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2011-07-12 16:02:35 来源:互联网

LC正弦波振荡器

一、LC并联谐振回路

LC振荡电路主要用来产生高频正弦波信号,电路中的选频网络由电感和电容组成。常见的LC正弦波振荡电路有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和电容三点式。它们的选频网络采用LC并联谐振回路。

1.LC并联谐振回路的等效阻抗

图1 LC并联谐振回路

LC并联回路如图1所示,其中R表示回路的等效损耗电阻。由图可知,LC并联谐振回路的等效阻抗为

(1)

考虑到通常有,所以

(2)

2.LC并联谐振回路具有以下特点

由式(2)可知,LC并联谐振回路具有以下特点:

(1)回路的谐振频率为

或(3)

(2)谐振时,回路的等效阻抗为纯电阻性质,并达到最大值,即

(4)

式中,,称为回路品质因数,其值一般在几十至几百范围内。

由式(2)可画出回路的阻抗频率响应和相频响应如图2所示。由图及式(4)可见,R 值越小Q值越大,谐振时的阻抗值就越大,相角频率变化的程度越急剧,选频效果越好。

LC振荡电路主要用来产生高频正弦波信号,电路中的选频网络由电感和电容组成。常见的LC正弦波振荡电路有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和电容三点式。它们的选频网络采用LC并联谐振回路。

(3)谐振时输入电流与回路电流之间的关系

由图1和式(4)有

通常,所以。可见谐振时,LC并联电路的回路电流或

比输入电流大得多,即的影响可忽略。这个结论对于分析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相位关系十分有用。

二、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

1.电路组成

图1所示为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由图可见,该电路包括放大电路、反馈网络和选频网络等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LC并联电路作为BJT的集电极负载,起选频作用。反馈是由变压器副边绕组N2为实现的。下面首先用瞬时极性法来分析振荡回路的相位条件。

2.相位平衡条件判断

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参考动画。

图1 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

3.起振与稳幅

变压器反馈式LC正弦波振荡电路起振的幅值条件是环路增益大于1,只要变压器的变比和BJT选择适当,一般都可以满足幅值条件。

而振荡的稳定是利用放大器件的非线性来实现的。当振幅大到一定程度时,虽然BJT 集电极的电流波形可能明显失真,但由于集电极的负载是LC并联谐振回路,具有良好的选频作用,因此输出电压的波形一般失真不大。

三、三点式LC振荡电路

图1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LC振荡电路除变压器反馈式,还常用电感三点式和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现分别讨论如下。

1.电路组成

图1所示为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的原理图。这种电路的LC并联谐振电路中的电感有首端、中间抽头和尾端三个端点,分别与放大器件的集电极、发射极(地)和基极相连,反馈信号取自电感L2上的电压,因此,习惯上将图1所示电路称为电感三点式LC振荡电路,或电感反馈式振荡器。

2.相位平衡条件判断

前面讨论LC并联谐振回路时已得出结论:谐振时,回路电流远比流入或流出LC回路的电流大得多。因此,电感中间抽头的瞬时电位一定在首、尾两端点的瞬时电位之间,即(1)若电感的中间抽头交流接地,则首端与尾端的信号电压相位相反。

(2)若电感的首端或尾端交流接地,则电感其它两个端点的信号电压相位相同。

根据分析,图1电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3.幅值条件及振荡频率

至于振幅条件,则容易满足,只要适当选择BJT的b和L2/L1的比值,就可以实现起振。考虑到L1、L2间的互感M后,电路的振荡频率可近似表示为

(1)

电感三点式正弦波振荡电路不仅容易起振,而且采用可变电容器能在较宽的范围内调节振荡频率,其工作频率范围可以从数百千赫兹至数十兆赫兹,所以用在经常改变频率的场合(例如收音机、信号发生器等)。电路的缺点是,反馈电压取自L2上,L2对高次谐波(相对于f0而言)阻抗较大,因而引起振荡回路输出谐波分量增大,输出波形较差。

四、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频率稳定度是衡量振荡电路的质量指标之一,一般用来表示,其中f0为振荡频率,Df为频率偏移。频率稳定度有时还附加时间条件,如一小时或一日内的频率相对变化量。前面介绍的RC振荡电路的频率稳定度大于10–3,普通LC振荡电路也只能达到10–4。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频率稳定度可达10–9甚至10–11,这是由于采用了具有极高Q值的石英晶体元件。

1.结构

图 1 石英晶体结构

石英晶体是一种各向异性的结晶体,它是硅石的一种,其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从一块晶体上按一定的方位角切下的薄片称为晶片(可以是正方形、矩形或圆形等),然后在晶片的两个对应表面上涂敷银层并装上一对金属板,就构成石英晶体产品,如图1所示,一般用金属外壳密封,也可有用玻璃壳封装的。

2.压电效应

石英晶片所以能做振荡电路是基于它的压电效应,从物理学中知道,若在晶片的两个

极板间加一电场,会使晶体产生机械变形;反之,若在极板间施加机械力,又会在相应的方

向上产生电场,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如在极板间所加的是交变电压,就会产生机械变形

振动,同时机械变形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一般来说,这种机械振动的振幅是比较小的,其振动频率则是很稳定的。但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与晶片的固有频率(决定于晶片的尺寸)相等时,机械振动的幅度将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压电谐振,因此石英晶体又称为石英晶

体谐振器。

3.等效电路和谐振频率

石英晶体的压电谐振现象可以用图XX_02所示的等效电路来模拟。等效电路中的C0

为切片与金属板构成的静电电容,L 和C 分别模拟晶体的质量(代表惯性)和弹性,而晶片

振动时,因摩擦而造成的损耗则用电阻R 来等效。由于晶片的等效电感L 很大,而C 和R

很小,因此Q 很大,可达104~5′105。

图2为石英晶体的代表符号、等效电路和电抗特性。

由等效电路可知,石英晶体有两个

谐振频率,即

(1)当R 、L 、C 支路发生串联谐

振时,其串联谐振频率为

(1)

