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1

****科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目录

一、评价目的、范围及组织机构

二、评价依据

三、所选用的辨识、评价方法

四、装置简介、工艺流程简介

五、健康、安全及消防现状

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危险及危害因素概述)

七、改进措施汇总清单

八、隐患治理项目的清单(注明紧迫程度的高、中、低需求)

九、风险评价结论。

一、评价目的、范围及组织机构

1.1评价的目的:

识别、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运用体系方法,及时、全面、准确地系统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判定其风险等级,提出可实施削减措施和控制风险的对策,实现预防管理;建立科室风险管理、应急救援计划,评价潜在的风险并采取最佳方案,从而降低风险。

1.2评价范围:

根据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GB/T24001—2004 idt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以及SY/T 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体系》等标准要求, 按照《***公司风险评价方案》要求,评价治安保卫部(武装部)***工作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作业活动、治安保卫工作、应急突发事件等范围为主要内容。

(评价范围主要包括日常管理、门卫管理、突发事件和车辆管理) 1.3评价小组

为保证评价结果全面、准确,特成立风险评价小组,人员构成如

二、评价的依据

2.1 评价的依据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

(2). 《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T6276-1997)

(3).《企业内部治安保卫法规制度汇编》。

(4). 国家、行业相关的法律、规章、标准及规范,危害辩识与风险

评价相关技术方法。

(5). ***风险评价方案。

(6). **公司治安保卫部相关文件。

2.2 标准评价

(1). 凡严重违反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危害一律列

为重大风险。

(2). 凡评价出的危险等级在重大(高度、显著)及以上风险均列为重

大风险。

三、所选用的辨识、评价方法

3.1识别的方法

根据**公司QHSE体系办公室编写的《****公司风险评价方案》(简称《评价方法》参见《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大纲》第二篇)和石油工业出版社《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技术》(简称《评价技术》,

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采用:

(1).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调查表,是对作业活动危害性的初步调查识别评价和对生产场所(设施)及工艺操作安全现状的符合性危害辨识与评价。

(2).系统安全检查表(SCL),主要是对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查找不符合项的偏离状况。对评审出的不符合项按照重大风险因素

管理。

(3).一般作业活动危害性分析(JHA),主要将调查法识别职业活动的危害作为基本输入。

以上三种方法识别出的危害因素经科室风险评价小组审核后,形成炼油区保卫科《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汇总表》。

3.2评价方法

(1).矩阵法。

(2).LEC法。

四、装置简介、工艺流程简介

***科担负着**公司**区内的门卫执勤、出入厂区人员、车辆、物资的查验和日常管理,及突发事件的警卫任务。长期以来,我科严格遵守国家及企业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未出现任何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行为,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炼油区保卫科不涉及生产装置、工艺流程。

五、健康、安全消防现状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按照股份公司和****公司QHSE管理体系的要求,**科建有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科长任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一名兼职安全员,

八个班组有八名名班组安全员。

**科及时传达贯彻上级部门的有关安全会议精神,定期、不定期进行综合性检查和专项检查,对检查出的不符合项及时整改。

2.安全规章制度

各项管理制度比较完善,能够满足各项业务活动需要。(详见《受控文件目录汇总表》)。

3.全体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并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安全生产合同书》。所有人员进厂后按照规定进行三级教育,合格后分配到岗位。

4.消防的保障状况

按照规定配备了干粉灭火器,现我科13个岗位,共配备8KG干粉灭火器29具,以满足一般事故状态下灭火的需要。(附安技装备台帐)

安技装备台帐

类别:消防器材种别:灭火器检查日期2012年1月11日

5.安全防护用品的配备严格执行《***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统一配置。员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工种和发放标准参见***公司《职业安全卫生规章制度汇编》附表一、附表二(P216-P217)。

同时按照部要求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身体检查。

6.《***公司安全检查管理规定》的要求,经常开展以查领导、查思想、查纪律、查制度、查违章、查事故隐患为内容的安全检查。

认真开展日常安全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综合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节前安全检查。管理人员深入现场,定期对安全设施及防护工具、班组安全学习情况及应急演练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发现不安全问题及时督促解决,使各项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建立《安全检查管理台帐》。

