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污水处理厂建议书

某污水处理厂建议书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平原示范区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

1.2 建设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城乡建设管理局

1.3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拟建于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污水处理厂位于示范区107国道以西片区,伊犁河路以南,六盘山路以西,天然渠以北。

1.4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4、《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6、《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 年版》(GB50014-2006);

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

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

11、《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15);

1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

13、《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77号;

14、《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号;

1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 23485-2009);

17、《小城镇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8-2010);

18、《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1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20、《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

2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2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3、《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2013);

2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5、《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2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27、《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2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2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13);

3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3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 版);

3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3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3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3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39、《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40、《混凝士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

4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4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4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44、《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范》(CECS138:2002);

45、《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032-2003);

46、现行的其它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

1.5研究工作的范围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本项目建议书的主要研究范围和内容为: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申请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本项目建议书对该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可行性、建设场地与条件、内容与规模、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效益评价等方

面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和论证,重点研究工程技术方案与投资估算等,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结论和建议,为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在项目决策、审批和组织实施过程中提供可靠的论证和评价依据。

1.6项目提出的理由

在我国,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受到了社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中央人民政府和相关的管理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与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和执法力度,以保证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向中、西部转移战略的逐步实现,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作为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其工业、第三产业等方面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如果污水处理厂的发展跟不上,该区域内河流的污染状况将日益突出,如不迅速健全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必将严重影响当地的投资环境,还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2019年平原示范区规划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纪要通过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第二污水处理厂规划选址方案,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58亩,会议要求将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成高标准规划建设生态、环保的地下式、公园式厂区。

1.7项目概况

1.7.1建设规模、内容

本项目为平原示范区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项目占地面积38378平方米(约58亩),其中水域面积4220平方米、陆地面积34158平方米。建设内容分为地下污水处理厂、地上建筑及景观、配套部分污水管网。

地下污水处理厂包含粗格栅间及提升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AAO池、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二沉池、高密度沉淀池、转筒式精密过滤器、中途提升泵房、接触池、鼓风机房及变配电间、加氯加药间及碳源投加间、污泥深度脱水机房及均质池、消防池及水泵房、送水泵房、维修间及仓库等;

地上建筑包括办公楼、食堂、宿舍及绿化景观等。

建设规模为近期10000 立方米/日,远期20000 立方米/日,土建部分按20000立方米/日建设。

1.7.2建设年限

本项目建设年限为14个月。

1.7.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5418.54万元,工程费用12363.12万元,其他费用1934.84万元,预备费1120.58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

1.7.4项目效益

城市污水处理厂是一项保护环境、建设文明卫生城市,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公用事业工程,其效益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后,将极大地减少污水对黄河的污染,改善黄河水质,保障下游居民的身体健康,

使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水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源的污染,为城市服务,为社会服务,可改善城市市容,提高卫生水平,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保护自然风景,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同时也帮助新乡平原示范区科教园区内各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能切实改善新乡平原示范区发展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更好的企业到此发展,为市民营造一个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市容整洁的现代化开放城市,树立城市的良好新形象,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助力新乡平原示范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因此,本工程是关系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活方便的文明卫生城市的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可见,其社会效益是显著的。

1.8经济指标

1.9结论与建议

项目的建设规模合理,符合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项目投入使用完成后,将极大地减少污水对黄河的污染,改善黄河水质,保障下游居民的身体健康,使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水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源的污染,同时也帮助新乡平原示范区科教园区内各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能切实改善新乡平原示范区发展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更好的企业到此发展,助力新乡平原示范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顺利运行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对平原示范区乃至新乡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议项目承办单位加快前期工作,积极落实建设资金,早日开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使项目尽早投入使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因此,项目建设切实可行,也十分必要。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 当地社会经济概况

新乡地处河南省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与省会郑州隔河相望,辖12个县(市、区)、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8249平方公里,总人口617万,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新乡历史文化厚重。牧野大战、官渡之战、陈桥兵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隋开皇六年设置新乡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建国初期曾为平原省省会。

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是豫北地区首批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京深高铁、京广、新月、新菏等铁路,京港澳、大广、长济、原焦等高速和107国道贯穿新乡,郑济高铁新乡段正在建设。

产业基础较好。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中科院、中国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均在新乡设有农业示范试验基地;是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化工、造纸、建材、能源四大传统产业,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现代家居四大主导产业,电池与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电池工业之都、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是豫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宝龙城市广场等大型商场集聚。

科教优势明显。拥有大专以上高校6所、本科层次独立二级学院3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6.35万人,是中西部地区高校数量最多的非省会城市之一;拥有中电科22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4家及各类企业研发中心680家,科技人员13万人。

