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昏迷37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8.00 KB
- 文档页数:2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45例临床分析目的血糖检查可以有效避免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误诊的产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低血糖昏迷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行血糖检查后紧急处置的44例,未行血糖检查仅给予一般急救处理1例。
结果44例患者在5~20 min 内慢慢苏醒,症状缓解及消失。
留院观察24~48 h,血糖控制正常范围内出院。
1例患者本有癫痫史,入院前3 h出现昏迷、抽搐现象,家属以癫痫发作送诊,急诊室先后考虑癫痫史、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测定血糖才知属低血糖昏迷。
治疗后,25 min神志逐渐清醒。
结论对于昏迷患者,常规检测血糖是很有必要的。
可有效避免因低血糖昏迷时间长,发生不可逆转的脑组织损害的可能性。
标签: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血糖检查当患者出现昏迷、意识不清时进行血糖检查,可以有效发现低血糖避免误诊,延误治疗时间导致患者的损害。
现将笔者所在医院45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诊疗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5例糖尿病患者。
年龄50~80岁;男25例,女20例;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10~120个月。
合并高血压20例,冠心病15例,高血脂20例,癫痫史1例。
有35例患者发病前曾出现食欲下降,进食减少,药量没变。
1.2?糖尿病治疗情况7例患者自行胰岛素治疗;6例患者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1例,其中糖适平加降糖灵治疗3例,达美康加二甲双胍5例,糖适平加二甲双胍10例,阿卡波糖加糖适平3例;11例单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其中二甲双胍3例,糖适平2例,降糖灵3例,达美康2例,阿卡波糖1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肾病及有脑血栓病史患者合用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类降压药及其他血管扩张药等。
1.3?临床表现45例患者全部意识不清,其中深度昏迷25例,中度昏迷19例,中度昏迷伴随抽搐1例。
1.4?血糖测试情况44例患者急诊室做快速血糖测定,1.3~2.7 mmol/L;1例未快速血糖监测,后测为1.0 mmol/L。
糖尿病低血糖症临床验案例分析标题:糖尿病低血糖症临床案例分析:原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引言:糖尿病低血糖症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常见于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
低血糖症状可以从轻微头晕到严重昏迷,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重大威胁。
本文将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分析,探讨糖尿病低血糖症的原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一、案例分析病例1:患者A,男性,55岁,已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
最近两个月内,他定期使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
然而,患者A在进行日常家务活动时突然感到头晕和心悸。
他发现自己出汗和颤抖,然后意识逐渐模糊。
家人紧急将他送往医院,维持血糖水平后患者逐渐恢复。
分析:这是一例经典的糖尿病低血糖症例,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导致的血糖过低。
头晕、心悸、出汗和颤抖是低血糖常见症状。
患者的意识逐渐模糊是由于低血糖进一步恶化,病情严重化。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病例2:患者B,女性,63岁,已诊断患有1型糖尿病。
她在每日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水平。
最近一次,患者B在工作时感到异常疲劳和心慌,冷汗淋漓。
她迅速进食了高糖食物后症状缓解。
她没能及时向医生报告症状。
分析:患者B是因为胰岛素剂量过高引起低血糖症。
疲劳、心慌和冷汗是低血糖的典型症状。
患者B选择了进食高糖食物作为紧急处理措施,该方法能缓解低血糖症状,但并不能对糖尿病控制产生正面影响。
患者应及时向医生报告症状,以便调整胰岛素剂量。
二、原因分析1. 胰岛素过量:当1型糖尿病患者注射或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过量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时,会导致血糖过低。
例如,胰岛素突然停用时会引发低血糖。
举例:患者C每天注射胰岛素,一次因忘记注射胰岛素导致低血糖。
他经历了头晕、恶心和大汗淋漓的症状。
及时加强监测和合理调整胰岛素剂量是预防低血糖的关键。
2. 长期空腹:长时间未进食会导致血糖过低。
例如,一些人为了减肥会选择长时间禁食,增加了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39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特点、诊治和预防经验。
方法:对39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周内痊愈出院32例,4例因就诊时昏迷时间过长有较明显的反应迟钝和记忆力减退,1例出现偏瘫,1例因原有心肾功能不全抢救无效死亡,1例独居老人因被发现过晚,延误了抢救时机而死亡。
结论: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及时诊断、正确治疗非常重要,充分认识老年人低血糖昏迷特点,加强预防措施,制定合理、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尤其重要。
【关键词】低血糖昏迷;糖尿病;老年人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74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近年来老年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由于使用降糖药物失当等原因,并发低血糖昏迷者也明显增多。
