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例题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例题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例题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例题

一、设计题目

某教学楼为多层现浇框架结构,底层平面图布置如图一所示,已知上部结构传递至桩顶的荷载设计值为轴力N=1150KN,弯矩M=200KN·m,柱截面尺寸为800mm*600mm,土层分布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地下水距离地表2.0m,试设计此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图1 底层平面布置

二、主要内容

(1)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确定基础地面尺寸

(4)确定基础的高度

(5)基础底板的配筋计算

(6)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

三、具体要求

(1)结构设计必须依据最新出版的有关技术规范或教程,设计图纸必须符合建筑制图国家标准,图面整洁美观,可采用手工或者Autocad软件绘制。

(2)设计说明书要求论据充分、调理清楚、文正句通,可采用手工抄写或电脑打印。(3)必须严格遵守设计纪律,独立按时完成指导教师制定的各项设计任务,不得无故缺席或从事与设计无关的其它事务,有特殊情况必须经知道教师同意,否则作违纪处理。

四、完成后应上交的材料

(1)基础平面布置图(1:100)

(2)基础详图(底板配筋图、平面图、剖面图)(1:50)

(3)设计说明书

五、参考文献

(1)《基础工程》,莫海鸿、杨小平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土力学》(陈仲颐、周景星、王洪瑾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系主任审核日期年月日

设计过程:

一、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07-2002)(下称《规范》)可知,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宜浅埋,而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和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故取基础埋深为h=1.0m。则持力层为浅黄色粘土层。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土力学》(陈仲颐、周景星、王洪瑾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表8-6 ,由浅黄色粘土力学指标e和I查得浅黄色粘土的承载力基本值f

=245kPa.

ak

由于埋深大于0.5m ,需要对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此处暂时忽略基础宽度的修正):

f a = f ak +ηd

γ

m

(d-0.5)=245+1.6*19.4*(1.0-0.5)=261kPa

η

d

=1.6,查《基础工程》承载力修正系数表得知

三、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计算基础及其上土的重力G k 的基础埋置深度为: d=(1.0+1.0)/2=1.0m

由于埋深范围内没有地下水,h w =0,初步基础底面面积为: A 0=F k /( f a -γ

G

d)=1150/(261-20*1)=4.772㎡

考虑荷载偏心,将基底面积初步增大20%,得: A=1.2 A 0=1.2*4.772=5.726㎡ 取基底长短边之比n=l/d=1.4,于是: b=

n A /=4.1/726.5=2.02,取b=2.0m

则l=1.4b=2.8m

因b=2.0m<3.0m ,故f a 无需作宽度修正。 验算荷载偏心距e :

基底处的总竖向力:F k + G k =1150+20*2.8*2*1=1262kN 基底处的总力矩:M k =200kN ·m

偏心距:e= M k /(F k + G k )=200/1262=0.16m

P max k = (F k + G k )(1+6e/l )/bl=

1262*(1+6*0.16/2.8)/2.8*2=303kN<1.2 f a =313kN 可行,不需要调整底面尺寸。 四、确定基础的高度

采用C20混凝土,HPB235级钢筋,查得f t =1.10N/mm 2

,f y =210N/mm 2

。 垫层用C10混凝土,厚度100mm ,各边伸出基础底面100mm 。 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P j =F/bl=1150/(2*2.8)=205.4kPa 净偏心距:

e

=M/F=200/1150=0.174m

基底最大和最小净反力设计值:

P

max

j =F(1+6e

/l)/bl=205.4*(1+6*0.174/2.8)=282kPa

P

min

j =F(1+6e

/l)/bl=205.4*(1-6*0.174/2.8)=129kPa

基础高度

①柱边截面

取h=800mm,由于基础下面有垫层,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取45mm,故h

=755mm,则

b c +2h

=0.6+2*0.755=2.11m>b=2.0m

故用公式 P

max

j (l/2-a

c

/2-h

)b≤0.7β

hp

f

t

[(b

c

+h

)h

-(b

c

/2+h

-b/2)2]进

行验算。式子左边:

P

max

j (l/2-a

c

/2-h

)b=282*(2.8/2-0.8/2-0.755)*2=138.18kN

式子右边:

0.7β

hp f

t

[(b

c

+h

)h

-(b

c

/2+h

-b/2)2]=0.7*0.98*1100*[(0.6+0.755)*0.755-(

0.6/2+0.755-2/2)2]=880.6kN>138.18kN 故满足要求。

(β

hp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基础高度h不大于800mm时,β

hp

取1.0,;

