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药物化学

课程名称(英文):Medicinal 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课程性质:必修

计划学时: 32

计划学分: 2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理学

选用教材: 徐文方药物化学

开课院部:化工与制药学院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药物制剂

课程负责人: 龙思会

课程网站:

二、课程简介(中英文)

药物化学是一门由化学学科和生物学科相互渗透,充分应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药物分子的一门学科。本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化学药物的合成及其合成原理,由宏观到微观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探索和应用药物设计的方法,为临床提供高效低毒副作用的新药。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将药物化学学科的知识系统教授给学生,为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Medicinal chemistry is a multidisciplinary course which involves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s well as other related sciences. The main goals of the course are to teach the students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synthesis of medicines,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medicines, the design of new drugs, and the fundamental pharmacological aspects of medicines. After taking the course, the students should have a general idea about the variety of medicines trea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iseases, the process of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the ability to tackle basic medicinal chemistry problems and the required skills to work in the field of medicinal chemistry.

三、课程教学要求

序号专业毕业要求课程教学要求关联程度

1 工程知识

2 问题分析从药物的结构推导其稳定性,结构修饰的可能性,新陈

代谢的途径等

H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4 研究药物研发的新方向,新技术H

5 使用现代工具新的药物研发工具比如说高通量筛选,组合化学,计算

机辅助药物设计

H

6 工程与社会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8 职业规范对药物研发行业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医药行业专

业人员的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L

9 个人和团队

10 沟通

11 项目管理

12 终身学习药物研发是一个推陈出新,日新月异的过程,要想能够

为新药的创制做出贡献,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

新的技能

H

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

章节名称主要内容重难点关键词学时类型

一绪论1.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2.药物化学的发展简况及今后发展动

3.学习药物化学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1.Lipiski rule

of 5

2

理论

授课

二麻醉药1、局部麻醉药

(1)局麻药和全麻药的异同点

(2)局麻药的发展简介

(3)局麻药的结构分类及常用药

(4)重点药物的合成及合成原理

(5)局麻药的构效关系

2、全麻药

(1)全麻药的发展简介

(2)全麻药的分类及常用药

(3)重点药物的合成及合成原理

1.药效团

2.构效关系

2

理论

授课

三催眠镇静

药、抗癫

痫药和神

经系统疾

病治疗药

1、镇静催眠药

(1)巴比妥类:常用药、SAR、一般合

成法、重点药物的合成

(2)苯并二氮卓类:常用药、SAR、重

点药物的合成

(3)其他类:结构分类、常用药、SAR、

1.电子等排

2.生物电子等排

3.代谢

3

理论

授课

重点药物的合成

2、抗癫痫药

结构分类、常用药、SAR、重点药物的合成

3、抗抑郁药

(1)抗抑郁药的分类、常用药、重点药物的合成

(2)三环类药物的设计原理

4、抗精神病药

(1)结构分类和常用药

(2)吩噻嗪类、丁酰苯类药的SAR (3)重点药物的合成及合成原理

四镇痛药1、镇痛药的相关定义

2、天然的镇痛药

3、半合成的镇痛药――吗啡的结构改

造研究

4、全合成的镇痛药――吗啡代用品的

研究

5、阿片受体模型研究

1.“分子脱衣舞”

2.受体

2

理论

授课

五解热镇痛

1、解热镇痛药与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

机制和特点

2、结构类别、常用药

3、重点药物的合成及合成原理

4、重点药物的构效关系

1.NSAIDs

2.COX

3.选择性抑制

2

理论

授课

六解痉药及

肌肉松弛

1.天然解痉药

2.合成解痉药

3.构效关系

1.化学递质

2.胆碱受体

2

理论

授课

七肾上腺能

药物

1.肾上腺能受体

2.肾上腺能激动剂及SAR

3.肾上腺能拮抗剂

https://www.doczj.com/doc/807761225.html,T

2.AR

3.MAO

2

理论

授课

八抗过敏药

及抗溃疡

1.概述(组胺和组胺受体)

