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细胞淋巴瘤诊疗指南
- 格式:docx
- 大小:30.48 KB
- 文档页数:6
2020-2021高危MCL的诊断及治疗(完整版)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是B细胞淋巴瘤亚类,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6%-8%。
由于其独特的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而广受关注。
随着研究的深入,MCL的生物学行为、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均已较成熟,其治疗正从完全依赖免疫化疗发展为靶向药物单药或联合用药的治疗模式转变,这些发展为合理制定可能实现MCL治愈的策略提供重要基础。
然而,高危MCL患者对实现这一目标提出重大挑战。
MCL发病中位年龄为68岁,由于这种固有的病程异质性,MCL患者的危险因素对于预测预后和指导治疗至关重要。
大约65%的患者属于简易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评分系统(MIPI)中的低危组和中危组,其5年总生存(OS)率分别83%和63%,而高危组5年OS率只有34%。
随着时间发展,从低危组开始的疾病可能会变成高危组疾病,疾病危险因素对患者的病程及OS意义重大。
此外,服用BTK抑制剂进展的患者同样是临床的一大挑战。
本文旨在讨论2020年高危MCL的临床管理。
高危因素01一般状况差临床试验入组的患者通常一般状况良好,而真实世界的研究数据表明,一般状况差或者合并多种基础病的患者生存率较差。
一项针对1385例MCL患者的研究数据显示,中位年龄71岁,一般体能状况差的患者淋巴瘤相关中位生存期为4年,明显低于无基础疾病及体能状况好的患者。
并且这些因素也限制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应用。
在病理类型为侵袭性MCL的患者中,体能状况差的患者预后也差。
02中枢神经系统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侵犯MCL(CNS MCL)患者预后较差,多项回顾性研究数据表明,该部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为3-8个月。
最近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数据显示,与常规免疫化疗相比,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生存率较高,1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49%和6%。
目前尚无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预防中枢神经系统复发。
2022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完整版)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是一种起源于成熟B 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类,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6%~8%。
自《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发布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并规范了临床诊疗。
近年来,MCL的基础转化研究与临床治疗均取得重大进展。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医药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推广规范诊疗,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共同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制订本版指南。
一、定义MCL是一种具有特定免疫表型和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小至中等大小、单形性成熟B细胞肿瘤,通常表达CD5和SOX11,95%以上患者伴有CCND1基因重排并导致Cyclin D1蛋白细胞核内高表达;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常侵犯结外部位,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疾病进展迅速和惰性淋巴瘤不可治愈的特点。
二、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和预后(一)诊断1.临床特点:中位发病年龄约60岁,男女比例为2~4∶1。
诊断时80%以上患者处于疾病晚期(Ann Arbor Ⅲ~Ⅳ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及骨髓或外周血受累,其他常见的结外受累部位为胃肠道和韦氏环。
2.组织形态学特点:MCL多呈弥漫性、结节状或套区型生长。
典型的MCL常由形态单一、小到中等大小淋巴细胞构成,核轻度不规则,染色质浓聚、核仁不明显,细胞质较少。
部分病例可出现单核样B细胞或浆细胞性分化。
病灶微环境中多有滤泡树突细胞增生及T细胞浸润,玻璃样变性小血管增生和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也很常见。