当h大于或等于2000mm时,β

hp

取0.9,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此处取0.98。)

有《规范》可知,当基础高度大于等于600mm而小于900mm时,阶梯型基础分两级,所

以下阶h

1=400mm,h

01

=355mm,取l

1

=1.6m,b

1

=1.2m。

②变阶处截面

b 1+2h

01

=1.2+2*0.355=1.91m

故用公式P

max

j [(l/2-l

1

/2-h

01

)b-(b/2-b

1

/2-h

01

)2]≤0.7β

hp

f

t

(b

1

+ h

01

)h

01

行验算。式子左边:

P

max

j [(l/2-l

1

/2-h

01

)b-(b/2-b

1

/2-h

01

)2]

=282*[(2.8/2-1.6/2-0.355)*2-(2/2-1.2/2-0.355) 2]=137.6kN 式子右边:

0.7β

hp

f t (b 1+ h 01)h 01=0.7*0.98*1100*(1.2+0.355)*0.355=416.6kN>137.6

故满足要求。

五、基础底板的配筋计算

计算基础长边方向的弯矩设计值,取1-1截面 P 1j =P

min j +(l+a c

)(P

max j -P min j )/2l=129+(2.8+0.8)*(282-129)=227.4kPa

M 1=1/48*[(P max j +P 1j )(2b+b c

)+(P

max j -P 1j )b](l-a c

)2

=1/48*[(282+227.4)*(2*2+

0.6)+(282-227.4)*2](2.8-0.8)2

=204.37kN ·m 计算配筋面积:

A 1s =M 1/(0.9f y h 0)=204.37/0.9*0.210*0.755=1432.2mm 2

3-3截面 P

3j =P min j +(l+l 1)(P max j -P min j )/2l=129+(2.8+1.6)*(282-129)=249.2kPa

M 3=1/48*[(P max j +P 3j )(2b+b 1)+(P max j -P 3j )b](l-l 1)

2=1/48*[(282+249.2)*(2*2+

1.2)+(282-249.2)*2](

2.8-1.6)2

=84.8kN ·m 计算配筋面积:

A 3s =M 3/(0.9f y h 01)=84.8/0.9*0.210*0.355=1263.9mm 2

比较A 1s 和A 3s ,应按A 1s 配筋。钢筋根数n=(2000-200)/200+1=10,所以现于2.0m 宽

度范围内配10φ14,放置下排,A

s

=1539mm2>1432.2mm2。计算基础短边方向的弯矩设计值,取2-2截面

M 2=1/24*P

j

(b-b

c

)2(2l+a

c

)=1/24*205.4*(2-0.6)2*(2*2.8+0.8)=107.4kN·m

计算配筋面积:

A

2s =M

2

/(0.9f

y

h

)=107.4/[0.9*0.210*(0.755-0.014)]=764.8mm2

4-4截面

M 4=1/24*P

j

(b-b

1

)2(2l+l

1

)=1/24*205.4*(2-1.2)2*(2*2.8+1.6)=39.4kN·m

计算配筋面积:

A

4s =M

2

/(0.9f

y

h

01

)=39.4/[0.9*0.210*(0.355-0.014)]=607.8mm2

比较A

2s 和A

4s

,应按A

2s

配筋。又因为由《规范》知,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

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和小于100mm。当有垫层时,混凝土的保护层净厚度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不应小于70mm。纵向分布筋直径不小于8mm,间隔不大于300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10。按构造配筋,最少配筋条数

n min =(2800-200)/200+1=14。配14φ10,放置上排,A

s

=1099 mm2>764.8mm2。

基础配筋图见CAD图纸。

基础工程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就是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就是全面检验与巩固基础工程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基础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一般形式的基础的设计,进一步理解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设置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加强学生对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尽早进入“工程角色”。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反映了课程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1、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号土层:黏土,层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号土层:细砂,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所示。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土层 编号土的名称 重度 (kN/m3) 孔隙 比 e 液性 指数 I L 黏聚力 c(kPa) 内摩擦 角 (°) 压缩模 量Es (MPa) 标准 贯入 锤击 数N 承载力 特征值 f ak(kPa) 杂填土18 粉质黏土20 0、65 0、84 34 13 7、5 6 130 ●黏土19、4 0、58 0、78 25 23 8、2 11 180 ?细砂21 0、62 30 11、6 16 240 ? 强风化砂 质泥岩 22 18 22 300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5、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室外 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柱网平面图 6、上部结构作用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例题范本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 设计例题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1.1设计资料 1.1.1地形 拟建建筑地形平整 1.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 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ak f 130KPa =。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 1.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 180ak f KPa =。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 240Kpa a f =。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 300ak f KPa =。 1.1.3岩土设计参数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学参数