2.H1受体拮抗剂

2.1作用机制和设计思路

2.2结构类别、常用药、重点药物及合成

2.3构效关系研究

3.H2受体拮抗剂

3.1作用机制

3.2设计思路―――以西咪替丁为例

3.3结构类别、常用药、重点药物及合成

3.4构效关系研究

4.质子泵抑制剂

1.药物治疗原则

2.质子泵抑制剂

2

理论

授课

九寄生虫病

防治药

1.抗疟药

2.驱肠虫药

3.血吸虫药

1.青蒿素

2.治疗指数

1

理论

授课

十抗生素1.抗生素及杀菌机制,结构分类

2.β-内酰胺抗生素(青霉素,头孢)

3. 青霉素,头孢SAR

4.四环素及SAR

5.氨基糖苷

6.大环内酯

1.四环素pH敏

感性

2.β-内酰胺

2

理论

授课

十一合成抗菌

素与抗病

毒药

1.磺胺类抗菌药及SAR

2.喹诺酮类抗菌药及SAR

3.抗结核药

4.抗真菌药(咪唑,三氮唑SAR)

5.抗病毒药

1.代谢拮抗

2.增效剂

3.核苷拮抗

2

理论

授课

十二抗肿瘤药

1.概述

1.1恶性肿瘤的危害及抗肿瘤药物的治

疗价值

1.2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作用原理

2.直接作用于DNA类

2.1烷化剂类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2.2常用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如环磷酰

胺、卡莫司汀

2.3重点药物的合成及合成原理

3.抗代谢类

3.1抗代谢类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3.2常用的抗代谢类抗肿瘤药如氟尿嘧

啶、巯嘌呤

3.3重点药物的合成及合成原理

1.生物电子等排

2.靶向作用

2

理论

授课

十三肾上腺皮

质激素及

性激素

1.甾体化学

2.肾上腺皮质激素及SAR

3.性激素及SAR

1.蛋白同化 1

理论

授课

十四维生素

1.概述

2.水溶性维生素

3.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缺乏 1

理论

授课

十五降血糖药

1.糖尿病概述

2.口服降糖药

1.胰岛依赖

2.非胰岛依赖

1

理论

授课

十六新药设计

与开发

1.概述

2.药物发现过程

3.药物发现途径

1.作用靶点

2.先导化合物

3.计算机辅助

2

理论

授课

药物设计

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

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

(一)学习方法建议

1. 结合板书和ppt结合的教学形式,启发式和案例教学模式,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学生对重要概念,原理的理解,让学生更加地明确药物化学的重点内容。

2. 强调学生课外阅读,了解各类药物研发的前沿。

(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

(1)尤启东主编.药物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2) Granham L. Patrick主编.《An Introduction to Medicinal Chemist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选填)

制订人签字:龙思会教研室主任

签字:

龙思会院部负责人

签字:

王凯

修订时间:2016 年 6 月20 日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44271 【英文译名】:Experiment of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学分数】:1 【总学时】:16 【实践学时】:16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设计、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等环节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天然药物化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天然药物方面研究、开发和生产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科研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具备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原理及实验操作技能,能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有效地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正确地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实验课,应在修完《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或已学习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该课程还为《药物分析》和《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本实验课程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TLC分析法及其应用 【目的要求】