不同病例的核分裂数差异较大。
10%~15%的MCL细胞形态呈"侵袭性变型",侵袭性变型又可分为母细胞变型和多形性变型,瘤细胞体积大,且通常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
这些患者临床侵袭性较高,预后差。
3.免疫表型特点:肿瘤细胞应为单克隆性成熟B淋巴细胞,典型的免疫表型为CD5、CD19、CD20阳性,CD23和CD200阴性或弱阳性,BCL2、CD43常阳性,强表达sIgM或IgD,CD10和BCL6偶有阳性。
2021年临床实践指南更新:SITC淋巴瘤免疫治疗指南(全文)近几年,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淋巴瘤领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现已批准了43种治疗淋巴瘤的药物,这一数据高于其它恶性肿瘤。
而且,如今淋巴瘤的治疗选择越来越个体化,基层医院的医生们很难及时了解每一次更新。
基于此,癌症免疫治疗协会(SITC)近期发布了最新的淋巴瘤免疫治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淋巴瘤免疫治疗临床应用的最新思路。
医脉通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注:SITC淋巴瘤免疫治疗专家组有12位成员,包括9名肿瘤内科医生、1名儿科肿瘤学家、1名执业护士和1名患者权益维护者。
该指南的制定遵循《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制定值得信赖的临床实践指南的标准》(以下简称IOM标准)相关规定,治疗建议主要以现有文献证据为基础,并酌情参考临床经验。
需要强调的是,专家组成员只关注FDA已经批准的药物。
常规建议和临床试验总的说来,专家组建议所有淋巴瘤患者都应考虑参与临床试验。
有一项针对患者预后的系统性评价结果表明,参与临床试验通常不会导致患者预后变差。
基于这一发现,专家组建议患者常规参与临床试验,尤其是在获批的治疗方案有限的情况下。
专家组建议所有新诊断淋巴瘤患者均应进行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常规进行全血细胞计数(CBC)及血清IgG检测。
专家组表示,针对CBC检测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而且血清IgG水平降低的患者,可考虑采取预防感染的相关措施。
此外,专家组建议新诊断淋巴瘤患者在接受具有潜在心脏毒性的治疗之前,均应进行心血管病史及风险因素评估。
基于评估结果,建议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等检查,并定期监测。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建议1I/II期患者的一线治疗关于I/II期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的一线治疗,专家组推荐ABVD 方案(多柔比星[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花碱、达卡巴嗪)。
最新: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申国指南要点解读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 MC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疾病进展迅速和惰性淋巴瘤不可治愈的特点,整体预后差。
近年来,随着治疗方案不断推陈出新,MCL患者预后有所改善。
MCL概述根据我国一项淋巴瘤患者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MCL占所高淋巴瘤病例的3.07%,以老年男性为主,中位发病年龄为60岁,诊断时80%以上患者处于疾病晚期(I I-IV期L.Ii日录贵教搜分别从临床表现及病理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分期及预后等方面详细介绍MCL疾病特点和诊治现状,并强调组织形态学特征、成熟B细胞免疫特征、免疫组化、基因突变等对于MCL诊断及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初j台MCL的治疗MC L在治疗前需评估是否再治疗指征,并进行高危患者的11.i别、鉴定和分期。
对于初治MCL患者的治疗选择,指南葡以下推荐:①.不伴高危因素的I或连续型II期患者,以单纯受累野放疗(IRST)或非强化疗±I R ST治疗为主;@.非连续型H期且不伴高危因素患者,推荐进行常规免疫化疗(非强化方案);①.伴有高危因素的I-II期患者,建议按照晚期(III-IV 期)进行治疗。
高危因素包括:大肿块病变(之Scm i Ki-67 > 30%、TP53突变/缺失、细胞形态为侵袭性变型等。
④.I-II期伴高危因素或III-IV期患者,需要依据患者的年龄、一般状;用日TP53等遗传学异常情况进行分层治疗。
关于MCL的分层治疗,对于年龄三65岁且一般状况较好、适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患者,应选择利妥昔单抗联合含中大剂量阿糖胞苦的方案诱导治疗,缓解后进行ASCT巩固,ASCT后予利妥昔单抗或来那度肢维持治疗对于年龄>65岁或一般状;兄较差、不适合ASCT的患者,则应选择不良反应较小、耐受性较好的方案进行联合化疗;高危患者(包括TP53突变、TP53和CDNK2A缺失、侵袭性变型、MIPI-c高危组)目前的免疫化疗方案获益高限,在治疗选择时可考虑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来那度肢为基础的治疗方案,CAR-T细胞治疗和(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 SCT)治疗等。