② 粉质粘土 20 0.65 0.84 34 13 7.5 6 130 ③ 黏土 19.4 0.58 0.78 25 23 8.2 11 180 ④ 细砂 21 0.62 -- -- 30 11.6 16 240 ⑤ 强风化砂质泥岩 22 -- -- -- -- 18 22 300 1.1.4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 1.1.5上部结构材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图如图1.1所示: 1.1.6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2530C C -,钢筋采用235HPB 、HPB335级。

1.1.7本人设计资料 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二组第七个,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⑦题号B 轴柱底荷载. 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 K K F 1970KN M 242KN.m,V 95KN ===, 。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 K K F 2562KN M 315KN.m,V 124KN ===,. 持力层选用④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k F 240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1.2独立基础设计 1. 2.1选择基础材料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你、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 ,本设计取④号土层为持力层,因此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0.5+1.2+1.5+0.5=3.7m 。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地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工程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岩土设计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水文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上部结构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本人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独立基础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选择基础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土层编号土的 名称 重度γ 3 m KN 孔隙 比e 液性 指数 I l 粘聚 力c KPa 内摩 擦角 ? () 压缩模量 (pa) s E M 标准 贯入 锤击 数N 承载力 特征值 () ak f kPa ①杂填 土 18 -- -- -- -- -- -- -- ②粉质 粘土 20 0.65 0.84 34 13 7.5 6 130 ③黏土19.4 0.58 0.78 25 23 8.2 11 180 ④细砂21 0.62 -- -- 30 11.6 16 240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法及顺序详解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法及顺序详解 一、什么是柱下独立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形、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独 1 2C10 工为了保护基础的钢筋。 3、定位放线:用全站仪将所有独立基础的中心线,控制线全部放出来。 4、钢筋绑扎:垫层浇灌完成后,混凝土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筋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c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

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混凝±浇完后,必须进行更换。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 1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注意对钢筋的成品保护, 5 丝网( 6 7 8 1.25倍。上层振捣棒插人下层3~5cm。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移位。 9、混凝土找平: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比较大的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捣器振一遍,然后用刮杆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收面前必须校核混凝土表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处立即整改。

10、混凝土养护: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7d,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d。养护设专人检查落实,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 11、模板拆除:侧面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拆模前设专人检查混凝土强度,拆除时采用撬棍从一侧顺序拆除,不得采 ,待下 层夯实,以保护基础并有利于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资料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3、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5、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 6、计算基底净反力 7、验算基础高度 8、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9、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10、配筋计算 11、基础配筋大详图 12、确定A、B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13、设计图纸(附图纸) 三、设计技术说明及主要参考文献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 3号题○B轴柱底荷载: ○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 K=1720(1677)KN,M K=150(402)KN·m,V K=66(106)KN。 ○2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2250KN,M=195KN·m,V=86KN。 持力层选用○4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③号土层:粘土,层厚1.5m,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3.0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很厚,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取基础地面高时最好至持力层下0.5m,本设计取○4号土层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地面为0.5+1.2+1.5+0.5=3.7m。由此得到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例题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1.1设计资料 1.1.1地形 拟建建筑地形平整 1.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 130KPa =。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180ak f KPa =。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 240Kpa a f =。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300ak f KPa =。 1.1.3岩土设计参数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学参数

1.1.4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 1.1.5上部结构材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图如图1.1所示: 1.1.6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2530C C -,钢筋采用235HPB 、HPB335级。 1.1.7本人设计资料 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二组第七个,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⑦题号B 轴柱底荷载. 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 K K F 1970KN M 242KN.m,V 95KN ===, 。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 K K F 2562KN M 315KN.m,V 124KN ===,. 持力层选用④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k F 240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专业:建工班级:建工0903 学生姓名: 邓炜坤学号: 0912080319 指导教师:周友香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教务部制 2011年 12 月 1 日