掌握TLC硅胶板的制备方法,能应用TLC分析方法,进行简单的天然药物分离和分析。 【内容】 制备TLC硅胶板;TLC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方法】 1、制备TLC硅胶板:取适量薄层层析用硅胶,以0.5%-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搅拌均匀,铺在载波片上,将该载波片平置,自然风干后120℃烘干30-40分钟,放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2、TLC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选取谷甾醇、胡萝卜甙等常见的天然产物作为实验样品,让学生在不同溶剂系统下进行TLC操作,并确定最佳分离条件。 【参考资料】 《中草药化学》(肖崇厚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实验二、植物化学成分预试实验 【目的要求】 掌握植物化学成分预试实验的常用方法并检测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灵活运用植物化学成分预试实验的常用方法,通过检测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设计提取分离方案。【内容】 对不同类型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设计提取分离方案 【方法】 按照常规植物成分预示实验方法进行。 【参考资料】 《植物成分分析》(谭仁祥主编,科学出版社)。 实验三、陈皮挥发油的提取 【目的要求】 了解挥发油提取的原理方法,掌握水蒸汽蒸馏法从陈皮中提取挥发油的原理和操作,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内容】 从陈皮中提取挥发油并测定其含量。 【方法】 采取水蒸汽蒸馏法进行。 【参考资料】 《天然药物化学》(宋晓凯主编,化工出版社)。 实验四、芦丁的提取和鉴定 【目的要求】 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黄酮苷、苷元和糖部分的鉴定方法。能设计芦丁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方案,经老师同意后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内容】 预试;提取分离芦丁并对其进行精制;对所得芦丁进行鉴定,并研究其性质。【方法】 可采用酸碱法、水提法和溶剂法等进行提取分离,具体方案由学生设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采用纸层析法鉴定,紫外灯下检测荧光,层析条件由学生实验确定。【参考资料】 《中草药化学》(肖崇厚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名称 中药化学 二、课程编码 1002371 三、课程性质 必修课 四、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104 总学分:6.5 实验学时:44 五、适用专业 中药学专业 六、本实验课的配套教材、讲义与指导书 天然药化教研室编.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七、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药化学实验是中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实验课,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印证并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掌握由中药中提取、分离、精制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鉴别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作风。 八、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1. 掌握各类主要中药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糖苷类、黄酮、蒽醌、苯丙素、萜类、强心苷、皂苷等)的基本结构类型、结构特征;了解各类主要化学成分中的重要中药; 熟悉各类主要化学成分中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 2. 掌握各类主要化学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理化性质与化学成分分子结构之间的相 互关系;熟悉不同的理化性质在提取方法的设计和化学结构鉴定中的重要作用。

3. 掌握各类生物活性成分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技术;了解提取分离方法和 处理条件对化学成分结构的影响及后生产物形成的可能性。 4. 了解各类主要化学成分的波谱特征;了解化学成分结构研究中典型的降解反应及衍生物的制备;掌握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特征定性反应、化学结构鉴定研究的步骤和采取的主要方法。 九、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每次实验课以小组进行教学:每组24人,由1位教师指导进行实验操作或课堂讨论。对中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操作技能和方法采取首先观看教学录像或操作动画,同时指导教师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和原理,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老师点评。 十、考核方式与评分方式 根据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综合评定。平时实验70%,实验考试30%。

医用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习 题 解 答 第一章 溶 液 1. 温度、压力如何影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2. 何谓亨利定律?何谓气体吸收系数? 3. 亨利定律适应的范围是什么? 4. 20℃,10.00mL 饱和NaCl 溶液的质量为12.003g ,将其蒸干后,得到NaCl 3.173g 。求: (1)质量摩尔浓度;(2)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Cl 的相对分子量为:58.5 NaCl 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05424.05.58173 .3=== (1) NaCl 的溶解度:)100/gNaCl (93.35100173.3003.12173 .3水g =?- (2) 质量摩尔浓度:).(143.61000 /)173.3003.12(5.58/173.31-=-== kg mol W n m B B (3) 物质的量浓度:).(424.51000 /105.58/173.31-== L mol V n c B B 5. 将8.4g NaHCO 3溶于水配成1000mL 溶液,计算该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HCO 3相对分子量为:84 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1.084 4.8=== NaH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1.01000 /10001.01-=== L mol V n c B B 6. 欲配制10.5mol ·L -1 H 2SO 4 500mL ,需质量分数为0.98的H 2SO 4(密度为1.84)多少毫升? 解: H 2SO 4的相对分子量为:98 所需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mol V c n B B 25.51000/5005.10=?=?= 设所需的0.98的H 2SO 4V (ml ),则H 2SO 4溶液的质量为V ×1.84(g ),所以含有的纯H 2SO 4为V ×1.84×0.98(g )。

