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髂动脉闭塞腔内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699.60 KB
- 文档页数:44
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腔内治疗策略(全文)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是指累及腹主动脉末端-主髂动脉分叉处的闭塞性病变,为血管外科常见疾病。
通常引起一系列的下肢慢性缺血表现。
近年来随着血管外科诊疗技术的不断革新,腔内治疗更多的应用到更为复杂的主髂动脉闭塞闭塞性病变中,其诊疗方案较以往逐渐发生变化。
由于腔内治疗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医师及患者选择腔内治疗作为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1]。
选择恰当的腔内治疗策略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由于应用腔内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越来越广泛,本文对腔内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的治疗策略进行探讨。
1.腔内治疗的适用人群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主髂动脉中的表现,因此,此类患者大都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其治疗目的在于恢复下肢及盆腔的血供,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以往外科手术主要包括人工血供旁路移植术及动脉内膜剥脱术,其优势为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远期通畅率,其适应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但其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有文献报道这外科手术的死亡率高达7%,严重影响了其在临床的应用,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围术期死亡率可降低至4%以下[2-3]。
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成熟及器材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患者,因腔内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重复性高逐渐成为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
统计发现腔内治疗成功率可达90%~100%[4],通过腔内治疗可以获得同开放手术相近的近远期通畅率。
笔者认为腔内治疗适用于不能耐受开放手术及积极要求腔内治疗的患者。
2.腔内治疗入路的选择成功开通主髂动脉闭塞性病变有赖于适当的选择腔内治疗的入路,合适的入路可以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常用的入路包括:经左侧肱动脉入路、经健侧股动脉入路、经同侧股动脉入路及混合入路。
手术医师应根据血管病变的特点及每种入路的特点个性化选择以增加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