由于C0很小,它的容抗比R 大得多,因此,串联谐振的等效阻抗近似于为R ,呈纯阻

性,且其阻值很小。

图2 石英晶体的等效电路与电抗特性

(a)代表符号 (b)等效电路 (c)电抗—频率响应特性

(2)当频率高于fs时,R、L、C支路呈感性,当与C0发生并联谐振时,其振荡频率为

(2)

由于,因此fs与fp非常接近。

通常石英晶体产品所给出的标称频率既不是fs也不是fp,而是外接一小电容Cs时校正的振荡频率,Cs与石英晶体串接如图3所示。利用Cs可使石英晶体的谐振频率在一个小范围内调整。Cs的值应选选择得比C大。可以计算接入Cs后新的串联谐振频率

图3 谐振频率的调整

将上式展开成幂级数,并注意到,从而略去高次项,可近似得

(4)

当时,,而当时,。实用时,Cs是一个微调电容,使f¢s在fs与fp之间的一个狭窄范围内变动。可以分析得出Cs并不影响并联谐振频率。4、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电路只有两类,即并联型和串联型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前者石英晶体工作在接近于并联谐振状态,而后者则工作在串联谐振状态。

图1a所示为一并联型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由图可见,这个电路的振荡频率必须在石英晶体的fs与fp之间,即只有晶体在电路中起电感作用才能组成电容三点式电路,满

足相位平衡条件,考虑到通常,,因此,振荡频率主要取决于石英晶

体与的谐振频率。

图1b所示为一串联型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从反馈支路的k点断开,在T1的发射极与地之间加输入ve为(+)极性的信号,则经过共基极电路和共集电极电路的输出信号

vo应为(+)极性。当时石英晶体呈纯阻性,相移为零,此时vo经Rf和石英晶体反馈到k点的电压vf与ve同极性,满足相位平衡条件。至于幅值平衡条件可通过调节电阻Rf的大小得到满足。

(a) 并联晶体振荡器(b)串联晶体振荡器

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设计及仿真

《电子设计基础》 课程报告 设计题目: 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设计及仿真学生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 成绩: 西南xx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一.设计题目及要求 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设计及仿真,要求: (1)设计完成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 (2)仿真出波形,并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得出频率。 二.题目分析与方案选择 在通电瞬间电路中瞬间会产生变化的信号且幅值频率都不一样,它们同时进入放大网络被放大,其中必定有我们需要的信号,于是在选频网络的参与下将这个信号谐振出来,进一步送入放大网络被放大,为了防止输出幅值过大所以在电路中还有稳幅网络(如图一中的两个二极管),之后再次通过选频网络送回输入端,经过多次放大稳定的信号就可以不断循环了,由于电路中电容的存在所以高频阻抗很小,即无法实现放大,且高频在放大器中放大倍数较小。 三.主要元器件介绍 10nf电容两个;15kΩ电阻一个;10kΩ电阻三个;滑动变阻器一个;2.2k Ω电阻一个;二极管两个;运算放大器;示波器 四.电路设计及计算 电路震荡频率计算: f=1/2πRC

起振的复制条件:R f/R i>=2 其中R f=R w+R2+R3/R d 由其电路元件特性 R=10KΩ C=10nF 电路产生自激震荡,微弱的信号1/RC 经过放大,通过反馈的选频网络,使输出越来越大,最后经过电路中非线性器件的限制,使震荡幅度稳定了下来,刚开始时A v=1+R f/R i >3。 平衡时A v=3,F v=1/3(w=w0=1/RC) 五.仿真及结果分析 在multisim中进行仿真,先如图一连接好电路,运行电路,双击示波器,产生波形如下图 图2 刚开始运行电路时,输出波形如图2,几乎与X轴平行,没有波形输出。

LC正弦波振荡电路详解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详解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与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原则在本 质上是相同的,只是选频网络采用 LC 电路。在LC 振荡电路中,当 f=f o 时,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数值最大,而其余频率的信号均被衰减 到零;引入正反馈后,使反馈电压作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以维持 输出电压,从而形成正弦波振荡。由于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 率较高,所以放大电路多采用分立元件电路。 一、LC 谐振回路的频率特性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中的选频网络采用 LC 并联网络,如图所示 图(a )为理想电路,无损耗,谐振频率为 「—(推导过程如下) 公式推导过程: 电路导纳为 式中Q 为品质因数 R 1 当Q>>1时,?—,所以谐振频率 将上式代入…二,得出令式中虚部为零, R , 戸+(班)宀 1 就可求出谐振角频率 1

当f=fo 时,电抗 一一 丑 I?二 在信号频率较低时,电容的容抗( 兀€) J I 很大,网络呈感性;在信号频率较高 时,电感的 「二; 疼 感抗(昭祖)很大,网络呈容性;只有当f=fo 时, [ 网络才呈纯阻性,且阻抗最大。这时电路产生电O ? ------------ 流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成磁场能,而电感的 磁场能又转换成电场能,两种能量相互转换。 L :;讲嵌阀 绻 实际的LC 并联网络总是有损耗的,各种损耗等 效成电阻R ,如图 (b )所示。电路的导纳为 y =亦+—5— R+ 回路的品质因数' 公式推导过程: 电路导纳为 当Q>>1时,已 ,代入:',整理可得 亍(推导过程如下) ⑹萼慮匝路损耗时] LC 并联网络

式中Q为品质因数

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仿真分析

摘要 振荡器的种类很多,适用的范围也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都由放大器和选频网络组成,都要满足起振,平衡和稳定条件。然后通过所学的高频知识进行初步设计,由于受实践条件的限制,在设计好后,我利用了模拟软件进行了仿真与分析。为了学习Multisim软件的使用,以及锻炼电子仿真的能力,我选用的仿真软件是Multisim10.0版本,该软件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电子仿真设计界面和方便的电路图和文件管理功能。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NI Multisim软件结合了直观的捕捉和功能强大的仿真,能够快速、轻松、高效地对电路进行设计和验证。 关键词:LC振荡回路;仿真;正弦波信号;Multisim软件;

