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配画教案

诗配画教案

诗配画教案
诗配画教案

诗配画教案

教学目的

1、能掌握诗句中的难理解的词语,如“迟日”、“泥融”、“鸳鸯”。

2、让学生能熟背诗句,并且能解释每句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利用简笔画画他们

心中幻想到的画面。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歌。

3、让学生能理解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掌握诗句中的难理解的词语,如“迟日”、“泥融”、“鸳鸯”。

2、让学生能熟背诗句,并且能解释每句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利用简笔画画他们

心中幻想到的画面。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理解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了解诗歌背景。

●杜甫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写于成都草堂,描绘草堂所在浣花溪一带的绚丽景色。反映

了当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

2、分析个别用得好的字词,解释整首诗的意思,理解诗人表达的感情。

●字词:“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回归,衔泥做巢,不停地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沙暖”证明春天来了,沙土晒得暖暖的,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译: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筑巢,

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感情:表达诗人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

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3、利用简笔画画出此诗歌描绘的景色。

教学的流程:

1、诗歌的导入(可以讲讲杜甫的简介或者他的其他田园诗等等)

2、老师带读诗歌,然后同学齐读。

3、讲解诗歌的背景

4、讲解分析诗句。(可适当提问学生或者进行小组讨论)

5、总结分析诗歌表达的感情。

6、进行现场的“诗配画”(可适当叫同学上去画)

教学的特色:

1、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诗歌与画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发挥他们的想象

能力,而且提高学习诗歌的趣味。

2、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有适当的互动,增强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

的积极性,同时能让走神的学生再次集中精神。

附: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长期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译: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赏析: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分析杜甫的这首诗的意境。

这首五言绝句选材精恰,色彩明丽,格调清新。诗人以春日迟迟统摄全篇,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所展现的明媚春光,与泥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静睡鸳鸯所呈现的勃勃生机,和谐统一,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图。反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2:古诗二首小池-【省一等奖】优质教案

《小池》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 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涵咏,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学生通过把一首首诗句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他们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教材分析】 《小池》是北京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美丽的景色”专题的《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古诗。诗人杨万里通过对初夏时分大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诗人悠闲惬意、心情愉快。【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就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只是流于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结合诗句想象画面,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无”“才”“尖”“立”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初步感受夏日的美好和小池的美丽。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学习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2、难点:结合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 2 【教学过程】 一、插图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小朋友的绘画作品,请你猜猜他画的是哪个季节?(出示学生绘画作品。) 生:观察图片,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看到这幅图,如果请你给图配首诗你想配哪首?生:诵读:《绝句》《村居》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生:背古诗《春晓》 4、画家可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可以用诗抒发自己的情怀。春天悄悄过去,初夏马上就要来了,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美术作品入手,复习已学与季节有关的古诗,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出本课要学的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生:指名背一背古诗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放动画朗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你能试着读一读吗?生:自由试读。 5、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生:读准:惜露蜓 6、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3 7、指生读。 [设计意图:本首诗有些学生早已积累,可以让学生先背一背,通过学生的以往 经验,纠正他们的读音,并同时渗透古诗是有节奏和韵律的。为下面诵读做好铺垫。](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走进校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学校,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勤学向上,为校争光。 2.(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相片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及应用的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互相合作。 3.学生从学校的规模、设施、环境、荣誉等方面多角度地了解我们的学校。 二、活动计划: 1.调查时间:一周 2.调查内容:学校的规模、设施、环境、荣誉及办学情况等。 3.调查方式:实地观察;查找有关资料;自主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4.活动成果形式:学生习作、图画、相片、歌唱,学生谈经历体验,心得体会。 三、活动准备: 1.教师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 2.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收集相关的资料。 3.指导学生进行采访。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学校学习生活了几年了,你们爱学校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活动三一一《走进校园》。大家说说学校的哪些地方值得大家爱呢? (二)走近我们的校园。 1.检查调查了解的情况,导入新课 师:老师布置大家去调查了解我们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不知大家完成了没有?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准备向大家介绍学校哪些方面?(各小组汇报,摆出自制台标。板书:历史、设施、师资、教学、学生)。 2.介绍学校历史。 3.介绍学校规模。 ?规模宏大 ?师资雄厚 ?介绍---校长、老师事迹。 5.介绍学校设施。 ?设备先进:学校古木葱茏,绿树成荫,鲜花烂漫;教学大楼、草坪运动场、风雨操场、文化长廊交相辉映,彰显着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英语活动室、美术室、电脑房、信息技术中心、多媒体教室、舞蹈室等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标准的学生食堂为广大家长带来方便。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教学监控系统和校园“班班通”教育网络系统更加快了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6.师小结:的确,我们学校不仅规模大,而且设施还很齐全呢!你们最喜