中药化学试题库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与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 二、填空: 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和(鉴定)等知识。 三、单选题 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树胶 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 3.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醇的成分是( A ) A 树胶 B 苷 C 鞣质 D生物碱盐 E多糖 4.与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5.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6.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B ) A 乙醇 B 乙醚 C 氯仿 D 丙酮/甲醇(1:1)E 甲醇 7.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石油醚 E 正丁醇 8.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D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丙酮 E 正丁醇 9.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A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10.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C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四、多选 1.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有( ACDE ) A 苷B苷元C 生物碱盐D鞣质E皂甙 2.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 BCD ) A树脂B蛋白质C淀粉D 树胶E鞣质 3.属于水溶性成分又是醇溶性成分的是(ABC ) A 苷类B生物碱盐C鞣质D蛋白质 E挥发油 4.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 ABE ) A苯B氯仿C正丁醇D丙酮 E乙醚 5.毒性较大的溶剂是(ABE ) A氯仿B甲醇C水D乙醇E苯 五、简述 1.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另一方面,某些过去被认为是有效成分的化合物,经研究证明是无效的。如麝香的抗炎有效成分,近年来的实验证实是其所含的多肽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麝香酮等。 另外,根据临床用途,有效成分也会就成无效成分,如大黄中的蒽醌苷具致泻作用,鞣质具收敛作用。 2. 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2)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4)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3.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2)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 (3)研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六、论述 单糖及低聚糖生物碱盐游离生物碱油脂 粘液质苷苷元、树脂蜡 氨基酸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蛋白质、淀粉水溶性有机酸挥发油 第二章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一、概念: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大纲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54 学分:3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从事天然药物的生产和研究能力。主要任务是讲解天然药物中主要有效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特点、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化学成分的检识和结构测定,其次是生物合成和生物活性。 二、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典型有效成分的结构测定方法以及生物合成途径;理解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以及鉴别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从事天然药物的生产和研究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无)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在已修课程的基础上,掌握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研究的内容、任务和方法;熟悉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范围和课程的学习重点;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及最新研究进展。 教学重点: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天然药物化学的

定义、性质、任务;薄层色谱、各类柱色谱技术和UV,IR,MS,NMR等光谱方法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各类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教学内容:绪论;生物合成;提取分离方法;结构研究法。 第二章糖和苷类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糖和苷类的结构和特点,掌握单糖的立体结构,苷键的裂解方法及特点,糖的核磁共振性质;熟悉糖的化学性质,糖链的结构测定方法;了解糖和苷的分类;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 教学重点:糖的立体结构,糖的化学性质,糖的结构鉴定。 教学难点:五碳及六碳单糖的立体结构的几种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单糖的立体化学;糖和苷的分类;糖的化学性质;苷键的裂解;糖的核磁共振性质;糖链的结构测定;糖及苷的提取分离。 第三章苯丙素类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掌握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结构特点、结构鉴定方法;熟悉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了解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生物活性。 教学重点:香豆素的内酯性质、香豆素和木脂素的波谱学特性、木脂素的结构类型。 教学难点:利用香豆素的内酯性质及木脂素的性质,指导提取分离工作。 教学内容:苯丙酸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和理化性质,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和提取分离方法;熟悉苯醌、萘醌、菲醌、蒽醌的典型化合物,蒽醌的波谱特征;了解醌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教学重点: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紫外光谱特性、NMR波谱学特性。 教学难点:羟基蒽醌类成分的波谱特征及结构测定。 教学内容: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醌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定义及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和颜色反应,提取和分离方法,紫外、质谱、氢谱和碳谱的特征;熟悉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生源及生物合成途径和生物活性。 教学重点:黄酮类化合物的定义及结构类型;紫外光谱法用于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紫外光谱法用于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概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结构研究实例。 第六章萜类和挥发油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萜类和挥发油的定义性质,掌握萜类的定义、结构类型及其

最新《中药材加工学》教学大纲

1 中药材加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2 3 4 英文名称: 总学时:实验(实训)学时: 0 5 6 课程类别:课程类型: 7 开课单位:药学系教研室: 8 课程负责人: 9 10 一、一般情况 11 《中药材加工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与《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生态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有着十分密切 12 13 的关系。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理14 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中草药的科学栽培、实施GAP和实现中药材15 规范化生产和管理的能力。 16 教学过程主要为课堂理论讲授。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17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中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贮藏保管、包装,根18 及根茎、叶类、皮类、花类等各类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19 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是实践

20 性较强的学科,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21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运用标本、录象、图表等教具和声象教22 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23 本课程总学时数,课堂讲授学时。 本课程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材加工学》(龙全 24 25 江主编)。 26 27 28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29 第一章绪论 30 [教学内容] 31 1.讲述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中药材加工的关系;该学科经验和文献整理、理论与32 方法、中药材质量标准等主要研究内容。 33 2.简介该学科的文献学、化学、多学科综合等研究方法。 34 3.重点讲解各历史时期中药材加工发展的概况与展望。 35 [教学要求] 36 1.掌握中药材加工与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概念及该学科的主要任务。