引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课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是“土力学与 地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着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主要 为了巩固与运用基础概念与基础知识、掌握方法以及培养各种能力等诸 多方面。 作为建筑类院校专业课的一种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师教学计划中德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各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是学 生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段;也是锻炼学生理 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必经之路。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 1.巩固与运用理论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使用各种规范及查阅手册和资料能力 3.培养学生概念设计的能力 4.熟悉设计步骤与相关的设计内容 5.学会设计计算方法 6培养学生图子表达能力 7.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8.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录 一、设计资料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3、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5、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 6、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7、计算基底净反力 8、验算基础高度 9、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10、地基变形验算 11、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12、配筋计算 13、基础配筋大详图 14、确定A、B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15、A、B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16、设计图纸

如何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短柱

如何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短柱 柱下独立基础,如果埋置较深,在设置拉梁以后就会有短柱。但是规范里没有对这样的短柱的计算和构造要求的明确提法。 只有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8.2.6条中提了一下杯口基础的短柱的刚度要求 E2I2/E1I1 不小于10。 所以针对柱下独立基础,一般也就按照这个要求来计算其面积,然后按照框架柱的构造要求全长配筋,以保证该短柱的刚度,使底层柱与基础的连接符合刚接,嵌固的模型。 但是这样算有没有必要,而且是不是对的好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我曾经在某本规范或者技术手册之类的书里面看到过一个更明确的关于短柱和普通柱子连接时候的截面积计算公式,但是今天怎么也找不到了。希望有知道那个公式的仁兄将公式发上来参考下。不知道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来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的短柱,顺便说下,附图就是个示意性的,尺寸标注有问题,不想再改了 补充说明: 没想到这个帖子能吸引这么多的人参与讨论,看来这个问题还真是蛮多人在关注的。我想重新解释一下我现在的观点。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补充说明一下,其实在这个问题中我的表述是有问题的,应该来说这种情况下的“短柱”并不是规范里面所说的短柱,而是一种“加强体”,这种“短柱”的实际受力状况比规范中所说的短柱要复杂。 就像很多参与讨论的人所说的,这种短柱周围的土体一般都是回填土,对柱子的的约束不强。在地震的时候这种“短柱”会受到强烈的剪切作用。实际上,对于低层和普通的多层建筑,对柱子截面大小起控制作用的并不是竖向力,而是地震时候的横向力和位移比。 我觉得这种“短柱”的作用应该是作为基础和一层柱子的联系体,并为拉梁(注意,与基础梁区别)的铰接端(一般计算的时候拉梁就是简化成铰接了,反正拉梁计算很不准,我感觉和“拍脑袋”的结果差不多)。 所以这种“短柱”之所以要加强就是为了提高其刚度,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把“短柱”的顶部当做结构力学中的“地面”,减小一层柱子的计算长度,并为一层柱子提供足够刚的固结端。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个固结端到底要有多“刚强”才足够,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说就是应该要多大的截面和多大的配筋。而且这个“短柱”并不是越刚越好,太刚的话地震的时候或者基础发生水平位移的时候“短柱”的顶面会成为结构的薄弱处,造成剪切破坏。 附件 柱下独立基础短柱.png (8.46 KB) 2010-7-29 16:19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 独立基础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罗晓辉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方案。 材料采用C25,基底设置C15、厚度100mm 的混凝土垫层;配筋采用Ⅱ级普通圆钢筋。承受轴心荷载的基础底板一般采用正方形,若偏心荷载则采用矩形底板,其长宽比采用。设计计算内容: (1)在不考虑地基处理和角、边柱的影响时,中柱按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基础底面积是否满足沉降要求 (2)若通过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深度从基础底面以下内),使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达到160kPa ,进行如下设计计算: 1)根据地基强度确定中柱、角与边柱的(角与边柱需考虑100kN·m 的力矩荷载。力矩作用方向根据右手螺旋法则确定,且指向柱网平面惯性轴)柱下基础底面尺寸; 2)基础配筋、冲切验算; 3)完成有关计算部分的计算简图、基础配筋图等。 二、不考虑地基处理和角边柱影响中柱的沉降验算 不考虑地基处理和角、边柱的影响时,中柱按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基底面积是否满足沉降要求 (1)按承载力确定基础尺寸 由勘察报告可知,基础的埋深为,持力层为粘土层。地基承载力kPa f k 100 。 对埋深进行修正:

