功能和表观上的变化,发现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例如,如果人类能够理解一些生物体的基因组序列,那么就可以采取预防或治疗方法来对抗疾病,甚至在遗传因素中进行循序渐进的干预。
现代基因研究的进展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之一,它将
改变我们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名词解释基因基因是指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通常由DNA分子组成。
它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存储、复制和传递的基本单位,控制着个体的生长、发育、功能和遗传性状。
基因由一条或多条DNA分子组成,以特定的顺序编码着遗传信息。
在基因的编码序列中,不同的核苷酸(包括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鳅嘧啶)按照规则的排列顺序组成不同的密码子,每个密码子代表一个氨基酸。
基因通过这种方式将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性状的单位。
每个基因控制着一个特定的性状或功能,如眼睛的颜色、血型的类型、免疫系统的功能等。
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和个体内部的调控机制。
基因的突变或改变可以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异或疾病的发生。
基因具有遗传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特征。
遗传稳定性指基因在繁殖过程中相对稳定不变的性质,保证了遗传物质的传递和保存。
可变性则指基因在个体代际间或个体内存在变异的可能性,这种变异可以通过突变、重组等方式产生。
基因不仅存在于有性繁殖的多细胞生物中,也存在于单细胞生物和病毒等微生物中。
基因的组合形成了基因组,基因组是细胞或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的集合。
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大小和组织方式存在差异,如人类的基因组约有3亿个碱基对,而细菌的基因组只有几千个碱基对。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的发展,人们对基因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深入。
不仅可以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改变或修复生物的遗传性状,还可以通过扩大基因库的范围,挖掘和利用更多的基因资源,为生物医药、农业育种和环境修复等领域提供更多可能。
基因的研究不仅为深入了解生命的奥秘提供了工具,也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实践基础。
第四节基因的概念和基因作用的调控一、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因此关于基因的概念也是不断发展的。
(一)经典遗传学基因的概念最初基因是决遗传性状的一个基本单位,它和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遇义词,它是根据试验结果推导出来的一种遗传单位,人们只能从它的作用或它所产生的遗传效应得知它的存在。
基因一词是由丹麦的遗传学家约翰逊提出来的,此时基因只是逻辑推理的产物,并无实质内容。
二十世纪30年代摩尔根等人建立了染色体和基因的遗传学说,证明基因以念珠学说:基因位于染体上是突变,重组和一定遗传功能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遗传单位。
二十世纪40年代以后,基因的细微结构的遗传分析证明,基因并不是最小的可分割的遗传单位。
1959年本译(Benzer)以T4为材料,进行顺反试验,结果发现在个基因仍然可以划分为若干个起作用的小单位,并根据它们的质和作用区分为三个单位。
1 顺反子(cistron 作用子)是基因的主要部分,它是一个功能单位。
一个顺反子通常就是一个基因,它是链上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决定着一种多肽的合成。
目前的研究发现有单顺反子基因和多顺反子基因。
有的顺反子只编码rRNA和tRNA。
2 突变子(mutor)是指一个基因内部能够引起性状突变的最小单位。
一个顺反子中包含多个突变子,有时一个核苷酸对就是一个突变子。
3 重组子(recon交换子)一个顺反子内部可以发生交换出现重组,不能由重组分开的最小单位。
(最基本单位)一个重组子可以小到一个核苷酸对。
本译的顺反试验:是用于测定具有相似表型的两个独立起源的隐性突变是否属于同一基因的突变试验。
1 其具体试验:两突变型m1×m2,测定F1(双突变杂合2n)两个突变体间有无互补作用。
2 结果分析,若有互补作用,其F1表现为野生型;若无互补作用,其F1表现为突变型。
这样两种不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呢?若两个突变型来自同一顺反子内的突变,则两条同源染色体都只能转录成突变的mRNA 形成——→突变型。
对基因概念的认识
郑国雁
基因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有同性恋基因、奴性基因、离婚基因、犯罪基因、死亡基因、战士基因等等。
看一看这些基因名称,就会对基因产生浓厚的兴趣。
“基因”一词翻译自英文“gene”,”gene”是由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创造的。
该词又是由德夫里斯创造的“泛生子”(Pangene)一词缩写而成,而“泛生子”(Pangene)则衍生于达尔文的“泛生论”(theory of pangene)。
达尔文认为生物体各部分的细胞都带有特定的自身繁殖的粒子,称为“泛子”。
而这一“泛子”正是起遗传作用的“基因”。
汉语“基因”从字面来看其含义非常贴切到位,符合其本质内涵。
基因是什么?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说的过于专业了一点,通俗讲基因就是决定我们是什么样的,决定这我们的遗传和变异的物质。
总之,基因是非常重要,非常厉害的物质。
可以说一切生物的一切性状和一切生命活动,本质上都受到基因的控制。
基因的发现要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的孟德尔先生。
孟德尔先生历经8年,通过植物的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也预见到在遗传过程中必定存在起决定性作用的物质,而这一物质就是基因。
当时孟德尔将之称为“遗传因子”,直到20世纪初“基因”一词才由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首次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
至于基因究竟是什么,基因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当时有人认为基因是蛋白质,也有人认为基因是DNA。
这一争论直到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才终止。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充分证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那么为什么基因能决定我们的性状呢?为什么基因能控制我们的生命活动呢?因为基因中储藏着大量的遗传信息,我们的性别、样貌、肤色,甚至是性格都写在基因的遗传信息里。
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将其内部储存的遗传信息表达出来,进而控制了我们的性状和生命活动。
所以,基因是我们生物最本质的东西。
基因控制着我们的一切生命活动,生命的奥秘也必将从基因中一一被揭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