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危险及危害因素概述)

***科是一个全天候、不间断治安管理单位,担负着**公司内部治安保卫的艰巨任务。通过风险辨识评价,主要隐患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辖区进行治安防范检查以及参与突发事件进行现场治安保卫,突发事件现场发生爆炸、物料泄露或群访事件偏激,对我科人员构成伤害。

2.门卫和日常办公中存在的一些危害因素。

本次风险评价,我科共识别评价出19项危害因素,(详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汇总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岗位能够认真组织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调查,识别出的危害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评价小组通过一般作业活动危害性评价、系统安全检查表符合性评价、LEC法、矩阵法对危害因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识别出一般危害因素19项,无重大危害因素,针对识别出

的危害因素,均制定了风险削减措施并采取了运行控制措施。通过评价看出我科危害因素主要存在对辖区进行治安防范检查、门卫和日常办公作业活动中,我科将把辖区治安防范检查、门卫和日常办公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作为今后的安全管理重点。

七、改进措施汇总清单

八、隐患治理项目的清单

我科评价出的19项风险,主要是通过运行控制和制订事故应急预案来减小事故发生几率和降低事故规模,无需要部里投资解决的隐患

九、风险评价结论

**科作业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但现有安全管理体系、各类规章管理制度以及增补的改进措施是可以将风险因素控制在可承受的安全级别内的,特别是对存在的19项风险,我科将通过运行控制、落实责任、强化安全管理来减小事故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科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处于受控状态,19项危害因素经过运行控制措施和制定相关的事故应急预案即可控制。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 理规定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 辨识并评价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并在体系运行中及时更新,为制定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目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危险因素识别、更新与评价的全过程。 3相关文件及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第70号令) 《危险化学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变更管理制度》(文件编号:QG/****10.10-2010)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 4职责 4.1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险源清单,组织落实重大风险的整改工作。 4.2主管副总:负责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4.3其他各副总:确保各主管部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各主管部门编制危害识别评价记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4安环质监部:负责制、修订《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负责组织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5生产部:负责开展装置工艺过程及生产操作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设备及设备检维修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电气、仪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各车间危害因素的识别,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程序(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程序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150-58 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程序(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目的 辨识及评价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从而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3.2安全处具体负责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工作。 3.3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参与本公司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工作。 4.工作程序 4.1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辨识和危险评价 4.1.1辨识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应以公司所有的

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安全健康危险为依据。 4.1.2辨识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方法详见“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报告”。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和标准,对照公司的生产特点,确定出对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所有职业安全健康危害。 4.1.3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由安全处负责,各部门、各单位派员参与。 4.2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辨识与危险评价 4.2.1采用“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报告”中所述方法,对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进行辨识与危险评价,确定出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险。 4.2.2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辨识与危险评价由安全处组织进行。 4.2.3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辨识与危险评价是公司制定OHS目标和指标的基础和依据。 4.2.4公司每年应进行至少一次职业安全健康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为辨识生产活动范围内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及重要危险场所,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规定了所有生产现场、办公场所及生活区内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控制措施的要求。 2、职责 2.1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害因素、重要危险场所、管理方案的审批。 2.2 综合管理部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总体策划、综合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负责火灾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 2.3 生产部对交通运输、生产组织中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4 综合管理部对食堂、宿舍、办公楼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5 人力资源部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6 技术开发部对项目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7 工程部对施工作业现场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8 其他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9各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单位生产场所、办公场所、生活区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工作程序 3.1 识别和评价的周期、范围及辨识方法 3.1.1综合管理部定期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填写《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各单位及时进行识别和评价: a) 法律、法规与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b) 因技术、工艺变化而使危害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 c) 发现以往危害因素识别有遗漏。 3.1.2危害因素辨识、评价的范围 a) 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以及办公场所人员的活动(常规或非常规); b) 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设施; c) 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地理位置及环境; d) 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e) 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f) 绩效监视和测量手段; g) 其他。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1.评价基本要求 规范要求: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 5.2.2.1 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5.2.2.2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2.评价的基本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 GB 1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 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 16179《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GB 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51《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GBZ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AQ/T 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SH 3063-199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 3097-200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3.初始评价的目的和范围 一、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1)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识别出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事故危险; (2)对存在的危险进行危险分析,按危险等级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安排整改进程; (3)总结企业原有的风险管理经验和绩效,明确推进安全标准化需要改进的目标. 二、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 生产工艺简介 该项目利用氯碱工业的废料——稀硫酸(浓度小于76%,不具脱水性)作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工基础原料硫酸镁,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 程序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腈纶厂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 管理程序 文件编码:QLSH/CX-10/03-2010 发行版本:A/0 编制部门:安全环保部 编制人:臧皓高云慧 审核人:徐尊亮 批准人:李胸有 2010-06-30 发布 2010-07-01 实