目录 一、绪论 (1) 二、方案确定 (1) 2.1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2) 2.2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3) 2.3 振荡平衡条件一般表达式 (4) 2.4起振条件和稳幅原理 (4) 三、L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4) 四、总电路设计和仿真分析 (5) 4.1软件简介 (5) 4.2 总电路设计 (7) 4.3 进行仿真 (8) 4.4 各个原件对电路的影响 (11) 五、心得体会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电路原理图 (14) 元器件清单 (14)

一、绪论 在本课程设计中,对LC正弦波振荡器的仿真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用来产生正弦交流信号的电路,它广泛应用于通信、电视、仪器仪表和测量等系统中。在通信方面,正弦波震荡器可以用来产生运载信息的载波和作为接收信号的变频或调解时所需要的本机振荡信号。医用电疗仪中,用高频加热。在课程设计中,学习Multisim软件的使用,以及锻炼电子仿真的能力,我选用的仿真软件是Multisim10.0版本,该软件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电子仿真设计界面和方便的电路图和文件管理功能。 我利用了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了一写的仿真分析,得到了与理论值比较相近的结果,这表明电路的原理设计是比较成功的,本次课程设计也是比较成功的。 本课程设计中要求设计的正弦波振荡器能够输出稳定正弦波信号,本设计中所涉及的仿真电路是比较简单的。但通过仿真得到的结论在实际的类似电路中有很普遍的意义。 二、方案确定 通过对高频电子线路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LC正弦波振荡器主要有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以及改进型电容反馈式振荡器(克拉波电路和西勒电路)等。其中互感反馈易于起振,但稳定性差,适用于低频,而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稳定性好,输出波形理想,振荡频率可以做得较高。我们这里研究的主要是LC三端式振荡器。

1KHZ桥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目录 摘要 (2) 1.系统基本方案 (2) 1.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选择与论证 (2) 1.2. 运算放大器的选择 (3) 1.3最终的方案选择 (3) 2.正弦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3) 2.1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 (3) 2.1.1 RC选频网络 (3) 2.1.2放大电路 (6) 2.1.3正反馈网络 (6) 2.2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 (6) 2.3.判断电路是否可能产生正弦波的方法和步骤 (7) 3.系统仿真 (7) 4.结论 (8)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3)

1KHZ 桥式正弦波震荡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摘要 本设计的主要电路采用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如图1-1文氏桥振荡电路由放大电路和选频网络两部分组成,施加正反馈就产生振荡,振荡频率由RC 网络的频 率特性决定。它的起振条件为: ,振荡频率为: 。运算放大 器选用LM741CN,采用非线性元件(如温度系数为负的热敏电阻或JFET )来自动调节反馈的强弱以维持输出电压的恒定,进而达到自动稳幅的目的,这样便可以保证输出幅度为2Vp-p ;而频率范围的确定是根据式RC f π21 0= 以及题目给出的频 率范围来确定电阻R 或电容C 的值,进而使其满足题目的要求。 关键词:文氏电桥、振荡频率、LM741CN 1.系统基本方案 1.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选择与论证 本设计选用文氏电桥振荡电路。

图1 RC 桥式振荡电路 这种电路的特点是:它由放大器即运算放大器与具有频率选择性的反馈网络构成,施加正反馈就产生振荡。振荡频率由RC 网络的频率特性决定。它的起振条件为: 12R R f > 。它的振荡频率为:RC f π21 0= 。 1.2. 运算放大器的选择 考虑到综合性能和题目要求的关系这里我们选用LM741CN 作为运算放大。 1.3最终的方案选择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适用的频率范围为几赫兹到几千赫兹,可调范围宽,电路简单易调整,同时波形失真系数为千分之几。很适合我们题目的要求。故采用文氏电桥振荡电路. RC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是以RC 选频网络为负载的振荡器. 这个电路由两部分组成,即放大电路和选频网络。放大电路由集成运放所组成的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取其输入阻抗高和输出阻抗低的特点。而选频网络则由Z1、Z2组成,同时兼做正反馈网络。 2正弦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2.1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 放大电路 选频网络 正反馈网络 2.1.1 RC 选频网络

信号产生LC振荡电路

在信号频率较低时,电容的容抗()很大,网络呈感性;在信 号频率较高时,电感的感抗()很大,网络呈容性;只有当f=f0时,网络才呈纯阻性,且阻抗最大。这时电路产生电流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成磁场能,而电感的磁场能又转换成电场能,两种能量相 互转换。 7.1.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LC正弦波振荡电路与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原则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选频网络采用LC电路。在LC振荡电路中,当f=f0时,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数值最大,而其余频率的信号均被衰减到零;引入正反馈后,使反馈电压作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以维持输出电压,从而形成正弦波振荡。由于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较高,所以放大电路多采用分立元件电路。 一、LC谐振回路的频率特性 LC正弦波振荡电路中的选频网络采用LC并联网络,如图所示。图(a)为理想电路,无损耗,谐振频率为 (推导过程如下) 公式推导过程: 电路导纳为 令式中虚部为零,就可求出谐振角频率

式中Q为品质因数 当Q>>1时,,所以谐振频率 将上式代入,得出 当f=f0时,电抗 当Q>>1时,,代入,整理可得 在信号频率较低时,电容的容抗() 很大,网络呈感性;在信号频率较高时,电感的 感抗()很大,网络呈容性;只有当f=f0时, 网络才呈纯阻性,且阻抗最大。这时电路产生电 流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成磁场能,而电感的 磁场能又转换成电场能,两种能量相互转换。 实际的LC并联网络总是有损耗的,各种损耗等 效成电阻R,如图(b)所示。电路的导纳为 回路的品质因数 (推导过程如下)