设杂填土的重度为3/18m kN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3/194.2)4.024218(m kN m =?+?=γ 中柱承受轴心荷载,基础底板采用正方形。 m b d f F b A G a k 198.4,4 .22054.1501807 2≥?-=-≥ =γ,取b=, (2)基底压力的计算 基底压力:kPa A G F p 64.1452 .42.44 .22.42.4181807=????+=+= 基础以上土的平均重度:3/194 .224 4.0182m kN m =?+?=γ 基底平均附加应力:kPa p p ch 04.1004.21964.1450=?-=-=σ m b b z n 89.9)2.4ln 4.05.2(2.4)ln 4.05.2(=?-?=-=,取10m 。 表1 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量 (3)基础的最终沉降量: 由《规范》,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为200mm, 不满足要求。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号土层:黏土,层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号土层:细砂,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所示。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重度 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5、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柱网平面图 6、上部结构作用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1.2所示,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1.3所示。 表1.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7、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30,钢筋采用HPB300、HRB335级。 二、设计分组 根据以上所给设计资料及学生人数,将学生划分为2组。分组示意如下: 第1组,共10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A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2组,共10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A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3组,共10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B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4组,共10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B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5组,共10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C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6组,共10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C轴柱下独立基础。 三、设计要求 每人根据所在组号和题号,完成指定轴线的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对于另外两根轴线的基础,只要求根据所给荷载确定基础底面尺寸,以便画出基础平面图。要求分析过程详细,计算步骤完整,设计说明书面报告的编写应具有条理性,图纸整洁清晰。 四、设计内容 (1)设计柱下独立基础,包括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底面尺寸,对基础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强度计算,确定基础高度,进行配筋计算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地基沉降计算,编写设计计算书。 (2)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独立基础大样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五、设计成果 1、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深度。 (2)确定基础底面尺寸,验算地基承载力 (3)对基础进行抗冲承载力验算,确定基础高度。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例题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资料 地形 拟建建筑地形平整 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 130KPa =。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180ak f KPa =。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 240Kpa a f =。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300ak f KPa =。 岩土设计参数 表 地基岩土物理学参数

质泥岩 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 上部结构材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图如图所示: 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2530C C -,钢筋采用235HPB 、HPB335级。 本人设计资料 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二组第七个,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⑦题号B 轴柱底荷载. 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 K K F 1970KN M 242KN.m,V 95KN ===, 。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 K K F 2562KN M 315KN.m,V 124KN ===,.

持力层选用④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k F 240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独立基础设计 选择基础材料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 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你、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本设计取④号土层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 基础剖面示意图 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根据细砂e=.,l I =,查表得b η=,d η=。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 3180.5201(2010)0.2(19.410) 1.5(2110)0.5 13.683.7 m KN m γ?+?+-?+-?+-?= =

柱下独立基础的施工工艺

柱下独立基础的施工工 艺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柱下独立基础的施工工艺 清理基坑→混凝土垫层→钢筋绑扎→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支模板→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 (1)清理及垫层浇灌 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留积水,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 (2)钢筋绑扎 垫层浇灌完成后,混凝土达到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筋成450绑扎,连接点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c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进行更换。 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1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注意对钢筋的成品保护,不得任意碰撞钢筋,造成钢筋移位。 (3)模板 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方木加固。锥形基础坡度<300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透气孔及振捣孔,坡度≤300时,利用钢丝网(间距30cm)

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字木控制钢筋位置。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4)清理 清理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 (5)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h,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先浇一层5~10cm厚混凝土固定钢筋。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捣,每浇完一台阶停顿待其下沉,再浇一层。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吊帮的根部砂浆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窝、麻面或孔洞。 (6)混凝土振捣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入的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倍。上层振捣棒插入下层3~5cm。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位移。 (7)混凝土找平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比较大的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捣器振一遍,然后利用刮杆刮平,再用木抹子抹平。收面前必须校核混凝土表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处立即整改。 (8)混凝土浇筑 浇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螺栓、预留孔洞和管有无走动情况,一经发现有变形、走位或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然后再继续浇筑。 (9)混凝土养护

基础工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设计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年级:2009级 姓名:李涛 学号:20090710149 指导教师:李文广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12 月15 日 目录 1、柱下独立基础设计资料 2、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2.1 基础设计材料 2.2 基础埋置深度选择 2.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4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2.5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2.6 基底净反力的计算 2.7 基础高度的确定 2.7.1 抗剪验算 2.7.2 抗冲切验算 2.8 地基沉降计算 2.9 配筋计算 3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4《规范》法计算沉降量 5地基稳定性验算

