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财产保险(一)
- 格式:ppt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70
第一章财产保险概述1、财产保险是指以各种财产物资和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以补偿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为基本目的的一种社会化经济补偿制度。
2、保险价值是保险标的在某一时刻(事故、投保时)可用货币估算的经济价值。
3、按保额与保险价值的关系,可将财产保险分为不足额保险、足额保险、超额保险。
4、按保险价值确定方式,可将财产保险分为定值保险和不定值保险。
5、共同分摊海损时期可以称为财产保险的原始阶段。
6、海上保险和火灾保险先后出现,并存发展,是近代保险阶段。
7、工业保险与汽车保险是现代保险阶段。
8、财产保险的一般特征:业务性质补偿性、承保范围广泛性、经营内容复杂性、单个保险关系不等性。
名词解释1、财产保险:以财产及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补偿保险人或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为基本目的的保险。
2、保险价值:保险标的在某一时刻(事故时、投保时)可用货币估算的经济价值。
3、足额保险: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相等的保险。
4、定制保险:保险双方投保时约定保险价值,并据此确定保额,事故时以保额作为计算赔款的依据,而不再对标的重新估价。
5、不定值保险:保险双方签订保险合同时,不在保单上载明保险价值,只是订明保额,作为赔款最高限额,事故时,在估算保险价值并作为赔款的依据。
简答题:1、简述财产保险的基本特征。
①业务性质具有补偿性。
②承包范围具有广泛性。
③经营内容具有复杂性。
④单个保险关系具有不等性。
2、简述财产保险的作用。
(1)微观经济作用:①对家庭和个人解除后顾之忧,保障生活安定。
②对企业保障企业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发展。
(2)宏观经济作用:①促进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
②促进社会稳定。
③促进科技进步。
④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防灾减灾的意识,保障社会财富的安定。
⑤促进对外贸易和经济交往。
4、试比较财产保险与政府救灾共同点:为遭灾的社会成员提供经济上的补偿。
区别:第二章财产保险合同1、保险凭证是简化了的保单,又称小保单。
2、批单(批贴)通常用于对已经印制好的保险单的内容作部分修改,或对已经生效的保险单的某些项目进行变更。
第一章概述名词解释1.财产保险:是指以各种财产物资和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以补偿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为基本目的的一种社会化经济补偿制度。
2.保险价值:指双方当事人订立保险合同时作为确定保险金额基础的保险标的的价值。
3.足额保险:即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相等的保险,保险事故发生后按实际损失确定保险金。
4.定值保险:指双方当事人事先约定保险价值并在保险合同中载明的保险。
5.不定值保险:指按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确定保险价值,保险人在保险金额范围内进行赔偿的保险。
简答1.比较财产保险与政府救灾。
与财产保险相同的是,政府救灾也对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上的补偿,两者的区别:(1)业务性质的区别。
财产保险业务是商业性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在双方自愿成交的条件下开展业务,直接目的是为其投资者赢取利润,是一种纯粹的企业行为,而政府救灾是政府根据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开展的灾害补偿工作,目的是帮助受害者度过生存危机,是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和一种政府行为。
(2)经办主体的区别。
财产保险业务的经办主体纯粹是与工商企业性质一致的保险企业,政府救灾的经办主体是政府救灾部门或政府授权的机构。
(3)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区别。
财产保险中,保险公司与保险客户之间是平等的、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在政府救灾中,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单向性,政府承担向受害者提供救济的法定义务,受害者则享受接受救济的法定权利而无须承担缴费义务。
(4)保障内容的区别。
财产保险除自然人的身体与生命属于人身保险而不保外,可以保障投保人的各种物质损失和利益损失风险,而政府救灾虽然也对受灾社会成员的医疗问题给予有限的救助,但不保受灾成员的有关利益。
(5)保障对象的区别。
财产保险的保障对象包括任何法人团体和城乡居民家庭或个人,而政府救灾的保障对象只限于城乡居民家庭。
(6)保障水平的区别。
财产保险按照大数法则和损失概率确定保险价格,通过向众多的保险客户筹集保险基金,能为保险客户提供高水平的风险保障,而政府救灾单纯靠财政拨款,只能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第四章保险的类别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保险的通常分类第二节保险的要紧险种第一节保险的通常分类一、按保险的性质分类: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与此有关的还有政策性保险。
(一)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以法律为保证的一种基本社会权利,其职能是以劳动为生的人在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劳动机会时,能利用这种权利来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的生活。