旅游资源丰富。以八里沟、宝泉、万仙山等为代表的南太行山水景观和以百泉、潞王陵、比干庙等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拥有国家4A级景区9家,八里沟景区已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定。

先进人物众多。建国以来,先后涌现出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形成了典型辈出、群星灿烂的独特“新乡现象”,成为新乡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26.6亿元,总量保持在全省第6位,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7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4位,增长8.6%;税占比72.8%,提高2.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24.4%,高于全省22.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3.6%,位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19.1个百分点。

平原示范区成立于2010年2月,2014年初被列入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2016年被列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点区域,2017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列为郑州大都市区

中等城市,按照50-100万人口规模来建设。现域面积353平方公里,下辖五个乡镇一个办事处,总人口26万人。

近年来,平原示范区始终坚持一二三产业复合发展和经济、生态、人居复合发展的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力争到2020年建成科技新城、产业基地、田园水乡、农业硅谷,到203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经过8年的建设,平原示范区从无到有,从一片不毛之地到一座新城拔地而起,规模框架不断拉大,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40.6亿元,增长8.2%,增速位居全市第5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5%,增速位居全市第3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1.9%,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05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位居新乡市第6位。

2.2 项目承办单位简介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城乡建设管理局2015年元月经省、市编办批准成立,主要负责与本部门专业领域的政策与发展规划制定;负责建筑业市场、房地产市场监管工作;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负责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棚改与房屋征收工作;负责农村住房改造管理工作;负责城市绿化亮化及市政工程的建设管理、风景园林建设管理工作;负责供水供气供热建设管理工作;负责城区防汛排涝工作;负责水系管理工作。我局自成立以来,始终全力推进统筹城乡建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提升人居环境。截至目前,示范区重点市政工程项目建

设稳步推进、保障安居有力、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行业监管全覆盖、辖区绿化形象、标准及各项指标均名列新乡市前茅。

在提升城市竞争力吸引力方面,示范区成立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约75亿元,其中凤湖作为平原示范区的“点睛之作”、水系景观工程的源头,完成投资4.5亿元,占地1840亩,水域面积75.6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8.83万平方米;50余条道路构建成熟路网全覆盖,44座桥梁、28公里河道打造精美水系;积极推进雨污分流,建设管网长度600公里;全力打造生态新城,总绿化面积达700万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9%、45%和13.7平方米,已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9年底,新乡市凤湖景区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8年5月22日,中共新乡市委、新乡市人民政府印发新文〔2018〕65号授予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城乡建设管理局为2017年度新乡市文明单位称号。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城乡建设管理局从全市信用系列示范典型评选活动中推荐的82家单位中脱颖而出,入选为新乡市2019-2021年度“诚信示范单位”,是公示的27家单位中示范区唯一一家入围的单位。

2018年3月,荣获2017年度新乡市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8年3月,荣获全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3月21日,题为《四新一本保质量多措并举促精品》的滩区迁建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经验被新乡市质监站《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质量监督专刊》刊登,并在全市推广。

2019年4月29日,新乡市召开2019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五一劳动奖章表彰大会,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城乡建设管理局荣获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2019年11月8日,新乡市住建局印发新建〔2019〕178号文,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城乡建设管理局被授予住建系统百城提质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31日,平原示范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平百城提质〔2019〕5号文,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城乡建设管理局被授予示范区百城建设提质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3月2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城乡建设管理局2019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受到市住建局发文表扬。

2020年3月18日,在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城乡建设管理局被授予“2019年度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表现突出单位”称号,是新乡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2020年3月20日,中共新乡市委组织部文件新组组〔2020〕6号文,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城乡建设管理局党支部作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第三批基层党组织被表扬。

截至2020年3月,共获得“新乡市优质结构工程”奖206项,新乡市“卫河杯”奖67项,“河南省结构中州杯工程”奖80项,河南省中州杯工程(省优质工程)14项,河南省住宅工程质量专项治理示范工程2项,获奖工程数量历年来名列新乡市前茅。2019年实现河南省最高奖省优质工程零突破夙愿,14项工程获此殊荣,占比新乡市获奖工程数量70%。

2.3项目建设背景

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迅速。全球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水危机"日趋严重。一方面,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

全世界每天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国40%的水资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废料、金属、肥料和杀虫剂污染;欧洲55条河流中仅有5条水质差强人意。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两倍,而人类用水增加了5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

机:12亿人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平衡。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