5 参考文献 6设计说明 附录 基础施工图 一、基础设计资料 2号题 B 轴柱底荷载: ①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N F k 1615=,m KN M k ?=125,KN V k 60=; ②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F 2099.5=,m KN M ?=162.5,KN V 78=。 持力层选用4号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240=ak f 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 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C25混凝土,HPB235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 2.基础埋深选择: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 第一层土:杂填土,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第二层土:粉质粘土,厚1.2m ,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ak f = 130kPa 第三层土:粘土,厚1.5m ,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 ak f = 180kPa 第四层土: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 ,承载力特征值ak f = 240kPa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 ,本设计取第三层土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m 3.75.15.02.15.0=+++。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例题

1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资料 地形 拟建建筑地形平整 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 130KPa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 180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 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 300KPa 岩土设计参数 表地基岩土物理学参数

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 上部结构材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室外 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图如图所示: 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C30,钢筋采用HPB235、HPB335级。 本人设计资料 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二组第七个,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⑦题号B轴柱底荷载. 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 k 1970KN,M K 242KN.m,V K 95KN 。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 k 2562KN,M K 315KN.m,V K 124KN .

持力层选用④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 k 240KPa,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独立基础设计 选择基础材料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 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你、拟 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本设计取④号土层为持力层, 外 地坪到基础底面为+++=。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 所以考虑取室 ±0000 Fk-1970kN Mk=242kN Vk-95kN 基础剖面示意图 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根据细砂e=.,h=,查表得b =, d =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 18 0.5 20 1 (20 10) 0.2 (19.4 10) 1.5 (21 10) 0.5 3.7 13.68KN m3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 a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修正值)为 a f ak d m(d 0.5) 240 3.0 13.68 (3.7 0.5) 371.328 KPa 上式d按室外地面算起

天然地基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案

天然地基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案 第一节工程概况 (2) 一、工程建设概况 (2) 二、结构设计概况 (3) 第二节施工部署 (5) 一、总体部署原则 (5) 二、总体部署要点 (5) 三、基础工程施工顺序部署 (6) 四、施工时间安排 (7) 第二节施工重要资源组织 (8) 一、项目组织机构 (8) 二、项目部人员职责范围 (8) 三、施工机械/机具设备和检测设备 (12) 四、劳动力计划及保证措施 (13) 第三节基础施工方案 (14) 一、基础的施工工艺 (14) 二、土方开挖及边护 (14) 三、基础垫层施工 (15) 四、砖胎膜设计 (15) 五、砖胎膜砌筑 (15) 六、基础防水施工 (16) 七、钢筋制作与安装 (18) 八、模板施工 (19) 九、基础梁、柱砼 (20) 十、土方回填 (21) 第四节质量保证措施 (22) 一、质量保证体系 (22) 二、质量保证措施 (23) 第五节安全保证体系 (24) 一、质量保证体系 (24)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建设概况 生产技术楼工程建设概况表1.1 工程名称工程地址 工程类别Ⅰ类建筑面积㎡建设单位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监理单位 质监部门质量要求合格施工单位合同工期天开工日期 工程主要功能或用途 新建技术楼共11层,地下一层、裙房地上三层,地下层主要用于存放车库,地上11层均为办公室、报告厅等,为厂区职工办公使用。 汽车库工程建设概况表1.2 工程名称工程地址 工程类别Ⅱ类建筑面积㎡建设单位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合同工期天质监部门质量要求合格施工单位合同工期 开工日期 工程主要 功能或用 途 新建汽车库共3层,地上三层,主要用于存放汽车。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黄晋 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建筑系 2011年10月9日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二、设计资料 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杂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粉质粘土: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N/m2; ③粘土: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N/m2; 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N/m2; 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N/m2; 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fak=620KN/m2; 表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 3.水文资料为: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4.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 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见图1。