医用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习 题 解 答 第一章 溶 液 1. 温度、压力如何影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2. 何谓亨利定律?何谓气体吸收系数? 3. 亨利定律适应的范围是什么? 4. 20℃,10.00mL 饱和NaCl 溶液的质量为12.003g ,将其蒸干后,得到NaCl 3.173g 。求: (1)质量摩尔浓度;(2)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Cl 的相对分子量为:58.5 NaCl 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05424.05.58173 .3=== (1) NaCl 的溶解度:)100/gNaCl (93.35100173.3003.12173 .3水g =?- (2) 质量摩尔浓度:).(143.61000 /)173.3003.12(5.58/173.31-=-== kg mol W n m B B (3) 物质的量浓度:).(424.51000 /105.58/173.31-== L mol V n c B B 5. 将8.4g NaHCO 3溶于水配成1000mL 溶液,计算该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HCO 3相对分子量为:84 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1.084 4.8=== NaH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1.01000 /10001.01-=== L mol V n c B B 6. 欲配制10.5mol ·L -1 H 2SO 4 500mL ,需质量分数为0.98的H 2SO 4(密度为1.84)多少毫升? 解: H 2SO 4的相对分子量为:98

所需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mol V c n B B 25.51000/5005.10=?=?= 设所需的0.98的H 2SO 4V (ml ),则H 2SO 4溶液的质量为V ×1.84(g ),所以含有的纯H 2SO 4为V ×1.84×0.98(g )。 25.598 98.084.1=??==V M m n B V =285.3ml 7. 某病人需要补充钠(Na +)5g ,应补给生理盐水(0.154mol ·L -1)多少毫升? 解: 设需要生理盐水Vml ,则含有NaCl 的物质的量为:V ×0.154/1000(mol ),所以含有的 Na +的物质的量为:V ×0.154/1000(mol )。 5gNa +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217.023 5 === V ×0.154/1000=0.217 V =1409.1(ml )。 8. 下列溶液是实验室常备溶液,试计算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 (1)浓盐酸(HCl )相对密度1.19,质量分数为0.38。 (2)浓硝酸(HNO 3)相对密度1.42,质量分数为0.71。 (3)浓硫酸(H 2SO 4)相对密度1.42,质量分数为0.98。 (4)浓氨水(NH 3)相对密度0.89,质量分数为0.30。 解: (1) 设有浓HCl 体积V =1000ml ,则浓HCl 的总质量为:m 总=1000×1.19(g ),所 以纯HCl 的质量为:m =1000×1.19×0.38(g ),纯HCl 的物质的量为:n =1000×1.19×0.38/36.5(mol ) 浓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设有浓HNO 3 体积V =1000ml ,则浓HNO 3的总质量为:m 总=1000×1.42(g ),所 以纯HNO 3的质量为:m =1000×1.42×0.71(g ),纯HNO 3的物质的量为:n =1000×1.42×0.71/63(mol ) 浓HNO 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1 63 /71.042.110001-=??==L mol v n c (3) 设有浓H 2SO 4 体积V =1000ml ,则浓H 2SO 4的总质量为:m 总=1000×1.84(g ), 所以纯H 2SO 4的质量为:m =1000×1.84×0.98(g ),纯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n =1000×1.84×0.98/98(mol ) 浓H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 设有浓NH 3 体积V =1000ml ,则浓NH 3的总质量为:m 总=1000×.0.89(g ),所 以纯NH 3的质量为:m =1000×0.89×0.3(g ),纯NH 3的物质的量为:n =1000×0.89×0.3/17(mol )

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医用化学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合理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为培养合格的护士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标签: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 一、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现状 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存在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核心地位,课堂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课堂氛围沉闷,师生间的互动极少,学生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医用化学并没有全面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误认为该课程和护士工作没有必然的联系,对护士工作也没有清晰的认识,误以为只是发药、打针、输液之类的事情,很少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学习兴趣也不高。此外,教师对医用化学的定位也不清晰,更加强调化学知识教学,教学内容取舍不合理,选取的内容不符合学生已有的水平,也不能满足社会市场的客观需求,加上教学方法单一化,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优化改革 1.明确教学目标,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想要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明确教学目标是前提。在医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关注社会市场的动态变化,结合新时期护理职业岗位客观需求,构建全新的教学目标,使其明确化并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教师要正确认识医用化学,逐渐淡化化学学科意识,加强化学、医学之间的联系,要通过不同途径使学生意识到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教学。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准确理解章节内容,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比如,双氧水、高锰酸钾等的医学用途,在不同浓度下,具有怎样的药物作用。在学习“溶液的渗透压”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水平,选取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例子,引导他们掌握计算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的方法,更好地了解胶体溶液扩散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详细讲解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透析方法所应用到的原理。这样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2.优化教学方法 在进入更高学习阶段后,医用化学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内容多、速度快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准确把握章节内容,便于有针对性地听讲,解决心中的

