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膀胱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及其新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3.51 MB
- 文档页数:70
【专家共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作者: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协作组一、概述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
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1,2,3,4,5,6]。
自1980年Spratt等[7]首次报道HIPEC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逐渐演变为目前精准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方法,其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HIPEC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8,9,10]。
传统的HIPEC 由于控温不精准,存在治疗安全隐患;由于不能充盈腹腔而存在治疗盲区,达不到安全有效的最大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研究上不能科学地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
精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HIPEC 安全有效最大化的技术要求。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HIPEC被引入到了微创外科领域。
在腹腔镜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或腹腔探查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辅助HIPEC,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带来的创伤,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11,12]。
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13]。
PC的发生源于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因素所导致的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淋巴管癌栓破裂和癌栓破裂出血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FCC着床腹膜,形成微小癌灶、癌结节和广泛性PC[14,15]。
既往的主流看法认为,PC为癌症晚期或终末期表现,通行的做法是保守治疗,即使是外科干预,也仅是姑息性减瘤手术治疗。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年份2018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项目名称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广东省医学会推荐意见:该项目组自2002年10月以来,经过14余年的科技攻关,围绕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产学研研究,包括:发明专利、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平台研发、相关基础细胞学试验、动物实验、Ⅲ期临床试验、获得国家SFDA批文、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应用过程中形成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对预防和治疗腹膜种植转移有独特疗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经济效益。
该项目已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253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累计开展治疗12万余例次,并形成了12项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学术价值。
同意该项目成果申报中华医学科技奖。
项目简介腹腔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腹膜转移甚至恶性腹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
本项目组自2002年针对腹膜种植转移研发了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技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内容:一、研发精准HIPEC技术:1.自主研发精准HIPEC技术,获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3.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二、研究HIPEC抗癌机制:1.细胞试验,研究热化疗增敏最佳温度、热化疗协同抗癌机制;2.动物实验,研究HIPEC技术稳定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三、精准HIPEC技术临床应用:1.制订HIPEC技术标准;2.证实HIPEC是预防和治疗腹膜转移及恶性腹水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法;3.HIPEC技术列入胃癌、结肠癌、卵巢癌、胆管癌等恶性肿瘤腹膜种植转移防治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4.制作HIPEC技术教材、举办培训班,全国广泛推广应用。
精准HIPEC关键技术:1、精准控温:测温精度≤±0.1℃,控温精度≤±0.1℃,流量控制精度≤±5%;2、精准定位:内交叉置管法使灌注液充盈腹腔,不留盲区;3、精准清除:双重超微过滤<40μm,清除游离癌细胞。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胃癌腹膜转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HIPEC是指将大量灌洗液和化疗药物混合并加热到规定的温度,通过热化疗的协同增敏作用和大容量灌注液循环灌注冲刷作用,有效杀灭和清除体腔内残留癌细胞及微小病灶的一种新的帮助治疗方法。
在HIPEC过程中,一方面以450~600ml/min的速度持续将灌注液注入腹腔,保证灌注液有效时间的流淌性,通过灌注液的不断流淌,可对腹膜种植转移部位和腹腔内游离癌细胞起到肯定的机械冲刷作用,增加HIPEC的效果;另一方面,腹腔内化疗药物的浓度高于体循环浓度,可达数倍至上百倍,高浓度抗癌药物可直接杀灭和消退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和残存微小病灶,且由于腹膜–血浆屏障作用,腹腔内的高浓度药物不会快速进入全身循环,这种药代动力学优势可增加局部治疗效果,而全身毒性作用有限[11-12]。
在热疗作用中,正常组织细胞能在47℃的高温条件下耐受1h,而肿瘤细胞在43℃的条件下耐受1h。
该1h可耐受的温度被称为细胞不行逆损害的临界温度[13]。
由于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耐受条件不一样,因此HIPEC保持恒定腹腔温度在(43.0±0.2)℃1h以上,可使腹腔内癌细胞受到不行逆损害的同时削减对正常细胞的损伤[14]。
另外,温度越高,癌细胞膜及肿瘤血管的通透性越高,有利于化疗药物的渗透和汲取。
在42℃时,热疗与化疗的协同作用明显增加,可使化疗药物的渗透深度从约1mm增至5mm[15-18]。
且热疗还能促进化疗药物在肿瘤细胞内蓄积,削减其排泄的同时抑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损伤的修复,转变肿瘤组织周边的血液循环,使化疗药物易于进入肿瘤组织。
由于HIPEC在游离腹膜癌细胞、亚临床病灶和微小癌结节治疗中的胜利应用,且该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为晚期GC腹膜转移患者带来盼望。
2GC腹膜种植转移机制腹膜转移作为GC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一个多阶段的简单过程,其形成要求有特定的条件。