(二)商业保险商业保险是保险双方当事人订立保险合同,以投保人交纳保险费为条件,由保险人对保险合同约定的风险事故承担赔付责任的一种经济制度。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实施方式;2.管理方式;3.经营目的;4.保障程度;5.保险费负担;6.保障关系;7.对象不一致。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三)政策性保险政策性保险是政府为了某种政策目的,委托商业保险公司或者成立专门的政策性保险经营机构,运用商业保险的技术来开办的一种保险。
(狭义)政策性保险(广义):(1)社会政策性保险(2)经济政策性保险二、按保险的实施方式分类:自愿保险强制保险(一)自愿保险自愿保险是指保险双方当事人自愿签订保险合同而形成的保险关系。
(二)强制保险强制保险通常是法定保险,其保险关系是保险人与投保人以法律、法规等为根据而建立起来的。
三、按保险标的分类: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一)财产保险(广义)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包含财产缺失保险、责任保险与信用保证保险等险种。
(二)人身保险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与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分为人寿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与健康保险。
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的区别:1.保险标的不一致。
2.保险期限不一致。
3.保险金额的确定根据不一致。
4.确定保险费率的根据不一致。
5.经营稳固性不一致。
四、按承保方式分类:原保险再保险共同保险重复保险。
(一)原保险原保险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直接签订合同所确立的保险关系。
(二)再保险再保险也称分保,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承担的保险关系。
财产保险(第二版)习题汇编第一章财产保险导论一、名词解释1.财产保险2.定值保险3.不定值保险4. 经济补偿职能5.共同海损分摊原则6.保险密度7.保险深度8.重复保险9.无形财产保险10.强制保险二、判断题1.财产保险是以有形财产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2.定值保险是财产保险合同中列明保险标的价值的保险。
()3.重置价值保险是指发生损失时按市场重置价值赔偿的保险。
()4.第一损失保险是有利于保障保险人利益的保险。
()5.财产保险承保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引起的保险标的的损失,包括物质的直接损失和合理的费用。
()6.财产保险保险对象的危险集中,保险人通常采用分保或再保险的方式进一步分散风险。
( )7.共同分摊海损的建立与发展时期是近代保险阶段。
( )三、选择题1.财产保险业务中最原始、最重要的保险对象是()A.有形的物质财产B.无形的财产C.派生的经济利益D.损害赔偿责任2.保险市场可以接受的风险是()A.投保风险B.可保风险C.保险风险D.市场风险3.财产保险按保险标的的性质不同分,可分为积极型财产保险和()A. 定值财产保险B.消极型财产保险C.不定值财产保险D.定额财产保险4.我国保险法规定,设立一家全国性保险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是()A.1亿元B.2亿元C.5亿元D.10亿元5.保险其有促使被保险人预防损失之功能,如能安善实行,具有下列何种效益()A.减少保险赔款B.降低保险费率C.降低社会成本D.以上皆是。
6.不足额保险是指()A.保险金额大于保险标的可保价值B. 保险金额小于保险标的可保价值C.保险金额小于保险标的重置成本D.以上皆非。
7.保险标的之重置成本是指其()A.原始取得成本B.在估计价值之当时的重新购置成本C.零售价格D.以上皆是8.国际上通常将保险分为()A.财产保险B.人身保险C.寿险D.非寿险9.财产保险体系在第一层次的业务结构可划分为()A.财产损失保险B.农业保险C.责任保险D.信用保证保险四、简答题1.广义的财产保险主要包括哪些?2.如何理解财产保险概念的科学内涵?3.涉及财产保险的物质财产或经济利益在保险领域的运动规律主要有哪些?4.财产保险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5.什么是损害填补学说?6.财产保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7.财产保险的比较特征有哪些?8.什么叫定值保险?如何区别定值保险与不定值保险?9.根据保险保障的范围不同,财产保险可分为哪些险种?10.财产保险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11.财产保险的派生职能包括哪些?12.财产保险的宏观作用和围观作用分别包括哪些内容?第二章财产保险的基本原则一、名词解释1.保险利益2.保险利益原则3.预期利益4.最大诚信原则5.确认保证6.承诺保证7.弃权与禁止反言8.近因原则9. 损失补偿原则10.重复保险分摊原则二、判断题1.预期利益必须以现有利益为基础。
企业财产保险理赔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财产保险理赔管理工作,保障企业财产安全,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的财产保险理赔管理工作,包括对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保险理赔管理。
第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财产保险理赔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财产保险理赔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进行。
第四条企业财产保险理赔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以保障企业利益为核心,确保财产保险的有效理赔。
第五条企业应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提高理赔效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第二章财产保险理赔管理流程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财产保险理赔管理流程,包括报案、受理、审核、赔付等环节,确保财产保险理赔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七条企业发生财产损失或灾害事故后,应当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据。