公式推导过程: 电路导纳为 令式中虚部为零,就可求出谐振角频率 式中Q为品质因数 当Q>>1时,,所以谐振频率 将上式代入,得出 当f=f0时,电抗 当Q>>1时,,代入,整理可得 上式表明,选频网络的损耗愈小,谐振频率相同时,电容容量愈小,电感数值愈大,品质因数愈大,将使得选频特性愈好。 当f=f0时,电抗(推导过程如下)公式推导过程: 电路导纳为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1. 技术指标 1.1 初始条件 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一台、万用表一块、面包板一块、元器件若干、剪刀、镊子等必备工具设计、组装、调试RC正弦波振荡电路电路,使其能产生幅度稳定的低频振荡。 1.2 技术要求 设计、组装、调试RC正弦波振荡电路电路,使其能产生幅度稳定的低频振荡 2. 设计方案及其比较 2.1 方案一 RC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结构:放大电路,选频网络,正反馈网络和稳幅环节四个部分。电路如图A所示: 图A RC文氏电桥振荡器原理图 1

电路中噪声的电磁干扰就是信号来源,不过此频率信号非常微弱。这就要求振荡器在起振时做增幅振荡,既起振条件是|AF|>1。放大电路保证电路能够有从起振到动态平衡的过程,使电路获得一定幅值的输出量,本设计采用通用集成运放电路。 选频网络兼正反馈网络 RC串并联网络使电路产生单一的频率振荡,本设计要求产生500Hz的正弦波,采用RC串并联选频网络,中心频率f0=500 Hz,ω=1/RC,则f0=1/2πRC,故选取C=0.2uF,故R=1.6K另外还增加了R1和RF负反馈网络,合理的选择R1和RF可以保证环路增益大于一。 电压放大倍数A=1+(RF/R1), 因为产生振荡的最小电压放大倍数为3,所以RF>=2R1,通过仿真,我选择R1=5K,RF=20K的滑动电阻。 一开始波形失真很严重,当调到35%,就是大约7K时,出现失真很小的正弦波,测得周期为2.16ms,频率F=1000/2.16=463KH,误差较小,基本符合要求。仿真波形如下图B所示 图B RC文氏电桥振荡器仿真波形图 2

作用是使输出信号的幅值稳定,本实验采用双向并联二极管作为稳幅电路。利用电流增大时二极管动态电阻减小,电流减小时二极管动态电阻增大的特点,加入非线性环节,从而使输出电压稳定。 2.2 方案二 RC移相振荡器 电路结构电:由反向输入比例放大器,电压跟随器,和三节RC相移网络组成。电路如图C所示: 图C RC移相振荡器原理图 电路原理:放大电路的相移为-180度,利用电压跟随器的阻抗变换作用减小放大电路输入电阻R1对RC相移网络的影响。为了满足相位平衡条件,要求反馈网络的相移为-180度,由RC电路的频率响应可知。一节RC电路的最大相移不超过正负90度,两节也不超过正负180度,而RC高通电路的频率也很低,此时输出电压已接近零,也不能满足振荡电路的相移平衡条件。对于三节RC电路,相移接近正负270度,有可能在一特定频率下满足条件,然后选取合理的器件参数,满足起振条件和振幅平衡条件,电路就会产生振荡。 起振条件:由电路的起振条件|AF|>1,经过计算可得|A|=(R2/R1)>=29时,电路产生振荡。本实验取R2=30K,R1=3K。 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详解

LC正弦波振荡电路详解 LC正弦波振荡电路与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原则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选频网络采用LC电路。在LC振荡电路中,当f=f0时,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数值最大,而其余频率的信号均被衰减到零;引入正反馈后,使反馈电压作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以维持输出电压,从而形成正弦波振荡。由于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较高,所以放大电路多采用分立元件电路。 一、LC谐振回路的频率特性 LC正弦波振荡电路中的选频网络采用LC并联网络,如图所示。图(a)为理想电路,无损耗,谐振频率为 (推导过程如下) 公式推导过程: 电路导纳为 令式中虚部为零,就可求出谐振角频率 式中Q为品质因数 当Q>>1时,,所以谐振频率 将上式代入,得出

当f=f0时,电抗 当Q>>1时,,代入,整理可得 在信号频率较低时,电容的容抗() 很大,网络呈感性;在信号频率较高时,电感的 感抗()很大,网络呈容性;只有当f=f0时, 网络才呈纯阻性,且阻抗最大。这时电路产生电 流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成磁场能,而电感的 磁场能又转换成电场能,两种能量相互转换。 实际的LC并联网络总是有损耗的,各种损耗等 效成电阻R,如图(b)所示。电路的导纳为 回路的品质因数 (推导过程如下)公式推导过程: 电路导纳为 令式中虚部为零,就可求出谐振角频率 式中Q为品质因数

当Q>>1时,,所以谐振频率 将上式代入,得出 当f=f0时,电抗 当Q>>1时,,代入,整理可得 上式表明,选频网络的损耗愈小,谐振频率相同时,电容容量愈小,电感数值愈大,品质因数愈大,将使得选频特性愈好。 当f=f0时,电抗(推导过程如下)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概念: 采用RC选频网络构成的振荡电路称为RC正弦波振荡电路;它试用于低频振荡,产生1MHZ以下的低频信号。 电路原理图: 电路由放大电路和选频网络组成。放大电路是由集成运放所组成的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取其输入阻抗高和输出阻抗低的特点。选频网络由电阻电容串并联组成,同时兼作正反馈网络。 电路元件参数: 电阻4个(10K欧2个、4.95K欧、10K欧各一个)、电容2个10nF、LM358集成块一个、直流电源+12V、-12V。 RC串并联选频网络 RC串并联选频网络如下图(a)所示,它在正弦波振荡电路中既 为选频网络,又为正反馈网络,所以其输入电压为,输出电压为。 当信号频率足够低时,,因而网络的简化电路及其电压

和电流的向量如图(b)所示。超前,当频率趋于零时,相位超 前趋近于+900,且趋近于零。 当信号频率足够高时,,因而网络的简化电路及其电压 和电流的向量如图(c)所示。滞后,当频率趋近于无穷大时, 相位滞后趋近于-900,且趋近于零。 当信号频率从零逐渐变化到无穷大时,的相位将从+900逐渐变化到-900。因此,对于RC串并联选频网络,必定存在一个频率f0, 当f=f0时,=同相。通过计算可求出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频 率特性,如下图所示,其谐振频率。