首先是癌细胞由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增殖到肯定程度后突破浆膜,而癌细胞间的黏附力量低下使其易于脱落、游离;另外,外科手术过程中引起肿瘤细胞脱落,癌周淋巴管和血管损伤,术后腹腔残存的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s,FCC)和微小癌灶跟随外渗淋巴液和血液进入腹腔,形成种植转移的“种子”,是否能形成转移灶还与癌细胞侵袭力量、转移活性有关,腹腔FCC跟随腹腔脏器及腹腔液的活动而自由运动,引起癌性腹膜炎,在趋化因子、黏附因子等炎症因子作用下,更有利于其与腹膜间皮组织接触、黏附、着床,在腹膜与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间皮下结缔组织暴露、手术损伤腹膜浆膜面为GC腹膜转移供应重要平台,形成可供FCC种植转移的“土壤”,即“种子–土壤”学说,是目前公认的癌细胞腹膜种植转移的基础[19]。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腹部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总结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腹部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66例腹部肿瘤患者术后行腹腔热化疗循环灌注的作为研究对象,给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 本组66例患者均顺利实施 HIPEC,成功率100% ,未出现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结论: 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中在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出院,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腔热灌注化疗;腹部肿瘤患者术后;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of 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 chemotherapy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tumor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2, 66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tumors who underwent intraperitoneal thermochemotherapy perfus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observed. Results: HIPEC was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 all 66 patients, with a success rate of 100%.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liver and kidney dysfunction, cardiopulmonary failure and so on.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promote the early recovery and discharge of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tumor after operation,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Key words] 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 chemotherapy;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tumor; nursing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是指将含化疗药物的灌注液精准恒温、循环灌注、充盈腹腔并维持一定时间,预防和治疗腹膜的种植转移。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背景胃癌腹膜转移是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既往研究数据表明,当胃癌原发病灶侵犯浆膜层,其潜在腹膜播种或隐匿型腹膜转移的概率高达60%。
此时,即使接受了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大约60%的患者将会面临继发腹膜转移的风险。
然而,放疗和化疗对这种情况的治疗效果相对有限,在临床实践中,系统性联合局部治疗的方案应运而生。
概念腹腔热灌注化疗是近年来应用的新兴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是指将含有化疗药物的灌注液精准恒温,循环灌注,充盈腹腔并维持一段时间,预防和治疗腹膜的种植转移。
随着现在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大量HIPEC临床应用带来的技术要求,HIPEC在理论和技术上要求精准化和规范化,包含了三大精准新理念:精准定位、精准控温、精准清除。
目的是彻底清除游离癌细胞和临床病灶,实现HIPEC技术应用效果的最大化。
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是由三个单独的抗肿瘤的效应联合起作用:1、温热效应:把癌细胞烫死研究报道,癌细胞在40-41℃的环境持续30-60分钟就开始出现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导致细胞死亡;正常细胞则可以耐热到45-46℃。
2、灌注效应:将癌细胞洗走建立循环灌洗后癌细胞可以被过滤掉,而每个灌洗周期呈现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叠减效应。
3、化疗效应:把癌细胞直接灭掉因为存在腹膜-血液屏障,灌进腹腔的化疗药不易返回到外周血液,导致腹腔内化疗药的浓度较高,杀伤肿瘤细胞的效率更高,而恰好因为吸收入外周血的化疗药物浓度极低,化疗相关的全身反应极少甚无。
一个小时的灌洗期间,腹腔内化疗药物浓度高,增高腹膜对化疗药物的暴露和接触。
4、温热效应+灌注效应+化疗效应:实现1+1+1>3的加强效果热的灌注液进入腹腔内,“热”不仅仅可以直接对抗肿瘤细胞,它也可以让化疗药的效率增加,进入肿瘤细胞的深度和通透性增加。
化疗药在腹腔内的浓度较高,循环的时间较长且回流外周血液里的浓度反而低,起到高效率低副反应的效应。
HIPEC适应症1、胃癌、结直肠癌、胆管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腹膜转移2、腹膜假性黏液瘤3、腹膜恶性间皮瘤4、癌性腹水5、已侵及浆膜的进展期胃癌、结直肠癌、胆管癌根治手术后预防腹膜种植转移HIPEC禁忌症1、各种原因所致腹腔内广泛粘连2、吻合口存在水肿、缺血、张力等愈合不良因素3、完全肠梗阻4、明显肝肾功能不全5、合并骨髓抑制,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低下6、严重心血管系统病变7、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严重腹腔感染8、出血倾向或者凝血功能障碍9、生命体征不稳定10、恶病质HIPEC的治疗技术参数:灌注管连接精准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恒温、恒速、恒量地注入和排出腹腔。
年份2018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项目名称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广东省医学会推荐意见:该项目组自2002 年10 月以来,经过14 余年的科技攻关,围绕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产学研研究,包括:发明专利、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平台研发、相关基础细胞学试验、动物实验、Ⅲ期临床试验、获得国家SFDA批文、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应用过程中形成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对预防和治疗腹膜种植转移有独特疗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经济效益。
该项目已在全国24 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253 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累计开展治疗12 万余例次,并形成了12 项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学术价值。
同意该项目成果申报中华医学科技奖。
项目简介腹腔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腹膜转移甚至恶性腹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