套细胞淋巴瘤概述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ohoma, MCL)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表现的小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在NHL中占约5%。
其临床过程具有侵袭性,对治疗反应较差。
好发于老年人,中位年龄60岁。
男女比例为2:1。
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60-70%患者确诊时为IV期。
确诊有赖于特征性的病理诊断。
源于t (11,14) (q13;q32) 细胞遗传学异常基础上的Cyclin D1 过表达是疾病发生的机制所在。
可通过IHC 检测Cyclin D1 和FISH检测t(11,14) (q13;q32)染色体易位确诊。
约有<5% 的MCL患者不表达Cyclin D1, 而是以Cyclin D2、Cyclin D3 取代。
临床表现1.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是最常受累部位,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疾病进展,如压迫周围组织和脏器,可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2.肝脾肿大半数病例脾脏累及且可为该病唯一受累部位。
3.骨髓和(或)外周血侵犯疾病晚期常见,但部分病例以骨髓侵犯为首发症状4.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疾病晚期常见5.其他结外侵犯结外病变较常见,可以表现为胃肠道多发性淋巴瘤样息肉病,Waldeyer环和胸膜受累。
30-50%的病例可有两个以上的结外部位受累。
6.全身症状20-50%的患者有B症状。
病理套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抗体谱:CD20、CD3、CD5、cyclin D1、CD10、CD21、CD23、CD43、BCL2、BCL6、ki-67流式细胞术抗体谱:kappa/lambda、CD19、CD20、CD5、CD23、CD10 典型的免疫表型:CD5+、CD20+、CD43+、CD23-/+、cyclin D1+、CD10-/+实验室检查1. 全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2. 骨髓活检+骨髓涂片,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 t (11,14)检测。
必要时行骨髓流式免疫分型、IgVH/TCR重排。
3. 生化全套(含肝肾功能、LDH、尿酸)。
2014年套细胞淋巴瘤指南解读2014年套细胞淋巴瘤仍然强调其确切的肿瘤组织病理是该病的确诊依据,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确切的肿瘤组织时可通过细针穿刺组织结合免疫组化、流式检测免疫学标志及相关基因重排等检测可为诊断提供充分信息。
CD20、CD3、CD5、CD10、CD21、CD23、CD19、细胞周期蛋白D1、BCL2、BCL6、Ki-67套细胞淋巴瘤呈阳性表达。
CCDN1基因重排、t(11;14)、t(11;18)在套细胞淋巴瘤细胞中也易出现。
患者基本项目检测无新的要求,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评估应进行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检查,并可通过患者血清β2-MG、LDH检测及PET-CT 检查对患者病情评估更具体化。
利妥昔单抗仍是该类患者治疗首选,但治疗前必须进行HBV-DNA的检测、蒽环类药物应用前进行心脏功能的检测、疑有神经系统浸润者应进行腰穿脑脊液的检查。
患者治疗前应进行评估分期,其临床分期的标准仍以临床实验检查为依据,包括血清β2-MG、LDH检测及影像学检查。
由于PET-CT能反应出组织有代谢活性,应用于淋巴瘤的检查更具有准确性。
患者分期明确后可根据患者的不同分期及患者的体质状况选择相应的诱导治疗方案,Ⅰ、Ⅱ期患者仍以CALGB、HyperCVAD、NORDIC 等高强度方案化疗为主,低强度化疗可选择苯达莫司汀(Bendamustine) +利妥昔单抗( rituximab)或CHOP +利妥昔单抗、克拉屈滨(Cladribine)联合利妥昔单抗。
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可选用改良的利妥昔单抗-HyperCVAD并以利妥昔单抗单药维持。
巩固治疗可选择临床试验或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干细胞移植。
二线治疗方案包括: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克拉屈滨+ 利妥昔单抗;FC(氟达拉滨、环磷酰胺) ±利妥昔单抗;FCMR (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米托蒽醌、利妥昔单抗) ;FMR (氟达拉滨、米托蒽醌、利妥昔单抗) ;依鲁替尼(ibrutinib)、雷拉度胺(Lenalidomide)±利妥昔单抗;PCR方案:贲司他汀(pentostatin)、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PEPC方案:强的松、依托泊苷、丙卡巴肼、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或DLBCL的二线治疗方案。