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从幅频特性曲线可得, 因为正弦波振荡器的起振条件是 当f=f0时,F=1/3,所以当A>3时,即RC串并联选频网络匹配一个电压放大倍数略大于3的正反馈放大器时,就可构成正弦波振荡器。 从理论上讲,任何满足放大倍数要求的放大电路与RC串并联选频网络都可组成正弦波振荡电路;但是,实际上,所选用的放大电路应具有尽可能大的输入电阻和尽可能小的输出电阻,以减小放大电路对选频特性的影响,使振荡频率几乎仅仅决定于选频网络。因此,通常选用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的放大电路,如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由RC串并联选频网络和同相比例运算电路所构成的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如图所示。 正反馈网络的反馈电压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电压,因而要把同相比例运算电路作为整体看成电压放大电路,它的比例系数是电压放大倍数,根据起振条件和幅值平衡条件

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简单介绍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LC振荡电路,顾名思义就是用电感L和电容C组成的一个选频网络的振荡电路,这个振荡电路用来产生一种高频正弦波信号。常见的LC振荡电路有好多种,比如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及电容三点式,它们的选频网络一般都采用LC并联谐振回路。这种振荡电路的辐射功率跟振荡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如果要想让这种电路向外辐射足够大的电磁波的话,就必须提高其振荡频率,而且还必须是电路具备开放的形式。 LC振荡电路之所以有振荡,是因为该电路通过运用电容跟电感的储能特性,使得电磁这两种能量在交替转化,简而言之,由于电能和磁能都有最大和最小值,所以才有了振荡。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情况,现实中,所有的电子元件都有一些损耗,能量在电容和电感之间转化是会被损耗或者泄露到外部,导致能量不断减小。所以LC 振荡电路必须要有放大元件,这个放大元件可以是三极管,也可以是集成运放或者其他的东西。有了这个放大元件,这个不断被消耗的振荡信号就会被反馈放大,从而我们会得到一个幅值跟频率都比较稳定的信号。 开机瞬间产生的电扰动经三极管V组成的放大器放大,然后由LC选频回路从众多的频率中选出谐振频率F0。并通过线圈L1和L2之间的互感耦合把信号反馈至三极管基极。设基极的瞬间电压极性为正。经倒相集电压瞬时极性为负,按变压器同名端的符号可以看出,L2的上端电压极性为负,反馈回基极的电压极性为正,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偏离F0的其它频率的信号因为附加相移而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只要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B和L1与L2的匝数比合适,满足振幅条件,就能产生频率F0的振荡信号。 LC振荡电路物理模型的满足条件 ①整个电路的电阻R=0(包括线圈、导线),从能量角度看没有其它形式的能向内能转化,即热损耗为零。 ②电感线圈L集中了全部电路的电感,电容器C集中了全部电路的电容,无潜布电容存在。 ③LC振荡电路在发生电磁振荡时不向外界空间辐射电磁波,是严格意义上的闭合电路,LC电路内部只发生线圈磁场能与电容器电场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即便是电容器内产生的变化电场,线圈内产生的变化磁场也没有按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激发相应的磁场和电场,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 能产生大小和方向都随周期发生变化的电流叫振荡电流。能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振荡电路。其中最简单的振荡电路叫LC回路。 振荡电流是一种交变电流,是一种频率很高的交变电流,它无法用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产生,只能是由振荡电路产生。 充电完毕(放电开始):电场能达到最大,磁场能为零,回路中感应电流i=0。 放电完毕(充电开始):电场能为零,磁场能达到最大,回路中感应电流达到最大。 充电过程:电场能在增加,磁场能在减小,回路中电流在减小,电容器上电量在增加。从能量看:磁场能在向电场能转化。 放电过程:电场能在减少,磁场能在增加,回路中电流在增加,电容器上的电量在减少。从能量看:电场能在向磁场能转化。 在振荡电路中产生振荡电流的过程中,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通过线圈的电流,以及跟电流和电荷相联系的

实验五-三点正弦振荡电路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3、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进行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研究LC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测试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 1、模块3 1块 2、频率计模块1块 3、双踪示波器1台 4、万用表1块 四、基本原理 将开关S1 的1 拨下2 拨上,S2 全部断开,由晶体管N1 和C3、C10、C11、C4、CC1、L1 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5(10P)加到由N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5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射随器输出信号经N3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P1输出。 五、实验步骤 1、根据图5-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将开关S1拨为“01”,S2拨为“00”,构成LC振荡器。 2)改变上偏置电位器W1,记下N1发射极电流Ieo(=Ve/R11 ,R11=1K)(将万用表红表笔接TP2,黑表笔接地测量VE),并用示波测量对应点TP4的振荡幅度VP-P,填于表5-1中,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 表5-1 分析思路:静态电流ICQ会影响晶体管跨导gm,而放大倍数和gm是有关系的。在饱和状态下(ICQ过大),管子电压增益AV会下降,一般取ICQ=(1~5mA)为宜。 3、测量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 将频率计接于P1处,改变CC1,用示波器从TP8观察波形及输出频率的变化情况,记录最高频 六、实验报告

LC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LC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三年一月八日

摘要:振荡器(英文:oscillator)是用来产生重复电子讯号(通常是正弦波或方波)的电子元件。其构成的电路叫振荡电路,能将直流信号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的交流电信号输出。振荡器的种类很多,按振荡激励方式可分为自激振荡器、他激振荡器;按电路结构可分为阻容振荡器、电感电容振荡器、晶体振荡器、音叉振荡器等;按输出波形可分为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等振荡器。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医疗、科学研究等方面。 三点式振荡器是指LC回路的三个端点与晶体管的三个电极分别连接而组成的一种振荡器。三点式振荡器电路用电容耦合或自耦变压器耦合代替互感耦合, 可以克服互感耦合振荡器振荡频率低的缺点, 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振荡电路, 其工作频率可达到几百兆赫。本文将围绕高频电感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进行具有具体功能的振荡器的理论分析与设计。 关键词:高频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目录 1系统方案设计 (4) 1.1设计说明及任务要求 (4) 1.1.1设计说明 (4) 1.1.2设计要求 (5) 1.2 方案1 (6) 1.3 方案2 (7) 2电路设计 (8) 2.1工作原理 (8) 2.2设计内容 (9) 2.2.1原理图 (9) 2.2.2参数计算 (9) 2.2.2注意事项 (10) 3系统测试 (10) 3.1振荡器正常工作 (10) 3.2实现输出频率可变功能 (10) 4结论 (11) 5参考文献 (11) 6附录 (11) 6.1元器件明细表 (11) 6.2电路图图纸..........................................................................................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Altium Designer 原理图设计 (12) 6.2.2PCB制作 (13) 6.2.3成品展示 (13) 6.3电路使用说明 (13)

