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实例
- 格式:pdf
- 大小:546.05 KB
- 文档页数:12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全面检验和巩固基础工程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基础工程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一般形式的基础的设计,进一步理解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
设置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尽早进入“工程角色”。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反映了课程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号土层:黏土,层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号土层:细砂,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所示。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5、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柱网平面图6、上部结构作用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1.2所示,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1.3所示。
表1.2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表1.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30,钢筋采用HPB300、HRB335级。
2、设计分组根据以上所给设计资料及学生人数,将学生划分为6组。
柱下独立基础工程实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柱下独立基础工程实例:
假设有一个二层小楼,每层有四个柱子,每个柱子下都有一个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柱子的承载力等因素。
首先,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勘察,确定土壤的承载力和压缩性等参数。
根据勘察结果,可以确定独立基础的埋深和尺寸。
其次,根据柱子的承载力计算独立基础的承载力。
独立基础的承载力应大于柱子的承载力,以保证柱子的稳定性。
最后,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柱下独立基础工程实例,实际工程中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如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抗震要求等。
同时,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算例设计要求:设计一座独立柱基础,承受一个柱子的荷载。
柱子的尺寸为0.4米×0.4米,柱子的荷载为1000千牛,土壤的容重为18千牛每立方米,承载力因子为3.5,地下水位以下,土壤的重度为15千牛每立方米。
设计流程:1.根据柱子的尺寸,计算出柱子的面积为0.16平方米。
2.根据柱子的荷载和承载力因子,计算出柱子的设计承载力为1000/3.5=285.71千牛。
3.计算柱子的单位面积承载力为285.71/0.16=1785.69千牛每平方米。
4.根据土壤容重和重度,计算出土壤的有效重度为(18-15)=3千牛每立方米。
5.根据单位面积承载力和土壤的有效重度,计算出土壤的承载力为1785.69/3=595.13千牛每平方米。
6.根据柱子的设计承载力和土壤的承载力,计算出柱子的有效直径为285.71/595.13=0.48米。
7.选择柱子的实际直径为0.5米,计算出柱子的截面积为0.1963平方米。
8.根据柱子的截面积和土壤的有效重度,计算出柱子的自重荷载为0.1963×15=2.94千牛。
9.根据柱子的设计承载力和柱子的自重荷载,计算出柱子的荷载调整系数为285.71/2.94=97.1810.根据柱子的设计承载力和荷载调整系数,计算出柱子根底面积为285.71/97.18=2.94平方米。
11.根据柱子根底面积,计算出柱子的底面直径为√(2.94/π)=1.93米。
12.根据柱子的底面直径和柱子的实际直径,选择环形基础,内径为0.5米,外径为2米。
13.根据基础的形状和尺寸,计算出基础的面积为π(2^2-0.5^2)=12.57平方米。
14.根据基础的面积和柱子的底面积,计算出基础的底面压力为285.71/12.57=22.7千牛每平方米。
设计结果:根据上述计算,设计出的柱下独立基础为环形基础,内径为0.5米,外径为2米。
基础的底面压力为22.7千牛每平方米,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工程施工一、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构造要求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可分为现浇柱下独立基础和预制柱杯形基础,这里主要介绍现浇柱下独立基础的构造要求。
现浇柱下独立基础有锥形和阶梯形两种,如图5-19所示,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图5-19 现浇柱下独立基础(1)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 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基础顶面每边从柱子边缘放出不小于50mm,以便柱子立模。
(2)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0。
(3)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 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
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 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5)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如图5-19(a)所示。
(6)现浇柱的基础,其插筋的数量、直径以及钢筋种类应与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相同。