2023毒细胞淋巴瘤研究避展(全文)套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淋巴瘤,目前的预后比较差,在当前免疫化疗时代中位忠、生存期4-5年左右。
Ji日录贵团队一项未发表的研究数据显示,这项单中心队列研究共400多例中国患者,生存数据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年轻和老年患者5年PFS达到40.4%和12.5%I 5年OS达到了60.4%和27%。
MCL病理分型分成经典型(cMCL)和白血病样非结性套细胞性淋巴瘤(M CL)。
Ji日录贵教授团队和Ci t y of Ho p e的王丽丽教授合作研究,通过多组学研究,结合||笛床特征、以及治疗预后分析,将MCL分成了4个分子亚型:(1型属于预后良好的,包括i M CL以及预后非常良好的cMCL.Cluster2和Cluster3 的预后相似,大多数患者属于cMCL,但是两者的遗传学背景苟明显的差异。
C luster4型绝大多数患者属于预后很差的,包括母细胞变异性或者多形性,往往苟明显的MYC墓因的异常,还有17p及9p缺失等复杂的遗传学异常。
N 134 MCL的分子合型:预后价值N ,33凹型也J• • • • .】二;;:;!-.:-”.�吨.. :·�.:-�,-悖骂主这种分子分型高利于指导||笛床的治疗选肆。
(1型患者苟明显的BC R信号通路活化,使用BTK抑制剂治疗效果非常明显;而(2型往往存在NF-KB/WNT /PB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应该优先选择NF-k 阳P 制剂,如棚替佐米或来那度肢,或者PBK拥制剂;(3型应该是对BTK抑制剂耐药的患者,对WNT信号通路的抑制可能效果比较好,而(4型目前来看,现高的治疗往往是失败的,需要探索免疫治疗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檀这些新的治疗方法。
_,町’..』…..眩’陋’MC L的分子分型:指导治疗选择』.、.血••G酣…JUI.a•_,棚,....喃中国套细胞淋巴瘤诊治指南也茵次提出了根据预后分层来进行治疗,高危组包括了p53功能异常、CDNK2A的缺失、母细胞变异型和MI P I-c的高危组,这些患者首先推荐做临床试验,如果没萄临床t 鹉金,再按照非高危组进行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霍奇金淋巴瘤一.WHO分类: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SHL)混合细胞型(MCHL)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富于淋巴细胞型(LRCHL)二.分期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IE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II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E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3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III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E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S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E+S区受累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肿瘤细胞(LP细胞)表达CD45、CD20、CD79a、BCL6,Oct2+/BOB.1+,不表达CD15、CD30(少数病例CD30弱阳性),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还表达EMA、J链、CD75、及免疫球蛋白轻、重链。
肿瘤细胞常被CD3+、CD57+的反应性小T细胞所围绕而形成花环样结构。
但肿瘤细胞所在的淋巴样大结节基本由反应性小B细胞(CD20+、CD79a+)所构成。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NLPH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20(L26)+、CD79a+、EMA+/-、CD15-、CD30-/+、CD3-、CD45RO(UCHL1)-、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背景细胞多为CD20+的小B细胞和散在分布的CD57+的T细胞。
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要点解读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特征是细胞周期活化蛋白B(CCND1)基因的活化突变。
虽然MCL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其可侵袭性和预后相对较差,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中国指南对于MCL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指导,以下将对其要点进行解读。