天然药物化学 教学大纲剖析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1123857 课程英文名: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学分:3 学分 总学时数:54学时 周学时数:3 适用专业:药学院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 适用学生类别:内、外招生 开课单位: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天然药物中主要成分类别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及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测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寻找中药有效成分的途径,为开发研究新药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尤其是某些著名天然药物活性化合物,如紫杉醇、小檗碱、芦丁、青蒿素等的分离和鉴定工作。难点多集中于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鉴定工作。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天然药物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巩固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实验

操作技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具体说明请参阅《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教学大纲》。 四、教材和参考书: 1教材: [1] 吴立军主编.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7. [2]于荣敏主编.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书(第二版). 广州:暨 南大学出版社印刷,2009. 2参考书: [1] R. H. THOMSON. The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 (Second edition). Glasgow: Blakie Academic & Professional, an imprint of Chapman & Hall, 1993. [2] Steven M. Colegate and Russell J. Molyneux.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Detection, 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Determination. London: CRC Press, Inc., 1993. [3] 姚新生主编. 天然药物化学(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1. [4] 陆蕴如主编. 中药化学.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 [5]《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波谱解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北 京(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教材)(于荣敏:主编) [6]《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生物合成概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广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药药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H2130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20) 学分:4 适用对象:中药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 课程简介: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要保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特点,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药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在新内容上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扩展,如超细粉碎,超临界流体提取,半仿生提取,超声提取,絮凝沉淀,大孔树脂吸附,超滤,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冷冻干燥,一步制粒,凝胶剂,巴布剂,灌肠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等等。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新法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本门课程大致分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药调剂”;第二部分以“药剂制备基础”为主,配合散剂、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第三部分为“中药剂型”,基本上按液体、半固体、固体、气体剂型顺序编排;第四部分为“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与疗效”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医用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略; 2. 略; 3. 液NH 3既是酸又是碱;因在此反应中液NH 3既是质子的接受体又是质子的给予体;NH 3中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高,接受质子的能力强。 4. 略。 5. (1)双键,烯烃,sp 3,sp 2;(2)羟基,酚;(3)羟基,醇;(4)叁键,炔,sp 。 第二章 1.(1)2, 2-二甲基丁烷 (2)2, 3, 5-三甲基庚烷 (3)2,4-二甲基-5-异丙基壬烷 (4)3,4-二甲基-5-乙基辛烷(5)2- 乙基-1 -丁烯 (6)3, 5 -二甲基- 3- 庚烯 (7)4 –-乙基 - 2 – 己炔 (8)3,3-二甲基-1-戊炔 (9)4-甲基-1-庚烯-5-炔 2. (9种) 3. (6种) (CH 3CH 2)2C (1)Br CH 2Br CH 3CH 2CH (2) Cl CH 3(3)CH CHCH 2CH 3CH 2CH 3 6. (4)CH 2BrCH 2CH 3(5)CH 3C O CH 3 CH 3 CH (6)CH 2Cl CH 3CH 2CH (7)OH CH 2OH (8)CHO CH 3CH 2CH (9)OH CH 3 8.CH 3 CH CH CH 3 CH 3 CH 2 CH CH 2 9.(B ) CH 3CH 2CH 2CH 2CH 3(A )CH 3CH 2CH 2CH CH 2 (C )CH 3CH 2CH 2COOH (D )CH 3CH 2CH 2CHO (E )HCHO CH CH 3 CH 2 Cl 2CH CH 2CH 2 Cl 10. CH 2CH CH C CH CH 2 2243 2CH 2CH CH CH 2 CH 2 CH CH CH 2CH 2Cl ? CH CH 2 CH 2 Cl +