LC正弦波振荡器设计要点

通信基本电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LC正弦波振荡器设计 专业班级电信10-03 学号 311008001022 学生姓名王勇 指导教师高娜 教师评分 2012年12月4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与要求 (3) 1.1. 设计任务 (3) 1.2. 设计要求 (3) 第二章总体方案 (3) 2.1振荡器的选择 (3) 2.2信号输出波形的仿真选择 (4) 第三章电路工作原理 (4) 3.1 LC三点式振荡组成原理图 (4) 3.2 起振条件 (5) 3.3 频率稳定度 (5) 3.4 总原理图 (6) 3.5 LC振荡模块设计 (7) 第四章电路制作和调试 (12) 4.1元器清单 (12) 4.2 按设计电路安装元器件 (14) 4.3 测试点选择 (14) 4.4调试 (14)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15) 4.6频率稳定度 (16) 第五章总结 (16) 第六章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设计任务与要求 1.1 设计任务 (1).熟悉LC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以及示波器的原理及用法。 (2).掌握LC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设计方法。 (3).理解LC正弦波振荡回路并掌握LC振荡器的设计,装载,调试,及其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和如何选择电路的测试点。 (4).了解外界因素、元件参数对振荡器工作稳定性及频率稳定度的影响情,以便提高振荡器的性能。 1.2 设计要求 (1).设计一个LC正弦波频振荡器。 (2).利用三端式振荡器原理产生正弦波信号,采用的具体电路不限。要求给出所选电路的优点和缺点并通过测量值进行证明。也可以进行不同三端式振荡器的性能比较。 (3).了解电路分布参数的影响及如何正确选择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4).电路的基本原理,LC正弦波振荡器是各种接收机和发射机中一种常见的电路,常用作载波振荡、本振混频振荡等。其典型形式为“三点式”振荡电路,其电路简单、频率稳定度高,它的工作原理是在正反馈的基础上,将直流电源提供的能量变成正弦交流输出。 (5).选择所需的方案,画出有关的电路原理图。 第二章总体方案 2.1振荡器的选择 LC振荡器的电路种类比较多,根据不同的反馈方式,又可分为互感反馈振荡器,电感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其中互感反馈易于起振,但稳定

浅析LC正弦波振荡电路振荡的判断方法

目录 摘要: (1) 0 前言 (2) 1 振荡器 (2) 1.1 什么是振荡器 (2) 1.2 振荡器的相关知识 (2) 1.3 反馈式振荡器的原理知识 (3) 2 正弦波振荡电路振幅条件的判定方法 (3) 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相位条件的判定方法 (5) 3.1 变压器耦合振荡器 (5) 3.2 三点式振荡器 (6) 4 判断三点式振荡器是否满足相位条件的简单方法 (9) 4.1 晶体管极间支路的电抗特性的分析 (9) 4.2 判断方法的实例应用 (14) 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6)

浅析LC正弦波振荡电路振荡的判断方法 摘要: 本文主要对LC正弦波振荡电路能否振荡的判断方法进行了浅要分析。当振荡电路同时满足起振的振幅条件和相位条件时就能产生振荡。于是本文主要阐述了正弦波振荡电路振幅条件的判定方法和LC正弦波振荡电路相位条件的判定方法。针对较复杂的三点式振荡器相位条件的辨别,通过对晶体管极间支路的电抗性质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并作出总结,之后利用这些结论,可使判断过程大大简化。 关键词: LC正弦波振荡电路;振幅条件;相位条件;电抗性质 0 前言 正弦波振荡器是《通信电子线路》一书中的重点章节。本文试图通过对LC正弦波振荡电路能否振荡的判断方法的浅要分析,来更深入地理解该章内容。 在实践中,正弦波振荡器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如在通讯、广播、电视系统中用作载波信号源,在工业方面用于高频加热、熔炼、淬火、超声波焊接,在医学方面用于超声诊断、核磁共振成象等。由此可见,学好正弦波振荡器是十分必要的! 从结构上看,正弦波振荡器就是一个没有输入信号的带有选频网络的正反馈放大器。它也是一种能量转换器,无需外加信号,就能自动地把直流电转换成具有一定频率、一定波形和一定幅度的正弦交流电。 正弦波振荡器一般可分为:RC正弦波振荡器、LC正弦波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其中LC正弦波振荡器又可分为:变压器耦合振荡器、三点式振荡器。 本文通过对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说明:当振荡电路同时满足起振的振幅条件和相位条件时就能产生振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三点式振荡器符合“射同基反”的构成原则时,就满足了振荡的相位条件[1-2];对于电路较复杂的三点式振荡器,通过分析晶体管极间支路的电抗性质,并利用其分析结果,可以使其相位条件的判断过程大大简化。 1 振荡器 1.1 什么是振荡器 不需外加输入信号,便能自行产生输出信号的电路称为振荡器。 1.2 振荡器的相关知识 1.2.1振荡器的分类 1

LC正弦波振荡器课程设计

第 1 页共26 页

摘要 电子线路中,在无需外加激励信号的情况下,能将直流电能转换成具有一定波形、一定频率和一定幅度的交变能量的电子电路称为高频信号发生器。 高频信号发生器主要是产生高频正弦震荡波,电路主要由高频振荡电路构成。振荡器是一种能自动地将直流电源能量转换为一定波形的交变振荡信号能量的转换电路。它无需外加激励信号。 关键词:高频; LC正弦波振荡器;西勒电路;multisim 目录