诊断:1.临床表现:MCL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淋巴结肿大、脾大、肝大、骨髓受侵等,还可伴有全身不适、发热、贫血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对于MCL的诊断,影像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PET-CT等,能够评估淋巴结的受累情况、脾肿大、肝病变及其他可能的转移病灶。
3.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MCL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淋巴结活检或外周血液检查,可以观察到具有套细胞形态学特征的淋巴瘤细胞,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分子遗传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治疗:1.观察治疗:对于早期MCL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观察治疗。
但需密切监测疾病进展并及时干预。
2.化疗:化疗是MCL的主要治疗手段。
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R-MCL(里特胺+齐珠单抗)、BR(苯达莪+利妥昔单抗)等。
对于年轻且患者状况良好的患者,可考虑经骨髓移植治疗。
3.靶向治疗:由于MCL细胞的CCND1基因突变,因此靶向CCND1的药物有望成为治疗MCL的新方向。
如已经上市并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布替尼(BTK抑制剂)和伊布替尼(BCL-2抑制剂)。
4.放射治疗:对于局部受累较重的MCL患者,可以考虑采用放射治疗进行局部控制。
5.维持治疗:在一线治疗后,对于有消除瘤后预期(MRD)阳性的患者,可以考虑维持治疗,以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总之,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国指南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对于提高MCL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决策。
套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诊断1、临床表现:好发于老年男性患者。
大多数初期为缓慢无痛性淋巴结进行性肿大。
进展期多有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常有骨髓、肝脏、脾脏及外周血受累。
结外病变较常见,可表现为胃肠道多发性淋巴瘤样息肉病、韦氏环受累、胸膜受累。
全身症状:约25-50%可有B症状(不明原因发热、盗汗、体重下降)2、体格检查:一般状况、体力评分(KPS评分)、体表面积、皮肤有无受累,浅表淋巴结、心肺听诊、腹部:注意有无肝脾肿大(具体描述),双下肢有无水肿,中枢神经系统查体(脑膜刺激征、病理征、眼科视力、眼科检查)等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凝常规、生化全套(LDH)β2微球蛋白、血沉、CRP、淋巴细胞计数、CD4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肝炎全套+HIV,乙肝DNA(应用美罗华者,或乙肝大三阳者)。
4、病理检查:(1)取材a.淋巴结活检首选颈部淋巴结—门诊手术室(王昌医师)或耳鼻喉科腋窝淋巴结—乳腺外科(王宇医师)腹股沟淋巴结—普外科(不作为首选);备注:均需要手术申请,病例中有手术知情同意书、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风险评估表、术前讨论、术前小结等;b.淋巴结粗针穿刺B超引导性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超声科赵诚主任)需下术中超声检查、利多卡因注射液、病理检查单CT引导性腹膜后、纵隔淋巴结穿刺活检(肿瘤介入刘元伟)需下CT检查、病理检查单c.结外病变如胃肠道受累及,可行内镜检查及活检。
(2)免疫组化要求CD5,CyclinD1,t(11,14),SOX11等5、骨髓检查骨髓形态学骨髓细胞流式学检查骨髓病理6、影像学检查/PET-CT :颈胸腹及盆腔CT或全身PET-CT(初诊、3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浅表淋巴结超声、消化系超声、泌尿系超声、颈部超声(初诊及每次治疗前评估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阿霉素者,年龄>45岁,既往基础心脏疾病、高血压疾病)十二导联心电图预后评估鉴别诊断(1)透明血管型巨大淋巴结增生主要与套区型MCL相鉴别。
套细胞淋巴瘤诊疗指南(2015 最新版)发布时间:2015-08-27 14:54 文章来源:丁香园摘要:最近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Vose JM 根据最新的诊断、危险分层和治疗更新了套细胞淋巴瘤治疗指南,并发表在Am J Hematol 杂志上。
套细胞淋巴瘤(MCL)过去曾命名为中心细胞性淋巴瘤,由非典型小淋巴细胞组成,广泛围绕正常生发中心,套区增宽,故称为套细胞淋巴瘤,常累及淋巴结、脾脏、骨髓、外周血。
预后差,标准治疗方案化疗后缓解时间短,中位总生存期4-5 年。
最近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Vose JM 根据最新的诊断、危险分层和治疗更新了套细胞淋巴瘤治疗指南,并发表在Am J Hematol 杂志上。
修正的欧美淋巴瘤分类(REAL)和WTO 将MCL 归类为特殊类型的淋巴瘤,具有高度侵袭性。