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只达到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全国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然而水质恶化更使水资源短缺问题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大部分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主要水系污染明显。全国七大水系中(珠江水系、长江水系、黄河水系、淮河水系、辽河水系、海河水系和松花江水系),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达2000多种,水中污染物种类的数量还保持着不断增加的状态。其中,淮河、黄河、海河的水环境质最差,均有70%的河段受到污染。黄河、淮河、海河等中下游发生的断流现象,导致河口严重淤积;不少中小河流由于城镇工业的超量排放污水己成为污水河,无法被人类所利用。

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其他等。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废水及其排放量不断增加,据统计,这些废水及其排放量的增加速度是每年18 亿m3,我国工业生产的废水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污水每日的排放量约1.64亿

m3。在上述的污水排放量中,有80% 的废水未经处理,这些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了城市周边河流和地下水源,一些有机污染物如三卤甲烷、氯乙酸及重金属等含量水平

较高,加大了水质致畸、致突变的风险,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而农村用水仍存在着深井取水的模式,这种取水方式水源流动性差,更易造成重金属富集,危害人体的神经、泌尿、生殖等系统。可见,当前我国水污染状况已十分普遍,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水污染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面临水污染的严峻形势,我国环境保护部门聚焦重点,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为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碧水、蓝天、净土的美丽中国奠定基础。

2008年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国家鼓励、支持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交通主管部门的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以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等内容。

2019年4月,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豫发﹝2018﹞19号),深入实施《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持续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改善全省水环境质量,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河南省2019年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方案指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及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四水同治”、河长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工作要求,以持续改善全省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防控水环境风险为底线,以依法治污、科学治污、全民治污为路径,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努力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愿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到2019年底,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57.4%以上,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控制在9.6%以下;省辖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7.7%以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取水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

在我国,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受到了社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中央人民政府和相关的管理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法

律与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和执法力度,以保证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目标责任书全国将至少新建1184 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总能力4570 万吨。为落实水资源总量控制政策,国家将投入120多亿元用于未来五年水专项治理。

根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和《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两项规划,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个人投资在内,城市污水处理总投资达到4500亿元。

根据《新乡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新环攻坚办【2017】13号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文件文件,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按照地表Ⅴ类水排放标准进行设计。

目前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企业快速发展,企业产污量较大,平原示范区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建设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项目目前已列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和三年滚动计划,并通过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完成了备案。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国家政策的要求和形式的需要

在我国,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受到了社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中央人民政府和相关的管理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与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和执法力度,以保证环境保护这

一基本国策的实施。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顺应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通过技术创新和先进工艺,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废水污染物问题,又能节约资源,创造经济效益。

2、加快经济建设及发展新型城镇的需要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向中、西部转移战略的逐步实现,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作为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其工业、第三产业等方面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如果污水处理厂的发展跟不上,该区域内河流的污染状况将日益突出,如不迅速健全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必将严重影响当地的投资环境,还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解决示范区水污染防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及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的建设可有效地改变排放水质,大量削减污染物,减少环境危害,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3、改善投资环境与人居环境的需要

环境保护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环境得不到保护,将会走发达国家及地区的老路,因为环境质量的恢复需要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将会明显改善区域环境,促进本地社会和谐发展。本项目的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环节。该项目的建设,将大大

提高示范区形象,将促进区域建设,从而完善示范区的规划布局,增强园区功能,提供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本项目由于只有部分辅助建筑物建在地面,占用土地资源很少。节省了城市开阔空间。不会使周边土地贬值。对于周边区域的未来发展没有障碍,地下污水处理厂上部空间利用价值亦较高,可用于绿化、公园等公益事业,也可用于商业开发。本项目由于处于地下,除受进水水质条件的影响以外,基本不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地下常年温差较地面温差要小,温度比较恒定,有利于各种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由于地下污水处理厂是不可见的,因此既不会对自然景观产生影响,也不会影响到周围建筑的整体视觉效果。本项目的建设,大大美化了市容,同时又为城市增加了绿化面积。

4、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既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减少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又能方便人们生活,是利国利民,造福人类的好事。本项目所建地下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处理设备均处于地下。许多机械的噪声和振动对地面的建筑和居民基本不产生影响,有效地防止了噪音对周围居民生活与工作的影响。由于本项目处于地下全封闭管理,地下污水处理厂可以对产生的臭气进行全面的处理,以应对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增进人民生活的幸福感。

健全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和污水处理厂,是城区建设的重要一环,这一目标的实现,表明了城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

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之一,这些不仅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也可增强吸引内资和外资的动力。综上所述,平原示范区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其价值都是十必要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