插筋的锚固长度应满足相关要求,插筋与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法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插筋的下端宜做成直钩,放在基础底板钢筋网上。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仅将四角的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其余插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La 或La E(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处,如图5-20(b)所示:①柱为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基础高度大于和等于1200mm;②柱为大偏心受压,基础高度大于等于1400mm。
图5-20 柱插筋构造布置二、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一)设计思路1. 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2. 确定地基承载特征值fafa =fak+ηbγ(b-3) +ηdγm(d-0.5) (5-1)3. 确定基础的底面面积持力层强度验算:式中: 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pkmax——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pkmin——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kPa);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k N);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k N);A——基础底面面积(m2);e——偏心距(m);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l——矩形基础的长度(m)。
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为多层现浇框架结构,底层平面图布置如图一所示,已知上部结构传递至桩顶的荷载设计值为轴力N=1150KN,弯矩M=200KN·m,柱截面尺寸为800mm*600mm,土层分布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地下水距离地表2.0m,试设计此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图1 底层平面布置土层序号土层名称层底埋深(m)容重γ(KN/m³)含水量ω(%)孔隙比e液性指数IL粘聚力(kpa)内摩擦角φ(°)压缩模量E(Mpa)①浅黄色粘土 5.0 19.4 27.8 0.79 0.23 33.0 18 11.9②褐黄色粉质粘土8.0 20.0 21.8 0.64 0.37 20.0 21.0 8.1③强风化泥质砂岩15.0 25.0 68.0 25.0 24.9二、主要内容(1)确定基础埋置深度(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确定基础地面尺寸(4)确定基础的高度(5)基础底板的配筋计算(6)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三、具体要求(1)结构设计必须依据最新出版的有关技术规范或教程,设计图纸必须符合建筑制图国家标准,图面整洁美观,可采用手工或者Autocad软件绘制。
(2)设计说明书要求论据充分、调理清楚、文正句通,可采用手工抄写或电脑打印。
(3)必须严格遵守设计纪律,独立按时完成指导教师制定的各项设计任务,不得无故缺席或从事与设计无关的其它事务,有特殊情况必须经知道教师同意,否则作违纪处理。
四、完成后应上交的材料(1)基础平面布置图(1:100)(2)基础详图(底板配筋图、平面图、剖面图)(1:50)(3)设计说明书五、参考文献(1)《基础工程》,莫海鸿、杨小平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土力学》(陈仲颐、周景星、王洪瑾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系主任审核日期年月日设计过程:一、确定基础埋置深度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07-2002)(下称《规范》)可知,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宜浅埋,而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和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
基础⼯程柱下独⽴基础设计任务书⼀、设计⽬的根据本课程教学⼤纲的要求,学⽣应通过本设计掌握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的原理与⽅法,培养学⽣的分析问题、实际运算和绘制简单施⼯图的能⼒,以巩固和加强对基础设计原理的理解。
⼆、设计题⽬○B轴柱下钢筋砼独⽴基础设计三、设计分组成员四、设计资料(1)上部结构资料设计⼀多层现浇框架建筑物基础,按使⽤功能要求,上部结构的柱截⾯尺⼨设计为500×500mm2,室外地坪为天然地⾯,室内地坪标⾼⾼于室外地坪0.45m。
柱底荷载标准值如表1所⽰,柱⽹分布如图1所⽰。
表1图1(2)场地与地质条件资料建筑场地平整。
⾃上⽽下的⼟层依次如下:1号⼟层,杂填⼟,层厚0.5m,重度γ=18k N/m3。
2号⼟层,粘⼟,层厚2m,重度γ=19kN/m3,孔隙⽐e=0.68,液性指数为I l =0.78,可塑,稍湿,承载⼒特征值f ak=180kPa,压缩模量为15Mpa。
3号⼟层,淤泥⼟,重度γ=14k N/m3承载⼒特征值f ak=94kPa压缩模量为3Mpa。
(3)⽔⽂地质条件地下⽔位深度:位于地表以下2m处;地下⽔对混凝⼟结构⽆腐蚀性。
五、设计指导1、选择基础材料2、确定地基持⼒层与基础埋深3、确定地基承载⼒特征值4、确定基础底⾯尺⼨5、验算地基变形(需要验算沉降的验算沉降)6、确定基础⾼度h7、基础底板配筋计算书1、设计基本资料1.1⼟层结构:给定的场地条件如图2所⽰:1.2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F 1730M 150m V 66K K K kN kN kN==?=1.3持⼒层的选择:持⼒层在此选⽤②号⼟层,根据已知资料可知该⼟层为粘⼟,层厚2m ,重度: 319/kN m γ=,孔隙⽐: e 0.68=,液性指数为: 0.78l I =,承载⼒特征值:180ak f kPa=,可塑,稍湿,压缩模量为15MPa 。
,柱截⾯尺⼨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同⾃然地⾯,室内外⾼差450mm 。