五年级上册美术《诗情画意》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上册美术《诗情画意》教学设计教案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五年级上册美术《诗情画意》教学设计教案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 难点: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准备古诗一首,并能解释诗意;绘画材料、工具。 四、教学思路 诗情画意是一种纯美的境界,作者运用高度浓缩及精湛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眼睛所看、心理所想表现出来,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感受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提高孩子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并以听一听,找一找,即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教师注重个别指导,让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

课件出现童声朗诵《咏鹅》,激发学生回忆一年级学过的古诗,并描绘诗的含义,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景。 小结: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题:诗情画意 (二)课件出现故事一首《静夜思》 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就会常常用李白的《静夜思》来表达思乡的`心情。 1)师:读了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启发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情景。) 2)教师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提出问题: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3、课件出示图片,以听一听,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诗意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诗中的情景,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 (三)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诗意,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 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do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

白锐 杨集二中 个人行为习惯与健康 一、主题产生的背景 为响应学校提出的养成十个好习惯,所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什么是习惯?理解优良的习惯与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好习惯很重要。 二、活动的总体目标 1、通过自查、调查等途经,了解自己习惯中存在的优缺点,了解习惯与健康的关系。 2、能从身边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能从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活动流程 确定主题→主题分解→方案策划→实践活动→总结反思 习惯与健康 ------主题确定课 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这个主题中我们设计了三个递进的课题是:《养成十

个好习惯》、《习惯与身心健康》、《习惯养成的好处》。《养成十个好习惯》主要是通过自查、反思、观察、讨论等,认识习惯的重要性,逐步养成好的习惯。《习惯与身心健康》主要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的养成好的习惯。《习惯养成的好处》学生通过调查反思,找到养成好习惯的好处,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行为。 四、活动实施 课题一:《养成十个好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自查、合作等方法了解自己在习惯养成中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2、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发现,培养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确立研究专题 课堂确立研究课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开学校长提出的养成十个好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 1、十个好习惯都是什么? 2、哪些我们做的好? 3、哪些我们还要努力做好? 4、怎样自觉养成好习惯? 5、这种自觉的行为能持续多长时间? (二)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1、按照学生兴趣和活动要求组成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自

12古诗两首《小池》教学设计

12古诗两首《小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还有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今天我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2、教师板书课题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教师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露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作者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走进名人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走进名人 一、主题活动目标 l.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自行组织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筛选、发布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探究和学习的感受。 3.活动中建立合作意识,发展交往交流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 4.了解名人的同时,走近名人,拓展了视野,了解名人背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体会他们崇高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幽默感,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震撼,进而再促进、加深学生对语文文本的学习。 二、活动准备 三、激发学生了解名人的兴趣 1.查找有关名人的书籍、网站和相关的查找路径,并制作成目录,供学生查找。 2.展板、录音机等。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讨论分组,引导学生搜集资料 活动1: 在语文教学中,引发学生对更多名人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探究学习的意识。 回顾第六单元、、的课文内容,谈感受。 讨论什么样的人是名人,汇报自己最想了解的名人。 指导要点: 对名人的概念有所界定,通过汇报自己最想了解的名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名人进行分类。 活动2: 学生按照自己的研究兴趣,按照所要研究的名人的类别讨论分组,自成小组。 学生按照自己所要研究的名人的类别分组。 小组内讨论建立研究计划。计划应包括:研究主题,人员分配情况,研究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 汇报小组的研究计划。小组间相互交流。