本项目组自2002 年针对腹膜种植转移研发了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技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内容:一、研发精准HIPEC技术:1. 自主研发精准HIPEC 技术,获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 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二、研究HIPEC抗癌机制: 1. 细胞试验,研究热化疗增敏最佳温度、热化疗协同抗癌机制;2. 动物实验,研究HIPEC 技术稳定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三、精准HIPEC技术临床应用: 1. 制订H IPEC技术标准;2. 证实H IPEC是预防和治疗腹膜转移及恶性腹水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法; 3.HIPEC 技术列入胃癌、结肠癌、卵巢癌、胆管癌等恶性肿瘤腹膜种植转移防治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 4. 制作HIPEC技术教材、举办培训班,全国广泛推广应用。
精准HIPEC关键技术:1、精准控温:测温精度≤±0.1 ℃,控温精度≤± 0.1 ℃,流量控制精度≤±5%;2、精准定位:内交叉置管法使灌注液充盈腹腔,不留盲区;3、精准清除:双重超微过滤<40μ m,清除游离癌细胞。
局部晚期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放化疗的疗效研究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常常存在着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为了提高
局部晚期胃癌术后的疗效,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
腹腔热灌注联合放化疗被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腹腔热灌注是一种可以通过提高药物浓度和温度来增强化疗效果的方法。
在局部晚期胃癌术后,通过手术将肿瘤切除后,可以在腹腔中灌注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使
药物更容易渗透到肿瘤组织中,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腹腔热灌注联合放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和肿瘤控制率。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观察到腹腔热灌注联合放化疗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放化疗组。
腹腔热灌注联合放化疗还可以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腹腔热灌注联合放化疗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腹腔热灌注可以提高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
中的浓度,从而有效杀死肿瘤细胞。
热灌注可以增加血流量,促进药物的输送和吸收,提
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腹腔热灌注联合放化疗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术后的治疗作用作者:白艳丽金建军郑玉峰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22期作者单位:471003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讯作者:白艳丽【摘要】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术后的辅助治疗作用。
方法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后患者60例,32例患者术后给予腹腔热灌注化疗,28例患者接受了胃癌根治性手术后单纯恢复体质调节胃肠功能的对症治疗。
结果在术后辅助腹腔热灌注化疗组2年生存率68.8%,高于单纯手术组,5年死亡率25.0%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腹腔热灌注化疗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 热灌注化疗;顺铂Effect of celiac hypertherm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 with radical resection BAI Yan-li,JIN Jian-jun,ZHENG Yu-feng.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3,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eliac hypertherm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 with radical resection.Methods 32 cases among the 60 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 who had received radical resection, underwent celiac hypertherm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 28 cases underwent best support treatment only after resection.Results 68.8% of 2 years disease free time in those cases with celiac hypertherm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higher than that in resection group, in addition,25.0% of 5 years mortality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resection group.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both comparison.Conlusion Celiac hypertherm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 after resection is able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recurrence and mortality.【Key words】 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 Hepertherm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 Cisplatin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现时常常是进展期,少数患者已不能手术,即使部分患者能进行根治性手术,手术后的复发和转移率也很高,腹膜和腹腔淋巴结的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形式,特别是进展期胃癌即使实行根治性手术,也有近50%的患者5年内死于肿瘤的复发或腹腔转移。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2016年2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19卷第2期第121页-第125页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
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自1980年Spratt 等[]首次报道HIPEC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逐渐演变为目前精准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方法,其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HIPEC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
传统的HIPEC由于控温不精准,存在治疗安全隐患;由于不能充盈腹腔而存在治疗盲区,达不到安全有效的最大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研究上不能科学地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
精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HIPEC安全有效最大化的技术要求。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HIPEC被引入到了微创外科领域。
在腹腔镜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或腹腔探查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辅助HIPEC,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带来的创伤,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