施 1目的 为了确保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作业环境有关的潜在危害得到识别、风险得到评价,采用规定的方法和过程确定重要和不可容忍的危害因素,采取明确、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腈纶厂生产运行过程中,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对人员、生产、声誉和环境所造成的潜在危害的识别过程和风险评价控制过程。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害识别 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 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风险评价 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事故 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意外事件。 事件 已经发生,但没有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意外事情。 4 职责 管理者代表:对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直接负责,确定重大HSE危害,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整改。 安全环保部: 1)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修订和解释本程序; 2) 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培训工作; 3) 督促、指导各部门、基层单位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4)参与组织、制定重大危害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 5)负责检查本程序实施情况。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 评价机构: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 编制日期:二〇一三年十月十八日

说明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进行; 2、本评价报告只对检测时现场状况进行评价; 3、评价报告只向被检测单位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对本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 单位提出书面意见,过期概不受理; 5、本报告应加盖公章,无公章或涂改无效; 6、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不得做广告宣传用; 7、本报告共8页。 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委托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对该单位井下粉尘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 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于2013年10月18日对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合职业病发病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该单位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客观、真实、科学的评价。 1检测评价目的 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识别和分析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2为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 1.3检测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1.4为行政监督检查提供检测依据。 2检测评价依据及标准 2.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60号)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目的 辨识公司范围内的危害因素,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判定出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活动中的危害辨识、评价和控制活动。 术语和定义 危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是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物、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危害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 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

指识别危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为什么能发生,怎样发生的过程。危害辨识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风险评价 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事故 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职责 总经理 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提供重大危险控制所需的资源。 安全环保部 负责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因素控制计划的制定。 对不可承受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负责环境污染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环境污染不可承受风险的治理和控制计划。 生产技术部 负责组织生产工艺、工程项目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生产工艺、工程项目方面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保证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负责组织电气、机械设备设施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财务部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程序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所属范围的经营活动、服务,以及设备设施、相关方的服务和设备等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的过程,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实现持续改进公司HSE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从事的化工石油、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路工程、电力工程等的监理及经营管理活动。 3职责 综合部:本程序的管理部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修订及解释。负责组织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制订公司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单,监督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总监:负责组织监理活动前因地制宜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实施组织本项目部监理过程中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所有员工:提供基础信息,参与本岗位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流程,参照附录1)。 风险评价的组织 1)开展项目监理活动前,由总监负责组织,因地制宜的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2)对于重大的工程,应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公司有关部门、总监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 价工作。 3)风险评价的组织者应任命HSE监理工程师为评价组组长,并授权负责风险评价的全 过程; 评价小组成员应具备必要的HSE专业技术知识,具备与风险评价相关的技巧和能力;评价时尽可能使操作人员参与,提出建议。 选择和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 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所监理项目的经营活动、施工作业过程,包括设计、改扩建施工、安装、设备、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及项目监理部的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人员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 1)按作业流程的各阶段; 2)按区域; 3)按设备、设施; 或上述方法的结合。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辩识方法 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 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给能量和能量的载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 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表面、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应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规范等要求。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 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分明;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 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 ——观察工作 ——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险源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源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指南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指南 一、方法介绍 1、工作危害分析(JHA):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a)观察工作 b)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c)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d)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5)进行风险评价; (6)建议安全工作步骤。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分析步骤: (1)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从有关渠道(如内部标准、规范、作业指南)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制定检查表; (2)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 (3)分析差异(危害),提出改正措施建议。 3、故障假设分析(WI):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是对工艺过程或操作的创造性分析方法。危险分析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分解