再修改组内研究计划。 指导要点. 制定研究计划是组员间的合作学习的热身。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中,学生了解计划应该怎样写。 小组间公开交流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计划给与指导,并对学生容易忽略的策略、方法给与补充。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的同时,在交流中共同提高。 活动3: 分组活动。 活动中学生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搜集资料 教师从指导者帮助者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更为具体的可选择的资料来源供学生参考 指导要点: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资料的来源,拓宽学生的涉猎的范围,为学生更好、更充分的展开研究提供更多的机和借鉴。 第二阶段:分组活动,交流整理 活动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诗情画意》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诗情画意》教学设计教案 第10课诗情画意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 难点: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准备古诗一首,并能解释诗意;绘画材料、工具。 四、教学思路 诗情画意是一种纯美的境界,作者运用高度浓缩及精湛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眼睛所看、心理所想表现出来,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感受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提高孩子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并以听一听,找一找,即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教师注重个别指导,让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画,你能看出它是描写的哪一首诗吗?请看,谁知道?课件出现《咏鹅》这一首诗的画面。 教师让学生回答后,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回忆一年级学过的古诗,并描绘诗的含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景。 小结: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师: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课本第十课《诗情画意》,为自己喜欢的古诗配画。 大屏幕揭题:《诗情画意》为古诗配画。 (二)新授: 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就会想起李白的《静夜思》,课件出现古诗一首《静夜思》 1)师:读了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启发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情景。) 这首诗呢,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教师出示几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提出问题: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让学生理解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 “清洁家园、美化环境” 活动目的1透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透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和想象潜力。 3透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潜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活动准备: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都说五(1)班的同学十分优秀,这天我也十分荣幸能到你们班来上课。期望这节课我们能够相处愉快。”一、计算导入:(算一算)“这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但是我也相信凭你们的聪明,必须能够简单解决它。” 1、出示题目:你们班约有个同学,如果每个同学每一天丢一张纸屑,那么1天之内,你们教室会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整个五年级个同学计算,一天又会产生多少纸屑呢? 如果以整个校园个同学计算,我校每一天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五(1)班人350000张 五年级人10500000张

全校人127750000张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我校一天之内学生产生的垃圾量,那么对于世界来说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我们校园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这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齐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但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是否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一、看录象:(看一看)“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校园,我们的身边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和一些照片中去看看我校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1学生观看录象、照片。 2“看了刚才的录象、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我校正在争创“省绿色校园”,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它们来影响我们校园的形象吗?” “那我们该怎样做?”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二): 礼貌礼仪伴我行礼仪是人际交往中,以必须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等资料。 “为营造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让每位学生成为礼貌礼仪的示范者,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我将针对校园内普遍存在的一些不礼貌现象,例如大声喧哗、衣冠不整、课桌文化、厕所文学、长流水、长明

(完整版)新版一年级下册古诗小池教案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甘肃省华亭县民族小学高红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读记“池、惜”等6个生字,理解“惜、露、树阴、晴、柔”在诗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情感目标:初浅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1、初浅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加深对词的识记。 2、在多形式诵读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积累课外诗句。 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导读揭题。 1、复习旧知:孩子们,开学初咱们就走进春天,积累了描绘春天的词汇,欣赏了描写春天的儿歌,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更品读了优美的春天的诗——(播放多媒体课件) ①(师说:听着清脆的鸟鸣声,看着零落的花瓣。)你会想起——《春晓》跟着旋律读——(幻灯:古诗《春晓》) ②(杨柳风筝图)看到这样的风景,想到哪首古诗?——《村居》你来读—— 关于美丽的春天,诗人总有写不完的话题,可一转眼春天过去了,迎来的是什么季节?(夏天) 关于它,宋朝诗人杨万里也给咱们带来一首优美的古诗——(看老师

