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课件—07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 格式:ppt
- 大小:3.01 MB
- 文档页数:26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1讲主讲人:班级日期课题第一章绪论目的任务了解学习公差课的目的,启发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基本要求了解互换性历史,理解互换性定义、了解互换性的应用重点难点 1.互换性的定义2.加工误差与公差教学方法讲述第一章绪论本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机械加工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要的极限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几何量测量的基本理论,检测产品的基本技能。
主要内容包括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形状和位置公差、花键公差、螺纹公差、齿轮公差等最新国家标准以及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
互换性概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零件互换的情况,例如,机器、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缝纫机上的零件坏了,只要换上相同型号的零件就能正常运转,不必要考虑生产厂家,之所以这样方便,就是这些零(部)件具有互相替换的性能。
要实现专业化生产必须采用互换性原则。
举例:螺钉,灯泡,汽车,飞机,彩电等等。
一、互换性基本概念(一)互换性的含义在机械工业中,互换性是指相同规格的零(部)件,装配或更换时,不经挑选、调整或附加加工,就能进行装配,并且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
(二)互换性的种类按互换的程度可分为完全互换性与不完全互换性1.完全互换性同一规格工件装配前不作任何挑选,装配时不需辅助加工,装配后能滿足其使用要求。
2.不完全互换性适当放大公差值,加工测量后分组装配,滿足其使用要求。
作用在于解决加工困难,降低生产成本。
二、互换性的作用1、从设计上看2、从制造上看3、从装配上看4、从使用上看综上所述,互换性是现代化生产基本的技术经济原则,可以提高生产率,有利于专业化大生产,缩短维修时间,降低生产成本等,在机器的制造与使用中具有很重要作用。
课程简介与教学要求1. 特点:专业技术课(主干)定义多,概念多,符号多 , 标准多,记忆内容多,但简单,易学。
2 .重要性:承上启下。
从课程设计至毕业设计的应用,毕业后的应用。
3 .教学组成:上课,作业,实验,考试。
《公差与配合教案》课件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强调公差与配合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重要性1.2 公差与配合的定义解释公差的概念及其在零件制造中的应用解释配合的概念及其在零件组装中的应用第二章:公差的基本概念2.1 公差的定义解释公差的概念及其在零件制造中的应用强调公差对零件尺寸精度的影响2.2 公差的分类介绍基本公差、配合公差和极限公差的概念解释不同类型公差的应用场景第三章:配合的基本概念3.1 配合的定义解释配合的概念及其在零件组装中的应用强调配合对零件间隙和相对运动的影响3.2 配合的分类介绍过盈配合、过渡配合和间隙配合的概念解释不同类型配合的应用场景第四章:公差与配合的表示方法4.1 公差的表示方法介绍公差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解释公差带图的应用及其对零件制造的影响4.2 配合的表示方法介绍配合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解释配合带图的应用及其对零件组装的影响第五章:公差与配合的应用实例5.1 公差在零件制造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实际零件制造中公差的作用和应用强调公差对零件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5.2 配合在零件组装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实际零件组装中配合的作用和应用强调配合对零件间隙和相对运动的影响第六章:公差与配合的设计原则6.1 公差设计原则介绍公差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最小化成本、满足功能要求、保证互换性等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确定合适的公差6.2 配合设计原则介绍配合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保证合适的间隙、防止过盈、避免松动等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第七章:公差与配合的计算方法7.1 公差计算方法介绍公差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基本尺寸、上偏差、下偏差的计算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尺寸和公差要求计算出具体的公差值7.2 配合计算方法介绍配合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的计算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尺寸和配合要求计算出具体的配合尺寸第八章:公差与配合的测量方法8.1 公差测量方法介绍公差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尺寸测量、形状测量、位置测量等解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和技术来确定零件的公差值8.2 配合测量方法介绍配合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间隙测量、过盈测量、过渡测量等解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和技术来确定零件的配合尺寸第九章:公差与配合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9.1 公差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公差在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中的应用实例强调公差对机械性能、可靠性和互换性的影响9.2 配合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分析配合在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中的应用实例强调配合对机械性能、可靠性和运动性能的影响10.1 公差与配合的重要性强调学习和应用公差与配合的必要性10.2 发展趋势与挑战讨论公差与配合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展望未来公差与配合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章节一和二:理解公差与配合的概念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公差与配合的定义及其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重要性。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3版教学PPT作者黄云清3版公差习题答案部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三版电⼦教学⽂件习题答案部分绪论0—1互换性是指机械产品在装配时,同⼀规格的零件或部件能够不经选择、不经调整、不经修配并能保证机械产品使⽤性能要求的⼀种特性。
0—2为了保证零件的使⽤功能,达到装配互换性的要求,必须将零件加⼯后的各个⼏何参数(尺⼨、形状和位置)所产⽣的误差控制在⼀定的范围内,因此必须规定公差。
0—3“平均盈隙”是指相配合的孔、轴零件在装配后能获得平均过盈(过盈配合)或平均间隙(间隙配合)。
0—4⼤批量⽣产⽅式的主要优点是质量较稳定,互换性好,⽣产率⾼,质量基本上不受⼈为操作因素的影响;其缺点是不能更换产品,当设备的精度受限时,加⼯更⾼精度的零件,往往难以保证其质量。
0—5由于多品种、中⼩批量⽣产⼤多采⽤普通机床和⼯艺装备,产品质量受⼈为操作因素的影响较⼤,加之机床设备、⼯艺装备的精度有限,使产品质量极难稳定,只有采⽤了先进的加⼯技术才有出路,如配有闭环系统的数控机床、加⼯中⼼就能保证达到很⾼的加⼯精度,使零件满⾜使⽤功能的要求。
这也是多品种、中⼩批量⽣产的唯⼀出路。
0—6标准化是指以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
第⼀章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1—11)公称尺⼨虽然是设计者所给定的尺⼨,但不能说零件的实际(组成)要素尺⼨越接近公称尺⼨,则其精度越⾼。
只能说零件的实际(组成)要素尺⼨在由上、下极限尺⼨所决定的范围内,其范围越⼩,精度越⾼。
2)公差是⼀个变动范围,⽆⽅向性;⽽上、下偏差则是上、下极限尺⼨相对于公称尺⼨的差量,是有⽅向的(可以为正为负为零,但上极限偏差始终⼤于下极限偏差)所以公差不等于上极限偏差。
3)这种说法是错的,因为孔的基本偏差可以是下极限偏差,也可以是上极限偏差,对轴亦然。
4)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5)这种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即使孔的其它提取要素的局部尺⼨⼤于相结合的轴的提取要素的局部尺⼨,装配时也要产⽣过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技术和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基本公差和配合的分类。
1.3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掌握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与配合2.1 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尺寸、公称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配合制度介绍配合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配合公差等级的表示方法。
2.3 配合的应用学习配合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配合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形状公差解释形状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形状公差的表示方法。
3.2 位置公差介绍位置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
3.3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应用学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解释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掌握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学习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表面粗糙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测量技术5.1 测量概述了解测量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掌握测量工具和仪器的选择和操作技巧。
5.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学习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尺寸链与公差带6.1 尺寸链的概念解释尺寸链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尺寸链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6.2 公差带的概念介绍公差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6.3 尺寸链和公差带的应用学习尺寸链和公差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