2015-08-01发布2015-08-01实施博乐市中博水泥有限公司页岩矿发布 博乐市中博水泥有限公司页岩矿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编制: 批准: 1.概述 博乐市中博水泥有限公司页岩矿于2016年8月1日进行了内部风

险评价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工作的人员有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及员工。在开始进行风险分析前,全体参加风险评价的人员都进行了学习,在基本掌握了风险评价的方法后,开展此项工作。风险分析完成后由总经理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审批。审批后,办公室组织从业人员人员进行了学习。 2.风险评价小组 危险源风险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盛文明 成员:王兆海、资军辉 3.工作职责 1、制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 2、按照危险源辨识依据进行分析、筛选、评定、查找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触发条件,提出危险源监控措施以及产生事故的应急措施,填写《危险源登记表》。 3、负责制定风险评价计划,对矿山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价。 4、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确定评价范围。 5、根据评价结果,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6、确定重大隐患,建立档案。 7、确定风险,对所属员工进行风险教育、培训的能力。 8、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回顾。 4.工作要求 矿山危险源辨识与险评价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的工作。评价组成员要高度负责,积极开展工作,分步骤的抓好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确保此项工作能按时、按量完成。

5开采工艺及主要设备概况 5.1采剥工艺 采剥工艺流程:挖掘机采装→汽车运输至破碎站。 5.2主要设备 矿山主要设备见下表: 6.评价方法选择 6.1定性分析评价 本次危险辨识与评价选择“LEC”法进行评价。 6.2评价方法介绍 决定作业环境危险性(D)因素有三个: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E);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用公式表示为:D=L×E×C。 ⑴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形式划分为: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的分值为1;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为10。根据评价项目现状对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进行打分,见下表。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doc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写: 邓琥 时间:2008.7.16 兰州石化公司化肥厂成品车间编制

一.评价目的﹑范围及组织机构: 根据石化公司全面推行QHSE管理体系的总体部署,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化肥厂成品车间包装装置、散料运输装置和成品袋运输装置及设施的完整性进行评价,通过车间Q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推行,为今后能够准确的识别与控制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成立了车间QHSE管理体系推进小组,分别由车间主任,职能人员,生产一线骨干组成。具体分工为:行政主任康进担任体系推进领导小组组长。 生产主任廉宗伟,担任QHSE推进负责人兼厂联络员。 副主任及各职能人员王兵﹑邓琥﹑李中泽为小组成员,按职能分工具体,互相配合负责各自的风险辩识和评价工作。 生产骨干毋兰生﹑彭晓东、王文勇、熊卫军、吴光辉、王伟﹑陈云、高山、杨绍光、闵峰、陈海其为小组成员,是班组体系推进小组联络员。 车间的评价范围主要是结合现有的标准,查找厂房设备的布置、工艺管线、设备结构的设计,材料及附件的选用等在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存在的不符合事项,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应的控制措施。分析系统中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偏差,然后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并进行风险评价,提出建议改进的措施;分析评价车间各类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发生条件和现有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分析评价涉及职业健康有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如粉尘、毒物、噪音对人员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分析本装置目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的关键设备与设施故障(失常)状态下的危害;对装置运行中固有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确定整个装置的危害等级并预测重大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提出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二.评价依据 2.1国家、行业相关的法律、规章、标准及规范(中国石油化工与销售分公司2003年编写的《化工安全工作手册》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2.2石油工业出版社《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技术》; 2.3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检查标准(2001年试行) 2.4兰州石化公司QHSE办公室编写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大纲》第二篇; 2.5兰州石化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6操作法、检修规程、分析规程等(其它内容结合本单位情况补充) 三.所选用的辩识﹑评价方法:本单位使用的评价方法。 首先根据员工填写的全员危害因素调查识别表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本单位具体设施及工艺流程特点,在评价中主要采用了一般作业活动危害性分析评价法和设备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评价两种方法 四.装置简介﹑工艺流程简介: 成品车间为大化肥的后处理系统,担负尿素的计量包装和存储外运。根据其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区域可划分为散料运输;包装和成品袋运输三个系统。散运主要装置有:耙料机、4#除尘器、破碎机、三通阀及2#—7#胶带。包装系统装置有:1#—6#贮斗、5台除尘器、6台自动称及缝包机、1#—3#三通阀。袋运系统装置有:6台堆包机、1台拆码垛机、8台卸袋器及10#—18#胶带。 工艺流程简介: 颗粒尿素经化肥车间造粒塔底的刮料机刮至1#胶带上,皮带称重量计算后,通过2#胶带,经4#三通阀调节,一路经3#、4#胶带输送至散库进行间接包装;一路经7#胶带输送,经过除铁,破碎机破碎后到1#三通阀,经1#三通阀调节到8A(或8#B)胶带,再经2#(或3#)三通阀调节后进入包装料斗。进入散库的尿素由耙料机耙至5#胶带,再经6#胶带输送至7#胶带,经除铁器除铁,破碎机破碎后,到1#三通阀,经1#三通阀调节后到8#A(或8#B)胶带,再经2#(或3#)三通阀调节后进入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参考文本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重要 性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体现了风险管理的思想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 控制来源于风险管理的思想。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 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通过危害辨识、 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 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 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也就是, 风险管理的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 种灾害后果,它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一 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即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 去研究风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