写课题:小池,“池”——师边写边解字:“也”边有水读作“chí”。)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出示古诗:观赏《小池》,诗人写下了诗句——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孩子们,发现了吗?诗中带点的都是这课要认的字,现在请拿出笔在书中圈出这些字,拼一拼,先读准字音,再把诗歌连起来读一读。 3、读完了吧,考考你,行不行?(抽读生字卡) (1)“惜”——组个词:爱惜、疼惜、怜惜, 怎么记住这个字? (2)(出示:“阳”、“阴”:这两个字不同在哪?)把“日”换成“月”就是——“阴”。 小结:阳光下亮堂堂,月光下阴森森,熟字换部件,一下记两个。 (3)“露”——谁会编个字谜?(路上有雨组成露。) (4)(课件出示六个生字:池、惜、阴、晴、露、柔) 看,这六个生字宝宝要归队了,上下结构的字宝宝是谁? 剩下的都是什么结构? 现在快速认读,有把握吗? 5、记牢生字,现在谁来读读这首诗?(出示不含拼音的古诗)。 6、诗就像歌一样有节奏,(出示划分节奏的古诗)瞧,这会儿划分

综合实践课《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执教者苏玉斌 课 时 1课时所属教材目 录 课题背景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可就在当下有关中华传统节日日益受到大家重视,民族之风日益扩散和影响到孩子生活的今天,我们却发现他们对很多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与感受仍相当有限,对节日民俗活动的理解存在表面化和追捧倾向,相关可接受与参与的节日民俗活动内容也多为单调与零散的,大多孩子只是从大人的口中粗略与简单的了解了一些相关内容。 再加之,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民族教育和民族活动开展之风已受到严重伤害,从而导致少年儿童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表现出了严重的“营养不良”。因此,我们觉得重视学生对本民族传统节日的认识回归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民族教育不光是我们的,更是需要孩子们来感受、认知、传承与创新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但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非常有兴趣,也非常容易,但是有一部分同学动手能力较差。我将根据学生特点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孩子进行学习、理解,调查,实践。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中国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

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目标 通过搜集、交流、汇报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诵读有关传统节 日的诗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过程与 方法目标 通过交流、讨论、操作等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传统节日的 重要性和它的习俗。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 通过交流、讨论、操作等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传统节日的 重要性和它的习俗。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 明 以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确定研究小主题,在活动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亲身体验、展示与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民族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激趣导入,引入课题(5分钟)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传统 节日?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生:……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学生观看欢 度春节的画面 通过与学生交谈,激发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演示课件,以生动的欢度春节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小池》教学设计

12 古诗二首《小池》教案设计 【课程类型】新授加拓展积累 【教材分析】 《小池》是部编版六年制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有关夏天的课文。其主题是“快乐夏天”,内容丰富,既有写夏天美景的,又有写夏天情趣的,还有写夏天的气象知识的。这些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通过学习这些课文,激发学生对夏天的向往。 《小池》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诗人通过对“细流”、“树荫”、“水面”、“小荷”、“蜻蜓”等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的勾画出一幅初夏风景画。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古诗中初步的感受夏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夏天有了自己的认识,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有些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只是流于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结合诗句想象画面,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但个别学生缺乏自信,学习主动意识不够,表达能力不强,需加强。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听音乐、音频、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音频、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

【参考借鉴】《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

优质参考文档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教材分析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是本册书第一部分,主要是为学生如何更好组织,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一些具体的意见,建议和补充资料。本部分可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先带领学生走进综合实践活动,从概念上来认识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进行,以及其深刻意义。第二课时通过对节能灯的调查研究去加深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怎么做,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学用具 (一)多功能教学设备 (二)节能灯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比如学习上的困扰。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尝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吧! (二)准备研究的问题。 1.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是初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2.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进行? (1)步骤一:确定活动主题 (2)步骤二:制定活动方案 (3)步骤三:组织实施活动 (4)步骤四:活动成果展示 (三).开展实践活动的例子 1.确定活动主题:“神灯战队”通过二次讨论并且对研究问题进行拆分之后,得出主题为节能灯的调查研究。 2.制定活动方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之前,“神灯战队”先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分别列出了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组内分工,活动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法,预期成果以及表现形式等。 3.组织实施活动: (1)活动一:通过图书馆查阅书刊,上网搜索等去收集资料。 (2)活动二: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然后开展调查并分析问卷调查。 (3)活动三:“神灯战队”走进灯饰专卖店和居民家里进行采访。 (4)活动四:通过对白炽灯的温度和亮度进行测试,得出节能灯比白炽灯更节约电能的实验结果。 4.活动成果展示:“神灯战队”通过手抄报以及开演讲会的形式展示了他们的成果。 2018年3月7日 优质参考文档