MCL 占美国所有淋巴瘤的4%,占欧洲地区所有淋巴瘤的7-9%。
MCL 中位发病年龄60 岁,男女发病比例2:1。
多数患者确诊时一般已处于疾病的II/III 期,临床可见瘤细胞已累及外周血、骨髓、淋巴结及脾脏。
80% 患者瘤细胞甚至已累及脾脏外套层,形成肿块。
MCL 患者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或类似白血病细胞广泛浸润的表现。
累及外周血时,大多数可通过流式细胞学检测。
其它结外累及部位包括胃肠道、肝脏、咽淋巴环。
另外,还包括皮肤、泪腺和中枢神经系统。
MCL 诊断MCL 诊断多依靠淋巴结、组织活检,及骨髓或外周血免疫表型。
大多数肿瘤细胞有典型的形态改变—小到中等体积的淋巴细胞,细胞核不规则,染色质密集,核仁不明显。
MCL 四个典型细胞形态学异常,包括小细胞型、套细胞区增宽、弥漫性浸润、母细胞型。
典型的免疫表型CD20+, CD5+,98%MCL 中细胞周期蛋白D1 阳性表达,而CD10、Bcl6 通常为阴性,大多数MCL 患者中还可见染色体易位t(11;14),导致Cyclin D1 过度表达。
伴细胞周期蛋白D1 阴性表达的MCL 罕见病例中,已证实过表达细胞周期蛋白D2 或D3。
转录因子SOX11 已作为不表达或低表达SOX11 惰性MCL 疾病进展的诊断标志。
另外,Ki-67 增殖指标或P53 突变、染色体P16 缺失,这些生物学特点与侵袭性MCL 密切相关,例如母细胞型MCL。
最近更新了早期MCL 分子学发病与进展的模型,额外增加了一些突变染色体并强调了SOX11 在MCL 中的意义。
MCL 分期应根据全血细胞计数、免疫组化、乳酸脱氢酶(LDH)、骨髓象瘤细胞比例、骨髓细胞与外周血细胞流式细胞表达情况,以及胸部、腹部、盆腔的FDG-PET 或CT 表现。
MCL 患者中,PET-CT 所见受累部位标准吸收值(SUV’s) 通常较低或中等。
如果出现临床症状或给予剂量密集方案时,内镜评估胃肠道情况是必要的手段。
脑脊液一般不监测,除非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母细胞型或高Ki-67 表达。
根据以上标准分期后,大多数患者处于晚期(III 期或IV 期)。
MCL 预后危险分层最新的套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MIPI),年龄、ECOG 评分、LDH、初诊时白细胞计数(表一),这些独立的预后因素可影响总生存期。
MIPI 将这些因素作为连续的参数,每个危险因素划分为0-3 分,最高11 分。
低危组0-3 分,中位总生存期(OS)不超过 5 年。
中危组4-5 分,中位OS 为51 个月。
高危组6-11 分,中位OS 为29 个月。
该分组方式已被其它实验组验证。
但对于Ki-67 增殖指数的对预后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争议。
通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方法,提取最小量的DNA 基因进行研究。
采取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qRT-PCR)为基础的测试的方法检测73 名MCL 患者,确定了 5 个可预测生存期的基因,包括RAN,MYC,TNFRSF10B,POLE2,SLC29A2,但还需进一步证实。
根据危险分层治疗MCL 对各种初始治疗方案均有响应,但常规化疗方案诱导缓解间期短。
标准化疗方案的中位缓解时间为1.5-3 年,中位OS 为3-6 年,但也要依据患者疾病进展情况而定。
由于MCL 较为罕见,尚无大量的随机试验及足够数据,治疗方案的选择仅能依靠较小的II 期回顾性对照研究。
无症状的MIPI 分期低危或老年MCL 患者初始治疗方案选择鉴于MCL 不良预后及最佳治疗方案的欠缺,无症状、MIPI 分期低危组及老年MCL 患者考虑采取「观察等待」策略。
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纳入97 名MCL 患者,其中31 名(32%)患者初诊时采取观察策略。
「观察等待」组中46%MIPI 分期低危患者相比于初始接受治疗中32%MIPI 分期低危患者,「观察等待」组的中位观察时间为12 个月(范围4-128 个月)。
当观察等待组患者需要治疗时,主要接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CHOP)联合化疗,约占55%。
接受单药利妥昔单抗治疗占13%。
另外,有5 名患者在本文公布前,未接受过任何治疗。
当无症状的老年MCL 患者出现临床症状需要接受治疗时,大量的试验方案可供选择。
过去,最普遍应用的主要是以蒽环类为基础的方案,如CHOP。
过去的十年中,利妥昔单抗也加入CHOP 方案中(R-CHOP),并应用于MCL 患者中。
第一个将R-CHOP 方案用于40 名未接受过治疗的MCL 患者中,R-CHOP 总响应率(ORR)为96%,包括完全缓解(CR)率为48%。
尽管36% 的患者达分子学上CR,但达到分子学CR(16.5 个月)与未达分子学CR(18.8 个月)患者的中位无病进展生存期(PFS)无差异。
德国高度恶性淋巴瘤研究组通过随机试验比较CHOP 与R-CHOP 的疗效,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该试验结果显示R-CHOP 组ORR 高于CHOP 组(94% vs.75%) ,同样CR 率高于CHOP 组(34% vs.7%) 。
但并没有将这些数据转换为PFS 或OS。
一些临床试验尝试一线治疗方案中加入新药治疗复发MCL,如R-CHOP + 硼替佐米。
R-CHOP 方案与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强的松(VR-CAP)联合方案临床III 期试验结果显示,R-CHOP 的PFS 较VR-CAP 明显提高59%(24.7 个月vs 14.4 个月),R-CHOP 组中位OS 为56.3%。