和分析方法去辨识危害、评价风险,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针对用人单位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以确定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案。 风险管理是构成管理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基本过程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整个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如图1所示。 图1风险管理基本过程 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位系的基础、输入和动力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过程,而基础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如图5-2所示,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对用人单位所有作业活动中存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性事件的风险等级,依据法规要求和组织OSH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而后针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制定目标、管理方案;落实运行控制;准备紧急应变;加强培训、提高OSH

(风险管理)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指南

(风险管理)危害辨识与风 险评价指南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指南 (仅供内部参考)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 2014年2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概述 (2) 一、风险评价的目的 (2) 二、风险评价的范围 (2) (一)新、改、扩建项目及新工艺、设备、材料投用前的风险预评价 (2) (二)施工作业的风险预评价 (3) (三)在役装置和关键设备的风险评价 (3) (四)退役装置或有害废弃物的风险评价 (4) 三、风险评价的原则 (4) (一)科学性 (4) (二)系统性 (5) (三)适用性 (5) 四、风险评价的程序 (5) (一)确定危害及其影响 (6) (二)建立判别准则 (7) (三)评价危害和影响 (8) (四)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 (9) (五)建立目标和表现准则(指标) (9) (六)确定和实施风险削减措施 (10) 五、危险因素分类 (10)

(一)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10) (二)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12) 第二章公司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步骤 (18) 一、公司风险评价程序 (18) (一)公司风险评价主要步骤 (18) (二)公司风险评价程序 (18) 二、确定危害及影响、建立判别准则 (20) (一)成立HSE风险评价组织机构 (20) (二)研究、学习、确定风险评价方法 (23) (三)开展员工危害调查 (23) (四)根据调查结果形成风险评价的基础资料 (26) (五)收集整理资料 (30) (六)建立风险评价判别准则 (30) 三、评价危害和影响 (31) (一)石油化工生产装置评价 (31) (二)其他装置或设施评价 (32) (三)作业活动评价 (32) (四)工艺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32) 四、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建立目标与控制 (33) (一)针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因素制定管理方案 (33) 五、确定和评价风险削减措施 (35) 六、制定应急预案 (38)

(风险管理)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中压管网工程增城市北汽天然气供应配套管道工程(广惠高速、S256段)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 管理程序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广东新中南航空港建设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1目的 为了识别、评价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关的危害、影响,确定最大风险,以便采取控制、改进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设备、设施、组织机构、资源条件及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方面,确定出对项目健康、安全、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中压管网工程增城市北汽天然气供应配套管道工程(广惠高速、S256段)项目管辖范围内所有生产活动、保障、设备设施以及可以施加影响的活动、保障或设备设施。 3 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审核本项目风险评价报告, 监督落实重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 3.2质安部是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及解释本程序。负责组织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项目风险评价报告,监督落实重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 3.3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范围内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3.4本项目部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4 程序 4.1 成立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小组 4.1.1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前,成立由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成的识别评价小组,小组成员需经过HSE培训, 掌握识别评价程序和方法,具体按《培训、意识和能力管理程序》执行。 4.1.2各部门应全员参与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目的 辨识公司范围内的危害因素,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判定出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活动中的危害辨识、评价和控制活动。 术语和定义危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是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物、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危害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