图1 柱网平面图 5.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见表2;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见表3; 表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题号F k(KN) M k (KN?m) V k (KN) 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 1 975 1548 1187 140 100 198 46 48 44 2 1032 1615 1252 164 125 221 55 60 52 3 1090 1730 1312 190 150 242 62 66 57 4 1150 181 5 1370 210 175 271 71 73 67 5 1218 1873 1433 235 193 297 80 83 74 6 1282 1883 1496 25 7 21 8 325 86 90 83 7 1339 1970 1560 284 242 355 96 95 89 8 1402 2057 1618 231 266 377 102 104 98 9 1534 2140 1677 335 288 402 109 113 106 10 1598 2205 1727 365 309 428 120 117 114 表3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 题号 F (KN) M (KN?m) V (KN) 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 1 1268 201 2 1544 18 3 130 258 60 62 58 2 1342 2100 1627 214 16 3 288 72 78 67 3 1418 2250 1706 248 195 315 81 86 74 4 1496 2360 1782 274 228 353 93 9 5 88 5 1584 2435 1863 30 6 251 386 104 108 96 6 166 7 244 8 1945 334 284 423 112 117 108 7 1741 2562 2028 369 315 462 125 124 116 8 1823 2674 2104 391 346 491 133 136 128 9 1995 2783 2181 425 375 523 142 147 138 10 2078 2866 2245 455 402 557 156 153 149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案86359

柱下独立柱基础施工方案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2011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J53-92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独立柱基础项目。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办完验槽记录及地基验槽隐检手续。 2、办完基槽验线预检手续。 3、有砼配合比通知单、准备好试验用工器具。 4、做好技术交底。 (二)材质要求 1、水泥: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质量符合现行水泥标准。工期紧时可做水泥快测。必要时要求厂家提供水泥含碱量的报告。 2、砂、石子:根据结构尺寸、钢筋密度、砼施工工艺、砼强度等级的要求确定石子粒径、砂子细度。砂、石质量符合现行标准。必要时做骨料碱活性试

验。3、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4、外加剂: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外加剂。外加剂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 5、掺合料: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掺合料。质量符合现行标准。 6、钢筋:钢筋的级别、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要求。表面无老锈和油污。必要时做化学分析。 7、脱模剂:水质隔模剂。 (三)工器具 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振捣棒、刮杆、木抹子、胶皮手套、串桶或溜槽、钢筋加工机械、木制井字架等。 二、质量标准 (一)钢筋工程 1、钢筋加工工程 (1)主控项目 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l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标准的规定。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②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I生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设计(例题版)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某小区住宅楼桩基础设计 一: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V = 3200kN, M=400kN m,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15MPa,弯曲强度设计 值为 f m=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 =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 计值为f m =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附表二: 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二:设计要求: 1、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和设计值的计算; 2、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图;

3、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 4、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 5、桩及承台的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 承台配筋和必要的施工说明; 6、需要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三:桩基础设计 (一):必要资料准备 1、建筑物的类型机规模:住宅楼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见上页附表 3、环境及检测条件:地下水无腐蚀性,Q —S 曲线见附表 (二):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 1、柱传来荷载:V = 3200kN 、M = 400kN ?m 、H = 50kN 2、桩型确定:1)、由题意选桩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2)、构造尺寸:桩长L =10.0m ,截面尺寸:300×300mm 3)、桩身:混凝土强度 C30、c f =15MPa 、 m f =16.5MPa 4φ16 y f =310MPa 4)、承台材料:混凝土强度C30、 c f =15MPa 、 m f =16.5MPa t f =1.5MPa (三):单桩承载力确定 1、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桩身材料强度(?=1.0按0.25折减,配筋 φ16) 2( ) 1.0(150.25300310803.8)586.7p S c y R kN f f A A ?' '=+ =???+?= 2)、根据地基基础规范公式计算: 1°、桩尖土端承载力计算: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计算

目录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2) 1.1、设计资料 (2) 1.1.1、地形 (2) 1.1.2、工程地质条件 (2) 1.1.3、岩土设计参数 (2) 1.1.4水文地质条件 (3) 1.1.5上部结构资料 (3) 1.1.6设计要求 (3) 1.1.7设计容 (4) 1. 1. 8参考资料 (4) 1.2独立基础设计 (4) 1.2.1选择基础材料 (4)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5) 1.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5) 1.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5) 1.2.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6) 1.2.6计算基底反力 (6) 1.2.7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 (7) 1.2.8变阶处抗冲剪验验 (8) 1.2.9配筋计算 (9) 1.2.10基础配筋大样图 (10) 1. 2. 11计算基础沉降量 (11) 1.2.12设计图纸 (17)

选题一、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一)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6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5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50=。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8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90=。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0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240=。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310=。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所示。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 5、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mm mm 400400?。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外高差mm 350。柱网布置如图1.1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