摘要 (1) 第1章绪论 (1) 1.1 概述 (1) 1.2 平衡条件 (1) 1.3 起振条件 (1) 1.4 稳定条件 (2) 1.4.1.振幅稳定条件 (2) 1.4.2 相位平衡的稳定条件 (3) 1.5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4) 1.5.1 频率准确度和频率稳定度 (4) 1.5.2 提高频率稳定度的措施 (4) 1.5.3 LC振荡器的设计考虑 (4) 第2章 LC正弦波振荡器 (5) 2.1 LC三点式振荡器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准则 (5) 2.2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5) 2.3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6) 2.4 克拉泼和西勒振荡器 (7) 2.4.1克拉泼振荡器 (8) 2.4.2.西勒振荡器 (9) 第3章调试与分析 (10) 3.1 调试中的问题 (10) 3.2 各振荡电路的方案比较与分 (11) 3.2.1 电容三点式振荡的特点: (11) 3.2.2 电感三点式振荡特点: (11) 3.2.3 克拉泼振荡特点: (12) 3.2.4 西勒振荡器特点: (13)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致谢 (21)

LC正弦波振荡器仿真实验

LC正弦波振荡器仿真实验 1电容三点式 (1) (C1 , C2, L1)=(100nF,400nF,10mH) (2) (C1 , C2, L1)=(100nF,400nF,4mH) Oscilloscope-XSCl Time-ChanndjS.ChflnndJ 27.342 ms603.146frtV-5.577 V Reverse T2 * +2X401 im-l-SH V4,297 V T2-TI5a. 712 LB-Z?2¥9.374 V Xu Fi!-. hinnpf IVne base Charnel 占Chamd E rnoger Scale;SOusE :Scab: 11 V/Ofv5cate ;.2 V/Dw Ed^e-SE E |Ext D Tpog.tDw): 0r piM i0D4v): D Level:fl v1 B/A AC 'O|[K]? |K|[~Q~[bir|? Sngte Auto

Spectrum andllyzer-XSA1i (C I ,C2,L I ) U o /V Ui/V 增益A 相位 差 谐振频率f o /KHz 测量值 理论值 测量值 理论值 (100 nF ,400nF,10mH) 9.246 2.281 4.053 4 1.063* n 5.959 5.627 15.567ms 15.472ms (100 nF,400nF,4mH) 9.874 2.462 4.010 4 1.042* n 8.851 8.897 27.401ms 27.342ms (100 nF,900nF,4mH) 10.302 1.143 9.013 9 1.032* n 8.025 8.388 14.575ms 14.514ms a.asi^-s ^.2H3 v < Entef d9 Ln Span: IM kHz Rai^e: 2 | Start: 1 kH? Ref! D dB Genter: 51 Resihjtion freq: &>d: 101 鴉 1 Itflz LOW kHz StarE Sbqp Reverse Sh (MM redder. Set... Span oaitrol Set span 壬⑴ 翼即 Fili qpan Frequmv Antpilu^ Inpul ? Tr 沟ger (3) (C1 , C2, L1)=(100nF,900nF,4mH)

实验十三LC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十三 LC 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变压器反馈式LC 正弦波振荡器的调整和测试方法 2、 研究电路参数对LC 振荡器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LC 正弦波振荡器是用L 、C 元件组成选频网络的振荡器,一般用来产生1MHz 以上的高频正弦信号。根据LC 调谐回路的不同连接方式,LC 正弦波振荡器又可分为变压器反馈式(或称互感耦合式)、电感三点式和电容三点式三种。图13-1为变压器反馈式LC 正弦波振荡器的实验电路。 其中晶体三极管T 1组成共射放大电路,变压器T r 的原绕组 L 1(振荡线圈)与电容C 组成调谐回路,它既做为放大器的负载,又起选频作用,副绕组L 2为反馈线圈,L 3为输出线圈。 该电路是靠变压器原、副绕组同名端的正确连接(如图中所示),来满足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即满足正反馈条件。在实际调试中可以通过把振荡线圈L 1或反馈线圈L 2的首、末端对调,来改变反馈的极性。而振幅条件的满足,一是靠合理选择电路参数,使放大器建立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其次是改变线圈L 2的匝数,或它与L 1之间的耦合程度,以得到足够强的反馈量。稳幅作用是利用晶体管的非线性来实现的。由于LC 并联谐振回路具有良好的选频作用,因此输出电压波形一般失真不大。 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由谐振回路的电感和电容决定 式中L 为并联谐振回路的等效电感(即考虑其它绕组的影响)。 振荡器的输出端增加一级射极跟随器,用以提高电路的带负载能力。 图13-1 LC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电路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 +12V 直流电源 2、双踪示波器 3、 交流毫伏表 4、直流电压表 5、 频率计 6、振荡线圈 7、 晶体三极管 3DG6×1(9011×1) LC 2π1f 0

正弦波振荡器振荡电路分析

正弦波振荡器分析 1.振荡器的振荡特性和反馈特性如图9.10所示,试分析该振荡器的建立过程,并推断A、B两平衡点是否稳定。 解:依照振荡器的平衡稳定条件能够推断出A点是稳定平衡点,B点是不稳定平衡点。因此,起始输入信号必须大于U iB振荡器才有可能起振。 图9.10 图9.11 2.具有自偏效应的反馈振荡器如图9.11所示,从起振到平衡过程u BE波形如图9.12所示,试画出相应的i C和I c0波形。 解:相应的和波形如图9.13所示。 图9.12 图9.13 3.振荡电路如图9.11所示,试分析下列现象振荡器工作是否正常: (1)图中A点断开,振荡停振,用直流电压表测得V B=3V,V E=2.3V。接通A点,