[教学改革,医用,化学]探究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探究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1 医用化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医用化学目前开设于大一的第一学期,由于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正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对大学的学习方法还没有适应,还保留着高中阶段的学习习惯,这样就给医用化学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医用化学涉及的内容多,尤其化学理论强,开设的实验教学较少,使得学生在短时间里接受这些化学理论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医用化学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授和板书展示的形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的,缺乏理解,造成对医用化学的学习感到无趣,逐渐形成厌学情绪,影响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医用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医药类高校开设医用化学课程的学时数一般为64 学时,有院校甚至只有32 学时,因此在有限的学时里完成最重要的化学知识学习尤为重要。医用化学内容涉及到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及有机化学四大化学,内容繁多,因此对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变得尤其的必要,我们根据后续的课程学习所涉及的主要的化学知识对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减,保证学生在学时较少的情况下,掌握最重要的化学知识。将授课重点放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内容上,减少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内容上的课时,教学内容的具体改革及依据如下: 2. 1 无机化学方面的改革 ( 1) 重点讲解溶液的相关内容,包括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溶液的渗透压,尤其溶液的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这方面内容在后续课程学习中尤其的重要,如临床上为什么使用0. 9%生理盐水、50. 0 g /L 葡萄糖溶液作为注射液。通过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 2) 重点讲解电解质溶液和缓冲溶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作用的机理、pH 计算、配制及在医学中的意义。如人体内怎么控制适宜的pH 值。 2. 2 有机化学方面的改革 重点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结构特征、命名、物化性质等。涉及到的有机物主要为烃类、烃的含氧衍生物( 醇、酚、醚、醛、酮、酸) 、脂类、糖类及氨基酸。有机化学是医学课程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如人体的组成成分出水以外大部分都是有机物质,我们所使用的药物一般都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以广泛地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是生命科学不可缺少的化学基础,所以学习有机化学是探索生命奥妙奠定必要的基础。 2. 3 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 医用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我们在该课程的重点内容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部分分别设计了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来增加学生对医用化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3]。通过综合考虑我们设计的实验分别为:实验一缓冲溶液配制及其pH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教学对象 本课程适用于药学类专业大学三年级本科生。 学分与学时 天然药物化学3.5学分,60学时。 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本课程属于专业主干课(或专业基础课)模块,是药学类专业的必修课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 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主要围绕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别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进行教学,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其发展与有机化学、合成化学、现代谱学等学课关系密切,课程内容与药物化学关系密切,并为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 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结构 鉴定和生物活性等。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初步从事天然药物开发利用 的能力,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 本方法,能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对天然药物进行科学研究和相关工作。

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本课程要求修完药学专业基础课(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等)后,掌握了一定的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再进行学习,为后续课程(如:药物分析等)作基础。 六教学目的与主要要求 第一章总论 【目的要求】 掌握1.天然药物化学的含义、性质与任务。 2.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一般原理及常用方法 熟悉1.不同的生物合成途径与各类二次代谢产物生成的相关性。 了解1.天然化合物结构研究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2.本学科近代研究成就、发展趋势及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 【主要内容】 1.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历史及新药发现 2.天然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3.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4.结构研究法 第二章糖与苷 【目的要求】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药药理学 英文名称: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性质:专业课、独立开课 适用专业:中药学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 中药药理学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本门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总学时为54,其中课堂讲授22学时,实验32学时共8个实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验证课堂理论,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研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中药事业和新药开发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单个实验考核:预习报告(设计方案)占30%,操作过程与结果占50%,实验报告项目占20%。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20%,试验考核占80%。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张大方主编的《药理与中药药理试验》,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 实验一中药药理实验设计及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 掌握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2. 中药药理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3. 中药药理实验样品的注意事项 4. 中药药理实验制剂的浓度表示法 5. 中药药理基本实验技能 中药药理实验研究设计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2学时)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