目录一、设计资料二、独立基础设计1、选择基础材料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3、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5、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6、计算基底净反力7、验算基础高度8、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9、变阶处抗冲切验算10、配筋计算11、基础配筋大详图12、确定A、B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13、设计图纸(附图纸)三、设计技术说明及主要参考文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资料3号题○,B轴柱底荷载:错误!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 K=1720(1677)KN,MK=150(402)KN·m,V K=66(106)KN。
错误!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2250KN,M=195KN·m,V=86KN.持力层选用错误!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二、独立基础设计1.选择基础材料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
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③号土层:粘土,层厚1.5m,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④号土层:细砂,层厚3。
0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很厚,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取基础地面高时最好至持力层下0.5m,本设计取○4号土层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地面为0.5+1。
2+1。
5+0.5=3.7m。
由此得到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根据细沙e=0.62,查表得b η=2。
0,d η=3.0。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一、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如图4-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⑴工程地质条件如图4-2所示。
杂填土 3KN/m 16=γ粉质粘土 3KN/m 18=γ3.0=b η a MP 10=s E6.1=d η 2KN/m 196=k f淤泥质土a 2MP =s E2KN/m 88=k f⑵室外设计地面-0.6m ,室外设计地面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图4-1平面图图4-2工程地质剖面图⑶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分别为外纵墙∑F1558.57,山墙∑F2168.61,内横墙∑F3162.68,内纵墙∑F41533.15。
⑷基础采用两种方案:(1) 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2) 采用水泥砂浆M5, 砌10砖基础。
标准冻深为1.20m。
(三)设计内容⑴荷载计算(包括选计算单元、确定其宽度)。
⑵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⑶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⑷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剖面尺寸。
⑸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四)设计要求⑴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2)绘制施工图(两种方案的基础平面图和基础剖面图)(3)制图要求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二、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荷载计算 1.选定计算单元 对有门窗洞口的墙体,取洞口间墙体为计算单元;对无 门窗洞口的墙体,则可取1m 为计算单元(在计算书上应表示出来)。
2.荷载计算 计算每个计算单元上的竖向力值(已知竖向力值除以计算单元宽度)。
(二)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50007-2002规定或经验确定0+(100~200)。
式中 ——设计冻深, Z 0·ψ·ψ·ψ; Z 0——标准冻深;ψ——土的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1; ψ ——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2;ψ ——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3;(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5.0()3(m d b ak a -+-+=d b f f γηγη式中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已知)();ηb 、ηb ——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已知); 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3);γ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3); b ——基础底面宽度(m ),当小于3m 按3m 取值,大于6m 按6m 取值;d ——基础埋置深度(m )。
一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一、设计资料做100mmC15素混凝土垫层。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等级为三级,基础设计为阶梯型基础,本设计为一5层现浇框架结构的基础,柱采用C30的混凝土,基础采用C30的混凝土 二、地基埋设情况和基础材料砂砾土为持力层,基础底面埋在素填土和砂砾土的交界处,所以基础的埋深为2.5米。