振荡器有输出,测得直流电压V B=2.8V,V E=2.5V。 (2)振荡器振荡时,用示波器测得B点为余弦波,且E点波形为一余弦脉冲。 解:(1)A点断开,图示电路变为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因此,用直流电压表测得 V =3V,V E=2.3V。当A点接通时,电路振荡,由图9.12所示的振荡器从起振到平B 衡的过程中能够看出,具有自偏效应的反馈振荡器的偏置电压u BEQ,从起振时的大于零,等于零,直到平衡时的小于零(也能够不小于零,但一定比停振时的u BEQ小),因此,测得直流电压V B=2.8V,V E=2.5V是正常的,讲明电路已振荡。 (2)是正常的,因为,振荡器振荡时,u be为余弦波,而i c或i e的波形为余弦脉冲,所示E点波形为一余弦脉冲。 4.试问仅用一只三用表,如何推断电路是否振荡? 解:由上一题分析可知,通过测试三极管的偏置电压u BEQ即可推断电路是否起振。短路谐振电感,令电路停振,假如三极管的静态偏置电压u BEQ增大,讲明电路差不多振荡,否则电路未振荡。 5.一反馈振荡器,若将其静态偏置电压移至略小于导通电压处,试指出接通电源后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产生正弦波振荡,什么缘故? 解:必须在基极加一个起始激励信号,使电路起振,否则,电路可不能振荡。 6.振荡电路如图9.14所示,试画出该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标出变压器同名端位置;讲明该电路属于什么类型的振荡电路,有什么优点。若L=180μH,C2=30pF,C 的变化范围为20~270pF,求振荡器的最高和最低振荡频率。 1

实验四LC正弦波振荡电路实验,高频电子线路,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实验报告

高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LC正弦波振荡电路实验 姓名: 学号: 班级:通信 时间:2014.01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

一、 实验目的 1.进一步学习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相关理论。 2.掌握电容三点式LC 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熟悉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 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 3.熟悉LC 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加深对LC 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理解。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电路 1. LC 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 LC振荡器实质上是满足振荡条件的正反馈放大器。LC振荡器是指振荡回路是由LC元件组成的。从交流等效电路可知:由LC振荡回路引出三个端子,分别接振荡管的三个电极,而构成反馈式自激振荡器,因而又称为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感,则称为电感反馈LC振荡器或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容,则称为电容反馈LC振荡器或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在几种基本高频振荡回路中,电容反馈LC振荡器具有较好的振荡波形和稳定度,电路形式简单,适于在较高的频段工作,尤其是以晶体管极间分布电容构成反馈支路时其振荡频率可高达几百MHZ~GHZ。 普通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不仅与谐振回路的LC 元件的值有关,而且还与晶体管的输入电容i C 以及输出电容o C 有关。当工作环境改变或更换管子时,振荡频率及其稳定性就要受到影响。为减小i C 、o C 的影响,提高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提出了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串联改进型克拉泼电路、并联改进型西勒电路,分别如图2-1和2-2所示。 串联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克拉泼电路振荡频率为: 图2-1克拉泼振荡电路 C L C C L 图2-2西勒振荡电路

LC正弦波振荡器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LC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 2012年6月10日 前言 (1)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 1.1设计目的 (1) 1.2设计要求 (1) 二、总体方案 (2) 2.1整体分析 (2) 2.1.1 LC谐振回路原理 (2) 2.1.2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3) 2.1.3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4) 2.1.4 克拉泼振荡器 (5) 2.2综合比较最终选择方案 (6) 三、设计内容 (6) 3.1 电路工作原理 (6)

3.1.1平衡条件 (6) 3.1.2 起振条件 (9) 3.1.3振幅的起振条件 (9) 3.2仿真结果与分析 (11) 四、总结 (14) 五、参考文献 (14)

前言 正弦波振荡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一种能自动地将直流电源能量转换为一定波形的交变振荡信号能量的转换电路。它与放大器的区别在于,无需外加激励信号,就能产生具有一定频率、一定波形和一定振幅的交流信号。常用正弦波振荡器主要由决定振荡率的选频网络和维持振荡的正反馈放大器组成。 正弦波振荡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无线发射机中的载波信号源,接收设备中的本地振荡信号源,各种测量仪器如信号发生器、频率计、fT测试仪中的核心部分以及自动控制环节,都离不开正弦波振荡器。 根据所产生的波形不同,可将振荡器分成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两大类。前者能产生正弦波,后者能产生矩形波、三角波、锯齿波等。 常用正弦波振荡器主要由决定振荡频率的选频网络和维持振荡的正反馈放大器组成,这就是反馈振荡器。按照选频网络所采用元件的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分为LC振荡器、R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其中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用于产生高频正弦波。正反馈放大器既可以由晶体管、场效应管等分立器件组成,也可以由集成电路组成,但前者的性能可以比后者做得好些,且工作频率也可以做得更高。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1设计目的 掌握LC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设计方法。通过该设计,可以巩固所学的LC振荡器工作原理等电子技术知识,学习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的转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电子综合应用实践能力的目的。 1.2设计要求 使用电感、电容等器件设计一个LC正弦波振荡器,包括方案设计、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具体要求如下:设计正弦波振荡器,输出稳定正弦波信号,输出频率可调范围为10~20MHz。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 2.掌握LC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 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 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器输出电压峰-峰值,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 2.测量LC振荡器的幅频特性; 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 4.观察并测量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插装好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模块,接通实验箱电源,按下模块上电源开关,此时模块上电源指示灯点亮。 2.LC 振荡实验(为防止晶体振荡器对LC振荡器的影响,应使晶振停振,即将3W03顺时针调到底。) (1)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 3K01拨至LC振荡器,示波器接3TP02,频率计接振荡器输出口3P02。调整电位器3W02,使输出最大。开关3K05拨至“P”,此时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四位拨动开关3SW01分别控制3C06(10P)、3C07(50P)、3C08(100P)、3C09(200P)是否接入电路,开关往上拨为接通,往下拨为断开。四个开关接通的不同组合,可以控制电容的变化。例如开关“1”、“2”往上拨,其接入电路的电容为10P+50P=60P。按照表2-1电容的变化测出与电容相对应的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峰-峰值V P-P),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中。 表2-1 根据所测数据,分析振荡频率与电容变化有何关系,输出幅度与振荡频率有何关系,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