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 指识别危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为什么能发生,怎样发生的过程。危害辨识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风险评价 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事故 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职责总经理 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

风险辨识与评价报告

1.目的 公司风险评价采取的评价方法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为使评价工作做到“全面、全方位、全过程”,风险评价组首先对公司使用的原料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在对原料危险性分析后,评价组将生产单位按照岗位进行单元划分,单元划分后对该单元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辨识。在完成上述基础工作后,评价组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三要素,对岗位L、E、C分别取值,计算D,得出风险等级。 2.评价依据 1.《危险化学品名录》(2010) 2.《xx公司风险辨识与管理制度》 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4.《企业安全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8.《xx公司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 10.《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11.《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版)) 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5.《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16.《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 1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18.《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19.《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 20.《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 目的 辨识并评价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并在体系运行中及时更新,为制定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目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 职责 2.1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险源清单,组织落实重大风险的整改工作。 2.2生产副总:负责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2.3部门负责人:确保各主管部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各主管部门编制危害识别评价记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2.4安全部:负责制、修订《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负责组织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2.5生产管理部:负责开展装置工艺过程及生产操作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设备及设备检维修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电气、仪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各车间危害因素的识别,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2.6各车间及其他部门:负责本部们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由安全部、生产管理部、动力设备部共同进行监督检查。 3、定义 3.1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3.2危害识别: 又称为危害辨识,是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风险: 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风险评价: 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4、风险评价范围 4.1企业主要的设备设施 4.2常规作业活动和异常作业活动; 5、评价组织 总经理负责危险源辩识及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组织安全部及各职能部门、车间负责人及岗位员工组成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落实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 6、风险评价的方法

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程序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667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程序 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程序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目的 辨识及评价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从而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3.2安全处具体负责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工作。 3.3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参与本公司危害辨识

及危险评价工作。 4.工作程序 4.1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辨识和危险评价 4.1.1辨识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应以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安全健康危险为依据。 4.1.2辨识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方法详见“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报告”。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和标准,对照公司的生产特点,确定出对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所有职业安全健康危害。 4.1.3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由安全处负责,各部门、各单位派员参与。 4.2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辨识与危险评价 4.2.1采用“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与危险评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目录 第一节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 (1) 第二节危害因素 (1) 一、危害因素的产生 (1) 二、危害因素的分类 (3) 三、危害因素所造成的事故类别 (4) 第三节危害辨识 (4) 一、概述 (4) 二、危害辨识方法 (5)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5)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6)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7)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10) 事故树分析(FTA) (13) 第四节风险评价 (26) 风险矩阵评价(RAM) (26) 一般作业风险评价法(LEC) (27) 职业卫生评价方法 (29) 有毒作业危害评价方法 (29) 噪声作业危害评价方法 (30) 粉尘作业危害评价方法 (31) 第五节风险控制 一、风险控制决策 (31) 二、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 (32)

第一节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如图1-1所示。 图1-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 一、收集资料。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标准,了解同类设备、设施或工艺的生产和事故情况、评价对象的地理、气象条件及社会环境状况。 二、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根据所评价对象的工艺流程、装置布置、主要设备、仪表、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的理化性质,选用适合的方法辨识危害。 三、风险评价。在上述危害辨识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选择具体的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对事故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四、制定并落实风险削减措施。根据风险等级,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采取工程技术或组织管理措施,降低或控制风险;对可承受的风险,建立监测措施,防止条件变更导致危险。 第二节危害因素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一、危害因素的产生 所有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害产生的根本原因。 1、能量、有害物质 一般来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越多,系统的危害性越大。另一方面,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