PC的发生源于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因素所导致的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淋巴管癌栓破裂和癌栓破裂出血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FCC着床腹膜,形成微小癌灶、癌结节和广泛性PC[,]。
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目的:探究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诊断并治疗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
观察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照组仅采用静脉化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及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及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复发及转移率,提高2年生存率,且不增加相关化疗毒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結直肠癌是一种消化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并且存在着逐年增长的趋势[1]。
目前临床上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放疗以及化疗为主。
由于该病术后仍存在着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的风险,因此术后的辅助治疗对复发及转移的抑制作用亦显得尤为重要。
Spratt等[2]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报道提出腹腔温热化疗,之后该技术不断发展,至今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胃肠肿瘤的辅助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3]。
有文献报道,腹腔热灌注化疗能够有效地将手术中落于腹腔的肿瘤细胞以及术后的微转移灶予以清除,从而很好地防止了结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及转移[4]。
本研究通过对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诊断并治疗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可耐受手术且病理诊断证实为结直肠癌;(2)Kamofsky(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均≥70分[5];(3)预计生存期均≥6个月;(4)近3个月内均无放、化疗史;(5)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同意坚持治疗及随访。
腹腔热灌注化疗防治胃癌腹腔转移研究进展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胃癌总的复发率达到50%~70%,以腹膜转移为主,达34.9%,是影响其生存率的主要原因。
近30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及设备的改良,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获得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不断提高。
应用HIPEC可提高胃癌5年生存率,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升胃癌的总体疗效。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应用HIPEC防治胃癌腹腔转移的临床开展情况做一综述。
标签:胃癌;腹腔热灌注化疗;腹腔转移胃癌发病率在世界排名第四位[1],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临床收治的胃癌病例绝大多数为进展期,预后较差,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病死率第三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近年来由于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提高,手术方式的规范化,综合治疗的进展,胃癌的预后有一定改善,但进展期胃癌总的复发率达到50%~70%,以腹膜转移为主,达34.9%[2]。
标准D2根治术的推广使胃癌的治愈率有所提高,局部淋巴结转移已非胃癌转移的主要原因,相反腹膜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形式之一。
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作为近年兴起的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的一种手段,在防治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所致的恶性腹水方面疗效显著,下面就HIPEC防治胃癌腹腔转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胃癌腹腔转移的诊断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是诊断胃癌腹腔转移的金标准,但常规细胞学检查检出率低,张贤坤等[3]对50例胃癌患者术中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仅为20%,难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满意的依据。
CT可发现直径5 mm以上的小结节,但对于腹膜转移判断的灵敏度非常低,PET-CT可显示肿瘤组织中高糖代谢状态,做出功能性诊断,但无法精确定位,且费用昂贵,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检测的方法多种多样,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大大提高,使得胃癌腹腔微转移检测成为可能,当前常用检测指标有CEA、CK20、CK19、VEGF、TFF、E-钙粘素、B1整合素、MMPs 等。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2016年2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19卷第2期第121页-第125页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
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1,2,3,4,5,6]。
自1980年Spratt等[7]首次报道HIPEC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逐渐演变为目前精准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方法,其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HIPEC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8,9,10]。
传统的HIPEC由于控温不精准,存在治疗安全隐患;由于不能充盈腹腔而存在治疗盲区,达不到安全有效的最大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研究上不能科学地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
精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HIPEC安全有效最大化的技术要求。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HIPEC被引入到了微创外科领域。
在腹腔镜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或腹腔探查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辅助HIPEC,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带来的创伤,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11,12]。
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13]。
PC的发生源于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因素所导致的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淋巴管癌栓破裂和癌栓破裂出血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FCC着床腹膜,形成微小癌灶、癌结节和广泛性PC[14,15]。
既往的主流看法认为,PC为癌症晚期或终末期表现,通行的做法是保守治疗,即使是外科干预,也仅是姑息性减瘤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