VR-CAP 方案用于不适宜移植和早期存在外周神经病变患者。
嘌呤类似物可应用于老年MCL 患者。
单用氟达拉滨ORR< 40%,联合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后,总响应率接近60%。
最近,一项来自德国的大型随机试验结果显示,老年MCL 患者应用R-CHOP 方案疗效优于R-FC 方案,P-CHOP 方案4 年OS 为65%,而P-FC 仅为50%。
另外,该试验中心又进行了一项关于MCL 经R-CHOP 治疗后,对比利妥昔单抗与干扰素维持治疗疗效,结果显示利妥昔单抗组疗效明显提高,4 年OS 为87%,证实利妥昔单抗有助于延长MCL 患者PFS 时间。
另外,苯达莫司汀也在MCL 患者中显示了较好的活性作用。
欧洲进行了一项关于R-CHOP 与R- 苯达莫司汀(BR)应用于不同淋巴瘤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MCL 患者中两者疗效相似(BR:89%,R-CHOP:95%)。
但BR 组有更低的疾病进展率(BR:42%,R-CHOP:63%)。
另外,BR 组血液学不良事件、脱发发生率更低。
利妥昔单抗维持(MR)治疗已被证实可延长缓解期的PFS。
3 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434 名MCL 患者接受MR 后,PFS 明显提高,感染发生率与未接受MR 患者无统计学差异。
推荐:无症状老年或MIPI 分期低危患者可选择「观察等待」策略。
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一线治疗方案包括R-CHOP(+/- 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BR,或接受临床试验的治疗方案。
有症状的年轻MCL 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一些研究显示,年轻的MCL 患者应接受高强度化疗方案,可能有利于提高预后。
其中来自欧洲MCL 工作组的人员,评估了年龄<65 岁MCL 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与干扰素维持治疗疗效,患者诱导化疗后随机接受清髓性ASCT 或干扰素,结果显示ASCT 组患者PFS 明显高于干扰素组。
同样,其它单臂试验和回顾性研究均证实年轻患者诱导方案中包含大剂量阿糖胞苷可提高生存率,如超分割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联合地塞米松(HyperCVAD+/- 利妥昔单抗)与大剂量阿糖胞苷/ 甲氨喋呤交替应用。
利妥昔单抗-HyperCVAD(R-HyperCVAD)与大剂量阿糖胞苷/ 甲氨蝶呤交替应用6-8 个周期,不仅使CR 率达到87%,而且7 年生存率可达52%、OS 达68%。
多中心试验研究该诱导方案发现有类似的ORR(88%)和CR 率(58%),但有87% 的患者易并发IV 级血液学毒性反应。
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R-HyperCVAD 诱导化疗方案,达CR1 后接受ASCT 的效果优于R-CHOP 诱导治疗。
然而,进一步的单独队列研究结果显示,纠正MIPI 后,两种方案疗效相似。
由于R-HyperCVAD 与大剂量阿糖胞苷/ 甲氨蝶呤交替疗法的严重不良毒性反应,一些研究已尝试着减少甲氨蝶呤比例或同时减少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比例。
来自Geisler 等人员纳入160 名年轻MCL 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maxi-CHOP 与利妥昔单抗+ 阿糖胞苷交替使用。
响应的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药物预处理后行ASCT,结果显示 6 年PFS 为66%、OS 为70%。
与以往未接受阿糖胞苷治疗的患者比较发现,Geisler 的方案更有优势。
一项小型关于老年MCL 诱导方案的研究中,仅应用R–Hyper CVAD 方案诱导治疗,未接受阿糖胞苷或甲氨蝶呤,但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ORR 达77%,中位PFS 为37 个月。
另外一种研究方案是有症状患者接受R-CHOP 连续三个周期,随后接受利妥昔单抗,顺铂,阿糖胞苷,地塞米松(R-DHAP)三个周期。
缓解后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
此项研究结果显示5 年总生存率高达75%。
CR 患者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的价值已被几项随机试验证实。
但167 名MCL 患者(<65 岁)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接受R-HyperCVAD 或R-CHOP 诱导缓解达CR1 后接受自体ASCT 患者,PFS 明显高于仅接受R-CHOP 患者。
移植前最佳诱导方案尚未定义,但认为CR 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移植后应用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能否提高生存率尚未清楚。
推荐:年轻有症状的MCL 患者诱导化疗考虑接受包括R-HyperCVAD 与高剂量阿糖胞苷(+/- 甲氨蝶呤)交替应用或是改良方案,CR1 中符合移植标准的接受AS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