基础采用C30混凝土,c f =14.3 N/mm 2 ,f t =1.43N/mm 2 钢筋采用HPB335,y f =300 N/mm 2,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40mm ;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厚100mm 。
三、持力层特征值的修正及基底尺寸的确定1)按深度进行修正()()kpakpa kpa kpakpa d mdakaff64.50664.1563505.05.28.174.43505.0=+=-⨯⨯+=-+=γη)()(mf FdA Gak285.10~53.85.22064.50635404.1~1.14.1~1.1=⨯-⨯=-=γ取m l m b 5.3,3==2)计算基底压力k p a d blGkkF p14.3875.2205.333540=⨯+⨯=+=γ⎩⎨⎧=⨯±=±=k p ak p a W M p p kk k k 69.37659.397636414.3875.32minmax3)验算持力层承载力kpakpakpa fpfp ak ak97.60764.5062.12.159.39764.50614.387m ax=⨯=<==<=所以m l m b 5.3,3== ,满足设计要求。
四、基础结构的设计1)基础底板厚度的确定(按柱与基础交接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因为m b 3=,所以特征值不必进行宽度修正。
基底净反力kpappk s59.397m ax==21430,6.0,6.0,0.1m KN m m fb a tt t hp====β56.359.39714309.07.01)6.03()6.05.3(327.01)()(222=⨯⨯+---⨯⨯=+---=pf b a s thpt t b l b C β基础有效高度mm m C b b h tt 69069.0)56.36.06.0(21)(21220==++-⨯=++-=基础底板厚度mmh h 73040690400=+=+=设计采用基础底板厚度h 。
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基础材料(一)本工程地质情况如下:粘性土,γ=18KN/m 3,ak f =200KN/m 2。
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基础的型式、荷载大小、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持力层考虑为一般土层,ak f =200KN/m 2,基础的埋置深度取d=37.35/15=2.5m 。
基础采用C30混凝土,c f =14.3 N/mm 2,f t =1.43N/mm 2钢筋采用HPB335,y f =300 N/mm 2,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5mm ;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厚100mm 。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假设基础宽度小于3米或埋深大于0.5米,按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式 5.2.4修正a f =ak f +ηb γ(b -3)+ηd γm (d -0.5)=200+1.0×18×(2.5-0.5)=236KN/2m第二节、基础顶面内力组合一、标准组合由PK 计算结果查得柱1柱底标准组合,分别取三组内力组合:弯矩 KN ·m 轴力 KN 剪力KN (1)轴力最大max N -118.64 2686.98 -39.62 (2)弯矩最大max M -185.25 2643.05 -58.94 (3)弯矩、剪力都较大 -185.01 2671.09 -58.71二、基本组合(1.35×标准组合)弯矩 KN ·m 轴力 KN 剪力KN(1)轴力最大max N -160.16 3627.42 -53.49 (2)弯矩最大max M -250.09 3568.12 -79.57(3)弯矩、剪力都较大 -249.76 3605.97 -79.26第三节、取第一组轴力最大max N 来确定柱1基础底面尺寸bXL :一、 考虑偏心作用,取0A =1.2×a G Nf dγ−=1.2×2686.98/(227-18×2)=16.92m 。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820103202柱下独立基础连系梁设计吴 伟摘 要:对柱下独立基础连系梁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在考虑基础的水平移位、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基础转动的情况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连系梁的设计建议,以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连系梁,功能,内力,独立基础中图分类号:TU471.11文献标识码:A 在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柱下独立基础是否应沿双向设置连系梁、连系梁的截面配筋如何设计?对这样的问题现行规范都或多或少地有所涉及,但很不具体,目前也很少有文献对此论述。
连系梁的盲目设计可能会造成结构的不安全或不经济,文中试图讨论连系梁的设计问题,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1 连系梁功能分析柱下独立基础之间的连系梁在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联系上部结构与地基的重要构件,协助基础将上部结构的各种作用顺利地传递到地基中去。
因此,连系梁主要有如下的功能: 1)传递竖向荷载。
当连系梁兼作基础梁、承托上部墙体的重量时,连系梁将所承担的竖向荷载传给基础。
2)传递水平作用。
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都承受较大的风荷载、地震荷载等水平作用,连系梁将柱底巨大的水平剪力的一部分进行再分配,通过拉结作用将水平剪力传给邻近的基础或筏板,使各基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大致相等,防止个别基础因水平承载力不足而出现过大的水平位移。
传递水平作用是连系梁的重要功能,尤其是对高层建筑和有抗震设防建筑的柱下单桩基础、柱下单排桩基础、地基主要受力层有较弱层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基础。
3)分担柱底弯矩。
当连系梁相对于柱和基础有足够的抗弯刚度时,它能分担一部分柱底弯矩,减小基础的转动变形,保证内力分析时柱底嵌固的力学模型。
4)调整不均匀沉降。
连系梁对基础之间的不均匀沉降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其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连系梁的刚度,如果连系梁的跨度很大,线刚度(EI/l)很小,则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较弱。