长时间低血糖昏迷可造成患者大脑细胞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加强预防措施,及时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收集了笔者所在医院内科病房2005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39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9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男24例,女15例;年龄60~78岁;糖尿病病程7个月~18年;其中合并高血压11例,冠心病8例,肾脏病变8例,糖尿病足4例,周围神经病变9例,腔隙性脑梗死8例。
发病到就诊时间1~9 h。
1.2 诊断标准本组患者均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发生低血糖昏迷时,其血糖均<2.8 mmol/l,并除外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其他原因所致的昏迷。
1.3 病因本组患者发病前应用药物情况:其中注射胰岛素8例,胰岛素与二甲双胍合用4例,口服降糖药物27例。
发病前正常用药未正常进食者18例,增加运动量降糖药未减量4例,腹泻4例,饮酒5例,注射胰岛素剂量增大3例,降糖药物使用不当5例。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37例急救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37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救治来讨论快速血糖测定的必要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现场行快速血糖检查后紧急处置31例,未行快速血糖检查仅给予一般急救处理6例。
结果 29例在5~20min内慢慢苏醒,症状缓解及消失,其中4例患者清醒后要求不去医院,其余患者均到医院继续治疗。
17例患者在急诊室留观,反复调测血糖24h,病情稳定后出院。
17例患者需住院观察治疗,其中3例未作院前血糖检测的患者均需住院治疗。
2例院前检测低血糖昏迷的患者,回院后CT提示合并有脑血管意外收入院治疗。
结论院前急救必须配备快速血糖检测仪及相关药品,院前急救过程中对老年糖尿病人出现任何神经系统症状时均应及时测定血糖浓度,以区别脑血管意外,做出及时处置以避免发生不可逆性损害。
【关键词】糖尿病昏迷;急救医疗服务;糖尿病;低血糖症糖尿病患者可因各种因素诱发糖尿病昏迷。
为避免耽误病情及与其他类型昏迷相鉴别,特将37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诊疗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7例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50~68岁,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2~10年。
合并高血压9例,冠心病5例,高血脂11例,胆囊炎胆石症6例,肾功能不全1例,有脑梗塞病史7例。
有30例病人发病前曾出现食欲下降,进食减少而降糖药的药量没变,有2例病人发病前出现腹泻、发热情况。
1.2 糖尿病治疗情况 3例患者自行胰岛素治疗;2例患者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1例,其中糖适平加降糖灵治疗3例,达美康加二甲双胍6例,糖适平加二甲双胍8例,阿卡波糖加糖适平4例;11例单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其中二甲双胍3例,糖适平2例,降糖灵3例,达美康2例,阿卡波糖1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肾病及有脑血栓病史患者合用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类降压药及其他血管扩张药等。
1.3 临床表现 37例患者全部意识不清,深度昏迷20例,中度昏迷17例,右侧偏瘫2例,左侧偏瘫1例,口角歪斜7例,局部抽搐3例,大小便失禁3例。
引起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症相关因素分析-附42例报告余旭红【期刊名称】《海峡药学》【年(卷),期】2013(025)002【摘要】目的探讨引起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症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糖尿病药物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症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昏迷22例、9例患者出现偏瘫症状,4例躁动、阵发性抽搐等症状;单独使用磺脲类药物19例,磺脲类加双胍类药物所致11例,胰岛素10例,磺脲类加胰岛素2例;新近诊断2型糖尿病,未经饮食及运动治疗,即投用足量降糖药物8例;胰岛素的不当10例;肾功能减退6例;同时口服降糖中药8例;其他10例.治疗后死亡3例.结论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症与多种因素所致,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采取下列措施预防:遵循的原则,用药从小剂量开始,注意个体化;应做好宣教工作;老年患者或者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长效磺脲类降糖药,考虑用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定期检测糖血,根据血糖调整降糖药.【总页数】2页(P197-198)【作者】余旭红【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泉市红十字医院内科,龙泉,323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相关文献】1.药物性低血糖症临床分析(附39例报告) [J], 杨立红2.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附286例报告) [J], 纪邦群;时立新;田丹丹3.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附94例报告) [J], 冯尤健;胡肇衡4.糖尿病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附132例报告) [J], 韦耀丽5.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及其相关因素分析--附660例报告 [J], 崔春吉;李永宇;崔顺子;朴熙绪;裴风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血糖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1]。