20课诗配画 教案

新课标苏教版美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案第二十课时:诗配画 第二十课时:诗配画 教学内容: 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创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2、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3、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课件、绘画工具。学生准备各种绘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 2、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两个与众不同的谜语,谜面是两幅画,大家看,请说出符合画面意思的诗名。(出示咏鹅和游园不值) 3、同学们真聪明,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配画》。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中国的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尼仿佛看到了什么? (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逐句分析: 泉眼无声惜细流——泉水悄无声息,像是珍惜细细的水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阳光透过树荫在水面上留下斑驳的光芒,闪闪烁烁。 小荷才露尖尖角——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 早有蜻蜓立上头——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这两句诗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里面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小荷,蜻蜓)有静有动 4、找得很好,说说你看到的荷花与蜻蜓是什么样子的? 荷花——半开的欲说还羞,全开的雍容典雅,花骨朵含苞欲放,粉的似霞,白的如雪。 蜻蜓——轻盈的身姿,嫩绿的颜色 好花还需绿叶配呢,说说荷叶的样子——近处的,远处的,颜色怎样。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一身边的垃圾 城关二小:李毫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保护环境口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 2、提前一周发家庭垃圾统计表及生活垃圾问卷调查,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生活垃圾的种类及处理方法”的调查。 3、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四、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算一算) 们再来看看后面的这儿张照片,看到这儿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回答)同学们喜欢看照片吗,老师带来了儿张照片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二)新授:(初步感知)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沙城约有3万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蛟河市会有多少垃圾呢,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乂会产生多少吨垃圾呢,如果一年以365 天计算,蛟河市每年乂会产生多少吨垃圾呢, 2、学生计算。(灯片)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师)“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我市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我市大大小小的许多家厂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我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垃圾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 6、老师揭题:“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继续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三)“生活垃圾的种类与危害性”调查汇报。 1、生活垃圾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危害,老师布置的调查任务,你们调查了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调查的情况。 2、生活垃圾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危害,谁愿意介绍给大家。 3(生汇报)我们大家每天都要制作出许多的垃圾,这些是生活垃圾,另外还有一类垃圾,如工业垃圾。垃圾的成分非常复杂,生活垃圾中常见的物质有:纸、木、金属、塑料、橡胶、玻璃、布头、食物残渣等等,我们每天都以非常可观的数量生产着垃圾,按每人每天产生1千克垃圾,全国一天就有120万吨垃圾?而 我国LI前处理垃圾的能力和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垃圾处理的需要,大部分垃圾都被堆放在垃圾场。长此下去,终归有一天我们四周将会垃圾泛滥,世界将会被垃圾埋没?垃圾的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还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恶臭四溢的垃圾还会污染空气和水源,严重地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为了解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世