以上四项功能中,传递竖向荷载是可以作定量分析的,关于基础梁设计的文献也较多,传递水平作用的功能是最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分担柱底弯矩和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都较弱,后三项功能的连系梁目前还没有定量的计算方法。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设计条件:1、某框架结构建筑物设计安全等级为乙级,柱网尺寸为6.5m ×6.5m ,柱截面尺寸为400mm ×400mm 。
经过上部结构验算,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及标准组合分别为F=2520kN ;F k =2800kN ,M k =80kN.m(逆时针),H k =50kN(←),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
2、天然土层分布①0~0.8m ,填土,γ=17kN/m 3;②0.8~2.0m ,粉质粘土,γ=18kN/m 3,I L =0.82,Es=3.3MPa ,f ak =185kPa ;③2.0~6.0m ,粉土(粘粒含量为8%),γ=19kN/m 3, Es=5.5MPa ,f ak =300kPa ; 地下水位在地面下6.0m 处。
④6.0~10.0m ,粘土,γsat =19kN/m 3,0e =0.83,L I =0.81, Es=6.0MPa ,f ak =280kPa ; ⑤10.0~12.0m 为淤泥质粘土,饱和容重sat γ=17.4kN/m 3, f ak =146kPa ,压缩模量s E =1.5MPa 。
⑥12.0m 以下为密实粘性土,γsat =20kN/m 3,0e =0.65,L I =0.5, Es=30MPa ,f ak =430kPa 。
要求:设计该柱下基础(提示:按照讲述的基础设计步骤进行,注意需要验算地基变形!)一.选择基础类型及材料选择柱下独立基础,基础采用C20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95m。
二.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选择③号土层为持力层,基础进入持力层0.5m。
基础埋深为2+0.5=2.5m。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ρc=8%,查表2-15得,ηb=0.5,ηd=2.0。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γm=17×0.8+18×1.2+19×0.52.5=17.88kN/m3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为:f a’=f ak+ηd γm(d−0.5)=300+2×17.88×(2.5−0.5)=371.52kPa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F k=2800kN,M k=80kN.m,H k=50kN。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作者姓名许亚楠学号1117班级09土木1班学科专业基础工程指导教师田管凤所在院系建筑工程系提交日期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一、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二、建筑场地资料地基基础设计品级为乙级。
拟建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
建筑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建筑场地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距地表。
据已有资料分析,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建筑地基的土层散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附表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所示。
注:地下水位距地表。
图1 柱网平面图4、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
五、上部结构材料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柱网布置如图所示。
6、上部结构作用7、材料混凝土强度品级为C30,钢筋采用HRB335级。
1.肯定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最小埋深d min =Z d -h max ,Z d =Z 0ΨZs ΨZw ΨZe 。
查表2-11,表2-12及表2-13得d min =Z d -h max <0。
故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受地基冻结条件所控制而有其他因素肯定。
基础埋深不易浅于,因为表土一般都松软,易受雨水及外界影响,不宜作为基础的持力层。
另外,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100mm 以上,避免基础外露,蒙受外界的破坏。
持力层为③层。
2.肯定基础底面的尺寸按照粘土e=,l I =,查表,深度修正系数ηd =0、ηb =1,估计基础宽度不大于,可以不做宽度修正,取基础埋深为2m 。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 r m =[18×+19×1]/= KN/m 3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F a =f ak +ηd r m =225+×(+)=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K G 时的基础埋置深度为 d=++/2=按中心荷载初估基础底面积 C 轴: 21245.61.920.92521342m dr f F A a =⨯-=-=-考虑偏心荷载作用,将基底面积扩大倍,即:A=×A 1=, l=,b=,b<3m, 不需要在对fa 进行修正基础及回填土重KN dA r G 307.81.89.120=⨯⨯==-基础的总垂直荷载F+G=1342+=基底的总力矩M=187+96×=总荷载的偏心582.06192.01649.8316.6=<==le按式(2-41)计算基底边缘最大应力:)49.3192.061(1.88.3071342)61(max ⨯+++=++=l ek A G F p =m 2<=m 2 知足地基承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