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滚动轴承、键的公差与配合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41
6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一、判断题1、滚动轴承国家标准将内圈内径的公差带规定在零线的下方。
(√)2、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而外圈与箱体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3、滚动轴承外圈与外壳孔配合应优先选择基孔制。
(×)4、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间隙配合。
(×)5、滚动轴承配合,在图样上只须标注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代号。
(√)6、0级轴承应用于转速较高和旋转精度也要求较高的机械中。
(×)7、滚动轴承内圈与基本偏差为g的轴形成间隙配合。
(× )8、滚动轴承内圈转动,外圈固定,承受方向固定的径向负荷作用,则内圈相对于负荷方向静止。
(×)16.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
(√)17.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间隙配合。
(×)18.滚动轴承配合,在图样上只须标注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代号。
(√)19.0级轴承应用于转速较高和旋转精度也要求较高的机械中。
(×)20.滚动轴承国家标准将内圈内径的公差带规定在零线的下方。
(√)21.滚动轴承内圈与基本偏差为g的轴形成间隙配合。
(×)二、选择题1、国家标准规定,滚动轴承内圈与外圈的公差带布置在零线的(B)。
A、上方B、下方C、上方或下方2、滚动轴承外圈与基本偏差为 H 的外壳孔形成(A)配合。
A、间隙B、过盈C、过渡。
3、滚动轴承内圈与基本偏差为h的轴颈形成( C )配合,这也说明了与一般基孔制相比,其配合性质变紧了。
A、间隙B、过盈C、过渡D、一般联接4、滚动轴承外圈与基本偏差为H的外壳孔形成(D)配合。
内圈与基本偏差为h的轴颈形成(D)配合。
A.间隙、过盈 B.过盈、过渡 C.过渡、过盈 D.间隙、过渡5、滚动轴承内圈与φ50k6轴颈形成的配合与φ50H7/k6配合的种类为( A )。
A、前者为过盈配合,后者为过渡配合B、两者都为过渡配合C、前者为过渡配合,后者为过盈配合D、两者都为过盈配合6、滚动轴承内圈与φ50m6轴颈形成的配合与φ50H7/m6相比,(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