《走进老游戏》综合实践教案

《走进老游戏》综合实践教案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玩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以锻炼身体、开发智力、懂得友谊,什么本身的灵活性、协调性、竞争精神、合作意识,都在玩中不知不觉的得到培养。 现在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可我却发现孩子们不会玩了。课间学生们不是坐在教室里看书,就是在楼道里追跑打闹,跳皮筋、丢沙包、老鹰捉小鸡一些优秀的老游戏在孩子的世界中消失了,我认为有必要让老游戏回归儿童生活,从而弥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因此,设计开展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走进老游戏》。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只要目的,它具有强烈的综合性。我从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确定了活动的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通过自主调查,了解老游戏,认识运动的重要性。学会老游戏,梳理老游戏的玩法,能把它介绍给别人。 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这个实践活动,学习制定活动计划,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父母童年的快乐,激发学生喜欢老游戏、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老游戏的调查、探索、研究及创新活动。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老游戏的规则。 改编创新老游戏。 四.整体思路 1.走近老游戏,了解老游戏。 2.走进老游戏,学玩老游戏。 3.分析老游戏,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4。改编老游戏,丰富新游戏。 五.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1.激趣导入: 师:表演老游戏“玩沙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有孩子的地方就会有游戏。在老师生活的年代,虽然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机,但我们也非常快乐,因为我们有许许多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愿意走进老游戏,去体验我们童年的快乐吗?(引出课题) 你想了解哪些关于老游戏的问题?(还有那些老游戏?怎么玩?老游戏的玩具从何而来?老游戏的种类?玩老游戏的好处?为何现在人不玩老游戏了?-------)(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调查就怎样调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浓厚兴趣,也为今后活动奠定基础。) 2.确定子课题、自愿分组、制定活动方案: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对老游戏的研究兴趣更加浓厚了,由于学生所选的范围比较广泛,教师引导学生对老游戏的问题进行分类,确定子课题。 老游戏知多少。(游戏组) 玩具的话题。(玩具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饺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包饺子的相关知识,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 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 三、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拌好的饺子馅和饧好的面团、面粉适量,擀面杖每个小组一个,盛放饺子的盘子每组两块,筷子或勺子每人一双(一个),面板每组一个,围裙每人一条、湿巾、盛饺子的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图片:包饺子 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饺子怎么样?那你会包饺子吗? 2、介绍经验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包饺子的?(邀请包过饺子的同学介绍经验)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讲述,谁会包饺子了?

看来,光听同学说,就如同“站在岸边学不会游泳”一样,自然是学不会包饺子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办?(让学生懂得得亲自动手做一做才行。) 3、做准备 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场地,你们愿意动手试一试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是,要想干好一件事,必须得做好准备,包饺子也是同样如此。现在就请大家将包饺子前的准备工作做好。 (二)、包饺子 1、师生共同学习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包饺子的简单的方法,不过我知道有的同学会包饺子,那你看我我们的方法一样吗? (1)拿起饺子皮手弯成窝形放入适量馅, (2)对折成半圆,捏牢中间, (3)由两边向中间封口,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按住边。 2、学生自己在组内练习包 3、讨论交流在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4、师强调小结: (1)由于技术不熟练,放馅不能过多; (2)先捏中央,再捏两边,然后由中间向两边将饺子皮边缘挤一下,这样饺子下锅煮时就不会漏汤了。 5、学生再尝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包出完整的饺子。 6、学生欣赏

《小池》优秀教案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课件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809887057.html,]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板书:2)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宋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课件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809887057.html,]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课件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809887057.html,]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校园提示语设计 赵湾乡中心学校王文涛 一、活动分析: 校园提示语设计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综合能力系列单元,活动从学生最熟悉、最贴近的校园开始,通过考察,启发学生联想,让学生为某一区域设立校园提示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合作、竞争、创新的意识。 二、德育渗透点: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德育渗透目标要求,我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学生关心集体、爱校如家的责任感,用实际行动为学校设计校园提示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观点。 三、实施设计: 本课内容与学生最熟悉、最贴近的校园紧密联系,学生倍感亲切。 1、通过课前分组考察,了解校园哪些地方需要设立提示语,为什么要设立,设立的必要性,设立以后可能产生什么好的影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生活环境,善于发现不良的现象。 2、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提出解决实际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为学校设计校园提示语,通过此项活动增强学生热爱学校、关心集体的的责任感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合作、竞争、创新的意识和审美观点。 2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文、数学、美术、劳动、思想政治等学科知识与技能设计制作校园提示语的综合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特点及其作用。 五、活动重难点: 针对校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提示语。 六、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材料:纸、笔等 学生准备: 1、课前调查学校校规、校训和其他提示语的设置情况,并观察了解师生的在校行为。 2、彩笔、尺子、铅笔、剪刀等学习用具。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育效果预测: 预计学生通过本系列实践活动能够做到以校为重、关心集体,积极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让学生知道如何自律等。 九、活动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