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药物异军突起转基因抗乙肝西红柿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6
“疫苗西红柿”2005年上市
在不久的将来,只要吃五六顿西红柿,就能获得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了。
记者2004年7月28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获悉,这种神奇的“乙肝疫苗西红柿”目前已完成大部分田间安全性实验,并预期能在2005年7月后作为功能食品在北京上市。
据研究所刘德虎研究员介绍,每克这样的西红柿果实中就含有2微克乙肝疫苗蛋白,能使人体产生抗体,具有乙肝免疫力。
和已经淘汰的血源性疫苗、现用的注射疫苗相比,吃西红柿显得更简单方便----不过只能生吃,不能熟食。
在小白鼠身上的实验显示,小白鼠连续五周每周吃1克这样的“疫苗”后,身体内的抗体水平便达到了注射三次疫苗针剂的水平,获得终身免疫力;连续喂养1年,小白鼠也没有出现畸变或者死亡。
西红柿怎么具备乙肝疫苗功能?刘德虎介绍说,是通过基因工程实现的。
科研人员首先从乙肝病毒的包膜蛋白中提取出抗原基因,让它转移到另一种细菌----脓杆菌的细胞核内。
当脓杆菌浸染西红柿细胞时,这段能产生免疫蛋白的功能基因便进入西红柿细胞核染色体中。
科研人员再将这种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株,并从中选取抗原基因功能正常的果苗。
只有抗原基因正常发挥其“表达功能”,这些果苗才能结出含有疫苗蛋白的“疫苗西红柿”----口感、外形和普通西红柿完全一样。
有关专家介绍,我国有上亿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和3000万名乙肝患者。
“疫苗西红柿”对防止乙肝传染病将产生重要作用。
如果一切顺利,这种西红柿预计能在2005年7月取得农业部生产安全证书,并可以批量生产,摆上超市货架。
吃“西红柿”可防乙肝吃西红柿(番茄)就可以预防乙肝,这将不再是天方夜谭!负责此项目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的刘德虎研究员介绍说,可预防乙肝的转基因西红柿已经研制出来了!目前,为了让人们能够吃到安全卫生的转基因西红柿,他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正在进行最后的试验。
据估计,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计划2004年在北京、上海等全国20个大城市的超市中首先出售这种西红柿。
转基因西红柿为什么能防乙肝?科学家为了改变某些动植物产品的品质或提高其产量,把一种生物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上去,叫做转基因。
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例如,在西红柿里插入某种细菌的基因,可以使西红柿成熟的时候果体比较硬,便于储运、加工;给玉米插入抗虫害基因,可增强其抗虫害能力等等。
可以防乙肝的转基因西红柿在外形上与普通的西红柿没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差别在于二者的成分不同。
除去普通的西红柿成分之外,转基因西红柿里还含有许多可以在人体内产生抗乙肝病毒的抗体成分。
可预防乙肝的西红柿其实就是一种转基因食品。
这种转基因西红柿有哪些优点?大家也许不知道,一般乙肝疫苗生产、运输、贮存的费用比较高,用转基因西红柿就可以切实解决这个问题。
在需要这种转基因西红柿的地方,只要气候适宜西红柿生长,种植非常方便,而且加工处理设备比较便宜。
转基因西红柿有什么好处?只要吃上一个西红柿就等于打了乙肝疫苗,这太方便了!既省钱省力,又减少了痛苦,何乐而不为呢?但西红柿大小不一样,因此每一个西红柿中所含的特殊蛋白质也不相同。
而传统接种疫苗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每人每次所接受的疫苗剂量是否相同。
如果剂量过多,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过少,则可能不产生任何作用。
因此,人们不禁要问:吃个儿大的西红柿有没有危险?吃多少才合适?对此问题,刘德虎研究员解释说:“传统的疫苗接种需要对剂量进行控制,而转基因西红柿就不要考虑这个问题。
因为预防乙肝的转基因西红柿经消化道吸收后在人体内产生抗体,从而具有免疫能力。
龙源期刊网 将来:生吃西红柿可以防乙肝作者:张丽虹来源:《大众健康》2003年第04期近来获悉,含有抗乙肝病毒抗原蛋白颗粒的转基因西红柿,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成功。
再等两年,人们就可以从市场上买到这种西红柿了。
人们在欣喜之余,难免又有几分顾忌:把西红柿弄成转基因的,是啥味了?吃这种西红柿真能防乙肝?这种西红柿能随便吃吗?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863”计划“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乙肝口服疫苗”项目负责人刘德虎对这种西红柿作了介绍:1998年4月,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首次报道了人食用转基因马铃薯后体内能产生相应的抗体,表明在植物中产生的抗体蛋白可以安全地通过动物和人的消化道,而不会被各种消化液分解。
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细胞壁可以保护它的细胞内的抗原蛋白不被胃蛋白酶和酸性环境分解,直到它安全抵达肠黏膜后才被释放出来。
同时,它能与肠黏膜上的糖蛋白受体结合,并刺激人的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
研究还证实,只需少量抗原蛋白(也就是口服疫苗)就可以刺激人体产生良好的应答反应,并不比肌肉注射的用量大。
我国在“八五”期间成功地研制出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并取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但这类疫苗仍然存在须多次接种、价格昂贵等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人群总体的预防效果。
因此,降低疫苗费用、简化接种程序、进一步扩大疫苗的保护范围,就成为乙肝预防研究的新课题。
于是,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乙肝口服疫苗的项目研究应运而生。
吃这种转基因西红柿来预防乙肝有如下特点:1.更安全。
因为在转基因植物中只增加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重组蛋白颗粒,能够完全排除其他对人体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2.价格低廉。
因为它无须提纯和冷藏,只要有种苗,农民就可以栽种,无须额外的技术指导,不增加生产成本。
3.使用更方便。
用这种吃西红柿的方式接种乙肝疫苗,不用去医院,自己在家里食用即可,而且省去多次注射疫苗带来的麻烦和疼痛。
它不仅适用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也适用于已注射过乙肝疫苗、但保护期(5~10年)已临近结束需加强免疫的人。
抗乙肝西红柿“开花结果”
从中国农科院传出重大消息,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项目“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乙型肝炎口服疫苗”科研课题小组,继成功研制出转基因植物———抗乙肝马铃薯之后,近日又成功地培育出抗乙肝番茄(西红柿),可用于药物生产。
据此课题研究主持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刘德虎研究员介绍。
乙型肝炎作为人类的一种顽症,传播广,传染性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的报告,1995年全世界死于乙型肝炎的人数约有110万,而且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尽管我国已开始在婴幼儿中进行大规模免疫接种酵母重组乙肝疫苗,但这种基因重组多肽疫苗价格较高,接种也必须到医院,目前要让所有的人都接受显然十分困难。
而转基因抗乙肝番茄的问世,使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不用去医院,无需注射疫苗,只要在家吃上几个番茄或服用几粒用这种番茄加工制成的药物胶囊,就可在体内产生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
刘德虎研究员说,这种转基因番茄在外观、口味、产量、营养含量和栽培技术上与普通番茄相比并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
别是导入了转基困疫苗,人吃了能产生抗乙肝病毒的抗体,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