低血糖对机体的危害以神经系统为主,由于血糖是脑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短暂的低血糖可导致脑功能不全,而反复发作的、严重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血糖可引起脑死亡。
低血糖还可刺激心血管系统,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等,因此低血糖症已引起社区医师的高度重视。
本文对本院近两年收治的37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预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7例老年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60~83岁。
糖尿病病程平均8~21年。
其中合并冠心病8例,高血压病17例,脑血管意外5例,肝硬化6例,合并感染4例。
所有病例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诊断标准,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正在接受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2)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或中枢神经抑制表现;(3)发作时血糖值小于2.8mmol/L 。
1.2降糖药使用情况单纯使用胰岛素6例,单独使用磺脲类8例(其中单独使用“消渴丸”3例,使用“优降糖”4例,“达美康”1例),磺脲类加双胍类8例,磺脲类加糖苷酶抑制剂3例,胰岛素加磺脲类2例,胰岛素加双胍类8例,胰岛素加糖苷酶抑制剂2例。
1.3临床表现所有患者中表现有心悸、出汗、饥饿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占49.2%;表现为意识障碍、昏迷、偏瘫、精神行为等占31.4%;无症状低血糖12例次(19.4%)。
低血糖发生在空腹和餐前31例(83.8%);运动后发生3例,晚睡前发生3例次。
上述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血糖监测值在1.1~3.0mmol/L 。
1.4低血糖诱因(1)未及时进食或进食量过少,共21例;(2)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37例临床分析夏宏伟(镇江市谏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镇江212006)【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诊救治分析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急诊救治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急诊救治措施等进行分析,以期提醒广大医护人员和糖尿病患者重视此类并发症,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一、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病理生理特点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是由于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过量导致血糖过低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在糖尿病患者中,特别是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低血糖昏迷的发生率较高。
低血糖昏迷发生时,由于大脑对血糖需求增加,而脑细胞对血糖的保存能力较差,因而容易引起脑组织的功能障碍。
二、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临床表现1. 轻度低血糖:出现饥饿、大汗淋漓、心慌、手颤等表现,血糖一般在3.5~3.0mmol/L。
2. 中度低血糖:出现异常行为,烦躁不安,糊里糊涂,神志不清等表现,血糖在2.9~2.0mmol/L。
3. 重度低血糖:患者可能发生昏迷,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等严重表现,血糖<2.0mmol/L。
三、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急诊救治措施1. 确认诊断:在疑似低血糖昏迷的病人中,应首先要迅速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以确认是否低血糖昏迷。
2. 口服葡萄糖:如果患者尚能吞咽,可给予口服含糖饮料或葡萄糖片。
一般含糖饮料见效要比葡萄糖片快。
3. 静脉注射葡萄糖:如果患者昏迷、不能自行口服,应立即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
对于留置导尿管或胃管患者,可通过这些管道给予葡萄糖溶液。
4. 氯化钙注射液:当血钙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时,应给予氯化钙注射液,以提高血钙水平。
5. 氨基酸和胰高血糖素:对于需要持续静脉输液的患者,可以给予氨基酸和胰高血糖素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6. 尽早转移患者:一旦出现低血糖昏迷的迹象,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医院急救室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糖尿病并发症,对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也提出了挑战。
低血糖论文:药物性低血糖症21例临床分析低血糖症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低于2.8 mmol/l时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药物性低血糖症常常出现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当低血糖时,首先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动过速、烦躁不安、血压增高等症状。
如果脑组织低血糖时间较长,出现性格改变,认知障碍,甚至昏迷抽搐。
血液缺糖时若超过6 h会留下永久性的脑神经功能损伤后遗症[1,2]。
对于该症及早发现和治疗是抢救的关键,本文就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治疗的21例药物性低血糖病患的治疗经验和病人预后的注意事项总结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进入我院内科治疗的21例患者,符合who ii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病史2 ~10年,男性 12例,;女性9例。
以上患者大部分有合并症,其中高血压10例、冠心病8例、脑中风后遗症3例.1.2 用药情况维持胰岛素治疗8例,口服降糖药13例,其中口服优降糖(格列苯脲)5例,消渴丸+二甲双胍8例,。