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方法和原则。 四、学时安排 2学时 实验二祛风湿中药的实验设计方法及 秦艽对蛋清致大白鼠足肿胀、耳肿胀的影响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2.掌握抗炎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秦艽对小鼠足肿胀(蛋清法)的影响 4.掌握秦艽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5.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及常用实验方法的选择。 5.蛋清法和二甲苯法制造急性炎症模型的方法。 6.足趾部皮下注射的方法、肿胀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四、学时安排: 4学时 实验三药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实验设计及实验研究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消化系统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医用化学教学质量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医用化学教学质量 在医学院校中,医用化学是其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能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了解与医学有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更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验教学的开展有所忽视,这样导致医用化学教学的质量不够理想。故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的提高医用化学的教学质量。 标签:实验教学医用化学课程设置 前言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做好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能够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具重要的意义。但是,许多学校的实验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化学实验课的课时较少,这样导致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制约了学生化学知识水平的提升。本文主从医用化学教学的层面上,对如何实行教学改革,以进一步提升医用化学教学的质量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一个人进行学习与工作的内在动力,故此要想提高医用化学的教学质量,那么首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逐渐对医用化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在教学之初,教师需要强调化学与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1]。要让他们了解到要想学好医学,而这就需要学好医用化学。此外,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够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还需要多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所要讲述的知识点。而且相比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实验教学要更加的感兴趣。总之,要采取一切措施来激发学生对医用化学课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对课程进行不断的优化 当前,医用化学实验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个是基础化学实验;另一个是有机化学实验,在这些实验课程中,操作性验证性的内容较多,但是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相对较少;而且在当前的医用化学实验课程中,纯化学内容较多,而与医学方面有关的内容更少;此外,许多实验内容都非常的陈旧,不能够体现实验课应有的吸引力。而且这些实验课程的设置都较少,学生很难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去掌握教师所讲述的实验内容。 故此,就需要学校对课程设置进行不断的优化,要打破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的这一模式,要将医学与化学实验逐渐的融为一体,以方便更多的医学生学习。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复习资料

前言 一、考情分析 1.中药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 2.中药鉴定学与中药化学是6:4,中药鉴定学60%,中药化学40%。 3.中药化学:A型题16道题,每小题1分,共16分;B型题32题,每小题0.5分,共16分;X型题8道题,每小题1分,共8分。 二、绪论 1.概念: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伦理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主要内容:结构类型、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三、学习方法 1.以总论为基础:以总论为基础,学习好总论的知识,灵活运用总论的知识,去解决各类化学成分的实际问题,在复习、考试的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紧抓化学结构,以化学结构为核心:掌握不同化合物化学结构特点。 3.学习主线: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 4.以理解、记忆、融会贯通为最主要的学习方法。 5.先粗后细、先干后叶、先面后点。 6.学习教材—→完成习题—→复习教材。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绪论 1.有效成分:与药效有关的成分; 2.无效成分:与药效无关的成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重点)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提取概念:采用一种方法,使中药里面有效的成分与无效的成分分开。 (二)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选择一个适当的溶剂将中药里面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1)常用提取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极性小→极性大) (2)提取溶剂的特殊性质:石油醚:是混合型的物质;氯仿:比重大于水;乙醚:沸点很低;正丁醇:沸点大于水。 ①亲脂型溶剂与亲水型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混合之后会分层,称为亲脂型溶剂;丙酮、乙醇、甲醇与水混合之后不分层,称为亲水型溶剂。 ②不同溶剂的符号。 (3)选择溶剂:不同成分因为分子结构的差异,所表现出的极性不一样,在提取不同级性成分的时候,

天然产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80003347 课程英文名: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学分:3 学分 总学时数:54学时 周学时数:3 适用专业:药学院中药学专业 适用学生类别:内、外招生 开课单位: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1 要求学生掌握天然药物中主要成分类别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 提取、分离,精制及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 了解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测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寻找中 药有效成分的途径,为开发研究新药奠定基础。 3 了解天然药物主要化学成分类别的生物合成途径。 二、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 本课程的重点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尤其是 某些著名天然药物活性化合物,如紫杉醇、小檗碱、芦丁、青蒿素等的分离和鉴定工作。 2 难点多集中于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鉴定和主要化合物类别的生物 合成工作。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天然药物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巩固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实验操作技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具体说明请参阅《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教学大纲》。 四、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1] 吴立军主编. 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5. 参考书: [1] 姚新生主编. 天然药物化学(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1. [2] 陆蕴如主编. 中药化学.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 五、考核形式与成绩计算: 考核形式:闭卷 成绩计算:总成绩(100%)=期末考试成绩(90%)+平时成绩(10%) 六、基本教学内容: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各类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主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