第八条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后,应当及时派员进行现场勘查,了解事故情况,收集相关证据。
第九条保险公司应当对报案进行审核,确定保险责任,做出理赔决定。
第十条保险公司应当及时对企业进行赔付,确保企业在财产损失后的经济权益得到保障。
第三章财产保险理赔管理责任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财产保险理赔管理工作责任制度,明确财产保险理赔管理工作的责任人和职责,确保财产保险理赔工作的有效进行。
第十二条企业财产保险理赔管理工作责任人应当熟悉企业财产保险政策和条款,做好理赔准备工作。
第十三条企业财产保险理赔管理工作责任人应当协助保险公司对企业损失进行勘查和审核,提供必要的协助和配合。
第四章财产保险理赔管理监督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财产保险理赔监督机制,加强对财产保险理赔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定期对财产保险理赔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财产保险理赔管理档案,记录相关的理赔过程和结果,确保理赔工作的透明和合规。
第五章财产保险理赔管理培训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加强对财产保险理赔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理赔管理能力和水平。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C 4D 5C 6B 7B 8C 9B10C 11C 12B 13A 14B 15D 16B 17D 18C二、多项选择题1ABE 2ABC 3ABD 4ABCD 5ABE6CDE 7BCD 8ABC 9ABDE 10ABC三、判断题1×2√3√4×5×6×7×8×四、案例分析题答:投保人就同一财产利益分别与保险人甲和保险人乙签订的两份财产保险合同是原保险合同,同时也是重复保险;保险人甲与保险人丙之间签订的合同属于再保险合同,丙保险人与丁保险人之间签订合同属于转保险。
第二章保险合同一、单项选择题1B 2C 3D 4C 5A 6D 7C 8C 9B10C 11C 12C 13A 14D 15B 16B 17C 18B19B 20D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 3ABCD 4ACD 5AB 6BC7ABC 8AB 9AC 10ABCD 11ABCD 12AD13ABC 14ABD 15BCD 16ABCD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案例分析题1、答:该案例中,保险合同的受益人王妹先于被保险人王某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所以保险金应作为王某的遗产由其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即由王某的妻子和儿子继承。
3、答:该案例中,被保险人是亮亮,没有指定受益人,所以,保险金应作为被保险人亮亮的遗产由其第一顺序继承人钱女士和王先生来继承。
又由于钱女士和亮亮母子在车祸中双双遇难,儿子又先于母亲死亡,所以亮亮的母亲的继承权就实际发生,而钱女士的继承金又应由其父亲即亮亮的外公继承。
所以这笔保险金应由亮亮的外公和父亲平分,每人一万元。
4、答:(1)丁某在投保时指定丁母为受益人,但丁母先于被保险人死亡后,没有指定别的受益人,所以,该保险金应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其第一顺序继承人来继承。
第一章:保险概述1.B2.D3.B4.A5.危险是指损失发生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
6.根据起因,可划分为自然危险与社会危险;根据危险发生的形态,可分为静态危险与动态危险;根据所涉及和影响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基本危险和特定危险;根据损失发生的后果,可分为财产危险,人身危险,责任为先和信用危险。
7.危险管理的目的是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来换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和经济利益。
8.危险管理的过程通常包括危险管理目标的确定,危险识别,危险衡量,危险处理和危险管理效果的评估等。
9.可保危险是保险客户可以转嫁和保险人可以接受承保的危险。
可保危险需满足以下条件:(1)危险损失可以用货币来计量(2)危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3)危险的发生必须是意外的(4)危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具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5)危险具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10.危险,危险管理与保险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危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危险的发展是保险发展的客观依据;保险是危险管理中传统有效的危险财务转移手段;保险经营效益要受到危险管理技术的制约;保险发展与危险管理发展相互促进。
11. (1)聚资建立基金(2)对特定危险的后果提供经济保障(3)财务转移机制。
12.保险损失说又称损害说,该学说以“损失”这一概念为中心,主要以损失补偿的角度来剖析保险机制。
强调没有损失就没有保险,认为保险是“损害填补”和“损失分担”,有损失才有保险的必要。
该学说与保险产生的根源相吻合,现代意义上的保险发源于海上保险,而海上保险产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船舶和货物损失的补偿问题。
损失说的主要理论分支包括损失补偿说,损失分担说,危险转移说和人格保险说。
13.保险非损失说认为“损失说”不能总括保险全面的属性,应摆脱损失概念,寻找一种全面解释保险概念的学说,于是产生了许多非损失说理论,包括保险技术说,欲望满足说,相互金融说和财产共同准备说。
14.保险与银行,证券一样都归属于金融服务业,其产品是无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