1.3 临床表现来院治疗的患者的患病情况如下:凌晨早起、未吃早餐锻炼,午餐未正点食用的空腹或剧烈运动,严重腹泻或饮酒过量情况下发生低血糖昏迷,均由家人或邻居发现陪同病患送往我科治疗。
临床症状:大部分病例表现为出汗、心悸、四肢无力、头晕、神情淡漠、意识轻微障碍、呼吸不规则;少数病例深昏迷、躁动不安、心电图异常。
以上病人出现低血糖的即时血糖为0.8-1.5 mmol/l 2例,2.0-2.8 mmol/l 12例,3.1-4.0 mmol/l7例。
1.4 治疗给予意识清醒,轻度无力的患者50%葡萄糖溶液连续小口服用。
其余病患视情况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40-100ml静脉缓慢推注,根据推注后的恢复情况再给予10 % 或5 %的葡萄糖注射液静注,并纠正电解质絮乱,对于有轻微脑水肿的患者给予甘露醇快速滴注脱水治疗。
对于昏迷休克的患者给予胰升高糖激素治疗和糖皮质激素,并给予吸氧,可缓解应激状态,升高血糖浓度,每个1h测定血糖,待血糖恢复6-10 mmol/l即可认为正常,停止给药,必要时给予氢化可的松100 mg,4 h/次[3]。
糖尿病低血糖症临床验案例分析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过低,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在临床中,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并不少见,本文将针对几个实际的临床验例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糖尿病低血糖症的病情及处理方法。
案例一:患者张某,男性,45岁,已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平时通过口服药物控制血糖。
近期,他出现了多次低血糖反应,包括头晕、出汗、心慌、乏力等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张某应该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如立即补充高糖食物或饮品,以迅速提高血糖水平。
随后,他应该咨询医生并进行相应的调整治疗方案,以防止低血糖的再次发生。
案例二:患者李某,女性,60岁,患有1型糖尿病已有多年,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平稳。
她出现了多次低血糖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慌、神志不清等症状。
李某的低血糖症属于严重程度较高的类型,应该立即施行急救措施,如立即注射葡萄糖溶液或口服高糖物质。
同时,她应该到医院就诊,咨询医生如何调整胰岛素注射的剂量和频次,以避免再次发生低血糖。
案例三:患者王某,男性,35岁,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他需要通过饮食控制来维持血糖的稳定,但最近出现了多次低血糖症状,如头晕、震颤、乏力等。
在这种情况下,王某应该增加每天进食的次数,并注意食物的营养均衡性。
此外,他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监测和调整饮食方案。
通过对以上几个实际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发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情况。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非常重要,但是过低的血糖水平同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在处理低血糖症的时候,首先要迅速提高血糖水平,可以通过摄入高糖食物、饮品或注射葡萄糖溶液等方式。
同时,及时咨询医生,寻求专业的指导和调整治疗方案,以避免低血糖症再次发生。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与临床对策目的:分析糖尿病致低血糖昏迷的原因,以便诊断和治疗。
方法:对20例昏迷病人进行原因分析。
结果:16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给予50%葡萄糖静推及相关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清醒。
结论: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昏迷的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愈后较好。
标签: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分析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急症,它起病快,发病急,若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我院自2011年1至6月来收治低血糖昏迷的患者共20例,现对其发生原因、诊断、治疗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0例,均为我院急诊和住院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
性别男12例,女8例。
年龄24岁~82岁,平均年龄53岁。
分型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病史16例。
病程1年~10年。
发生时间20例均发生在餐后3~4小时或者凌晨。
用药口服降糖药物10例,胰岛素应用史者4例,联合用药6例。
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确诊的1或2型糖尿病病人。
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昏迷症状。
就诊时化验血糖值为1.2mmol/L~2.8mmol/L,平均2.0mmol/L。
L,血K+、Na+、CL-,pH值均正常,尿酮体-~+。
头颅CT检查无异常。
给予葡萄糖治疗可缓解症状。
3 治疗结果20例患者确诊后均立即给予50%葡萄糖40ml~60ml静脉推注5%~10%葡萄糖静脉滴注维持。
16例患者在3min~30min后逐渐苏醒,4例患者因昏迷时间长,且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肾血管疾病,最终抢救无效而死亡。
4 病因分析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原因有很多种,就本组病例分析如下。
口服降糖药引起有12例,其中多数为老年患者。
其原因:年龄较大的患者,在进食明显减少或不进食的情况下,降糖药未相应减量或停用;有肾功能不全患者,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发生难以纠正的长时间的低血糖;运动量增加的患者,没有相应增加食量或减少药量而导致昏迷。
皮下注射胰岛素或联合用药引起有6例。
本组病例均为需要胰岛素治疗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多为注射中效胰岛素,常在夜间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